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2100000003

第3章 北魏国连年遭霜旱崔浩劝阻魏帝迁都

北魏道武帝拓跋-,后期残忍暴躁,被其子拓跋绍所杀。拓跋绍之兄拓跋嗣又杀拓跋绍,继位,是为魏明元帝……明元帝拓跋嗣时,曾下诏征求贤人志士,称:“其豪门强族,为州阎所推者;及有文武才干,临疑能决;或有先贤世胄,德行情美,学优义博,可为人师者;各令诣京师,当随才叙用,以赞庶政”。拓跋嗣本人也喜欢读吏传,从中吸取历史上国家兴衰的经验教训。

转眼间,崔浩已经长大成人,并因才学出众得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赏识,被任命为博士祭酒。

拓跋嗣常请崔浩来讲周易及经书。拓跋嗣喜欢陰阳术数,常询问崔浩吉凶,让他测天文,去疑虑。崔浩知识渊博,过目不忘,并注意对自然界和各国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津心研究和考察。因此,他对各国情况所作出的判断和预测,往往“多有应验”。

一个天黑星稀的夜晚,崔浩正站在院内观天象。突然,一阵急促马蹄声由远而近向崔府驶来。

崔浩胸有成竹地等着传令者敲门。不一会,马蹄声来到崔府门前,随即下马、敲门。有人喊:“崔大人,明元帝命您去皇官商讨大事。”原来,此时正是后秦君主姚兴死前一年,有人奏报:天上的火星,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不知落到哪里。有人说,火星落下之地,便是危亡之国,将有灾祸。拓跋嗣听后,大惊失色,急忙召集十几个谋臣,让他们测卜国家的吉凶。

崔浩到了皇宫内,只见明元帝拓跋嗣正愁眉不展,周围的那些谋士,也一个个唉声叹气,惊慌失措。

崔浩向明元帝行礼。

明元帝盯注崔浩,问:“以你之见,这火星落地之事?……”;崔浩早已对北魏的敌手——后秦的国内政治状况、军事实力、经济状况了如指掌,他从容不迫地对明元帝拓跋嗣说:“现在姚兴占据咸阳,我认为这颗灾星落入秦国了,秦国就要亡了。”

宫内众人急问:“天上失星,人怎么能知道它落到哪里?”

崔浩只是笑而不答。

后来,仅过80多天,果然后秦“大旱赤地”,连昆明池里的水也枯竭了,国内人心惶惶。第二年,姚兴死,二子交战。第三年,后秦灭亡。当然,这都是后话。

明元帝神瑞二年(公元415年),魏国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连年霜旱,秋谷歉收,发生粮荒。

时任博士祭酒的崔浩也心急如焚。他在屋里踱着步。崔浩考虑的是国家安危的大事。国家出现粮荒,民不聊生,敌对国家会不会蠢蠢欲动,乘虚而入呢?

和北魏接壤的有北燕、北凉、南燕和夏国等,北魏的北面还有一个正在强大起来的柔然。夏和柔然,就像睡在北魏身边的两只猛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扑上来。

正当崔浩思考定国安邦的良策时,太史令王亮、苏坦沉不住气了,他们向明元帝拓跋嗣进谏说:“平城连年霜旱,有人观天象说,必有大难,我们不如把国都从平城迁至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

明元帝拓跋嗣犹豫不决。

崔浩得知太史令王亮、苏坦劝明元帝拓跋嗣迁都一事后,连声说:“糊涂,棚涂。”

崔浩马不停蹄赶到广和宫,面见明元帝拓跋嗣。

明元帝拓跋嗣见崔浩来了,忧郁的脸上掠出一丝惊喜,说:“迁都一事,”

你以为如何?

崔浩说:“以臣之见,国家迁都于邺,虽可暂时解救今秋之饥,但并非长久之策。东州(太行山以东各州)之人,一向认为魏国地大物博,人口、牲畜众多。现在如果迁都,东部各州分配不了多少人,而且让鲜卑人和汉人杂居各地,处于荒野山林之中,水土不服,疾病流行,会使人们意志沮丧。

四方人士知道了真实情况,也易产生蔑视和欺侮鲜卑族人的念头。同时,北方的柔然等部族也会乘机而入。那时,云中、平城就有沦为敌手之患,那时想回师援救,因中隔恒山代土,恐怕也来不及。如果暂不迁都,即使山东发生变乱,也可轻骑南出,耀武扬威,人们不知虚实,必然望尘畏服。这正是国家威制中原的长远方略。再说,到明春牧草生发、侞酪充足,兼有苹果,足以接济来秋。如果再有一个好的夏收,形势就可变好了。“

明元帝拓跋嗣听了这一番高论,觉得很有道理,可又很不放心地问崔浩:“假如挨不到来秋,或者来秋庄稼不熟,将又如何是好?”

