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4900000008

第8章 相声艺术的成熟(2)

先写一笔不算字,再写一捺念成“人”。

“人”字添两点念个“火”,为人最怕火烧身。

“火”字头上添宝盖儿念个“灾”字,灾祸临头罪不轻。

“灾”字底下添口念个“容”字,我劝诸位得容人处且容人。

文字游戏里隐含着劝世的内容,这正是相声成熟的反映。后来发展成《字象》,就不仅涉及时政,并且大胆讽刺了。《字象》是朱绍文的代表作,采用“一字、一象、一升、一降”的方式,先写一个字,说它像什么东西,做过什么官,为什么丢官罢职:

(甲撒一个“一”字)

甲 “一”字像擀面棍。

乙 做过什么官?

甲 巡按。擀面不是在案板上吗?这儿擀,那儿擀,哪儿厚擀哪儿,在案板上来回寻!

乙 因为什么丢官罢职?

甲 因为他心慈面软。心慈不能掌权,面软吃不了抻条面啦!

(乙撒一个“二”字)

甲 “二”字像什么?

乙 像一双筷子。

甲 您这筷子是白的?

乙 啊,象牙的。

甲 人家筷子一边长,你这筷子怎么一长一短呢?

乙 我这……我夹红煤球来着!

甲 啊?使象牙筷子夹红煤球?

乙 要不它怎么烧下一块呢!

甲 做过什么官?

乙 净盘大将军。

甲 为什么丢官罢职?

乙 因为它好搂!(搂钱)

甲 怎么?

乙 不搂,菜怎么没啦!

(甲撒一个“而”字)

乙 像什么?

甲 像个粪叉子。

乙 粪叉子五个齿呀?

甲 锛掉了一个。

乙 做过什么官?

甲 做过典史。

乙 九品典史?

甲 嗯,不!它点粪尿。

乙 因为什么丢官?

甲 因为它贪赃。

通过字的形象引出物的形象,再由物的用途生发出官职名称,从而把物的用途和丢官罢职的原因用谐音的方法结合起来,巧妙地讽刺了官吏的腐朽与贪婪。于是,撒字和相声的讽刺传统相结合:撒字因讽刺而更加生动丰富,讽刺因撒字而更加具体形象。这正是俳优以来讽刺战斗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朱绍文的“唱”也很出色。“太平歌词”《大实话》、《千字文》、《宝玉自叹》等是他的拿手节目。例如,《大实话》:

庄公打马出城西,人家骑马我骑驴,

一回头看见一个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天为宝盖地为池,为人好比浑水鱼,

妯娌们相和鱼帮水,夫妻们相和水帮鱼。

阎王爷好比打鱼汉,不知来早与来迟,

劝诸公吃点儿吧喝点儿吧,行点儿德做点儿好那是赚下的。这里有劝善思想,也有市民哲学,是那个社会世态炎凉的反映。再如另一首《不求人》:

天上下雨地下滑,

自己个儿栽倒自己个儿爬,

要得亲朋拉一把,

还得酒换酒来茶换茶。

另一类是纯属语言文字游戏的,并无更多思想内容。如《十八黑》除首句起令外,通篇不着一“黑”字,全以形象描绘。《千字文》、《百家姓》是把童蒙书编成“太平歌词”,也无讽刺意味。这类作品在以后的传统相声中为数不少,如“三字同头大丈夫,三字同旁江海湖”、“三字同头常当当,三字同旁吃喝唱;皆因为吃喝唱,才落得常当当”等,都组织得精巧,既有音韵美又有生活味儿。以“说”为主的段子,朱绍文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单口相声《老倭国斗法》、《乾隆爷下江南》、《假斯文》等,对口相声《大保镖》、《黄鹤楼》,三人相声《四字联音》等据说就是他传下来的。《假斯文》可能还是他的原词:

……自从贴了告示以后,南来北往,男女老幼,士农工商,都来围看。可是这些人中,有识字的固然得心应手,从眼入口,从口入心,句句明白,字字清楚;那不识字的,也要假充认识,他便买了一个烧饼,一边咬着吃,一边嘴里动,仿佛在那里呜呜嚅嚅地念着。可巧又有一个不认字的,问他道:“这是什么?”他一时回答不出,忘了自己,便冲口说道:“这是烧饼。”那人听了不解:“你数的是什么?”他说:“那是芝麻。”那人急道:“我问的是那黑的红的是什么?”他说:“你问那黑的红的呀,黑的是煳了的芝麻,红的是豆沙馅子的记号呀!”

