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4200000027

第27章 曹聚仁(2)

说到这儿,我可以向叫学生挂“格物致知”校徽的教师校长们,出题考试的委员们,当头棒喝一下,你们自己对“格物致知”的三种说法研究过没有?朱熹的说法,算得是孔子的本意吗?连你自己都不懂,还可以把这一语用作校训,叫学生们去记诵吗?老实说要读四书五经,没通过考证学的腐儒们就不配,不够格!当年,我从鹅湖回到上饶,在信江中学讲演,我曾向在场的教师、学生说:“那时,空中隆隆声近,敌机掠空而过,恍然有所启悟。假如朱陆正在鹅湖登坛讲学,吕祖谦也在座,敌机在天空盘旋时,他们将如何教弟子们去应付这现实问题呢?依陆王的说法,应当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的。朱熹呢,他会教弟子们到书架上去翻查飞机的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吕祖谦会带着那一群学生逃到峰顶山脚,在树林崖石下掩蔽起来,卧倒不动。同是‘格物致知’,找答案的时候,哪条路走得通?在现实的天秤上显出来了。”我呢,并不以为我是金华学派的儿子,才赞成经验派的说法。我们从事实,知道校长、教师和考试委员的“格物致知”论点是错误的,你们可以这么去害年青的一代吗?后来我从上饶到了鹰潭,上了龙虎山,看了道教的圣地。我又到了福建,到了朱氏讲学的建阳和延平。但我在福州公开讲演,主张现代的闽学,应当丢开朱熹的路子,改走郑樵(渔仲)的路子。我又翻过了武夷山,沿旰水经金溪往临川。临川为王安石的故乡,这位大政忠,他走的正是经验派的路子。我在临川,在西大街相近的若士路上访了汤若士的玉茗堂,那是他写《临川四梦》的所在。他是陆王派全盛时代,走反理学的路,他专干无关圣学的勾当——戏曲。他严正地说:“诸公所谈者理,区区所谈者情,各有千秋,不必相渭溷。”我从临川回到了南城,便公开讲演《在情与理的分界线上》,这是鹅湖之会所不敢触及的大课题。曹聚仁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先父一生公私交集,超水准的劳顿,数十年中,每晚只有四小时的睡眠;年末五十年,已经白发飘萧;五十四岁便谢世了。先母和他同年,高寿九十岁。先父在世时,我只觉得妈妈是那么软弱,在先父打骂中,她简直不敢反抗。直到先父谢世,先母和我们有了三十五年的长期相处,我才知道她是那么精明能干,通达情理,有的地方,还在先父之上。

先母刘氏(名香梅),在世的话,该已九十五岁了。她从十六岁来做曹家媳妇,到一九五○年春天离开家乡到上海来,整整六十年;她是蒋畈的守护者,她的“心”、“身”都是属于蒋畈的。她虽住在上海,可是她的梦,永远留在蒋畈。她和孩子们谈起什么来,那些都是属于蒋畈的故事。先母本来也粗识文字,看得书报,会写家常书信。她住在上海时,我看她实在寂寞得可以,就开始教她认识注音符号,让她试着写拼音文字,用以记家乡的土语。我想,她熟习了用国音拼土语,就可开始写蒋畈的故事了。哪知,这一着并未成功;因为先母所拼的土语,难于正确,而且除了写给我一个人看,一家人都看不懂;她的兴致,一直提不起来,迁延复迁延,我所期待的拼音土语本的蒋畈故事集,她一直不曾写成;后来,我就南来了,这件事,也就不必再提了。

