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2600000016

第16章 唐代帝陵(1)

第1节、唐高祖献陵

唐代是中罔古代最强盛的时期,从618年建国,罕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晔和陵和哀帝李枧温陵分别在河南渑池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差不多与咸阳原上的汉代9个帝陵成一平行线。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昭陵和贞陵方圆120里,乾陵方圆80里,泰陵方网76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序、章、端、简、靖等13陵方圆40里,献陵方圆20里。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对唐十八陵进行整修,并树立题碑。

唐代帝土陵墓,以都城长安为中心,朝东两两翼以120度向北展开。从今陕两蒲城向两,经富甲、三原、泾阳、成阳、礼泉直至乾县,共6县1市,直线距离150公里。各陵之间主次关系不大,日前尚未发现有明显可循之规律,完全是根据风水需要而选址,于是有的是父子陵墓比邻,有的是祖孙相望。乾县的两座帝陵分别为极盛的高宗乾陵和晚唐僖宗的靖陵,时间跨越200年,气势相差悬殊。

唐十八陵的构筑分为“积土为陵”和“依山为陵”两种形式。积土为陵的有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僖宗靖陵4座,都分布在黄上高原上。这类陵丘用夯上筑成,呈覆斗形,粪似汉代陵墓,但规模较小。其余14座则依山为陵,分布在关中北山山脉。这类陵墓利用山势,玄宫开凿于山峰南面的山腰上,上部不筑坟丘,前面有一条长墓道,气势十分宏伟。

经过勘察或试掘的乾陵、桥陵、定陵、泰陵、建陵、崇陵和简陵的墓道和墓门全部用石条砌筑封堵。

“依山为陵”一方面是为了显示陵墓的气势雄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盗。陵园的平面布局自乾陵开始形成定制,墓室凿在山南的半腰处,高踞陵园北部,为全陵主体建筑,四周筑罔墙,分内外城。内城墙四面设门,南门内修筑献殿。外墙南面有3道门,石刻群(石狮、碑石、石人、石马、鸵鸟和华表、王宾像)置于由南而北的第二、三道门之间。第一道门外分布着皇族和文武人臣的陪葬墓。此外昭陵凶山南地形险阻,在陵北玄武门内修筑祭坛,是举行大典的场所,为唐十八陵中所仅有。

唐陵的“玄宫”,文献记载笼统,也没有经过考古发掘,结构尚不清楚。据《唐会要》记载,昭陵玄宫进深75丈(约230米),前后安置5重石门。五代的温韬盗掘时曾看到:

玄宫“中为正寝,东西厢列”,建筑宏丽,不异人间,墓内随葬有包括“前世图书、钟王笔迹”在内的大量珍宝。通过几座发掘的陪葬墓可以对了解玄宫的结构得到一些启示。如懿德太子李重润和永泰公土李仙蕙墓,是按“号墓为陵”的制度构筑的。懿德太子墓墓窒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8个小龛、前后甬道和砖券穹隆顶前后墓室组成,仝长1008米。其布局模仿皇帝内宫设计。过洞大致相当于宫城门、宫门和殿门,而前后室则象征前朝后寝。墓内有大量的壁画,使用哀册,不用墓志。璧画内容有门列柒戟,仪仗出行,以及伎乐、供奉、内官、宫女等,都与文献记载的宫廷制度相吻合。在各陵的西南都发现有建筑遗迹,文献称之为“陵下宫”(俗称皇城),是当时守陵官员和宫人居住的地方。

陵园一般有内外两重城墙,布局左右对称。陵墓四周夯筑内城墙,四面各辟一门,南口朱雀,北口玄武,东口青龙(东华),西口白虎(西华)。积十为陵者,城多为方形,四门正对陵丘。依山为陵者,城呈不规则多边形,南、东、两三门大多正对玄宫,北门多因地势而筑,方位不正。门外均有阙一对,四角有角阙。内城南门内有献殿,南门外有很长的神道,神道中间设阙名乳台,南端设阙名鹊台。

