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27300000006

第6章 阿惟越致品第十五

须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萨当何以比?当何以观其行?当何以相?当何从知是阿惟越致菩萨?”

佛言:“阿惟越致菩萨,如逮得禅者不动摇,如罗汉、辟支佛地、佛地——是佛地如本无终不动;佛说本无闻不言非空,是中本无入本无,是所本无如本无,亦不言非,如是入中;入中已闻是本无已,若转于余处闻,心终不疑,亦不言是,亦不言非,如是本无如本无住;其所语不轻,所言不说他事,但说他正,他人所作不观视。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

“阿惟越致终不形相沙门、婆罗门面类,不祠祀跪拜天,不持华香施于天,亦不教他人为;身不生恶处,不作女人身;当持十戒,不杀生、强盗、淫泆、两舌、嗜酒、恶口、妄言、绮语,不嫉妒、瞋恚、骂詈,不疑,亦不教他人为,身自持十戒不疑,复教他人守十戒,于梦中自护十戒,亦复于梦中面目见十戒。

“阿惟越致心学诸法,皆安隐为世间人说经,持深经授与,令得分德住,悉致愿使得经,令用分德住。

“阿惟越致闻说深经时终不疑,不言不信,亦不恐惧,所语柔软,微妙至密,少睡卧,行步出入心安谛无乱,时徐举足蹈地,安隐顾视,所斐服衣被净洁,无垢坋,无蚤蟋,身中无八十种虫,所有功德稍稍欲成满,心极清净悉受得之,其功德过出于世间。”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萨心清净?当何以知之?”

佛言:“是菩萨所作功德转增多,其心极上,自在无所挂碍,悉逮得其功德;是心甚清洁,清洁过于阿罗汉、辟支佛道上。如是阿惟越致,有来供养者不受用喜,一切无悭贪;说深经时未尝于中有厌极也,正在智中深入;若余所欲有问深经者,持是深般若波罗蜜为说之;其有他道所不能正者,持是深般若波罗蜜为正之;从是经中所出法,悉持无常之事相语之;诸世间经书所不能解者,持是深般若波罗蜜为解之。

“用是故,弊魔来到是菩萨所,便于边化作大八泥犁,其一泥犁中有若干千、百千菩萨化,作是以便指示之言:“是辈皆阿惟越致菩萨,从佛受决已,今皆堕泥犁中。佛为授若泥犁耳,设若作阿惟越致受决菩萨者,若当受疾悔之言:“我非阿惟越致。”若悔之言尔者,便不复堕泥犁中,当生天上。’”

佛言:“设是菩萨心不动转者,是阿惟越致。

“弊魔复化作其师被服,往到菩萨所诡语:‘若前从我所闻受者,今悉弃舍,是皆不可用也。若自悔过,受疾悔之随我言者,我日来问讯汝。不用我言者,终不复来视汝。若莫复说是事,我不复欲闻,是故说是皆非佛所说,余外事耳。汝今更受我所语,我所说皆佛语。’”

佛言:“菩萨闻是言其心动转者,不从过去佛受决,未上菩萨举中,未在阿惟越致地。设是菩萨心不动转者,知是深经空所致,作是思惟,终不信他人语。譬若比丘得阿罗汉,不复随他人语,悉明见经中证,是为空所致,终不可动。如阿罗汉、辟支佛道所念法,终不可复还。是菩萨为在阿惟越致地住,正住向佛门,终不可复还,是为极度。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

“复有弊魔化作异人,往到菩萨所,作是语:‘若所求为勤苦耳,不求佛法也。若空负是勤苦为用,是勤苦之难为求乎!若在恶道中以来大久,适今得为人。汝不当于是中思惟,不当自患厌耶?当复于何所更索是躯?汝何不早取阿罗汉道?’用佛为求之,是菩萨心不动转者,知是阿惟越致。

“弊魔不能动转舍去,更作方便,化作若干菩萨在其边住,因指示言:‘若见不耶?是悉菩萨,皆供养如恒中沙佛,以皆与衣被、饮食、床卧具、医药,悉具足皆从如恒中沙佛,受行法问慧,当所施行如法住,如法求,皆入中作是学,作是受,作是行,悉以尚不能得佛。若学以来甫尔,当何因得佛?’菩萨闻是言心不动转者,弊魔复舍去不远,复化作诸比丘示之言:‘是悉阿罗汉,过去世时皆求菩萨道,不能得佛,今皆取阿罗汉已。如是,比丘,当何从得佛?’菩萨闻是语心不动转,当觉知魔为。”

