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1600000002

第2章

律部緣起

昔。世尊與五百比丘眾在毗蘭若婆羅門所。夏三月安居。時舍利弗於閑靜處。作是念言。何者等正覺.修梵行法得久住。何者等正覺.修梵行法不久住。遂往問佛。佛言。毗婆尸式棄.拘留孫.迦葉。此諸佛修梵行法得久住。毗舍羅.拘那含佛。修梵行法不久住。尊者問。何以故。佛言。拘那含.毗舍羅佛。不廣為諸弟子說十二部經法。乃至不結戒。亦不說戒。故諸弟子疲厭。是以法不久住。毗婆尸等佛。為諸弟子廣說十二部經法。乃至為結戒.說戒故。能流布後代。不令疾滅。尊者即從座起.整儀.白佛。請為比丘結戒說戒。令法得久住。佛言。且止。我自知時。後因諸比丘有漏法生。乃為隨事結戒。結戒大約有十義。一攝取于僧。二令僧歡喜。三增僧安樂。四令未信者信。五令信已令增長。六難調者令調順。七慚愧者令安樂。八斷現在有漏。九斷未來有漏。十令正法久住。

佛成道後三十八年。赴王舍城國王齋食訖。令羅云洗鉢。失手墮地。碎為五片。佛言。此表我滅度。後初五百年。諸惡比丘分我毗尼藏為五部也。後第四袒毱多尊者有弟子五人。各執己見。果分毗尼藏為五部。一曇無德部。此云法密。法名四分。二薩婆多部。此云一切有。法名十誦。三彌沙塞部。此云不著有無觀。法名五分。四迦葉遺部。此云重空觀。法名解脫。五婆麤富羅部。此云著有行。亦云犢子。其舊律名摩訶僧祗。此云大眾。僧祗為根本分出為五部。今此方犢子律本未至。迦葉遺止有解脫戒本一卷餘三部皆全具。

五部分起之緣。此土律師所傳同作是說。然舍利弗問經所載。先佛懸記與此逈異。今錄于左。

舍利弗問經舍利弗白佛言。云何世尊為諸比丘所說戒律。或開.或閉。後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云何奉持。佛言。如我言者。是名隨時在此時中應行此語。在彼時中應行彼語以利行故。皆應奉持。我尋泥洹。大迦葉等當共分別。為比丘.比丘尼作大依止。如我不異。迦葉傳付阿難。阿難復付末田地。末田地復付舍那婆私。舍那婆私復付優婆笈多。優婆笈多後有孔雀輸柯王。世弘經律。其孫名弗沙密多羅。嗣正王位。聽信邪言。統諸兵眾。毀塔滅僧。流血成川。五百羅漢逃奔山谷。次燒經臺。彌勒菩薩以神通力。接我經律上兜率天。次至牙齒塔。塔神曰。有蟲行神。先索我女。我薄不與。今誓護法。以女與之。使王心伏。蟲行神喜。手捧大山。用以壓王。及四兵眾。一時皆死。其後有王。性甚良善。彌勒菩薩化作三百童子。下於人間。以求佛道。從五百羅漢諮受法教。國土男女復共出家。如是四眾。還復滋繁。羅漢上天。接取經律。還於人間。時有比丘。名曰總聞。諮諸羅漢及國王。分我經律。多立臺舘。為求學來難。時。有一長老比丘。好於名聞。亟立諍論。抄治我律。開張增廣迦葉所結。名曰。大眾律。外採綜所遺。誑諸始學。別為群黨。互言是非。時有比丘求王判決。王集二部。行黑白籌。宣令眾曰。若樂舊律。可取黑籌。若樂新律。可取白籌。時取黑者。乃有萬數。時取白者。只有百數。王以皆是佛說。好樂不同。不得共處。學舊者多。從以為名。為摩訶僧祗也。學新者少。而是上座。從上座為名。為他俾羅也。他俾羅部。我去世時三百年中。因於諍故復起薩婆多部及犢子部。於犢子部。復生曇摩尉多別迦部.跋陀羅耶尼部.沙摩帝部.沙那利迦部.其薩婆多部。復生彌沙塞部。目楗羅優波提舍起曇無屈多迦部.蘇婆利師部。他俾羅部。復生迦葉維部.修多蘭婆提那部。四百年中。更生僧伽蘭提迦部.摩訶僧祗部。我滅度後二百年中。因於異論生起[鞥-合+(白-日+田)]婆訶羅部。盧迦尉多羅拘拘羅部.婆收婁多柯部.鉢蠟若帝婆耶那部。三百年中。因諸異學於此五部復生摩訶提婆部.質多羅部.末多利部。如是眾多。久後流傳。若是.若非。唯餘五部。各舉所長。名其服色。摩訶僧祇部勤學眾經.宣講真義。以處本居中。應著黃衣。曇無屈多迦部通達理味。開導利益。表發殊勝。應著赤色衣。薩婆多部愽通敏達。以導法化。應著皂衣。迦葉維部精勤勇猛.攝護眾生。應著木蘭衣。彌沙塞部禪思入微.究暢幽密。應著青衣。