上面,我提过的刘源溪、刘源垄,这刘源便是先母的娘家,离开蒋畈,只有五华里。从前那位姓刘的祖先,要避世于此,称之为桃源(刘源溪以此得名)。不过,从刘姓的宗谱看来,那位北宋年代的祖先,他的儿孙,也都是务农的庄稼人,很少风雅之士;所以我们的外家,也很少有人知道有“桃源避世”的典故的。从刘源溪穷源而上,沿溪行,到了龙门张山,那是黄大仙(祁平)的老家。张山倒有点像宁都的翠微峰,曾经有强梁之徒想在这儿啸聚作寨,实在池塘太小养不了大鱼的。沿刘源溪两岸大小村庄十余处,也都是种田的老百姓,也和蒋畈的祖先一样,都不会提笔杆的(刘姓的远房,住在兰溪北乡的,清末有一位翰林,即刘治襄丈,以能文名于时,却和刘源溪不相干了)。先母来归时,先父还是务田农夫,道道地地的耕读。我们的家境稍微好一点,也只是免于饥寒而已。先父考取了秀才,创办了育才小学,在我们曹家,当然是一场大变动,先祖母第一回被人称之为“太师母”,一脸通红,好似初登大宝,受十方礼拜,有些出乎意外的。先父中秀才的第三年,先祖父母相继逝世,蒋畈的全副肩仔都落在家母肩上来了。先父一心一意,做外面的事务,家务自非先母一人担当不可。她自己烧饭洗衣,提抱了我们兄弟两人,在干活;一面要供应田间长工们的饮食,一面又要安排泥水木匠们的膳宿;她一个人就担起了三份工作。她身材矮矮的,却有着饱满的精神,好似这份精力是用不完的。说起来,曹家的媳妇都是能干的,曾祖母钟氏祖母唐氏的口碑早已载道。家母的一生,或许比他们更能干些呢!先父在世时,我们只觉得家母十二分软弱,几乎不敢有点自己的主张,她是先父的十足顺民。先父逝世以后,我们才知道先母十分能干的。她处事很有决断,见理甚明,说话很有分寸,她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先父猝遇什么事故,开头也很慌张;可是,沉静地考虑了一回,理出了头绪,下了决心,那就不动如山,非做成功不可了。先母态度很沉着,善于应付,手腕也比较圆滑一点。这都是我在近三十多年中所体会得的。

我看先母的精明能干,乃是从先父那个大环境中训练出来的,而她记忆力强,理解力之敏捷,则得之于遗传。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人,似乎缺少一种外家的温暖,所以对外家先前的情形都不十分了了。大概家母出嫁时,外家的经济情形还不错。外祖父也和先祖父一般,挣得了一份田地,可以过活得。我们的舅父,该是第一等的聪明人,给外祖母纵容得过度了,一直不肯治正务,做耕稼的事,那份田地,便在抽烟和赌博上垮完了。到了我有了知识,外家产业都已败光了;外祖母一直留住在我们的家中,我们,便没有机会到外家去过“外甥”的生活。先父逝世以后,我们才慢慢在对外家情形了解起来,从我们那一群表兄弟的智慧力看来,外家这一血统的生命力是丰富的。那些表兄弟,都没有读书的机会,外家环境,一年坏似一年,他们很早就到社会去谋生;他们所表现应付环境的能力,都是十分精明,十分敏捷,家母的精神,该说一半得之于外家遗传。家母来归时,先父还不懂得珠算,这一份知识,先父正是从闺中得来的。外家那一系列的人,除了舅母外,在心算上所发挥的迅速、正确性,比我们用笔算的高明得多。家母识字虽不多,但她运用那些词语,却十分适当;她自己动笔写的信,句句中肯,十分恳切。我南来香港,家信中有这么两句训示的话:“钱不可不用,却不可乱用。”许多老一辈的人只知道叫后辈:“钱不可乱用”,却不懂得“不可不用”的意义。友人看了大为赞叹:“老曹,你真幸福,有个八十岁老母教教你!”先母总替先兄可怜,因为先父苛责先兄十分严厉,时常打他骂他,先兄显得十分老实。

先母总以为先兄一定能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哪知先兄自先父谢世,便一变所为,变得最不安分守己,什么都不循规蹈矩;而晚年生活之艰苦,结局之悲惨,都非我们所能预料的。

我时常对先兄说:“你本来是钱塘江上的船老大,碰到的只是七里泷中的风波;可是,眼前你驾驶大轮船在海洋上行驶,又当风狂雨骤的季节,你是应付不了的。”先母是不相信,先兄会有覆舟之祸的。先兄牺牲之后,我们一直不把噩耗说给先母知道,让他永远活在她的梦中。我的妹妹,那是先母的心头肉,她的样子跟先父也十分相似。她的现实手法,很高明,假使先兄处世有她一半的才能,也许会有很大的成功。她可说是非常男性的,至于我自己,一进入社会去做事,就是这么缩头缩脚,小心谨慎,既不敢放胆闯天下,又不甘俯首让人驱策,诚非先父所及料,也出乎家母的意料的。

