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4900000004

第4章 “说学逗唱”溯源头(2)

这真是一段典型的相声式的“三番四抖”的包袱!类似这样的讽刺佳作在宋代还有许多,更有不少杰出艺人。“滑稽戏”至元代为我国戏剧艺术的成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但是,滑稽讽刺的传统、插科打诨的方式并没有消逝。它们注入在我国戏剧的艺术体制之中,形成我国戏曲的民族形式特征,并时时以“打猛诨”的方式进出于戏剧情节内外。明代有所谓“过锦戏”,即继承“唐参军”、“宋滑稽”遗风穿插于大戏之中,以“浓淡相间,雅俗并陈”、“谐谑杂发,令人解颐”取胜,敷衍一下也绝似现代相声。如讽刺明宪宗时太监汪直“势倾中外”、飞扬跋扈的一段:

甲 (佯醉不起)

乙 巡城御史到,快起来!

甲 我……不起!

乙 兵部侍郎到!

甲 不起!

乙 内阁尚书到!

甲 不起!

乙 圣驾到!

甲 不起!

乙 汪太监到!

甲 我……起来吧。

乙 你怎么又起来了?

甲 我只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也!

总之,自俳优以来,我国的逗笑艺术一脉相承,日益发展,不仅哺育了我国戏剧艺术的形成,更积累了极其宝贵的讽刺艺术的经验。这就是:寓庄于谐的抒情方式、正反相衬的表现方法、虚中见实的概括生活的手段。它们为相声的喜剧性内容、相声和生活的紧密联系、相声逗笑和讽刺的关系等,提供了现实主义的战斗传统和得心应手的有力武器。所谓“寓庄于谐”乃是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诙谐的形式表现严肃的内容,这是我国笑的艺术的主流始终不流于庸俗、浅薄的重要原因。它当然是一种严肃的抒情方式。俳优和参军们所提出的都是时代和人民所关切的问题,都是与时政和生活紧密相连的。但是,如果采取一本正经、正言危辞的方式,是不可能被统治阶级所允许、采纳的,也不可能传达当时人们对统治者那种激愤、批判的态度。极度的感情只有通过变形的方式,才能表现感情的执着和焦灼。正像生活中人们愤怒至极时才有冷笑一样,“谐”不是嬉戏,不是油滑,而是“庄”的进一步转化。优孟的“谏马”、李可及的“三教论衡”,都是愠于内而笑于外的。同时,寓庄于谐又是一种高明的抒情方式,不仅能较好地收到效果,往往还能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讽刺者眼界和思想的开阔、高超。他不是仰视或平视被讽刺对象,而是采取轻松随便的口吻、不屑一顾的态度去“俯视”被讽刺对象,在谈笑之中表明自己的清醒和客观,把被讽刺者一下子从天上拉到地下。显然,这还是一种富有笑的魅力的抒情方式。唯其庄谐时时对立不断失调,于是才使人忍俊不禁。

正反相衬是一种表现方法,是寓庄于谐的具体体现。所谓“言非若是,说是若非”,就是讽刺通常使用的“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它常常借助正反对比,使正者愈正,反者愈反,非常鲜明地揭露了矛盾的性质。尤其对于反面事物,往往使用“以正衬反”的方法。这在表达方式上既十分曲折委婉,又常常切中反面人物的性格特征。前面我们提到的唐代名伶黄幡绰,就曾采取以正衬反的方式讽刺了皇帝对他的戏弄。一次,唐玄宗下令让他走进水池。这当然是圣旨难违,但黄幡绰却去而复返,他说:“我在水边遇到了屈原。屈原问我:‘我遇楚怀王无道,才投汨罗江;你逢圣明君,怎么也来呢?’”黄幡绰实际是暗示唐玄宗与楚怀王同样无道,采取的正是以正衬反的方法。

虚中见实是另一种表现方法,指在概括生活时尽情夸张,甚至可以达到变形、荒诞的程度。黄幡绰的遇屈原,李可及把三教的首领都说成是女人,宣州土地神因地皮被刮而无处存身等,都不是按照现实而是依据想象的逻辑进行的,但却深刻地概括了生活的真谛。这就是虚中见实的魅力。虚在手段上,实在感情上;虚在情节设计上,实在人物性格上;虚在艺术背景上,实在典型环境上,等等。总之,我国笑的艺术的经验极其丰富,它们都在滋润、哺育着后来相声“逗”的喜剧功能,使它不仅采取着舌剑唇枪的语言形式,而且深深扎根在现实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

