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1800000005

第5章 朝闻道(4)

两次世界大战,从英国殖民地独立成为现代大国的美国,不仅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并且在战后开创了信息化的新时代。英语的流通扩大,美国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起源于美国的多媒体电脑和国际互联网络,不断造出以英语为基础的新术语。信息化和英语化成了同义词。英语通过电视和电脑,正在倾泻进全世界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英语的洪水泛滥全球。

法语的争霸战

原来,法语和俄语都跟英语争当语言霸主。前苏联瓦解之后,俄语退出了争霸舞台,法语孤军作战。

“一战”之前,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法语是国际的通用语言,国际会议都用法语。当时,不会法语就难于做外交官。直到如今,邮政领域还在某些国际事务中使用法语。可是,“一战”中法国失败,由于美国参战,然后转败为胜。1922年,举行华盛顿国际会议时候,美国有礼貌地跟法国商量,可否在会议中同时用英语,法国不好意思说“不”,这一答应,改变了语言的国际形势。

“二战”中法国再次失败,又由于美国参战,然后转败为胜。成立联合国时候,议定以“英、法、西、俄、中”五种语言为工作语言,后来增加一种阿拉伯语。联合国原始文件所用语言,英语占80%,法语占15%,西班牙语占4%,俄语、中文和阿拉伯语合计占1%。法语的应用不到英语的五分之一。今天多数国际会议,名义上用英法两语,事实上只用英语。

“二战”之后,范围仅次于英帝国的法帝国也瓦解了。法国利用法语作为纽带,团结原来的殖民地,组成一个“法语国际”。推广法语,跟英语做斗争,这是法国的重大国策。为此,法国设立国家法语委员会,由总统直接领导。法国规定,在法国销售的外国货物、广告必须用法语。法国宣传,法语是最优美的艺术语言,是人类最高尚的文化语言。凡是以法语为第一外国语的国家或地区,法国愿意给以津贴和帮助。

可是,历史的变化跟法国的愿望背道而驰。印度支那三国原来是法国殖民地,通行法语,由于加入东南亚联盟,都放弃法语,改用英语。越南为了参加东盟,从国家主席到一般公司职员,人人都在学习英语。柬埔寨的大学生上街游行,要求学习英语。印度支那的第一外国语由法语变为英语,这是“法语国际”的重大挫折。

最近,从法国殖民地独立起来的阿尔及利亚,宣布从1998年起,学校改以英语为第一外国语。法国一向把阿尔及利亚当作一个省份看待,这里也要改用英语,使法国难以忍受。“法语国际”只剩下半个“法语非洲”了,可是那里也在酝酿改学英语。

在电脑互联网络上,英语资料占90%,法语只占5%。一位法国司法部长生气地说:“这是美国网络殖民主义!”

法语跟英语的斗争,为什么处处失败呢?原因是:(1)法帝国的地区和经济实力原来比英帝国小;(2)英国有美国作为英语的“继承国”,法国没有那样的强大“继承国”;(3)两次大战中法国失败,由于英语国家的帮助才转败为胜;(4)信息化时代的科技新术语大都来自说英语的美国,法国的科技力量无法跟它相比。这些原因不是短期所能改变。

德国的语言政策跟法国很不一样。德国商人乐于用英语做生意,这样能多销货物;德国科学家乐于用英语发表论文,这样能有更多读者。德国人说,我们争效果,不争语言。在欧洲,法语人口和德语人口的比例大约是7∶9,法语人口少于德语,但是相差不大。欧洲各大企业在业务中使用的语言,除英语之外,原来使用法语超过德语,但是1996年的调查说明,情况改变了,德语第一次超过了法语。可见,法语的国际流通性正在萎缩。法语是否可能从一种国际语言萎缩成为一种国家语言呢?这是法国的重大忧虑。

不过,法国没有认输,还在乐观地继续斗争。其实,法国没有人不学英语,法国本身事实上早已是双语言国家了。

东南亚的双语言

“东南亚”有10个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土地共计448万平方千米(接近半个中国),人口共计4.26亿(超过中国的三分之一),从印度洋到太平洋,横跨赤道的七分之一。这些国家组成“东南亚联盟”(东盟),原来包含6个国家(新马印文菲泰),扩大为10个国家(增加越柬老缅)。

