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7300000041

第41章 收敛思维(4)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舔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驼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附文2:

犹太三巨星

卞毓方

马克思的时代,江上青峰一般,向时间激流的深处隐去,隐去,离我们已愈来愈渺远。马克思生于1818年,入世比狄更斯、洪秀全稍晚,比惠特曼、李秀成稍早,与屠格涅夫同岁,假如活着适逢180 大寿,纯粹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此翁卒于1883年,享寿六十有五。他传世的肖像,浓髯密髭,目光如炬,应属晚年的特写。马克思天资聪慧,少年英俊,30岁就写出了《共产党宣言》。奇怪的是,世人如今瞻仰的,一律是满腮胡须、一脸风霜的老马,至于小马的昔日风采,敢说没有几人会记得。

曾经恭恭敬敬地翻阅马翁的书,在求学求经的年代。说是翻阅,因为他的书,一、卷帙浩繁,没功夫细啃;二、内容深奥,不容易消化,只好东选一章西择一页,拣实用的过瘾。倒是有一部苏联人写的《马克思青年时代》,读了又读,抄了又抄,印象深如刀刻。当日,我佩服小马的,首先是他通晓多国文字。他把外国语当作人生斗争的重要武器,先后攻下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圣经》讲得清楚,上帝统治世界,法宝之一,就是让世界人各操一种语言,彼此隔膜,互为利害。马克思在青青子衿的学生时期,就突破上帝设下的樊篱,这对他关注、思考全人类的命运,大有裨益。我佩服小马的,其次是他精通数学。在我的想象中,数学是上帝的音乐,能够利用数学和上帝进行心灵的交流,自然有助于窃获创世的奥秘。

爱因斯坦诞生于1879年,马克思61 岁,与斯大林、托洛茨基、陈独秀同年,算到今天,也有119“史龄”。爱翁的书,我不敢妄翻,坦率承认,看不懂。他的相对论,据说全世界能弄明白的,也寥寥无几。在下学的不是他那一行,完全属门外汉。门外也好,距离反而激起更热烈的崇拜。

我很欣赏这样的一幅漫画:头发蓬乱、目光迷惘的老爱因斯坦,徘徊在自家公寓的楼外——他刚才出去散步,一定跟上帝争论得太激烈了,在天国逗留得太长太久了,以至于返回尘世,竟认不出自己的家门——而不得不俯首弯腰,问一个邻居的男孩:“朋友,你能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吗?”

另一幅漫画也非常引人入胜:爱因斯坦的脸被画成一把小提琴,琴弦上颤抖着音符,还曼舞着那道著名的物理学公式:E=mc2。

一个天才的临世,总要伴随着一些异乎寻常的征兆。在这方面,我们东方人特别讲究。《封神演义》描写哪吒降生之前,有一道人托梦给他的妈妈:“夫人快接麟儿!”《三国演义》介绍刘禅身世:“甘夫人尝夜梦仰吞北斗,因而怀孕,故乳名阿斗。”今人写曾国藩出生,也是饶有兴味地转述:是夜,曾国藩的祖父“忽然看见一条巨蟒在空中盘旋,慢慢地靠近家门,然后降下来,绕屋宅爬行一周,进入大门”,正惊诧间,老伴喜滋滋地走过来,说:“孙子媳妇生了,是个胖崽。”西方人对此也有讲究,一般来说,还算唯物。比如,据聂运伟的《爱因斯坦传》介绍,爱因斯坦呱呱坠地,后脑就大得惊人,而且头骨呈棱角状,令人害怕。母亲不禁担心他的健康,老祖母看到孙子,也低声嘀咕:“太重了!太重了!”她不是说孙子的体重,而是这个大而怪的头颅让他不安。

这个大而怪的头颅,最早疯狂吸收的也是音乐。爱因斯坦3岁迷上了有音符的舞蹈,6岁练习拉小提琴,稍长又练习弹钢琴。再而后,才是数学、物理。涵容千汇超拔万籁的艺术和严格规整、一丝不苟的科学,组成了他鹰击鹏翔的双翼。传说他与另一位要好的物理学家,常常就相对论展开争论,逢到双方旗鼓相当,谁也说服不了谁时,他们就自动休战。这时,爱因斯坦拉起小提琴,朋友则弹起钢琴,那真是美妙绝伦的配合。然而,当一支乐曲刚奏到一半,爱因斯坦会突然停下,拿弓使劲敲击琴弦。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优美的旋律激发了灵感。朋友心有灵犀,也立即停止弹奏。争论于是重新开始。如果依然水不落石不出,双方僵持不下,爱因斯坦又会示意暂停,然后径直走到钢琴旁,用双手弹出三个清澈的和弦,并反复打这3个和弦。

又像是在叩问大地:“怎——么——办?”

