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7000000255

第255章

曹操旁边许诸,张辽荀攸等顿时一阵慌乱,众人七手八脚的将曹操唤醒,过了一程,曹操才渐渐转醒,见得众人皆在旁边,环顾道:“诸公年纪于我相差无几,唯有奉孝最小,我欲百年之后,尽将身前之事交与奉孝,不想中年夭折,我之心肠尽皆崩裂矣。”说罢又放声大呼郭嘉字号,痛哭起来。

忽的一人来至曹操面前,手捧书信一封,乃说道:“丞相,郭公临去之时,曾亲笔留下书信一封,让我交与丞相,嘱咐我说,倘若丞相遵从心中所言,则辽东可定也。”

曹操闻之一愣,哭声顿止,定睛一看,原来是随军从事满宠,遂接过书信,拆开封皮,仔细观看,不禁惊叹心中所言。旁边众人尽皆不知心中所言何事,又见曹操仍有悲伤之意,也不便发问,便尽数都退了下去。

此时大将夏侯惇引众人前来,见了曹操,拱手道:“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方今袁尚,袁熙往前往投之,日后比为大患,我军不如趁其未动之际,速往带兵前往征讨,则辽东可定,袁尚,袁熙,公孙康等定然被擒。”

曹操笑道:“不劳诸位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必然送袁熙,袁尚二人头颅前来。”众将闻之,却尽皆不信。

时曹操大军尽屯于易州,按兵不动,大将许诸,夏侯惇,张辽等人见了心中甚是着急,遂商议去见曹操,道:“倘若丞相不去辽东,可回许都,恐刘表,刘备等生疑。况且李腾已在并州大败马超,马超逃回西凉,此时并州不过高干一人,如何敌得住李腾,倘若李腾夺了并州,则日后比为大患,况且此地距离并州甚近,我等愿带兵前去收复并州。”

曹操笑道:“诸公切勿着急,一切事物等得公孙康送来袁尚,袁熙头颅,再做商议。”许诸,夏侯惇等见得曹操仍旧呆在易州,心中遂万分焦急,却是无用,只得退下。

果然,过的几日,辽东太守公孙康将袁熙,袁尚二人头颅以木匣盛之,遣人送至易州曹操之处,众人闻之,尽皆大惊,连忙打开那木匣看个明白,果然是袁熙,袁尚二人头颅,曹操大笑道:“果不出奉孝之所料。”遂重赏来使,封公孙康为左将军,襄平侯,镇守辽东。

那公孙康使者走后,众将连忙上前问道:“何不出奉孝之所料?”

曹操遂从怀中掏出郭嘉所留书信,递给众人,张辽连忙接过,打开一看,只见书信上写道:‘今闻袁熙,袁尚投往辽东,丞相切不可妄加兵戈,公孙康久居辽东,常恐袁氏吞并,二袁投之必然生疑,若动兵戈,公孙康必然联合二袁奋力抵抗,倘若城下置之不理,则公孙康,二袁必然相互图之,而李腾者,虽武力勇猛,手下大将甚多,数年之中,多得州郡,奈何其根基不稳,羽翼未丰,丞相只可缓图,不可强攻,攻则必然受挫。西凉马腾,丞相可削其兵权,招呼许都,扣作人质,委以虚职,则马超等必然不敢妄动,丞相再以奇兵袭之,则西凉可定。汉中张鲁,荆州刘表,易州刘璋,尽皆昏暗无能之辈,丞相翻手之间,尽皆化为齑粉,丞相眼前之大敌,乃江南孙权,暂居荆州之刘备,孙权虎踞江南,继承父兄之基业,尽占六郡八十一州,国险而民附,未可轻取,只能静观其变,然荆州刘备,遂无众多人马,却有皇叔之名,尽占人和之力,虽赵云,关羽,张飞等为辅佐四处征战,却无一出谋划策之人,如今天下名士甚多,倘若刘备得之,大事则成,丞相若不早图,其后必然生祸。我之将死,其言亦善,只望丞相听我一言,则大事可定,霸业可成亦。’众人看毕,尽皆称善,遂曹操引众官祭奠于郭嘉灵堂前。郭嘉亡时,年仅三十八岁,跟随曹操十一年,南征北战,多立功勋。祭奠完毕,曹操带兵回冀州,使人运送郭嘉灵柩于许昌安葬。

