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21800000005

第5章

妇人良方 【宋 陈自明】

将护法

妇人产毕,饮热童便一盏,闭目少坐,上床倚高,立膝仰卧,不时唤醒,及以酢涂鼻,或用酢炭及烧漆器,更以手从心斡至脐下,使恶露不滞,如此三日,以防血运血逆。酒虽行血,亦不可多,恐引血入四肢,且能昏运,宜频食白粥少许;一月之后,宜食羊肉猪蹄少许;仍慎言语七情寒暑,梳头洗足,以百日为度。若气血素弱者,不计日月,否则患手足腰腿酸痛等证,名曰蓐劳,最难治疗。初产时,不可问是男是女,恐因言语而泄气,或以爱憎而动气,皆能致病;不可独宿,恐致虚惊;不可刮舌,恐伤心气;不可刷齿,恐致血逆。须血气平复,方可治事。犯恃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岳,可不戒哉!

【注 按《大全》:凡生产毕不得便卧,且宜闭目而坐,须臾上床,宜仰卧不宜侧卧,宜坚膝未可伸足,高倚床头,厚铺裀褥,遮围四壁,使无孔隙,免致贼风。不问腹痛不痛,有病无病,以童便和酒半盏温服五七服妙。但酒虽行血,亦不可多。】

调理法

产后将息如法,脏腑调和,庶无诸疾苦,须先服黑神散、四物汤、四顺理中丸、七宝散。若壮热头痛,此乳脉将行,用玉露散。头目不清是血运,用清魂散。粥食不美是胃气虚,用四顺理中丸。

【注 按丹溪先生云:四顺理中丸虽滋补,但干姜僭热,脏腑无寒,何处消受?其黑神散,产妇无病者,余亦不用。】

血运

产后血运,乃血入肝经,甚至眼花昏闷,用黑神散主之。下血过多,用清魂散补之。或以酢汤细饮;或预烧秤锤以酢沃之,或酽酢涂口鼻或烧漆器熏之,使产母鼻吸其气,庶无此患。

【注 产后元气亏损,恶露乘虚上攻,眼花头运,或心下满闷,神昏口噤,或痰壅盛者,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运,或神昏烦乱者,大剂芎归汤补之;或芸薹子散,或童子小便;有痰加二陈汤。若因劳心力而致者,宜补中益气加香附。若因气血虚极,不省人事,用清魂散,继以芎归汤及大补气血之剂。凡产可用半夏末,冷水和丸入鼻孔中,并无前患。丹溪先生云:因气血俱虚,痰火泛上,宜以二陈导痰,或加减朱砂安神丸,以麦门冬汤下亦可。若脾胃虚而不能固者,用六君子汤。总之妊娠至五七个月,宜服安胎饮;至八九个月,再加大腹皮、黄杨脑。元气虚弱八珍汤。临产时更宜服保生无忧散,则无前患。】

【按《大全》:产后血运者,由败血流入肝经,眼中黑花,头目旋运,不能起坐,甚致昏闷不省人事;谓之血运,细酒调黑神散最佳。庸医或作暗风中景治之。凡血运热乘虚,逆上凑心,故昏迷不省,气闭欲绝,然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过多而运,有下血多而运,有下血少而运。其运虽同,治之则异,当详审之。下血多而运者,但昏闷烦乱而已,当以补血清心药。下血少而运者,乃恶露不下,上抢于心,心下满急,神昏口噤,绝不知人,当以破血行血药。古法有云:产妇才分娩讫,预烧黄石子,硬炭烧令通赤,置器中,急于床前以酢沃之,得酢气可除血运,产后一月时作为妙。崔氏云:凡运者皆是虚热,血气奔逆,腹中空所致。欲分娩者,第一须先取讝酢以涂口鼻,仍宜酢于旁,使闻其气,兼细细饮之,此为上法。如觉运,则以酢噀面,苏来即饮酢,仍少与解之。一云仍少与水解之。】

【按郭稽中曰:产后气血暴虚,未得安静,血随气上,迷乱心神,故眼前生花,极甚者令人闷绝不知人,口噤神昏气冷,医者不识,呼为暗风,若作此治之,病必难愈,但服清魂散即省。】

颠狂

产后颠狂,乃败血上冲,用大圣泽兰散加砂仁末三分,煎酸枣仁汤调下;或朱砂二钱研细,以乳汁调和,入紫项活地龙一条,滚二三沸去之,入酒,再用重汤煮温,分三服。

【注 前证乃虚神不守舍,非补养元气不可,仍参后各证互用。】

【按《大全》:产后因惊,败血冲心,昏闷发狂,如有鬼祟,宜用大圣泽兰散,自合者方有效;或煎酸枣仁汤,调好辰砂细末,一服可安。】

狂言讝语

产后狂言讝语,乃心血虚也,用朱砂末酒调下龙虎丹参丸,琥珀地黄丸亦可。

【注 前证当固胃气为主,而佐以见证之药为善。若一于攻痰则误矣。】

【按《大全》:产后语言颠倒,或狂言讝语,如见鬼神者,其源不一,须辨证用药治疗。产后惊风,言语乱道,如见鬼神,精神不定者,研好朱砂酒调下龙虎丹参丸三丸作一服,兼琥珀地黄丸服之。产后心虚,败血停积,上干于心,而狂言独语者,当在《良方》乍见鬼神条求之。产后脏虚,心神惊悸,志意不安,语言错乱,不自觉知,神思不安者,当在《良方》惊悸条求之。宿有风毒,因产心虚气弱,腰背强直,或歌哭嗔笑 言语乱道,当作风证治疗,当在《良方》中风心惊条求之。产后心虚中风,心神恍惚,言语错乱,当在《良方》中风恍惚条求之。产后多因败血迷乱心经而颠狂,言语错乱无常,或运闷者,当于《良方》血运类中求之。产后感冒风寒,恶露斩然不行,憎寒发热如疟,昼日明了,暮则讝语如见鬼状,当作热入血室治之,宜琥珀地黄丸及四物汤,只用生干地黄,如北柴胡等分煎服;如不退者,以小柴胡汤加生干地黄如黄芩分两,煎服自愈。虽然,已上诸证,大抵胎前产后,自有专门一定之法,毫发不同。如产后首当逐败生新,然后仔细详辨疾证,不可妄立名色,自生新意。加减方药,大宜对证。依古法施治,未有不安者也。】

不语

产后不语,因心气虚而不能通于舌,则舌强不能言语者,宜服七珍散。余当推其所因而治之可也。

【注 经云:大肠之脉散舌下。又云:脾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不能言。又云:肾之别脉上入于心,系舌本,虚则不能言。窃谓前证,若心肾气虚,用七珍散。肾虚风热,地黄饮。大肠风热,加味逍遥散加防风、白芷。脾经风热,秦艽升麻汤。肝经风热,柴胡清肝散加防风、白芷。脾气郁结,加味归脾汤加升麻。肝木太过,小柴胡加钓藤钩。脾土受侮,六君加升麻、白芷、钓藤钩。肝脾血虚,用佛手散。脾气虚,用四君子。气血俱虚,八珍汤;如不应,用独参汤;更不应,急加附子补其气而生其血。若竟月血药则误矣。】

