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4700000032

第32章 退一步与进一步(1)

生活中,官场上,人际关系复杂异常,有时候,宁可退一步不可进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而进一步则可能生死难料。为人处世中,不可鼠目寸光,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一进再进,直至把对手逼向绝境,结果却丧失了长远的利益,得不偿失。而适时适地的退一步,看似是吃了亏,其实是占了大便宜。

1.负荆请罪,化干戈为玉帛

为人处世中,谦让不是逃避,而是以退为进,看似是吃亏实则是占了大便宜。

赵国末期,楚国被秦将白起攻下了郢都,被迫迁都,齐国自被燕将乐毅攻败之后,一直元气难复。秦国越战越强,与其余六国的势力相比占有明显的优势,除赵国外,其余五国均不是秦国的对手了。只有赵国,一方面是由于赵武灵王的改革,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一方面也是由于大将廉颇和国相蔺相如的拼力苦战。若无廉蔺合作,恐怕赵国早就不复存在。因此,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专门收录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其评价之高,足见一斑。

廉颇成为大将,是攻城野战之功所至,而蔺相如成为国相,则是由于完成了两次重大的外交使命所致。

由于蔺相如在秦、赵这两次重大的外交斗争中甘冒生命危险保全了赵国的尊严,未使赵国陷入被动的局面,功劳很大,为了答谢他的功劳,赵王拜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到处给人说:“我身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官居我之上,况且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愿官居其下。”还说如果碰见了他,必定要当面污辱他。在廉颇看来,只有武将的刀枪拼战才算功劳,文臣的智谋勇敢算不了什么,并且污辱蔺相如微贱的出身,到处扬言要当面加以羞辱。这对蔺相如来说,确实是很难忍让的。

但蔺相如好像没有听说一样,几次驾车出门,远远地看见廉颇,为了避免碰见,就早早地躲开了。这样时间一久,连蔺相如的门客从人都觉得太窝囊,忍受不了。一天他们对蔺相如说:“我们背乡离井,不远千里投到您的门下,是因为仰慕您的为人。如今,您的官位比廉颇要高,反倒这样惧怕他,真不知是什么原因。您这样胆小懦弱,连我们都感到羞耻,还是让我们回家算了。”

蔺相如不慌不忙地问众人说:“各位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起来,哪个更可怕?”众人都奇怪地说:“廉将军当然没有秦王可怕!”蔺相如又说:“这就对了。试想秦王那么强大,各国诸侯都畏之如虎,我却敢在朝廷上当众责骂他。我蔺相如虽然没有什么大本领,还不至于如此惧怕廉将军。只是我考虑到,强横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赵国,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两人能够同心协力地对付秦国。如果我们两人争斗起来,那就必定给秦国造成可乘之机。我所以这样对待廉将军,是以国家的安危为重,不计较个人的私仇啊!”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听后恍然大悟,既感动又惭愧。廉颇是个正直坦诚的人,一旦悔悟,就真诚地改过。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就按照古人最隆重的仪式,光着脊梁,背着荆杖,表示任由责打,到蔺相如的门上“负荆请罪”。他跪在蔺相如的门前说:“我是个没有见识而又气量狭小的粗人,没想到您能宽恕我,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也很感动,亲自把他扶起来。从此“将相和”,两人更加相互理解尊重,结成生死之交。

就因为有这样的两个人,秦国在其后的十年内,未敢出兵攻打赵国。蔺相如以柔与谦制胜,因而名垂青史。在这里,谦让制胜恐怕不仅仅是一种权术,主要还是由个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所决定的,但必须看到的是,谦让要有一定的条件,谦让者必须有坚强厚实的智能、品德、权位和实力作后盾,否则就成了被迫退让。其次还要看谦让的对象,如果对方是一时糊涂的明理之人,那么不妨谦让;如果对方是得寸进尺或是愚顽不化的小人,那么谦让就等于退缩了。

感悟:

“让”一步海阔天空,然而,谦让不是逃避,而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从本质上来讲,它还是一种策略。只是如果运用得高明,运用得不露痕迹,就会使人觉察不到是在使用策略,而只会使人感觉到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然而,现实中的绝大部分谦让似乎是一种高明的策略,是为了自保或是将来取得更大的利益,起码是迫不得已。与蔺相如的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谦让,岂止是霄壤之别!如果你在公司中也能够发扬这种风格,又何愁不能平步青云呢?