先母逝世,已经五年了。我好几回想提笔写一篇《我的母亲》,也想如归有光写《项脊轩记》那样写一篇《蒋畈的老屋》,都不曾写好。倒是珂云,她写了一篇《他的母亲》却描述得十分真切。我且节用几段有分量的文字:他的母亲,孩子们的祖母,我的婆婆;婆婆习惯上却是孩子们对她的称呼;我依着聚仁的称呼称她为妈妈的。婆婆姓刘小名香梅。她和我们在一起生活,已经五六年了。我和孩子们都没到聚仁的家乡——浦江;她的话,那一角上的土话,慢慢地,我们已能懂得八九成;不过彼此的意思,都能完全了解;她也常常为我们谈些家乡的往事。有一回,她忽然谈起她自己出生那一天的事:她的家离开蒋畈五华里,乃是刘源溪谷中的小村落——刘源(这儿,就拿蒋畈作中心来说的了)。我们的外公家里只有几亩田,虽不至于挨饿,生活却也相当清苦,外婆先养了一男七女;农家重男轻女,生了女孩,不是丢掉,就是病死。婆婆是外婆的第四胎,上面已有一个哥哥两个姊姊;她的降生,在外婆心头是十分不高兴的,因为又是一个女的,“赔钱货,十八年堂前客。”——在农村,女孩是替人家养的,早晚要替女孩子梳头裹脚,耽误了许多田间工作的。婆婆出生那一刻,外公在田野工作未归,由隔邻一位老婆婆接生。外婆睡在床上,一听说这孩子是女的,就说:“丢在脚后跟,随她吧,不用包。”她是决意不要这位闯来的小客人了。隔邻老婆婆听了,自觉没趣,一声不响地回去了。不一回,外公来了;那天是农历七月廿一日,正当秋收时节,他挑了一担刚打下的稻谷,兴冲冲地从田里回来。见了孩子就说:“饭是有得吃了,包起来吧!”他再去请那隔邻的老婆婆过来。想不到她后来嫁到曹家来,开花结子;曹家数代单丁,门衰祚薄,从聚仁一代起,儿孙已有三四十人了。

我生长在城市,对农村生活,实在非常隔膜;直到抗战军兴,才离开上海,到大后方农村去,这才嗅到了泥土气息。我的婆婆,正是泥土味很重的农村中人。

同类推荐
  • 郁达夫散文集(套装共四册)

    郁达夫散文集(套装共四册)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文学巨匠,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他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他在散文中不加掩饰地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散文特色。本书收录了郁达夫最精彩的散文,向读者传达了郁达夫的散文中洋溢着的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本书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画面。
  • 巧断珍宝失窃案

    巧断珍宝失窃案

    比尔巴是印度民间故事中的著名机智人物。他实有其人,生活在兴起于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全盛时期,是莫卧儿帝国最有名望的君主阿克巴(1556—1605在位)的重臣,官至宰相。他聪明过人,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是阿克巴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数量甚多,内容涉及宫廷生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他与阿克巴的趣闻、轶事最有代表性。它们在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为流传,历久不衰。
  • 我的黛蓝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黛蓝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集中收录了季羡林于1978—2000年所写的游历德国、印度、泰国、台湾地区以及内地著名景点的系列散文。这些文章流露了真挚的情、动人的忆,笔调清新古雅,不仅是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结合,也是思考和怀想之间的碰撞。
  • 昨日集

    昨日集

    《昨日集》收录作者曹波在青年时期创作的各类型诗歌八十余篇,其中长诗一篇,囊括了较多题材,展现了诗歌的丰富性。古体诗部分涵盖绝句、律诗、乐府等多种体式,是作者多年探索和研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心得和成果,总体来看用律齐整、字句斟酌、真情实感、注重意境、摈弃虚浮、内容生动有趣,一改当代人创作古诗的违和与生硬。现代诗部分作者挑选了关于他青春生长时期各类题材的典型篇章,他笔触敏感,语言朴白,深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青年的真实内心,生动再现这段历史时期的实际,客观而真切地反映了这一代人普遍经历的生活,以及快乐、痛苦、彷徨等,富有时代气息。
  • 哈姆雷特的问题

    哈姆雷特的问题

    本书是对西方经典《哈姆雷特》的一个阐释和疏解。在原文细读的基础上,作者尝试以札记和诗话形式,结合中西典籍,于双重文化视域下观照哈姆雷特这一人类永恒镜象所临对的牺牲、自我认识、复仇、生死等生命问题,深入解析了哈姆雷特的性格和存在境遇以及二者冲突形成的个体命运。
热门推荐
  • 四十年半人马

