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27300000008

第8章 贡高品第二十一

佛语阿难:“菩萨随时欲学般若波罗蜜,随法欲行般若波罗蜜,是时一佛界中魔,各各惊自念言:‘欲使菩萨中道得阿罗汉果,莫疾使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疾使得佛。

“复次,阿难,弊魔愁毒为忧,见菩萨习行于般若波罗蜜。

“复次,阿难,是时诸弊魔四面放火风,恐怖是菩萨,若令畏惧,衣毛当起,使心一反乱念转复。”

佛语阿难:“魔不遍行乱菩萨,若有行乱者,有不行乱者。”

阿难白佛言:“何等菩萨为魔所乱?”

佛语阿难:“若有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不乐者,弊魔便行往坏。

“复次,阿难,若有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心狐疑者,自念:‘若有无有耶?’如是,阿难,菩萨为弊魔所得便。

“复次,阿难,若有菩萨远离于善师,是菩萨所闻般若波罗蜜深事,不欲闻也,亦不了也,亦不知也,何因守般若波罗蜜,用是故,阿难,是菩萨弊魔所得便者。

“复次,阿难,若有菩萨与恶师从事,用是故,弊魔得菩萨便,是菩萨言:‘正是我所喜师也,当成我所愿,余多有菩萨非我善厚也。’用是故,弊魔便复得菩萨。

“复次,阿难,闻是深般若波罗蜜时,教余菩萨:‘用是为学,用是为写,我尚不了其事,汝能了耶?’若有时菩萨与异菩萨,转相轻易言:‘我所行是也,汝所行非也。’尔时,诸弊魔欢欣踊跃,是时弊魔便作异被服像来,叹菩萨言:‘汝于某国生,某种姓家。’是菩萨闻是语,便轻易余成就不贡高菩萨。是贡高菩萨功德薄少,无阿惟越致相也。是菩萨于阿惟越致中功德少,自贡高轻余菩萨言:‘卿不及我所行。’用是故,弊魔大欢欣言:‘今泥犁、禽兽、薜荔堕者不少。’弊魔当复增其念,所语所说,多有信用者,闻之者无不随其言者。作是学者瞋恚益增,心所作为颠倒,用是故身口心所作为輙反,用是故其人在泥犁、禽兽、薜荔中罪益增,用是故弊魔大欢欣踊跃无有极。若求菩萨道家,与求罗汉道人共诤,尔时,弊魔自念:‘菩萨离萨芸若远离,远亦不大远。’菩萨又与菩萨共诤,尔时,弊魔念言:‘两离佛远。’”

佛语阿难:“未得阿惟越致菩萨,与阿惟越致菩萨共诤,骂詈阿惟越致菩萨。是菩萨骂以随心所念转怀怨恨,心一转念輙却一劫。菩萨虽有是恶念,不舍萨芸若,却无数劫极,甫当更复从发意起。”

阿难白佛言:“心所念恶,宁可得中悔不?当乃却就尔所劫乎?”

佛语阿难:“于我法中,广大极,可得悔。”

佛语阿难:“若有菩萨念恶有恨,自欢欣复语他人,是人不可复使悔也。若有菩萨若骂詈瞋恨自念:‘咄!我所作无状,后终不敢复作是。’复自考责:‘人道难得,用是故,悉当忍于人,何况乃当与人共诤言乎?我当为十方人作桥,令悉蹈我上度去。我有是意,宁当复与人共诤耶?住立当如聋羊,诸恶悉当忍,诸恶心不当犯。我作佛时,悉当安十方人得般泥洹。我不复与人共诤瞋恚于人为用罗汉道故。’”

阿难白佛言:“菩萨菩萨自相与共止,法当云何?”

佛语阿难:“菩萨菩萨转相视,当如视佛,心念言:‘共一师,共一船,共一道,是所学,我亦当学。如是,若有余菩萨欲喜学罗汉、辟支佛道,若与从事,设有是人者,我不与从事。其有世世欲求佛道者,当与相随。’如是学,为共一法学。”学品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学无常为学萨芸若,学无所生为学萨芸若,学去离淫为学萨芸若,学灭为学萨芸若。”

佛语须菩提:“汝所问,学无常为学萨芸若者。于须菩提意云何?是怛萨阿竭本无,随因缘得怛萨阿竭本无字,宁有尽时不?”

