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86100000006

第6章

自下第二别明行者。即于上解中审谛取之。何者且如一中有一切时。即是一切中有一时。即一与一切即入一时。何以故。以诸有法性自尔故。藏心随染回转成故。如是交参掩映。即异即同一时致令解心绝奇觉念亡措。乞之顿观相无施功用泯。追寻乞计繁兴万像统十世而难终。鼓跃涛波该一念而无卷。潜百千于毫末促十方于微尘。展一即一切而难源。卷一切即一叵测。是故舍那朗圆光于性德若太阳之晔九天。普贤运悲海于缘生等重云之亘千岳。所以地分三处天辟四门。聚则如宿鹤投江。散则似惊鸾堕海。论其解也如彼。语其行也如斯。应准思之。勿拘其教。言不及义诚有斯文。观不逢源信如其说。是故行者存意思之。问。如上所言教义文。即解行俱陈。云何就解为言而得不言其行耶。答。行法离见亡言。言见俱为方便随言见而入证。入证言即无言。不了无见非真。妄执将正行是故妄解不称行心也。此云何知。按楞伽经云。言说别施行真实离文字。乃至愚者广分别等。问。既言行法离见亡言。言见莫之能入。今既知行亡言离见。此见岂非见耶。答。若知此见是解。此解即为解。若即以此见为行非但不是行。亦复不是解也。何以故。妄见之解即非解故。此云何知。按维摩经云。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等。问。行若尔者岂可除名离相等兔角之空无绝虑亡言若入寂之灰断。此乃还成倒执。既行人有常断之愆。为真反立邪宗令圣智有无因之咎。何得今云语观咸非修行者欤。泯相灰心岂即为真者矣。意在防过过乃弥彰。恐滞情源情随见起。如何上说所作咸非。若云离彼解心未知何者为行。请陈其状令物见闻。答。云行离念亡言者。与法相应绝情见也。何以故。无念之见性融通故。理智交彻见无见故。任放自在念不动故。此云何知。如说不动是法印动则魔罗网。解云。若动见此之见看彼即彼此俱不见。而言见彼此者即是妄缘非是正见也。故名魔罗网也。不动见此之见即见彼者即彼此俱见。故名为法印也。问。既如是者云何可见耶。答。只于上门中方便取之。何者又如说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等。解云。以一中解无量时即是无量中解一时。何以故。一法法尔具一切故。是故不动此见即见彼也。若此唯有无有彼者即不见此也。由见不称法故名魔网也。今见一时即见一切。故名为一。以称法见故名为法印也。依上道理此即应知。即入重重准思可尔。是故若动即入魔网也。故华严经云。如有良医自知无常以诸妙药用涂其身。命终之后由药力故尸不干燥亦不散坏。还复如常行于医法。解云。医人者即行心也。自知无常者诸见尽也。以诸妙药用涂其身者。行契妙理悲愿修也。言命终之后尸不干燥者。法流水中离功行也。不散坏者。虽离功行不凝住也。还复如常行医法者。炽然为作诸有法也。虽复为作而竟无心医法不失。华严三昧亦复如是。虽离诸见能于诸法实德化用竟无妨也。何以故。得心自在如心尔故。称法修行作无作故。问。若如是者今据何事而得然耶。答。但约理事即尔。亦不远指真常。何者以诸理法即如来藏实德用也。问。现理非真。是众生之妄境。云何此法即是而不远指真常耶。答。今克要而言此一事中有真妄两异。如一众生眼耳鼻舌诸相。是无明用以顺泳生死不成熟故。无性即空是真如体。以湛然常住不迁变故。如庄严具。形相是博士所成。即博士功用相虚而金体自窍。而性凝然。虽复金体自窍而性凝然不失相状纷杂。相状纷杂而不碍凝然者。谓金与相状一体而差别也。菩萨声闻是真如用。何者以反流出缠所成熟也。余如前说。准可知之。此云何如。摄论云。生死涅槃依无别。又云。无染即无净等。今明斯义方为妄境故。然妄境若不现前无以施教纲。何以故。缘未相应如虚空故。问。缘起未如虚空。不言因缘缘起集成未审何先何后耶。答。缘起集成竟无前后。同时炳现终始难源。圆即一际无倾缺。即诸峰竞攀重重顿现前后无违。念念递彰新旧恒别。不妨同时异。无碍别时同。为一即一切而不多。作多即一而不一。却则纷然满目。取即圆寂无踪。但可证而不可知。只可行而不可见。即所以文殊立指南之则。普贤树摩顶之仪。弥勒置弹指之能。摩耶示见正之德。此即名表随门证异明妄彻于真源。并托事以彰人。故显真该于妄末。今但粗陈其说梗概而论。唯妙觉之游衢岂妄心之履径也。问。既云因缘故有未委力用如何。答。言因缘起者要具力无力也。因既亲生。缘名假发。且就流转为言即无明业种为因。是即力也。净心隐体为缘。即无力也。何以故。以流转即顺无明而违净心故。既以违净心而成染法故知无明为有力也。故不增不减经云。法界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等。