前說。則五部一時所分。後說。則五部以漸而分。前說。則犢子部在五部之數。僧祗弗與焉。後說則犢子部已絕。惟并僧祗為五部也。二說未知孰是。以理推之。五部無一時並分之理。而犢子經律不至于此。亦可知其不傳也。疑當以後說為實。所言五部分為五色衣者。乃是五壞色。非五正色也。有偽造經名。遺教三昧經言。羅旬喻分衛空還。佛知其宿因。乃令僧將律分為五部。服色亦五。使其日隨一部中。行便大得食。此全是偽說。羅旬喻事。乃佛懸記非佛在日之事。況言。佛令僧分律為五。服色亦五。是佛自為亂首也。謬妄甚矣。智者考舍利弗問經當自知之。

舍利弗言。如來正法。云何少時分散如是。既失本味。云何奉持。佛言。摩訶僧祗其味純正。其餘部中如被添甘露。諸天飲之但飲甘露。棄於水去人。間飲之水。露俱進。或時消疾.或時結病。其讀誦者。亦復如是。多智慧人能取.能捨。諸愚癡人不能分別。

三皈依

皈依者。以回轉為義。由昔背正從邪。流浪六趣。今知其非即回彼邪心。轉從正道。於是乃立。三皈之法。必須志心皈依。不可泛泛。若皈佛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自在天等。若皈法已。寧捨身命終不依于外道典籍。若皈僧已。寧捨身命終不依于外道邪眾。若不如是。不名皈。依此三皈有五等不同。一翻邪三皈。乃在俗初知皈向者。二五戒三皈乃在俗受五戒者。三八戒三皈。乃在俗受八關齋戒者。四十戒三皈乃初出家作沙彌者。五菩薩三皈。乃發心受菩薩戒者。始自背俗之初。終于造道之極。皆依三寶以為依附之主。三寶亦有多種。一化相三寶。丈六金身是佛寶。四諦十二因緣是法寶。聲聞緣覺諸賢聖是僧寶。此乃二乘所皈依者也。二別相三寶。法報化身是佛寶。十二部經是法寶。三乘聖賢是僧寶。此是大乘所皈依者也。三一體三寶。真如覺了是佛寶。全體軌持是法寶。事理和合是僧寶。此是前二三寶之實體也。四住持三寶。刻像圖形是佛寶。黃卷赤軸是法寶。剃髮染衣是僧寶。此是上三種之所寄。以流通後代者也。大小權實雖有不同。但能皈依。皆是入道之正門菩提之真因。功德殊常。未可思議。

生善經云。若人受三自皈。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寶藏。舉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受三皈者。其福過彼。不可稱計。

校量功德經云。四大洲中。滿二乘果。有人盡形供養。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以諸福中。三寶勝故。又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如來。如稻麻.竹葦。若人四事供養。滿二萬歲。諸佛滅後。各起寶塔。復以香花供養。其福雖多。不如有人以清淨心。歸依佛.法.僧三寶。所得功德。

木患子經波瑠璃王白佛言。我國中灾患。使我憂勞。願賜易修要法。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業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常以自隨行.住.坐.臥。恒當一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磨.僧伽乃過一患子。如是漸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億。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捨命得生第三炎摩天。滿百萬遍。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斷煩惱根。獲無上果。又告王言。莎斗比丘誦三寶名。經歷十歲。得成斯陀含果。漸次習行。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

折伏羅漢經云。昔一忉利天子。壽命垂盡。五衰相現。觀壽終後。墮猪胎中。愁悶不樂。有天語言。今惟有佛能脫卿罪耳。即到佛所。作禮白佛。佛言。欲離豚胎。當誦三歸。即從佛教。晨夜自歸。七日壽終。下生維耶離國。作長者子。逢舍利弗請佛說法。得阿惟越致。

大方便經云。以三寶為所歸者。以救護為義。譬人獲罪於王。投向異國。以求救護。異國王言。汝來無畏。但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相救護。眾生亦爾。繫屬于魔。有生死罪。皈向三寶。以求救護。若誠心皈依。更無異向。不違佛教。魔王邪惡無如之何。

三歸者。亦名優婆塞.優婆夷。上品歸依者。心冥一體三寶。諸戒自然具足。中品歸依者。當如莎斗比丘持誦三寶名.或一佛名。久久不退。可成聖果。下品歸依者。當食五淨肉。不作屠沽.魁膾.獄卒.妓女等惡業。邪惡之友。莫與往來。遇三齋月.六齋日。亦須禁止酒肉.五辛。如此行持。彌勒初會即得解脫。