崔浩献计说:“你可以把那些最穷的民户,下到各州去就食,如果来秋仍然庄稼歉收,就再想别的办法。但切切不可迁都!”

明元帝拓跋嗣听从了崔浩的劝告,于是挑选了一批最穷困的民户,下到各州去就食,即山东定、相、冀3州,令汉民每户出租米50石来养活这些穷户。

时至来年,果然是个丰收年,北魏度过了困难时期。明元帝拓跋嗣十分高兴,赏给崔浩一身御衣和大批布帛。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崔浩和侍从们在散步。

一股不易被人察觉的微风轻轻掠过地平线。

崔浩说:“今晚恐怕有大风。”

侍从问:“大人怎么知道有大风。”。

崔浩说:“风起于青萍之末。”

侍从不解地看着崔浩。

崔浩接着说:“大自然的风,有微风、小风、中风、大风。小风、中风、大风,一般人都能察觉,唯有微风不易被人察觉,当微风形成小风、中风、大风后,一切都晚了。故高人应能察觉微风,从微风中辨别出风向,探究其发展,预测其结果。”

“我们常谈论学问,学识要比学问重要的多。只有书本知识,而不能触类旁通,只能是个书呆子。而有了识,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审时度势,极早准备,预则立,不预则废。”

当晚,狂风大作,雷雨交加。

第二天早晨,崔浩院内的一棵大树在风雨中轰然倒下。

听到巨大的声响,崔浩披衣下床,只见院中那棵高大的古槐,被暴风雨连根拔倒。

风雨过后,第二天风和日丽。崔浩去拜见拓跋嗣。

望着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崔浩的心情并不十分开朗。因为他知道明元帝拓跋嗣刚即位不久,百事待兴,作为肩负国家重任的谋臣,要为国君分担忧虑。

明元帝拓跋嗣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帝,很想图谋大业,有所作为。这些天来,也正为安国兴邦之事忧虑。这次他召崔浩进宫,正是为了商讨国家大事。

见到崔浩,明元帝拓跋嗣问崔浩:“以卿之见,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应是什么?”

崔浩说:“圣贤们常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我国现在还比较贫穷,没有积累比较厚实的财富,也没有储存多少粮食,这是不行的。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群雄争霸,说不准哪一天就会发生战争。如果我们没有事先就储备好的粮食,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物资,如果发生了战争,我们就十分被动,很难征服对手,古人说的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就是这个道理。”

明元帝拓跋嗣十分忧虑地问崔浩:“那么我们现在应先做哪些工作?”

崔浩说:“我们现在应趁战争还没有打起来,积极鼓励生产。生产上去了,有了实力,有备无患,即使战争来临,我们也可以比较从容地应付。其次,我们要减少劳役,劳役过多,百姓负担过重,影响国家安定,当年秦二世就是不顾大多数人的反对,征派成千上万的人修筑豪华宫殿,结果百姓揭竿而起,秦王朝灭亡。”

听了崔浩这一番话,明元帝拓跋嗣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儿,明元帝拓跋嗣又问:“你以为,刚即位的君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崔浩说:“一位君主刚即位时,一般是能听取各方面意见的。能够做到体察下情,谨慎处事,诚心诚意对待臣民。但是时间一久,往往容易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不关心百姓疾苦,产生只贪图自己享乐的弊病。”

明元帝拓跋嗣说:“作为君主,这些问题应该怎样避免呢?”

崔浩说:“要想做一个贤明的君主,关键是要节制自己的各种嗜好,各种不正当的欲望,为人处书要顺乎民心,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采纳各种对国家有利的建议和意见,即使那些意见逆耳也要听,要善于辨别坚臣,不被坚臣所左右,要把百姓视为自己的手足,遇事多为百姓着想,这样百姓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君主的周围,与君主同呼吸,共命运,当国家遇到威胁时,大家就会同仇敌汽,为了国家的刊益,勇于献身。”

明元帝拓跋嗣问:“以卿之见,治理国家还有哪些良策?”