乳台与南门的距离一般在600米以上,乳台与鹊台的距离一般为2000多米,少者1500米左右。乳台罕南门的神道两侧对称排列右刻。门阙、角阙、乳台和鹊台基址均为用土夯筑。底部四周砌条石,上部外面包砖。遗址附近多有唐代砖瓦,推测上部原有楼阁建筑。“下宫”多数建在帝陵两南、鹊台两北、距陵墓25公里左右的山下,是守陵官员和宫人居住和进行日常献祭的地方。

用宗室、功臣陪葬是唐代皇室墓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帝王给予皇室成员和义武大臣的殊荣,亦是笼络人心、巩固政权的手段。

陪葬墓的外形主要有三种:其一,封土堆呈覆斗形,四周有围墙,南门有一对土阙,阙南立石刻,一般为皇室人物的墓葬,如昭陵的常乐公主墓、城阳公主墓,乾陵的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丰墓等。其二,圆锥形墓。

多为文武大臣,少数为皇族,这种类型数量最多。其三,像山形墓。仿照汉茂陵卫青、霍去病墓的形制修筑,如昭陵的李靖墓起冢象征铁山、积石山,李襀劫墓起冢象征阴山、铁山、乌德健山。

唐十八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大体上早期高祖献陵和太宗昭陵的石刻形制巨大、雄浑,题材、数量、陈列位置等并兀定制。盛唐时期的高宗乾陵、巾宗定陵和睿宗桥陵的石刻虽仍保存前期风格,但雕刻艺术更为精湛,而且种类和数最大为增加,组合基本形成定制。

中晚唐时期,自玄宗泰陵至僖宗靖陵的13座陵墓,石刻大部分形体卑小,制作粗糙,组合卜也出现混乱现象,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境况。

献、昭二陵为唐初所建,制度未定,石刻题材与乾陵以后的16陵迥然不同,献陵的四门各有一对石虎,内城南门之南有石犀和石华表各一对。昭陵由于山南地形险阻,右刻群均集巾在陵北山后的司马门内,有唐高宗永徽年问所立的14尊“蕃酋”像,在东西两庑还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白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同定,按性质不同,可分狮子、石人、石马、马夫、翼兽和北门六马、“蕃酋”像、华表、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等。

各陵所存碑石约51通,是研究唐代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唐帝陵原有石刻(不包括陪葬墓)共1000余件,如今包括残件在内仅存不足500件。帝陵石刻的艺术变化,是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大唐帝国的兴哀。

昭陵、乾陵附近的大量陪葬墓还都出土有墓葬壁画,由于墓主人身份很高,故作画者多为专业画家甚至著名艺术家。这些壁画现陈列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墓壁画馆。多件被认定为国宝级珍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展出的包括《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等。

唐代帝陵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高峰时期墓葬制度的代表,是中国陵寝发展史上重要的阶段,是唐王朝兴衰历程的实物见证。陵园气势宏伟,建筑布局严谨,随葬品丰富,蕴涵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

献陵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陵寝,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贞观九年(635年)李渊驾崩,葬于献陵。献陵修建之初没有陵邑,分为内外两城,规模宏大壮观。内城四门各有石虎一对,南门外矗立着一对高大的华表和石犀。

献陵坐北朝南,封十呈覆斗形,高21米,底边东两150米,南北120米,陵园的周围分布有67座皇亲重臣陪葬墓,宛如众星捧月,将献陵衬托得十分壮观。

关于献陵的营建规划,唐人宗曾下诏有司讨论,决定按东汉光武帝原陵高6丈(约12米)的规模营建。现存高度与记载大体一致。内城四面有门,门内各有一对右虎,把守四门,眼神机敏,四肢健劲,南门外300米,有一对石犀,又约100米处,有一对石华表。整个石刻品类极简,但雕刻艺术价值很高,浑厚质朴,造型刚毅,健壮粗犷,豁达昂扬。如华表座上浮雕的龙和顶上圆雕的狻猊,用笔十分简洁,赋形又极为生动。圆雕的虎、犀,形体高人,用写实的于法镌刻出猛兽的形象,粗壮的躯体、简练的线条,追求逼真而不注重外表的装饰,既刻画出兽性,义不致人望而生畏,且能逗人喜爱,这是唐陵石雕艺术的代表和精品。献陵石刻具有浓郁的初唐艺术风格,是研究唐代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第2节、唐太宗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安葬之地,位于今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峻山上。

