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1300000005

第5章

真记云。海印三昧者。自证离言。何故利他之初明耶。答表利他缘起无别自体。但依十佛内证海印所起故也。若不尔者。道有私隐故。繁出等者。于念念中起如意教尽未来际无休息故。又但一念全摄法界无侧故也。是故云不思议也。雨宝者。约教云宝也。又是众生受用种种宝物也。满虚空者。众生蒙不思议教。则知其不动凡心与法性虚空只是一物本自圆满故也。随器得利者。山王普机得总相教。差别小机得差别教。各自成益故也。大记云。海印者。通证教二分故明于教分耳。又此四句是第四重海印故也。问第四重海印是定内故利他相隐。何故以配利他耶。答第四重内具同别二教故。若直约一道朱印而论。即无差别故是别教。若约屈曲而言。是差别故即同教中逐机之义也。是故逐机屈曲之朱印故云如意教也。是故前云依理据教者。约第三重则无住理无住教也。约第四重则无住理如意教也。约此第四重四句更以五重海印分配。则初二句如次配初二海印。次十句第三海印。次一句后二海印也。谓下文释此海印云。究竟清净湛然明白三种世间于中现现等故。和尚之意此中海印非唯一向当第四重。是以此中更分配也。初句影离海印。次句影现海印。故云繁出如意等。次句第三重。能化之佛雨十普法之宝。益普贤机也。后句于第四重。如意教之朱印称机屈曲。故云众生随器也。于第五重。起言说法令机信解行证。故云得利益也。然以第四重正义释者。能人者能化佛也。海印者净藏定也。繁出如意者如意教之朱印应机现现也。雨宝益生满虚空者。雨十普法于正为中全全而应。谓一道朱印圆满现现也。众生随器得利益者。于兼转引远为之中分分而应。谓随彼机宜各令得益。如大角则大曲。小角则小曲。随字而屈曲也

观释中释经犹如明净镜随其面像现内外无所有业性亦如是之文云。镜有三种。谓如来藏镜。锭光颇梨镜。海印镜也。如来藏镜与所现像是一体故不可分也。若取去像镜亦随破。是故吾身即如来藏。不可别取故。若知业果是如来藏镜中之像。则六道因果即不生也。然若得镜时所现之像如冰泯也。以熟教之中本末无二。如水与波无别。然而波是能依。水是所依故。得水之时波息水现故也。海印镜中所现像者。吾五尺身具三世间无别住处。故云无住。即此无住亦云不动。既不动无侧之吾身故。从何处转何处耶。此所现像正即镜体故。得镜之时像不泯也

心轮钞云。问始成正觉佛心何故名海印耶。答以一海字印三世间离分别三合为一。佛明白之心名曰海印。于中无普贤文殊等九会助化亦无九会处所。故经偈云。一切诸如来无有说佛法也。欲向机缘说自所证之法(云云)。故经偈云。随其所应化而为演说法。然说法有五。佛说。菩萨说。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

是故行者(至)得资粮。法记云。行者则凡诸信向普法之人也。本际则内证海印也。叵息妄想必不得者。以二我执为妄想也。如上内证海印之际无我之人乃能得至。若存我则必不得至故也。如海边井有海水故不得令渴。如是意识人法二我由彼末那及黎耶海藏而还起。何者。黎耶本识是我之根。其末那识是我之茎。六及前五皆是二我出入之门故也。比如有人欲上须弥。干八海竟依陆而行得上须弥。如是行者若欲返本。渐息八识妄想海已而得至者。三乘义也。一乘之中若履初海即履诸海践须弥顶。故不移一步得还本际也。无缘善巧等者。问何故息妄想次有此句耶。答欲还本际要息妄想。欲息妄想。要须无缘故也。问无缘者何。答五识缘于五尘境时。意识同缘。其末那则向内执我。黎耶本识缘三类境。是以不能捉如意也。以无缘故得圣者意名为善捉如意也。归家者。归法性家也。得资粮者。行者加行方便也

真记云。息妄想者。约寄位云。初智求断不可得断。以中后智求断亦尔。故论云。非初非中后。然以不可得断而为断故。断义得成。故论云。前中后取也。若直约一乘则举其障体量等法界举智亦尔。故至相云。如缘起性如是断也。若以别障之智欲断别智之障者。以不息妄想故必不得也。持戒亦尔。若别取善以为能防。取其不善以为所防。如是持者犹名破戒人也。无缘善巧等者无分别也。如意者教也。归家者还真源也。资粮者二千道品等也

