登陆注册
4481700000014

第14章

〔九〕拾补云:“似当作‘故杀之’。”器案:封禅书索隐:“新论曰:‘武帝出玺印石,财有朕兆,子侯则没印,帝畏恶,故杀之。’风俗通亦云然。顾胤按武帝集,帝与子侯家语云:‘道士皆言子侯得仙,不足悲。’此说是也。”

〔一0〕拾补校“胡”作“胡”,云:“‘胡’俗。”

〔一一〕汉书礼乐志注:“应劭曰:‘訾黄,一名乘黄,龙翼而马身,黄帝乘之而仙。’”史记历书:“黄帝合而不死。”集解:“应劭曰:‘言黄帝造历得仙。’孟康曰:‘黄帝作历,历终始无穷已,故曰不死。’”此亦应劭言黄帝得仙之事,孟康解说,深得理中。

〔一二〕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论衡道虚篇“从”下有“上”字,当据补。

〔一三〕三辅黄图:“鼎湖宫在蓝田。昔黄帝采首山铜以铸鼎,鼎成,有龙下迎,帝仙去,小臣攀龙髯而上者七十二人。汉武帝于此建宫。”水经河水注四:“魏土地记曰:‘弘农湖县有轩辕黄帝登仙处。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从登者七十人,遂升于天,故名其地为鼎湖。荆山在冯翊,首山在蒲阪,与湖县相连。’晋书地道记、太康记并言:‘胡县也,汉武帝作湖,俗云黄帝自此乘龙上天也。’”云笈七签轩辕本纪亦言从上者七十二人。

〔一四〕史、汉及论衡俱无此“小臣”二字。

〔一五〕史、汉、论衡“不能复”作“既上天”。汉书王莽传:“天凤六年下书,引紫图曰:‘太一、黄帝皆仙上天。’”

〔一六〕以上又见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及论衡道虚篇。

〔一七〕公孙卿仕太中大夫,见汉书律历志。

〔一八〕史记封禅书:“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鬼臾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又见汉书郊祀志上。

谨按:尚书、礼:天子巡守〔一〕,岁二月,至于岱宗〔二〕。孔子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者〔三〕七十有二。”盖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天〔四〕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平也〔五〕。所以必于岱宗者,宗者〔六〕,长也〔七〕,万物之宗〔八〕,阴阳交代〔九〕,云〔一0〕触石而出〔一一〕,肤寸而合,不崇朝遍雨天下〔一二〕,唯泰山乎〔一三〕。封者,立石高一丈二赤〔一四〕,克〔一五〕之曰:“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一六〕以孝,成民〔一七〕以仁,四守〔一八〕之内,莫不为〔一九〕郡县〔二0〕,四夷〔二一〕八蛮,咸来贡职〔二二〕,与天无极〔二三〕,人民〔二四〕蕃息,天禄永得。〔二五〕”祭上玄尊而俎生鱼〔二六〕。坛广十二丈,高三尺,阶三等,必于其上,示增高也。克石纪号,〔二七〕着己绩也〔二八〕。或曰:金泥银绳,印之以玺〔二九〕。下禅梁父,礼祠地主,去事之杀,示增广也〔三0〕。禅谓坛墠,当有所与也〔三一〕。三皇禅于绎绎,明己功成而去,德者居之,绎绎者,无所指斥也〔三二〕。五帝禅于亭亭〔三三〕,德不及于皇,亭亭名山,其身禅予圣人〔三四〕。三王禅于梁父〔三五〕,梁者,信也,信父者子〔三六〕,言父子相信与也〔三七〕。孝武皇帝〔三八〕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有玉牒书秘书〔三九〕,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四0〕,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飞禽及白雉,加祠〔四一〕,兕牛犀象之属〔四二〕。其赞〔四三〕享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壹。〔四四〕”其夜有光如流星,昼有白云起封中〔四五〕。于是作明堂汶上〔四六〕,令诸侯各治邸〔四七〕,车驾前后五至祠〔四八〕,以元鼎六年告封〔四九〕,改为元封〔五0〕,武帝已年四〔五一〕十七矣,何缘反更得十八也〔五二〕?就若所云,明神祸福,必有征应,权时〔五三〕倒读,焉能诞招期乎〔五四〕?奉车子侯,骖乘弄臣〔五五〕,不预封事,何因操印没石?乃正暴病而死〔五六〕,悼惕〔五七〕无已〔五八〕。又言武帝与仙人对博,碁没石中,马蹄迹处,于今尚存〔五九〕,虚妄若此,非一事也。予以空伪〔六0〕,承乏〔六一〕东岳,忝素〔

六二〕六载〔六三〕,数聘〔六四〕祈祠〔六五〕,咨问长老贤通〔

六六〕上泰山者云,谓玺处克石,文昧难知也,殊无有金箧玉牒探筹之事。春秋以为“传闻不如亲见”〔六七〕,亲见之人〔六八〕,斯为审矣。传曰:“五帝圣焉死,三王仁焉死,五伯智焉死。〔六九〕”其陨落崩薨之日,不能咸至百年。诗云:“三后在天。〔七0〕”论语曰:“古皆没。〔七一〕”太史记:“黄帝葬于桥山。〔七二〕”骑龙升天,岂不怪乎?乌号弓者,柘桑之林〔七三〕,枝条畅茂,乌登其上,下垂〔七四〕着地,乌适飞去,从后〔七五〕拨杀;取以为弓,因名〔七六〕乌号耳〔七七〕。