佛言:“作是学,作是求,作是行,于是深般若波罗蜜中住,心不动转者,如是比、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

佛言:“菩萨当作是学,作是求,护是教,受佛教。当念行于他方,闻魔语如是,心不动转,不可移,觉知魔为。菩萨作是学不得佛者,佛语为有异,佛语终不欺也。

“弊魔复往到菩萨所,作是诡娆言:‘佛如空。是经不可得边幅,不可得极。是经中我悉知已,皆空耳。若为是中勤苦,若不当觉知魔为此事,魔作是经,云何欲于中欲得作佛?是非佛所说。’菩萨当谛觉知是魔所为。

“菩萨作第一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三昧,越阿惟越致不随录是四禅。是所禅作三昧,越用人入欲中故禅三昧。是菩萨终不随禅教,其功德极过禅上去,有共称誉名字者不用喜,不称誉者亦不用作忧。其心终不动乱,常念世间人,善出入、行步、坐起;常端心正志,少淫意。在家者与妇人相见,心不乐喜,常怀恐怖,与妇人交接,念之:‘恶露臭处不净洁,非我法也!尽我寿命不复与相近,当脱是恶露中去。’譬若有人行大荒泽中,畏盗贼,心念言:‘我当何时脱出是厄道中去?’当弃远是淫泆,畏惧如行大荒泽中,亦不说其人恶。何以故?诸世间皆欲使安隐故也。”

佛言:“如是菩萨其福具足得之,是皆深般若波罗蜜威神力,使作是念。是菩萨和夷罗洹化诸鬼神随后,亦不敢近附菩萨,终不失志,心不妄起,身体完具无疮癞,极雄猛终不诱他人妇女,若有治道符祝行药身不自为,亦不教他人为,见他人为者心不喜也,终不说男子若女人为事,亦不说非法之事,亦不生恶处。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用何等故名为阿惟越致?”

佛言:“菩萨不与国王若世俗城郭聚落会人从事,不与盗贼若军师兵刃从事,不与男子、女人从事,不与余道人若祠祀诸鬼神酒肉谷食从事,不与香及烧香若缯彩利业调戏从事,不与海中若诸所欲从事,不与弊恶无反复好斗乱人者从事,但与深般若波罗蜜从事。心终不远离萨芸若,常在中不忘;常行中正无不行时;常称誉贤善者上头;常随善知识不与恶知识相随;常求佛法愿欲生异方佛刹,用是故,常与佛相见供养之;从欲处、色处、空处,从彼间来生中国,常于善人黠慧中生,在工谈语晓经书家生;常不好豫世俗之事,生不犯法;常在大国中生,未常在边地生也。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用是故,名为阿惟越致菩萨。

“终不言‘我是阿惟越致’,亦不言‘我非’,亦不疑‘我非阿惟越致地’,亦不言‘我是阿惟越致地’。譬若有人得须陀洹道,在其地终不疑魔事,适起即觉知,魔稍稍来不听随;在阿惟越致地终不疑,不懈怠。譬若有人作恶逆,尽其寿命,心终不可转使作善不念恶,是恶心至死终不休;是菩萨住中正在阿惟越致地,心不可移动,十方终不能复转其心,自有道地,终不疑无阿罗汉、辟支佛,心不念佛难得,心大无有极,安隐坚住其地,无有能降之者,作是住,无有能过是黠者。用是故,弊魔大愁毒言:‘是菩萨心如刚铁不可转。’便复更作佛形往语菩萨言:‘若何不于是间取阿罗汉证?若未受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不得是比,不得是相。菩萨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如是尚不得佛,若当何因得之?’”

