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0500000020

第20章

自下第二破外疑执。谓凡夫二乘闻佛施设教法大利众生便谓佛有我度生想。故须明佛虽常度生而无我度众生之想。世亲此下子段第三疑云。若法是平等无有高下者。云何如来名为度众生。为断此疑故文生也。与前正觉文。同为一段。相承展转有疑生故。无著正觉法利分二。自利利他证已方说。有差别故。实无违也。经文有三。初问。次遮。第三征释。问中即依对治之义。说相摄持在前文也。第三段中。先征。次释。释复有三。初破凡夫疑佛有度他想。如来说有我下次覆破凡夫疑。前文有二。初顺释。次反解。论逐难解中。唯释破外疑文有二。初总指经数安立第一义。次别释文中亦三。初解度他想疑。次若实无我下解有我想疑。三凡夫凡夫下解脱凡夫疑。初中但释反解文。顺释易知。正破凡夫。谓佛设教度众生时。有我度想。二乘知佛我无所想。不起此疑。故佛自说度众生时。尚不见有众生可度。云何得起我他度想。故言实无众生如来度者。世亲论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以名共彼阴不离于法界。如彼论释。应知。次下反解。证佛无我度想。论释云。如来如尔涅槃而知。此先成前实无众生如来度者言。佛尚如所证而知故。虽度众生。不见有实众生可度。又云。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为有我取。此始依经反释。若谓佛见有众生可度。佛应还同凡夫。不如尔涅槃而知。若信佛如来如尔涅槃而知不同凡夫。亦须信佛不见有众生可度故。无我度他想。世亲论云。取我度为过。以取彼法。是取度众生故。上一句总。次句释中。一释取众生。一释起度想。次下双破凡夫执佛说有我想。什魏二本似破说我。依余经本及此论。皆云如来说我取者即非我取。此疑依前起。若佛如尔涅槃而知。不见有众生可度。亦应如尔涅槃知我相性空。何故佛说凡夫有我等相。故论云。若实无我而言有我等取。为离此着故。经言我取者。即为非取等。我取是我见佛。为破凡夫执我故。说凡夫无我。但有执我妄想。二乘遂执佛说凡夫有我想。为破此执故。佛说我想。即为非我想。但毛道凡夫生者。以为有我。毛道之名。译经人错。梵云婆罗必栗托讫那。言婆罗者。目此二义。一目毛。二目愚。此经意取愚痴。必栗托讫那。此名异生。各乘异业受生故。前代译经人。异生以爱生是凡夫。故名凡夫。取前愚义。目此凡夫故。新本云愚夫异生真谛名婴儿凡夫。此论名小儿凡夫。婴儿小儿并取愚义。言凡夫二乘愚痴如婴孩小儿。不知我本体空。闻佛说凡夫有我想。即寻其名。执有我想。为破此执。故言即非。然魏本云。毛道凡夫生者。彼着我愚凡。如畜生故。近取负毛之类。皆释之也。或愚夫异生如次。即是二乘凡夫。此二同执故。即唯识论名凡愚也。世亲论偈释此云。不取取应知。以彼不实义故。是故如来不于执取。然以佛不取者。即是凡愚于中执取。由此故名不取取也。次下第三又破说凡夫疑。若佛无我等想。亦应无凡圣想。何故佛说有我想者名凡夫耶。故佛破云。即非凡夫。此经既以破执为宗。恐诸学者寻名起疑。故佛随说。即遂破之。此论但牒出经而不标解。世亲论云。如来说名非生者。不生圣人法。故言非生。解云。无种姓故圣法不生。以有二乘异生别故。此论牒经。重凡夫也

