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7700000014

第14章 学前儿童的发展(10)

(七)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语言逐渐过渡到独白语言

口语可分为对话和独白两种形式。对话是两个人之间进行交谈,独白则是一个人独自向听者讲述。儿童的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共同交往中才能进行。到了幼儿期,由于独立性的发展,儿童常常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印象等。因此,有必要向成人表达自己的各种体验和印象,这样,独白言语也就逐渐发展起来了。

当然,幼儿的独白言语刚刚开始形成,发展水平还很低,3—4岁幼儿能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4—5岁幼儿能独立讲述;5—6岁幼儿则能做到系统、大胆、自然地讲述。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情境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往往还需要说话人运用一定的表情和手势作为自己言语活动的辅助手段。连贯性言语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使听者仅仅从言语本身就能完全理解讲话人所要讲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情境性言语和连贯性言语的区别是是否需要具体的支撑。

3岁前的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幼儿初期,儿童的言语仍然具有3岁前儿童言语的特点。虽然能够独自向别人讲述一些事情,但句子很不完整,常常没头没尾,让听的人感到莫名其妙。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情境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整个幼儿期都处于从情境性言语向连贯性言语过渡的时期。六七岁的儿童才能比较连贯地进行叙述,但其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幼儿园教学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促进这一过渡,提高幼儿连贯性言语的水平。

3.讲述逻辑性逐渐提高

幼儿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讲述的主题逐渐明确、突出,层次逐渐清晰。听小班幼儿讲故事往往听不懂他在讲什么。随着儿童的成长,其口头表达的逻辑性有所提高。儿童讲述的逻辑性反映了思维的逻辑性。

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

幼儿不仅可以学会完整、连贯、清晰而有逻辑地表述,而且能够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之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当然,这需要专门的教育。

幼儿学习语言有两种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因此,要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要给幼儿良好的语言示范和正确的指导练习。同时还应创设交往情境,激发幼儿表达的需要。

第八节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情感的基本概念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事物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身体姿势、言语等。生理唤醒则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如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等。情绪和情感心理成分包括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控制。

情绪主要指情感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经常用来描述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内隐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人们通过情绪、情感进行社会适应,如用微笑表示友好。

2.动机功能

情绪可以激励人们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3.组织功能

情绪、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有组织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

4.信号功能

情绪、情感在人际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得以实现。

(三)情绪、情感的分类

1.情绪状态的分类

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弥散性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2.情感的分类

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情感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学前儿童不同于年长儿童的突出特点。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情绪不只是心理活动的伴随现象,情绪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是其他心理过程所不能代替的。它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这种作用在学前儿童身上更为突出。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的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而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的学习行为。同样是学说话,在不同情绪影响下,学习效果并不相同。到了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强制会使孩子们产生不良情绪,而适合幼儿需要的措施,则使他们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表现出积极的行动。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学前儿童心理过程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儿童的情绪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迟作用。

研究认为,愉快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相关为倒“U”字形关系,即中等强度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是表示情感和愿望的,此时言语的情感功能和指物功能不分;用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三)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情绪对人类适应环境有重要作用。婴儿最初的情绪表现,有助于其适应生存。婴儿生存靠成人,天生的情绪反应能帮助他呼唤和影响成人,使之得到照顾。

情绪表达早于语言表达,婴幼儿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及肢体活动,即身体和四肢的动作和活动来表达情绪。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

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是有感染性的。在婴儿期,情绪的感染作用尤为突出。对婴幼儿的情绪感染,往往比语言的作用要大。情绪能成为交往工具是因为情绪有信号作用,能够向别人提供信息交流,情绪往往不是单向的表达,而大多数是有沟通对象的。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大约5 岁以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情绪过程日益稳定化,逐渐变成情绪品质。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的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当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结构。早期的情绪损伤,则可能导致怪癖的性格和异常行为。

三、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一)情绪的发生

初生的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舞动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其特点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原始情绪可分为许多种类: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怕、怒、爱3种。