是夜,曹操于冀州城墙巡视,忽见一道金光,自地下而起,曹操下城使人发掘,得一铜雀,荀攸道:“此乃吉祥之兆也。”遂曹操于发掘铜雀之处,修筑一楼,名曰,铜雀楼。

曹操自建安五年四月,白马之战,火烧乌巢,官渡大胜,仓亭破袁,举兵北伐,到尽夺得青,幽,冀三州之地,已是建安十二年九月,其间已历七年之久,共得河北袁绍人马五六十万。

既然河北已暂无战事,曹操便班师回了许都,论功行赏,大封众将,又追赠郭嘉为贞侯,郭嘉所留家眷,曹操尽数赡养。后又聚众商议,欲征刘表,刘备之事,谋士荀彧上前进言道:“大军方才北征回来,士兵疲乏,未可轻动,且修养半年,则荆州,江南尽可破矣。”遂曹操纳荀彧之言,分兵屯田,以候调用。

再说李腾自平阳大败马超,陈宫带领大军自箕关而出,攻打河东郡,现今已得闻喜,大阳二县,大军直逼河东城下,李腾闻之大喜,乃重赏陈宫,狄蟾等人及众位士兵,遂李腾留下一将镇守阳平,扬县二城,又从壶关召回大将臧洪,拜为上党太守,守卫城池。又名大将宋召带兵八千,往去攻打西河郡,自带四万大军连同颜良,文丑,刘原,颜子晴,文蕊等起兵,往晋阳而去,攻打高干。

李腾大军一路前行,所遇城池,只闻李腾前来,莫不开城投降,李腾行至晋阳之时,又得人马万余人,李腾于晋阳城外三十里下寨,连营十余里。

高干闻李腾带大军前来,顿时心中无比慌乱,遂从雁门,云中,上郡等调来人五马万,连同晋阳两万大军,共有马步军七万之众。

是夜,高干聚的手下武将谋士前来商议攻破李腾之策,众将来后,分列坐定,高干开口说道:“今曹操已尽夺河北之地,引兵回了许昌,李腾此时已无后顾之忧,此番前来,我等又该如何抵抗?”

话音落地,只见班部之中出来一人,踱步上前,拱手进言道:“李腾大军攻城略低,并州之地,半数已落李腾之手,颜良,文丑乃旧主之臣,勇冠三军,乃有万夫不当之勇,并州尚未有何人相抵,何况李腾乎?依我之见,主公不如早降,以免生灵涂炭。”

高干闻之,心中却是一惊,遂举目视之,乃并州别驾王钊,遂怒道:“此番晋阳城中尚有大军七万之众,未及交战,岂能言降,左右,于我将这胡言乱语之徒拉出,重大三百军棍,以示惩戒。”

王钊急道:“主公,我虽身死,亦无可惜,然此番若是不降,并州黎民便要遭受兵乱之苦,何故为之?”高干只是不停,只命士兵将王钊拿下。

忽的一人出列,拱手进言道:“主公,未及开战,杖责谋臣,于军不利。”

高干视之,乃大将邓升也,遂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左右,于我打出,日后永不录用。”言罢,左右士兵立刻将王钊打出。遂高干环视左右,问道:“何人还敢言降?”众将闻之尽皆不语。遂高干又问,攻破李腾之策,众将亦是闭口不语。

忽见一人拱手进言道:“主公,我有一计,可破李腾。”

高干视之,乃晋阳太守邓举,遂问道:“有何良策?”

