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57600000019

第19章

又更以四種化儀第三用四儀式復成八教謂一頓教二漸教三不定教四祕密教初即華嚴經初成頓說故二即始從鹿苑終至雙林三乘一乘竝稱為漸若約化法頓教攝二謂圓及別漸教具四謂藏通別圓然此二教本是劉虬所立以南中諸師加於不定三教漸中初開有三即是岌公故云漸頓加岌公後二即於不定教中開出而與前不定不同謂從一音異解中分成此二寶積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普得受行獲其利斯則神力不共法釋曰各聞不同即所說不定謂聞大者知彼聞小聞說小者知彼聞大即名不定故云若互相知名為不定若聞小乘不知彼人聞大聞大乘者不知此人聞小即名祕密故云互不相知謂聞大不知彼聞小小即於聞大者為祕密聞小不知彼聞大大即於聞小者為祕密此之二教所說化法俱通藏通別圓故頓中唯二化法餘三具四教法是故以化儀取法華嚴之圓是頓中之圓法華之圓是漸中之圓漸頓之義二經則異圓教化法二經不殊大師本意判教如是又詺圓教亦名為頓故云圓頓止觀由此亦謂華嚴名為頓頓法華名為漸頓以是頓儀中圓頓漸儀中圓頓故。

此師立義理致圓備。

但三藏教名義似小濫以餘三教亦有三故。

此師立義下第二辨順違於中復二初總明順違後別為會釋今初先順後但三藏教下辨違以名濫故靜法與作四種過一濫涉大乘失以大乘亦有三藏應名三藏教故二大無三藏失以彼不名三藏故三特違至教失彼云不得親近小乘三藏學者有小乘言揀異大乘故明知三藏不唯屬小四有不定失以小乘諸部有不立三故如經量部但立經律二藏故有立五藏成實三外立於雜藏及菩薩藏故以有此四失故總許其破故云名似小濫正許初失然下皆為通之。

所以爾者良以智論之中多詺小乘為三藏故成實論中亦自說云我今欲說三藏中實義故。

所以爾者下別為會釋於中三初別釋藏教難次總通四教難後重通圓別定其去取今初文有四節以通五難謂上四失之外第五云何不立小乘難言四節者一出三藏名之所據二立三藏所以三明後三不名三藏所以四明不名小乘所以今初出其所據通違至教之失及濫涉大乘失謂大小乘論同立此名故濫涉之失不在於己若有難言智論之內小乘之名隨自宗語三藏之稱隨他宗言非共名也故今釋云智論是隨他名成論小乘云何亦名三藏豈隨他宗耶即由上義不違至教以羅什譯經多依智論小乘三藏為欲成文二言雙舉小乘之過不在三藏但責其小心耳故訶小乘不責所詮三藏。

初對舊醫戒定慧故立此三事迢然不同異後三教。

初對舊醫下第二明立三藏所以以四教之初敵對舊醫之三故須特立三藏三又迢然不同故無濫涉大乘所以偏從立號亦猶五塵皆色而色獨得總名故三藏雖通標總名便為小乘別教言舊醫者即涅槃第二新醫舊醫之喻舊醫即喻外道外道戒定慧者然各有二一邪二正舊醫邪戒者謂狗牛等正戒者謂十善道舊定邪者九十五種所說鬼神之法或能知世吉凶現神變相也正者即四禪四無量四無色發五通是也舊慧邪者因身邊見心發諸邪智撥無因果食糞裸形等也正者即是因身邊見發諸世智說有因果諸善法也今佛說三藏教所明戒定慧即是新醫從遠方來曉八種術如來所說一戒者即五種得戒發一切律儀無作有作如五部毗尼是也二定者即依八背捨入九次第定等發六神通是也三慧者即是生滅四諦破身邊二見六十二見發真無漏成十一智三無漏根是也此戒定慧一切外道尚不聞名況有其分故云初對舊醫等言三事迢然不同者上對舊醫下對通別圓教由不同故立三藏名即由此義諸部多名三藏從多立名非不定失。