须菩提白佛言:“不。”

佛语须菩提:“为学萨芸若,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如是学为学怛萨阿竭陀,为学力,为学无所畏,为学诸佛法。菩萨学如是者,悉行诸学法。菩萨摩诃萨作是学,魔及魔官属不能中道坏。菩萨如是学,为疾得阿惟越致。菩萨如是学者,为疾近佛树下坐。菩萨如是学,为悉学佛道。菩萨如是学,为习法也。菩萨如是学,为极大慈哀,如是为学等心。菩萨学如是,三合十二法轮为转。菩萨学如是,为学度灭十方天下人。菩萨学如是,为学甘露法门。”

佛语须菩提:“不懈怠人乃能学是。作是学,为学十方天下人道。菩萨学如是者,不入泥犁、禽兽、薛荔中。菩萨学如是终不生边地,如是学不复生愚痴贫穷中,如是学不复盲聋喑哑欧,如是学为不毁十戒也,如是学为不随解除卜问也,如是学远离不持戒人也。菩萨如是学,不愿生尼惟先天上。何以故?菩萨有沤和拘舍罗故。般若波罗蜜何等沤和拘舍罗?从般若波罗蜜中出沤和拘舍罗,持沤和拘舍罗威神入禅不随禅法。菩萨学如是,为得净力,为得无所畏力,为得佛法净力。”

须菩提白佛言:“佛所有诸法本皆净,何等为菩萨得法净?”

佛语须菩提:“菩萨学如是,为学无所得净法诸法净。如是,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悔不厌,是为行般若波罗蜜。未得道者,愚痴不晓是法,不见是事。菩萨用人故常精进,人见我亦当效我精进,用是故,菩萨得力精进无所畏。菩萨作是学,悉知十方天下人心意所念,无能过者。譬如地出金银,少所处出耳;如是,须菩提,少所人随般若波罗蜜法教学。譬若,须菩提,少所人索遮迦越罗处,索小国王多;如是,须菩提,少所人随般若波罗蜜法教学,从是中多索阿罗汉、辟支佛者;有初发意菩萨,少有随般若波罗蜜教者;既有学般若波罗蜜,少有得阿惟越致者。菩萨当作是念:‘我当力学慕及阿惟越致。’

“复次,须菩提,行般若波罗蜜,不持瞋恚意向人,不求他人短,心无悭贪,心不毁戒,心不怀恨,心不懈,心不迷乱,心不愚痴。时菩萨学般若波罗蜜时,诸波罗蜜皆悉属,学般若波罗蜜为照诸波罗蜜,为悉入诸波罗蜜,学般若波罗蜜为具足余波罗蜜。譬如人言‘是我所’便外著十二品,如是,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皆悉属。譬如,须菩提,人死时命尽,身诸根悉灭;如是,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为学诸波罗蜜皆悉属。菩萨欲学度诸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欲学般若波罗蜜,为学无极。

“于须菩提意云何?一佛界中所有人宁多不?”

须菩提报佛言:“甚多!”

佛言:“若有菩萨供养一佛界中乃尔所人,供养自尽寿命,其福宁多不?”

须菩提白佛言:“甚多!”

佛语须菩提:“不如菩萨守般若波罗蜜如两指相弹顷。”

佛语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极尊,用是故疾得佛。如是,须菩提,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十方人中独尊,终视十方贫穷孤独者,欲求佛境界者,欲得佛智慧所乐者,欲得如师子独鸣者,欲得佛处者,悉欲得是者,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者,为悉学余法。”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为复学阿罗汉法耶?”

