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4700000026

第26章 巾帼不让须眉(3)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6月,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曾撰述古代妇女的善事,刻成十卷《女则》,皇后亲自为这部书写了序言。还著论批评东汉明帝马皇后,认为她不抑退外戚,使他们当朝掌握重权,是开其祸患之源而节其末节。并且告诫主管的官员道:“这些文章是我用来约束自己的。妇人的著述没有条理,不想让皇上看到,千万不要对皇上说。”皇后去世后,宫中的官员把这些事奏明太宗,太宗读了以后,把这些书拿给臣下们看,并且说:“皇后此书,足可以流传后代。难道我能割断思念之情吗?她常能规劝我,补足我的缺漏,如今,我再不能听到她的话了,我失去了一位贤德的助手,因此令人哀痛啊!”

在传统社会以贤妻良母来评价女人,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俗话说“母以子贵”,“妻以夫荣”,便是这种观念的极好体现。而现在流行的话是“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则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说的仍然是“母以子贵”,“妻以夫荣”的道理。然而,这并不是说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而是说女人在某种意义上是男人的改造者。

感悟: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个贤慧的女人。所以男人的成功有一半是属于默默为他付出的女人的。只是人们往往被男人的成功所迷惑,而忘了他身后的女人。没有她的牺牲,他又哪里会有今天的辉煌?太宗能认识到这一点也属难能可贵了。希望那些成功的男人在掌声四起的恭贺中回头看看身后的女人,其实她们有哪一点比你差呢?

5.深明大义担大任

在中国历史上,和亲政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其积极意义也远远大于消极意义。文成公主被派往西藏和亲,她传播了汉文化,加强了汉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为藏族的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文成公主原为唐宗室之女,自幼被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收养在宫,在宫中得到钟爱,被封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受贤德的长孙皇后影响很大。长孙皇后为人仁厚恭顺,襟怀宽广,而且明事理、识大体,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长孙皇后还好读书,“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甚至梳头时也手不释卷。

长孙皇后对文成公主十分钟爱,视为己出,但又不对她过分溺爱。她不仅常常用深入浅出的道理来教育文成公主,还以自己的言行为子女做表率。耳濡目染,文成公主也养成了贤惠端庄的高贵气质。

在帝后的呵护下,16岁那年,文成公主已经成为一个端庄娴静的美貌女子。她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公元639年冬,松赞干布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率领一支一百多人的求亲队伍,带着五万两黄金和数百件珍宝,以及吐蕃最名贵的宝物——一件镶嵌着珠砂宝石的金甲,作为聘礼,向唐室求婚。聪明刚毅的禄东赞给唐太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唐太宗对他很赏识,答应选一位唐室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时,唐太宗首先想到的就是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初知太宗把她许嫁给吐蕃赞普,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与年轻英雄的松赞干布结婚,使两个民族世代友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但毕竟要离开繁华的京都,离开疼爱关心自己的亲人,到气候多变,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与那些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这又使文成公主难免忧虑不安。

唐太宗对这个颇有长孙皇后遗风的公主宠爱有加,也是舍不得让她远嫁边陲的。但从大局出发,他也只好忍痛割爱,给了公主很多宽慰、鼓励和教诲。

这是最能体现文成公主顾大局、识大体的一面,公主自幼受皇上、母后宠爱,她可以拒绝入藏或让唐太宗再选一位公主入藏,即使太宗不答应,也绝不会把她怎样的,因为太宗非常疼爱她,或许是太宗看中了文成公主的明理懂事才喜欢她,总之太宗的喜爱,并没有把文成公主宠坏,因此个性坚强稳重的文成公主没有那样做,她深知入藏成亲的意义,更知入藏以后的艰辛,使其坚强不俗的个性卓尔突出。

公主一旦明白了自己赴藏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她也开始做精心的准备。她特意向父皇要了大量有耐寒抗旱特性的芜菁种子和其它谷物、药物的种子,准备到吐蕃试种。在她的嫁奁里,除了大量的金银、绸帛和珠宝外,还有一批书籍,包括佛经、儒家经典、史书、名家诗文集等。公主又特别选择了种树、医药、历法、工技等书籍,准备在吐蕃进行钻研,把汉族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介绍给藏族人民。此外,公主一向供奉着的那尊释迦牟尼佛像也命人用小车装载,运到吐蕃。

