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6900000010

第10章 阴阳脏腑总论(4)

肝为阳脏,其气升动,故肝小,则气舒,五脏皆安,而无胁下之病,以肝脉行于胁也;肝大,则气逼胃、迫咽,因其经脉由胃上行,咽为胃管,故兼膈中,且胁下痛,膈中,即格逆也;肝高,则上支贲门而切痛,贲门,胃之上口也,胁中满闷为息贲,贲同奔,呼吸急促也,肝下,则逼胃腑,其本位胁下反空,则易受邪伤也;肝坚,其气静,则五脏皆安而难伤;肝脆,则多虚热,善病消瘅,以相火由肝胆而出也;肝端正,则气和利难伤;肝偏倾,则气滞胁下痛也。

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 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 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脏苦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

脾主鼓运,脾小,则气转运而和,故邪难伤之;脾大,则鼓运不便,而气结滞,故凑 而痛, 者,胁下软腹,以脾位腹右也,脾胃主四肢,气滞不得畅达于肢,故不能疾行也;脾高,则气偏输于上,而下不和,故引季胁而痛也;脾下,则下压大肠,而脏气不匀,时苦受邪;其坚、脆、端正,义与上同;脾偏倾,则气不转旋,而善胀满也。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也。

肾小,其义同上;腰者,肾之府,肾大,则腰气塞滞,故痛不可俯仰;高则气上壅,故背膂痛;下则气下垂,故腰尻痛,尻者,尾脊骨也,气下而前阴肾子亦下坠,有时则收,为狐疝;其大、其高、其下,皆使腰气不舒,故皆不可俯仰者,或强、或痛而不便也。以上五脏,凡言小者、坚者、端正者,皆无病。大抵小者,质自坚实,邪不能伤;端正,其气调顺和利也。凡言脆者,俱病消瘅,是由液少内燥,而生虚热。凡物热燥必脆,寒润则坚,故五脏皆同也。

帝曰∶何以知其然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 者,心高; 小短举者,心下; 长者,心下坚; 弱小以薄者,心脆; 直下不举者,心端正, 倚一方者,心偏倾也。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肺下;好肩背浓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浓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 者,肝高;合胁兔 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

凡此诸变者,持则安,减则病也。

持,谓本脏之气可以持守;减,谓精气减乏也。

帝曰∶愿闻人之有不可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犹不能减也,甚寒、大热,不能伤也;其有不离屏蔽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何也?岐伯曰∶五脏六腑,邪之舍也。五脏皆小者,少病,苦焦心,大忧愁∶五脏皆大者,缓于事,难使以忧,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

先哲言∶有天赋之性而无不善,气质之性则有偏恶,夫性一而已,岂有二哉!所谓气质之性者,初由性动化识,识即气中之神也。孟子谓之志,故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也。形质由气而成,本于志之夙习,而有偏正、高下等种种之异,故即其形质,可知其神志行为者,是所谓气质之性也。《内经》虽止论疾病,而实为一篇好相法也。

帝曰∶愿闻六腑之应。岐伯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也。

此言腑本脏气而生,故合脏气生化,以应外部皮脉筋肉,惟独三焦、膀胱不同肾脏应骨,而应腠理、毫毛,何也?盖上明腑生于脏,故同脏气之应,而肾之腑本是膀胱,乃又合三焦者,以明一脏两腑,相合而生化气血,出陈入新也。良以一身气血,由胃中水谷生化,而肾为胃关,关不利,则大便不调矣;三焦出水道,水道不利,则膀胱气癃,而小便不通。二便不通,则胃中壅阻,不能出陈入新,何以生化气血乎?而三焦、膀胱之宣化,实本肾脏阴阳之气,肾气不和,则三焦、膀胱皆不宣化,而胃关不利矣。是故肾合三焦、膀胱,专明生化气血,而三焦、膀胱之经脉,则外应腠理、毫毛,以其义重在此,故不同彼四脏气化之应也。呜呼,其旨深矣。

帝曰∶应之奈何?岐伯曰∶肺应皮,皮浓者,大肠浓;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心应脉,皮浓者,脉浓,脉浓者,小肠浓;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波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曲者,小肠结。脾应肉,肉 坚大者,胃浓;肉 么者,胃薄∶肉 小而么者,胃不坚;肉 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脘约不利;肉 不坚者,胃缓;肉 无小裹累者,胃急;肉 多少裹累者,胃结,胃结者,上脘约不利也。肝应爪,爪浓色黄者,胆浓;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肾应骨,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帝曰∶浓薄美恶皆有形,愿闻其所病。岐伯曰∶视其外应,以知其五内,则知所病矣。