“说”——表现形式

相声演员有“以说为主,以逗当先”的艺谚,说明“说”和“逗”的关系相当错综。一方面,从总体分析,“说”主要指语言叙述的表现方式,“逗”主要指喜剧风格的艺术内容。另一方面,从具体来讲,“说”、“逗”之间又是不可分割的。“说”如果不说喜剧性的内容,那就不是相声而是评书一类的形式了。反之,“逗”如果不是以“说”的方式表现,也只能是“喜剧式”的插科打诨,仍然不是相声艺术。但它们既相互结合,又在结合时各有侧重:“逗”和两个演员互为捧逗的“子母哏”形式关系密切,而“说”则和单口相声以及由它发展而来的对口“一头沉”形式联系更多。

用说笑话的形式进行自我娱乐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寓言便多是由笑话提炼浓缩而成的。比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便被保存在《孟子》里;《庄子》里更有“望洋兴叹”、“井底之蛙”、“东施效颦”之类的笑话;《战国策》中“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也很脍炙人口;《吕氏春秋》中还有“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名篇。就是被当作经典的《论语》里也有“割鸡焉用牛刀”的趣话。这说明笑话在先秦早就流行,因此诸子百家才把它们用作“游说”说理的工具,给以教训、隐喻意味——使它们逐渐“寓言化”,并在以后的流传中慢慢形成稳定的成语形式。韩非的《说林》和《储说》诸篇,集中笑话尤多,如“滥竽充数”、“郑人买履”等,就是为“说客”提供“游说”资料的。但是,还有更多笑话一直处于自生自灭之中无人重视。直至曹魏时期邯郸淳的《笑林》,才作为我国第一部笑话专集,为我们辑录了当时的一些笑话。此后,笑话集就成为小说家的作品被历代史书收录了。但也散失甚多,从魏晋至明清只有七十余种,更大量的笑话还活跃在群众口头。这自然是笑的艺术的宝贵财产。可以说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手段都给相声以丰富的营养。笑话那短小精粹的形式、揭露性的战斗内容、夸张的方法以及机智有趣的语言,都和相声的艺术特点,特别是组织包袱的特点相似。它也是采取“写意”——以意取事、以意取形的方法,不强调情节的连贯完整,只采取“插曲式”事件,就像巨匠手下的浮雕一样,并不塑造人物的整体,只取其传神的头部,甚至只是眼睛,然后大刀阔斧地砍去一切不必要的部分。结构很像一般逻辑的“三段论”式:前提、推理、结论,如同包袱的填、系、抖一样。试举一例:

一人性极吝,从不请客。一日,邻人借其家设宴,有见者问其仆曰:“汝家主今日请客乎?”仆曰:“要我家主请客,直待那一世来。”主人闻而骂曰:“谁要你许他日子!”

这里,第一段亮明要讽刺的对象,第二段借仆人的语气从外部渲染其悭吝,第三段人物以自己的言辞点化出他性格的灵魂。三段之间是一种“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逻辑,就在它们的“正”、“反”、“合”过程中,抖响了类似相声式的包袱。因此,有许多笑话稍事润色,甚至不加修饰,就可以直接进入相声。

但是,作为艺术源流的追溯,笑话还不是一种自觉的表演活动,它并不直接哺育相声“以说为主”的表现形式。直至“说话”艺术产生,才使以后的相声采取了这种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说话”是唐宋时期民间艺人讲故事、说笑话的专称,相当于现代的“说书”。“说”字在古代就有故事的意思。前面提到的韩非的《说林》和《储说》,就是故事、笑话的结集。“说话”作为一门艺术至少在汉代即露端倪。前些年在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击鼓说唱俑”,考古学家即断定为东汉晚期的产物。这个“说唱俑”手持扁鼓,双目眯缝,面上带笑,表情滑稽,很可能是位讲唱趣话的盲艺人。这种“说话”在隋代即见于记载。据说隋唐之间的侯白就是位擅长“说话”的能手,《启颜录》里有描述他即兴逗趣的笑话。作为一种民间技艺,“说话”兴起于唐代。唐代佛教寺院中流行的“俗讲”,既讲唱历史也讲唱民间故事,“变文”便是其讲唱的底本。以后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说话”。这是一种“谈论古今,如水之流”的语言艺术,很有吸引听众的魅力。据说大诗人白居易和元微之、白行简都去听过“话”,一听就是四五个小时,可见其内容和规模已经是曲致委婉、娓娓动听的了。他们曾根据有名的“一枝花话”写成了传奇《李娃传》、歌行《李娃行》。这种“说话”技艺还曾流入宫廷,引起了上层的极大兴趣。以后至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的扩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说话”艺术更有了长足的长进。古书里描绘了北宋汴京(开封)繁华的城市生活。那真是商业林立,游人如云,到处都是游乐场所!有集中活动的勾栏、瓦肆,也有临时聚集、画地为场、当街作艺的“路歧”——“野呵”,酒楼、茶肆、庙会、集镇,乃至私人府第,到处都有艺人说书献艺,真是一个需要艺术也产生了艺术的时代!高宗南迁以后,临安(杭州)更是不夜之城,“说话”名家——仅有头有脸的就不下百人!技艺益发成熟,分工也日趋明细。有长篇敷衍的“讲史”,有堪称中篇的“小说”——历史事件的抒情和现实生活的描绘,同样是艺人注目的中心。还有演说佛经故事的“说经”、战争故事的“铁骑儿”,尤其引人兴趣的是还有专讲喜剧性故事的“说诨话”。只可惜由于材料缺乏,我们还难以断定“说诨话”的具体情况,但它至少是一种有说唱有念诵,还运用语言文字游戏手段的“滑稽说唱”。这些“说话”形式,对于如何捕捉矛盾、安排冲突、结构情节、穿插悬念、酿发趣味等有关叙述描写的艺术,创造、积累了极其丰富生动的经验,真是“随意据事演说”,做到了像时人所说的“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宋《醉翁谈录》)。民间文艺那种正面表现、线索单纯、重复夸张的手法,在“说话”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此外,像诗词、赋赞,说表、演唱,特别是“使砌”——抖包袱,更是它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这些都为以后的相声,提供了极其现成的武器。下面我们就略加辨析一下这些手段——特别是语言文字游戏手段和相声的关系。