类似这种讽刺假斯文的笑话古代就有,这里把它更典型化了,当然是市民生活和市民情趣的反映。后来张寿臣说的单口《看告示》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朱绍文是一个“说学逗唱”的全才。他继承了相声的艺术传统,敢于把讽刺的锋芒直刺当时的达官贵人、世俗恶习,真所谓“或讽或嘻,皆中时窍”。他把“白沙撒字”、“太平歌词”等与相声艺术紧密结合起来,为相声里的语言文字游戏和“唱”开辟了新的途径。他不同于当时其他艺人,一味以怪诞动作和村野语言博人一笑,而是以庄入谐,俗不伤雅,故而《江湖丛谈》里说他“谐而不厌,雅而不村,为妇孺所共赏”。他擅演单口相声,但对口也似乎从他而后才日益兴盛起来。

朱绍文有徒弟四人:贫有本、富有根、徐有禄、范有缘。贫有本是他早年的徒弟,已见《杂咏》,姓名不详,似无传人。富有根即传说的小贵,旗姓桂,同行尊称为桂三爷。徐有禄一名徐有福,或名徐永福,同行尊称为徐三爷,有传人。现今说相声的大多为这一支所传。范有缘或名范有禄,即传说的小范,乃知名单弦艺人范瑞亭之父,似无传人。据说他还能演生旦净丑,曾与英杰兰、连雨卿一起组过班。朱绍文之后的艺人均有师承关系,有谱可查。相声进入了它的成熟期。

承前启后的张寿臣

继朱绍文而后第三代“德字辈”的相声名家“八德”,是相声兴旺发达时期的八名杰出代表。他们的名字是:裕德龙、马德禄、李德钖、焦德海、刘德志、张德泉、周德山、李德祥,其中焦德海和李德钖尤享盛名。此时,相声已由北京而进天津落地生根,并逐渐扩及唐山、保定、济南以及东北各地,成为北方“什样杂耍”——曲艺和杂技中的重要形式,开始由“地上”走向舞台,不仅内容日趋丰富,节目数量陡增,各种形式也更加完整、定型了。“单口”已完全由笑话和评书中蜕化出来,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讽刺武器。“对口”也日益繁衍,品种多样,色调各异。舌剑唇枪的“子母哏”、以说为主的“一头沉”、富于韵诵的“贯口”、利用方言的“怯口”、学唱戏曲的“柳活”,乃至三人——“群活”等形式,都涌现出一大批代表作品和演员。这是相声的上升时期,也是中国最为黑暗的年代——军阀混战的动荡生活、日寇入侵的血腥统治,都更加磨砺了相声的揭露和讽刺功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畸形社会和市民阶层的变态心理,更促使讽刺手段的曲折性和多样化,自嘲和荒诞、嬉笑和怒骂往往结合在一起,还时而流露些小市民的低级趣味,使这一时期的相声成为世俗生活的生动画卷。

焦德海(1878—1935)为辛亥革命前后至20世纪30年代在京津一带颇负盛名的相声演员。他幼习竹板书,后拜魏昆志为师改说相声,是“八德”中活路较宽、见识较广、根底较深的一位。他敏于广采博取,善于改旧创新,许多传统作品经他之手都更见新意,往往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世态炎凉。但在表现上他更喜欢荒诞曲折的手法,并不把自己对生活的义愤和不满直截了当地倾泻出来,而是“于嬉笑处包含绝大文章”。他的风格可以用“细腻”、“隽永”、“稳健”几个字概括。早期单双不挡,与刘德志合作后尤以对口见长。刘有文化,在净化语言、锤炼作品、丰富滋味等方面都给以他多方面的帮助。二人成为当时捧逗俱佳、珠联璧合、颇有影响的一对。他的代表作品,单口相声有《五人义》、《吃饺子》、《假行家》等,对口相声有《打白朗》、《老老年》、《财迷回家》、《歪讲三字经》、《洋药方》、《对对子》等。