自下大文第四。论名摄取法身。明佛如来摄取法身以为身故。经如来地摄三身者。无上见智念处正觉。及不住生死涅槃。虽通化身。大位判之。显报身也。摄取法身显法身也。行住净中具显法报化三。如次即是三行住故。或彼但显如来三业。余皆通显报化二种。成唯识说。清净法界摄自性身。说自性身本性常故。无生灭故。证因得故。乃至虽有真实无边功德。而无为故。不可说为色心等物。四智品中。真实功德镜智所起常遍色身。摄自受用。平等智品所现佛身摄他受用。成事智品所现随类种种身相摄变化身。广如彼说。今此法身即彼初二。若有无为诸功德法。皆法身故。金光明说。如如及智皆法身故。世亲大段第五破疑。然亦有三。初云虽相成就。不可得见如来。以非彼体。以如来法身为体。而如来法身以见相成就。比知则知如来法身福相成就。由此文生。此中明佛摄取二种法身为身。初长行及偈明佛摄取真如法身为身不应以色声相见。后偈明摄取五分法身。真如法身相应故。得菩提。不以色相为菩提。其五分法身者。即四智心品。前中先长行。后偈颂。长行有六。一问。二答。三印可。四反释。五顺结。六生后。其文可解。什本文别并略也。偈既颂前长行中意。即四种偈中。结义偈亦应颂经也。论文有二。初标名属经。次正解经。正解经中。不解颂前长行。世亲论云。非是色身相。可比知如来。诸佛唯法身。转轮王非佛。此颂正答前疑也。次释转轮圣王非佛。此颂正前答无前疑也。次释转轮圣王应是如来。谓有人言。福德能成是相。果报以成是相故。则知福德力得大菩提。若如是如来则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遮此故。遂有反释顺结等文。故彼偈言。非相好果报。依福德成就而得真法身。方便异相故。此显福德果报是差异相不同法身。以智内证无差异相故。此方便各别也。此论正解经中。先释偈

次若尔如来若下释偈。后经文两偈为二。解初偈中。上半显如何不应见。下半显不可见故。今言若以色见我者。此举凡夫二乘以相好色身相观佛。以音声求我者。此举凡夫二乘以佛色身八种妙声及六十种庄严音声相观佛。诸佛四蕴凡夫二乘不能知见故。佛但示色声二相。令彼见闻作入道因缘。凡夫二乘及小菩萨多取诸佛妙色声相。以观于佛。由此相。转不能得见无相法身故。佛破彼取色声相。令观诸佛真如法身。何故初解名如何不应见者。言如彼所取色声相。但见色声虚妄相。不应以此觉见佛真如法身。何故取佛色声相。不见佛法身故。下半明不可见故。言取相心不可见佛无相法身。何故不可见。论云。诸见世谛故。法身是第一义。唯出世无分别智。始能证会非见色闻声等。世谛法。见所知境界故下。释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论释行邪道。名行邪静。以得禅者。说名寂静者故。寂静是定名。言取佛色声相观佛。是行取相耶定。不可以此见佛法身。故言不能见如来。唐本云履耶断。道断静三皆是定之异名耳。又解。法身名断。是断性故。以智契证。称之为履。若观化相。执为法身。非正证故。名履耶断。前解应为胜。取论为正。后释违论。又约禅定别名。释耶定义。禅定亦名思惟修。思者意所摄。意以思量为义。欲入定时。先意思量定境故。正在定时名修。定中境相。是定识变还。为定识所取。前耶定是世俗谛。意及识摄。非是菩萨无分别智。不能以此见佛法身故。言不能见如来。次解第二偈。显示如彼不应见及不可见因缘。上半是初分。显如彼不应见。言如彼如来法身。如来妙体不应以凡夫二乘取相粗识所见。故言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唐本文别。什本阙此后偈。真谛及此论初句皆云。以法应见佛。此顺西方倒语。若顺此方语。应以法见佛。论释法者。真如义也。何故但教以真如法观佛故。次经云导师法为身。言佛导师唯法为身故。但应以真如法观佛。人惑生疑。佛现有妙色妙声相。何故不许以色声相观佛。故论释云。以如缘故出生诸佛净身。此不可见但应见法。言但由观色声如故。出生佛果妙色妙声。故大品经。诸佛语萨提陀波伦言。我等无所念中住。谓是金色身大光明三十二相等。此是法身末事故不可见。但应观佛真如法身。法身非取相心所见。故论名如彼不应见。次释不可见因缘。即下二句法体不可见。显佛法身非凡夫二乘粗识所缘。彼识不能知。显凡夫二乘粗识。非见法身因故。此两句名不见因缘。论重释云。复何因缘故不可见等者。文易解也。非见实不能知故。若不证见实际。必不知也。世亲论云。唯见色闻声。是人不可知。佛以真如法身。非是识境故。释意可知耳