佛语须菩提:“虽知阿罗汉法,不乐行,不学阿罗汉所作功德,云何当得也?阿罗汉所行,菩萨悉知,不学,不行,不于中住。菩萨作是学,天上、天下无有能过者,悉过阿罗汉、辟支佛上,如是为近萨芸若。菩萨作是学,不离般若波罗蜜远也,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作是学,于萨芸若法中不增不减,离阿罗汉、辟支佛道。菩萨若复作是念:‘持是般若波罗蜜,当得萨芸若,有小想为不行般若波罗蜜,亦不有般若波罗蜜之相。当持得萨芸若,亦无念,亦无见,亦无所想,是为行般若波罗蜜。’”守行品第二十三

是时,释提桓因在大会中坐,作是念:“菩萨行十方天下人无有能过者,何况自到至佛乎!十方人道难得,既得寿为安隐,有一发意行佛道者难得,何况至心行佛道者乎!欲为十方天下人作导首,是人难得。”

是时,释提桓因化作文陀罗华,取持散佛上,散已作是说:“行菩萨道者乃向佛道乎!所愿悉成,为近,为悉护作是行者,为悉成佛,诸经法、萨芸若经法、怛萨阿竭经法悉具足,阿惟越致经法亦尔。”

释提桓因言:“人有至心索佛,于是法中一反念终不远。”

释提桓因言:“我欲使人于法中益念,不厌生死之苦,一切天上天下为苦,用人故悉当忍勤苦之行。心作是念,诸未度者悉当度之,诸未脱者悉当脱之,诸恐怖者悉当安之,诸未般泥洹者悉皆当令般泥洹。”

释提桓因问佛言:“新发意菩萨劝人助其欢喜,得何等福?随次第上菩萨,劝人助其欢喜,得何等福?乃至阿惟越致上至阿惟颜,劝人助其欢喜,得何等福?”

佛语释提桓因:“须弥山称之尚可知斤两,从劝助代初发意菩萨欢喜,其福不可量?”

佛语释提桓因:“一佛境界尚可称知斤两,阿阇浮菩萨行劝人助其欢喜,其福无有科限。”

佛语释提桓因:“一佛境界中诸海所有水,取一发破为百分从中取一分,以一分之发取海水尽,尚可数知几渧,阿惟越致菩萨行劝人助其欢喜,其福不可数。”

佛语释提桓因:“阿僧祇佛刹所有境界虚空,持一斛半斛,一斗半斗,一升半升,尚可量空知几所,阿惟颜菩萨行劝人助其欢喜,其福不可极。”

释提桓因白佛言:“为魔所乱,闻是不助欢喜;魔官属人,闻是不助欢喜者;从魔天上来下,闻是不助欢喜者。何以故?若有意索佛者,为坏魔境界也。有发意索佛者,当助其欢喜,是为坏魔境界。心不离佛,不离经,不离比丘僧,如是当助其欢喜。”

佛语释提桓因:“如释提桓因所言,助其欢喜者为近佛。用是助欢喜之功德,世世所生处,为人共欲得供养,未尝有闻恶声时,不恐当归三恶道,常生天上在十方常尊。何以故?如是人助菩萨欢喜者,为悉施护十方人。何以故?初发意菩萨稍增自致至佛,成就作佛已,当度脱十方天下人。”

须菩提白佛言:“心譬如幻,何因当得佛?”

佛语须菩提:“于须菩提意云何?汝宁见幻不?”

须菩提言:“不。”

“化幻亦不见,幻心离,化幻离,幻心虽离,是见异法,当得佛道不?”

须菩提白佛言:“不见亦不离化幻、离幻心,亦不见当得佛,亦无法,亦无见,当说何等法耶得不得乎?是法本无远离,亦本无若得、若不得,本无所生,亦无有作佛者。设无有法,亦不得作佛。”

须菩提白佛言:“设尔般若波罗蜜离本无对法,离本亦无对,亦无证,亦无守,亦无行,亦无有法当有所得。何以故?离般若波罗蜜本无形故。本无远离,何因当于般若波罗蜜中得佛?佛者,离本无所有,何所本无所有当得佛者?”