五淨肉者。不為我殺.不見殺.不聞殺.自死.鳥獸食殘也。三齋月者。正.五.九月。乃毗沙門天王分鎮南洲之月也。六齋日者。初八.二十三日。天王使者巡察人間。十四.二十九日。天王太子巡察人間。十五.三十日。天王自身巡狩人間也。

五戒

五戒者。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前四戒。此方世法及轉輪王法亦皆不許。後一戒。惟佛獨遮。以酒能亂心。增長放逸。前之四戒亦因而破。故獨遮也。此戒條相。雖約境。量實寬。依之受持。功德難量。上品持者。得聖道。中品持者。得天道。下品持者。得人道。又五戒雖局在家。實通出家。以此戒能為沙彌戒.比丘戒之根本。亦為菩薩戒之根本。若人精而持之。廣而推之。靡所不攝。靡所不至也。受者切莫輕視。

若人受三皈已。受一戒者。名一分優婆塞.優婆夷。受二戒者。名少分。受三戒.四戒者。名多分。受五戒者。名滿分。隨其意樂受之。皆得勝福。終成菩提。若不受皈戒者。墮落三途。人天路絕。

五戒若難遍持。但發勇猛誓願。終身堅持一戒。亦可以一善成功。如一舉子家。三代受不殺戒。不畜猫狸。臨場屋。卷不中式。有鼠三啣至案前。遂得第。又一少年。單持不妄語戒。夜半從盜路遇叔問。何往。少年不敢對。遂還。後盜發。得免死。

彌勒問經云。五戒名五大施。謂攝取無量眾生故.成就無量眾生樂故.以增長種種功德故。受五戒者。可得但受五日.十日.一年.二年。隨意多少受之。受五戒後不能遍持者。隨所重。可得分還。但向本師。或清淨比丘前言。我(某甲)從今日不復持(某)戒。如是三說。名還戒法。

欲受五戒。必須先斷食肉。佛於諸經說無量因緣。呵止食肉。葢以食眾生肉。傷損慈心。即為魔鬼所攝。況食彼身分。非彼所願。即成盜業。亦成債負。理必酬還。是畜生因也。

凡受三皈.五戒者。必當發願。如律所示。白云。願以此皈戒功德。不墮惡趣.八難.邊地。持此功德。攝取一切眾生之惡。所有功德。惠施彼人。使成無上正真之道。亦使將來彌勒佛世三會。得度生.老.病.死。

若單發願回向西方亦可。

優婆塞戒經云。若人受皈戒。後為護宅舍及身命。祀鬼神者。不失。若志心禮拜外道鬼神者。名失。若祠祀。不得殺生命。

五戒對攝十善。殺.盜.婬三戒對攝身中救生業.布施業.梵行業。不妄語一戒對攝口中誠實語.質直語.和諍語.常軟語。不飲酒一戒對攝意中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

愚謂意三。攝于飲酒一戒固是。但五戒雖制身口。其實身口所犯。悉意三所發。若徒制身口。非善持五戒也。持五戒者。知之。

五戒配五常。不殺配仁。不盜配義。不婬配禮。不妄語配信。不飲酒配智。

生善經云。有善男.女布施滿四天下眾生。四事供養。盡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智度論云。若人棄捨此戒。雖山居苦行。食果.服藥與禽獸何異。若人雖處高堂大殿。好衣.美食而能持戒者。得生好處及得道果。

八關齋

八關齋者。共有九支。一不殺。二不盜。三不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着華鬘及香油塗身。七不歌舞倡伎及往觀聽。八不高廣床上坐。九不非時食。前八支名關。謂關閉八惡。不起諸過也。後一支名齋。謂過中不食。同諸佛食也。在家二眾。若三善月.六齋日。及本生日.父母諱日。作諸善事。日應詣僧中。求授此戒。若無人時。但心念口言亦得成受。

俱舍論云。若先作意於齋日受者。雖食後。亦得受。受戒人下心.合掌。隨施戒人語。勿前.勿後。若違不成。

成實論云。五戒.八戒。隨日月長短。或一年.一月。乃至半日.半夜。重受.減受並得。

薩婆多云。若受八戒。應言一日一夜等。語言決絕。莫使與終身戒相混。

增一阿含經云。若受八戒。先須懺罪。然後受之。

墮舍經云。若于六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計。

論云。若在家男.女。盡形受持。必獲菩提。乃至一晝一夜受持八戒者。頓超一生五戒。何故。以戒多故。

菩薩處胎經云。八關齋者。是諸佛父母。

智度論云。劫初。聖人教之。持齋修善。以避凶者。直以一日不食為齋。後佛出世教人持八戒。過中不食是功德。將人至涅槃。

此戒雖暫。而實大。以戒戒皆言。如諸佛。則非五戒所可倫也。故諸經論。或言必獲菩提.或言諸佛父母.或言將人至于涅槃。受者須知此意。

優婆塞戒

此戒出優婆塞戒經。亦謂之菩薩戒。在家菩薩。梵網通收。今此一途。大乘別出。上視梵網。固難恍惚。下視五戒。則霄壤懸隔矣。欲受此戒應令是人滿六月日。親近承事出家智者。然後和合眾僧。滿三十人為作白羯磨。受優婆塞戒。