通教意融三故別教依一法性而顯三故圓教三一無障礙故。

通教意融三故下第三明後三不名三藏所以即正通大無三藏失謂大乘雖有三藏各有融拂等義故不立名非無其體言通教意融三者融至空寂故故法句經云戒相如虗空持者為迷倒若學諸三昧是動非坐禪心隨境界流云何名為定無智無得方名真智般若無知如智雙寂等皆是意融三也言別教依一法性而顯三者以一法性統之亦不得迢然有別一一法門不離法性故論云以知法性離五欲過故隨順修行尸波羅蜜以知法性無亂想故隨順修行禪波羅蜜以知法性本有智慧光明無癡暗故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等言圓教三一無障礙者即三而一即一而三非惟一體統之一學之中攝三皆盡一行尚具一切何況三耶。

所以不名小乘教者此教亦有大乘六度菩薩三十四心斷結成真佛故。

所以不名小乘下第四明不名小乘所以通第五難謂有難言何以不名小乘強立三藏而招多失故今通云以有大乘故不得名小彼教之中亦有菩薩謂是大乘大乘之中望之皆稱三藏小乘言六度菩薩者謂三僧企耶別修六度各有滿時皆是有漏未入見道以無常狠伏貪愛羊令煩惱脂消功德身肥直至菩提樹下三十四心一時斷結以見諦十六心八忍八智及非想一地修惑分為九品各有九無間九解脫成其十八故有三十四耳廣如俱舍等言成真佛者大乘說此斷惑成佛乃是八相化身小乘謂為實成故屬小教故涅槃中詺執此實以為二乘曲見。

故藏通別圓之義四教互有而覈其定實餘三不成唯成當教中義耳。

故藏通別圓之義下第二總通四教難謂有難言藏教亦有通別圓義乃至圓教亦有藏通別義何以不得互名而局定耶故今答云四教雖皆四義互有餘三義傍不成本義如三學大德禪師雖有戒慧但成禪義以禪長故餘但兼故不盡妙故不名律法餘二亦然言互有者三藏教中亦有無常三乘同稟亦別為菩薩說四弘六度亦為菩薩說一切種智故故藏教有三矣通教有三者亦說三藏故應名三藏亦說道種智故應名別教亦說一切種智應名為圓別教具三者亦說三藏故亦說無生空理故亦說中道一切種智故圓教亦說三藏故亦說真空之理故亦說歷劫階位修行故亦應得餘三名故總答云雖則四教各傍兼有覈定不成云何不成初藏教通等不成者雖有同稟無常二乘一生得發真斷結菩薩三祇不證故通義不成雖為菩薩別說四弘六度不詮別理不斷別惑由約生滅四諦而起於見豈得稱別雖說一切種智菩薩因中不得即具種智又此種智唯照二諦不照中道豈得稱圓是則覈後三義不成但成當教三藏義耳通教三不成者雖說三藏一相無相故又已得故雖說道種智只照界內俗非照如來藏恒沙功德故雖說一切種智只照二諦非照中道不思議二諦故故覈三教之義不成但成通教義耳別教三不成者雖說三藏恒沙佛法無量戒定慧異生滅三故雖說無生空理是不可得空非是但空二乘同見故雖說中道一切種智非初住發心即具一切種智故故藏通圓三義皆不成但成別義耳圓教三不成者雖說三藏皆約真如實相佛性涅槃故雖有真空之理即佛性真空二乘不知何況得入雖說歷別階位法門無不與實相相應一攝一切故是則藏通別三義皆不成但成圓教義耳故云覈其定實餘三不成但成當教中義耳。

但判華嚴兼於圓別以就登地已上約寄位行布為別義故名異義同亦無大過。

但判華嚴下第三重通圓別二教定其去取以彼判諸經云華嚴兼謂兼別教是則迷其行布謂為別教但取圓融以為圓教雖成二教各失一邊合而融通方成了義順華嚴宗由行布圓融二互相攝故如前行位中辨若與之者則名異義同故無大過若奪之者則失華嚴本意故今不取是故此段名定其去取餘義廣在四教要略已備。