1.怕

华生认为大声和失持会引起新生婴儿的怕。当婴儿安静地躺着时,在其头部附近敲击钢条,会立即引起他的惊跳,肌肉猛缩,继之以哭;当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或身体下面的毯子被人猛抖,婴儿会发抖、大哭、呼吸急促、双手乱抓。

2.怒

怒是由于限制儿童运动引起的。如,把新生儿头部按住,不准活动,新生儿会发怒,表现为身体挺直或手脚乱蹬。

3.爱

爱由抚摸、轻拍或触及身体敏感区域产生。如,抚摸孩子的皮肤,或是柔和地轻拍他,会使婴儿安静,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或是展开手指、脚趾。

(二)情绪的分化

1.布里奇斯的研究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提出:新生儿的情绪只是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反应。主要由一些强烈的刺激引起,包括内脏和肌肉的不协调的反应。3个月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在以后学习和成熟的作用下,各种不同的情绪才逐渐分化出来。

2.林传鼎的研究

我国的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新生儿已具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愉快和不愉快。愉快情绪反应是一种积极生动的反应,表现为某些自然动作,尤其是四肢末端的自由动作的增加;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代表生理需要的未满足(饥饿、寒冷、疼痛等),其表现是:自然动作的简单增加,如连续哭叫、脚蹬手刨等。

3.伊扎德的研究

伊扎德认为情绪随年龄增长和脑的发育逐渐增长和分化。他运用录像技术和两套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模式测查系统,将新生婴儿的面部表情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录像,并进行了精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婴儿出生时就具有五种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后婴儿逐渐形成了人类9种基本情绪。

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化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的社会化发展趋势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一个研究发现,学前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儿童白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第二类,儿童对教师微笑;第三类,儿童对小朋友笑。这三类中,第一类不是社会性情感的表现,后两类则是社会性的。研究表明,从1岁半到3岁,儿童非社会性交往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会性微笑的比例则不断增长。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婴儿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1—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但总的来说,在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在中大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幼儿非常希望被人注意,为人重视、关爱,要求与别人交往。与人交往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人际关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幼儿情绪的产生和性质。不仅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些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的表情手段,使自己的表情日益社会化。

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二是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

(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近1岁的婴儿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例如,对他微笑,他会笑,如果接着立即对他拉长脸,做出严厉的表情,婴儿会马上哭起来。有研究表明,小班的幼儿已经能够辨认别人高兴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幼儿园中班开始。

(2)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富切尔对5—20岁先天盲人和正常人面部表情后天习得性的研究发现,最年幼的盲童和正常儿童相比,无论是面部表情动作的数量,还是表达表情的适当程度,都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正常儿童的表情动作数量和表达表情的逼真性,都随着年龄增长有进步,而盲童则相反。这说明,先天的表情能力只能保持一定水平,如果缺乏后天的学习,先天的表情能力会下降。盲童由于缺乏对表情的人际知觉条件,其表情的社会化受到了障碍。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一般而言,辨别表情的能力一般高于制造表情的能力。

(二)情绪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1.丰富化

所谓情绪的日益丰富,可以说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如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少数的几种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分化、增加。其二,情绪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如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了情感体验。例如,2—3岁的幼儿不太在意小朋友是否和他共玩。而对大一些的儿童,小朋友的孤立、不和他玩,以及成人的不理解,特别是误会、不公正对待、批评等,会使其非常伤心。

2.深刻化

所谓情感的深刻化是指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如,年幼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是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来源,而年长儿童则已包含对父母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

学前儿童情感的深刻化,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根据与认知过程的联系,情绪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与生理性刺激联系的情绪,多属此类。例如,婴儿听到刺耳的声音或身体突然失持,都会引起痛苦和恐惧。

同类推荐
  • 教你学露营(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露营(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哈克·贝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哈克·贝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本书讲述少年哈克摆脱了收养人道格拉斯寡妇和常常虐待他的父亲之后,遇到逃跑的黑奴吉姆,并与他结伴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故事,兼具冒险性及启发性。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本书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围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开阔的视野、缜密的分析、典型的案例,揭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规律和学习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养和专业成长提供借鉴。
  • 西游记(青少年无障碍阅读)