優婆塞戒六重罪

一殺戒。上至天人。下至蟻子。  二盜戒。下至一錢。  三虗說戒。言我得不淨觀.阿那含等  四邪婬戒  五宣說四眾過戒  六酤酒戒

優婆塞戒二十八失意罪

一不能供養父母師長戒  二躭樂飲酒戒  三惡心不能瞻視病苦戒  四有來乞者不能多少分與遣空還戒  五見四眾不能承迎禮拜問訊戒  六見四眾毀所受戒。心生憍慢戒  七月六齋日不受八戒供三寶戒  八四十里中有講法處不能往聽戒  九受招提僧臥具牀坐戒  十疑水有蟲故便飲戒  十一險難之處無伴獨行戒  十二獨宿尼寺戒  十三為財命打罵奴婢僮僕外人戒  十四以殘食施四眾戒  十五畜養猫狸戒  十六畜養象馬牛羊駝驢一切畜獸戒  十七不畜僧伽黎衣鉢錫杖戒  十八若須田作。不求淨水及陸種處戒  十九物說價已。捨賤趣貴。斗秤量物。不令平用戒  二十非處非時行欲戒  二十一隱瞞官稅戒  二十二犯國制戒  二十三得新糓.菓蓏菜茹不先奉供三寶。先自受戒  二十四僧若不聽說法讚嘆。輙自作戒  二十五道路上在比丘沙彌前行戒  二十六僧中付食若偏為師選擇美好過分與他戒  二十七養蠶戒  二十八路遇病者不能瞻視為作方便付囑所在戒

經云。優婆塞戒不可思議。何以故。受是戒已。雖受五欲。而不能障須陀洹果。至阿那含果。是故名為不可思議。

又云。優婆塞戒。名為纓珞.名為莊嚴。其香微妙。熏無不徧。遮不善法。為善法律。即是無上妙寶之藏。上族種姓.大寂靜處。是甘露味。生善法地。直發是心。尚得無量利益。況復一心受持不毀。

經云。有四事法所不應為。貪因緣不應虗妄為。嗔因緣不應虗妄為。痴因緣不應虗。妄為怖因緣不應虗妄為。

有二事不應為。一樗蒲.圍碁.六愽。二種種歌舞伎樂。有四種人不應親近。一碁愽。二飲酒。三欺誑。四酤酒。有四種惡人常應離之。一樂說他過。二樂說邪見。三口耎心惡。四少作多說。

沙彌戒

沙彌。此云勤策。亦云息慈。乃初入道之名。自年七歲至十三歲。名驅烏沙彌自十四至十九歲。名應法沙彌。應法復有二。未受十戒者。名形同沙彌。已受十戒者。名法同沙彌。年二十已上。未受戒者。名名字沙彌。七十已上不許進具者。名老沙彌。十戒者。

一盡形壽不殺生

上至羅漢.師僧.父母。下至蜎飛蝡動但有命者。不得故殺。或自殺.或教他.或見殺隨喜。皆犯殺罪。誤傷者不犯。

二盡形壽不盜

金銀重物。下至一針.一草。不得不與而取。或奪取.或竊取.或詐取.乃至偷稅冐渡等。皆犯盜罪。

三盡形壽不婬

凡犯世間一切男女。乃至畜生。悉名破戒。

四盡形壽不妄語

妄語有四。一妄言。見言不見。不見言見。知言不知。不知言知等。二綺語。謂粧飾浮言靡語。眩人心目等。三惡口謂麤惡罵詈等。四兩舌。謂向此說彼。向彼說此。挑唆起諍等。乃至前譽後毀。面是背非。證入人罪。發宣人短。皆妄語也。若自言證聖。得上人法。則其罪極重。或為救他。方便權語。不犯。

五盡形壽不飲酒

一切酒俱不許飲。乃至不得甞酒.不得嗅酒.不得以酒飲人。若用以冶病者。不犯。

六盡形壽不着華鬘及香油塗身

華鬘者。西域貫華作鬘以嚴其首。此土則繒絨金寶製飾巾冠之類。香油塗身者。西域貴人用香末令青衣塗身。又以花浸油塗身。此土則佩香.熏香.脂粉之類。出家之士。披壞色衣。豈可為此。