佛语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言,离本般若波罗蜜无所有,离本萨芸若无所有。”

佛语须菩提:“虽离般若波罗蜜本,本亦无所从生。须菩提,当作是思惟,深入守是故离本无所有,得作佛。”

佛语须菩提:“虽知离本般若波罗蜜无所有,是为不守般若波罗蜜,不具足行般若波罗蜜者,不得作佛也。”

佛言:“如须菩提所言,不用得般若波罗蜜故得佛也,亦不用离、无离得作佛,亦不可离般若波罗蜜得作佛、不得般若波罗蜜者不得作佛。”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甚深难及!”

佛语须菩提:“汝所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甚深难及。菩萨所言,勤苦行,深奥之法,不在取泥洹。”

须菩提白佛言:“如是所说事,菩萨不为勤苦行。何以故?亦无有作证者,亦无般若波罗蜜中得证者,亦无有经法得作证者。菩萨闻是,不恐、不怠、不难,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虽作是行,亦不见行,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虽近佛亦不见,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远离罗汉、辟支佛,亦不见,亦不念,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譬如空中无念若有近、若有远。何以故?空本无有形故。行般若波罗蜜,无有离佛远、离佛近。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形故。

“譬如幻师作化人,化人不作是念:‘师离我近,观人离我远。’何以故?化人无有形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不作是念:‘罗汉、辟支佛道离我远,佛道离我近也。’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形故。

“譬如影现于水中,不作是念:‘何因影现于水中?’若所有近者不念言近,若远者亦不念言远。何以故?影无有形故。般若波罗蜜如是,亦无是念:‘罗汉、辟支佛道为远耶?佛道为近乎?’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形故。般若波罗蜜,适无所爱,适无所憎。怛萨阿竭所有,无所著,无所生。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亦无所生,亦无所著。

“譬如怛萨阿竭化作人,不作是念:‘罗汉、辟支佛道离我远。’亦不言:‘佛道离我近。’何以故?化人无有形故。般若波罗蜜亦不作是念:‘罗汉、辟支佛道离我远。’亦不念:‘佛道离我近。’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形故。

“譬如工匠黠师刻作机关木人,若作杂畜木人,不能自起居,因对而摇,木人不作是念言:‘我当动摇、屈伸、低仰,令观者欢欣。’何以故?木人本无念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随人所行悉各自得之,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形,亦无念。

“譬如造作海中大船,所以者何?作欲度贾客。船亦不作是念言:‘我当度人。’何以故?船本无念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随人所行悉各自得之,般若波罗蜜亦无形,亦无念,亦如是。

“譬如旷野之地,万物、百谷、草木皆生其中,地亦不作是念言:我当生也不生也。般若波罗蜜生诸经法,亦不念言:从中生与不生。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本无形故。

“譬如摩尼珠悉出其宝,般若波罗蜜悉出其经法分别教授,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譬如日照于四天下,其明亦不念言:‘我当悉照。’般若波罗蜜悉照诸经法,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

“譬如水无所不至,水亦不作是念言:‘我当有所至。’般若波罗蜜悉至诸经法,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

“譬如风无所不至,风亦不作是念言:‘我当有所至。’般若波罗蜜成就诸经法亦如是,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

“譬如须弥山巅以忉利天为庄饰,须弥山亦不作是念言:‘我当上治忉利天庄严。’般若波罗蜜成就萨芸若,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

“譬如大海悉出诸珍琦宝物,海水不作是念言:‘我当从中出珍宝。’般若波罗蜜悉出生诸经法亦如是,虽尔般若波罗蜜亦无念。

“譬如佛出生诸功德,悉覆辈等心加于十方人,般若波罗蜜成就于诸经法亦如是。”强弱品第二十四

舍利弗问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高行耶?”