一个16岁的女孩,远离亲人,不远万里深入到荒蛮之地,需有绝大勇气,面对入藏困难重重,她以顽强的毅力迎接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性格广博、心地善良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后,没有以大国公主自居,而是时时处处以身作则遵循吐蕃习俗。

云南是吐蕃最早发展农业的地方,生产以农业为主。在这里,文成公主亲自参加并指导她从中原带来的蔬菜、水果、药物、稻麦种子的试种。吐蕃原来的耕地、土地不加平整,大片地垦种,不打畦,也没有阡陌。这粗放的种植方法,水土容易流失。在公主的影响与教导下,吐蕃劳动人民开始学习汉族地区的方法,加筑田垄,开挖畦沟,使田野里阡陌纵横。现在藏族地区仍然保持着这两种种植方法,山南则是更为接近汉族地区的方法。至于耕地后打碎土块、除草等精耕细作经营管理方法更得到普遍的推广。文成公主带来的许多植物种子也在藏疆扎根生长,这极大地丰富了青藏高原的作物品种。经过公主的努力,吐蕃的农业逐渐向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看齐了。

文成公主还命令汉族工匠在许多水流湍急的小河上安装水磨,吐蕃劳动人民对于这种新机械从一开始就能够接受。当他们看见青稞麦碎为粉末,节省了劳力时,都欢喜若狂,奔走相告,并争相学习使用。由于带来的懂技术的工匠数量有限,不能满足藏族人民急于使用新技术的迫切愿望,文成公主建议松赞干布向唐朝请求派遣更多的碾磨工到吐蕃。不久,碾磨便在吐蕃各地普遍推广。汉族工匠和吐蕃劳动人民亲密友爱地相处,把技术无私地教给他们。文成公主还为这些工匠请命,让松赞干布下令免除他们的差役。吐蕃王朝相延不改,从吐蕃王朝崩溃以后的千余年内,这些工匠的子孙始终享受着这种优待。他们对公主的恩泽念念不忘。

文成公主入藏时,把种桑养蚕、酿酒、制陶、造纸、冶墨等方面的工艺技术从唐朝带到了吐蕃。先前,西藏没有文字,仍停留在木头上划简单符号和结绳记事阶段,这不适应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热爱诗书的文成公主入藏后,发现了这一情况,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向松赞干布提出了创造文字的建议。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言听计从,马上派人到克什米尔学习,按照藏语的特点,造出30个字母的单音缀孤立语拼音文字。这对于促进西藏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和密切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四书五经和各种诗文对吐蕃影响也很大。松赞干布对唐朝的高雅的风范特别羡慕,向文成公主请教其中的原因。文成公主告诉他,这都是饱读诗书、习学礼仪的结果。因此,在藏文创立之后,松赞干布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去学习诗、书,将许多汉族的典籍都翻译成藏文。同时,他还延请了不少汉族文人,帮助拟写文书公告。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藏族人民的文化水平。

文成公主认为,音乐是全人类最优美的艺术,人人都应享有,所以,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一支乐队,他们演奏的精美的音乐对藏族人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乐师们经常为松赞干布和吐蕃贵族们演出。他们的乐器和演奏技巧为藏族的乐手们所借鉴,他们富有中土特色的演奏风格也使藏族人民耳目一新,藏族乐手们将这种风格吸收入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本民族的音乐。这支乐队的乐器现在还遗留五千多件,一直被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里,绝大多数是弹拨乐器,色泽鲜艳、制作精美。每年藏历2月30日的“亮宝会”上,才和寺里其他文物一齐搬出,让人们观赏。这批保留了1000多年的乐器成为我国音乐上的珍贵财富。

文成公主到了吐蕃,还进行了许多旨在提高藏族文明程度的改革。她参照唐朝的律例法令,和松赞干布一起,规定了必须惩罚的杀生、偷盗、奸淫、说谎等恶行十则,以及必须奖励的言语忠实、行为笃厚、帮助邻人等善行16要则。她的一系列活动,打通了吐蕃人民通向中原文明的道路。