东南亚的西面有5个国家(泰缅越柬老),都是佛教国家,语言彼此不同,文字用各自的印度式变体字母。泰国有传统文字,以英语为第一外国语。缅甸原来是英国殖民地,有简易的传统文字,几乎人人识字,以英语为中等和高等教育语言。越南在独立之后,废除了汉字,以拉丁化“国语字”为正式文字。柬埔寨和老挝有各自的传统文字。印度支那原来是法国殖民地,正在改用英语作为第一外国语,向其他东盟国家看齐。

东南亚的东面也有5个国家(新菲马印文),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在“二战”后有全新的发展。新加坡规定四种官方语言:英语不是外国语,而是全国官方语言;华语(普通话)为华人的官方语言,提倡“多说华语、少说方言”;塔米尔语为印度族的官方语言;马来语为马来人的官方语言,同时又是新加坡的国语,唱国歌用马来语。菲律宾规定拉丁化的他加禄语(Tagalog)为国语,以英语为行政和教育语言,英语的作用已经深入民间生活。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人民大都信奉伊斯兰教,但是废除阿拉伯字母,采用拉丁字母;两国在独立之后共同采用标准马来语作为官方语言,原来拼写法相互不同(印度尼西亚用荷兰式,马来西亚用英国式),后来统一了正词法,并且为新加坡和文莱所采用。印尼原为荷兰殖民地,通用荷兰语;独立后荷兰语退出印度尼西亚,改以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东盟经济已经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新加坡是“东亚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之一。文莱是石油富国。泰国发展显著。马、印正在起飞。菲律宾已经初具规模。这里有一片欣欣向荣的朝气,是举世瞩目的历史上升地区。

东南亚旧称南洋,是华侨和华裔最多的地方,据说有3500万人,很多人已经“落地生根”,忘记了家乡语言,改用了当地的姓名。他们主要经营工商业,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

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军人专政、民主制度),宗教有各自的传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但是,这些歧异并不妨碍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发展经济,并且在共同的国际事务中采取协调的政策。

东南亚一致实行英语和本国语言的双语言,方便相互联络和发展国际贸易,这是走上一体化道路的第一步。荷兰语和法语的退出,使东南亚实现了统一的英语化。英语在东南亚不仅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而且部分地进入了民间生活。

印度的双语言

印度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1950年独立之后,反对英帝国主义,同时反对英语。印度宪法规定“印地语”是唯一的国语,准备在十五年之后完全不用英语。

但是,印度是一个9亿人口的大国,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多,印地语只占人口的三分之一。印地语之外,印度规定11种“邦用”官方语言。印度低估了建设全国共同语的困难,曾一度陷入语言问题的重大混乱。

过去两百年间,英语是印度的行政语言和教育语言,国会开会用英语。这无法在可见的短时期内改变。结果是,英语悄悄地继续流通,担当了全国共同语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纽带语言。

到了20世纪70年代,印度的国际关系和语言感情发生了变化。英语从帝国主义的语言变为有利可图的商品。长期以英语为教育语言,使印度受过教育的国民人人都懂英语。这个条件成为参加国际事务和进行国际贸易的有利条件。利用英语条件,印度每年争取联合国的国际会议多次在印度举行,借以赚取外汇。在宪法中没有地位的英语,现在公开地保留了无冕之王的地位,成为事实上唯一的全国共同语。印度是一个英语和本国(本邦)语言的双语言国家。

日本的双语言

日本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择优而从,青出于蓝。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一千年;在近代,日本学习西洋两百年;古代使用中文和日文,近代使用英语和日语,都是双语言。“二战”后,日本的双语言又有新的发展。

日本在“一战”前,贸易利用英语,科技利用德语。“二战”后,充分利用英语,引进新技术,发展国际贸易,把军事战败国变为经济战胜国。

日本投降(1945年),美国将军麦克阿瑟(Douglas Mac Arthur)成为日本的“太上皇”。他命令日本实行“语文平民化”。减少汉字数目,简化汉字笔画,改进假名字母的用法,使日文从汉字中间夹用少数假名,变为假名中间夹用少数汉字。日本在明治维新(1868年)时期已经普及国语,把文言改为白话。但是法律和公文依旧用文言,直到战后才从文言改为白话,用字以常用汉字为限,此外假名代替。小学六年只学习996个汉字(比《千字文》还少4个)。大众小说只用800个汉字,其余用假名。日本的知识分子,一般只用2000个常用汉字。“语文平民化”的目的是:对人民大众,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对知识分子,节省语文时间,更多地学习科技和实用知识。