2.让他三尺又何妨

在利益的纷争中,让一步损失的不过一点方寸之地的微利,而换来的却是谦让的美德和邻里的和睦相处。

清朝康熙年间的某一天,一骑快马跑进宰相府。并不是天下出了什么大事,宰相张英收到一封来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来,他们家与邻居叶家发生了地界纠纷。两家大院的宅地,大约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那件事告诉张英。

张英阅过来信,大叫:“这还不好办!听我的,保险什么事情也不会有。”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先生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命令手下人快速送回安徽老家。

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的家人的旷达态度。

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也不能太落后。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叶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出一条巷子,有六尺宽,也有叶家的一半。这条一百多米长的巷子很短,但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可以很长很长。

张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权势显赫,如果处理自家与叶家的矛盾时,稍稍打个招呼,露点口风,肯定会发生自下而上的倾斜,叶家肯定无力抗衡;再进一步,要是通过地方政府,不顾法律,搞行政干涉,叶家更会吃不了兜着走。这样,有形的尺寸方圆的土地是到手了,产业是又庞大了,要是遇上今天经营房地产的主儿,保不准给他家挣回十个张家大院,但无形中准会失去许多东西。倒不只叶家这样的朋友,余波或许会从桐城一下子震荡到京城,京城里的影响可大着呢!由此可见,张英的退让实是一种宏量之忍,是一种修养和情操的展示。

感悟:

就算是张英旷达退让,如果叶家人不予理睬,那条巷子也就只有三尺宽。三尺宽的巷子,也总是一条通道,通则通矣,事情通了,人也通了,路也通了,却有点不够完美。完美是感觉出来的,六尺不比三尺宽多少,但如果人们置身其间,会发现这是一条多么宽的人间道路。互相忍让,凡事退一步再作打算,天地才会更宽广呀!

3.得饶人处且饶人

小人之忍施以奸诈,君子之忍施以宽厚,人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孟尝君是春秋四君子之一,他能容得下夺妻之恨,这倒不是他懦弱,而是实实在在的宽容和大度。

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的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据记载,这四个人的门客有时多达三千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投到门下,他们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他们以养士而著名,也因养士而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国家。要养士就要有大度的性格、容人的雅量,不然则会所养非士。在这一方面孟尝君容人、容才的度量就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孟尝君的一个门人与孟尝君的夫人私通。有人看不下去,就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作为您的手下亲信,却背地里与您的夫人私通,这太不够义气了,请您把他杀掉。”孟尝君说:“看到相貌漂亮的就相互喜欢,是人之常情。这事先放在一边,不要说了。”

过了一年,孟尝君召见了那个与他夫人私通的人,对他说:“你在我这个地方已经很久了,大官没得到,小官你又不想干。卫国的君主与我是好朋友,我给你准备了车马、皮裘和衣帛,希望您带着这些礼物去卫国,与卫国国君交往吧。”结果,这个人到了卫国受到重用。

后来齐国、卫国的关系恶化,卫君很想联合天下诸侯一起进攻齐国。那个与孟尝君夫人私通的人对卫君说:“孟尝君不知道我是个没有出息的人,竟把我推荐给您。我听说齐、卫两国的先王,曾杀马宰羊,进行盟誓说:‘齐、卫两国的后代,不要相互攻打,如有相互攻打者,其命运就和牛羊一样。’如今您联合诸侯之兵进攻齐国,这是您违背了先王的盟约,并且欺骗了孟尝君啊。希望您放弃进攻齐国的打算。您如果听从我的劝告就罢了,如果不听我的劝告,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也要用我的热血洒溅您的衣襟。”卫君在他的说服和威胁下,终于没有进攻齐国。

齐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后说:“孟尝君可以说是善于处事、转祸为福的人了。”