佛言:“设是菩萨闻魔语,若心不动者,是菩萨从过去怛萨阿竭受决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故觉知魔作佛形像来言。‘是非佛也,魔耳,欲使我心摇,我心不可动。’”

佛言:“是菩萨心不可动转者,从过去怛萨阿竭受决,已授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住阿惟越致地。何以故?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故,知是阿惟越致菩萨。

“悉得法者,悉行中正当代不惜身命。是菩萨一切法悉受得之,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所有法悉得持护,用是故,当为不惜身命,未常懈怠,无有厌时。怛萨阿竭及诸弟子说经时,心终不疑,亦不言非佛说;闻说深般若波罗蜜,终心不有疑,亦不言非。如是菩萨逮无所从生法,乐于中立,持是功德悉具足。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怛竭优婆夷品第十六

须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萨极从大功德起,常为菩萨说深法,教入深。”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若乃内菩萨使入深。何等为深?空为深,无想,无愿,无识,无所从生灭。泥洹是为限。”

须菩提白佛言:“泥洹是限,非是诸法。”

佛言:“诸法甚深,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甚深。何等为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甚深?如本无,色、痛痒、思想、生死、识本无,尔故甚深。”

须菩提言:“难及也,天中天!色、痛痒、思想、生死、识妄消去便为泥洹。”

佛言:“甚深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当思惟念,作是住学,如般若波罗蜜教。菩萨随是行,当思惟念,如中教应行一日,是菩萨为却几劫生死。譬如淫泆之人,有所重爱端正女人与共期会,是女人不得自在,失期不到,是人宁有意念之不耶?”

须菩提言:“其人有念思想,当到欲与相见,坐起宿止言语。”

佛言:“其人未到之间,能有几意起念?”

须菩提言:“是意甚多,甚多!”

佛言:“菩萨念深般若波罗蜜,如是一日心不转者,却生死若干劫。菩萨学般若波罗蜜如中教,如中所说思念,随是行一日,为却恶除罪。

“若有菩萨远离深般若波罗蜜,正使布施如恒中沙劫,不如是菩萨随深般若波罗蜜教一日,其功德出彼上。

“若复有菩萨寿如恒中沙劫,并持前所布施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不得深般若波罗蜜;若复有菩萨随深般若波罗蜜中行如中教,其功德出彼上。

“若复有菩萨寿如恒中沙劫布施如前,持戒具足;若复有菩萨求深般若波罗蜜,从念起说经,其功德出彼上。

“若复有菩萨持经布施,其功德转上,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菩萨持经布施,以来深入是中,随是教,其功德出彼上。

“若复有菩萨以经布施,不深入是中,转不及也;若复有菩萨持经布施,复深入是中,未常有离时,为般若波罗蜜所护,其功德甚多,甚多!”

须菩提白佛言:“所识有著者,此二何所功德为多?”

佛言:“菩萨所识,若求深般若波罗蜜,乐于空,乐无所有,乐尽,乐无常,念是为不离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得功德不可计阿僧祇。”

须菩提白佛言:“不可计复言阿僧祇,有何等异?”

佛言:“阿僧祇者,其数不可尽极也。不可计者,为不可量,计之了不可得边崖,尔故为不可计阿僧祇。”

须菩提言:“佛说不可计,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可计。”

佛语须菩提:“汝所问者,有何因使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可计、不可量?”

须菩提问佛:“何等为不可量?”

佛言:“于空中计之为不可量,无想、无愿计之,如是不可量。”

须菩提言:“空计是法不可计。”

佛言:“云何我常不言诸法空?”

须菩提言:“如怛萨阿竭所说法悉空。”

佛言:“诸法悉空不可尽,不可计,经无有各各慧,无有各各异,怛萨阿竭但分别说耳。空不可尽,不可量。是想,是愿,是识,是生,是欲,是灭,是泥洹,随所喜,作是为说,作是现示,作是为教,怛萨阿竭所说如是。”

须菩提言:“难及也,天中天!经本空耳,云何复于空中说经?是经不可逮,如我了佛语,诸法不可逮。”

佛言:“如是,诸法不可逮。”

佛言:“如是,诸法不可逮,空耳,是为不可逮。”

须菩提言:“如佛说,本无不可逮,愿解不可逮慧有增有减。”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若有不可逮慧有增有减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增不减。若不增波罗蜜者,菩萨何因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缘得阿惟三佛?设不减波罗蜜者,菩萨何因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缘近阿惟三佛佛坐?”

