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8100000002

第2章 幸福心理学(1)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

——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

第一节 关于心理学的常识

一、身边故事

一位心理老师的自述

我最开始想要学心理学是在大学的时候,刚好学校可以报双学位班,有一个专业就是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喜欢说不清楚理由,就是觉得好奇。可是父母阻止了这个要求,说学心理学是和“精神病打交道的”。本科毕业后工作一年,觉得还是喜欢心理学,因此又转而考研进入心理学专业学习。目前在大学做心理学老师已经8年,也接过一些心理咨询的个案,每每在外提及自己的专业,就会有人觉得太神秘,或者觉得很恐怖,可能会看透他们的心。因此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让大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是一项必须要去坚持的工作。

一位女大学生的困惑

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小兰觉得自己非常孤单。自己从小最喜欢的是去帮别人打理头发,可父母觉得那是个“下档”职业,为她挑选了现在所学的专业,可她一点都不喜欢。同时她也觉得自己太胖,很不好看,经常一个人上课、上自习、吃饭,觉得很难和其他同学接近。她觉得大学的生活很难受,上完几节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之后,觉得心理老师很亲切, ;无数次地想去找心理老师聊天,可是她总是害怕同学们会笑话。有一次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跟心理老师打了个电话,约好了时间在咨询室见面,可是半路上遇到了同学问她去干嘛,结果她又鬼使神差地跟同学回了寝室。

过了一段时间,遇到节假日放假回家,父母依然只是关心她的学习,交流中充满着苛责和约束。下午和妈妈一起去上街买衣服,因为身材偏胖,很多衣服都不合适,妈妈又责备她。晚上一个人独处在房间,越想越觉得难过,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情绪低落到极点。突然想起心理老师上课时留下了QQ号,她想,那就跟老师留个言吧,如果连心理老师都不管我了,那我真没什么盼头了,于是打开手机QQ,跟老师的QQ留了几个字:“老师,我想自杀……”

二、理论快线

到底什么是心理学?当我们有了烦恼的时候还可以找谁倾诉?为什么明明知道可以去心理咨询室跟心理老师说心里话,却还是会害怕?到底怕什么?让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咨询。

(一)什么是心理学

“不是为了奚落,不是为了悲叹,也不是为了嘲笑人类的活动,我作出不懈的努力,是为了去理解他们。”斯宾诺莎在一则政治论文中写道。

1.心理学不是什么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我们大多数人一直在以直觉的方式认识自己和他人,我们常常会问:“我们是谁?我们的思想、感受和行为从何而来?我们如何去理解、掌握和管理我们周围的人?”我们也常常喜欢轻易下结论:“他看上去似乎有点不正常”“只有像他那样才是最优秀的”“这个孩子未来必成大器”“做这样的梦意味着将要有好运”,等等。我们这样直觉式的结论真的不会犯错误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直觉是怎么工作的:

一对父子开车外出,发生了车祸,父亲当场死亡,儿子的情况也十分危急,儿子很快被送到医院实施手术抢救。当医生走入手术室见到这个病人后,突然大叫:“我不能做这个手术,这是我的儿子。”

在看到这个故事之后,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惊讶,那么你一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对于某些职业的性别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这种情况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发生,如果这个病人的父亲已经在车祸中丧生,病人就不可能是医生的儿子。至少在想到医生是病人的母亲之前,他们会这么推理。

有时候个体的行为或社会事件会引起我们对道德或品行的评判,比如曾经发生了一起轰动纽约的事件: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件事发生后,媒体纷纷认为这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社会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但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一个人能提供帮助,那么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别人也会去救”的心理,所以心理学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因此,心理学更希望从接纳、认可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去了解人的本性,而不轻易作出道德性的是非评判。

2.心理学是什么

为了让我们更真实客观地了解人性,比如,人们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坠入爱河,为什么会感到害羞,为什么会做出侵犯性行为,为什么会患上精神疾病。心理学尝试着用更科学的方式去回答关于人类的一系列问题。

严格地说,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及心理过程的科学。通俗地说,心理学想要通过极具说服力的方法,去了解“人本来的样子”,也就是人的一般性规律,又称人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地了解个体的行为或心理反应怎样是健康或不健康,怎样是正常或不正常,进而进行接纳、预防或调整。

为了进一步了解心理学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构成

心理学认为,构成心理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智力因素,即人的思维、想象、观察、注意以及记忆等;二是非智力因素,即人的兴趣、情感、性格以及意志等。因此,构成个体的心理品质主要从上述两个因素加以综合评定。