孟尝君被逐出齐国以后又被“平反昭雪”,再次返回齐国任相,他的政敌都很害怕,提心孟尝君会报复。孟尝君的好朋友,著名辩士谭拾子到齐国的边境上去迎接孟尝君。

谭拾子直言不讳地对孟尝君说:“您对齐国的士大夫是不是有怨恨呢?”尝君也不加掩饰地说:“是的。”谭拾子又问:“是否把他们都杀掉您才满意呢?”孟尝君说:“是的。”谭拾子说:“事情总有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总有其发生的原因,您明白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请先生指教。”

“人总有一死,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人在有钱有势时,别人就愿意去接近他,如果贫穷低贱,别人就会离开他,这是事物的本来的规律。就让我举一例子吧,早市上人满为患,而夜市上却冷冷清清,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喜欢早市,厌恶夜市,而是因为早市上有人们喜欢的东西,而夜市上则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本来如此,您还是别往心里去吧!”孟尝君听了谭拾子的话,把他所怨恨的人全都从簿子上划掉,从此不再提起此事。

感悟:

有一句话叫“得饶人处且饶人”,这话很有道理,不必把人逼到绝境,退一步海阔天空。天地虽大,总有见面的机会,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后总会有交往的机会,给人方便就是给己方便。

4.怀才不遇时要耐心等待时机

每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都愿意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使自己显身扬名,但却不可急躁冒进,要以平和心态看待一切,凡事退一步想,才能以退为进,达到预期的目的。

为官者应该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要采取忍耐、克制的态度,对待前进路上的困难和问题。

陈子昂出身富豪之家,慷慨任侠,机警过人,但在京城这块陌生之地,一时还施展不开。起初,陈子昂也像其他能人一样,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不停地投献给文坛的名宿元老,但总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显然没有人愿意赏识他。为此,陈子昂常有英雄扼腕之叹。

有一天,热闹的长安东市的商业区里,来了一位外地人,手中拿着一把光亮照人、精美绝伦的胡琴,标价出售。卖主对每一个想讨价还价的人,说的都是一句话:“100万就是100万,少一个子儿也不卖。”

在当时,100万钱可是一笔巨款。谁能够出这么多的钱来买把胡琴?这个消息没过几天就沸沸扬扬地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每天从四面八方赶到东市来观看这把胡琴的人,络绎不绝。胡琴一时间成了整个长安各阶层人士关注的焦点。

同类推荐
  • 古罗马神话(下)

    古罗马神话(下)

    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文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罗马神话丰富了文学艺术,卓越的文学艺术又反过来给古代神话以新的生命。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动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历史学家张灏提出的“幽暗意识”与“转型时代”已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理论。张灏多年治学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探索时代大风暴的思想根源与背景?张灏的思考结晶之一便是名著《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所谓“幽暗意识”是发自对人性中与宇宙中与始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省悟:因为这些黑暗势力根深蒂固,这个世界才有缺陷,才不能圆满,而人的生命才有种种的丑恶,种种的遗憾。张灏探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幽暗意识”也有独到的研究。本书是张灏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文章精选。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胶东地处美丽的山东半岛东部,占尽山海之利,人文历史鼎盛,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中国饮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碑帖笔记

    碑帖笔记

    偶尔在市场上买到一些旧拓的碑帖,其中一种名为《古宝贤堂法书》。读帖之馀,查阅了宝贤堂的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值得玩味的一段故事。宝贤堂创始于晋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传至第四代的晋王,是朱钟铉。朱钟铉有子名朱奇源。朱钟铉见其子喜好书法,便命他搜集古今法书刻帖。正是这位世子朱奇源(死后谥靖王),于弘治九年(1496),择取《淳化阁法帖》等古帖,及当时的名家法书,摹勒数十家,成为一部十二卷巨册的传世法帖,名之为《宝贤堂集古法帖》。朱奇源造诣不凡,刻帖极为成功。
热门推荐
  • 找寻未知的自己:跟随三毛去旅行