须菩提报言:“我从佛所闻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无高行也。”

若干百千爱欲诸天,作是念:“当为十方人发意为菩萨道者作礼。何以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中般泥洹故。如是菩萨为勤苦行,不于是法中堕落取证。”

须菩提语诸天言:“虽不中道堕落取证,是不为勤苦;勤为十方不可计阿僧祇人,被法铠度令得泥洹,是乃为勤苦之难!是人本无,本无索不可得也。如是菩萨作是念,为欲度人,度十方人为欲度空。何以故?空亦无有远,亦无有近,亦无所有,用是以菩萨勤苦行,索人本无有,欲度人为度虚空。被德铠用人故,被德铠欲过度人,是故菩萨为被德铠。如佛所说,人无有本,晓知人本无所有,是为度人,菩萨闻是不恐不怖,是为行般若波罗蜜。离人本无人,离色本无色,离痛痒、思想、生死、识本无识,离诸经法本无诸经法,菩萨闻是不恐不懈,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佛语须菩提:“何因菩萨不恐不懈?”

须菩提白佛言:“本无故不恐,本净故不懈。何以故?索懈怠本本无,有所因懈亦复无有。菩萨闻说是不懈、不恐、不怖,是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行是时,诸天皆为作礼,诸梵天皆为作礼。”

佛语须菩提:“不但诸天、诸梵天为菩萨作礼,上至阿会亘彼立、阿波摩那、阿会波罗,及上至阿迦腻吒诸天,皆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作礼。十方不可复计阿僧祇现在诸佛,悉念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悉共拥护,知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阿惟越致。

“恒边沙佛刹其中所有人,悉使为魔,一魔者化如恒边沙人,悉使为官属,设使尔所魔各各乃尔所官属,欲共害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不能中道坏,不能中道得便。

“菩萨有二事法行般若波罗蜜,魔不能中道使得便。何谓二事?一者、诸经法视皆空,二者、不舍十方人悉护,是为二事。

“菩萨有二事,诸魔不能动。何谓二事?一者、不失本愿,二者、十方诸佛悉护视,是为二事。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诸天往至菩萨所,问讯深经之事,诸天赞叹善之:‘今作佛不久,当随是法教立。’既随是法教立者,诸有困苦者皆得护,诸未得归者为得自归,为人故作法舍,无目者使得黠目。随是般若波罗蜜法教立者,十方不可复计阿僧祇现在诸佛,悉共拥护行般若波罗蜜者。诸佛各各于其刹四部弟子中,说是菩萨功德,各各赞叹善之。”

佛语须菩提:“譬若我今赞叹说罗麟那杖那佛。”

佛复言:“今我刹界中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十方诸佛今亦赞叹说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复如是。”

须菩提白佛言:“诸佛悉赞叹诸菩萨如是耶?”

佛言:“不赐赞叹。”

佛语须菩提:“有行菩萨道未得阿惟越致者,诸佛亦复赞叹。”

须菩提复问佛:“何等为行菩萨道为佛所赞叹?”

佛语须菩提:“有菩萨随阿閦佛前世为菩萨时所行,及罗麟那杖那佛前世为菩萨时所行,有菩萨随是教,用是故,十方诸佛赞是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诸经法信本无所从生;是菩萨尚未得无所从生法乐,于中立信,诸法本空;是菩萨尚未得阿惟越致,信诸经法本无如泥洹;是菩萨尚未得入阿惟越致地,随是法教立,疾得阿惟越致。有应是法行者,是故十方诸佛共赞叹是菩萨。菩萨为度阿罗汉道地、辟支佛道地,向佛道地,若有菩萨应般若波罗蜜行者,为诸佛所赞叹,知是菩萨不久在阿惟越致道地立。

“复次,须菩提,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信不狐疑,菩萨作是念:‘如佛所说谛无异。’是菩萨却后当复于阿閦佛所,闻是般若波罗蜜,及余菩萨所闻亦复尔。作是信般若波罗蜜者,以为在阿惟越致地立。若有闻般若波罗蜜信者,其德甚大不小,何况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法教立者!随是法教立者,为疾入萨芸若!”

须菩提白佛言:“设离本本无法不得,何所法有作佛者?何所法说有说经者?”