(2)人的心理活动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不像镜子一样消极被动,也不同于动物对外界简单地感知。人在接触客观事物的时候,先作用于感官(感知),如我们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去接受信息。人们为了更好地感知事物,要通过自己的注意力的选择,同时还要回忆以往的经验进行想象和思维,这是认识过程。人们在对外界事物具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如喜欢或讨厌、热爱或仇恨等,这就是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伴随认识过程而来的。人们除了认识客观事物,还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改造。因此,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是意志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标志。

(3)人的个性心理

人的心理除了一般的共性之外,还有个性,这就是人的心理的差异性。不同的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不同的兴趣、气质、能力和性格,构成了个体不同的心理特征。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1.科学的健康观

现代的健康观念,早已经超出人们的传统认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健康理解为身体不生病或不衰弱,也就是“无病即健康”的观念。而现代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都证明,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统一体。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从此“无病即健康”的观念被一种“立体健康观”所替代,即健康应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度来评价,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这一定义,并指出:“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而其实现则要求卫生部门及社会各部门协调行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对健康作出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人们对健康作出了如下诠释:

(1)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一般指人的生理健康,是指身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生理健康不仅指无病,而且还包括体能,后者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就可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体能也叫体适能,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第一,心理健康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余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爱、自信心,而且有自知之明;第二,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第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3)社会健康

社会健康,也称社会适应性,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如在单位是好职工、好领导,在家是好丈夫、好父亲,或是好妻子、好母亲,在学校是好学生等。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由思想品德和人格完善两部分构成。

2.心理健康概述

近代心理健康运动的兴起与一位大学生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20世纪初,美国有一位就读于耶鲁大学商学院的名叫比尔斯的大学生,他和哥哥住在一起,他的哥哥患有癫痫,俗称“羊角风”,发作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声似羊鸣,痛苦万分,使他非常害怕。他听说此病遗传,总担心自己会像哥哥一样,因此,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终于,19 0 0年,他因心理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住院三年期间,他亲眼目睹了精神病人所受到的种种粗暴、残酷的待遇和非人的生活以及社会对精神病人的误解、歧视和偏见,不胜悲愤。在病愈出院后,他根据自己三年来的亲身经历和体会,用生动的文笔写了一本书——《一颗自我发现的心》(A Mind That Found Itself),于1908年3月出版。此书得到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高度评价和支持。1908年5月,在比尔斯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诞生。此后,心理卫生运动不仅在美国发展迅速,而且扩展到世界各国。1930 年,“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与会人员达3 042人,代表了53个国家和地区,会上成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它的宗旨是“完全从事慈善的、科学的、文化的、教育的活动,尤其关注世界各国人们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等研究、治疗与预防,以及全体人类幸福的增进。”

(1)心理健康的内涵

①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区分。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要学会区分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这几个概念。

心理正常是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不包含有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而心理不正常被理解为变态心理学中的心理异常,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显然,“正常”和“异常”是表明和讨论“有病”或“没病”等问题的一对范畴。而“健康”和“不健康”是另外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如何。可见“健康”和“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统统包含在“正常”这一概念之中。在临床上,鉴别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标准与区分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标准也是截然不同的。

②心理健康的具体内涵。心理健康的定义有很多,至今仍然是一个有所争议和与时俱进的概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 and hygiene)条目中说:“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十全十美状态。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上述状态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疾病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

同类推荐
  • 市场预测与决策

    市场预测与决策

    本书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市场预测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主要预测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市场研究的意识、市场预测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市场决策的基本理论与主要的决策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市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进行市场决策的技能。
  • 电视制作技术

    电视制作技术

    《电视制作技术(第2版)》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通过理论与训练相结合,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中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增加了关于媒介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电视网、三网融合等概述性内容,同时加强了对高清节目制作的理论与实践的论述。突出了新技术应用,紧跟传媒技术发展现实和发展前沿。内容深入浅出、难易结合,实用性、针对性强。
  •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下)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下)

    从富有古老底蕴的亚洲,到深情浪漫的欧洲,从阳光灼热的非洲,到热情神秘的美洲,每翻开一页就展示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热门推荐
  •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大全集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大全集

    本书就是一本妈妈为女儿编写的“青春期百科全书”,从妈妈的角度来帮助女儿解决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烦恼和问题,内容从生理变化到成长烦恼,从自我防卫到心理剖析,从学业指点到修养提升,从形象气质到礼仪交往,无所不包,是送给青春期女孩的成长礼物,帮助女儿度过一个安心快乐的青春期。同时也是天下父母必备的青春期教育实用指南,帮助父母与青春期女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女儿健康成长。
  • 河边的孩子

