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28500000009

第9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

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今脉和。紧去则愈。

〔补注〕阳所以统夫阴者也。统阴则血必随气行矣。乃经言血痹。而不言气。何哉。

不知血之痹。由于气之伤也。经曰。入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夫所以不流者。气为邪阻也。然邪之足以伤者。必因于作劳。则卫气不能固外。而后邪得以入之。故仲景发其不流之故。以明得病之由。言天下惟尊荣人。为形乐志苦。形乐。故肌肤盛。志苦。故骨弱。骨弱则不耐劳。肌盛则气不固。稍有劳困。汗易出也。夫汗者。

血之液也。卫不固。斯汗出。汗出斯阳气虚。虽微风且得以袭之。则血为之痹。故一见脉微。则知其阳之不足。一见脉涩。则知其阴之多阻。此血痹之本脉也。而其邪入之处。则自形其小紧。小为正气拘抑之象。紧为寒邪入中之征。然仲景明言微风。何以反得寒脉耶。盖邪随血脉上下。阻滞汁沫。未有不痛者。故痛为脉紧也。针以泄之。引阳外出。则邪去而正自伸也。否则终于痹也。然则固外之阳。所重惜也。富贵者能知阳气素不自强。则不敢作劳。即不获已而劳。或亦有以知节而不至于汗出。汗出矣。不致卧后动摇。又何致虚风痹血耶。仲景言虚劳。乃以血痹发其先。良有以也。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 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 桂枝五物汤方黄 (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补注〕此条是由上条既痹之后。未能针引以愈。遂令寸口微者。今则阴阳俱微。

且寸关俱微矣。且尺中小紧矣。夫小紧既见于尺。则邪之入也。愈深。而愈不得出何也。正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也。脉经内外谓之阴阳。上下亦谓之阴阳。今尺既小紧。则微属内外也明矣。若言证以不仁概之。盖身为我身。则体为我体。

而或为疼痛。或为麻木。每与我相阻。其为不仁甚矣。故以风痹象之。非真风痹也。经曰。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然何以单言风痹也。邪有兼中。人之受者必有所偏。如多于风者。则其痛流行不常。淫于四末。盖血以养筋。血不通行。则筋节为之阻塞。且血藏于肝。肝为肾子。肾既受邪。则血无不壅滞。于是以黄 固卫。

芍药养荣。桂枝调和荣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岂非至当不易者乎。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补注〕虚劳为不足之病。则必为不足之脉也。经云。烦劳则张。精绝。正以劳则阳气外张。举之有余也。然其余也。既非内蕴之充。又岂外邪之助。以是大为劳也。

至问脉之重虚。对以上虚尺虚。言上下皆虚也。又云。脉虚者。不象阴也。不似手太阴之充盛也。故极虚者亦云劳。然则大者固为劳力饥饱。而极虚者则不免于房劳矣。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补注〕此仲景出望之法以教人也。经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其华在面。而其充在血脉。故手少阴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然使忧愁思虑。则足以伤之。夫神伤则体弱。体弱则所生者不足。自未能荣于色矣。盖心所以生血。而色者。神之旗也。阴血既少。则津液自枯。故主渴也。渴必引水以自救。而渴不复为水止。则饮多而停于心下。阻其呼吸之隧而为喘。失其君火之司而为悸。所不免也。若此者脉必浮。岂非所生之血。不足鼓其脉于外乎。心所以合脉者也。于是知其心气之虚于里焉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补注〕人之身以阳气为主。惟作劳则动伤元气。故于此先言脉。并言证。以见男子之阳虚也。夫虚者。劳之本脉也。举按不实之中。而复见少厥二阴之象。则其为内伤阳气何如。而阳虚者必恶寒。内伤者多发热。故脉经云。假令寸口脉微。

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今三部同等。已非上入下陷之候。则其无寒热可知。然膻中者。气之海也。谷之精气。浊者化卫。而一为宗气。行胸中以司呼吸。于是呼出者心肺主之。吸入者肾肝主之。心肺阳也。肾肝阴也。夫以举按豁然之脉。而只见其有阴无阳。是中之宗气不能为之资。斯呼者无以壮其出。而吸者不能深其入。遂令升降无力。而短气不足以息也。中州之气既虚。使水谷未能消腐。而清气不能上升。则肾阳未旺。肝气下乘。故频圊而里急。膀胱为州都之官。气不化而水道不出。至如经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皆上于面。然肺为气之总司。若气虚则肺亦虚。故面虽诸阳之会。而色独如金也。且阴气盛则目瞑。今阳衰。有不为之目瞑者乎。兼衄者。阳络伤则血外溢而为衄也。少腹满者。因小便不利也。此为劳伤元气。所以至此。然则仲景即不言治法。自当调以甘药。培中土以益元阳。不待言矣若舍黄 建中。又何以为法耶。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补注〕夫脉之大有二。一曰大为实。一曰大则为芤。芤则为虚。今属之于劳。则所伤在元气。而无血以和之也。然伤者在气而何损于血也。经曰。阳生则阴长。故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举按之间。但觉其大。而非有力于去来也。