观释云。小乘中戒有受有舍。大乘中戒有受无舍。一乘中戒无受无舍。谓熟教中教其背本逐末之人知自本觉如来藏故。有其所受。得本觉已恒自觉故。无所舍也。一乘之戒本无受舍离能所防。以第二地佛囗囗为一乘戒。而一乘中无诸凡小及与菩萨。唯有满足之佛故也。于十善中初三是名号品身业所行。次四是四谛品口业所行。次三是光明觉品意业所行。如是三业示现法界一切诸法皆是佛之三业。今此吾身是佛十善之所感得。是故本无迷时更无受法。竟三世际恒自不动亦无舍法。身外无境。境外无身。离能所防

大记云。问前第四重内得益之机如何见耶。答普贤有二义。若约八会助化之义不云机也。于第三重方为机也。若约第四重。则威光善财皆是净藏定中得益之机也。但是定内所得之益于定外说示耳。约是义故云得利益也。于此第五重内以所流所目之机方为所化也。问若威光善财正是定内得益之机。则唯初后二会是定内耶。答若约第四重。则八会之法皆是定内。然且举威光善财云耳。谓法界品抄云。一乘求知识唯是定内。故知以定内事示之耳。问何故第三重内不以威光善财等为机耶。答彼第三重则是不共别教故。但以普贤方为机也。于第四重具同别教故。以威光善财而为机也。故法界品抄云。若依三乘科文者有五相等。是以见闻解行等三生依三乘位现一乘耳。此三生位于第四重内无浅深。于第五重有浅深也。言行者者。约第五重则所流所目机也。若第四重则威光善财也。然约实则囗诸体囗囗严之人皆是此中行者。而威光善财修行囗囗故偏举囗此行者等知自身心舍那体。故云还本际也。问于第四重内以何为本际耶。答威光善财所得花藏世界果及尘数法门等是也。言妄想者通所流所目等也。谓下教之人守自教迹执为究竟故。约此迷执总为妄想。若断此执要须用六相刃也。且熟教中于三祇劫觉四相梦计有真如。谓为究竟。守迹而住故。以六相中异相印印之。则其所断竟前二十梦各位不动而历然差别也。是故若入一乘要息三乘。谓断妄想之心若不息。其谓断妄想之妄想。则以不息妄想故必不得入也。然则断妄想之心断除不起。是名此中息妄想也。又云。所谓妄想者。凡自身心之外希佛求法之心总为妄想也。一云。以别教义释此文者。应云不息妄想。若息妄想必不得故也。然而下句既云随分得资粮故。约同教释者宜也。以此是其因缘观故。问下文释行者云。行者者见闻一乘普法已去。乃至此约别教一乘说也。何故此云同教耶。答此约所目别教云耳。非是不共先住别教。所云见闻一乘普法者。立在第五重海印。约定外见闻云耳。言善巧捉如意等者。比如盲人由其盲故迷自宝所。长年贫困远乞他乡。有具眼人心生哀悯。为持一索系彼宝所。以其一末授盲人手而指诲云。汝若不失寻索而行。则返汝宝所。盲人闻已不失寻行得至宝所。其宝所中亦有灵药。以药气力眼得开明。所有众宝自在取用。行者亦尔。智眼盲故迷自内证法性宝所。无始时来穷乞于他。有大圣者起大悲愿。垂一中一切多中一等陀罗尼索授于行者信心之手。以真性甚深之一末系彼证分宝所。而教诫云。汝若不失勤行精进则必直返汝法性宝宅。行者信受得圣者意捉如意教。初发心时便开十眼。不动一步直入内证法性宝所。受用无尽自家珍宝。是故行人若欲还归法性家者。要须善捉陀罗尼索持而勿失为资粮也

道身云。问修与不修别。何得以佛言皆觉乎。答佛无量劫修意非为古无新得。亦非有所断烦恼故欲断。知烦恼本无所断名为断耳。又法之实者三世间照瞩为一大缘起。旧来如是无量劫修证得法者。岂但我觉简除他人及与不石乎。若尔是增减边大邪见非正道。又道身云。有文云。一断一切断。有文云实无所断。彼是则此非。此是则彼非。云何会通。答以德言之。从始无障。以惑望之。覆无尽德。若实无所断者。何故迷人未得。若有所断者。所断者何。文云。非初非中后。前中后取故。三时之中不得断相。而觉以去三时无障。道理不在断不断中。随机言断。又无所断。欲为机者。寻教证入。断与无断无碍实相如是设耳。相和尚曰。惑者但用无体智具体用。问无体何得有用。答体是无住实相。迷用为惑迷用息耳。无体可断。问一断一切断者。既无体。约何为一及一切耶。答可约所障法门故。云一与一切。以障一即一切法门故