两种语言接触,必然发生“洋泾浜”现象。广东话的洋泾浜是有名的,可是跟日语的洋泾浜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从汉语吸收大量外来语,时间久了,已经忘记了那是外来语。今天从英语吸收大量外来语,是日本吸收外来语的第二高潮。

大半个世纪之前,日本放弃“意译”科技术语,改为“音译”科技术语,用片假名拼写。这使日本术语的读音接近国际读音,叫作术语的读音国际化。最近,日本对英语的科技术语,不再翻译,就把英文写进日文,作为正式文字。

日本的大企业要求职员英语过关,经常测试职员的英语水平。目的是使职员能够独自在国际互联网络上取得外国资料,提高生产技术。日本的电脑普及率超过了西欧。国际互联网络极大部分都用英语。英语成为在日本大企业中担任职务的必要条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日本从1997年起,小学生提前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西欧有些国家实行“扫除外语(英语)文盲”。日本还没有这样做,但是英语越来越被重视,几乎要跟日语并驾齐驱了。一位日本首相对国会说:日本应当把英语作为日本的第二国语,而不再是外语。

日本有人慨叹说,“日本”快要没有了,只剩下“Japan”了。

中国的双语言

中国的双语言,原来是指推广普通话:从只会说方言,到又会说普通话。普通话是学校和社会语言,方言是家庭和乡土语言,这是“国内双语言”。现在又有了第二种含意:从只会说普通话,到又会说英语,这是“国际双语言”。

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我国兴办新式学校,以“国、英、算”为三门主课。“国、英”(国文和英文)就是国际双语言。但是当时只有少数人上学,课程要求很低,还没有双语言的观念。

20世纪50年代之后,俄语一度成为我国的主要外国语。改革开放以来,事实上已经恢复了以英语为第一外国语。青年们热心出国留学,主要是去美国。一股英语热在青年中自动燃起。但是人数还少,不能说我国也开始了国际双语言。

我国的现代化要追赶两个时代,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的工具是语文。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国际双语言政策问题,但是国际双语言是国家现代化无法避免的需要。国内双语言还没有完全实现,能够开始进行国际双语言吗?

内外并举,兼程并进,当然十分困难。但是,这是后进追赶先进无法躲避的必由之路。不能等待实现工业化之后再进行信息化。同样,不能等待实现国内双语言之后再进行国际双语言。我们的历史任务是,在一个时期赶上两个时代。

目前,我国科学院的自然科学研究所,以及有条件的大学,已经利用多媒体电脑,接上国际互联网络。这是我国进入国际互联网络和实行国际双语言的起点。

中国台湾在日本统治时期用日语和台湾话。日语是一国语言,不是国际语言。台湾话是汉语方言。1949年后台湾用“国语”(普通话)和台湾话,同时实行“国语”和英语的国际双语言。中国香港在英国统治时期用英语和广东话。香港归还中国之后用普通话和广东话,同时实行普通话和英语的双语言。

双语言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附加物,而是现代社会的一个职能。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

1997年3月24日

漫说太平洋?

太平洋:中国的“外洋”

1983年我到檀香山参加东西方中心和夏威夷大学召开的“华语现代化会议”(全称:华语社区语文现代化和语言计划国际学术研讨会,9月6日至11日)。东西方中心顺便邀请我参加另一个“太平洋国家语言和文化学术研讨会”(9月1日至3日)。这个会议使我了解到太平洋上新独立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奇风异俗,特别是“二战”以后的变化。

在我心中,他们跟中国离得很远,参加会议以后距离顿时缩短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中国古典传统戏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昆曲、京剧等剧种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本书为作者自1965年以来发表在书报、杂志上有关我国古典戏曲研究文章的结集。其中有对我国古典戏曲形成渊源、背景以及发展、流变的考辨与阐发,有对作家、作品的考释与品评,大都是针对学术界存在的一些分歧意见和悬而未决的问题,经过潜心研究之后发表的一得之见。
  • 风从西边来

