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1300000019

第19章

四大常转法轮观云。欲得此经意合有三段。一说大方广佛等七字。二释三十九品大意。三现道理依观广释。初说题目者。大方广者所观之境。佛花严者能观之心。经者通于境智。所谓大者四大。方者四大之尘。广者一一尘相法界虚空界。九世十世中无所不周。佛者解此理心。花者此心清净湛然离染。严者离染心中具逆顺德。经者能所无二。二释品大意说有总别。总者三毒。即三智一一智中具十德。故是为三十。又一智中具三世。具见闻解行证。具三世间故。是为九品。别者(云云)三现道理依观广释者。先融心相解此经意。云何融心相。一念无生正念观心。与实相理相应时中离诸心相。尔时具得三种利益。一者超过十种外道所为作事。二者获得十种利。三者自身心中具见诸法。如执明镜自见面像。十种利益者。一者自身心中具戒定惠。一切法如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辨。系心在一处能开智惠门。守一不移精神不散。万灵扶卫。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者观心成就更无心相。恒与定俱。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议定(云云)。经有五种。一一切经。二心经。三自体经。四无住经。五实相经。谓于一法界以一心印印诸缘体。一切诸缘无不印文。故一切经也。此一切经唯一心量。故一心经也。心之诸法有体。故自体经也。自体无我于一切中无著。故无住经也。此无住经湛然无相。故实相经也。初文字经。次则义经。次则观经。次则定经。后一法经也

心轮钞云。始成正觉。佛入海印三昧。所证法门。略有六重经。一者离内外经。二者向内经。三者向外经。四者内外相应经。五者内中略说经。六者为机将说经。所谓前三经是果分自利故。果分别教。后三经是因分自利故。因分别教

圆通首座记云。花严经首。如是我闻四字释有三义。对此则下始成正觉亦有三义也。第一离言玄寂之处。谓绝相不可目法性。玄微超出意外之处也。不可目之法性者。法界法之名位不动处也。若今我五尺身者。唯五尺是耳。此五尺上不许更目佛名法名故。云不可目之法性也。此五尺名正即法体。而谓此名是法上所立。如是计者所不及处故。云超出意外。又云。绝相也。问唯五尺是耳者。缘起之际可许此义。何云性海耶。答于此五尺名之缘中立五尺法者。缘起因分也。此名以外更无一法可立者。性海果分也。是故藏师云。缘无别缘以体尽缘。是故差别缘起。即是甚深土海。又相和尚云。言说在证与本不异也。然则教分之中言是能诠诠所诠义。今此之中言即证体故。无能所诠之异也。问吾五尺上不可更许佛之。与法名目之义。以何为证而得知耶。答如是所发我言为证。然觅兼证者。光明觉品云。多中无一性。一亦无有多。至相引此为即门之证也。然而所言多者只是多耳。多中更无成一之性。所言一者只是一耳。一中更无成多之性。是故唯吾五尺是耳。此上不得佛法名目也。以此义释此文者。如者如也。即是法本如者如均也。是故正即是我闻也。此意者唯我闻耳。我闻以上更不加余语也。既约我论故但我耳。上不更加。佛与菩萨名位等也。闻者局于我也。问既绝名离相。何故举五尺名耶。答此证分中五尺之名即实法体。此名以外更无法体故也。缘起分中名之与义二位不同。故令相即。今此证分之中即不如是。第二离修离证圆极至道也。不简处之与人随约。是佛不别主之与器触事如是。是故光明觉品云。国土及众生一异不可得。如是善观察名知佛法义。处人不简。主器不分。器与众生本非异也。以一佛体故。又亦非一。以各各不动自名位故。由是得知。离三世间是一佛体。而非融三方为一也。虽一佛体即三世间。而非分一以作三也。然则三世间之名位不动。是即佛也。以此义释此文者。如者我与闻为一之时即是佛也。约此上二重之义言之。则如是我闻四字。正即究竟法体故。无以此为首。料简下文所目之义也。第三正觉智日出于道树。谓约佛论佛则法界诸法无非是佛也。然而随众生缘示有成佛示有说法。故于道树始成正觉。约此义释者。七处八会之法是佛所说。而结集人言如是我闻也。是故章主依此义云。料简下文所目之义也。就上三中。第一佛所证。第二佛能证也。具此二佛是海印定。与此定俱能证之智名为大空。此大虚空随机所须成种种名也。所成之法尘算难穷。要略而言不出十种也。三乘所明三科百法。从异熟识之所生故。不论主伴相成之义。今此十法本于证智。大虚空中全全所目故。云主伴成宗也。又三佛中。初二佛则始成正觉之证分也。第三佛则始成正觉之教分也。就证分中初义则所证也。第二义则能证圆智也。教分者即此圆智。与缘相应之义也。问若以初释见者。如是即我闻也。始成正觉则如何释耶。答并以此例释也。谓一时者亦即满足法性。更无所加处亦尔也。始成正觉者。亦非古迷今觉。应称法界竟三世际。即是满足究竟法体。乃至六十卷经末。众生心微尘等偈亦如是也。若以第二释见者。如者是我与闻为一之时。即是佛也。我是能闻。闻是所闻。能闻之我与所闻法。二而不二。唯是一体者。即是如佛体也。处者菩提场是佛体也。约圆现而见也。始成正觉者第三佛也。以此义等释一部。始终方为妙也