若就出缠为语反前知之。维摩经云。众生即涅槃相不复更灭等。言有力无力者事一而名异也。何者以无明有力即以净心无力为有力。既以无力为有力。是故净心即无明也。净心有力亦尔。反以思之。文同前例。问。若有力即无力云何为有力。无力即有力云何为无力耶。答。只由有力即无力故名为有力。无力即有力故得为无力。若有力不以无力无有力者即一切各有自性。即无有力无力也。今既有力即无力。是故一切即一而不碍一切历然。一即一切而不碍一相堪然。如是道理极难申述。当思之耳。问果起要藉因缘。因缘互从无定。现今世间诸法未审亲自何生耶。答。既云果法起必从缘。缘法体无自性。既责果从何立实从缘力即是无生也。何以故。以力无力即无性故。既有力尚自从他。何有能生于果。是故果立亲自无生也。无性亦准以思之。问。若据此说即因果无别云何乃有因果异耶。答。力无力者为缘。无性空理为因。即由此因缘不二约法方成为果果无别果。即因成为果。因无别因。即果立为因。因成即果故。果即不果。果立为因。故因即不因。因即不因而果立。果即不果而因成。应准思之。问。若如是者果即是因。因即是果。云何乃言因能生果耶。答。只以因即是果果即是因。是故此因方能生果。何以故。因果一际而别不同。故据论此事。但可审思取入。非语能宣。若也亲证无言即因果历然而不失。若不穷源尽见还归常断之谈也。问。若如是者但是性起。云何得有缘起门耶。答。即上力无力相由名为缘起。何以故。由彼此相夺果方生故。即彼此相由而无自性。无性为果而生。生即不生名为性起。何以故。即果自体而是性故。其犹壁上画树乍看谓言从壁上生。克体全总是壁。应准思之。问。若自体全性是即无生。云何今说果法生耶。答。以力即无力生即是无生。即无力即有力无生即是生。何者以有力无力无二性也。是故由斯道理皆为灭见之方。不可执此不行。解方终不差病。事须用功无怠久习方成。怀勿以解为修而即将为正行也。此但增于见爱。终无归本之期。暂疲倦于波澜竟无获珠之日。何以故。唐捐岁月无功勋故。此云何知。按法华经云。如王髻中明珠不以与人有功勋者而赐之等。解云。王者所谓心王。髻中明珠者。即明此行心最尊胜。即华严三昧也。不与人者。无实功行不证法也。唯有功勋而赐之者。有实功行能破诸见得此三昧也。是故行者要实修行不可虚言妄为真证。如斯妙理宜审思之。更有异门。如余章说。问。既见如上道理为但只见而已。即为是行邪。为亦须布施持戒等修诸行耶。答。若如是见已布施即为大布施。持戒等亦然。何以故。由称布施等法故。既知称法。是故勤修布施持戒等也。故论云。然知法性无有悭贪。是故修行檀波罗蜜等。今就事显。是即可知。何者且如布施一物与一人时。于中即有五种具足。一自身具足。二他身具足。三财物具足。四时善具足。五处所具足。自身具足即身身无尽。他身财物亦然。时善具足即世世难穷。处所亦尔。如是一身布施一物。于一时处中即一切前后时劫中一切方处中。以无尽财物布施满足无尽众生。如是等事非所思量。皆于一念而顿成就。如如非实。实是妄缘。何者以一法既一时即具一切法也。其由一钱具十钱等。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毗目多罗仙人执善财手。令善财入供养门中供养佛。多劫多身等。即其事也。是故得知。如是等法皆是顺门也。既顺门如是。违门亦然。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一障一切障。一断一切断等。问。如上所说就法可然。是得今时凡情即见耶。答。今时凡情不得即见。何以故。由具烦恼障智眼故。问。若如是者云何上言得如是见已布施持戒皆名大耶。答。言得如是见者。但信解等见非证入见也。即彼信解等心明彻得见彼法。如眼现见。故名为见也。依因此见得成证见。依此信见受身如见。是故菩萨身得自在等。何以故。以见为身故。其犹众生烦恼具而受于身。是故此身而因见得。既知如是存意思之。如上所明广如经说。今更重明真空妙有之义总有二重。一者粗。二者细。所言粗者。即谓诸法从缘皆无自性。无自性故是即名空。以有即空空不异有。是故此空名真空也。由无自性有方得成。以不异无性而成有故。是故此有名为妙有。虽复空有圆融得成真空妙有而由是破病之说未是其论真空妙有也。何者以空有故名空。以有空故名有也。若有不有空是即不名有。若空不空有是即不名空。何以故。以空不自空。以有不自有故。此即但是遮言非是直说真空妙有也。何以得知。以空由有故名真空。若不由有而说空者是即断灭非真空也。以有由空故名妙有。若不由空而说有者是即常见非妙有也。此即但遮彼异见之失。非是直显空有。纵令迥超四句绝离百非。而由是破病之谈未是显真之谈也。此之空有无二融通即当终教绝方便说也。此云何知。按法鼓经云。一切空经是有余说。唯有此经是无余说。即其事也