    找寻未知的自己:跟随三毛去旅行

    在三毛的低语中踏上异国的土地,在远方的山水中寻觅内心的自我。追随三毛踏遍万水千山,让斑斓的心灵点燃生命的光环!《找寻未知的自己——跟随三毛去旅行》也以优美的文字一一对其加以介绍,让读者饱览闻所未闻的瑰丽风光。在这里,我们会惊叹于未知世界的奇妙,会沉浸在惊心动魄的壮美风景里,然后慢慢回忆、渐渐抽离,直到心灵的风暴刹那止息,在静谧中细闻灵魂的低语。这也是本书的意义所在。《找寻未知的自己——跟随三毛去旅行》由周意然编著。
  • 代婚总裁:女人赖定你

    代婚总裁:女人赖定你

    为了还十几年的领养之情,江知恩披上嫁衣代替挂名的姐姐嫁入豪门冷家。她以为自己嫁给的是残废不能自理的冷家大少,没想到她真正的丈夫是那晚掳走她的禽兽——冷家二少。冷容峥,商业的霸主,人前他冷漠绝情,礼数周全,人后披着人皮的狼……一场玩笑似的婚姻,让他们走在一起。某晚上,这位叱咤风云的霸主来到房前,敲着门:“老婆,快开门。”“滚!”她中气十足吼着。“乖,快开门,”冷容峥笑着。江知恩内心狂吼:这该死不要脸的男人。
  • 不晓湖

    不晓湖

    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通常都是冷酷的,起码脸是冰冷的。一个豪门贵子落俗的经历了落魄颠簸后重登极位,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你夜未眠时的念想.......
  •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美的流年里

    最美的流年里

    在那些最美的年华里,我们经历过,得到过,失去过,回忆起来,却都是无比的美好。不求永远,只求曾经拥有。有些温柔,只要一瞬间,就足够化解所有的凄风苦雨冰冻容颜。
  • 成仙记

    成仙记

    1973年夏天,我离开了就读的第六中学走向社会。我不是读不起书,而是怕学校派我去浙江兵团。我家里兄弟两个,按照当时政策,是要有一个去外面的,但我父母舍不得我远离家乡,就叫我辍学了。当然,当时还有个很费解的思潮,认为读书没用,认为随便有一份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比读书好,都比读书来得重要。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拉板车,运输社设在南门的双莲桥,社里有七八辆车,大的两辆,小的大概是五辆。因为力气大,我被分配去拉大车。大车我们叫单吨车,就是可以载重在一吨以上。单吨车是个什么概念呢?就好像跑长途的“双节拖斗”,神气,是强大的人才能伺候的。
  • 爱情界线

    爱情界线

    林家养女,林一一,聪明可爱,甜美动人。英俊帅气的学霸兄长林绍辉,被她视为偶像。曾扬言,找男朋友,就得找哥哥林绍辉那样的。林家养子,林绍辉,林氏集团理想的继承人。从小就知道,与妹妹林一一,不是亲兄妹关系。从成年的那刻起,就将自己的妹妹林一一,视为此生唯一的爱人,发誓要守护她一生。然而,当事实摆在眼前的那一刻,却令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困境。恩情,亲情,友情,都不可辜负。彼此的感情,又将如何自处?
  • 我家丞相正当嫁

    我家丞相正当嫁

    对于女状元苏薇来说,这世间最难读懂的,是苏允墨难测的心;这世间最难调教的,是萧云晞的纨绔浪荡。自认可以仗着皇宠兴风作浪的三皇子萧云晞觉得,自从遇到苏薇之后,花天酒地与他无缘,风流潇洒自此远离。他从尊贵独宠的天之骄子,变成了大齐最忙最累的人,偏偏还越累越甘之若饴。“你派人授我武艺,亲自教我诗书,世间所有皆倾囊相授,却也断绝了我爱你的权力。”“我萧云晞活了这么多年,还从没有遇到过护不住爱不了的人,谁敢伤她,立杀无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书屋环游记(双语译林)

    书屋环游记(双语译林)

    《书屋环游记》是“福尔摩斯之父”亚瑟·柯南·道尔在文学评论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柯南·道尔因创作“福尔摩斯”而功成名就后,为完成自己对于严肃文学的一个多年夙愿所创作的。书中对于重要作家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品评,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