古记云。大经略有十重解释。谓第一璎珞经三贤十地三乘。此经所辨三贤十地一乘。若约此义释此经文。则如是我闻一时佛始成正觉。于第一寂灭场中。说花藏世界。第二普光堂中说十信。乃至第八舍卫国中说入法界。第二就此经中行布次第者。三乘六相圆融者一乘。约此义释。如是我闻。乃至寂灭场中。说花藏世界。第二寂灭场内普光堂中说十信。乃至第八寂灭场内舍卫国中说入法界。第三前二是表相。故三乘内则一乘。约此义释。则如是我闻。乃至第一舍卫国中说花藏世界第二普光堂中说十信。第三他化天宫说十住。第四兜率天宫说十行。乃至第八寂灭场中说入法界。此义者是普贤二十二位。即位脱位故无胜劣。如明难记所明。第四前之内表并是三乘。普贤无尽法数现者是一乘也。约此义释。如是我闻。乃至寂灭场中。说花藏世界。第二寂灭场说十信。乃至第八寂灭场说入法界。第五前并纸墨所载故是三乘。无文字之虚空是一乘也。第六无文字之虚空是三乘。有文字之虚空是一乘也。第七前并教分。是普贤因门。故是三乘。佛外向是一乘也。第八佛外向是三乘。佛内向是一乘也。第九佛内向是三乘。离向背是一乘也。第十离向背是三乘。法性是一乘也。此是梵体德。所传润玄德所受也。梵体德云。昔质应德在世。达薮讲起信论时。云。若不得知花严经中十重解。释者。终不能得花严文义。又若不知起信论中八重解释。则亦不能得此论文义也

贤首大师花严三昧观门中。问云。众生修行为要受持圣教耶。为须舍教耶。答有十类。一者自有众生。无识悬舍圣言师。自愚心复随邪友。违教修行巧伪诳惑。此为恶人也。三有众生。亦背圣教以质直心。谓为出要勤苦修行。竟无所益。此二人俱舍圣教不依义理。三者唯诵圣言不解义意。依傍圣教求名求利。违自所诵。亦为恶人。四者唯逐文句不知义理。但以直心读诵。虽无巧伪亦无所益。此上二人俱不舍教。不得义理。此上四门皆不可依。五者读诵圣教。分知解行多读文句。少有修行。六者广寻圣教遍知解行。渐略圣言取意专修。七者受持得意。唯在修行不复寻言。八者寻教得旨。知一切法无不称性。是故于教亦不持舍。即此言教称性约教修行。九者常持称性之言不舍不着。恒观绝言之理不弃不滞。此上五门犹未究竟。十寻教得实理。理教无碍。常观理而不碍持教。常持教而不碍观空。此则教理俱融合为一观。方名究竟。此上十门前四全不可依。次五从浅转深随根悟入。然革凡成圣之方便。犹未究竟。唯第十门方为究竟也。又贤首大师明受持大乘经。须知五法。一明其文有五。谓善知分段起尽前后相续次第连合诠义圆满无增无减。二解其事亦五。谓说处说主徒众请仪及知圆音所说。三达其义亦五。谓略标纲要广释除疑譬喻令解引事证成举益劝学。四得其意亦五。令发大心观真理伏烦恼慈悲救物勤修万行。五修其行自有五种。一于所闻法行。在身心未曾暂息。二历前四门次起胜心。于前文教起难遭想。于前事相起尊重心。叹佛难逢伤己薄祐。于前义理起爱乐心。于前意旨悲喜交集。三受持正法。谓于文教缮写流通图尽事相。表佛法会摄略义趣曲示行人。四自行增长为亲。善友系念思惟。五成无碍行。谓得旨忘诠故不可守。志诠由教故不可舍。是故于教生无守无舍行。今此虽开为十法行。但是众缘资成正助相兼。总曰受持修习全依此者。可谓。圆因勤修不退皆证满果。自教至唐古今有依法修学。通感灵瑞其类实繁。具如花严传及纂灵记所说

