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4700000002

第2章 韬光养晦是制胜的玄机(1)

在中国的历史上,韬晦是一门学问,很多胸怀大志之人都是靠此招玲珑于人世,游刃于官场的。因为在权力的明争暗斗中,任何不小心的锋芒错漏,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制胜之术,下者以力夺取,中者徐后图之,上者韬光养晦,匿壮显弱,一俟时机成熟,便果断出手,此术很少有失手之时。

1.以“聪明的糊涂”摸清手下人的想法

韩非子曾经告诫君主说:“人君防备臣下,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尤其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韬晦之策,暗中观察群臣的行为,以发现真正的人才。

在中国历史上,以韬光养晦而成大事的人物很多,楚庄王可算其一。他“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先隐忍不发,甚至采取了自污以掩人耳目的做法,通过数年的暗中观察,弄清了朝中大臣的真实心理和才干,也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为以后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

在楚庄王继位之前,楚国的内政可谓经历了长期的混乱。楚庄王的爷爷楚成王企图争霸中原,被晋国在城濮之战打败,不久又祸起萧墙,起初,原定商臣为太子,但后来楚成王发现商臣眼如黄蜂,声如豹狼,认为这样的人生性残忍,想改立太子,商臣是个十分有心计的人,他听到风声,就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把事情弄清楚,他故意设宴招待姑母,在宴上轻侮姑母,商臣的姑母果然愤怒地说:“怪不得你父亲要杀了你另立太子!”因为楚成王遇事总与妹妹商量,所以,商臣认为姑母的话证实了传言。他连忙向老师潘崇问计,潘崇问:“你愿意奉事公子职吗?”商臣说:“不愿。”又问:“你能逃出楚国吗?”回答说:“不能。”潘崇最后问道:“你能成大事吗?”商臣坚决地说:“能!”

公元前262年,商臣率人冲进宫廷,要杀掉父亲自立。成王喜欢吃熊掌,这时红烧的熊掌尚未烧熟,成王请求等吃了熊掌再杀他,商臣说:“熊掌难熟。”他怕夜长梦多,外援到来,就催促成王上吊自杀,自己即位为楚穆王。

穆王在位12年,死后由子侣即位,是为楚庄王。

楚庄王当时很年轻,即位之始,他并未像其他新君那样雷厉风行地干一些事情,而是不问国政,只顾纵情享乐。他有时带着卫士姬妾去云梦大泽游猎,有时在宫中纵酒观舞,浑浑噩噩,无日无夜地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每逢大臣进宫汇报国事,他总是不耐烦地回绝,任凭大臣们自己办理。他根本不像个国君,朝廷上下也都拿他当昏君看待。

看到这种情况,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都感到十分着急,许多人都进宫去劝谏,可楚庄王不仅不听劝告,反觉得妨碍了他的兴趣,对这些不着边际的劝告十分反感。后来干脆发了一道命令:谁再来劝谏,杀无赦。

三年过去了,朝中的政事乱成一团,但楚庄王仍无悔改之意。在这期间,他的两位老师斗克和公子燮攫取了很大的权力,斗克因为在秦、楚结盟中有功,楚成王没给他足够的报偿,就心怀怨愤,公子燮要当令尹未能实现,也心怀不忿,二人因此串通作乱。他俩派子孔、潘崇二人去征讨舒人,又把二人的家财分掉,并派人刺杀二人。刺杀未成功,潘崇和子孔就回师讨伐,斗克和公子燮竟挟持庄王逃跑。在到庐地时,当地守将戢黎杀掉了他们,庄王才得以回郢都亲政。就是经历了这样的混乱,楚庄王仍不见有甚起色。

大夫伍参忧心如焚,再也忍不下去,冒死去晋见庄王。来到宫殿一看,只见纸醉金迷,钟鼓齐鸣,庄王左手抱着郑国的姬妾,右手搂着越国的美女,案前陈列美酒珍馐,观赏轻歌曼舞。庄王看到伍参进来,当头喝道:“你难道不知道我的命令吗?是不是来找死呢?”

伍参抑制住慌张,连忙陪笑说:“我哪敢来进谏,只是有一个谜语,猜了许久也猜不出,知道大王天生聪慧,想请大王猜一猜,也好给大王助兴。”楚庄王这才放下脸,说道:“那你就说说看。”伍参说:

高高山上有只奇怪的鸟,

身披鲜艳的五彩,

美丽而又荣耀,

只是一停三年,

三年不飞也不叫,

人人猜不透,

实在不知是只什么鸟!