    西游记(青少年无障碍阅读)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师徒们行程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除魔,最后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作者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现实主义的思想感情,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曲折纷呈、妙趣横生的神话故事,并在奇幻世界中折射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在奇幻中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 新编车间班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

    新编车间班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

    在企业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中,车间班组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
热门推荐
  • 证道歌颂

    证道歌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论法治(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社会政法研究系列)

    论法治(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社会政法研究系列)

    本书缬选李步云先生三十年来有关法治问题的文章五十余篇。记录了先生在法治与人治、法治入宪、法治国家基本标准、执政党依法执政等问题上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我们从中既可领略先生敏锐的思想,也可感悟中国三十年来法治的重大进步。书中讨论的许多问题,依然属于中国目前的热点问题,李步云的观点,对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依法治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 我的加点异能

    我的加点异能

    杨树的异能可以剥夺万物的属性,然后给自己加点,也可以给其他物品加点。从树上摸出生机属性,加到自己身上,自己的生机变强了。从怪兽身上摸出灵魂本源属性,加到自己身上,自己的灵魂更强大了。将生机属性和灵魂本源属性加到石像上,顿时一个有灵魂的石像生命诞生了。于是他突发奇想,要是自己不停地剥离万物属性储存起来,会不会将世界毁灭?
  • 何处春风暖寒阳

    何处春风暖寒阳

    “萧仲川,你有没有爱过我?”曾经也有一个人这样问过薛嘉琪,她只觉得可笑,现在到她问别人了,却觉得悲凉。萧仲川说:“没有,从始至终。”因为她的父亲害得他家破人亡,他怎么可能会爱上仇人的女儿。可是,最后,他真的爱上了,她却不见了。
  • 超级基因商城

    超级基因商城

    “蚂蚁基因,融合后力量增强百倍!”“电鳗基因,融合后身体可产生雷电!”“轰!”穆天一拳轰在空中,顿时便打出了一记音爆重拳……“我滴龟龟……”穆天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完好无损的拳头,眼中闪过了一丝不可思议……书友群:378521303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萌妻重生:影帝大人,请克制

    萌妻重生:影帝大人,请克制

    为了能把影帝变成自己的男人,秦米米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把自己给玩死了。醒来后,秦米米变成了小神棍。“影帝大人,你印堂发黑,有血光之灾!需我日日夜夜寸步不离。”“影帝大人,你命犯桃花,需娶我h方能化解!”“影帝大人,我掐住一算,你未来的老婆只能是我!”后来,当小神棍秦米米成功把影帝变成自己的男人之后终于发现了影帝的禽兽不如的一面。秦米米咆哮道:“我要离婚!”薄影帝:“我对你不好吗?每天耕耘不够努力吗?”秦米米:“你每天对我做了什么心里没点逼数吗!”薄影帝叹息:“我每日三醒,帅否,满足你否,你是否外面有狗!”
  • 飞吧,鸽子

    飞吧,鸽子

    在湖南黄家镇有三个人在怀想他们的青春,他们分别是作家、画家和教授。他们都有过各自的理想和爱情,但都在时间的长河里遗失了,他们老了。他们还能重新获得理想和爱情吗?黄小民李作家来电话,告诉我马教授从长沙回来了。我放下话筒,目光移到窗外,窗外是十月里一个金灿灿的下午,黄灿灿的太阳照在街对面的红砖墙、青砖墙和白墙上。汽车从街上驶过,鸣着喇叭驱赶横穿马路或走在街中的行人,街上一片嘈杂的叫卖声和音乐声。我的画店是街上最安静的商店,只有我和我老婆。
  • 武侠世界的小配角

    武侠世界的小配角

    这是一个屌丝男稀里糊涂穿越到武侠世界,然后和附送的系统斗智斗勇,顺手解决几个大反派的故事。真的只是顺手,而已。
  • 穿越之寻心追梦之旅

    穿越之寻心追梦之旅

    偶遇女鬼,本来只是为了女鬼寻心,最后不知,是谁丢了心,又找到了谁的心。王嘉熙看着眼前狼狈的男子,笑道“我本不是为了躲你,既然你找到了,那么你可曾娶妻生子?”“不曾”“那你娶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