    风从西边来

    本书作者寰行中国,从西安启程,沿着张掖、敦煌、乌鲁木齐、伊宁等陆上丝绸之路重镇,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至北海的重要港口,历经盛世古韵、河西走廊、西出阳关、边陲天道、海上丝路的五段旅程,探寻了融汇、开拓、寻梦、征途、往来背后的精神内涵。
  • 自己的观音

    自己的观音

    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求己吧——如此再想,如果人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 鲁彦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讲述了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 花屿小记

    花屿小记

    张宗子早已在散文爱好者中负有盛名,气质雍容闲雅,冲淡飘逸,直追他的四百年前同名人张岱张宗子。《花屿小记》书名来自杜甫的诗句“花屿读书床”,收录了张宗子近年来的数十篇读书随笔。都是与读书有关的文字,有记人、记书的,有读书随感,有购书经历,有考证事物的,还有为前贤挑错的,还有类似传记或小说的文字,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充满着人文的气质和深厚的功底,令人心旌神摇,美不胜收。
热门推荐
  • 三国虎符

    三国虎符

    老秦人在汉末抓住时机再现嬴氏大秦的奋斗史.......
  • 御魂之翎

    御魂之翎

    黑影下,陌路的卡片迎来辉煌……复仇者,陨落者带来美妙消息……
  • The Double(I)双重人格(英文版)
  •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狐仙有点娴

    狐仙有点娴

    “我们灵狐山的狐狸向来不拘小节!”。某狐端坐,一板一眼的直视他。“这位狐友,注意您的言行!”“我们灵狐山的狐狸都喜欢吃肉!”。某狐捂住鼻子,袖手一挥“!!全素???!”。“我们灵狐山的狐狸都怕狼!!”。某狐眼尾一挑,“哦?是吗”。轻松快乐带给大家,这是一篇傲娇狐与大尾巴狼如(相)胶(杀)似(相)漆(爱)的温馨文,双c,作者亲妈。纯属虚构,不喜勿喷。
  •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主要内容分为话本小说概述、宋代话本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章节。“话”在古代有一层含义是“故事”,这种释意在隋代就已经通行了,唐、宋、元、明都沿用这一意义。
  • 商圈

    商圈

    北京商圈、上海商圈、山东商圈、四川商圈、台商、徽商、晋商、闽商、浙商……粤商马化腾、浙商丁磊、徽商史玉柱、晋商陈峰……一个名字就是一段商业传奇,这是大佬与大佬的博弈,智谋与智谋的比拼,商战硝烟,不见流血,但见觥筹交错中智慧的交锋,本书以知名度的大小选择了我国晋、闽、浙、粤、徽、鲁、京、泸、蜀、苏、台湾等地的成功商人代表,以年代先后的顺序分别讲述了他们奋斗起家、经商道德、商海智慧和处事为人等方面的典型故事,以供今日商海人士借鉴和效法。
  • 田园空间之萌上猎户娘子

    田园空间之萌上猎户娘子

    不过是游山玩水,却莫名其妙地穿越了,还是身穿。为了能在这古代过得舒坦,顾柒只好天天上山打猎或者捡些稀罕玩意换钱。于是,上山打猎捡回了一个汉子。东边的人家在吵架,她捡回了一个孩纸。孩纸是卖萌小能手,汉纸是撩妹高手。于是某个颜控彻底走上了养汉纸养孩纸的道路,一去不复返!
  • 从零开始的武学宗师

    从零开始的武学宗师

    被敲闷棍而穿越到异世界的身怀武术的少年一脸懵逼:“我这是在哪?身上这是什么?酸奶瓶?”“呦,少年,我就是你的外挂系统。和我一起去征服异世界吧!”酸奶瓶如是说道。“。。。。真是让人吐槽不能”qq群号884251043可加,作者长期潜水
  • 墓志铭之宝典

    墓志铭之宝典

    一部手机一念之间一个世界……我相信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也相信每一个机敏的灵魂感知的世界,但现实中你那个多彩的世界并无法向他人证明,你越是确信的描述越是会遭到嘲笑,你愿意一边违心的告诉自己这些不可能存在一边沉浸于这个内心向往的世界,在这煎熬中你有答案嘛,你难道就愿意甘心这样否定自己的内心,还是愿意努力看完我这本你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但是理解后可以真正带你去到那个内心世界的——“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