崔浩说:“古代的圣贤曾告诫我们,一年四季都是有规律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春季是万物萌生的时候;夏季,是万物成长的时候:秋季是万物收庆的时候;冬季,是万物储藏的时候,这是大自然千古不变的规律。聪明,明智的人只能顺从这一规律,而不能违背这些规律,如果有些人狂妄自大地违背了这些规律,大自然便会毫不客气地惩罚他。”

明元帝拓跋嗣听得很认真。

崔浩接着说:“大自然有自己变化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也有自己的规律。说有更直接一些,国家生存发展的规律就是要使老百姓能够生存,得到教化,有所成就,休养生息。君王对此也只能顺其规律,而不能违背,更不能倒行逆施,如果君王违背了它,那么,即使是眼前国家非常强大,但最终要衰落、灭亡。这是历史的经验,也可以说,是历史的规律。”

明元帝拓跋嗣说:“爱卿这一席话,使我心胸豁然开朗,我将按照这些经验之谈治理国家。但愿能常听到爱卿这类肺腑之言。”

不久,北魏在明元帝拓跋嗣的倡仪下,积极发展生产,备战备荒,休养生息,很快发展强大起来。成为北方著名的强国。

随着北魏的发展壮大,不少国家来朝拜,派大批人马进贡。

明元帝拓跋嗣赞叹道:“这都是崔浩的功劳啊。当初,有人让我发兵进攻邻国,以示强大。而崔浩劝我发展生产、休养生息,这才是富国强民的万全之策啊。”

崔浩以战略家的眼光,审时度势,为北魏从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威震四邻的强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同类推荐
  • The Gold Bag

    The Gold Ba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幸白鹿观应制

    幸白鹿观应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量寿经义记

    无量寿经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John Stuart Mill

    John Stuart Mi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生三世之花非花雾非雾

    三生三世之花非花雾非雾

    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孤,千年修行千年孤独。可不可以让我为你在跳一支舞,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一只修行千年的白狐,一位丰神俊朗的神君。千年的陪伴是一世的等待,还是一世的情长等到陌上花开。我不是一只九尾狐却是青丘的小殿下,即使扶摇直上九重天也抵不过平平淡淡的相伴。桃花林里桃树下,十几万年的陪相伴,可否盼得你看到身边的我(非官配cp,不喜勿入。)
  • THE PEASANT WAR IN Germany

    THE PEASANT WAR IN German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美丽生活要则(人生高起点)

    美丽生活要则(人生高起点)

    具有不同心态的人从窗口同时向天空望去,结果迥异:有人看到的是暗夜和天空中的乌云,而有人看到的却是暗夜里朦朦的月色和云缝里点点的星光。
  • 大唐第一狼人

    大唐第一狼人

    一个崩坏的朝代,一群与命运抗争的人们。当盛世化作烟云;当礼乐沦为遮羞布;当异族铁蹄踏过我万里河山,唯有拼死一搏!安史之乱,北疆入侵,三王并立,五代同存,异族乱华……在乱世烽火中,李初雪用血与火喊出震撼时代音。“杀出个朗朗乾坤,劈出个盛世风华!”大唐第一狼人,比狠人多一点的那种。嗷呜~呜Ps:本书架空,非正剧,非真实历史,书中一切言论均仅代表角色本身,与作者无关(露出人畜无害笑)
  • 肠胃病食疗菜谱

    肠胃病食疗菜谱

    《胃肠病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胃肠病患者的食疗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胃肠病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胃肠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天尊逆转归来

    天尊逆转归来

    徐枫辉煌的他以一人之力,可战万界千万精锐雄狮,横推诸天万界强者,手掌乾坤,脚踏轮回,傲立万道巅峰。只是,总有一层魔障,横在他继续修炼的道路上。于是他选择和天外天瑶池圣女结婚当日,假装中计,借助瑶池圣女和十大天尊发动的血煞灭天大法的力量,配合他《御天神经》,逆天改命而回。回到了少年时代,这个遗憾的时空。一段荡气回肠,逆天改命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水胆水晶

    水胆水晶

    盛产水晶的吴顶镇上,水晶能让人一夜暴富,也能让人死得不明不白。王大街因偷富有石英砂厂厂长陈富有送给吴小妹的水胆水晶而被开除,成了街划子。不久刘老板找上他出价五十万收购那水胆水晶,不料在王大街琢磨着如何再次去偷时,吴小妹的丈夫陈文章、陈富有的新欢小任、街西的二驴鳖也盯上了这块水晶。当陈富有死了,二驴鳖死了,水胆水晶不知去向,王大街曾经拿来喝水的水晶茶杯又值了大钱……
  • 影响一生的10堂礼仪课

    影响一生的10堂礼仪课

    在现代社会,优雅的行为举止、得体的仪态和语言,已成为人们行走社会畅通无阻的通行证,其力量和价值都是无可比拟的。学习一些与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礼仪常识,是每一个现代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