第二细者。即前空有俱空为趣入之方便也。既空有俱空方是入之巧方便者。是知彼法即不有也。此云不空不有。非是此法无故言不空不有。以是空有故言不空不有也。夫言有者为遮情过故。令此不为有情过之言。是故不空不有亦得空不空故是空。以有此空法故。何得言空者情计未尽不见空也。故般若云。空不空不可得者是此义也。亦可有不有故是有。以有此有法何得言有。今若欲作彼空有之见解而言是空有者即非空非有也。以是自解故。如人取物更着异物是即非物。此即是普贤文殊等机所见。即冥契不二无有念动。即是究竟行圆更不得遮。但逐法显耳。是故创于二七日唯为大菩萨说者意存于此也。华严经云。所谓如说能行如行能说等。此即空有一体两相不亡。何者即彼空不空之空有不有之有是也。问。若言此真空妙有是直显不待遮故名直显空有者。云何乃言空不空有不有也。答。此是显言不是遮说。何者直明此空不空。有不亦有尔。取意思之。问。若言此空即是显法不是遮情者。如前所说空亦即是显法。云何乃言是遮非显。何者前所说空亦即是不空之空。何以故。若有此空即非空故。前既已说何言非。后复重论如何即是耶。答。后非前说。何者后直显实。不是空故明空。前即以空故明空。不是不空故明空也。有亦尔。准思知之。此即与前全别不同。勿滥为其类也。又约所取亦别不同。如空故空即智慧之所得。如不空故空。即是慧智之所证。慧智即为行契证。智慧即为解决择。解即入行之前缘。慧智即究竟之真证。是故两说不可同互而语哉也。问。若如言尔者未知顿终二教更何所言耶。答。顿终二教法在圆中。何者以彼空有无二圆融交彻是即为终。即融通相夺两相尽边是即为顿。一多处此即为圆。三法融教诠故别。是故华严寄彼二教辨也。又此诸法缘起相由即云彼中有此此中有彼。是即但得其门不关其大缘起义也。何者以大缘起法而定一异不可得相由而成融通无碍故。且如一中有一切时。即是一切中有一时。今欲定其门说。故知但得其门不得其法也。既不得彼法而言一切中有一一中有一切者。此但是妄接非称大缘起法也。如人见水向东駃流于上有泡。言泡中有水。而计泡于手中即言手泡内有水者。此是妄心中有非称水有也。以泡离水即无何得有泡。而言泡中有水此是缘起已坏。不可言有也。夫言一者必具一切方是一也。若不具一切即不是一。一切亦尔。此大缘起法法尔具足。必须心中证。彼知不可说得向人者方见缘起之气分也。若作可说得解是即不见也。终日言由妄为言也。必须绝解寔修是即顺为正见。若也解心为得是即一世虚行。深信之耳。余如别说。既知是已常须系念相续勿令恶见闻之。乃至证见如常见世间物等者。方名入大缘起法界也。若不得如是念者须向静处系念现前。不可口言即为入也。若口有而心无者即如狂人耳。可准思之