【按《大全》:人心有七孔三毛,产后虚弱,多致停积败血,闭于心窍,神志不能明了;又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塞则舌亦强矣,故令不语。】

乍见鬼神

产后如见鬼神,或言语讝妄,皆由血气损亏,阴虚发热,或瘀血停滞,以致心神烦躁而然也,宜以调经散治之。

【注 前证若败血停滞,用调经散;若血虚发热,用八珍加炮姜;若心血虚损,用柏子仁散。大抵此证皆心脾血少所致,但调补胃气,则痰清而神自安矣。若果系鬼祟所附,即灸鬼哭穴可愈。其或不起者,多因豁痰降火攻伐之过也。】

【按《大全》:心主身之血脉,因产伤耗血脉,心气虚则败血停积,上干于心,心不受触,遂致心中烦躁,卧起不安,乍见鬼神,言语颠倒错妄。医人不识,呼为风邪。如此治之,必不得愈。但服调经散,每服加龙脑一捻,得睡即安。】

【按郭氏云:肝藏血,心主血。因产走耗其血,劳动肝心,败血奔冲,邪淫于心,所以乍见鬼神,言语颠倒,非风邪也。但服调经散,加生龙脑一捻,煎服得睡即安。黑龙丹亦能治疗。】

惊悸

产后心神惊悸恐惧,或目睛不转,口不能言,乃心气虚而六淫内侵,诊其脉动而弱者惊悸也。动则为惊,弱则为悸矣。

【注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所由作也,当补血气为主。】

【按《大全》:产后脏虚心神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经为风邪所乘也。或恐惧忧迫,令心气受于风邪,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若惊不已,则悸动不定,其状目睛不转而不能动。】

心神恍惚

产后恍惚,因元气俱虚,心经血少,或外邪所侵,以致心神恍惚,怔忡不宁。

【注 前证当大补血气为主,而佐以诸方为善,盖风为虚极之假象也。固其本源,诸病自退,若专治风则速其危矣。】

【按《大全》:心主血,血气通于荣卫脏腑,遍循经络。产则血气俱伤,五脏皆虚,荣卫不足,即为风邪所乘,则令心神恍惚不定也。】

虚极生风

产后生风,因去血过多,气无所主,以致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须臾,此但虚极生风也,急服济危上丹。若投以风药则误甚矣。

【注 前证若心脾血气俱虚,用十全大补汤;如不应,加附子钓藤钩。若肝经血虚,用逍遥散加钓藤。经云:脾之荣在唇,心之液为汗。若心脾二脏虚极,急用参附汤救之。】

虚汗不止

产后汗不止者,皆由阳气顿虚,腠理不密,而津液妄泄也。若遇风则变痉,纵不成痉,亦虚乏短气,身体消瘦,唇口干燥,久则经水断绝,由津液竭故也。

【注 前证属血气俱虚,急用十全大补汤;如不应,用参附、芪附等汤。若汗多亡阳发痉,尤当用前药。王海藏先生云:头汗出至颈而还,额上偏多,盖额为六阳之所会也,由虚热熏蒸而出。窃谓前证,当以部位分之,额左属肝,额右属肺,鼻属脾,颐属肾,额属心。治者审之。】

【按《大全》:虚汗不止者,由阴气虚而阳气加之,里虚表实,阳气独发于外,故汗出也。血为阴,产则伤血,是为阴气虚也。气为阳,其气实者,阳加于阴,故令汗出,而阴气虚弱不复者,则汗出不止也。凡产后血气皆虚,故多汗。】

冒闷汗出

产后忽冒闷汗出者,因阴血亏损,阳气郁暴故也,急吞鸡子三枚;未醒,饮童便。或时复发,宜服竹沥五合。

【注 前证属大虚,宜固元气鸟主。其汗不止,必变柔痉。东垣先生云:妇人分娩及半产漏下,昏冒目瞑,盖因血暴亡而火上炽,但补其血则神自昌。若常时血下,当补而升举其气,阳得血而神安则目明矣。今立一方,以补手足厥阴之血,兼益阳气,名曰全生活血汤。】

汗多变痉

产后汗多变痉,因气血亏损,肉理不密,风邪所乘,其形口噤背强如癎,或摇头马嘶,身反折,不时举发,气息如绝,宜速灌小续命汤。若汗出如雨,手拭不及者不治。

【注 前证因去血过多,元气亏极,或外邪相搏,以致牙关紧急,四肢痉强,或阴火内动,或腰背反张,肢体抽搐,若有汗而不恶寒者名柔痉,若无汗而恶寒者曰刚痉。由亡血过多,筋无所养。故伤寒汗下过多,溃疡脓血大泄,多患之,乃败证也,急以十全大补汤治之。如不应急加附子,多有复苏者。亦有六淫七情所致者。】

【按《大全》:产后发痉,汗出如雨,手摸空者,不可治也。按郭氏曰:产后血虚肉理不密故多汗,因遇风邪搏之则变痓也。】

中风

产后中风,或血气未复,风寒所感,以致筋挛拘急,口眼喎斜,或肢体缓弱,入脏则恍惚惊悸。郭稽中云:产后强力下床,或误入房,或忧怒内伤脏脏。陈无择曰:当以脉辨而治之。若努力下床,月内入房,忧怒着急,非中风类,乃蓐劳火邪之证也。

【注 前证果外邪所属,形气不足,病气有余,当补元气为主,稍佐以治病之药。若强力下床,月内入房,属形气病气俱不足,当纯补元气,多有复苏者。若误投风药,乃促其危也。】

【按《大全》:产时伤动血气,劳损脏腑,未曾平复,起早劳动,致使气虚,而风邪乘虚入之,故中风。风邪冷气,客于皮肤经络,但疼痹,羸乏不任,少气。大凡筋脉挟寒则挛急喎僻,挟温则纵缓虚弱。若入诸脏,恍惚惊悸,随其所伤脏腑经络而生病焉。】

【按郭嵇中曰:产后五七日内,强力下床,或一月之内,伤于房室,或怀忧怒扰荡冲和,或因食生硬,伤动脏腑,得病之初,眼濇口噤,肌肉润搐,渐至腰脊筋急强直者,不可治。此乃人作,非偶尔中风所得也。】

口噤腰背反张

产后口噤,由血气虚而风邪乘于手三阳经也。盖手三阳之筋循结于颔,得风冷则筋急。故致口噤,腰背挛急,角弓反张者,是风邪入于诸阳之经也。

【注 前证因气血耗损,腠理不密,汗出过多而患之者,乃虚象也,宜固气血为主,佐以本方。丹溪云:产后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他证,以末治之。如恶寒发热等证,乃气血虚损之极也,宜大剂参、芪、归、朮、肉桂以培养之;如不应,急用炮附子;再不应,用人参一两,炮附子二三钱,名参附汤。设犹未应,乃药力未能及也,宜多用之。】

产后眼张口噤,肢体强直,腰背反偃,言语错乱如癎者,此气虚风邪所伤而成痉也。

【注 按仲景先生云:有汗为柔痉,用桂枝汤;无汗为刚痉,用麻黄汤。然产后得此,血气俱虚之败证也,不可与伤寒例看。丹溪先生云:产后当大补气血为主,可用十全大补汤以补元气;如不应,急加附子。更不应,是药力弗逮也,仍用参附汤多服。余尝治大虚之证,参芪数斤、附子数枚方应。】