《假行家》(又作《贾行家》)是至今久演不衰的传统保留节目,讽刺一个不懂装懂的“假行家”,如何帮助一个啥事也不懂的土地主“满不懂”管理药铺生意。故事集中发生在开张的头一天,有人买“白及”,“假行家”不识草药,结果从菜市买了一只大白公鸡——“白鸡”充数;接着,又有人买“银朱”,“假行家”依然不懂,从首饰楼打来一颗白银珠子——“银珠”代替;紧接着又有人来买“砂仁”和“附子”,“假行家”以为是“仨人”和“父子”,竟把“满不懂”全家连他自己以及伙计通通卖了,引起一场骚乱,致使门外摆摊修鞋的陈皮匠进来解劝。我们看这最后结尾的一段:

“告诉您师傅,我算倒了霉了,花了两千多块钱,干了这么个买卖,请了这么一位好掌柜的,一开门,来了一位买俩子儿的银朱,他让我花两块钱到首饰楼给人家打了两个大银珠子来!又来了一位买仨子儿的白及,他让小徒弟花三块钱买一只白鸡来。赔俩钱儿倒没什么关系呀,这不是吗,这位来买附子,他把我们爷儿俩卖了。这还不算,这位来买砂仁,连他带这小徒弟还有我老婆仨人全卖!您说我们这买卖还怎么干哪?我们全得跟人家走,干脆,这买卖归你得了!”

皮匠一听磨头往外就跑,满大爷说:“陈师傅,你跑什么呀?”

皮匠说:“我还不跑哇?回头来个买陈皮的,把我也卖了!”

《假行家》手法虽很夸张却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经济解体以后,市民阶层的两种不同类型:一个是肩不能担、手不能提,麻木、愚昧的废物——“满不懂”;一个是游手好闲、招摇撞骗、能说会道的废物——“假行家”。荒诞的情节依附于巧妙的构思。评书里那种翔实的背景交代,在这里已经被凸显的性格所取代。“假行家”和“满不懂”是泛指的人物类型。一般笑话失于粗略的毛病,在这里也得到充分发挥,包袱的揭露性、批判性极强。

焦德海的对口相声以说为主,尤擅长语言文字游戏。他的《歪讲三字经》和古代的“曲解经典”一脉相承。《洋药方》也是古代“说药”的发展,运用一气呵成的“贯口”,指出对方的病症、病态、病源,还时而旁及世俗生活的社会病态,如病态的心理和行为等,不无针砭时弊的用心。他的《对对子》也曾灌制过唱片。《老老年》和《财迷回家》则手法更为荒诞,思想也更隐蔽,但都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愿望和情趣。《老老年》在思想上更可取些,《财迷回家》在艺术上颇可借鉴。前者用夸饰“老老年”——古代神奇快意的生活内容,隐蔽地表现了“今不如昔”的不满情绪。在作者眼里古代的一切和今天都是颠倒的。不仅奇冷奇热,而且下雪即是面,下雨即是油,“大黄牛,仨制钱儿俩”,“大尾巴肥羊,俩制钱儿仨”,甚至豆腐“白吃没有人吃”,掌柜的还要站在门口央求客人帮忙,掌柜的和伙计的关系也是颠倒颠的,说:“你们为什么管我叫掌柜的呢?你们也是人,我也是人,不过是我拿出点儿本钱来,你们不用叫我掌柜的喽!”这当然是一种小市民式的“乌托邦”,对古代生活的向往中时而流露出好逸恶劳、贪图便宜的自私心理,以及由于对古代生活无知而产生的倒退观念。但毫无疑问,这里有对清明政治、太平生活的追忆,如“垫话”开头所说的:“乾隆年,乾隆年,遍地都是银子钱。乾隆年,笑呵呵,一个制钱儿俩饽饽。”所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自然是对军阀混战、动荡不安现实的不满,但也有浓厚的理想化成分。物价日跌、应有尽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当然是“老老年”所不具备的,实际是反映了这一阶层对未来的憧憬,不无积极启发意义。焦德海一生献身相声艺术,他曾培养了张寿臣等不少相声名家。死时有人赠“三句半”曰:“声誉至此日西斜,艺人班中优名列,妻子师徒难见面,永别!”