弹着,弹着,大自然的心弦被拨动了;上帝的大门敞开了;创造的火花如漫空星斗闪烁。两个好朋友笑了,悠扬的乐曲又开始在房间回荡。

每当我读到这一段,眼眶常盈满泪水。艺术的美与科学的美,如日月双星,互为映照,如高山大海,一脉相连;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的非凡发现,正是建立在和谐、统一的宇宙美学原则之上。

回头再看看我们:搞科学的,有几个精通艺术?更不用说,搞艺术的,基本上不懂科学!唉,我们的精神天幕残缺不全,漏洞百出,急需当代的女娲氏援手修补。

弗洛伊德生于1856年,小于马克思而大于爱因斯坦,在3人中,排行老二。然而,我接触他的著作,却是80年代以来的事,远远落在爱因斯坦之后,所以印象中,总觉得他比爱翁年轻。第一次看见弗氏的肖像,猛地一愣,那是悬崖似的天庭,黑森林般的胡须,幽幽深潭式的眼神,使我想到了——萧伯纳!翻开《辞海》“萧伯纳”的词条一查。嗨,你说巧不,他俩不仅容貌相像,还是同岁。

弗洛伊德的异禀也是与生俱来。你读过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吗?科波菲尔降生之际,从母体带出了胎衣——这是极为罕见的,作者借此表现主人公与众不同的命运。弗洛伊德出世,仿佛是科波菲尔经历的再现。那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一落地就从娘胎带来了势能”。一位在场的医生骄傲地宣布,“小家伙将征服全世界!”

弗洛伊德扬帆启程了,在马克思之后,爱因斯坦之前,他创造出了一套精神分析学说,问世不久,就风靡欧美。弗氏认为:人的心理分为两个对立的部分——意识和潜意识;而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则是左右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弗氏的学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到我国,曾在章士钊的案头曼咏,周作人的枕畔低吟,激起的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朦胧意蕴。我最近随便翻了翻他的几本书,感慨万分的,倒不是他的理论,而是他的献身精神。弗氏曾告诉朋友:“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不能没有嗜好,一种强烈的嗜好——用席勒的话来说,就是暴君。我已经找到了我的暴君,并将无条件地为之服务。这个暴君就是心理学。”瞧,他说得多好!弗氏还兼具诗人情怀,不管研究如何繁忙,每天坚持从雪莱、歌德、波德莱尔等大家的作品中汲取灵感。他的一部分创造性思维,正源自于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豁然醒悟。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这3人有一个共同的背景:清一色的犹太出身。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的双亲,都是犹太人,马克思的父亲,是犹太人。犹太民族的文化精神,冶铸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基质。同时我们看到,他们又都是操德语的犹太人。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的特利尔,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的鸟尔姆,弗洛伊德出生于弗莱,成长于维也纳,属奥匈帝国,讲的也是德语。日耳曼民族的文化精神,无疑将他们独特的个性基质,又狠狠淬了一道锋刃。这机缘,与其说是偶然巧合,毋宁说是人类创造新品质的成功自组。一方面是闯荡天涯的坚忍不拔;一方面是啸傲大陆的强梁霸气;一方面是出神入化的经营玄机;一方面是严谨缜密的学术乾坤。两种优秀的民族精神相激相撞,相融相合,终于电光石火般,催出直逼上帝的三颗思想界巨星。

同类推荐
  • 呐喊·彷徨

    呐喊·彷徨

    本书收录了鲁迅先生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呐喊》包含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间创作的14篇短篇小说,集中控诉了陈旧体制与传统观念之恶;《彷徨》是鲁迅先生写于五四运动后的短篇小说集,深刻剖析了国民性,表现了对愚昧的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此外,本书还特别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谈。
  • 青春思绪

    青春思绪

    《最适合青少年的哲理美文:青春思绪》所选文章打破了纯文学界限,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这些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生体验,那闪光的语言,精辟睿智,鞭辟入里,简直是句句经典,字字珠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迪性。
  • 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本书编写方法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原理与方法结合,传统管理与新的经验结合,目的是帮助商业经理掌握较深厚的基础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功底。因此,本书不仅辅导应试,还是商业经理和其他商业干部的日常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包括各种业余大学)商业专业学生的辅助读物。
  • 读和写