佛言:“是不可逮慧不增不减。菩萨求深般若波罗蜜若守者,如是沤和拘舍罗菩萨不念檀波罗蜜增,亦不念减,复作是念‘但名檀波罗蜜’,所布施念持是功德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施如是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菩萨求般若波罗蜜若守者,得沤和拘舍罗,不念般若波罗蜜有增有减,是但名为般若波罗蜜。求之若守者,发心念持是功德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本无是也。是本无不增不减,常随是念不远离,是即为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坐。不可逮法,不可逮慧,若般若波罗蜜皆不增不减。菩萨念是不远离,为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持初头意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持后头意近之?”

佛言:“初头意、后来意,是两意无有对。”

须菩提言:“后来意、初头意无有对,何等功德出生长大?”

佛言:“譬如燃灯炷,用初出明燃炷?用后来明燃炷?”

须菩提言:“非初头明燃炷,亦不离初头明燃炷,亦非后明燃炷,亦不离后明燃炷。”

佛问须菩提:“云何,如是不?”

须菩提言:“如是,天中天。”

佛言:“菩萨不用初意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初意得,亦不用后意得,亦不离后意得也。”

佛言:“云何,是为得阿惟三佛不?”

须菩提言:“阿惟三佛甚深是因缘。菩萨不用初意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初意得,亦不用后意得,亦不离后意得也。”

佛言:“云何,心前灭,后复生耶?”

须菩提言:“不也。”

佛言:“心初生,可灭不?”

须菩提言:“可灭。”

佛言:“当所灭者,宁可使不灭不?”

须菩提言:“不也。”

佛言:“本无,宁可使住不?”

须菩提言:“欲住本无,当如本无住。”

佛言:“设令在本无中住,宁可使发坚固不?本无,宁有心无心?不离本无,宁有心不?见本无不?作是求为深求不?”

须菩提言:“天中天,作是求,为无所求。何以故?是法了不可得,亦不可见。”

佛言:“菩萨求般若波罗蜜,为求何等?”

须菩提言:“为求空。”

佛言:“设不空,为求何等?”

须菩提言:“为求想。”

佛言:“云何,去想不?”

“不也,是菩萨为不去想。”

须菩提言:“不作是求忘想。何以故?求想尽者,设想灭者,即可灭也,便得阿罗汉。是为菩萨沤和拘舍罗,不灭想得证,向无想随是教。”

舍利弗谓须菩提:“若有菩萨有三种事,向三昧门,守三昧门:一者、空;二者、无相;三者、无愿。是三者有益于般若波罗蜜,不但昼日益,夜梦中亦当复益。何以故?佛说昼夜梦中等无异。”

须菩提言:“若有菩萨昼日有益于般若波罗蜜,夜梦中亦复有益。”

舍利弗言:“云何若梦中有所作,宁有所得不?”

“佛所说经,如梦中所有。”须菩提言,“梦中所作善,觉大喜为益。梦中所作恶,觉不喜为减。”

舍利弗言:“设于梦中杀人,其心喜,觉以言:‘我杀是人,快乎!’如是云何?”

须菩提言:“不然。尔皆有所因缘,心不空,尔会有所因缘,若见、若闻、若念为因缘,尔故知耳。从是中令人心有所著,令人心无所著,是为不忘,尔皆有所因缘故。”

舍利弗言:“所作皆空耳,何因心有所因缘?”

须菩提言:“想因缘,是故心因缘从是起。”

舍利弗言:“菩萨梦中布施,持是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是有施与无?”

须菩提言:“弥勒菩萨近前在,旦暮当补佛处,是故知,当从问。”

舍利佛白弥勒菩萨:“我所问,须菩提言,弥勒菩萨能解之。”

弥勒言:“如我字弥勒,当解乎?当以色、痛痒、思想、生死、识解慧乎?持是身解耶?若空、若色、痛痒、思想、生死、识解慧,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无力,当所解是法了不见也,亦不见当所解者,是法了不见当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

舍利弗言:“弥勒菩萨所说为得证。”

弥勒言:“不也,我所说法不得证。”

舍利弗便作是念:“弥勒菩萨所入慧甚深。何以故?常行般若波罗蜜以来大久远矣。”

佛问舍利弗:“云何若自见作阿罗汉时不?”