七盡形壽不歌舞倡伎及往觀聽

歌者。口出聲音。舞者。身為戲舞。倡伎者。琴瑟簫管之類不得自作。亦不得觀聽他作。至如圍棋六愽樗蒲骰擲之類。悉所不應。

八盡形壽不坐高廣大床

佛制繩床。高不過如來八指。過此則犯。乃至雕刻漆彩及紗絹帳褥之類。亦不宜用。

九盡形壽不非時食

非時者。曰已過中。非僧食之時也。經云。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後食。鬼夜食。僧宜學佛。斷六趣因。故食不過午。今人體弱.或病多不能持。必須自知慚愧。不多食。不美食。不安意食。庶幾可耳。

十盡形壽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梵語生像。華言金銀。華梵並彰。故曰生像。金銀寶物者。七寶之類。昔佛世時。僧不手捉。多勅淨人掌之。今不能然。必須自知慚愧。不營求。不厚畜。庶幾可耳。

沙彌十二有可犯。一不分別衣。二離衣宿。三觸火。四足食食。五害生種。六青章上棄不淨。七輙上高樹。八觸寶。九食殘宿食。十壞地。十一不受食。十二損生苗。請僧福田經。沙彌應知五德。一發心出家。懷佩聖道故。二毀其形好。應法服故。三永割親愛。無適莫故。四委棄身命。遵崇道故。五志求大乘。為度人故。

僧祇律。應為說十數。一者。一切眾生皆依飲食。二者。名與色。三者。癢痛想。四者。四諦。五者。五陰。六者。六入。七者。七覺支。八者。八聖道。九者。九眾生。居十者。十一切入。其列數釋相。對治顯正。並廣如行事鈔說。

沙彌犯前四重者。俱突吉羅罪。滅擯。起惡見三諫不捨。亦滅擯。餘有所犯。俱突吉羅懺悔。

沙彌尼戒同沙彌結罪亦同。今不贅列。

式叉摩那戒

式叉摩那。此云學戒女。凡沙彌尼欲進具戒者。應與二年學戒。若是童女。年十八。與二年學戒。若是已出嫁女。年十歲。與二年學戒。二年學者。可知其有胎.無胎。故曰二歲淨身。六法淨心。

式叉摩那三學。一學四重。即婬.盜.殺.妄。二學六法。謂與染心男身相觸。盜四錢以下。殺畜生。小妄語。非時食。飲酒。三學大尼諸戒及威儀。惟除為大尼過食及自受食食。犯四重者。滅擯。犯六法者。突吉羅懺悔。再與二年學戒。犯大尼眾戒者。俱突吉羅。

比丘戒

比丘。一云苾蒭。此翻乞士。謂上於諸佛乞法。以資慧命。下於眾生乞食。以養色身也。又云。破惡。謂能破見.思二惑也。又云。怖魔。謂比丘三度震動魔宮也。沙彌年二十求進具足戒者。須為審問無諸遮難。乃可為備衣鉢.請十師。十師中一人為羯磨師。一人為教授師。并本師和尚。名三師。餘七眾為尊證師。集眾登壇。審問遮難。然後為作白四羯磨與具足戒。次為說四重名相。次為說四依。是謂如法成就。

比丘戒遮難共二十七事

作沙彌時。犯四重罪。或曾受大比丘戒。犯重被擯。今來乞戒者。不許受。  作白衣時。曾犯淨行比丘尼者。不許受。  作白衣時.沙彌時。盜聽大僧說戒.羯磨。遂詐稱大僧。同僧法事。志在衣食者。名為賊住。不許受。  先從外道來受具戒。後捨戒還入外道。今又重來者。名破內外道。不許受。  生.犍.妬.變.半。及自截等諸不男。不許受。  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僧.出佛身血。名為五逆。不許受。  諸天.阿修羅.及諸鬼神變為人形。而來受戒者。不許受。  諸畜生能變為人形。而來受戒者。不許受。  身具男女二根者。不許受。  問和尚名而不答。問己名亦不答者。不許受。  年未滿二十者。不許受。  衣鉢不具足者。不許受。  父母不聽出家者。不許受。  負人債而來者。不許受。  他家奴主未捨而來者。不許受。  在朝官人有祿有位者。不許受。  年已滿七十者。非丈夫位。不許受。  身有惡疾。如疥癲.白癩.癰疽.乾痟.癲狂者。不許受。  又六根不具形相。怪惡或種種惡病.有辱法門者。佛俱不許受。

具足戒共二百五十事

波羅夷法四事  僧伽婆尸沙法十三事  不定法二事  尼薩耆波逸提法三十事  波逸提法九十事  波羅提提舍尼法四事  應當學法一百事  滅諍法七事

四依法

一依糞掃衣。若得長利。檀越施衣。割壞衣得受。  二依乞食。若得長利。若僧差食.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五日食.月初日食.若僧常食.檀越請食。得受。  三依樹下坐。若得長利。若別房.尖頭屋.小房.石室.兩房一戶。得受。  四依腐爛藥。若得長利。酥油.生酥.蜜.石蜜。得受。