次解偈后经文。明佛摄取五分法身与前真如法身相应故得菩提。不以诸相为菩提。亦不以诸相为因得菩提。经文有三。初问。次遮。后征释。什魏二本。皆皆阙征释之文。论文有二。初牒外难。为离此着故。下属经成来意。此中初问。依上义破外疑也。依前卷论。为破二疑。一破疑佛诸相即是菩提故。上论释此问。明相具足体非菩提。二破疑佛为太子时先具诸相为因始得菩提。故上论云。亦不以诸相为因得菩提。前意可解。故此不举。上论释不以相为因云。以相是色性故。菩提正觉智即五分法身为慧身。是由修得。此正觉智故。证真如法身。始得菩提。诸相是色性。不能正觉诸法。故知诸相非菩提。亦不以诸相为因得菩提

自下大文第五。论名不住生死涅槃。若依世亲摄论等。悲智所辅。名为无住。以简二凡。若依大品及此经意。不但二行辅。亦由般若不见有生死涅槃可住。故名无住。经文有二。先明菩萨不见有烦恼可断故不见涅槃可住。显佛不住涅槃。何故此文来者。时众闻佛不诸相为因而得菩提。遂执诸佛同于二乘由断烦恼。得住有余。舍此身始住无余。为破此执故。次明佛不住涅槃。于中有三。初问。次遮。第三征释。魏本问中云。菩萨发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已以明菩萨。不说有惑可断。译人失也。若依真谛本云。汝谓如来说行菩萨乘人有法可灭可断耶。此则明佛不说菩萨有惑可灭可断。若依唐本。直问发行菩萨乘者。颇有少法若坏若断。此则直明菩萨不见有惑可灭可断。真谛释云。灭者灭集。显住有余。断者断苦。显住无余。若见有苦集可灭可断。则见有涅槃可住。今教菩萨不见有苦集可断可灭故不见有涅槃可住。故为问也

论文分二。初标名属经。次正释经。正释经中。初解不住涅槃中第三文。次解不住生死文。然征释文义亦不正。如问中解。应取唐本为定。如所住法而通达者。谓能通达所住涅槃无定实法而可住也。不断生死。影像法者。显生死幻化犹如影像。又是识变之影像相。教诸菩萨不于涅槃而有住着。故留烦恼。助愿受生。住在生死影像法内。故名不断。由得涅槃。虽居生死。而能自在行利益事。不同二乘一向寂静。由此显示不住涅槃。世亲论自下子段第二破疑。疑云。若不依福德得大菩提。如是诸菩萨则失福德。及失果报。为破此疑。故有文也。偈言。不失功德因及彼胜果报。得胜忍不失。以得无垢果。示胜福德相。是故说喻譬。是福德无报。如是受不取。于中初二句。解不说断灭。文。既于诸法不说断灭。即显因果皆不生也。次后二句释知无我得成于忍。次后二句解重譬喻。次后二句解不受福德。应依此配。论释似错。依无著论。自下第二经文明佛不住生死。论文有二。初举难属。经次正释义。二乘及初学菩萨闻佛不住涅槃。便谓如来有生死者。故以为难。属经可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黔江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黔江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黔江物华天宝,风物壮丽,人文荟萃。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勤劳智慧,敏而好学,创造了厚实的黔江历史文化,形成了朴实的民俗民风,诚如《四川通志·舆地·风俗》载,“士习洁清,民风淳朴。”这里的人,鸿儒垂简,宦场登峰,商海弄潮,甚至巫医药师百工之人,也都各怀绝技。《黔江史话》把这片热土上发生的诸多事件、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一一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 末世逆袭之爱相随