【按《大全》:宿有风毒,因产心气虚弱,发成风痓,心闷气绝。】

筋挛

产后中风,筋脉挛急,乃血气俱虚。或风邪客于皮肤则顽痹嬴乏,若入于筋脉则四肢挛急,皆由大经空虚,风寒乘虚而渐入也。

【注 肝属木而主筋。前证若肝经风热血燥,用加味逍遥散,如不应,当用六味地黄丸以补肾水。经云: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仍参杂证诸血风方论治之。】

瘈瘲

窃谓:瘈者,筋脉拘急也;瘲者,筋脉张纵也。经云:肝主筋而藏血。盖肝气为阳为火,肝血为阴为水,前证因产后阴血去多,阳火炽盛,筋无所养而然耳。故痈疽脓水过多,金疮出血过甚,则阳随阴散,亦多致此。治法当用八珍散加丹皮、钓藤以生阴血,则阳火自退,诸证自愈;如不应,当用四君、芎、归、丹皮、钓藤以补脾土。盖血生于至阴,至阴者脾土也。故小儿吐泻之后,脾胃亏损亦多患之,乃虚象也,无风可逐,无痰可消。若属阳气脱陷者,用补中益气加姜、桂;阴气虚败者,用十全大补加桂、附,亦有复生者。此等证候,若肢体恶寒脉微细者,此为真状;若脉浮大发热烦渴,此为假象。惟当固本为善。若无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流者,皆不治。

脚气

产后脚气,因元气内虚,六淫外侵所致,其状发热,瞀闷搐掣,惊悸心烦,呕吐气上,用小续命汤治之,若以为败血攻之则误矣。

【注 前证当补气血为主,佐以小续命汤、寄生汤;如不应,用大防风汤。仍参脚气方论主之。】

【按《大全》:产后热闷气上,转为脚气者何?答曰:产后血虚主热,复因春夏取凉过多,地之蒸湿,因足履之,所以着为脚气,可服小续命汤二三剂,必愈。若医者误以败血药攻之,则血去而病益增矣。】

【按郭氏云:恶附子者,宜服独活寄生汤;若呕者,去地黄倍加生姜。】

遍身疼痛

产后遍身疼痛者,由气虚百节开张,血流骨节,以致肢体沉重不利,筋脉引急,发热头痛,宜用趁痛散治之。陈无择云:若兼感寒伤食,宜用五积散。若误作伤寒发汗,则筋脉抽搐,手足厥冷,则变为痉,当大补气血为主。

【注 前证若以手按而痛益甚,是血瘀滞也,用四物、炮姜、红花、桃仁、泽兰补而散之。若按而痛稍缓,此是血虚也,用四物、炮姜、人参、白朮补而养之。】

【按《大全》:产后气弱,经络肉分之间,血多留滞,累日不散,则骨节不利,筋脉急引,故腰背不得转侧,手足不能动摇,身热头痛也。若医以为伤寒治之,则汗出而筋脉动惕,手足厥冷,变生他病,但服趁痛散除之。】

【按郭氏云:因产走动,血气升降,失其常度,留滞关节,筋脉引急,是以遍身疼痛,其则腰背强硬,不能俯仰,手足拘挛不能伸屈,或身热头痛,不可作他病治,但服趁痛散循流血气,使筋脉舒畅,疼痛自止。】

腰痛

肾主腰脚,产后腰痛者,盖肾为胞胎所系,因此产劳伤肾气,以致风冷客之。若连背脊痛久未已,后遇有娠,必致损动。

【注 前证真气虚邪乘之者,用当归黄芪汤或十全大补为主,佐以寄生汤;如不应,用十全大补加附子。】

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不绝,因伤经血,或因有冷气,而脏腑不调故也。

【注 前证若肝气热而不能生血,用六味地黄丸。若肝气虚而不能藏血,用逍遥散。若脾气虚而不能摄血,用六君子汤。胃气下陷而不能统血,用补中益气汤。若脾经郁热而血不归源,用加味归脾汤。若肝经怒火而血妄行,用加味四物汤。若气血俱虚,用十全大补汤。若肝经风邪而血沸腾,用一味防风丸。】

【按《大全》:产后恶露不绝者,由产后伤于经血虚损不足,或分解之时,恶血不尽,在于腹中,而脏腑挟于宿冷,致气血不调,故令恶露淋沥不绝也。】

恶露不下

产后恶露不下,因脏腑劳伤,气血虚损,或风冷相搏所致。

【注 前证若恶露不下,用失笑散。若气滞血凝,用花蕊石散。若因去血过多而烦热不止,宜参产后儿枕腹痛方论主治。】

【按《大全》:恶露不下者,由产后脏腑劳伤,气血虚损,或胞络挟于宿冷,或产后当风取凉,风冷乘虚而搏于血,血则壅滞不宣,积蓄在内,故令恶露不下也。】

恶露上攻心痛

产后心痛,为阴血亏损,随火上冲心络,名曰心胞络痛,宜大岩蜜汤治之。若寒伤心经,名曰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无药可救。

【注 前证若阳气虚寒,用岩蜜汤温之。瘀血上冲,用失笑散散之。血既散而痛仍作,用八珍汤补之。大凡肚腹作痛。以手按之却不痛,此血虚也,须用补养之剂。】

腹痛

产后腹痛,或因外感五邪,内伤六淫,或瘀血壅滞所致,当审其因而治之。

【注 前证若瘀血内停,用失笑散。风寒外感,用五积散。】

儿枕腹痛

产后儿枕者,乃母胎中宿血也,或因风冷凝滞于小腹而作痛。

【注 前证若宿血作痛,失笑散行之;既散而仍痛,四神散调之。若恶心作呕,此属气虚,用六君子健其胃气。若发热头痛,或腹痛按而不痛,此属血虚,用四物、炮姜、参、朮补其脾气。】

【按《大全》:儿枕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块,因产时其血破散,与儿俱下则无患也。若产妇脏腑风冷,使血凝滞在于小腹不能流通,则令结聚疼痛,名之曰儿枕也。】

小腹痛

产后小腹作痛,由恶露凝结,或外寒相搏,若久而不散,必成血瘕,而月水不调。

【注 前证若因气滞,用延胡索散。若因外寒,用五积散。若因怒气,用四物加木香、柴胡。若因血虚,用四物、参、朮、炮姜。若因阳气虚弱,用四君、当归、炮姜。若因脾虚血弱,用六君、当归、炮姜治之。】

寒证腹痛

产后脐腹作痛,乃冷气乘虚也,用当归建中汤治之。陈无择云:若产当寒月,人门、脐下胀痛,手不可近者,用羊肉汤治之。

【注 前证若脾胃虚弱,寒邪所侵,用蟠葱散。若肝经湿热,小便不利,用龙胆泻肝汤。仍参前论,恐有瘀血为患。】

两胁胀痛

产后两胁胀痛,因恶露不尽,或肝经血虚,或肝经气滞,当分而治之。

【注 前证若肝经血瘀,用延胡索散。若肝经气滞,用四君、青皮、柴胡。若肝经血虚,用四物、参、朮、柴胡。气血俱虚,用八珍、柴胡。若肾水不足,不能生肝,用六味丸。若肺金势盛,克制肝木,用泻白散。仍参照前各论主之。】