脏腑经脉相通,气化相合,而皮脉肉筋骨,由脏腑之气血所生者,故其浓薄美恶,必内外相应,观外而知内,视其形色,即知其病之所生所在也。按《本输篇》言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等语,是明脏腑之功能运用也。此篇亦言肺合大肠等者,是明脏腑协议气化,以应外部也,故义理迥别。注家因见此篇言肾合三焦、膀胱,遂将《本输篇》少阳属肾一句,解作三焦属肾,不察上下文义,而两处经理俱失,相沿久矣,故余详辨明晰,入于后集也。

《灵枢·师传篇》岐伯曰∶身形支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以支节知而阅之奈何?岐伯曰∶五脏六腑,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现其外;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 骨有余,以候 ;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岐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浓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者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灵枢·平人绝谷篇》帝曰∶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 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则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平人者,无病之人也。尺寸是同身尺,非世所用之尺,其长短随各人身量者。升斗,亦随尺寸之度而计也。

肠胃容受九斗余升之数,必以出陈入新,转输传化,其气上下流通,则五脏安而血脉和,精神乃居,故神者赖水谷精气以养之也。若七日不食,则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死。此言无病而贫无食者也。

《灵枢·背 篇》帝日∶愿闻五脏之 出于背者。岐伯曰∶背中大 ,在杼骨之端;肺 ,在三焦之间;心,在五焦之间;膈 ,在七焦之间;肝 ,在九焦之间;脾 ,在十一焦之间;肾 ,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 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马注∶五脏之 皆在背。大 ,在杼骨端,大 者,大杼穴也,去中行督脉经大椎穴左右各开一寸半。其肺以中行三椎为主,心 以五椎为主,膈 以七椎为主,肝 以九椎为主,脾 以十一椎为主,肾 以十四椎为主,左右各开中行一寸半,挟中行脊骨而计之,则相去三寸所。故欲验诸穴者,乃按其处,其中必应之,而内痛乃解,是五脏之各 穴也。楠按∶火即天地之阳气,待其自灭,则气入内为补;速吹之,则火引内气外泄,故为泻也。

营卫经络总论

营卫经络者,合言之,即皮肉筋骨浅深之部位也。分言之,卫为阳,浅在表;营为阴,深在里。直者为经如川,横者为络如渠。经深在营分,络浅在卫分。卫主气,卫护于表;营主血,营运于里。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然气血由阴阳生化,阴阳互根于太极,故气血必交互营运,不能分析。血中无气,则瘀结不行;气中无血,则散漫不聚。血中之气,经气也;气中之血,络血也。故气血营运,而经络通贯,则营卫因之调和。而呈露气血之形象可见者,则名脉,因其浅深而分营卫经络,故名经脉、络脉。然卫行经脉之外,故主气;营行经脉之中,故主血。络脉在卫分,故络血为气中之血也;经脉在营分,故经气为血中之气也。所以必分营卫经络,而各有所主者,要清其气血流行次序,以察受病浅深部位也。若其阴阳各经交接之处,皆由络脉贯通,而气血始得周流一身。所以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者,营血由经流行,无分昼夜,循环于一身表里,故为营行脉中也;卫气漫溢于络脉肌腠间者,故为卫行脉外也。然其昼行于阳,分二十五度周于身;夜行于阴,分二十五度周于身。平旦从阴出阳,随日而升;黄昏从阳入阴,随日而没;至夜半亥子之交,营卫之气血会合,如日月合璧。是故卫同日为阳而主气,营同月为阴而主血。以各有所主,而流行不同,故分营卫;以脉路之横直浅深不同,故分经络。如是周行一身表里,合而不可混,分而不可离,然后方可审知其病之所在而治之也。夫气血由阴阳化生,阴阳互根于太极,为人身之命蒂,而通天地之气,故其升降流行,必应天地气候,丝毫不爽者也。呜呼!非圣人垂慈,指示详悉,后世孰能明之,以救病苦哉。盖六气之邪伤人,各由门径而入,风寒湿三气,由皮腠侵络,由络流经,由经入腑脏也;暑火燥三气,由口鼻吸入躯内膜外,随气血外走营卫,内侵腑脏,是先从中道,分传表里,故诸病现证,各有不同也。又有内邪六气之病,是本脏自伤,非由外感者。如肝伤则风邪内生,而眩晕、惊厥等病现矣;心劳则火邪内生,而烦恼、消渴等病现矣;脾伤则湿邪内生,而肿胀、疲弱等病现矣;肾伤则寒邪内生,而阳痿、四逆等病现矣;肺伤则燥邪内生,而失音、干咳等病现矣。火湿相合,即同暑邪,暑由火湿二气合化故也。为因人生天地之中,禀天地之全气,故外邪内邪,病状相同,而内邪先伤本元为虚,外邪由浅入深为实,故经曰∶精气夺为虚,邪气盛为实,所以治法则迥异。此乃医经之要旨,必先熟究洞明于心,庶免误治之失也。