然何以他脉不兼见。夫惟不兼见。故盛于外者。非由于素养之得宜。只因营卫之气。满于中焦。致火不生土而太阴病。故手足烦者。脾属四肢也。经曰。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故逢收藏之时而稍瘥。不似春夏之散见也。经曰。

强力举重则伤肾。又曰。肾者精之处也。其充在骨。夫既真阳不能守。而阴精有不外遗者乎。酸削不能行。亦所必至也。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桂枝(一两) 芍药(一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 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补注〕经曰。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曰。厥气接于阴器。则梦接内。盖阴器。宗筋之所系也。而脾胃肝胆之筋亦皆聚焉。故厥阴主筋。则诸筋统于肝也。肾为阴。主藏精。肝为阳。主疏泄。故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

若遇阴邪客之。与所强之阳相感。则或梦或不梦。而精脱矣。是肾虚则无有不虚者也。膀胱与肾为表里。故少腹弦急为阴结。而气不化者可知。水不生木。则血不养筋。致宗筋惫而阴头寒。以致虚风生则目眩。血不会则发脱。种种虚状。

悉本诸此。而其脉则为虚为芤为迟。可想而知也。夫阳虚则水谷不化。阴虚则亡血失精。故芤为阴虚。复阴阳相搏而为动。微则阳微。又微紧相搏而为邪。皆脉经所云至虚者也。然则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何能已哉。此病之原。皆起于肾之不固。遂令三焦皆底于极虚矣。斯于法必以固精为主治也。于是以桂枝和荣卫。芍药收阴。生姜散寒。甘草、胶、枣益脾补气。更用龙骨以涩其阳。牡蛎以涩其阴。庶肾肝既固。荣卫调和。而诸证自愈尔。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此条一本在夫失精家之前)〔补注〕浮、为阳脉也。举之有。按之无也。乃于举之时未见其力。则浮兼弱矣。浮弱。

阳气之虚也。若涩。阴脉也。为阴血不足。脉经曰。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枝叶枯槁。是生气微矣。又何能必其有子乎。正以精气之清冷也。其在诗曰。洌彼下泉。浸彼苞稂。谓伤其生也。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补注〕虚弱细微。绝不见阳。阳虚甚矣。经云。阴气有余。身寒多汗。然所谓有余者。

非诚余也。即阳之不足言之也。故肺主气。又合皮毛。司腠理。惟阳气衰。则卫不固而自汗出。邪在于内。则元府不闭。而汗从腑脏出。邪在于外。则腠理不致。而汗从经络出。脏腑之阴捍格。卫气浮散于外。无所根据从。则汗出卫虚。水谷气散脱者汗自出。此皆不因动作而自出之汗也。至盗汗则阳衰因卫虚。而所虚之卫行于阴。当目瞑之时。无气以庇之。故腠开而汗。若一觉则行阳之气。复散于表而汗止矣。故曰盗汗也。夫至盗汗。而其虚可胜道哉。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挟背行。苦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补注〕人生五十始衰。六十天癸竭。则已精少肾衰矣。使复有动作。遂令阳虚而邪得以客之。痹太阳经道。盖太阳行于背者也。经谓阳气者。精以养神。柔以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故病痹挟背行也。又云。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至陷脉为 。留连肉腠。为马刀侠瘿。瘿者。即瘰 也。以其形长如蛤。为马刀。

或在耳前后。连及颐颔头下。或下连缺盆。以及胸胁。皆谓之马刀。此手足少阳经主之也。总以动作忿怒。忧忿气郁过甚。而为风邪内腠。故其脉则大而举按不实。其因则劳而元气不足。仲景言之。恐后人复疑为有余而误攻其邪耳。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补注〕人之所以运动无苦。四体温和。食入自化者。皆吾身之真阳为之也。故阳固则流行于脉中者。各安其部。而无阳衰阴见之象。今沉。少阴脉也。以其所处之位至下也。若寸关皆见。则各腑脏之阳何在乎。况其兼者。曰小曰迟。脉经云。