艺人们常说:“说点儿‘大笑话’、‘小笑话’、‘反正话’、‘俏皮话’,说个‘字义儿’,打个‘灯谜儿’,说个‘憋死牛儿’、‘绕口令儿’。”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概括“以说为主”的相声节目的内容。其中有许多关涉到语趣——语言文字游戏,它们反映着我国悠久文明的历史,以及相声表现方式的丰富多样。比如“三句半”这种滑稽诗体,常被相声艺术所采用,相传便是由宋代“说诨话”艺人张山人(张寿)首创的。这是一种“五五五二”的“十七字诗”,由四句组成。前三句每行五字,内容庄重,形式整齐;后一句只有两字,内容诙谐,形式残缺。由于庄谐相衬、齐缺对比而矛盾失调,产生笑料。明郎瑛《七修类稿》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正德间,徽郡天旱,府守祈雨欠诚,而神无感应。无赖子作十七字诗嘲之云:“太守出祷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守知,令人捕至,责过十八,止曰:“汝善作嘲诗耶?”其人不应,守以诗非己出,根追作者,又不应,守立曰:“汝能再作十七字诗则恕之,否则罪置重刑。”无赖应声曰:“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守亦哂而逐之。此世之所少,无赖亦可谓勇也。

这里被诬为“无赖”的勇士,以“十七字诗”嘲笑了府守祈雨的蠢行以及滥施刑罚的骄横。这种诗体当是唐诗,特别是绝句风行民间的产物,因此,才可能穿插在“诨话”中增加兴味。只可惜张山人所说的“十七字诗”无从得见。我们可从上述笑话中想见一般。

又如“合生”,这也是宋代“说话”的一项内容,是一种“起令、随令”的语戏,往往利用拆字、谜语、歇后、曲解等手段制造笑料。比如《启颜录》里有一则笑话,说北齐高祖与近臣为乐,高祖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卒律葛答”打一物,别人都猜不出,聪明的优伶石动筩当即猜出是“煎饼”。高祖令石动筩也出一个,石仍说“卒律葛答”,大家还是猜不出。石即说:“还是煎饼呀!”高祖问:“怎么还是煎饼?”石答:“乘铛子热,再摊一张!”——“卒律葛答”为鲜卑语译音,正是摊煎饼的拟声。这一方法在相声《打灯谜》里有所体现和发展:

甲 我若说一个,你就猜不着。

乙 没那事!

甲 您听这是什么:“刺啦!”

乙 说呀。

甲 完了!

乙 好么,我那儿嘚吧嘚吧说了半天,到他这儿“刺啦”完了,您这打一个什么?

甲 吃物。

乙 这……没吃过“刺啦”。这是什么呀?

甲 摊煎饼!

乙 煎饼怎么会“刺啦”哪?

甲 铛是热的,面是稀的,舀一勺面往铛上一倒,拿板一刮,“刺啦”一张!

乙 好么,煎饼啊!您再说一个。

甲 “刺啦”!

乙 刚才那个没猜着,这个更猜不着了。

甲 又摊了一张!

乙 又摊了一张?

甲 啊,刚才告诉你了是煎饼,这回又“刺啦”,明摆着是又摊了一张,你不猜嘛!

乙 好,那你再说。

甲 “刺啦”!

乙 摊煎饼。

甲 摊了一个鸡蛋!

乙 你这铛上什么都摊哪?