唐太宗不仅是唐朝最负盛名的阜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在位的贞观时期,是后世称颂的一代人平盛世,太宗也因此被称为一代“明主”、“英主”。太宗即位后,一直对隋末天下大乱的场景心有余悸,所以注重“以民为本”。他说:

这样做小只是“忧怜百姓”,也是为了“长守寓贵”。基于这样的目的,他在位时期,以国家稳定为政策要务,以稳定求发展,居安思危,终使天下大乱之后达到了大治。重新确立和完善了统治秩序,使社会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政治上,完善国家政治体制的各项制度,重视吏治,严格执法与守法,严惩违法与贪污渎职,重新树立起百姓对官府的信心和信赖。经济上,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增加农民负担,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在用人政策上,善于用人和纳谏。在民族关系上,他相信“中国既安,四夷皆服”,所以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自东突厥灭亡以后,西北各部首领都来长安朝见,尊称太宗为“大可汗”。“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就是拥戴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唐朝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主要是任命各民族上层首领担仟地方长官,不改变原有民族习惯与牛活方式。他们职务世袭,代表中央政府对当地进行管理。到太宗晚年,漠北地区各部义相继归附。为了方便来长安朝拜唐朝皇帝,他们在大漠南北专门开辟了一条大道,称为“参天可汗道”。沿途设置驿站68处,备有马匹与食物供应往来使者。太宗表示:“白占皆贵巾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各少数民族也把太宗当成了自己爱戴的口汗。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番将的名宁,铭刻在昭陵的祭坛上。

昭陵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00平方公里,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这座陵园始建于636年,是由著名建筑学家阎立德设计的。当年的昭陵有富丽堂皇的地向建筑和地卜宫殿,高大的朱雀门、雄伟的献殿和庄严的祭坛,构成地面建筑的主体。从唐贞观十年(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二十九年(741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一百多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从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研究唐代乃至中同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实物资料。

九峻山孤耸回绝、气势雄伟,树木葱茏、风景绮丽,是渭北山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人山。“九峰俱峻”,“山峦起伏”,为“关内道之名山”,颇为神奇,从其南面观之,形似网锥;从西南面望之,形若覆斗,极像日本的富士山;从东面看之,形同笔架,当地人称之为“笔架山”。陵园平而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它的建筑从贞观十年(636年)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前后用了13年时问,如果加上唐高宗时的续建,如雕刻14国君长像、修祭圣宫等,时问就更长了。

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同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皇宫内宫,在地下是玄宫。据史籍记载,建昭陵时,从九峻山南面的山腰深凿75丈(约230米)为玄宫。墓道前后有5座石门。

地宫之内富丽堂皇,豪华至极,不比人间的帝王宫殿差。在地向上围绕…顶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门。据史书记载,昭陵玄宫建筑在山腰南麓,穿凿而成。初建时架设栈道,栈道长400米,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宫,而栈道并未拆除,就在栈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宫人居住,像对待活人一样对待皇后,待太宗葬毕,方拆除栈道,使陵与外界隔绝。玄宫深约230米,中问为正寝,是停放棺椁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墓窒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千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有二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

在主峰地宫山之北面,是内城的北门玄武门。

同类推荐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天地正气

    天地正气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全书精选先秦至近代诗文词曲体现浩然正大之气的作品近二百篇(首),大体为正气歌、正气说、正气谱三部分。正气歌,是历代先贤所写天地正气的咏歌;正气说,是前贤有关天地正气的传说;正气谱,是历代体现天地正气先贤的传记。或慷慨赴难,或从容就义,或孤介自守,或时穷节现,或孤弱抗争,或守正不阿,或挫中奋起……三类作品将呈献给读者不同风貌的勃勃正气。
  •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本书基于对精神生活质量的理论研究,回答了什么是精神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多维度探索了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尺度和发展规律,结合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的实践,通过对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文化、高科技发展等社会际遇下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突出问题的大胆探索,有针对性地指出培育改革共识、增强全民法治和德治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与发展多样文化相结合、培育人与科技互动中的主体性、做高科技时代真实存在的自我等应对措施,进而提出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总体对策研究,从目标、原则、方式、路径几方面提出具体的思路。
  • 隐遁的社会: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斗蟋(田野中国)