【按《大全》:产后两胁胀满气痛,由膀胱宿有停水,因产后恶露不下尽,水壅痞与气相搏,积在膀胱,故令胁肋胀满;气与水相激,故令痛也。】

积聚症块

夫积者阴气也,五脏所生;聚者阳气也,六腑所成。然积为阴,阴性沉伏,故痛不离其部;聚为阳,阳性浮动,故痛无常处。皆由饮食不节,起居失宜,产后血气虚弱,风冷所乘,搏于脏腑耳。

【注 前证乃真气亏损,邪气乘之,况产后得之,尤当固元气为主。若求旦夕之效,而攻其邪则速其危矣。当参痃癖诸论治之。】

【按《大全》:风冷所乘,搏于脏腑,与血气相结,故成积聚症块。】

血瘕

产后瘀血,与气相搏,名曰瘕,谓其痛而无定处,此因夙有风冷而成,轻则痞塞,重则不通。

【注 前证乃寒邪乘客,气血壅结,此因气病而血病也,当补养胃气,调和月经,宽缓静养为善。《难经》云:任脉之病,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当参前后各论治之。】

【按《大全》:瘕之言假也,谓其痛浮假无定处也。此由素有风冷血气不治,至产血下则少,故致此病也。不急治则多成积结,妨害月水,轻则痞塞,重则不通也。】

余血奔心烦闷

产后余血奔心,若因分娩后不饮童便,以致虚火上炎所致,宜用金黄散或炒蒲黄三钱,水煎服。失笑散亦佳。

【注 前证当与产后恶露上攻心痛同治。】

【按《大全》:此证盖是分解了,不即饮童子小便,并擀心及卧太速,兼食不相宜之物所致。但能依方疗之,无不痊可。】

口干痞闷

产后口干痞闷,因食米面干饭太早,脾胃不能消化。热郁所致,慎不可下。但服见晛丸则愈。无择云:若内积忧烦,外伤燥热,宜四物汤去地黄加人参、乌梅,可愈。

【注 前证若宿食停滞,用六君、枳实、神曲;若因肉食所致,更加山楂;若因鱼鲙之类,再加陈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呕,此脾胃受伤,用六君子汤;或咽酸嗳腐加炮姜,作泻更加升麻;如不应,佐以四神丸,或间用补中益气汤。】

【按郭氏曰:产后荣卫大伤,血气未定,食面太早,胃不能消化,面毒结聚于胃脘,上熏胸中,是以口干燥渴,心下痞闷,医者不识,认为胸膈壅滞,以药下之,万不得一。】

【按无择云:产后口干痞闷,未必止因食面,或产母内积忧烦,外伤燥热,饮食甘肥,使口干痞闷,当随其所因调之可也。心烦宜四物汤去地黄加人参、乌梅煎。若外伤燥热,看属何经,当随经为治。难以备举。饮食所伤,见晛丸却能作效。】

【按郭氏又云:或有产后劳伤虚羸,因事触忤,怒气上逆,以致胸膈痞塞,口干烦闷者,亦宜服见晛丸。盖其间药味,皆是顺气快膈之剂。紫苏饮亦可服。】

寒热

产后发热,头痛身疼,虽如伤寒时气,虽当用麻黄,亦不可轻易。如早起劳动,为寒所伤,则淅淅恶寒,翕翕发热,头项肩背骨节皆痛,至七八日乃瘥。若大便坚,作呕不能食,用小柴胡汤加生姜、地黄主之。

【注 按《病机》云:治胎产之病,从厥阴经论之。无犯胃气及上中二焦,谓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发汗者同伤寒下之早证,利大便则脉数而已动于脾,利小便则内亡津液,胃中枯燥。制药之法,能不犯三禁,则荣卫自和而寒热止矣。】

产后乍寒乍热,由血气虚损,阴阳不和,若阴盛则乍寒,阳盛则乍热,宜用增损四物汤。若因败血不散,腹内作痛,宜用夺命丹,后用增损四物汤,随病加减。无择云:败血流闭诸阴则寒,流闭诸阳则热,用大调经散、五积散。

【注 前证若因阳气不足,阴气上入于阳中而恶寒者,用补中益气汤。若因阴气不足,阳气下陷于阴中而发热者,用六味地黄丸。若血气不足而恶寒发热者,用八珍汤。若病后寒热倦怠者,用补中益气汤。若肌热大渴目赤面红者,用当归补血汤。按郭氏曰:阴胜则乍寒,阳胜则乍热,阴阳相乘则乍寒乍热。若因产劳伤脏腑,血气不得宣越,故令败血不散,入于肺则热,入于脾则寒。】

阴阳不和,败血不散,何以别之?时有刺痛者败血也,但寒热无他证者,阴阳不和也。

【按郭氏又云:血属阴,气属阳。血气一伤,阴阳互相乘克,所以乍寒乍热。此特论阴阳不和之所由致者。亦有因产恶露下少,留滞胞络,亦令人寒热,但小腹痛急为异耳。阴阳不和宜服增损四物汤,败血停留宜服夺命丹或黑龙丹。增损四物汤,亦可兼进。】

疟疾

郭稽中云:产后乍寒乍热者,多是败血为害,或阴阳不和,若概作疟疾治之,误矣。陈无择云:产后寒热,或一二日或二三日一发,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或纯寒纯热者,皆是疟疾,最难治疗,可用草果饮、生熟饮、四兽饮选用之。

【注 前证当与疟疾论参看用药,以补胃气为主,佐以草果饮之类。若胃气稍充,以草果饮为主,佐以补胃之剂。大抵产后疟疾。因脾胃虚弱,饮食停滞,或外邪所感,或郁怒伤脾,或暑邪所伏。审系饮食,用六君加桔梗、苍朮、藿香。如外邪多而饮食少,用藿香正气散。如外邪少而饮食多,用人参养胃汤。劳役所伤,用补中益气汤。气血虚弱,用十全大补加炮姜。中气虚寒,用六君加姜、桂,元气脱陷急加附子。盖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胃气下陷则寒热交作,或吐泻不食,腹痛烦渴,发热讝语,或手足逆冷,寒战如栗,虽见百证,但温补脾胃,其病自退。若误用清脾饮,则中气伤而变证多矣。大凡产后久疟,多属元气虚寒。】

蓐劳

夫产后蓐劳者,此由生产日浅,血气虚弱,饮食未平复,不满日月,气血虚羸,将养失所,而风冷客之。风冷搏于气血,则不能温于肌肤,使人虚乏劳倦,乍卧乍起,容颜憔悴,食饮不消。风冷邪气而感于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干,遂觉头昏百节疼痛,荣卫受于风邪,流注脏腑,须臾频发,时有盗汗,寒热如疟,背髆烦闷,四肢不举,沉重着床,此则蓐劳之候也。

妇人因产里不顺,疲极筋力,忧劳心虑,致令虚羸喘乏,寒热如疟,头痛自汗,肢体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绞刺,名曰蓐劳。