    末世逆袭之爱相随

    林小溪在即将上大学之际悲催的面临着末世的到来,她本可以呆在自己的仙缘秘境中悠闲地种种田、修修仙,奈何心中放不下那道白月光似的小哥哥。在这人比丧尸更可怕的末世,林小溪是否能和小哥哥相守到最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道图书馆

    天道图书馆

    【2017最火玄幻作品,海外点推双榜第一】张悬穿越异界,成了一名光荣的教师,脑海中多出了一个神秘的图书馆。只要他看过的东西,无论人还是物,都能自动形成书籍,记录下对方各种各样的缺点,于是,他牛大了!教学生、收徒弟,开堂授课,培育最强者,传授天下。“灼阳大帝,堂堂大帝能不能注意点形象?”“还有你,乾坤魔君,能不能少吃点大葱,想把我熏死吗?”这是一个师道传承,培养、指点世界最强者的牛逼拉风故事。已有完本《拳皇异界纵横》、《八神庵》、《无尽丹田》等书,质量保证,可入坑!
  • 腹黑皇上来逼婚:女人我只想宠你

    腹黑皇上来逼婚:女人我只想宠你

    【全文完】“忠心于朕,朕许你六宫无妃!”高位上的他眼眸里隐匿的是霸道的邪魅。“天堂地狱,本王也要与你同在!”堂堂一国的王爷,竟然霸道的将已为皇妃的她揉进怀里。“主人,我活着,你活着;我死了,你也得活着!”有着琥珀色眼眸的温柔男子深情款款的望着她。当绝情冷血的杀手掉入一群美男的陷阱里,究竟是她成为了别人的棋子,还是别人臣服于她的石榴裙下?
  • 逍遥农庄主

    逍遥农庄主

    壁画上画的是一幅风水图。事故中负了重伤,回村养病得到画壁上神农相助。一万,十万,百万,千万都不是梦;建一座山庄种菜种药种仙果…
  • 神入

    神入

    是真实抑或虚幻?是平凡还是波澜?——这是有关三个少年成长的故事,也是很多很多人共同迎接命运的故事。同样,也是你我的故事……
  • 俏影撩探

    俏影撩探

    民国(架空)江城,摩登女郎方清影卷入重重危机。如何从潦倒舞女走向富贵佳人?与业余侦探共舞,暧昧互撩,能否收获爱情?江湖多凶险,欲望无穷尽,幕后大boss究竟是谁?盗贼,警长,千金,富少,神秘组织,好戏上演,爱意绵绵。
  • 妃藏宠爱

    妃藏宠爱

    从死亡边缘爬起来才知道生命可贵,要么一生低调,听之任之;要么摆脱困境,由自己掌握命运之轮。如兮深知,只有强者才能握住自己的命运,在弱肉强食的后宫,她,不能输。帝王的爱能有多少分量,在这个非常时期,她似一颗棋子周旋在两个男人身边,然则回首再望,那份情,是否依然停在原地等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公司做大做强18招

    小公司做大做强18招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英年早逝”,或“幼年夭折”?影响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关键因素究竟有哪些?如何破解?怎样才能使企业“活得长”,“长得大”,“走得远”?民营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其成长过程的每一步都考验着管理者的勇气、耐心、智慧,需要经营者时刻保持敏锐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本书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系统性完整。企业管理者不仅能从中学到经营韬略、商业知识、管理智慧,还能在反复研习的基础上洞察企业未来、赢得市场先机,从而真正实现做实、做精、做强、做优、做大、做久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