舍利弗言:“不见也。”

佛言:“如是,菩萨不作是念:‘我受决,是法当于中得阿惟三佛。’亦无有得阿惟三佛者,菩萨作是行,为求般若波罗蜜,终不恐我不得阿惟三佛。随是法中教,求般若波罗蜜,用是故我无所畏。

“菩萨至大剧难虎狼中时终不畏怖,心念言:‘设有啖食我者,为当布施行檀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愿我后作佛时,令我刹中无有禽兽道。’

“菩萨至贼中时终不怖惧,设我于中死,心念言:‘我身会当弃捐。正令我为贼所杀,我不当有瞋恚,为具忍辱行羼提波罗蜜,当近阿惟三佛。愿我后得佛时,令我刹中无有盗贼。’

“菩萨至无水浆中时心不畏怖,自念言:‘人无德使是间无水浆。愿我后得阿惟三佛时,使我刹中皆有水浆,令我刹中人悉得萨芸若八味水。’

“菩萨至谷贵中时心不恐怖,自念言:‘我当精进得阿惟三佛,使我刹中终无谷贵,令我刹中人在所愿,所索饮食悉在前,如忉利天上食饮。’

“菩萨在疾疫中时,心念言:‘我终无恐惧,正使我身死是中,会当行精进得阿惟三佛,令我刹中无有恶岁疾疫者,必当降伏魔官属。’”

佛言:“菩萨闻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却后大久远乃得佛者,心不恐怖。从本际起意学以来用不为久也,譬如人意一转顷耳。何以故?无有本际故。”

佛说是时,有优婆夷,从坐起前至佛所,为佛作礼,长跪白佛言:“我闻是不恐不怖,必降恐怖之处,索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阿惟三佛已当说经。”佛笑,口中金色光出。优婆夷即持金华散佛上,持佛威神,华皆不堕地。

阿难从坐起,更被袈裟,前为佛作礼,长跪问佛言:“佛不妄笑,既笑当有所说。”

佛言:“是怛竭优婆夷,却后当来世名星宿劫,是中有佛名金华佛,是优婆夷后当弃女人身,更受男子形,却后当生阿閦佛刹,从阿閦佛刹去复到一佛刹,从一佛刹复生一佛刹,如是无终极。譬如遮迦越王从一观复游一观,从生至终足不蹈地,是优婆夷从一佛刹复到一佛刹,未尝不见佛。”

阿难心念:“如阿閦佛刹诸菩萨会者,是为佛会耳?”

佛知阿难心所念,佛言:“是诸菩萨会者,悉度生死已。是优婆夷后当作金华佛,度不可计阿罗汉令般泥洹。是时,佛刹中无有禽兽、盗贼,无有断水浆、若谷贵、病疫者,其余恶事悉无有。”

阿难问佛:“是优婆夷从何佛已来作功德?”

佛言:“乃昔提和竭罗佛所作功德,初发意求佛。提和竭罗佛时,亦复持金华散佛上愿言:‘持是功德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

佛言:“如我持五华散提和竭罗佛上,即逮得无所从生法乐于中立,授我决言:‘却后无数劫,若当为释迦文佛。’是优婆夷,尔时见我从佛授决,其心亦念:‘我亦当授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是菩萨受决。”

佛语阿难:“是怛竭优婆夷于提和竭罗佛所,初发起本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阿难白佛言:“是怛竭优婆夷所求已度。”

佛言:“已度。”守空品第十七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何等为入空?何等为守空三昧?”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观,当作是观;一心作是观,不见法;如是不见法,于法中不作证。”

须菩提言:“佛所说不于空中作证,云何菩萨于三昧中住,于空中不得证?”

佛言:“菩萨悉具足念空不得证,作是观不取证。作是观观入处,甫欲向是时不取证,不入三昧,心无所著,是时不失菩萨法本,不中道得证。何以故?本愿悉护萨和萨故,为极慈哀故,自念言:‘我悉具足于功德,是时不取证。’菩萨得般若波罗蜜,获得极大功德,悉得智慧力。

“譬若人能勇悍却敌,为人极端正,猛健无所不能,能晓兵法,六十四变皆知习之,为众人所敬;若有所至处,无不得其力者;有所得者,转分布与人,其心欢欣。若有他事与父母妻子俱去,过大剧道厄难之中,安隐父母,语其妻子言:‘莫有恐惧,当俱出是难中。’既出得送父母妻子归乡里,不逢邪恶到家莫不欢欣者。何以故?用是人勇悍多智慧黠健故。是菩萨行极大慈,心念十方萨和萨,是时持慈心悉施人上。是菩萨过阿罗汉地,出辟支佛地,于三昧中住,悉愍伤萨和萨无所见,于是中不取证,入空中深不作阿罗汉。菩萨作是行时,为行空三昧,向泥洹门不有想,不入空取证。