当时的人喜欢说各种各样的谜语,称作“隐语”,这些“隐语”往往有一定的寓意,不像今天的谜语这样单纯,因此,人们多用这些“隐语”来讽谏或劝谏。楚庄王听完了这段话,思考了一会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此非凡鸟,凡人莫知。”

伍参听后,知道庄王心中有数,非常高兴,就趁机进言道:“还是大王的见识高,一猜就中,只是此鸟不飞不鸣,恐怕猎人会射暗箭哪!”楚庄子听后身子一震,随即就叫他下去了。

楚庄王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般的韬晦之策最多不过是迷惑对方,使其对自己放松警惕,而楚庄王的韬晦不仅是迷惑对方,更多的还是要忍耐别人的误解。

伍参回去后就跟大夫苏从商量,认为庄王不久即可觉悟,没想到几个月过去后,楚庄王仍一如既往,不仅没有改过,还越发不成体统了,苏从见状不能忍耐,就闯进宫去对庄王说:“大王身为楚国国君,即位三年,不问朝政,如此下去,恐怕会像桀、纣一样招致亡国灭身之祸啊!”庄王一听,立刻竖起浓眉,露出一副暴君的形象,抽出长剑指着苏从的心窝说:“你难道没听到我的命令,竟敢辱骂我,是不是想死?”苏从沉着从容地说:“我死了还能落个忠臣的美名,大王却落个暴君之名。如果我死能使大王振作起来,能使楚国强盛,我甘愿就死!”说完,面不改色,请求庄王处死他。

楚庄王等待多年,竟无一个冒死诤谏之臣,他的心都快凉了。这时,他凝视了几分钟,突然扔下长剑,抱住苏从激动地说:“好哇,苏大夫,你正是我多年寻找的社稷栋梁之臣!”庄王说完,立刻斥退那些惊恐莫名的舞姬妃子,拉着苏从的手谈起来。两人竟是越谈越投机,竟至废寝忘食。

苏从惊异地发现,庄王虽三年不理朝政,但对朝中大事及诸侯国的情势都了如指掌,对于各种情况也都想好了对策。这一发现使苏从激动万分。

楚庄王这只不鸣鸟,在忍耐了三年之后,终于发出了嘹亮的声音!

第二天,他就召集百官开会,任命了苏从、伍参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大臣,公布了一系列的法令,还采取了削弱若敖氏的措施,并杀了一批罪大恶极的犯人以安定人心。从此,这只“三年不鸣”的“大鸟”开始励精图治,争霸中原。

应当说,楚庄王确实是一个有智谋的人。

这只“大鸟”真的“一鸣惊人”,在他开始着手治理楚国之时,楚国正遇上了大灾荒,四周边境又遭进攻。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击败了他国的进攻,争取了巴、蜀等小国部族的归附。然后整顿内政,国家开始富强,他善于纳谏,重视用人的一技之长,改革政令制度,尤其是改革兵役制,使楚国逐渐成为一个军事强国。

后来,庄王平定了国内的若敖氏叛乱,对外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原来,这仅是庄王利用韬光养晦之策导演的一场戏。他即位时十分年轻,不明世事,朝中诸事尚不明白,也不知如何处置,况且人心复杂,尤其是若敖氏专权,不明所以,他更不敢轻举妄动。无奈之中,想出了这么一个自污以掩人耳目的方法,静观其变。在这三年中,他默默地考察了群臣的忠奸贤愚,也测试了人心。他颁布劝谏者死的命令,也是为了鉴别哪些是甘冒杀身之险而正直敢言的耿介之士,哪些是只会阿谀奉承,只图升官发财的小人。如今,他年龄已长,经历已丰,才干已成,人心已明,他也就露出庐山真面目了。

感悟:

楚庄王的韬光养晦并非在受到失败与挫折时才被迫进行的,而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未来而主动进行的,这尤其需要耐心、修养、智谋和胆识。在中国历史上,像楚庄王这样的人还不算太多,但这足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即使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也要注意使用各种方法增长自己的见识,砥砺自己的才能。

韬光养晦是一种大智慧,中国立国久远,如果翻开历史仔细看看,也许就会吃惊的发现,历史上的许多帝王和有作为的人物都是非常善于韬光养晦的,他们审时度势,讲究策略,忍住尔虞我诈的官场倾轧,而后一举出奇计、建奇功,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2.匿壮显弱,迷惑对方

显弱者并非真弱,目的在于迷惑对方,使其放松警惕,以达自己之目的。康熙正是利用这一道理,以自己年少为掩护,故意装出好玩、政事无主见、胆怯等弱点,消除鳌拜戒心,铲除了鳌拜一伙。