佛言:“如须菩提所言,设离本本无法不得,何所法有作佛者?亦无有法说经者。是本无无本,何所有于本无中立无者、有本无、有当得佛者?亦无有本法、有作佛者,本无无有,说经者亦不可得。”

释提桓因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菩萨勤苦行乃自致成佛。何以故?无有字法,无所得在本无中立者,亦无有法当作佛者,亦无有说经者。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不疑不厌。”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如释提桓因所言,菩萨勤苦闻深般若波罗蜜信不狐疑不厌。”

须菩提报释提桓因言:“拘翼,诸经法皆空,何所有狐疑厌者?”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如须菩提所说,一切为说空事,为悉无所著。譬如射虚空了无所著,须菩提所说经亦如是了无所著。”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我所说,为随佛法教耶?为有增减乎?”

佛语释提桓因:“拘翼,如佛所说法教等无异。如须菩提所说,但说空事。

“须菩提,亦不见般若波罗蜜者,亦不见行般若波罗蜜者,亦不见得佛者,亦不见萨芸若,亦不见得萨芸若者,亦不见怛萨阿竭,亦无有得怛萨阿竭者,亦不见无所从生,亦不见无所从生证得之者,亦不见十种力,亦无有索十种力者,亦不见四无所畏,亦不见索四无所畏者,经法本净亦无所得。须菩提,随无所得教立。如是,须菩提,随无所得教立者,是菩萨为行般若波罗蜜。百倍、千倍、万倍,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舍置佛道地、众罗汉、辟支佛道地,不及是菩萨道地。欲为十方天下人持尊,当随佛法教立如是。”

是时,忉利天上数千万天持化作文陀罗华散佛上,散已作是说,诸天言:“我曹亦当随法教立。”

时,坐中百六十比丘,起整衣服为佛作礼,作礼已,各各手中有化文陀罗华,持是华散佛上,散已作是说:“我曹亦当随法教立。”

是时佛笑,口中出若干色,其明至十方佛刹悉为明,其明还绕佛三匝从顶上入。

阿难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长跪问佛:“佛不妄笑,既笑当有意。”

佛告阿难:“是百六十比丘及诸天,当于是波罗劫中作佛,皆同一字,字沤辰那拘尼摩。作佛时,比丘僧数各各等,寿命亦各各等,其寿各十万岁,随次稍稍作佛,作佛时各各尽世雨五色华。”累教品第二十五

佛语阿难:“作是立者,无有能过菩萨。作是立,为如佛立。作是立,无有为作师者,是为萨芸若立。欲作是立者,当随般若波罗蜜教。有应是般若波罗蜜行者,当知是人从人道中来,或从兜术天上来,是人或从人道中闻般若波罗蜜,或从兜术天上闻,或从人道中行,或从兜术陀天上行。何以故?佛般泥洹后,般若波罗蜜若于十方见,若于兜术天上见。

“有行是般若波罗蜜若书者,诸佛悉视护之。是菩萨复转教人,劝乐合偶,知是菩萨供养若干佛以来,不于罗汉、辟支佛品中作功德;知是菩萨供养若干佛以来,学是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若有受般若波罗蜜,若有学,若有持,若有解中事,若有随,知是菩萨如面见佛无异。是菩萨不止亦不诽谤般若波罗蜜,知是菩萨供养若干佛以来。”

佛语阿难:“若有人于佛所作功德,持用求罗汉、辟支佛,会当得佛无异。若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常当远离罗汉、辟支佛道。”

佛语阿难:“持是般若波罗蜜嘱累汝。阿难,我为汝所说经,舍置般若波罗蜜、摩诃沤和拘舍罗及诸摩诃惟曰罗,我每所说余经汝所受,说令悉散悉亡,虽有是其过少耳;汝所从佛受般若波罗蜜,设散设亡其过甚大不小。”

佛语阿难:“复嘱累汝,般若波罗蜜受学持法,当谛学,悉具足受,悉念持书,字令正无缺减。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经身等无异。阿难,当作是念,般若波罗蜜莫使缺减。何以故?今佛现在,有慈心佛恩德,欲报佛恩,具足供养者,汝设有慈心于佛者,当受持般若波罗蜜,当恭敬作礼供养。设有是行,汝悉为供养佛报恩,以汝为恭敬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已。汝慈孝于佛,恭敬思念于佛,不如恭敬于般若波罗蜜,慎莫亡失一句。”