【注 前证当扶养正气为主,用六君子汤加当归。若脾肺气虚而咳嗽口干,用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子。若因中气虚而口干头运,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若肝经血虚而肢体作痛,用四物、参、朮。若因肝肾虚弱而自汗盗汗,寒热往来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若因脾虚血弱,肚腹作痛,月经不调,用八珍汤倍加白朮。若因脾虚血燥,皮肤瘙痒,用加味逍遥散。大抵此证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以致诸经疲惫而作,当补脾胃,饮食一进,精气生化,诸脏有所倚赖,其病自愈矣。仍照虚烦发热方论主治。】

虚羸

《产宝》云:产后虚羸者,皆因产后亏损血气所致,当慎起居,节饮食六淫七情,调养百日,庶保无疾。若中年及难产者,无论日期,必须调养平复,方可治事,否则气血复伤,虚羸之证作矣。

【注 前证产伤气血者,用八珍汤。饮食伤胃者,用四君子汤。停食伤脾者,用六君子汤。劳伤元气者,用补中益气汤。若嗳气觉有药味者,此药复伤胃也,但用四君子汤徐徐少饮,以调脾胃。若胃气一健,血气自生,诸证自愈矣。】

风虚冷劳

产后气血劳伤,脏腑虚弱,若风冷乘之,血气愈虚,形气羸损,风冷入脏,令人无子。谓之风虚冷劳也。

【注 前证若血气虚弱,用八珍汤。血气虚寒,用十全大补汤。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命门火衰,用八味丸。肝脾血虚,用加味逍遥散。肝脾郁怒,用加味归脾汤。】

【按《大全》:风冷搏于血气,血气不能温于肌肤,使人虚乏疲顿,致羸损不平复。若久不平复,风冷入于子脏,则胞脏冷,使人无子。】

腹胀呕吐

产后腹胀满闷呕吐者,因败血散于脾胃,不能运化而致,宜用抵圣汤治之。

【注 前证若败血散于脾胃,宜用前方。若饮食停于脾,宜用六君、厚朴。若饮食伤于胃,宜用六君子汤。大凡损其脾者,当节其饮食为善。】

【按郭氏曰:败血散于脾胃,脾受之则不能运化精微而成腹胀,胃受之则不能受纳水谷而生吐逆。医者不识,若以寻常治胀止吐药治之,病与药不相干,转更伤动正气,疾愈难治,但服抵圣汤则愈。】

呕逆不食

经云:胃为水谷之海以养脏腑,因产后胃气虚弱,饮食所伤,必致呕逆,故不食也。

【注 前证若因饮食过时,用四君子汤。饮食过多,用六君子汤。饮食过时而兼劳役,用补中益气。若因饮食停滞,用人参养胃汤。脾胃气虚,用六君子汤。胃气虚寒,加炮姜、木香。寒水侮土,用益黄散。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升麻、柴胡。命门火衰不能生土,用八味丸。呕吐泄泻,手足俱冷,或肚腹作痛,乃阳气虚寒,急用附子理中汤,多有生者。】

【按《大全》:胃输水谷之精,以为血气,荣润脏腑,因产则脏腑伤动,有时而气独盛者,则气乘肠胃,肠胃燥濇,其气则逆,故呕吐不下食也。】

霍乱

产后霍乱,因脏腑虚损,饮食不消,触冒风冷所致。若热而饮水者,五苓散。寒而不饮水者,理中丸;虚冷者,加附子。来复丹尤妙。

【注 前证当与后产后腹痛泻利方论,互相主治。】

【按《大全》:阴阳不顺,清浊相干,气乱于肠胃之间,真邪相搏,冷热不调,上吐下利,故曰霍乱也。】

头痛

夫头者诸阳之会也。产后胃气虚弱,饮食少思,阳气微弱,不能上升,故头痛。若因败血,黑龙丹言之甚详。

【注 前证若中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若血虚,用四物加参、朮。血气俱虚,用八珍汤。若因风寒所伤,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

【按《大全》:产后五脏皆虚,胃气亏弱,饮食不充,谷气尚乏,则令虚热;阳气不守,上凌于头,阳实阴虚,则令头痛也。又有产后败血头痛,不可不知。】

欬嗽

夫肺主于气,产后肺气虚,故外邪感而咳嗽所由作也。若食盐酰之类而致者难治。若因面积滞而致者,服黑神散、五积散可愈。

【注 前证若阴血虚,四物汤加参、朮、陈皮、桔梗。肺气虚,四君加芎、归、桔梗。除火上炎,六味地黄丸加参、朮。风寒所感,补中益气汤加桔梗、紫苏。若瘀血入肺发喘,兼口鼻起黑,或鼻出血,急用二味参苏饮,亦有得生者。然而所患悉因胃气不足,盖胃为五脏之根本,胃气一虚,五脏失所,百病生焉。但患者多谓腠理不密所致,不知经云:肺属辛金,生于己土。脾土既虚不能生金,则腠理不密,外邪易感,其阴火上炎,治当壮土金,生肾水以制火为善。若径治其病则误矣。】

【按《大全》:产后血虚,肺经一感微邪,便成咳嗽,或风或热,或寒或湿,皆令人咳嗽也。】

产后咳嗽,多因食热面壅遏,或热病,或有气块,发时冲心痛,气急咳嗽,四肢寒热,心闷口干,或时烦躁,睡梦惊悸,气虚,肢体无力,局方黑神散、五积散加枣煎服。

喘促

产后喉中气急喘促,因荣血暴竭,卫气无主,独聚于肺,名曰孤阳绝阴,最为难治。若因败血停凝,服夺命丹。若因荣血暴绝,服芎藭汤。若因风寒所伤,服旋覆花汤。若因气郁结,服小调经散。若因伤饮食,服见晛丸。

【注 前证若脾肺气虚弱,用六君、桔梗;若兼外邪,更加紫、苏。若中气虚寒,用补中益气加炮姜、肉桂;若阳气虚脱,更加附子。若瘀血入肺,急用二味参苏饮。】

【按郭氏曰:若恶露不快,败血停凝,上熏于肺,亦令喘急,但服夺命丹,血去喘自定。】

口鼻黑鼻衄

产后口鼻起黑气及鼻衄者,盖阳明经脉之海,起于鼻,交頞中,还出颊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此产后气虚,荣血散乱,胃绝肺败之证也。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系中指节,更无药可疗。

【注 胃脉侠口绕承浆,盖鼻准属脾土,鼻孔属肺金,诚胃虚肺损气脱血死之证,急用二味参苏饮加附子五钱,亦有得生者。】

【按郭氏曰:产后气虚血散,荣卫不理,散乱入于诸经,却还不得,故令口鼻黑气起及变鼻衄,此缘产后虚热,变生此证,胃绝肺败,不可治。】

呃噫

夫肺主于气而禀于胃。盖产后脾胃伤损,风冷所搏,故呃噫也。急灸期门三壮,必愈。此穴乃胃之大络。

【注 前证属胃气虚寒之恶侯,如用后方未应,急投参附汤亦有复生者。】

【按《大全》:五脏六腑俱禀于气,产后则气血伤,脏腑皆损,而风冷搏于气,气则逆上,而又脾虚聚冷,胃中伏寒,因食热物,冷热气相冲击,使气厥而不顺,则呃逆也。脾为三焦之关,五脏之仓廪,贮积水谷。若阴阳气虚,使荣卫气厥逆,则致生斯病也。经云:呃噫者胃寒所生,急灸期门三壮必愈。】