隋朝大将贺若弼,准备攻取京口,先以老马,多不好使唤为借口,购买新船然后藏起来,又买破船50艘,放在港中。陈国人窥见到这些破船,就认为中原没有好船。贺若弼又命令沿江巡防的军队交接班时,都必须集中到广陵,并在广陵大列旗帜,旷野支帐。陈国人以为隋国的大军开来了,立即派出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过后知道并没有此事,原来是江防人员交接班,就不再戒备了。这时,贺若弼又沿江渔猎,人马喧噪,声势不小,陈国人以为对方是在打渔,仍然无动于衷。等到贺若弼的军队渡过了长江,陈国人始终没有察觉,最后被打败。

正是贺若弼不露声色,展示了自己的短处,而使陈国人放松了警惕,一则保护了自己,二则在不防备的时候予以攻击,最后取得了胜利。

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大总管裴行俭讨伐突厥。起初几次,朝廷派人送的饷粮都被敌人半路劫走,行俭大怒,心生一计,就伪装300辆粮车,每辆车内埋伏壮士5人,各带长刀和劲弩。300辆车都用老弱的兵驾着,又暗中派精兵跟踪在后,车行不久,突厥兵果然前来抢粮,老弱的士兵假装逃生。于是突厥兵就把车赶到水草边,解鞍牧马。当他们正要从车中取粮食,壮士们突然从车中跃起,向敌兵冲去,跟踪在后的精兵也冲杀了上去,突厥兵几乎全被消灭。

裴行俭用的正是匿壮显弱之计。官场处事中,不妨用用匿壮显弱的方法。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3月18日生于景仁宫。

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于清太宗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就任牛章京,因屡立战功,被赠予“巴鲁图”(勇士之意)的荣誉称号。后又当上了议政大臣,领侍内大臣,官职显赫。

顺治帝在去世时遗诏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佐大臣。四位辅佐大臣当中,索尼年老,虽列首位却不能制约他人;遏必隆怯弱依附鳌拜;苏克萨哈资望浅,虽有心与鳌拜争权,但又难以限制他。由于辅佐大臣选择不当,鳌拜专横跋扈,上欺幼帝康熙,下压朝中文武大臣,军事大事独断专行,广植私党,残害异己。种种劣迹,难以枚举。

年仅8岁的康熙十分机灵,对朝中各事看得很清楚,由于长年居于深宫,亲眼目睹上层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所以,应如何对付鳌拜,他非常谨慎。他知道,若是自己表现出很高的理政能力,极可能有危险,只有故作软弱,麻痹鳌拜,使他放松警惕,而自己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才能铲除鳌拜的势力。

康熙14岁时,照规定他可以亲政了。他曾给鳌拜父子分别加过“一等功”、“二等功”的封号,以后又分别加了“太师”、“少师”的封号。当然,加封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康熙帝玄烨是不甘做傀儡皇帝的。

康熙帝亲政,苏克萨哈请求守先皇陵墓,康熙帝则希望他继续参政。鳌拜得知,愤恨不已,进行了恶毒的反扑,到议政大臣处活动。当时议政大臣见了鳌拜也很惧怕,唯唯听命。议政大臣在奏书中要求将苏克萨哈官职革去,凌迟处死,所有子孙俱要灭除。

康熙帝看了,并不准奏。鳌拜不禁大怒,攘臂向前,欲以老掌相向,康熙“吓得惊惶失色”,支吾道:“就是要办他,亦不应凌迟处死。”鳌拜说:“那也应斩首。”康熙帝战栗不答。

在与鳌拜的周旋中,康熙时刻都在想着,怎样才能除掉鳌拜。大臣不可用,御林军不可用,所以,必须慎重。有心计的康熙帝从侍卫中选取身强力壮者,以练习摔跤为名义,组织了一支能为皇帝拼死效忠的少年武士亲信卫队,每日滚打练习,在鳌拜入朝奏事之时,也不回避。鳌拜认为康熙皇帝贪玩,没有大志,心里自然更加坦然,不加戒备。

康熙的计谋,逐渐奏效,朝中上上下下的大臣却认为康熙太软弱,难以与鳌拜抗衡。

到了康熙八年的时候,练习摔跤的侍卫武艺已日渐进步,有足够的力量擒拿鳌拜。于是有一天,康熙帝单独召鳌拜入见,事先已将善于摔跤的侍卫埋伏在两侧,由于鳌拜毫无戒备,欣然前往,到了内廷,一班会武功的少年侍卫一拥而上,将鳌拜擒获,押入大牢。

要做到深藏不露,还要匿壮显弱,把自己的优势藏起来,充分展示自己的短处、弱点,而使对方上当,放松警戒。暗箭最易伤人,躲在暗处,以装糊涂来迷惑对方,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这样需要很大的忍耐力,争强好胜者是很难做到的。这需要经过一番痛苦的忍耐后,才能达到最后的成功。