小者气血俱少。又云迟为荣中寒。彼此俱阴。绝不见阳。则其气已大泄矣。故名脱也。夫尺虚之人。行走 然。象其步履之不正也。而况于气脱者乎。故行稍疾上喘喝。虽曰呼出心肺。吸入肾肝。自非宗气行其呼吸。则升降出入。且无以安于自然矣。况勉强以动其气乎。是故人之阳。盛于中焦者也。脾之阳不固。则四肢上逆而冷矣。且脾之阳。又原于下焦者也。肾之真阳大虚。则不足以消腐水谷。为腹满。为溏泄。正未有已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补注〕伤寒论中有此条。方中行先生注。寒言阳气减损而不足。芤言阴血衰竭而空虚。革言革易常度也。妇人阴血充足而能化。则得坤顺之常。半产漏下。则不足以言坤之资生矣。男子阳精充盛而能化。则得干健之常。亡血失精。则不足以言干之资始矣。故天地之大德曰生。男不足以言资始。女不足以言资生。

则人道大坏。故曰革也。一说革读亟。变而促迫也。亦通。

愚按、礼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即音亟也。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 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芍药(六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补注〕经云。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为重虚。盖气不足者。如中气不健。频欲更衣。心下悸。或阳明内热而血外溢。或腹中痛。或梦接内而遗。种种悉气之不足为之也。形不足者。即如四肢不但不强健而 疼。

甚至手足烦热。津液少而干燥。种种皆形之不足为之也。经谓不可刺。以重虚者。宜补之以甘药。此其意惟仲景遵之。培中央以灌输腑脏百脉。主以小建中。正稼穑作甘之意也。

然观此证。则肾虚为多。水亏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火衰则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独仲景不屑于此。而惟以树立中气为第一义者何居。圣人曰。精、谷气也。可见肾为藏精之处。伎巧出焉。苟非有五谷之养。五味之调。则亦从何而生。然经又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假使胃不能纳。脾不能运。又如之何。故圣人以建中主治。使中州之土。已坏复起。将饮食入胃者。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如经所云者。则五脏百脉自裕矣。岂但已病乎哉。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 建中汤主之。

黄 建中汤方黄 (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大枣(十一枚)上七味。用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补注〕不足之证不一。未有不因于气虚者。夫阳生阴长。气苟不充。则日就于损矣。故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开阖损其常度。则里急见焉。于是为证之不足者。且不可以概述矣。主以黄 建中。正于补益中土者。兼足以托实肌表矣。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八味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茯苓(三两) 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两炮)上八味。为末。炼蜜和丸。梧子大。火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补注〕腰者肾之府。腰痛为肾气之虚寒可知矣。惟虚寒。故少腹拘急。而膀胱之气亦不化也。苟非益火以助真阳。以消阴翳。恐无以生土。而水得泛溢。不至上凌君火不止矣。主以八味。固补益先天之至要者也。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薯蓣丸方(二钱五分为一分)薯蓣(二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芎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十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蔹(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补注〕虚劳不足之证。最易生风。倘不为调摄。必致火气日见不足。则所以善行数变者。不益流连而不息耶。故于手足太阴少阴上下分补。不仍以中土为主。

务令三焦并益。荣卫和谐。而诸风自息矣。如桂枝、柴胡、防风。借以固表升阳。为力颇多。非谓以此驱风。转燥津液也。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酸枣仁汤方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 (二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补注〕按嘉言论此方云。素问谓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可见虚劳虚烦。为心肾不交之病。肾水不上交于心火。心火无制。故烦而不得眠。

不独夏月为然矣。方用枣仁为君。而兼知母之滋肾为佐。茯苓、甘草调和其间。

芎入血分而解心火之燥烦也。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

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 虫丸主之。

大黄 虫丸方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虫(一升)上十二味。蜜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补注〕嘉言云。七伤。金匮明谓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及房劳伤。但居其一。后人不知何见。谓七者阴寒、阴痿、里急、精速、精少、阴下湿、精滑、小便苦数。临事不举。似乎专主肾伤为言。岂有五劳分主五脏。而七伤独主一脏之理。虽人身恣逞伤肾者恒多。要不可为一定之名也。故虚劳证。凡本之内伤者。有此七者之分。而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若无内伤。则营卫运行。不失其次。瘀从何起。是必饮食起居。过时失节。营卫凝泣。先成内伤。然后随其气所阻塞之处。血为瘀积。积之久。牢不可拔。新生之血。不得周灌。与日俱积。

其人尚有生理乎。仲景施活人手眼。以润剂润其血之干。以蠕动啖血之物。行死血。名之曰缓中补血。岂非以行血去瘀。为安中补虚上着乎。然此特世称干血劳之良法也。血结在内。手足脉相失者宜之。兼入琼玉膏润补之药同用尤妙。试为细参其证。肌肤甲错。面目黯黑。及羸瘦不能饮食。全是营血瘀积胃中。