“譬若飞鸟飞行空中无所触碍,菩萨行甫欲向空,至空向无想,不堕空中,不堕无想,悉欲具佛诸法。

“譬若工射人射空中,其箭住于空中,后箭中前箭,各各复射,后箭各各中前箭,其人射欲令前箭堕尔乃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沤和拘舍罗所护,自于其地不中道取证堕阿罗汉、辟支佛地,持是功德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功德盛满便得佛,为菩萨于经本中观,不中道取证。”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谦苦作是学,不中道取证。”

佛言:“是菩萨悉为护萨和萨,守空三昧向泥洹门,心念分别。何等为分别?守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是为分别沤和拘舍罗,使是菩萨不中道取证。何以故?沤和拘舍罗护之故。故心念一切萨和萨,持是所念故,得沤和拘舍罗,不中道取证。

“若菩萨深入观守空三昧向泥洹门、无想三昧向泥洹门、无愿三昧向泥洹门,用是故,分别久远已来人所因缘想中,求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说经,当使远是因缘,守空三昧、守无想三昧、守无愿三昧向泥洹门,皆不中道取证。菩萨如是念:‘久远人呼常有想,常有安想,常有我想,常有好想各各。本我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用人故为说经,使断有想,有安想、有我想、有好想悉断求。’云何断?是常无常,是乐皆苦,是身非身,是好皆丑。菩萨自心念:‘为得沤和拘舍罗,守空、守无想、守无愿三昧向泥洹门,不中道取证。’若有菩萨心念:‘人发远已来,求因缘,求想,求欲,求聚想,求空想,求是想,皆现在。’菩萨言:‘我一切欲使世间无有是。’用是念人故,得沤和拘舍罗,是法观空、想、愿、识,无所从生齐限。是菩萨不中道取证,法当作是知。

“云何菩萨求般若波罗蜜?当晓习于法中,心当何缘求,心当云何入,守空三昧、守无相三昧、守无愿三昧向泥洹门,皆不中道取证。守无识三昧,守无所从生三昧,是菩萨不得决故,守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无识三昧、无所从生三昧,念是三昧,竟有来问者,不即持不可计心为解者,知是非阿惟越致菩萨。何以故?阿惟越致心无央数悉知,用是比,行不具足,知是菩萨未得阿惟越致。”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菩萨能解是者,便为阿惟越致。”

佛言:“闻深般若波罗蜜,若不闻,能解者,即是阿惟越致。”

须菩提言:“不可计人求菩萨道,少有能解者。”

佛言:“能解者以受决,以于是功德中极姝。所知法者,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诸天、阿须伦、龙、鬼、神所不及,是为阿惟越致相。”

同类推荐
  • 纪事杂录外编

    纪事杂录外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楚辞

    楚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

    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tudy of a Woman

    Study of a Wo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蕉窗雨话

    蕉窗雨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该结束了,就在今天。”矿工辛孟贵留恋地看了一眼井口的阳光,回过头,决绝地向井下走去。这将是他最后一次下井,而且,再也不会上来了。走在巷道里,他再一次设计着自己的结局:工作面出现哑炮——他去排险——炮响了,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以他的技术,做到这一点很容易,以这家煤矿的管理,不会有人能看出破绽。只有这样,煤矿才会赔钱,弟弟辛孟林才会有一笔钱去上大学,父亲才会有一笔钱看病,母亲才会有一笔钱养老。弟弟很聪明,应该去上大学,而不是像他这样在井下挖煤。
  • 万千风华