〔一〕郎本、程本、钟本“守”作“狩”。

〔二〕引书见尧典,释文云:“‘守’或作‘狩’。”礼记祭义有“天子巡守”文。器案:连举二书名或二作者名于前,继引其文,即不复分别言之,此为汉人着书通例,说详皇霸篇六国条。

〔三〕胡本、郎本、钟本无“者”字。御览六八二引应劭汉官仪:“孔子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续汉书祭祀志补注、困学纪闻十引庄子:“易姓而王,封于泰山、禅梁父者,七十有二代,其有形兆垠堮,勒石凡千八百余处。”史记封禅书正义、通典礼十四引韩诗外传:“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史记孝武本纪正义、御览五三六引河图真纪钩:“王者封太山,禅梁父,易姓奉度,继兴崇功者,七十二君。”白虎通封禅篇:“孔子曰:‘升泰山观易姓之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君。’”初学记九、御览五三六引桓谭新论:“太山之上,有石刻凡千八百余处,而可识知者,七十有二。”淮南缪称篇:“泰山之上,有七十坛焉。”高注:“封乎泰山,盖七十二君也。”则言七十,盖举成数。又齐俗篇曰:“古之王封于泰山、禅于梁父,七十余圣。”司马相如封禅文:“续昭夏,崇号谥,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说文解字叙:“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论衡书虚篇:“太山之上,封可见者,七十有二。”又道虚篇:“泰山之上者七十有二君。”史记封禅书:“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汉书郊祀志同,(又见管子封禅篇)是古自有封泰山者七十二君之说,梁玉绳史记志疑以为七十二代之说不可据,是固不知三皇之事,固若存若亡也,失之拘矣。

〔四〕“天”字原脱,今补。白虎通封禅篇:“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日,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此文本之,正有“天”字。

〔五〕史记封禅书正义、书钞九一、御览五三六引五经通义:“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荷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论衡道虚篇:“泰山之上七十有二君,皆劳情苦思,忧念王事,然后功成事立,致治太平,太平则天下和安,乃升太山而封焉。”

〔六〕“者”字原脱,据拾补校补。

〔七〕“也”字原脱,据拾补校补。

〔八〕“宗”,拾补校作“长”,刘师培曰:“书钞九十一作‘为物之始’。”案:御览五三六引作“始”。

〔九〕何本“代”误“伐”。

〔一0〕“云”字原脱,拾补据山泽篇补,今从之。

〔一一〕文选蜀都赋注引春秋元命包:“山有含精藏云,故触石而出也。”

〔一二〕“遍雨”,何本、胡本、钟本误作“而遍”。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曾不崇朝。”郑笺:“崇,终也;行不终朝,亦喻近。”

〔一三〕白虎通封禅篇:“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白帖五、初学记五、御览三九引五经通义:“泰山,一名岱宗,言王者受命易姓,报功告成,必于岱宗也。东方万物始交代之处,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书钞九0、御览五三六引五经通义:“所以止封岱、太山者,五岳之长,群神之主,故独封于泰山,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禅梁父者,太山之支属,能配泰山之德也。”案“

触石”以下,又见山泽篇。

〔一四〕“赤”,郎本、程本、意林、史记封禅书正义、续汉书祭祀志上补注、御览五三六引作“尺”,器案:尺、赤古通,古文苑宋玉钓赋:“以出三赤之鱼,于数仞之水中。”王褒僮约:“三丈一树,八赤为行。”汉西岳石阙铭:“高二丈二赤。”北齐平等寺碑:“铜像一躯,高二丈八赤。”水经囗水注:“广州记称:‘吴平,滕脩为刺史,脩乡人语脩,虾须长一赤,脩责以为虚,其人乃至东海,取虾须长四赤,速送示脩,脩始服谢。’”赤俱尺借字。又续汉志补注引“一丈”作“二丈”。

〔一五〕意林、续汉志补注“克”作“刻”。拾补云:“‘刻’同,此书多作‘克’。”器案:续汉书祭祀志上:“元封元年三月,上东上泰山,乃上石立之泰山颠。”补注即引风俗通此文为说。

〔一六〕何本“父”作“亲”,臆改。

〔一七〕“民”,通典五四礼十四引作“人”,避唐讳改;程本、钟本、意林作“名”。

〔一八〕“守”,拾补云:“续汉书作‘海’,意林作‘方’。”

〔一九〕通典无“为”字。

〔二0〕拾补云:“续志同,意林作‘莫不帅服’,与韵协,是也。”

〔二一〕通典“夷”作“属”。

〔二二〕御览五三六作“咸贡其职”。

〔二三〕“天”下原有“下”字,拾补云:“衍。”器案:卢说是也,汉书武纪注、续汉志注正无“下”字,今据删正。通典无此句。

〔二四〕通典“民”作“庶”,避唐讳改。

〔二五〕礼记乐记:“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荀子礼论:“

大飨尚玄尊,俎生鱼。”吕氏适音:“大飨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淮南诠言篇:“樽之尚玄酒,俎之先生鱼。”应氏此文本之。