比丘具足四義

一受具足。謂白四羯磨。  二隨具足。謂從此向後隨一一戒。常護持故。  三護他心具足。謂一分威儀具足。不為眾所嫌。  四具足守戒。謂雖小罪畏而不犯。若有犯。當發露。

比丘尼戒

比丘尼。此云乞士女。沙彌尼二歲學戒畢。無諸過患。方可進具。和尚尼可備衣.鉢請尼中十師為授戒。先審問遮難。次為作白四羯磨授之。次十師將此沙彌尼至大僧中。為請僧重授戒。僧中亦為集十師。登壇審問遮難。白四羯磨。羯磨已。為說八棄名相。次為說四依法。謂之如法成就。

佛制尼從二部受戒。後傳至此土。尼無能授者。乃但從大僧邊受之。近年諸師全不知授法。苟簡妄作。乃雜在比丘中授之。是女而授男戒也。欺己欺人。罪莫大焉。

比丘尼遮難共二十九事

曾作沙彌尼.式叉摩那。犯四重。及受大戒犯八重。還俗訖。重來者。名邊罪。不許受。  作白衣婦時。曾犯淨行比丘者。不許受。  曾盜聽大僧說戒.羯磨等。冐稱比丘尼。希圖利養者。名為賊心入道。不許受。  曾為外道。來入僧中受戒。後復歸外道。今又重來。名破內外道。不許受。  有螺.筋.鼓.角.脉五種不女。不許受。  有殺父者.殺母者.殺阿羅漢者.破和合僧者.出佛身血者。俱不許受。  有諸天女.阿修羅女.鬼神女變形。而來受戒者。不許受。  有諸畜生女。能變為人形。而來受戒者。不許受。一有身中具男女二根者。不許受。  問名而不答。問和尚名亦不答。教乞戒而不乞戒者。俱不許受。  童女年未滿二十。出嫁女年未滿十二者。不許受。  衣鉢不具足者。不許受。  父母.夫主不聽出家.強來者。不許受。  負人債而來者。不許受。  人家婢主未捨而來者。不許受。  有女人年至七十。不任受大尼戒者。不許受。  女人有病。疥癩.癰疽.白癩.乾痟.癲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涕唾常流者。俱不許受。  外有六根不具。相貌怪惡。種種惡病。有辱法門者。佛皆不許受。

比丘尼具足戒三百四十八事

波羅夷法八事(婬.盜.殺.妄.觸.八覆隨)  僧伽婆尸沙法十七事  尼薩耆波逸提法三十事  波逸提法一百七十八事  波羅提提舍尼法八事  突吉羅法一百事  滅諍法七事  尼無不定法。四依法全同大僧。今不贅列。

尼行八敬法

一不得罵詈比丘。  二不得舉比丘過。比丘得舉尼過。  三應從大僧受具戒。  四犯僧殘。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  五半月當于僧中請教誡師。  六不應于無比丘處結夏安居。  七夏訖。當往僧中求自恣。  八百歲尼禮初夏比丘足。

菩薩戒

菩薩戒者。即菩薩萬行。乃進趣菩提莊嚴法身之大道也。其戒遍周九界。極盡未來。非可以數量局。非可以名相陳。姑約其大槩名為三聚。一攝律儀戒。謂無惡不斷也。二攝善法戒。謂無善不修也。三攝眾生戒。謂無生不度也。但為下凡癡暗昧。于進修乃有梵網一經。略示蹊徑。使知所適從。然亦大海中之一滴而已。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是在智者。

梵網波羅夷罪十戒

一殺戒  二盜戒  三婬戒  四妄語戒  五酤酒戒  六說四眾過戒  七自讚毀他戒  八慳惜加毀戒  九瞋心不受悔戒  十謗三寶戒

梵網輕垢罪四十八戒

一不敬師友戒  二飲酒戒  三食肉戒  四食五辛戒  五不教悔罪戒  六不供給請法戒  七懈怠不聽法戒  八背大向小戒  九不看病戒  十畜殺具戒  十一國使戒  十二販賣戒  十三謗毀戒  十四放火焚燒戒  十五僻教戒  十六為利倒說戒  十七恃勢乞求戒  十八無解作師戒  十九兩舌戒  二十不行放救戒  二十一瞋打報仇戒  二十二憍慢不請法戒  二十三憍慢僻說戒  二十四不習學佛戒  二十五不善知眾戒  二十六獨受利養戒  二十七受別請戒  二十八別請僧戒  二十九邪命自活戒  三十不敬好時戒  三十一不行救贖戒  三十二損害眾生戒  三十三邪業覺觀戒  三十四暫念小乘戒  三十五不發願戒  三十六不發誓戒  三十七冐難遊行戒  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三十九不修福慧戒  四十揀擇受戒戒  四十一為利作師戒  四十二為惡人說戒戒  四十三無慚受施戒  四十四不供養經典戒  四十五不化眾生戒  四十六說法不如法戒  四十七非法制限戒  四十八破法戒