血崩

产后血崩,因经脉未复而劳伤,或食酸咸之味。若小腹满痛,肝经已伤,最为难治,急服固经丸主之。

【注 前证若血滞小腹胀满,用失笑散。血少小腹虚痞,芎藭汤。肝火致血妄行,加味逍遥散。脾郁不统血,加味归脾汤。脾气虚不摄血,补中益气汤。厚味积热,伤血,清胃散加槐花。风热相搏伤血,四君子加防风、枳壳。】

【按陈无择曰:血崩不是轻病,况产后有此,是谓重伤,恐不止咸酸不节而能致之,多因惊忧恚怒,脏气不平,或产后服断血药早,致恶血不消,郁满作坚,亦成崩中,固经丸自难责效,不若大料煮芎藭汤加芍药,侯定,续须随证诸药治之为得。】

月水不调

产后月水不调,由血气虚损,风邪所客,邪正相搏,以致经候失期,或多或少而不得其平也。

【注 前证若过期而作痛者,气血俱虚也,八珍加柴胡、丹皮。不及期而来,血热也,四物加山栀、柴胡。将来而作痛者,血实也,四物加桃仁、红花。过期而来者,血虚也,四物加参、朮。紫黑成块者,血热也,四物加炒栀、炒连、丹皮。作痛而色淡者,痰多也,四物合二陈。治当临证制宜。】

【按《大全》:产后风寒冷热之气,客于经络,乍冷乍热,冷则血结,热则血消,故令血或多或少,或在月前,或在月后,故名不调也。】

月水不通

产后乳子周岁而经不行,是其常也。若半岁而经行,此血有余也。若一二岁不行而无疾,不必服药。若肢体倦怠,食少内热,是血少也,宜健脾胃,若以药通之则误矣。

【注 前证若脾胃虚弱,用六君子汤。若兼郁火伤脾,用归脾汤加丹皮、山栀。若怒火伤血,宜用四物合小柴胡。气血俱虚,用八珍汤加牡丹皮。仍参前论主之。】

【按《大全》:夫产伤动于血气,其后虚损未复,而为风冷所伤,血之为性得冷则凝结,故风冷伤于经,血结于胞络之间,故令月水不通也。凡血结月水不通则成血瘕;水血相并,复遇脾胃衰弱肌肉虚者,则为水肿也。】

【按妇人冲任之脉为经络之海,皆起于胞内。而手太阳小肠之经、手少阴心之经,此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若产后月水不通者,盖新产之后,荣伤气血,或去血过多,乳汁通行,自是不通。若乳子岁半或一岁之内,而月经不行,此是常侯,即非病也,何必通之。谚云:奶,假经也。若半岁而行者,或四五个月便经行者,皆是少壮血盛之人,注受极易,产乳必众。其子失乳,必四肢尩羸,肚大青筋,头大发焦,好啖泥土,病名无辜。若经血有余者,不可以药止之。若产后一二岁月经不通而无疾苦,何必服药?或劳伤气血,冲任脉虚,气血衰少而不能行者,但服健脾胃资气血之药,自然通行。若用牛膝、红花、苏木、干漆、蝱虫、水蛭等药以通之,则为害滋大。经水枯竭,则无以滋养,其能行乎?初虞世所谓譬犹索万金于乞丐之手,虽捶楚并下而不可得也。医者宜详审而疗之。】

四肢浮肿

产后四肢浮肿者,乃败血乘虚流注,宜用小调经散。陈无择云:若风邪所乘于气分,皮肤肿而浮虚,乃气也。若皮肤肿如熟李,乃水也。盖气肿者宜发汗,水肿者宜利小便。

【注 前证若寒水侮土,宜养脾肺。若气虚浮肿,宜益脾胃。若水气浮肿,宜补中气。当参妇人血分水分肿满方论主治。】

【按郭氏曰:产后败血,乘虚停积,循经流入四肢,浸淫日深,却还不得,腐坏如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凡治水多用甘遂大戟等导水药,极能虚人。夫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往往多致夭枉。但服小调经散,血行肿消则愈。】

【按陈无择曰:产后浮肿多端,有自怀妊肿至产后不退者;亦有产后失于将理,外感寒暑风湿,内则喜怒忧惊,血与气搏,留滞经络。气分血分,不可不辨,要当随所因脉证,治之宜得其情。小调经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浅难凭,不若吴茱萸汤、枳朮汤、夺魂散、大调经散,皆要药也。】

【按郭氏云:黑龙丹亦治产后浮肿血滞所致,不可不知。】

腹痛泻利

产后腹痛泻利,因肠胃虚怯,寒邪乘袭,或水谷不化,洞泄肠鸣,或手足逆冷,用调中汤治之。陈无择云:若六淫七情而致者,当随所感而治之。

【注 前证若胸膈饱胀,或恶食吞酸,此饮食停滞,用六君、枳实、山楂以消导。若食既消而仍痛,更或头痛热渴,恶寒欲呕,此中气被伤,用补中益气、半夏、茯苓以健脾胃。】

【按郭氏曰:产后风冷,乘虚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泄肠鸣,或下赤白,胠胁(月真)胀,或痛走不定,急服调中汤立愈。若医者以为积滞取之,祸不旋踵。谨之!谨之!】

【按陈无择曰:产后下痢,非止一端。既云饮冷当风,何所不至?寒热风湿,本属外因;喜怒忧思,还从内性。况劳逸饥饱,皆能致病。若其洞泄,可服调中汤。赤白滞下,非此能愈,各随证治之。】

赤白痢

产后痢疾,因饮食六淫七情,伤于脾胃,或血渗大肠,皆为难治。若饮食不进,谓之虚痢;气道不顺,谓之气痢。治法热则凉之冷则温之,冷热相搏则温凉调之,滑者濇之,虚者补之,水谷不分者分利之,性情执滞者和顺之,未有不安者也。

【注 前证白属气分而赤属血分也。若米食所伤,用六君加谷糵。若面食所伤,用六君加麦糵。若肉食所伤,用六君如山楂、神曲;凡兼呕吐,俱加藿香;若兼咽酸或呕吐,用前药送越鞠丸。若肝木克脾土,用六君加柴胡、炮姜。若寒水反来侮土,用钱氏益黄散。若久泻或元气下陷,兼补中益气汤以升发阳气。若泻痢色黄,乃脾土真气,宜加木香、肉豆蔻。若属脾土虚寒,用六君加木香、姜、桂。若脾肾虚寒,用补中益气及四神丸。若属命门火衰。而脾土虚寒,用八味丸以补土母。若小便濇滞,肢体渐肿,或兼喘咳,用金属肾气丸以补脾肾,利水道。若胃气虚弱而四肢浮肿,须补胃为主。若久而不愈,或非饮食所伤而致,乃属肾气亏损。盖胎胞主于任而系于肾,况九月十月,乃肾与膀胱所养,必用四神、六味、八味三药以补肾。若用分利导水之剂,是虚其虚也。】