同类推荐
  • 虏庭事实

    虏庭事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经纂要义

    大乘经纂要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极祭炼内法

    太极祭炼内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广方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

    大广方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梦之超强记忆

    梦之超强记忆

    记性一直不好的我,成绩一直很差,可当我摔了一跤之后,发现睡梦中见到的一切记得异常清晰。我该如何利用这突然获得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 神女驭天下

    神女驭天下

    她,嗜杀,残忍,21世纪堪称完美的天才特工。一朝穿越,将军府废物三小姐弑亲重生,血祭,她逆天夺下凤凰灵魄,成为拥有至尊灵术的神女。得她者得天下?笑话,这个天下的王就不能让她来当!!!天地动荡,五大族裔纷乱相争,她,凭一已之力屠杀十万大军夺城镇压,一张绝世容颜,一举威慑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雾落

    雾落

    越苦难越浪漫,越卑微越勇敢,长江上游的雾落小镇。田埂间湿润纯净的青草味儿,是什么东西,犹如大雪在无风的山中飘落?眼泪夺眶而出。
  • 荒古暴君

    荒古暴君

    自大灾变后,仙界彻底崩塌,修炼体系重新建立。在无名荒岛上的少年,意外得到荒古时期最强传承,自此走向世界的舞台,将所有的规矩和秩序踩在脚下。世界在暴走,向左是黑暗的深渊,向右是吃人的地狱。他是救世的主宰,他也是灭世的暴君!
  • 流浪瓦罗兰

    流浪瓦罗兰

    祭奠我逝去的青春。还原我心底的撸啊撸世界。
  • 挺起精神脊梁(人生高起点)

    挺起精神脊梁(人生高起点)

    天地万物均有脊梁,大地以高山为脊梁,所以壮丽不已;苍穹以日月为脊梁,所以光普宇内;国家以士人为脊梁,所以立于世界之林,而士人以精神为脊梁,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书介绍了信仰、志向、信念、自信、斗志、追求、自立这些精神脊梁。信仰是生命的崇高亮色、志向是人生蓝图的绘制者、信念是强者的人生法则、自信是成就卓越的阳光、斗志是永不褪色的生命彩虹、追求是滋润生命的雨露,而自立是成功者的精神支柱。
  • 风华神域

    风华神域

    她只不过为了赚点钱,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才进入这个名为“神域”的游戏中。可之后的一切都走向了不可思议,她就莫名其妙的成为了神选者。开启了一个又一个历险的世界之门,也从而开启了她的记忆之门。她与他的相遇是风云莫测,是诡谲多变。这是未知而危险的神域,每走出一步便可获得人们梦寐以求的力量。可这后面又不知暗藏着什么?就像那绵里藏针一般,让人不可抵抗。要么成为冥海里的幽魂,要么成为九天中的神明。
  • 故事会(2017年5月上)

    故事会(2017年5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爱你却无颜以对

    爱你却无颜以对

    一场意外,她独自承受所有选择离他而去。五年后,她再归来时,却看到心爱的男人搂着他的未婚妻。他对她耿耿于怀,肆意报复,毫不怜惜。但所有恨爱纠缠,却最终逃不过一个生离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