三唐初海東元曉法師亦立四教一三乘別教如四諦緣起經等二三乘通教如般若深密經等三一乘分教如梵網經等四一乘滿教如華嚴經等。

三唐初海東下二先正立後順違前中二先正立。

然三乘共學名三乘教於中未明法空名別相教說諸法空是為通教不共二乘名一乘教於中未顯普法名隨分教具明普法名圓滿教。

後然三乘共學下解釋是則未明法空成別非四諦十二因緣等別具明二空為通不取三乘共學故前二依天台而小異以不共釋一乘非合三為一。

然此師大同天台但合別圓加一乘分耳。

自言且依乘門略立四種非謂此四遍攝一切故無有失。

然此師下辨順違先出本義自言下正辨順違良以自謙非攝一切故得無失若有別理推在攝不盡中故。

四賢首弟子苑公依寶性論立四種教。

論云有四種眾生不識如來藏如生盲人一者凡夫二者聲聞三者辟支佛四者初心菩薩。

言四教者一迷真異執教當彼凡夫二真一分半教當彼二乘三真一分滿教當彼初心菩薩四真具分滿教即當彼識如來藏者。

初教謂諸外道迷於真理廣起異計二謂小乘於真如隨緣不變二分義中唯說生空所顯之理故名為半如涅槃半字三謂但得不變不得隨緣故名一分而雙辨二空故名為滿四由具隨緣不變二義故名具分。

廣如彼說。

賢首弟子下亦二先正立後順違前中五一總以標舉二論云下引論為據三言四教下正明所立四初教謂下別示其相五廣如下結廣從略彼疏又明此所立教依所詮法性以顯能詮初教法性全隱次一法性分顯三即分隱四即全顯法性雖一顯有不同故成四耳若約乘收其第二教即是小乘三即三乘中大乘四即一乘此亦多同光宅四乘。

然今判聖教那參邪說若對教主應如此方先立三教或如西域分內外及六師等。

然今下辨順違中先別破後結非前中又二先破初一後破後三今初有邪正混雜過若對教主下遮救謂恐有救言若不識邪安能知正邪正對辨則皂白分明今故遮云若欲爾者應總分邪正然後於邪正中方可分其大小等耳故為立式應如此方先分三教於儒教中方辨九流七經於道教中方論道德之別於佛教中方說大小權實則無混濫不然即如西域先分內外外中方分六師或十宗等等者等取內教之中分大小等言六師者淨名有名一富蘭那(名也)迦葉(姓也)二末伽梨(名也)俱奢梨(母名)子三刪闍夜(名也)毗羅胝(母名)子四阿耆多(名也)翅舍欽婆羅(弊衣名也)五迦羅鳩馱(名也)迦旋延(姓也)六尼揵陀(名也)若提(母名)子此六各起一見如第六地引。

又依涅槃為半滿者後二既滿不應復有一分之言既但得不變一分豈名為滿又涅槃半滿豈唯約二空豈彼不說妙有而訶空耶。

又依涅槃為半滿下破後三教然彼師意以真如有二分具說二分為具分唯說不變為一分但明生空為半具顯二空為滿今難半滿乃有二義一若約第二義已稱為滿不合唯得一分若滿中有一分義者涅槃滿字亦唯一分則亦未滿故云不應復有一分之言一分之言意在第三教也二有救言涅槃但約二空論半滿不約真如等者則違涅槃涅槃既云空者所謂生死不空者所謂大般涅槃何得言唯約二空論半滿是知二空猶是涅槃半字雙照空不空方為滿耳故彼經云聲聞之人但見於空不見不空菩薩見空及與不空故疏云彼豈不說妙有而訶空耶。