同类推荐
  • 大法炬陀罗尼经

    大法炬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赤松子中诫经

    赤松子中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客座偶谈

    客座偶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聊斋小曲

    聊斋小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行路难

    行路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问仙

    问仙

    一个脑子构造跟别人不一样的小姑凉被邪恶师傅带上修真路的故事。小姑凉爱问为什么,问太多之后师傅崩溃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赠我一场空欢喜

    你赠我一场空欢喜

    被人陷害设计,卷入一场离奇的命案。真相总有揭开的那天。谁说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当童话照进现实,幸福将从此围绕在他们身边。
  • 繁花无垢

    繁花无垢

    初逢扬州你与繁华巷口眉目如锦绣少不知愁我于市井奔波轻狂而无忧百般主动前凑一撩衣袍巧逗三月细柳含苞坠开了情窦我怀应似坛酒天地为友唯浓一人口却胆怯你拒开封泥而嫌垢……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北京情事:职场女追爱记(共2册)

    北京情事:职场女追爱记(共2册)

    暖心治愈,奋斗女孩追爱记!真实励志!职场小白教科书!我要的爱情,不是你的细心呵护,而是我们并肩而立!许卓然,一个常人眼中的工作狂;潘浩儒,一个豁达睿智的魅力男。在商场的一次次交锋中,让彼此一步步陷入了爱情。许卓然,她拥有着鲜明的个性和超群的智慧,经历过无数次的职场拼杀和磨练。这回的跳槽,她遇到了现在的老板潘浩儒,一个极具魅力的男人。在与他一次次的交锋中,没有计划的故事就这样一点点地开始了。许卓然悄悄地出现在他的视野中,让他一步一步陷入情迷;他势在必得地闯入了她的领地,令她进退两难……
  • 腹黑王妃不好惹

    腹黑王妃不好惹

    穿了,穿了,穿了,21世纪女学霸穿越蛮夷成为和亲王妃!听说华晋泱泱大国威严如山?结果却是王妃带头打架斗殴逛窑子,把它闹了个底朝天!听说王爷妻妾成群?结果王妃为了婢女反了王爷,还大闹王府遣散整个王府里的大妃小妃!!华晋人气结:蛮夷女子粗暴无礼粗爆?咱有王爷宠!无礼?咱有皇上惯!你行?你来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医倾天下之莫惹三小姐

    神医倾天下之莫惹三小姐

    她是孤儿,她是神医,她还是个小偷。她是宠儿,她是纨绔,她还是个废物。一朝穿越,当她成了“她”......此文为披着古言名字的玄幻文
  • 超级格斗家系统

    超级格斗家系统

    小透明叶珲,被一记闷棍“打”到了与地球近似的格斗盛行的异世界。八稚女强攻升龙拳,波动拳对轰热板机,传统武学比拼北斗神拳!一切精彩,皆从格斗开始!
  • 瓦罗兰纪事录

    瓦罗兰纪事录

    波澜壮阔的画卷将在符文大地上再次展开……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