邓举遂道:“李腾远来,士兵必然困乏,全然无备,今晚可往去劫营,破其锐气,明日再行以大军攻之,则李腾必破。”

高干闻之喜道:“此乃真良策也。”

正欲分派劫营之事,只见大将邓升出列拱手道:“主公,我等与李腾交战数场,屡战屡败,李腾用兵如神,焉能不防我等劫营。”

高干一听,顿时心中甚是不悦,呵斥邓升:“你乃武将,焉知谋略之事,莫要言语。”遂不停邓升之言,吩咐卫固,刘虎带领三千人马,三更之时,趁夜前去劫营。

再说李腾于帐中同颜良,文丑,刘原等一面饮酒,一面商议明日攻城之事,正要说话,忽觉头颅甚晕,不禁晃了几晃,旁边颜良连忙扶住,问道:“主公怎的如此?”

过的一程,李腾方才回过神来,笑道:“方才忽觉头脑甚晕,或是今日连日奔波所致,今夜好生休息一晚,明日便好。”

旁边刘原忽的说道:“主公身体素来强壮,无病无灾,今日忽的头脑甚晕,必然乃是大祸前兆。”

李腾一笑,问道:“愿请教先生,是何大祸前兆?”

刘原不敢怠慢,仔细思虑一番,遂道:“高干聚雁门,云中,上郡等数万之兵,尽到晋阳,欲与主公决战生死,但其自料人马,大将尽皆不如主公之精良,唯有设以计谋,方有生路,高干知我军远道而来,士兵必然疲乏,我料高干今夜必然派兵前来劫营,主公还需好生安排一番才是。”

同类推荐
  • 大唐第一闲王

    大唐第一闲王

    贞观二年,当李世民和大臣们还在头疼如何赈灾的时候!赵王李元景却在骗着长孙皇后吃虫子!身为亲王,我也就只能逗逗人,遛遛太子,狐假虎威的坑一下大臣了……
  • 变化中的中国人

    变化中的中国人

    记叙并分析了中国社会当时的状态,大致包括:身体素质、民族性格、生存现状、工业发展、禁烟运动、女性地位、宗教信仰、教育方式等。眼光敏锐、老辣,能发现国人习焉不察之细节。本书是辛亥革命前西方观察中国的代表作。
  • 风雨大宋

    风雨大宋

    一个灵魂穿越千年,来到了北宋中期仁宗当政的时候。在小县城里做生意改善家境,到中进士做官,一步一个脚印,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在宋朝最繁荣的时候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位极人臣。群号:535894670
  • 我带偏了平行世界

    我带偏了平行世界

    东汉末年,我是天公将军张角的弟弟,我要带领黄巾集团覆灭大汉王朝。三国后期,我是平襄侯姜维的发小,我要裹挟着最弱的蜀国在夹缝中求生存。元朝末年,我是陈汉皇帝陈友谅的哥哥,我要陪着他大战明太祖朱元璋。别问我为什么有这么多身份,问就是被逼的。PS:这是一本正经的小说
  • 宋未蚁贼

    宋未蚁贼

    穿入宋未,面对蒙元的血淋淋屠刀怎么办?是屈下膝盖当奴隶,还是拿起刀来拼命?陈远本想找出第三条路出来,却无奈发现无路可走。好不客易重活一世,当汉奸也太可耻了!种田吧,种田才是王道!
热门推荐
  • 美漫的四次元口袋

    美漫的四次元口袋

    我有一个四次元口袋,那么在漫威中保护妹妹那应该没有问题吧?
  • 听风道初雨

    听风道初雨

    高一开学颜时初和发小一起来了一所颇有名气的异乡高中,从开学第一天开始这所高中就展现出了与普通高中不同的一面。几乎自治的校园管理、让人拼命争抢也要榜上有名的校园排行榜、一个个有趣的人……颜时初:不愧是几大世家斥巨资建设的学校。然而校园生活刚刚开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这所学校排行就是唯一的王牌。倚一弦古窗,静看他们的似水流年,听风道初雨。
  • 大王饶命