故其所立未為允當。

故其所立下結非也。

第五立五教略有二家。

一波頗三藏立一四諦教謂阿含等二無相教謂諸般若三觀行教謂華嚴經四安樂教謂涅槃經說常樂故五守護教謂大集經說守說正法事故。

一波頗三藏者案般若燈論序云中天竺國三藏法師波頗密多羅唐言明友學兼半滿博綜群詮喪我怡神搜玄養性遊方在念利物為懷故能附材傳身舉煙召伴冐氷雪而越[葸-十+夕]嶺犯風熱而度沙河時積五年途經四萬以大唐貞觀元年歲次娵觜十一月二十日頂戴梵文至止京輦昔秦徵童壽苦用戒兵漢請摩騰遠勞蕃使詎可方茲感應道契冥符家國休祥德人爰降有司奏見殊悅帝心其年有敕安置大興善寺仍請譯出寶星陀羅尼經般若燈論莊嚴論等云云言阿含者具云阿笈摩此云教也。

此釋名局以觀行等皆互有故。

此釋名局下辨順違以上立義各指一經一經之中各有四諦觀行等故如華嚴涅槃皆有四聖諦品廣顯其相大集等經非無觀行等故。

二賢首所立五教至下當知。

二賢首所立等者以下文依之故今略指然昔來更有耆闍法師立六種教一因緣宗教二假名宗教三不真宗教謂說諸法如幻化理四真宗教謂說諸法真空理故五常宗教謂說真理恒沙功德常恒等故六圓宗教如前諸師今不敘者前四名即衍公四宗義在立宗之初第五同第五時第六同諸師圓教故略不引又真宗說真空理常宗說真理恒沙功德常恒既真空理非常宗應同無常又三與四但法喻之別故並不引上來此方立教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20~30岁,是人一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此时,我们脱去了最初的懵懂,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决定人生格局的重要几步也是在此时迈出的:选择职业、成就事业、进入婚姻、提升自我等都得在这个年龄段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个年龄段是人一生幸福的源头,是形成人命运差异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工作、生活、家庭、事业等方面做好必须要做的事,才能为以后的人生飞跃打好基础,才能更快地到达成功的顶峰。
  • 3岁方案

    3岁方案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按照3岁小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发育、喂养、护理、培养、健康、检查就医、预防接种和用药医疗等方面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注意的问题编写而成。
  • 你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

    你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

    夏日炎炎,你却似一缕清风,让人贪恋至极。
  • 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

    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

    梁笑笑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和从小就怕,冷面傲娇的连辰连大医生相识。连大医生人称外科一把刀,颜高腿长......
  • 傲娇仙妻:神主撩不停

    傲娇仙妻:神主撩不停

    她,是二十二世纪的天才黑客,黑遍天下无敌手,又精通医药,然,过慧遭天妒,就那么……被雷劈死了……一朝穿越,成了一个六七岁的女童,体弱多病我能忍,父母失踪我能忍,被人欺负我能忍,但是别人家穿越有随身空间,灵气浓郁山清水秀都能直接住人了,为什么我的是冰天雪地奇寒无比,等着我冻冰雕吗?老天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他,前世爱而不得,只能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心死跳下诛神池,这一世,我一定要找到你,护着你,谁敢跟我抢我灭了他!今生今世你只能是我的!且看一个黑客的修仙路,和一个神主的漫漫追妻路……读者群:欢迎加入卿来卿往,群号码:612941876,可调戏,可要龙套,可讨论剧情~
  • 血班规

    血班规

    十校九邪,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意之间接到一份面试通知,心喜若狂之后随之而来的奇怪的梦境,学生一个又一个离奇地死亡,学校陷入了诡异阴狸的气氛中……到底谁是真凶?扑朔迷离的事实真像背后隐藏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
  • 尚武盛唐

    尚武盛唐

    一个祟尚武力的唐朝。有了武力便可做官封爵。有了武力便可降龙伏虎。连皇室选继位者也要以武论先后。
  • 无敌横练宗师

    无敌横练宗师

    万千剑来,目之所及尽是天骄。林南低头,看了眼沙包般大的拳头,面带不忍:“我这一拳下去,你们可能会死……”
  • 愿余生有你,足不可惜

    愿余生有你,足不可惜

    “”只要余生有你,就足以不可惜。”阵凯轩看着杜琪薰远走的身影默默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