古记云。大海非是毒药所坏。大空非是利剑所伤。缘起三毒亘三际。直得无分别耳。非更息灭方为断也

以陀罗尼至名为佛。法记云。陀罗尼者。法界法之无尽义也。问众多法故云无尽耶。但约一法亦云无尽耶。答二义皆得。实宝殿者。约证分则法性处也。约缘起分则花藏世界离染真性也。问若以陀罗尼庄严法性实宝殿者。证分之处可许。重重中即微细等义耶。答以彼证分不可说故。不说如是义耳。然法无遗鈌满足一切故。因陀罗等究竟之极乃证分也。问花藏世界离染真性是何。答佛外向门是也。花藏净土三乘共学处故。随三乘机分界离海。若约自宗。唯一海耳。无三品也。穷坐者。十世相应应称法界故也。中道者。以三世间为自身心。无有一物非身心者故也。旧来者。上证分中本来寂也。不动者。上证分中诸法不动也。比如有人在床入睡。梦中回行三十余驿。觉后方知不动在床。此中亦尔。从本法性经三十句还至法性只一不动故。云旧来不动也。问此义与熟教中迷于一心流转六道悟复一心之义有何异乎。答彼熟教中泯二十梦方归一心。此宗之中不动梦念即法性故。无所弃舍。无别所归。故迥异也

真记云。陀罗尼者。总持也。实宝殿者。世界海也。穷坐实际中道床者。彻到一乘究竟真源也。旧来不动名为佛者。问何故具缚有情旧来成佛耶。答如其未起修缘之时不得名为旧来成佛。何者。今日发心缘中法界诸法方顿起故。须智缘中烦恼等囗为成智之缘而起。须烦恼缘中亦如是也。是故要待今日发心之缘无侧起时方旧来成耳。缘以前无一法故。不云旧来也。若三乘则有所尊定本故。唯取始觉即同本觉之义论也。一乘不尔。无所尊定本本末不定故。随须皆得一

大记云。实宝殿者。或云国土海。或云性起果与三德差别果也。然三德非究竟故。正是性起果也。穷坐实际中道床者。因位学穷至于果位故也。旧来不动名为佛者。初起法字终至佛字。初起终至是一处故也。是以和尚所云行行本处至至发处盖此意也

古记云。一乘之中旧来成佛有二义也。一不修众生已成佛义。二已成诸佛本不修义。若须六相可得此旨。谓佛为总相。众生为别相。一切众生是佛义齐。以为同相。一切众生各不相。是以为异相。一切众生缘起究竟正即是佛。以为成相。一切众生各住自位旧来不动以为坏相也

大记云。此印大意以其白纸表器世间。谓如白纸本不染色。点墨即黑点朱即赤。器界亦尔。不局净秽。众生处则染秽。贤圣处则清净。故以其黑字表众生世间。谓如黑字一等皆黑个个不同。众生亦尔。烦恼无明皆自暗覆种种差别。故以其朱画表智正觉世间。谓如朱画一道不断始终连环贯诸字中光色分明。佛智亦尔。平等广大遍众生心。十世相应圆明照瞩故。是故此印具三世间。若约观释即有四义。一若取白纸则黑字朱画皆去。故字与朱画不离于纸。如是若离器界无佛众生。故于器中具生及佛也。是故经云。于一微尘中现有三恶道人天阿修罗各各受业报。于一微尘中各示那由他无数亿诸佛于中而说法。一尘中有尘数刹。二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又云。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佛佛事。二约黑字亦尔。故于生中具器及佛也。是故经云。于一毛孔中普见十方刹。彼刹妙庄严诸佛菩萨会。一一毛孔中亿刹不思议种种相庄严。未曾有迫隘。一切刹土及诸佛在我身内无所碍。我于一切毛孔中现佛境界谛观察。又云。菩萨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乃至云。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悉有如来成等正觉。三约朱画亦尔。故于佛中具器及生也。是故经云。三世一切劫佛刹及诸法诸根心心法一切虚妄法。于一佛身中此法皆悉现。普尽十方诸刹海所有一切众生海。佛智平等如虚空悉能现现毛孔中。又云。一切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现无量世界无量无数清净众生。四白纸黑字朱画皆全相收不可别取。而三物各异。如是三种世间融通相摄混为一团而为门各别历然不动也。故此一印若以器门观则是器海印。是故经云。花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普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以众生门取则是众生海印。以佛门取则是佛海印。是故疏云。众生心中佛为佛心内众生说法。佛心内众生听众生心中佛说法也。问若尔何但局云能人海印耶。答约实如是非局于佛。且从妄尽心澄之义。假名能人海印耳

同类推荐
  • 文渊阁书目

    文渊阁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贯问答

    一贯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曲品

    曲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YPHOON

    TYPHO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乘雅半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青梅甜甜的

    青梅甜甜的

    白豆豆和祁漠琰同年生,可因为该死的辈分,让祁漠琰足足大了白豆豆一辈,每天被白豆豆尊称,祁漠琰烦的要死,让他总会觉得自己很老很老了……新书……《顾先生很狂很痞》,男主毒舌腹黑,快来看男主怎么怼人吧……
  • 核武器科技知识(上)(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核武器科技知识(上)(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不断产生着前沿武器。前沿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是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新型武器。
  • 修仙就是要稳