菩薩隨身十八種物。楊枝.澡豆.三衣.瓶.鉢.坐具.錫杖.香爐.奩.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像。

經言。十八種物許常隨身。非謂必備方為菩薩也。世之受菩薩戒者。汲汲乎惟十八物是辦。肩荷隨身。便為畢事。膠彼瑣儀。忘其大義。上求下化之弘規。果如是而已哉。

梵網經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若不受此戒。外道.邪見人.畜生與木頭平等。無有異故。知不受菩薩戒者。縱學佛法。勤苦修行經千萬劫。祗名眾生。欲脫生死.欲破業障.欲成菩提。終無得理。縱或受已。毀戒。還是佛之弟子。若不受者。名為外道。故經云。薝蔔花雖萎。猶勝一切花。破戒諸比丘。猶勝諸外道。

今此菩薩三聚淨戒受之者。報圓佛果。相好無邊。三達.五眼.十力無畏。一切功德無不具足。即于此身一念之中。訖至成佛。具足八種殊勝功德。

一者。趣道場殊勝。當知受菩薩戒者。如大鵬鳥。舉翅高飛。能至十萬九千里。菩薩發心受此大戒。能越六趣.二乘。徑趣無上菩提。坐于道場。  二者。發心殊勝。若人一念發大悲.大智之心。受菩薩戒。即超過二乘境界。如昔有沙彌侍一羅漢而行。忽發菩提心欲受菩薩戒。此羅漢反生恭敬。為擔衣鉢。讓路而行。  三者。福田殊勝。假使有人供養滿閻浮提大阿羅漢。不如供養一發心受菩薩戒者。以彼運心廣大故。四者。功力殊勝。若受小乘戒者。猶如螢火。但能自照。受菩薩戒者。狀似日光當午。一切普照故。  五者。滅罪殊勝經云。受戒後破戒。猶勝諸外道。以外道邪見。永沉惡道。無有出期。破戒之人。以戒威力故。設墮惡道。受罪輕微。若墮地獄中。作地獄中王。若墮畜生中。作生畜中王。若墮餓鬼中。作餓鬼中王。所生之處。不失王位。經云。有犯名菩薩。有戒可破。故無犯名外道。無戒可破故。  六者。受胎殊勝。受戒之人。若在胞胎中。常為天龍善神。所共守護故。  七者。神通殊勝。受戒之人。以持戒力故。能攪長河為酥酪。變大地作黃金。能于一念中超越千生。能于一日內。度無數眾故。  八者。果報殊勝。受戒之人。即是菩薩。當生蓮花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轉故。

受菩薩戒者。當以發菩提心為先。菩提心者。四弘誓願也。若實發此誓願。復以至誠心。仰承大戒。則能發起無作戒體。方名得戒。既得此戒。後或遇緣破犯。亦自有殊勝功德。故云。破戒諸比丘。猶勝諸外道。又云。所生之處。不失王位。若無此真實廣大之心。但希破後功德。輕求受戒者。則戒決不可得。戒既不可得。況破後功德乎。求受戒者。宜知此意。

此戒體不發則已。發即是性。故名無作。小乘明此。別有一善能制定。佛法憑師。受發極至盡形。或依定.依道別生。皆以心力勝用。有此感發。成實論判為非色非心聚。律師多依此說。未盡其義。大乘明戒是色聚。謂大乘情期極果。憑師一受。遠至菩提。隨定隨道。誓修諸善.誓度含識。亦以心力大故。別發戒善。為行者所緣。止息諸惡。大論云。罪.不罪不可得。具足尸羅。此是戒度正體。以心生口言。從今受。息身.口惡法。是名為戒。即無作也。此無作雖無色相。而有能持.所持。有得.有失。亦似有色相。故曰假色。亦名無表色也。授戒羯磨文云。初番羯磨時。十方妙善戒法悉皆震動。第二番羯磨時。諸妙善戒法舉集虗空之中。如雲如葢。覆汝頂上。第三番羯磨時。此諸妙善戒法。從汝頂門灌注身心。充滿正報。汝心.汝身即是無邊功德之聚。此文正形容無表之色。如此雖非實有。戒從外來。然亦不可謂自心本具。囗無得與不得。葢以。理雖本具。藉緣方發故也。

同类推荐
  • 云中事记

    云中事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字寄特佛顶经

    一字寄特佛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merican Hand Book of the Daguerreotype

    American Hand Book of the Daguerreotyp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蜀僚问答