佛语阿难:“嘱累汝,般若波罗蜜以为信。若有不欲离于佛、离于经、离于比丘僧,亦不欲离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者,不当远离般若波罗蜜,是佛所教。”

佛语阿难:“若有受般若波罗蜜持护,是为持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教法。何以故?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菩萨欲得佛道者,当学六波罗蜜。何以故?六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母。”

佛语阿难:“嘱累汝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者,佛不可尽经法之藏。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皆从六波罗蜜出生。”

佛语阿难:“汝日日教人,尽一佛境界中人,汝悉教令得阿罗汉道。虽有是教,尚未报佛恩,不如具足为菩萨说般若波罗蜜。汝所教人悉使得阿罗汉,此所作功德,持戒、精进、守道,虽教乃尔所人,其福宁多不?”

阿难报佛言:“甚多,天中天。”

佛语阿难:“不如持般若波罗蜜具足为菩萨说,虽不能多,一日可,虽不能一日,食时可,虽不能食时,为说须臾间可,其福胜度尔所阿罗汉。菩萨摩诃萨自于般若波罗蜜,念思惟其中事。菩萨虽思惟其中事,得其功德出众阿罗汉、辟支佛上去。虽思惟其中事,会当得阿惟越致,设不中道还。”

说般若波罗蜜时,四部弟子及诸天、阿须伦及鬼神,一佛境界中,持释迦文佛威神,一切悉见阿閦佛,及见诸比丘不可计皆阿罗汉,诸菩萨亦无央数,以后不复见。

佛语阿难:“譬如见国中人不复见阿閦佛及诸菩萨、阿罗汉,诸经法索眼不见亦如是,法不见法、不念法。何以故?诸经法无念不见,亦无所益。”

佛语阿难:“诸经法皆空,无所持,亦不可念。譬如幻师化作人,诸经法亦如是,无念亦无痛。何以故?无形故。菩萨作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作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悉欲得六波罗蜜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作是学在诸学中最尊无有及者百倍、千倍、万倍。是为安十方天下,作是学者,困厄苦者悉护视,是为随佛法学,是为随佛教。有应学是者,持手举一佛境界,复著其处,人无有觉知者。”

佛语阿难:“佛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无所挂碍诸智慧法,悉从般若波罗蜜具足成。欲得般若波罗蜜限者,为欲得虚空限也。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可尽,十方之事可计,般若波罗蜜事不可计。”

佛告阿难:“般若波罗蜜事不可计、不可尽,般若波罗蜜本净。何以故?过去不可复计佛悉从其中成就得佛,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甫当来不可复计佛悉从般若波罗蜜成就得佛,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十方今现在不可复计佛悉从般若波罗蜜成就得佛,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是故,般若波罗蜜不可尽,虚空亦不可尽。”

同类推荐
  • 六十种曲焚香记

    六十种曲焚香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Arabian Nights

    The Arabian Nigh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谷音

    谷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atter-Day Pamphlets

    Latter-Day Pamphle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不拖延的心理学

    不拖延的心理学

    拖延是可怕的敌人,是时间的窃贼。它会损坏人的性格,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让人变得一事无成。《不拖延的心理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与无必要的、自寻烦恼的拖沓相伴而来的痛苦。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你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娱乐,同时,从拖延中抢回更多的时间,也会让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 重生嫡女之小姐要翻身

    重生嫡女之小姐要翻身

    昔时往日,笑魇如花,微醺的春风中,留下多少欢声笑语,而今春归,往事如烟,皆随雨打风吹去。遍倚高楼,昔日同来看花人,难觅芳踪。眼空蓄泪,襟袖难拂,点点斑斑,旧迹模糊。一个身怀绝技的少女被害,穿越到另一个大陆,这里的人,嘴脸丑陋,喜欢人身攻击,少女勾唇一笑,身为苍穹大陆的最高之巅,一个个都想害死她怎么办?当然以最粗暴的方式解决,杀。她不是万能的,但她知道,当年还没崛起的时候,被人辱骂,诋毁成妖女,魔女,她可以忍,而她现在有了资本狂傲,有了资本嚣张,何乐而不为呢。傀儡之术,控制人心,我会让你生不如死,求死不得。
  • 我有一座太虚观