    修仙就是要稳

    修仙就是要稳,不仅心要稳,手也要稳,心稳谓之狠,手稳谓之黑。
  • 苍茫笑世

    苍茫笑世

    他,虚无少主,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时空倒转,化身为世时之难,无情无爱,嗜血狠辣。
  • “四川屠户”赵尔丰

    “四川屠户”赵尔丰

    “大帅,成都武侯祠到了。”清宣统三年闰六月十一日,在康藏经边转战七年、功勋赫赫的原川边经略使、新任四川省总督赵尔丰一路上迢迢千里,跋山涉水,从崇山峻岭的康地回到了川西坝子深处—素称温柔富贵之乡的成都。他是在川康间的分水岭,也是第一要镇——雨城雅安下马换乘八人抬绿呢大轿的。
  • 尊主超凶

    尊主超凶

    对于一个怕蛇的女孩来说,穿越不可怕,可怕的是穿越重生成为一条蛇。她不敢照镜子,不敢喝水,做好了随时把自己吓死的心理准备。更可怕的是,她也不知道什么什么惹恼了一个天敌——丹顶鹤!他最喜欢的事便是踩着她的七寸,或是叼着她把她往树上甩。可她最爱的青蛙哥哥却对她爱答不理。在这里,蛇爱上青蛙,丹顶鹤爱上蛇,老虎与兔子是一对,萤火虫和苍鹰双宿双飞。精怪的世界我们不懂。
  • 兽世之兽夫萌萌哒

    兽世之兽夫萌萌哒

    生死轮回,只为等待一个你。墨白卿是一个可以掌控他人生死,控制轮回的莲花。是的,她不是人,她是混沌圣莲的衍生物,生死轮回莲,不入轮回,永不死亡。当有一天,她厌倦了轮回,陷入了沉睡。而故事就在下一次轮回时开始了…男主:要亲亲(卿卿)。墨白卿:不要脸!男主:我都不介意你老草吃嫩虎了墨白卿:靠,早知道当初就不救你好了男主:你救了我,要以身相许墨白卿:滚!兽人文,1/1,男女主身心干净,女强男弱,不过到后期男主会变强的。男主是冰山雪虎。
  • 甜妻在上:总裁宠妻如命

    甜妻在上:总裁宠妻如命

    他是天之骄子,因为她的样貌囚禁了她。这一个月的囚禁,她屡次逃跑都会被抓回来!“到底要怎样你才肯放过我?”她在怀里挣扎,不知道为何招惹上了这个暴戾的男人。“女人,有我在的一天,你就别想逃!”他厉声令下。他带给了她前所未有的恐怖,可她却渐渐臣服,面对他的爱,他的深情惬意慢慢令她沉沦无法自拔。他说:我最后悔的还是没对你解释,我最害怕的是你和别人牵了手。她说:孤独一生,有了你才锦上添花,只是那曾经炙热的心已被你揉得粉碎。
  • 农家悍妻:相公,有病得治

    农家悍妻:相公,有病得治

    她是一个最普通的穿越女,他是一个落榜的穷书生。原本宋幺妹以为,两个人的结合是她那嗜钱如命的奶奶和刁钻泼辣的大伯母的手笔。挣钱打脸过好日子才是王道。可后来才知道,原来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各种阴谋与手段,而她只是他复仇的一颗棋子。只是当她知道一切,怨他,恨她,怒他,发誓一辈子都不要理他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爱她是多么的深沉。李三郎:“如果我说,我从一开始就没想要你做我的棋子,你信么?”幺妹:“我信!”她半倚在他的怀里,“相公,坊间都说你这复仇皇子当的一点都不称职,唾手可得的江山不要,还要为一个丑的不能再丑的女人自杀,都说你有病。”话落某男已欺上身,”娘子,我有没有病,你试试不就知道了?“
  • 夺情旧爱,宋先生别来无恙

    夺情旧爱,宋先生别来无恙

    宋佚这朵高岭之花,别说摘了,就是碰都碰不得。后来,宋佚谈了一场不被众人看好的恋爱。结果被对方甩了。这一甩时隔五年。找不到人影。大家都觉得是宋佚甩了女方,而女方伤心欲绝提前毕业了。多年之后,万年不更微博和朋友圈的宋老板,竟然两处都更新了同一条动态。内容如下:遇见她之前,我从来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样子。遇见她之后,我才明白爱情原来可以这么理解。只要她留在我身边,再坏,我都爱她。文字下面配了一张图,图里面是一个姑娘趴在桌子上睡觉的图片。角度明显的偷拍。有同校的人发现,这姑娘不就是当初被宋老板甩了的禾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