    蜀僚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行道地经

    修行道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骄傲如你

    骄傲如你

    傅行歌,18岁就以高考状元考上国内名校的天才少女。外表美貌到令人发指,情感却愚钝到令人发指。自认为聪慧无边,有高远宏大的目标,其实在感情上反射弧长得能绕地球几十个圈。梁云止,17岁已是国内名校研究生,并担任化学系助教。明明优秀到爆棚,却对傅行歌情深似海成忠犬。梁云止:傅行歌,我喜欢你。傅行歌:喜欢是什么鬼?梁云止:傅行歌,我喜欢你。傅行歌:拉倒吧你。梁云止:傅行歌,我喜欢你。傅行歌:我………待她还没反应过来,梁云止却走了!怎么回事?于是,终于开窍的傅行歌千里追男,然后她就被看似沉默寡言的梁云止忽然猛攻一口吃掉了。傅行歌:什么情况?梁云止:我还喜欢你,生生世世。女神配男神,强强联合到底是虐到毁灭世界?还是甜到全世界都是糖桨?
  • 故事会(2015年12月下)

    故事会(2015年12月下)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温柔陷阱:总裁,你太坏!

    温柔陷阱:总裁,你太坏!

    爱只有简单笔画,却比想象复杂。不喜欢安定却又爱变化。喜欢与爱的区别,要怎么说清楚?总裁级别的恋爱又该怎么满足?
  • 杨忠介集

    杨忠介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由来已久

    爱由来已久

    她与他纠缠,她与他相爱,然,爱似乎总夹着喜嗔痴怨。她与他分离,然,笑语嫣然,赶着把自己嫁出去,心,却隐隐的似在等待,有那么一个人,已深深植入,无法拔除。原本不会再有期待,却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凹凸世界之不一样的金

    凹凸世界之不一样的金

    主角:旧设金(超能打,嗜睡,路痴,理性)作者写此书,重在娱乐。话先点明,此书在某些人设会有变化。你们只需要,看,就完事了。不热血,不管闲事,不天然呆,不傻白甜,不多嘴,不圣母,就是我想要塑造的金。
  • 一纸契约,总裁大人请放手

    一纸契约,总裁大人请放手

    他是未婚夫的哥哥,却在未婚夫车祸后乘虚而入让她签下了卖身契。一纸契约,成为了这个坏蛋的女人,他不仅霸道的要得到她的人,还想得到她的心!可契约结束后他还是百般纠缠,甚至有各路情人上门示威又是闹哪样?人善被狗欺,当她苏欣芮是软柿子好捏吗?掌拍小三脚踢小四,终于耳根清净,那个坏男人又找上门来。
  • 美人绝杀

    美人绝杀

    她是生活在小镇的天真少女为何杀意日增?她是魔法天才的双修者为何喜欢用剑多过用魔法?它是神秘的魔兽为何与她签订契约?当她日渐成熟,当她能力慢慢提高,当她慢慢无敌之时,脑中那奇怪的思绪从何而来?她是谁?她突然发现,原来,她竟然是……不会写简介,随时改,本文玄幻+亲情+友情+温馨+轻松+爱情,以亲情友情为主,爱情为辅,具有励志之意,喜欢的朋友请收藏。推荐新文:楼主惜玉《穿越》NO.1惜玉:我要拉屎。楼主:你能别在餐桌上说吗?惜玉:我怕直接拉你面前了。楼主…NO.2惜玉:能给我一个银子么?楼主:上茅房要银子?惜玉:不是,我身分无文,怕你趁我上茅房的时候扔下我跑路,先预备一下。楼主…NO.3惜玉:我宁愿被野兽咬死,也不愿意卖身。楼主:那随你。惜玉:等等,哥们儿,你能和我签订劳动合同么?楼主…NO.4楼主:你多大?惜玉:27,你呢?楼主:27?比我还大,骗人吧你。惜玉:骗人的是小狗,难道你比我小,啊,小弟弟,你好啊。楼主…惜玉:我来古代不是为了姐弟恋的。楼主: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惜玉:经典,不过不要说我说过的话,再说一次,我只是古代的过客,眼睛一睁一闭再一睁,我就不见了,你不要太过想念。楼主:这些话应该在你将我吃干摸净之前说才对。惜玉(我只是不小心被美色迷了一把…惜玉经典一:“我外婆她妈叫沉鱼,我外婆叫落雁,我妈叫怜香,所以我叫惜玉,以前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改名,为了这个我曾和我进行过无数次的语言和肢体交流,我想大概是我过于强悍所以老天把我扔到这鸟不拉死的地方,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对我妈说:妈,您老取名也太有水平了,女儿我太喜欢这名字了,我再也不改名了。”惜玉经典二:“我宁愿呆在这里被逼疯,疯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管它什么野兽毒蛇,我不是正常人,我不害怕,无所谓。”惜玉经典三:“不管是帅哥还是美女,都是一堆肉组在一起的,止不过有的地方肉多点有的地方肉少点,这人肉是肉,猪肉也是肉,有什么不同吗?”惜玉经典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