    我有一座太虚观

    在著名的沪海市的琨仑山上有一座著名的道观·太虚观。琨仑山上终年烟雾缭绕,仙气十足。“咳咳,那个纪大爷,今天抽的是不是有点多啊,你看这烟熏的,不知道还以为我们琨仑山着火了呢。”“还有你们三只,你们虽然是猫,不过皮卡丘不是老鼠啊,而且抓那么久都没抓到,还把自己和道观弄得脏兮兮的,未晞快过来打扫一下,马上就要开门了。”“还有你,朱秀才,打击精神来,就算人死了,也是要干活的。”这是一个假道士带着一群妖怪,打妖怪升级,将道观发扬光大的故事。
  • 薪水族理财致富36计

    薪水族理财致富36计

    善用领薪黄金期,聪明理财加速致富在这样一个微利时代,中产阶级沦落为新贫阶级,期待老板加薪,不如自己帮自己赚薪水。运用投资理财杠杆原理,定期定额,分摊风险;保险基金,策略挑选;股市房产,趋势投注。赚完薪水,再赚投资,财富年年翻,你也可以从月光族变新富!善用领薪黄金期,聪明理财加速致富。中产阶级只靠领薪水过日子,其实你的财富已经在缩水,如果你不投资理财,将成为最大输家。学会掌控6件事,你也可以是新富人!
  • 家庭养狗一本通(居家生活宝典)

    家庭养狗一本通(居家生活宝典)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希望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乐趣。鉴于此,我们编撰了《居家生活宝典》丛书。该丛书包括《四季养花一本通》、《家庭养花万事通》、《钓鱼技巧大全》、《家庭养狗一本通》、《家庭养猫一本通》、《生活小窍门》、《针灸按摩一本通》、《糖尿病食疗与养生》、《高血压食疗与养生》和《心脏病食疗与养生》10册,对现代人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作了全面、详尽、科学、完备的阐述,是每一个现代家庭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居家生活宝典》的宗旨是做您的生活顾问,让您对家的感觉更好,给您紧张而忙碌的生活增添休闲的色彩。
  • 时夏似画

    时夏似画

    文化生眼里的艺术生:肯定是学习成绩很差才会去学艺术类,为高考加分!艺术生眼里的文化生:一天就会死读书没有兴趣爱好。没错,这是一个关于艺术生的故事。大家都叫她时夏,平凡却不平凡,美术生里的大神。高冷、孤高。撩动着喜欢足球的阳光级帅顾阳,还坐拥有着音乐小王子之称的余浩歌。——李时夏望着顾阳离开的背影大喊了一声:“你融化了冰山以后就想溜走吗?”顾阳回头不禁微笑“我想要一直融化”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逐鹿之召唤猛将

    逐鹿之召唤猛将

    风殇雪胤(已换马甲)新书《执剑诸天》已上传,希望各位兄弟们能够支持一二,风殇多谢了。三尺青锋断轮回,一双铁拳震神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漫漫诸天路,执剑话长生!《执剑诸天》书友群:815059449VIP群:680117987
  • 秘密

    秘密

    《秘密》中,我们看到的是青年打工者良子偷窥城市女人的“秘密”,以及他横死的命运。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打工者与城市女性之间,横亘着难以跨越的距离,只能以“偷窥”的方式建立联系,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 七玄至尊

    七玄至尊

    【火星人看了都说好的热血爽文】我等了快十万年了,就是等一个重生的机会……这一世,我要争一口气,不是为了证明我江七玄有多了不起……而是要告诉世人,我江七玄失去的东西一定会亲手拿回来,欠我江七玄的债,也必须千倍万倍的偿还给我……要让这诸天万界都知晓,我七玄至尊的兄弟!无论是谁,都不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