    万千风华

    她,将军府的嫡女,三王爷的正妃,却是一枚不受宠的棋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侧妃陷害,小妾欺负终是香销玉陨,一尸两命。在睁眼,已换了一副灵魂。她,秦氏总裁的夫人,只因丈夫的陷害,死于一场车祸。一只古镯让她魂穿异世。一睁眼,什么?居然躺在棺材里,躺在棺材里也就算了,居然还棺中产子?!什么?这孩子还是父不祥?!好把,上一世她因意外伤了子宫不能生育,这一世就当是老天的补偿好了,从今后儿子就是她的一切。男人神马的都是浮云,天下美草多的是,带着儿子逍遥去。再相见,她已不是她,惊才艳艳,风华绝代,却吸引了众多美男的目光,迷了谁的眼,乱了谁的心。........“女人,我没给你休书,你永远是我的女人。”某王爷鼻子喷火道。“你要,我现在就可以给你一张,不用感谢我。”某女用小指掏了掏震到的耳朵,不以为意,一副我很好商量的说。某王爷继续喷火中.“女人,我是你儿子的爹,以后我来照顾你们。”某帅男情深款款道。“对不起,儿子是我生的,与你无关,如果硬要说有关,那就是你奉献了一颗打个喷嚏都可以吹走的小蝌蚪,如果你要的话,明年春天我给你捞,你想要多少就给多少,放心吧,我很大方的,不收你银子。”某女翻了个白眼鄙夷道,想抢我的儿子,门没有,窗也没有。某帅男风中凌乱了.转战儿子:“儿子,我是你爹,只要你叫我爹,我的一切以后都是你的,比四国皇帝还厉害。”某帅男的脸笑成了一朵花,一副大灰狼引诱小白兔的样子。“切,娘亲说了,皇帝都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猪晚,累的跟狗似的,比皇帝还厉害不是比猪狗都不如?小爷是人,才不做畜生。”某小孩不屑的撇了撇嘴。某帅男继续凌乱中.“女人,只要你嫁给我,我许你皇妃之位。”某皇帝酷酷的说。“不好意思我对种马不感兴趣,相信那些翘着尾巴等着你的母马会很感谢你的。”某皇帝满脸爆红,无语凝咽.
  •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Nicholas Nickleby(VI) 尼
  • 蛟龙问道

    蛟龙问道

    这世界有一条小蛟龙,踏莲曳波觅长生,沧海化龙涤剑骨,蛟龙之身,竟敢问道仙途。(企鹅群:八五四五二七五六四,文笔不好,还在锻炼中,新人新书,还望轻喷,我希望未来会更好。)
  • 天道伏魔传

    天道伏魔传

    他为了报答自己义父的救命、养育、教导之恩,而踏入了玄清门去偷取“天玄鼎”,后来得知自己最敬重的义父却是自己的杀父仇人;而后踏入魔道,人称天道魔君;开始了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与灭魔之路……
  • 推销学全书

    推销学全书

    推销就是在推销中说服和诱导潜在购买者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并满足顾客需求的活动。推销的作用就是尽可能的让原本默默无闻的企业或产品在最短的时间获得企业现阶段无法完成的市场和企业知名度。从而使企业快速的发展,再这之中培训涌现出一些大量的推销人才,同时也方便了顾客,使得顾客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产品!以达成推销员和顾客之间的互惠互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在的推销学五花八门。一些企业对新加入的推销员的要求更高,从而达到面对顾客时能更好的发挥企业的内涵以及产品的特点。
  • 神云侠侣

    神云侠侣

    三年前,神云宗宗主林青峰为夺回本派至宝神云剑谱,加入武林联盟。三年后,邪派天魔宗覆灭,神云剑谱却没有了下落,与其一起失踪的,还有武林第一秘籍《万元归宗》。一年后,神云宗被武林盟主司马煌所灭,只逃出了一位护法和一对婴孩。十五年后,神云剑谱和《万元归宗》重出江湖,江湖再次风起云涌。
  • 霸宠毒后无极限

    霸宠毒后无极限

    因为一张丑脸,她成亲当场被秦王打入冷宫,成为众人眼中的一场笑柄;受尽磨难她遇到改变她悲惨命运的贴心暖男,两人互生爱慕之时却被秦王横刀夺爱成为彼此的过客;前有强敌虎视眈眈,后有情敌磨刀霍霍,相爱相杀,彼此戒备,彼此试探,两颗坚硬的心,最终打破戒备,成为彼此的牵绊,她同真情与聪慧赢得了秦王的尊重与爱护,打开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披荆斩棘,她踏血归来,用一生智慧,成为烽火大陆充满传奇色彩的铁血皇后。
  • The Hungry Stones And Other Stories

    The Hungry Stones And Other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