李德钖(1881—1926)是和焦德海同期活跃于京津一带的相声名家。他的声名响彻于民初以来的相声舞台。“万人迷”的艺名名副其实地反映了当时观众对他的热衷。他活路全面,功底很深,“说学逗唱”俱佳;不仅善于观察世态,而且善于模拟再现,更追求含而不露;表演时往往寓庄于谐、冷隽深沉,有“冷面滑稽”之美称。他幼时拜恩绪(后改名恩培)为师,十五岁又师从徐有禄,二十岁即名声大振。他第一个把相声打进曲艺舞台,与当时“鼓界大王”刘宝全等同台,并争得“压轴”(倒数第二)的地位。可以说许多传统作品经他之手,都有“化旧为新、点石成金”的效果。他不仅擅演对口,单口尤为出色,还创作、改编了很多“垫话”。《大审案》、《绕口令》、《交租子》、《文明词》等对口,据说即出自他手;单口如《宋金刚押宝》、《柳官上任》、《古董王》、《三近视》、《可古进京》等,也是他经常上演的节目。早年他与张德泉(艺名“张麻子”)合作,“张谐李庄”,咸淡见义,其拿手节目为《豆腐堂会》和《粥挑子》,一时有“粥李豆腐张”之称——二人互为捧逗,相得益彰。后期与张寿臣合作,也“长幼相衬”,搭配得当。李德钖堪称相声乍兴时期的一位巨匠。

李德钖的单口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夸张的手法和细节的真实往往结合在一起,使他的活路“瓷实”——有性格的逻辑和生活的依据。他的《柳官上任》本采自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集——曹魏时期邯郸淳的《笑林》。情节梗概是这样的:

甲与乙斗争,甲啮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夫人鼻高耳,口低岂能就啮之乎?”甲曰:“他踏床子就啮之。”

同类推荐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 美学范畴与审美类型研究

    美学范畴与审美类型研究

    本书稿为沈阳工业大学卢福伟研究员多年在美学范畴及审美类型研究方面的论文的合集。其中包括美学范畴的概论、各种美学范畴及审美类型的具体研究以及中西方美学范畴的对比研究。本书稿论述精辟、观点独到,有一定的可读性、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共收录作者关于艺术评论方面的文章83篇。主要为两个部分:一是在作为被*钦点的“小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李希凡先生从1955年至1986年在《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工作期间,发表的大量文艺评论以及戏剧电影评论文章。二是1986年后,李希凡先生出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担任《中华艺术通史》总主编,他对于《通史》的编纂、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改编、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等,发表的颇有影响的文章。
  • 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

    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

    本文题为《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以中国第三代导演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华为研究对象,依据家、国、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围绕水华的创作环境、心态及具体的创作过程、普通观众及电影学者的接受状态等层面,将水华的作品分为三类。
  • 重要的是音乐:充满癫狂、药物与钢琴的前半生

    重要的是音乐:充满癫狂、药物与钢琴的前半生

    詹姆斯·罗兹6岁时被学校体育老师强奸了。不止一次。三十余年过去了,他依然被这一事件纠缠。在这本书中,他毫不掩饰地讲述了自己人生里每一个灼热的细节:性侵、借毒品和酒精逃避、自杀、精神病院里的强制治疗;初恋、婚姻、孩子的降临、离异、再次恋爱……。但真正让他与众不同的,是音乐。10岁时,在寄宿中学读书的罗兹听到了巴赫的《恰空》,之后疯狂地自学钢琴。音乐和钢琴陪伴着他,经过了数次重大身体修复手术、艰难的学生时代、低落阴沉的心理状态,还录了唱片、开了演奏会、写了这本书。音乐,是他的救赎;音乐,可以救命。
热门推荐
  • 媚宫

    媚宫

    他没有作声,更加大力地在她白皙的肌肤上烙下青紫吮痕。每到之处,那痛至极点衍生而来的快感,让她的心,越来越沉。她装作满不在乎,选择闭上了眼睛。睁开眼后的她,眼神鄙夷高傲,唇边噙着一抹薄凉的冷笑,对着强行索欢后的桀骜男人说道,“你还不如一个太监。”他一把将她紧紧搂在怀中,可是却感觉不到她的温暖,浑身笼罩在寒意之下。他终于知道,自己伤她有多深。他终于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缡络……结局一对一简介可能还要改,喜欢就票票收藏,留言鼓励个吧。推荐好友的文漫沙罗的《冷妃侍君》念秦的《特工宠后》落雪轻盈的《恶少的换妻游戏》淡漠的紫色《缠绵不休》推荐好友的女强文苹果儿的《迷你女神医》
  • 你想去的远方,现在就起航:励志系列(套装共9册)