    四十年半人马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1970年以来创作的部分散文作品,作者所思所感,或为乡情乡恋、思乡忆旧、亲情恋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审视、对生命的感悟,反映了作者40年散文创作从青涩少年的激情澎拜,经创作中的意识转折,再到自我散文风格确立的创作轨迹,写作风格独树一帜,既有阳刚之气,且有温情如玉,恰如台湾当代文学评论家张瑞芬所言:“雄浑又忧郁,阳刚却唯美,结合了阴柔本体与对粗犷的向幕,如希腊神话中集阴阳二体于一身的半人马。”
  • 万古帝书

    万古帝书

    一页帝书,震慑万界千古。一句帝语,揭开辉煌盛世。这大世中,天才辈出,万人争雄。看平凡少年于尘埃中崛起,于纷争中踏出,走上极道,留名万古。
  • 冷情王爷下堂妃

    冷情王爷下堂妃

    “第一条,不许和别的男人眉来眼去;第二条,不许在我的面前提到他;第三条、、”“傲天,你太霸道了!”“霸道!没错!我就是霸道!谁叫你是一名下堂的妃!”心在跳,情已销,妒火在燃烧!
  • 碧血洗丹青

    碧血洗丹青

    走一趟,尘世,酒茶未冷。笑一句,江湖,君子无赖。
  • 当男神走下神坛之后

    当男神走下神坛之后

    戏精楚辞面对昔日好友的挑拨离间,云淡风轻的说:“秦晋学长本来就很优秀我是知道的,会有女朋友也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如果有一天秦晋学长愿意喜欢我,注意到我,哪怕她还有其他的女朋友,我也愿意跟他在一起的,琦琦,你会支持我的对吗?”看着好友吞了苍蝇一样的表情心满意足的离开,却没看见角落里那个莫名被“脚踏两条船”的人,挑了挑眉,一脸意味深长的看着女孩离开的背影……双向暗恋+甜宠+前世错过,今生补偿男主腹黑斯文败类型,女主表面温顺内心戏很多。
  • 穿越之史为鉴

    穿越之史为鉴

    新书《我的家人都不简单》已经发布!历史与英雄的碰撞,现实与虚幻的交织,当英雄与历史人物面对面的时候,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他见过,一代女帝,日月当空,威仪天下!他见过,青莲剑仙,酒入豪肠,七分月光,三分剑气!他见过,千古一帝,一统天下,徐福出海,以求长生!他见过,一只猴子,桀骜不驯,踏碎凌霄,欲齐天!
  • 迷之森林——鸟

    迷之森林——鸟

    在我们的面前都有一片迷之森林,走出的人出来了,迷失的人迷失了。青春是玄幻的,青春是奇幻的,青春是都市的,青春是历史的,青春是游戏的,青春是科幻的,青春是武侠的,同样青春也是二次元的,但归根结底是现实的,随着自己的脚步记录最好的美一刻……
  • 重生大唐当奶爸

    重生大唐当奶爸

    (已有完本二百万字老书《大唐图书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大唐贞观五年,长乐公主李丽质离宫出走,皇帝遍寻全国而找不到,五年后母亲长孙皇后病危才再次回来。于此同时,一名叫杜少清的现代人离奇穿越到唐朝,莫名其妙的成了一个书生,身边还多了一个可爱的萌萌小女儿……简介不长,故事却绝对精彩,质量保证,请大家放心收藏观看。
  • 下辈子,愿与你形同陌路

    下辈子,愿与你形同陌路

    “如果为了仇恨一定要牺牲一个人,那就让那个人是我吧。”雪儿疲惫的闭上眼睛,嘴角喃喃动着,肖若低下都,听到她在说,“若有来生,但求和你陌路。”是啊,如果陌路,即便不爱,也不会恨……他抱着雪儿的尸体消失在夜色里,从此踪影全无。
  •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100个细节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100个细节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智会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敏感性,这种敏感性能够让孩子如同棉花吸收水分一般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形成一种智力结构,从而提高孩子适应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中,3岁之前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建立阶段,3岁之后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阶段。孩子性格的形成、语言能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形成……都是在6岁前的几年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