感悟:

自己明明有才能、有见地,却要深藏不露,还要匿壮显弱,抑聪示愚,这其中隐含着深刻的人生进身哲学。

同类推荐
  • 北京:城与人

    北京:城与人

    《北京:城与人》中经由城市文化性格而探索人,经由人那些久居其中的人们,和那些以特殊方式与城联系,即把城作为审美对象的人们搜寻城,我更感兴趣于其间的联结,城与人的多种形式的精神联系和多种精神联系的形式。当我试图讲述城对于人的塑造,和对于创造其形象者艺术思维的干预时,不能不暗自怀着兴奋。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从三国文化的表情、三国人的背影、三国人的习俗、三国人的民族性以及三国的未来等方面来比较和认识了中日韩三国人的文化风貌。
  •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本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 世纪风

    世纪风

    本书所辑为张胜友的影视政论作品,各篇文章议论风生,旁征博引,资料丰富,雄辩滔滔,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作者的文学笔法,时将诗情画意与议论结合,将议论变成影视图像的画外音,这就使他的全副笔墨不但具有理性的冲击力,还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读张胜友的作品,我们不仅获得审美的感受,还会获得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剑气尽了

    剑气尽了

    阴阳天地,万物分明。我余安华,不求肃清乱世洪流,但尽剑中之气,斩魔孽于晦暗,扬仙法于昭明。
  • 狱魔囚星

    狱魔囚星

    这里是讲一个半妖打破人心偏见的故事!人为大道,妖乃异类。妖之异类,小途,代表不祥征兆。既不是妖,也非完全人身的白迁,在这个妖魔与人共存的世界该如何自处?被父族被丢困一地近十年,白迁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还有“系统”傍身!“早不来晚不出来…呃,终于等到你!”只不过,这系统发出的声音竟然……“嘶~”这还是人能经常听的声音吗?一直吃饱某粮的白迁,起满了一身鸡皮疙瘩。本文搞笑,热血,轻松,一本正经。
  • 帝尊偏心大小姐

    帝尊偏心大小姐

    身为高门嫡女,她向来清高孤傲,却不曾想被一个渣男骗了婚,害的家人命丧黄泉。绝望跳崖后,她带着满身煞气毅然归来,只为让昔日的奸佞小人付出代价。
  • 惊才绝艳炼药师

    惊才绝艳炼药师

    她是21世纪隐世丹门的少族长,举族覆灭后,当她在异世霸气重生时,天赋,血脉,成为她征服世界的资本,她是炼药师?召唤师?铸造师?魔法师?还是武道强者?本书带你进入玄幻世界,与女主一同穿越异世,一展霸气侧漏之风采。玄幻穿越文,女主强大,爽文。
  • 蝴蝶翅膀上有星辰闪烁:百年女性散文诗选

    蝴蝶翅膀上有星辰闪烁:百年女性散文诗选

    国内首部百年女性散文诗选,精选几代散文诗女性作家的代表作。为纪念中国散文诗诞生一百周年、集中展示几代女性作家散文诗创作成就,散文诗作家兼评论家王幅明编选了这部文图并茂、别具特色的散文诗选集。这是中国第—部女性散文诗选本,收入自1918年中国散文诗诞生以来,176位海内外女性华人作家的散文诗佳作500余章。作品个性鲜明,绚丽多姿。女性散文诗,尤其以唯美唯情、细腻细微见长,以女性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对入骨的美丽的追求,受到读者青睐。本书是对百年女性散文诗文本贡献的一次集中呈现。编选者在前言中对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作了精到的评述。冰心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可视为全书的主题。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我们的战国

    我们的战国

    作品从数十位战国名人的第一视角出发,讲述了从1467年到1616年这一百多年的日本战国历史。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且加入了小说的写作手法,把战国时代的那些人物、故事进行了全景展示。作者放弃了原先战国历史中大凡采用的“信长,秀吉,家康”这三人为主线,作品中所描述的十多位主角的共同特性是“未曾统一天下,但却依然是历史大河中的弄潮儿”,历史是每一个人自己的历史,战国也是每一个人自己的战国,故而取名“我们的战国”。
  • 你的余生我来温暖

    你的余生我来温暖

    在多年后,苏樱靠在他的肩上问“为什么要闯进我的世界?”“因为我想养你一辈子,想温暖你的余生”恒古牵着她的手,在她耳边说。“为什么愿意陪伴我的余生”“因为我不想让你一个人孤独,我想温暖你”(你会遇见这样的人吗?他只想温暖你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