【按《大全》:产后痢疾者,由产劳伤,脏腑不足,日月未满,虚乏未复,或劳动太早,或误食生冷。若行起太早,则外伤风冷,乘虚入于肠胃。若误食生冷难化之物,伤于脾胃,皆令洞泄水泻,甚者变为痢也。若血渗入大肠,则为血痢难治,世谓之产子痢也。得冷则白或如鱼脑,得热则赤黄,或为骤血。若冷热相搏则下痢赤白,或脓血相杂,若下痢青色则极冷也。若饮食不进,便利无常,日夜无度,产后本虚,更加久痢不止,无力瘦乏,愈见羸弱,谓之虚羸下痢。又有产后气郁不顺,而下痢赤白,谓之气痢。】

产后下痢作渴者,乃内亡津液,或胃气虚不能生津液,但止其渴,痢自瘥。

【注 前证若渴而不喜冷饮,属胃气虚,不能生津液,宜用七味白朮散。夜间发热口渴,属肾水弱而不能润,宜用六味丸,并佐以益气汤以滋化源。】

【按《大全》:水谷之精,化为血气津液,以养脏腑,脏腑虚燥,故痢而渴。若引饮则难止,反溢水气,脾胃既虚,不能克水,水自流溢,浸渍皮肤,则令人肿,但止其渴,痢则自瘥。】

大便秘濇

产后大便秘濇,因肠胃虚弱,津液不足。若小腹闷胀,宜服麻仁丸润之,若用寒药则促其危矣。

【注 前证若计其日期,饮食数多,即用药通之,祸在反掌之间。必待腹满觉胀,欲去不能者,乃结在直肠,宜用猪胆汁润之。若服苦寒疏通,反伤中焦元气,或愈加难通,或通而泻不能止,或成痞证。若去血过多,用十全大补。血虚火燥,用加味四物。气血俱虚,用八珍汤。虽数日不通,饮食如常,腹内如故,仍用八珍加桃仁、杏仁治之。若泥其日期,饮食数多而通之则误矣。】

【按郭氏曰:产后水血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消不通也。若过五六日,腹中闷胀者,此乃燥屎在脏腑,以其干濇未能出耳,宜服麻仁丸以津润之。若误以为有热,投之寒药,则阳消阴长,变证百出,性命危矣。】

【津液者血之余,因产伤耗胃气,津液暴竭,气少不能运掉,是以大便秘濇不通也。轻者且进橘杏圆以润滑之,滑则通矣。若过六七日,腹中满痛尚且不通,此必有燥粪在内干濇,未能得出尔。却服麻仁圆以通利之,下燥粪则愈。若以为有热,用重凉之剂以攻之,转更伤动胃气,变证多端。】

大小便不通

产后大小便不通,因肠胃虚弱,津液燥竭故也。

【注 前证当参前后论及杂证泄痢秘结方论主治。】

【按《大全》:肠胃本挟于热,因产血水俱下,津液燥竭,肠胃痞濇,热气结于肠胃,故令大小便不通也。】

遗粪

产后遗粪,取故燕窠中草烧为末,或枯矾、牡蛎,或白蔹、芍药,各等分为末,俱用酒调服。或用固肠丸方可。

【注 前证若脾肾虚弱,用还少丹,仍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虚寒加肉豆蔻、补骨脂或四神丸。若脾肾虚寒用八味丸兼四神丸,仍佐以前二方。】

诸淋

产后诸淋,因热客于脬,虚则频数,热则濇痛,气虚兼热,血入胞中,则血随小便出而为血淋也。

【注 前证若膀胱虚热,用六味丸。若阴虚而阳无以化,用滋阴肾气丸。盖土生金,金生水当滋化源,仍参小便淋沥频数类治之。】

【按《大全》:因产有热气客于脬中,小便濇痛,故谓之淋。又有因产损气虚则挟热,热则搏于血,血即流渗于脬中,故血随小便出而为血淋。淋者,淋沥之谓也。】

【按《三因论》曰:治产后淋秘,当去血为主。如其冷热膏石气淋等为治,量其虚实而用方,瞿麦、蒲黄最是产后要药。惟寻究其所因,则不失机要矣。】

小便频数

产后小便数者,乃气虚不能制故也。

【注 前证若因稳婆不慎,以致脬损而小便淋沥者,用八珍汤以补气血。若因膀胱气虚而小便频数,当补脾肺。若膀胱阴虚而小便淋沥,须补肺肾。仍参妇人小便频数诸类治之。】

小便不禁

《广济》治产后小便不禁,用鸡尾烧灰。《千金翼》用白薇、芍药为末,俱用温酒下,日三服;或桑螵蛸半两,龙骨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

【注 前证若脾肺阳虚,用补中益气汤。若肝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若肝肾之气虚寒,用八味地黄丸。】

【按陈氏曰:妇人产蓐产理不顺,致伤膀胱,遗尿无时。】

小便出血

产后小便出血者?因虚热血渗于脬也,以乱发洗净烧为末,米饮调服;或滑石末一钱,生地黄汁调下。

【注 前证若膏梁积热,用加味清胃散。醇酒湿毒,葛根解酲汤。怒动肝火,加味小柴胡汤。郁结伤脾,加味归脾汤。思虑伤心,妙香散。大肠风热,四物、侧柏、槐花。大肠血热,四物、炒连、槐花。肠胃虚弱,六君、升麻、柴胡。元气下陷,补中益气、茯苓、半夏。胃气虚弱,六君、升麻。血虚,因物、升麻。气血俱虚,八珍、柴胡、升麻。大凡病久或元气虚弱,见病百端而发热者,皆脾胃亏损,内真寒而外假热,但用六君或补中益气加炮姜温补脾气,诸证悉退。若四肢畏冷,属阳气虚寒,急加附子。】

【按《大全》:血气虚而热乘之,血得热则流散,渗于胞内,故血随小便出。】

堕胎下血

堕胎后,复损经脉而下血不止,甚则烦闷至死,皆以调补胃气为主。

【注 前证若肝经血热,用四物、参、朮、山栀。肝经风热,用防风黄芩丸。肝经怒火,用加味逍遥散。脾经气虚,用四君、归、地。脾经郁滞,用加味归脾汤。气味不和,用紫苏饮。胃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

【按薛己云:产后便血,或饮食起居,或六淫七情,以致元气亏损,阳络外伤。治法:若因大肠风热,四物加侧柏、荆、防、枳壳、槐花。怒动肝火,六君加柴、芍、芎、归。肠胃虚寒,六君加肉豆蔻、木香。大肠血热,四物加芩、连。余与小便出血诸治法相同。】

阴脱玉门不闭

产后阴脱,玉门不闭,因坐产努力,举动房劳所致。或脱肛阴挺,逼迫肿痛,清水续续,小便淋沥。

【注 玉门不闭,气血虚弱也,用十全大补汤。肿胀焮痛,肝经虚热,加味逍遥散。若因忧怒,肝脾气血伤也,加味归脾汤。若因暴怒,肝火血伤也,龙胆泻肝汤。】

【按《三因论》曰:妇人因产劳力,努咽太过,致阴下脱,若脱肛状,及阴下挺出,逼迫肿痛,举重房劳,皆能发作。】

断产论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然妇人有临产艰难,或生育不已而欲断之,故录验方以备所用。若服水银、蝱虫、水蛭之数,不惟孕不复怀,且祸在反掌。