公元650年,在文成公主入藏的第十个年头,松赞干布在一场流行性瘟疫中去世。

文成公主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十年的共同生活,使她和松赞干布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松赞干布英武的气质,好强争胜的性格,虚心好学的精神,尤其对公主的尊重、对唐蕃友好的执着,都被年轻的文成公主看成是一生的依托。现在,夫婿突然间撒手而去,并且在少数民族国家里,国王一旦去世,王妃的处境常常是很艰难的。今后到底怎么办,文成公主陷入了沉思。

唐高宗派来的吊唁的使者、左武侯将军鲜于匡济给她带来了两种选择:回长安或留在吐蕃。朝廷希望当然是后者。权衡再三,公主忘不了太宗皇帝要她帮助藏民、和好唐蕃的嘱咐,忘不了松赞干布对她传播先进文明、造福吐蕃人民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她已经爱上了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她舍弃不了爱戴她的淳厚朴实的吐蕃人民。她毅然决定留下来。

文成公主因性格沉稳、端庄而被唐太宗选中入藏和亲,最重要的还是她的深明大义。如果她不是深明大义之人,那入藏和亲的不知还是不是她了?她的命运又将如何,当然也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撇开其它的不说,文成公主入藏为藏族的社会发展以及汉藏人民的友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

感悟:

文成公主在中国历史上是值得一提的人物,她以柔弱美丽的身躯担负着盛唐与吐蕃人民友好往来的重任。单单是这一点,就能证明她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男人。一个纤纤女子如何能担当如此重任?归根到底是坚强稳重的个性感染着粗犷豪爽的吐蕃人民,是沉稳贤惠的品德熏陶着尚未开化驯服的异域民风。

一个女人居然如此深明大义,以柔弱的双肩愣是扛起了和亲的重担,她的贡献和恩泽一直被后人念念不忘。谁又能否认她不是一个比男人更强的女人?

6.谨慎多谋成大事

生逢乱世,能否自保就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了。然而一个柔弱女子,披坚执锐纵横疆场之上,纵横攻伐,她带领万千之众与李渊的大军一同推倒了大隋基业,这便是平阳公主。她凭着谨慎的个性,一次又一次躲过追捕;凭着其果断,疏散家资,结民众造反。一个纤纤女子如此纵横捭阖于风云变幻的乱世,由此可见她不单是女子中的“王中王”,堪称男子中的“王中王”也不为过!

平阳公主出身贵族,生逢乱世,她谨慎精明、多谋善断。李渊起兵之时,她以机警精明的个性躲过官府通缉。当李渊兵进长安时,她以勇武谋略率“娘子军”与之呼应,攻破长安,勇武精细,多谋善断的个性,使她与军旅结下了不解之缘。

平阳公主是李渊的三女儿,在父亲的教导下,她与兄弟们一起读书识字,习文研武,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而且文采斐然。

平阳公主从小就随父母在各地辗转迁居。饱览了各地的名山大川、军事要塞及其他自然风光,又接触了各地的风土民情,了解了很多社会现实,使她阅历丰富、眼界开阔、见多识广,这种非同寻常的成长道路就使她迥异于一般安居闺中的贵族女子,养成了遇事多思慎行的性格。而这种性格不管是治军还是为政,都是一大优势。少时的这番经历,使她对政治也有了敏锐的洞察力,两者的结合无疑使平阳公主以后的命运要与军旅结下缘份。

后来,平阳公主与柴绍结为夫妇。

平阳公主和柴绍婚后生活非常幸福,小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虽说公主喜欢舞刀弄枪,谈论武艺,但温柔贤惠的天性使然,生活上她对柴绍照顾得无微不至。平日里夫妻二人或读诗书,或一起研讨兵书,习练武艺,这段相对平静的婚后生活,使平阳公主和柴绍的学识和武功都大有长进,为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后来,李渊调到太原任留守,平阳公主与柴绍仍留在长安,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全国农民起义。李渊也在这时起兵了。他分别给在外的儿子建成、元吉,女儿平阳公主送去密信,告知自己的起义计划,平阳公主本非等闲之辈,她同柴绍一直注意着时局的变化,并等着父亲的消息。这天,平阳公主和柴绍正在长安的家中研读兵书,父亲的密使突然来到。平阳公主和柴绍看了李渊和李世民的密函之后,便连夜商量如何行动。