    你想去的远方,现在就起航:励志系列(套装共9册)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失败,而是甘于平淡、安于现状的心。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你想去的远方,现在就起航;趁年轻,拼一拼;用最好的姿态,拥抱世界的精彩;向前走,不回头:去和这个功利的世界谈谈;人生不言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愿所有的坚持终不被辜负;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世界不曾亏欠每一个努力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事师法五十颂

    事师法五十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凡女飞仙记

    凡女飞仙记

    世俗界的乔思语爹不喜,母不爱,还因一个名额被杖杀活埋。死而复生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大门派的乾惜仙子,师父宠,师兄爱,更有运道在旁,帮她扫平障碍。这是一介凡女修炼成仙的故事,请大家多多支持指点!
  • 寻觅天涯何方

    寻觅天涯何方

    她的一生由两个圈圈组成,一个圈住求而不得的,一个圈住得而复失的,所有的爱恨情仇皆在此中。五岁那年,她被父母遗弃在山脚,一个圈圈画地为牢,父母亲情成了她求不来的缘分;尤马捡他回家,给了她一切他所能给的,却在她长成之际与她别离,一个圈圈挂进胸膛,她梦寐以求的东西最终得而复失。他们本该是彼此最深的羁绊,最终却只能与命运擦肩而过,在他尚未与自己和解,在她来不及长大的时候,这场错过了一整个世纪的相遇成为了世上最令人惋惜的误会。自她改名为尤我开始,就注定会害了那个谪仙般的男人,他说即为一家人,合该同甘共苦,她一直记着,所以当他不见了之后,上天入地,她会找到他。她曾说过她会努力变强,保护他也保护归海林,却在时过境迁物非人非之后才能做到,如果他们注定在这个世界无缘,那么就由她来创造一个独属于他们的伊甸园。//我看年年花开遍地,你又在哪里呢?为何我还找不到你,在见面,我怕你已认不出我……//
  • 战界空间

    战界空间

    他的力量可以颠覆这个世界,开辟星河,斩断时间,拥有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来自上界最强大的两个家族的融合,他要披荆斩棘,将阻挡在自己面前的给完全灭除。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如风灯在前,涉深河暗夜。一界星辰笑,一击战苍天!
  • 猎狼

    猎狼

    当小绵羊入了军营,当小绵羊遇上大魔狼,当一个书生为了复仇考入特种部队……激情四溢的温馨军旅生活就此展开。人生必不可少的历练,让你体会不一样的友情!想想你的亲妈妈,想想你的好姑娘,走进军营来,还她们一个可靠的胸膛!你没当过兵,你都不知道男人是什么样的!少年,你不来一发吗?原装正版橄榄绿,你值得拥有!
  • 孔雀海

    孔雀海

    那枚羽毛很轻,颜色是纯白,在手心里没有任何重量。沙木看着这枚羽毛,微微闭上眼睛,像是回忆起了某些不为人知的情绪。在县里仅有的邮局营业大厅里,清早的戈壁还有夜晚残余的清冷空气,沙木穿着一件旧夹克,他的表情在昏沉的大厅里显得黯淡。工作人员也许尚未睡醒,伸了个懒腰敲了敲玻璃窗,提醒这个高大阴郁的少年别再走神了。艾力达也适时地推了推沙木的肩膀,这个有着修长睫毛和热烈笑容的维族少年,用浓郁的地方口音说,嗯,沙木,你不说要寄东西吗?
  • 激励孩子成长的108个好故事

    激励孩子成长的108个好故事

    经历欢笑,经历泪水,才真正是一个完整的成长,因为有我们身边讲不完的故事,也因为有我们所熟识的人的陪伴,我们的成长才会那么丰富多彩,才会令我们心动着去等待下一站将要带来的转变。成长中的经历,永远是一本写不完的书,它的主语应该是人间的情感和所觉察到的人生之味,即生活所带来的痛苦、忧愁、快乐、思索与感悟。人生拥有成长,拥有智慧和感悟的成长,也将看到梦想的光芒,即在成长中能够触动心弦的那一抹青涩而诱人的颜色。追寻梦想和理想的脚步,其实也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