    大王饶命

    高中生吕树在一场车祸中改变人生,当灵气复苏时代来袭,他要做这时代的领跑者。物竞天择,胜者为王。……全订验证群号:696087569
  • 不赖

    不赖

    贺晋北和陶杳杳这对儿冤家,不打不相识,越闹越近,可是就是这么对儿欢喜冤家偏偏学别人玩儿什么相爱相杀?!玩脱了才发现,一对儿冤家,也会形同陌路;一对儿活宝,也有再也不见。爱你就是要赖着你。
  • 舞蹈与舞者

    舞蹈与舞者

    本书选入裘小龙原创诗歌和翻译诗歌各半。原创诗歌分《写在中国》《写在美国》《中美之间》三辑,这既是地域上的划分,也是时间留下的轨迹,借此追寻诗人内心与创作风格的幽微变化,令人顿生世事多变、人生无常之感。翻译部分收入W.B.叶芝、埃兹拉·庞德、T.S.艾略特、狄兰·托马斯等九位著名诗人诗作,或旖旎,或妖娆,或深邃……赞美一切美好的事物,慰藉所有忧伤的灵魂。
  • 腹黑奶爸PK偷心妈咪

    腹黑奶爸PK偷心妈咪

    惨遭所有人背叛,怀上神秘男子的孩子,最后被逼得远走他乡,夏汐然的人生可谓是一片狗血。她花了五年时间为自己舔舐伤口,却在回国第一天被一位长相可爱的小包子逮住叫妈咪,还强行给她介绍他的爹地。小包子的爹地是……盛慕琛?盛家那位高高在上,冷酷霸道,传闻只对男人感性趣的未来继承人?夏汐然表示,她对给别人当后妈没兴趣,哪怕小包子真的生得很可爱。岂料,盛大总裁毫不客气地将她壁咚在墙边,笑出了满脸邪魅:“抱歉,我儿子说你身上有妈咪的味道,所以……委屈你嫁一次了。”…男女主双强双洁,有宠有虐,结局HE……--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百炼神皇

    百炼神皇

    神道,是以为主宰;修罗之道,是以为战无止境;宁天启之道,始于仇恨,源于抗争!魔界不敢留,冥界不敢收,神界不能容!此乃宁天启的孤天之道!一把断刀,让他死而复生,获得了定天刀魂,从此带着刀魂炼尽天地间的神兵鬼器,踏上洗仇与抗争之路!一统人界,血洗五行天,踏平冥魔两道,威震神界!此乃宁天启的孤天之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入骨相思,二少的神秘新宠

    入骨相思,二少的神秘新宠

    为了不让父亲将她卖给容家冲喜,陆青芽不顾一切逃跑!然而逃亡当晚,却和一个邪肆狷狂的男人发生不可描述事件!翌日,容家老太太上门要她这位“冲喜新娘”,却不想那位叛逃离家的容家二少强抢不说,还声称自己怀了他的种?等等,这个容家二少不就是那天晚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Pacific Onslaught

    Pacific Onslaught

    Japan had mighty ambitions—to control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devastated the American Pacific fleet, their primary obstacle, and they swept across the region. What ensued was a bitter struggle in which many thousands of soldiers lost their lives on both sides.This is the first book in Paul Kennedy's chronicle of the Pacific conflict in World War II, concluded in Pacific Victory. Featuring a new introduction by the author, this book provides a close, step-by-step narrative of the Japanese expansion into the Western Pacific during some of the most brutal years of World War II. Offering contemporary analysis of war strategy, it includes a riveting look at Japan's tightening grip on Hong Kong, New Guinea, the Philippines, and other key strategic locations—and the Allies' inexorable struggle against it. These works on the War in the Pacific are as gripping today as when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