而发见于肌肤面目。所以五脏失中土之灌溉而虚极也。此与五脏之本病不同。故可用其方而导其胃中之血。以内谷而通流营卫耳。许州陈大夫传仲景百劳丸方云。治一切劳瘵积滞。不经药坏证者。宜服。大夫其长于谋国者欤。方用当归、乳香、没药各一钱。虻虫十四个。人参二钱。水蛭十四个。桃仁十四个。浸去皮尖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劳水下。取恶物为度。服白粥十日。百劳水即甘澜水。以杓扬百遍者也。

同类推荐
  • 心经

    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贤弈编

    贤弈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湘烟小录

    湘烟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

    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美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美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本书对什么是美国、美国人、美国经济、美国政治、美国文化做出了独到的界定,论述了美国的立国观念、兴国基础、治国原则、强国核心、走向世界、溶解全球等基本理念,揭示了美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其管理战略的必然性,从美国社会争论及其矛盾中,预示了世界的未来将由美中两大经济循环体左右的格局。本书的特点有三:一是从人们熟悉的现象中,分析美国社会的背后动因,提出了环境、种族、理念、战略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二是把美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提出了富国、强国、融合、活力的统一联系;三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了“自然祖国”、“两个美国”、“经济地理环境论”、“经济双重性”、“三层分配”、“主权资本”、“两种平等”、“自由三重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新观念。
  • 女保镖穿越:朕的皇后很大牌

    女保镖穿越:朕的皇后很大牌

    皇后?没兴趣。圣宠?不稀罕。侍寝?不好意思,本宫很忙。本宫千辛万苦地穿过来,可不是为了跟一帮女人争宠的。本宫可有着远大的目标:建立天下最大的保镖组织,赚很多银子,努力扩张势力,最终称霸天下!
  • 屹立娱乐之巅

    屹立娱乐之巅

    身带“金手指”的顾翘翘一头扎进竞争残酷而激烈,充满了各种利益冲突和明争暗斗,娱乐圈这个巨大的名利场。不想做流星,立志做恒星的她在向目标前进的途中,见过鲜花,也见过荆棘;听过掌声,也听倒过倒彩声,遇到过友谊,也遭到过背叛……她依然不改初心,最终走向巅峰的故事!简介无能,慢热,现实中娱乐圈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结合在一起,半现实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杨凤田传

    杨凤田传

    本书讲述了寒门学子杨凤田从小聪慧好学、积极进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执着刚毅、爱岗敬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介绍了他始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理念为己任,先后参加、组织研制出歼8系列先进战斗机,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多项空白,大大增加了空、海军作战能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事迹。 本书可供航空科研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学习。
  •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义部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义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经典译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经典译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朱光潜先生求学于欧洲,从海外寄回了这十二封写给青年朋友的信,最初登载在《一般》杂志上,后集结成册出版,多次重印。信中所谈皆是青少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话题,如读书、作文、爱恋、情理、修身、做人,凡此种种。作者劝年轻的朋友们,眼光要深沉,戒骄戒躁,不贪容易,更不能随了世俗、急于近利。这些信件正是朱光潜先生提供给现代青少年的成长指南。
  • 眷眷情深深似海

    眷眷情深深似海

    不想当导演的总裁不是好名媛,三年前的一场意外把黎棠舜从她最爱的人身边夺走,再见面时,两人之间的对话竟成了这样“多谢司先生送我回来”车外的女子红唇微勾,眼尾泪痣惑人。“棠儿,三年了,你准备好了吗?”车里阴影下的司薄城君子端方,眸光化暖……某夜,某人醉酒,于是乎……“爱妃,快看!这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唔~”某爱妃为了表示感动,将人压着吃了个遍求婚仪式什么的,需要吗?黎棠舜小姐表示,我们搞艺术的不喜欢这些虚礼,只要司先生以后乖乖听话就行司先生笑着将人揽进怀里,“那是自然……”
  • 写给孩子的世界历史

    写给孩子的世界历史

    这本书以幽默、睿智的语言讲述了从人类起源到一战结束近六千年的历史,分为若干个短小精炼的故事,每个故事以时间的顺序发展下去,就像作者开篇画的时间楼梯,一级一级地向上,十年、一百年……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缓慢而坚定地前行。看着后面的故事,对照时间楼梯,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这件事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发生于哪个阶段或是占据着怎样重要的位置。
  •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本书中收集了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则则小故事,或长或短,都使我们不曾想到,这小小的故事中,蕴藏着丰富感人的人生科研成果,更有智慧闪现之后的心情舒畅,如春雨秀滋润心田,第一个故事,都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生命真理,当你在饭前茶后,睡前晨起拿起它的时候,使你在淡淡的哲思中获得感悟和真知。一些社会学家利用几年的时间,对48个国家进行调查,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快乐。在调查之初,他们认为快乐指数排在第一的应该是日本。因为日本人平均寿命79.5岁,长寿年龄居世界前列,如此延年益寿,一定有快乐的因素。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只要你觉得你是幸福的,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