    隐遁的社会: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斗蟋(田野中国)

    作者选取在中国存在了千百年但却一直没能进入学术研究视野的斗蟋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七年多的参与式观察和持续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扎实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文化社会学的方法不断加深问题意识和延伸分析触角,揭示了相关群体的基本生存样态和内在行为的文化逻辑。这不仅体现了作者走近研究对象的努力和开拓研究领域的能力,更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敬畏和追求。
  • 治学严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治学严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品侍卫

    一品侍卫

    桃子卖没了新书新书《首富小村医》上线,QQ阅读首发,大家还在等什么?
  • 君爵集团:爵少的失忆妻

    君爵集团:爵少的失忆妻

    小时候。长相精致可爱的男孩,霸道的拉着女孩的肩膀,“你只能嫁给我,等着我回来娶你。”“嗯,我等你。”女孩眼里的不舍都快溢出来了。长大后。“诺安,你敢嫁给别人试试,你的男人是我!”邪魅肆意的男人已经完全狂暴。【男女主身心干净,1V1,已经弃坑,别看了!】
  • 小生林天宇

    小生林天宇

    小生姓林名天宇,毕生的愿望便是能耍遍人间,与人斗,与天斗,嘿嘿……
  • 太阳花

    太阳花

    《太阳花》是一部大胆触摸“禁区”的作品,作者这样做为的是歌颂那个“非常岁月”的真、善、美,鞭挞丑恶、无耻和凶残。有着健全的精神视野和勇于探索内心世界的人,从不回避生活,对生活有着深刻反思的胆略。作者凭着对生活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关切,以平易近人、清新流畅和朴素无华的艺术语言风格,讲述了一个过去的感人肺腑的悲剧故事。它会拨动我们许多过来人的心弦,会让那些没有经历那个“非常岁月”的青年人了解历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更加热爱生活;为振兴祖国、强大祖国、繁荣祖国而竭尽全力,创造出最大的人生价值。
  • 夫君,我来自21世纪续集

    夫君,我来自21世纪续集

    她,一朝穿越,竟然穿越到人人厌弃的相府五小姐身上,爹不爱,姨娘不疼,姐妹欺。哼,且看她如何斗翻姨娘,阴了姐妹。“想要算计我去给那老匹夫做小妾,那就得让你那宝贝女儿先去尝尝那老匹夫的滋味。”女子一脸倨傲,冷艳的眸子射出道道寒芒,朱唇勾起一抹骇人的残笑。他,戍王府世子,亦是人人闻风丧胆的喋血宫宫主,阴狠冷情。却独独钟情于她,在一场场阴谋算计中,为她,付出所有。“画儿,吾爱,此生唯你而已。”男子风华绝代的容颜在月华的流光中显得飘渺似仙,深邃的狭目璀璨如子夜的星斗。“若非死别,绝不生离。”这是他对她最美的承诺。一杯鸩酒,成了他与她的天涯。多年后,换了音容,茫茫人海,她是否还能将他认出?(此文为《夫君,我来自21世纪》的续集)
  • 苍影传

    苍影传

    成王败寇,在这片大陆上也是不变的法则,在生死搏杀中成长,在广阔大陆中结交好友,成王之路不会平淡,雏鹰也总有翱翔天际的一天,影墨轩与他的命运为敌,终究会谱写出让后人传颂的诗篇。
  • 嫡女谋:侯爷请息怒

    嫡女谋:侯爷请息怒

    她天生媚骨,是被遗忘在乡野的侍郎府嫡长女。为了给出身尊贵的妹妹腾位置,竟被家人预谋联手铲除!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和他做了一笔交易。却被卷入一个又一个的深渊之中。面对重重波折,她和他携手并进,神挡杀神,佛堵灭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庶女宫心计

    重生庶女宫心计

    天,她这个天才美容师怎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还有,这么多只对她不怀好意的东西,她要怎么解决?好吧,真是一未平一波又起,这嫡姐进宫关她啥事,她咋就苦命的跟着进宫当宫女了呢?这太后,皇后,后妃那都是虎呀!只能小心小心加小心,看看能不能全身而退了!那个,宫里的事她都解决不过来了,感情啥的就先别来烦她了好么?她还小,感情的事还可以先放一放,保命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