考虑事情谨慎周密的人越是紧要关头,越能显示出冷静的处事原则,诸葛一生惟谨慎,未出茅庐三分天下,而平阳公主颇有诸葛之风。她认为,父亲和兄弟起兵之后,必须尽快夺取关中之地,才能有一个相对稳固的根据地,否则难以立足。如果自己在关中一带集结力量,将来与父兄之兵遥相呼应,战事会顺利得多。

同类推荐
  •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本书立志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些人类历史未解的谜团,分别从外国军史谜团、中国军史谜团、历史疑云、名人疑案、古老的文明、传说中的历史、迷雾重重的宝藏这七个方面向读者一一展示了人类历史所存在的扑朔迷离、神秘奠测的谜团。此外,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将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谜题以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话题,借助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披露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的丰富与变幻。
  • 颂·雅·风:中国文化精神之本源

    颂·雅·风:中国文化精神之本源

    本书强调,中国文化体现在全部文字典籍之中,所谓传统,就是汉字的因果流转,故中国文化精神乃是一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取此而弃彼,其乃俱足者也。作者从容游刃于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将种种文字及其思想完美地糅合进一场场精彩的对话和争辩中,一气呵成,展现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哲理思考,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趣味。
  •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以通俗的语言,逐句为我们解读了这部经典,并用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全书分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知礼仪敬父母、认识我们的世界、经典的永恒绽放、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少壮多努力这六章。
  •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一群没有绝对是非观念的人,竟然成为那个时代的明星和英雄!《战国策》是一部来历不明的书。书中记录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然而此书流传的版本,顶多只能溯至西汉。形式上,《战国策》是战国中纷纭事件的片段记录;内容精神上,《战国策》选择记录的,不见得是对这个国、那个国有重大变化意义的事件,而是纵横策士对各国政治、军事的游说、影响。《战国策》的主角,不是国与国君,不是历史变化发展,而是纵横策士。《战国策》的重点,在于保留当时有名的纵横家的言谈、行为,凸显在那个时代,这些人曾经如此有势力、如此重要。
  • 英汉修辞格比较与翻译

    英汉修辞格比较与翻译

    本书主要研究语义、结构和音韵三大类修辞格的翻译及有关问题。首先,通过文献法、对比法等方法,对修辞格本身,以及修辞格翻译进行了梳理和介绍,为本研究廓清框架。把修辞格按照语义修辞格、结构修辞格、音韵修辞格进行分类,对选定的“修辞格对”,按照研究动态、词源追踪、结构与分类、译例分析的步骤进行梳理和介绍。研究动态中描绘了该修辞格相关研究的动态图谱,让读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也有利于他们进行相关知识拓展;词源追踪能帮助读者从定义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该修辞格的特点;继而从构造和分类上,对该修辞格进行学理上的分析介绍;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修辞格的翻译分析,提出基本翻译策略。总体层层推进,符合学习认知规律。在实例选取中,兼顾英译汉和汉译英;不但选取文学作品的例子,而且也尽量多从非文学性文本中收集,这样比较吻合实际翻译工作中以实用文本为主的情况。最后,对每一节进行提炼性的小结。 本书能为翻译学习者、修辞爱好者等提供较大的帮助,形成对英汉修辞尤其是修辞格的基本认识,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度。
热门推荐
  • 超级无敌装逼仇恨系统

    超级无敌装逼仇恨系统

    李牧重生了。经脉尽断,被人通缉,族人反目,师尊生死未卜。所有烂事都摊上了。好在,他还有仇恨系……你是武道天才,修为一日千里?废话少说,先吃我一巴掌。……你是丹道宗师,随手一练便能夺天地之造化?别跟我装逼,小心二踢脚炸的你分不清东西南北。……左手一摞经验书,右手一打技能书。李牧:“我已经使出了装逼之力!”
  • 万能拼图

    万能拼图

    万能拼图破碎了,它散落在了各个地方。失去了拼图,那个男人开始了漫长且没有结果的追寻。这一次,他来到了项街。。。
  • 我学会了龙珠里的气

    我学会了龙珠里的气

    携带着龙珠里的气进入现实世界,凭借着沙雕网友们的众筹之力,把气的运用,繁衍至巅峰!“老孙,你看我手上的这个又圆又大的气功弹,像不像你上次欠我的那五十碗兰州拉面?”
  • 掠食星空