    河边的孩子

    孩子看到红鲤鱼的那年,大概是六七岁吧。可他跟着爷爷在葡萄园里已经生活了两年。爷爷的葡萄园紧靠河边。河叫马颊河。水清得能看到小鱼在水草中乱钻。在孩子的印象里,那条河很宽很宽,宽得看对面坝堤上的人像小虫在缓缓地爬,汽车摩托车像小鸟在缓缓地飞。孩子生活得有滋有味,夏天有鱼吃,秋天有葡萄吃。孩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这一年是第三个年头了。爷爷又在葡萄园里养了蜜蜂。这里四周全是树林子,洋槐、垂柳、钻天杨、纠缠在一块儿的灌木丛,偶尔也能见到一两棵合欢树,树林茂密地盖住了河堤。咋看也看不到头。说,蜜蜂就喜欢树林子。
  • 婚谋已久:首席轻一点

    婚谋已久:首席轻一点

    苏晚曾以为自己是江城最幸福的女人,这一切,却被他给的盛世婚礼摧毁。婚后,他从不碰她,却在他们的婚房跟别的女人缠绵。“苏晚,你逼走了芊芊,就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为了一个项目合作案,他将她亲手送给了别的男人。陆庭尧,江城最炙手可热的商界传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夜缠绵,苏晚醒来后对上的是男人欲黯深沉的眼眸,“现在讲求男女平等,你不会睡了我,就不对我负责了吧?”明明只是想要借个港湾疗伤,却没想到会弥足深陷,直到有一天意外来临,他当着她前夫的面,笑得得逞的将她拥进怀里,“风大,小心你和宝宝着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每一间房舍都是一座烛台

    每一间房舍都是一座烛台

    《每一间房舍都是一座烛台》是80后作家甫跃辉的最新作品集。《每一间房舍都是一座烛台》主要写的是青年人“顾零洲”的和几位女性的交往。每一个故事,都试图抵达人性的幽暗地带,试图碰触那些难以言说的秘密、忧伤、疼痛、脆弱和执拗。
  • 溺宠兽夫真绝色

    溺宠兽夫真绝色

    【新书:重生帝女:摄政王,碗里来求支持】想她智商160的天才美少女,竟然就这样被一个苹果噎死,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个要车没车、要房没房,还只能住石洞的奇葩世界。哎哎哎!这位帅哥,我不生豹子!等下,那位美男,快放下本小姐的xx巾!那不是你能玩的,她会误会哒!……【总之,这是一位没节操的高智商美少女玩转兽世,撩拨美男的奇葩故事。】(本文属宠文,请放心入坑*^O^*)
  •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颜如玉

    女主兰宁在国外旅游时,偶遇一个中国男人,并因迷路其发生争执。回国后,兰宁到新的杂志社工作,发现自己竟然成了自己一直喜爱的作家——幸心老师的编辑,而幸心老师,正是她在国外遇到的那个男人!
  • The History of the Common Law of England

    The History of the Common Law of Eng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朕要当始皇帝

    朕要当始皇帝

    这是平行世界的大明。有四条眉毛的陆小凤!有踏月而来的楚留香!有飞刀问情的李寻欢!有一身正义的燕南天!有罗马!有波斯!有蒙古!穿越而来,成为大明天子的朱承德决定踏上秦始皇的道路。挥剑决浮云,天下尽大明!普天之下无一人不可为大明臣子!率土之滨无一地非大明国土!
  • 寒夜烟花烫

    寒夜烟花烫

    三百年前,他为她承受紫金天雷,他说:“因为...喜欢你啊!想要保护你。“三百年后,她找到了他,他已经不记得他曾经喜欢她了,他只记得第一次见她,是她救自己,那时已经悄悄的爱上这个冷傲的女子。她很冷若神秘,他敢爱敢恨。她像是浮世的兰花,从未改变自己的心意;他像丛林的山河,心只随山河远去。
  • 驭兽为夫:冷王已就擒

    驭兽为夫:冷王已就擒

    一场生日宴会,竟是为她举办的死亡派对。岑暮还没觉出生死有命,就穿来和一群古风cos飙戏。在这儿爹疼娘不爱,兄弟姐妹今儿下毒明儿扎小人,外人指着她骂花瓶小废物,说她抛头露面丢人脸。岑暮作为一个正经的纨绔富二代,没有不会的,骑马箭术高尔夫,喝酒演戏漂亮话,懂笼络人心,也明白真情可贵。不仅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驭了只朱雀玩。“有什么是我不会的?我不会杀人啊。”岑暮莞尔一笑:“不过我想试试呢。”驭兽令出,百兽俯首,传有神人降世,可主宰万兽。“楚致,先前算我自作多情,那现在,我落在你身上的心,便不会再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