同类推荐
  • 西游戏曲集(全两卷)

    西游戏曲集(全两卷)

    小说《西游记》是“世代累积型成书”的典范之作,在其成书及接受过程中,“西游记戏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当小说《西游记》问世以后,“西游记戏曲”又成为其传播流布的主要渠道之一。《西游戏曲集》汇集历代有关“西游记”的戏曲,其中不乏版本稀见者,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整理、校注,对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都大有裨益。
  • 书法的传播形态

    书法的传播形态

    本书重新构建出一种属于新时代的书法生态体。书法的存世史也是书法的传播史,现代人无以忽略书法载体对书法多样化传播的作用。甲骨、简牍、碑刻等使用简单材料的书作开创了书法传播的原始形态,金属类的青铜器和印章的书作提升了书法的传播规格,纸张的发明使得书法的世俗性得以极大地提升,并导致书法拓本传播现象的出现。书法的风俗传播则包括了绢帛、陶瓦以及墓志传播。文人的题壁书充满了柔性的美和浪漫的情调,而民间题壁则充满了随意化、率性化和粗鄙化的元素,摩崖刻石是题壁文化和碑刻艺术结合的产物。
  •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下)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下)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本书为您一一介绍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
  • 摇曳多姿的中国舞蹈(上)

    摇曳多姿的中国舞蹈(上)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 主持人现场发挥与礼仪口才

    主持人现场发挥与礼仪口才

    主持人是舞台的焦点,是一个很受人关注的职业,做一个名出色的主持,是许多年轻人向往和孜孜以求的理想。然而,主持是内在与外在的结合,是内涵与技巧的共同展示,如何做一个受欢迎的出色主持?书中为你提供训练课程,为你提供方法和技巧。
热门推荐
  • 七日自我

    七日自我

    一场意外中我不幸身亡,就在我随地狱使者过奈何桥时突然被阎王爷拦了下来,他突然告诉我我还有七日阳寿未尽并特许我回到人间用这七日了却掉生前的遗憾。七天时间我该做些什么?七日后我又该何去何从?
  • 嘉庆东巡纪事

    嘉庆东巡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Raven 乌鸦(英文版)
  • 无限之修道与科技

    无限之修道与科技

    手握阴阳,身披战甲,以拯救诸天万界为己任!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海贼之激光果实

    海贼之激光果实

    一个穿越没有金手指的人如何混海贼王世界!!!前期可以跳过,后面会越写越好的,最近一直在看海贼漫画,有什么居然也可以在评论哪里写出来,粗略的大纲可以随意写!
  • 恶霸正妻踢娇妾

    恶霸正妻踢娇妾

    夫君丢给她一纸休书,理由是她五年无所出。小妾骄傲的挺着大肚子,扬言她的孩子应该是嫡出。婆婆大姑子将她的陪嫁搜去了大半,还嘲讽她只剩一身铜臭味。啥?她三年来日日给夫君悄悄熬药?原来不下蛋的是他?!她一个巨富长女混的连嫁妆都守不住,居然还为别人做了嫁衣?是可忍,孰不可忍!休书?看看谁休谁!*“嫂嫂,你前脚走,我后脚就去你家提亲。”小叔子弯着一双猫眼,似真似假地道。“切,你们白家的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嫂嫂,我可跟哥不一样。”“还不一样,瞧你那屋里不知道藏了几个姑娘了,我看着就恶心。”她红了脸,低声骂:“油嘴滑舌……”“简墨兰!白阡陌!你们叔嫂勾搭,不知羞耻!”白思陌突然出现,脸色铁青。她一扬手中休书,“这可是你亲自画押的,别给我乱盖帽子,我现在是自由身。”*美七群:38830464努力打造不一样的加宅斗的小种田~~~~本文女主不圣母也不圣斗士,实乃有血有肉的小女子一枚。本文不是回头文!本文一对一。
  • 至尊天师之拜见九叔

    至尊天师之拜见九叔

    意外的获得了一个捉鬼的系统,然后又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平行世界,接着更是成为了林正英的师弟,且看凌宸是怎么靠着系统一步步走上巅峰的。简介无能,且看正文
  • 总裁的天师情人

    总裁的天师情人

    吃货天师黄伟晋VS腹黑总裁罗宏正§天师捡回家,管吃管住还给钱。§有了长期饭票的同时,黄伟晋误以为自己跟罗宏正前世是一对情人,日久生情之际,罗宏正前世真正的情人却找了上来。于是,饭票保卫战打响了。§罗宏正:老婆~§黄伟晋:谁是你老婆!你走开!§罗宏正:哦,家里有做你喜欢吃的盐酥鸡。§黄伟晋:....回家!§一干妖魔鬼怪:眼睛好疼,下次一定要戴墨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