    掠食星空

    新书《烹煮人生》求支持!…………一个逃离战场的迷航奶爸,两个金属星球上唯二幸存的枪炮女孩。为了生存战胜机械主脑,改造金属星球驰骋宇宙。浩瀚星空,几多族群,不同势力,别样文明。在弱肉强食的宇宙黑森林中,父女三人一步步成为星空掠食者。“哈,爸爸快点加速,吃掉前面那支舰队吧!”“呀,银核心好大呀,爸爸,我们真的能吃得下吗?”
  • 群

    海的世界里,似乎有了什么联盟、策略,有计划和智慧。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计划?又是“什么”导演了这一切?科学家不得不承认,人类对这颗自以为统治千万年的星球,了解的程度并不比太空多。在秘鲁,一名渔夫从海上消失了。法国顶级餐厅“三个胖子”的厨房里,鲜美的龙虾用它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厨,然后,自己爆炸了;来自海底的讯息,从都市下水道流泻蔓延……加拿大沿海的鲸群迟到了好几个星期,赏鲸民众欢喜相迎时,竟反常地联手展开攻击。蚌类开始拥有导航的本领,甚至和鲸鱼商量好合作战略?战舰水母引发了中毒恐慌;一群群剧毒的水母聚集岸边,威胁着澳洲和印尼。交织在深海中的电缆被扯断了,大西洋两岸完全失去联系,电话、网络顿时成了废物;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地球上最重要的贸易命脉一一瘫痪。而当人类共同面对这样惊惧灭绝的末日时,却连对手是什么,甚至有没有对手,都一无所知。于是,石油业者和狂热环保分子、激进爱国军人携手合作,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天文学家共同切磋,一起面对完全未知的敌人,同时上演了一场无知、贪婪、敬畏、谦逊、慈悲、掠夺,所有人性的圣洁和卑劣交织错落的大时代剧。
  • 美漫之超神之旅

    美漫之超神之旅

    有人说科学的尽头实际上就是神话!重生到美漫世界的宅男,在获得变种人异能超级透视眼之后,超神的故事。人类几千年来,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摆脱了神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人们终于不再相信这些神神鬼鬼的故事的时候,我却又把自己变成了神!-----致敬超神学院动画!
  • 强势缠爱:总裁,你好棒

    强势缠爱:总裁,你好棒

    结婚一年,老公宁可找小三也不愿碰她。理由竟是报复她,谁让她拒绝婚前行为!却怎么也甩不掉了!他日再见,男公关摇身一变成了她的顶头上司……一边是拿床照做要挟的总裁上司,一边是满心求复合的难缠前夫,还有每次碰到她一身狼狈的高富帅,究竟谁才是她的此生良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暴富

    暴富

    主人公“木棍”是一家停产国企的留守人员,因收入微薄而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终于,为生活所迫,他选择离开了单位,下海到了私企。原本想私企人际关系简单,没想到却是潭小水深,让他在其中深陷矛盾旋涡。
  •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爱的世界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有一种爱只能在文字里相守。行走岁月感受世间冷暖,在时光的交错中看芸芸众生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的悲喜是尘世中无法避开的伤口。那些隐藏在微笑的背后的沧桑不为人知,只能用柔软的笔触去抒发一个人的坚强。爱情、旅途都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这些孤独的吟唱在你捧起的手心勾起如烟的往事……
  • 悲剧遭遇:美洲原住民史

    悲剧遭遇:美洲原住民史

    这是一本介绍美洲原住民历史的专题式著作,作者从欧洲入侵者进入美洲大陆开始,一直写到1890年美国印第安战争结束。全面介绍了印第安人在美国建立、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创伤、痛苦以及为此进行的抗争。作者查尔斯?佩吉并非是对美国原住民史进行了一次平铺直叙的记述,而是通过欧洲的美国人和美洲原住民的故事,记叙了印第安文化如何在此过程中与欧洲殖民者文化相互融合,最终成为美利坚合众国众多冒险传奇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