    读和写

    《读和写》本书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文字浅显,故事性强。采用故事体的表达方式,学生们很容易就会被其情节吸引,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浅入深出,寓教于乐。二是比喻新奇,印象深刻。书中采用了很多形象鲜明的比喻和小故事,来阐明对学生们来讲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的一些读写知识。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本书主要记录了安妮·弗兰克遇难前对密室生活和身心成长历程,首篇写于1942年6月12日,末篇写于1944年8月1日。在被压抑和恐惧气氛笼罩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虽然有时像大人一样情绪低落,但始终心存希望。她把日记本“吉蒂”作为假想的收信人,以写信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日记中既记载了安妮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母亲)的好恶、对密室内部争论的分析和对战争的看法,甚至涉及对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见解,也记述了安妮对理想爱情的憧憬与渴望、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探索……安妮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鼓励下,逐渐独立和自主。
热门推荐
  • 请早点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请早点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屋外,天空有点点繁星,还有半轮残月,屋内,嬉闹声掺杂着欢笑声。这一刻,我是被幸福包裹着的,是一个幸福的人。一辈子太长了,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生命是个漫长的旅程,不知道会在哪里停留,会在哪一刻遇见谁,爱上谁?和谁共度一生。小颖,我爱你,胜过我喜欢你。无处安放,只能放心上。此情已深,日月为鉴。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与你遇你

    与你遇你

    从旁边传来的纸条上只有一行潦草的字:“班长大人,帮我看着点老师”
  • 绝世仙恋

    绝世仙恋

    她,是生长在深山里的一株桃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等待他的到来。他,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是最放荡不羁的王,却每年栖她枝头,居心不良。那年,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她终于幻化成人形,站在他面前羞涩地说喜欢他。他助她修炼成仙,却又亲手将她送进轮回,许下毒咒,“豌儿,这辈子,下辈子,生生世世,你只能当我的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界最强共享男神

    万界最强共享男神

    此书剧毒无比,没有一定境界的书友最好不要轻易尝试。曾经有练气期的书友因为不听我劝告,强行翻阅此书,结果还没点开,就神形俱灭,灰飞烟散!有筑基期大圆满的书友自恃功力深厚,刚看完第一章,就口吐白沫,翻了白眼,至今不能瞑目。还有金丹期的书友,仗着金丹护体,百毒不侵,结果才看完第一章就金丹崩碎,修为尽毁。有位元婴期巅峰的书友硬是不信邪,一口气看了十章,然后···他的坟头草已经三米高了!诸位书友,我真的不是在危言耸听,倒在本书剧毒下书友都能堆积成山,我真的不想再有人牺牲了!真要看的话最好是大乘期高手才能勉强翻阅。(以上纯属虚构,感谢赏脸)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小说、散文代表作品集。收录了都德的小说名篇《最后一课》以及都德在普罗旺斯山居时创作的散文,在这些文字里,都德满怀着 亲切眷恋的柔情,用筒约的笔触与清丽的色调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面:南方烈日下幽静的山林、铺满了葡萄与橄榄的原野、迷人的星空等,本书具有较强的文学欣赏价值。
  • 霸刀之自古王者是孤寡

    霸刀之自古王者是孤寡

    天命孤寡,龙兴斩伐。一步一个脚印,于众生的征伐之中,体会什么的孤独,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
  • 冬官考工记

    冬官考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能量:正面情绪改变自己和他人

    正能量:正面情绪改变自己和他人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打量别人手中的报纸足足40分钟,一直挣扎于想借读却又怕被拒绝,最终没敢向对方开口?面对心仪女孩不敢努力争取,而是寻找各种自己不为女孩接受的理由,而且这些理由看似那么的充分,甚至觉得自己不配享有天下美好的事物,结果错失一段美好的姻缘?面对事业上的贵人,只要开口为自己争取就能将名誉之门打开,但又觉得人家地位高不可攀而羞于开口,最终错失机遇,让自己延长了好几年的奋斗期?……我们大多数人都在顺从着一种消极的生活方式,犹豫、怯懦、慵懒、怀疑、退缩……任其肆意蔓延,总是认为事情不可做,不如等等再说,总是担心万一有不利的事情发生,最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每天生活在瞻前顾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