〔二七〕通典“纪”作“改”,注云:“文出晋太康郡国志。”此杜佑自言所本,不知应氏早已言之,舍风俗通而用晋太康郡国志,亦眛于探原矣。

〔二八〕意林“己”作“功”。白虎通封禅篇:“必于其上何?因高告高,顺其类也。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皆刻石纪号者,着己之功迹,以自效也。”

〔二九〕“印之以玺”,原作“印之玺”,拾补依白虎通改作“封之以印玺”。器按:御览六八二引应劭汉官仪:“传曰:‘封者,以金泥银绳,印之以玺。玺,施也,信也,古者尊卑共之。’月令曰:‘

固封玺。’春秋传:‘襄公在楚,武子使季冶问玺书而与之。’是也。秦、汉以来,尊者以为名,乃始避。”白虎通封禅篇:“或曰:‘

封者,金泥银绳,封之以印玺。’”书钞九一、御览五三六引五经通义:“或曰:封以黄金为泥,以银为绳。经无明文,以义说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掌控天之罚

    掌控天之罚

    "我终于是剑祸了。”宇文凌双手差要哈哈大笑道。破山进地元,地元破天元。以道入合心!修仙炼其魂!一分为二魂。入其地劫,后进天罚。最终羽化而登仙!
  • 往生以往余生且长

    往生以往余生且长

    他是富庶江南中不勤练兵的江南少主,与她少年相识,以剑为约;中原朝局的变动颠覆了一如既往的平静生活,他们奋不顾身,危难中相爱。命数不济,他被逼上绝路,她伤心欲绝……幸得贵人相助,他再度归来,这次他是行四方的剑客,却忘却了过往。冥冥中,余生里他要换一个活法。偶然中,与她和孩子相见。是再续前缘,还是形同陌路……
  • 神器收藏家

    神器收藏家

    三界的传说还在,旧人已不在,五帝的传说依旧还在,但已物是人非,归来的脚步打开命运的序曲,书写神话的篇章。搜寻三界神器、铸我无上神剑!新书《游戏异界大玩家》今天开始更新,希望大家多多捧场,求票子……→_→
  • 怎样当好“小巷总理”:居委会干部读本

    怎样当好“小巷总理”:居委会干部读本

    社区建设,江泽民总书记称之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居委会主任,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角色。朱镕基总理亲切称赞他们是“小巷总理”。当好“小巷总理”,重要的是想民、利民、帮民。想民,就是要为民着想。围绕着居民需求、愿望做文章,要从居民的普遍利益出发,抓住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使社区工作与居民需求、愿望合拍。
  • 总统霸爱:萌妻有毒1加1

    总统霸爱:萌妻有毒1加1

    四年前,生母被害,含恨离开;四年后,佣兵女王,王者归来。他妖孽,腹黑,强大,却唯独对她爱入骨血。“小歌儿,你去问问妈咪,最喜欢爹地哪一点?”小歌儿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妈咪说了,最喜欢你滚远一点!”【古言《宁王妃:庶女策繁华》求支持!VIP读者群:繁华玉煞532855907】
  •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宠妃之道:姑娘请自重

    宠妃之道:姑娘请自重

    早有预感的穿越让安如笙并没有任何不适,而是安安心心地在古代过起了养养花、喝喝茶、逗逗婢女甚至时不时的还气气王爷的小日子。但一个神密帮派的出现似乎要打破安如笙和綦连止阙的美好生活……本文主打甜宠,过程轻虐,结局美丽。不喜慎入,怕你爱上我!
  • 最强都市小说

    最强都市小说

    有人问:“李岩是谁?”游戏迷:那是一个被印在游戏币上的男人。全校女生:我们的男朋友。(李岩:不可能的,我只爱晓雯)全校男生:我们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一起守边疆的战士:铁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篮球队员:他带领我们在NBA总部用奖杯砸场子。作者:我接受过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人格健全,没有中二病这类的心理疾病。摩羯座不喜欢装逼也不喜欢打脸,所以本文是有脑爽文。一个男生写的言情小说,保留了女神小说的柔情,和男生小说的热血。希望大家喜欢。
  • 努尔哈赤陵及清祖陵历史之谜

    努尔哈赤陵及清祖陵历史之谜

    此书以分析努尔哈赤的死亡之谜为切入点,随后逐层深入地展开对努尔哈赤的福陵及相关附属陵墓历史谜团的探索。祔葬福陵的墓主人曾有过多次阴宅搬家的传奇,原本入主东京陵,只不过后来淹没于历史中,为了拨开迷雾,则必须要对东京陵发展史展开调查。而东京陵的出现和衰败,都与永陵这个清朝的祖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书的*后又对永陵的历史之谜进行了剖析。一本帝陵书,讲述三部史。
  • 网游之真武侠世界

    网游之真武侠世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凌波踱微步,飞刀欲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