《灵枢·营卫生会篇》帝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岐伯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同类推荐
  • 方言巧对

    方言巧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维诗集

    王维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百佛名经

    佛说百佛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

    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琅嬛记

    琅嬛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混世魔女闹西游

    混世魔女闹西游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吴承恩先生大作,在神幻方面更是经典,当然,也出了很多种的版本,那么我的版本属性就是逗了,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机会让你到西游记里面去走一遭,我想应该没有什么人会拒绝吧!在这里唐僧的逗,孙悟空的傲娇,猪八戒的犯二,沙僧的憨厚。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西游记呢?大家拭目以待吧!本故事全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四海三洲荒木记

    四海三洲荒木记

    如果有一个人,生来就是为了替另一个人去死,她该怎么办?就在她死去的这个片刻,太阳逆行,河水倒流,树木迅速枯萎,花朵急速凋零,仿佛一刹那,时间在倒流,世界在逆转,但她的命轮还在前行……
  • 不回头的岁月

    不回头的岁月

    青春无悔愿你如依青葱岁月往事莫忆但愿往事无路可回
  • 佛说睒子经

    佛说睒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补天录

    补天录

    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亏盈;至圣神人,亦有休否。劫运来临,纵然是有缘之人执符应命,亦不得幸免。故有离皇盘丁意识在不知所以之间,一点意识误入诡境,得一道诀《三反五反五星降世》及诸多莫名知识。随后,隐于深宫,援引法家。或明或暗,操纵天机,行为所欲为之事,已然无道,混淆乾坤。道门得谶语诛除,佛门世尊教主业已降下忿怒火;景教亦得叶肃天启神临......只是,补天之道,于我聂虚又将何如?
  • 去天国举行婚礼

    去天国举行婚礼

    太平天国后期,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浙军和李鸿章的淮军联合作战,太平天国在江南的各座主要城市都被轻易攻下,如苏州、杭州、湖州等。淮军提督程学启率一万三千淮军攻取太平军十万重兵把守的苏州,兵不血刃,擒杀太平军苏州八员王将。苏州平定后,淮军乘胜分兵攻取常州和嘉兴。程学启奉命攻取嘉兴。嘉兴城墙低矮且无险可守,程学启原本以为率得胜之师,嘉兴唾手可得。想不到围城近两个月,损兵折将,不能近城一步。后在英法炮队的支持下,终于轰塌城墙。就在城破之时,这位勇冠三军的淮军悍将,竟然伤于一名弱女子之手,不治而亡。
  • 反派他就是个坑

    反派他就是个坑

    宁知摇穿越到书里变成了女配,为了在异世界好好生存,她决定抱紧反派男配的大腿。
  • 嫌命长吗

    嫌命长吗

    NO.1做人有做人的规矩。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不按规矩做事,可不就在嫌命长。NO.2从小就被自家婆婆教导要与人为善,收起那该死的漠视生命的性子来。遇到婆婆以后,见死不救要挨打,所以养成了救人的习惯。遇到尹君以后,……(略)所以救人成了本能。救人不是一件好差事,劳心劳力又劳神,最后指不定落得一个两面不是人。所以石崇善只好顺着老天划好的路子走完这辈子。但问题来了,怎么解决完了地府的窟窿,天上的神石,自己还没死?原来我的命……有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