【注 前云用蚕故纸尺许烧灰为末,产后酒服之。血虚者,终不复孕。大抵断产之剂,多用峻厉,往往有不起者,是则产之害,未若断产之害也。】

脉法

新产之脉缓滑吉,实大弦急死来侵。

【注 凡妇人新产之后,其脉来缓滑者,为气血通利调和,是安吉之兆也。若见实大弦急之脉则凶,必死之脉也。】

若得沉重小者吉,忽若坚牢命不停。

【注 若产妇诊得沉重微小者,此是形脉相应,故云吉兆之脉。忽然诊得坚硬牢实之脉,是脉盛形衰相反,性命不可留停,必死也。】

寸口濇疾不调死。

【注 若产后寸口脉濇疾大小不调匀者,此是血气衰绝之脉,故云死也。】

沉细附骨不绝生。

【注 若重手按之,乃得其脉沉细,附着于骨不断绝有力者,此生活之兆也。】

审看此后分明记,长须念此向心经。

【注 凡为医者宜详审脉证,分明记于心胸也。】

【按前论与《脉诀刊误》所云不同,观者审之。】

同类推荐
  • The Pupil

    The Pupi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教女遗规

    教女遗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nne of Avonlea

    Anne of Avonl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时非时经之二

    佛说时非时经之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萌宝来袭:总裁爹地的宠妻教程

    萌宝来袭:总裁爹地的宠妻教程

    辰辰冒死从未来穿到妈咪身边,就是想要改变将来的惨剧,然后他在外赚钱养家,妈咪在家貌美如花,从此过上宠妈的幸福生活,然而……某人:臭小子,你抢了老子的活了,给老子滚回未来,老子是绝对不会把你造出来做情敌的!回头看向已经黑脸了的宋池羽,顿时不要脸的讨好,“老婆,我觉得闺女比较好,这臭小子我们就不要了吧?”宋池羽:“你也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从今天开始当太子

    从今天开始当太子

    赵桓与父母筹备自己的新店铺开业典礼,突然发生地震。醒来一睁眼,发现自己成了太子,还是那种中立不主动打仗的奇葩国家。赵桓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发现自己家屋子里的东西也跟着他穿越来了,而他老爸老妈也成了皇帝皇后,弟弟成了二皇子,他的师弟成了其侍卫,还附带一个中二的系统。赵桓心里感叹,我一个人穿越算了,为啥拖家带口啊!!最中二以及最和谐的“皇室”来了。皇帝:上辈子当皇帝当的太失败(宋徽宗赵····)我真不想当皇帝,我要禅让退位!桓儿就你了,快登基吧!我想带着你妈走天涯。皇后:是吗?我想我上辈子好歹是一名女将,而且有明朝皇帝御赐蟒袍以及题诗,你看看你那一世干了什么!皇帝:老婆,北宋那一世是我的错,但是那也是历史必然所致,我当年好歹是皇帝·····赵恒:为什么穿越这种事情会落在我们一家身上!!!(主角觉得当年自己不适合当皇帝,他爹也不适合,要不然靖康·······)
  • 通灵鬼眼

    通灵鬼眼

    一起校园灵异事件的偶然目击,“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死亡的阴影浓罩着整个大学校园,为了拯救无辜的生命,“我”踏上了一条死亡之旅。谁是导演这校园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幕后黑手?谁又在窥伺这万古神书《天道酬勤》?失传已久、传说中的阴魂吟、亡魂十三杀,能够对付十万大山里的鬼王和游魂吗?师门恩怨、人鬼奇缘;奇怪的小和尚、苦难的少年,魔窟,阴阳离魂镜……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真正可怕的是妖魔,还是人心?
  • 科魔幻界

    科魔幻界

    原本在科技枫城生活的好好的洛方旭因为一枚戒指,被送到了一个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魔法世界,这个世界除了自己以为,所有人都和原来不一样。在这个魔法世界中,洛方旭被强大的暗影王选中,觉醒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影魔系,而且拥有逆天的天赋。在魔法世界中不断变强的洛方旭运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了一个科技于魔法共存的世界
  • 王者荣耀之国之荣耀

    王者荣耀之国之荣耀

    数年之后,中国的王者荣耀风靡全球,成为世界第一电竞手游。王者荣耀是中国的,荣耀却是全世界的。随着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在一百个国家相继开展并成熟,代表着王者荣耀最高荣誉的赛事——王者荣耀世界杯应势而生!毫无疑问,王者荣耀世界杯必将是一百个国家、数百支战队角逐最高荣誉的激烈沙场。当所有中国人理所应当得认为KPL的战队会在美国举办的首届王者荣耀世界杯上顺利捧杯、捍卫中国荣耀之时,代表着KPL最强实力的三支战队却纷纷折戟沙场。此刻,唯剩一支名为国之荣耀的业余战队尚且为中国保留着最后一丝希望。怀揣着所有中国电竞人的梦想,国之荣耀战队誓要捍卫属于中国的荣誉、将王者荣耀的最高荣誉带回它的发祥地——中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半人声,一半犬吠

    一半人声,一半犬吠

    朱绍海给罗队出了个难题,他想在退伍的时候带走他的爱犬晃晃,他说,如果队里不同意,他就留下来,继续训练晃晃。罗队以不可思议的语气说,朱绍海,你这一道道山、一道道梁的,我怎么看不懂啊。要么带走我的狗,要么留下来继续服役。你确定不是跟我开玩笑?朱绍海把身子板得很正地说,队长,我是认真的。罗队有些傻了,他打量了一番朱绍海,说,朱绍海,如果你真不是跟我开玩笑,那我就正式回答你。第一,你不能领养晃晃。按照军犬的服役期,晃晃还有两年才能退役。
  • Molloy

    Molloy

    Molloy is Samuel Beckett's best-known novel, and his first published work to be written in French, ushering in a period of concentrated creativity in the late 1940s which included the companion novels Malone Dies and The Unnamable. The narrative of Molloy, old and ill,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scarcely human, begets a parallel tale of the spinsterish Moran, a private detective sent in search of him, whose own deterioration during the quest joins in with the catalogue of Molloy's woes. Molloy brings a world into existence with finicking certainties, at the tip of whoever is holding the pencil, and trades larger uncertainties with the reader. Then I went back into the house and wrote, It is midnight. The rain is beating on the windows. It was not midnight. It was not raining.
  • 死亡天使

    死亡天使

    大雨滂沱,山间的梅镇漆黑一片,夜如同一块海绵,将梅镇的光亮和生气全都吸收殆尽。偶有闪电,雨幕中的梅镇便被映照得如同一座虚幻的模型。黑暗中突然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脚步声,一条飞奔的黑影暴露在闪亮的雨中,他跌跌撞撞地一头栽进电话亭。摘下电话听筒,金属的电话机按键亮起幽幽的绿光,照亮了黑影惊恐的脸。他慌乱地从上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颤抖着塞进了电话机投币孔,喘息着按下一串电话号码,还不时地回头向身后紧张地张望。电话的等待铃只响了两下,电话那边响起一个男人的声音。
  • 中国帝王性格解码

    中国帝王性格解码

    九五至尊的皇帝人人想当,但是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大凡有所作为的皇帝,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性格造就了他的成败得失。性格决定命运一说至为真理。本书结合十二星座特征讲述了十二类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帝王,深刻剖析他们的成功或失败的性格成因,是我们认识中国历史和皇帝的最佳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