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500000001

第1章

阎锡山其人阎锡山,字百川,乳名万喜子,l883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

6岁丧母,继母以不养前室子为条件嫁到他家,万喜子只好投奔外祖母。

9岁人私塾,16岁回家成亲,尔后便随其父阎书堂到五台县城自开的“吉庆昌”钱铺学商。

1902年,清政府为了编练新军,在山西成立了一所培养初级军官的武备学堂,阎锡山应试中举。

三年学期未满.被清政府选送日本留学、阎锡山在留日期间,受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对推翻清廷,建立民国,十分积极,并结识了孙中山先生。

参加了同盟会。

后又参加了同盟会总部选拔的、由28名军人组成的“铁血丈夫团”。

作为回国后从事军事运动的骨干。

同时,阎锡山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又深受****的思想影响,从此便在思想深处埋下了一颗反动的种子。

1909年3月,阎锡山毕业回国,担任山西陆军小学教育官。

后升任监督(相当于教育长),和驻太原的清军86标(相当于团)教练官。

1910年春,升任86标标统(团长)。

阎锡山自留日回国后,一面讨好清政府上上下下的顽固派,获其支持,以求飞黄腾达;一面加强与同盟会的联系,并在他的86标里大量安插同盟会会员及其他同情革命的分子,进行推翻清政府的准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0月22日西安起义,阎锡山看风转舵,他虽然不是起义主要领导者,但却被推举为都督,一跃而成为山西的最高统治者。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就任临时大总统。

阎锡山多方钻营,包括重贿袁的亲信、对袁表示恭顺;买通袁的女仆,密察袁的旨意,以投袁之所好。

同时,他以韬晦之计,佯作唐碌,以去袁之疑忌。

至1913年,袁世凯将各省由同盟会员担任的都督全部撤换,唯留山西的阎锡山和云南的唐继尧二人未动。

袁世凯因称帝遭全国人民反对而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棋瑞为国务总理。

阎锡山见段拥有实权,是北洋军阀的中心人物,他便极尽其钻营之能事,辗转托人与段结为师生。

自此。

山西的军政大权便集于阎锡山一身了。

阎锡山很注重政治统治,但他并未忽略军事扩张。

山西省千里山河,地形险要,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南有王屋,北有雁门,是华北的要塞。

这里既非南北通道,道当其冲;亦不僻处边远,难以问鼎。

军阀混战十数年,不利时可闭关自守,有利时可出境进击。

阎锡山依凭山西优越的地理条件,加上他投机钻营的本领,两面三刀,看风使舵,倚强凌弱,逐渐成为各振军阀中的“不倒翁”,山西以外的大小军阀此沉彼浮,溃败者数不胜数,唯阎锡山的军事实力却在一天天增强。

自1917年至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前的12年间,晋军先后进行了五次扩编。

第五次扩编后,总兵力达34个师另19个旅,其中:步兵10个军30个师,另4个保安纵队。

12个旅;骑兵4个师;炮兵7个旅。

阎锡山具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早就引起汪精卫和蒋介石的重视。

1926年11月,蒋委任阎为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9月挥军东出,截击分两路南下进攻国民革命军、援救北洋军阀孙传芳部的张作霖军。

阎于接受委任后半年之久才易帜就职,就职后3个多月才采取行动,这表明他在观察风向,权衡利弊,及至看清北洋系不能长久,才令各路晋绥军同时出击。

参加北伐,又一次表现了他善于投机的本色。

1928年3月,蒋介石下令先后编成的4个集团军继续北伐,主攻目标为张作霖的奉军,同时扫清张宗昌、孙传芳等北洋系残部。

阎锡山的第3集团军于6月首先进占京津,奉军退出关外。

7月下旬,蒋介石亲赴北平,委阎锡山兼任平津卫戍总司令,阎部张荫梧为北平警备司令,楚溪春为北平宪兵司令,王锡符为北平公安局长、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南桂馨为天津市市长,曾延毅为察哈尔都统,徐永昌为绥远都统。

至此,阎锡山统治了晋、冀、察、绥4个省和平、津两大城市,一跃而成了“华北王”。

奉军退回东北,国民党军直逼山海关下。

蒋介石企图通过编遣军队消灭异己,造成一家之天下。

阎锡山等各派军事首领则企图保存实力,同蒋介石抗争。

经过一年多的暗斗明争甚至兵戎相见。

终于1930年4月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

阎锡山被国民党内反蒋各派糸和反蒋各派军事首领公推为陆海空军总司令,统率倒蒋的7个方面军80余万众。

从双方兵力上看,倒蒋军占绝对优势,但其内部各怀异志,指挥不灵,甚至互相兼并,因而使反蒋的中原大战归于失败,阎锡山乔装潜往日军占领的大连。

蒋介石授入关助蒋的张学良以北方军政全权,负责节制并整编晋绥军。

阎锡山中原战败后,蒋介石本来是想迫阎去欧美.以远离中国,免除后患。

阎深知蒋之狡诈,先扬言要去苏联,并派人乘车到五原勘察道路,晴地里则秘密前往大连。

阎到了大连,蒋虽不甚放心,但亦无能为力。

1931年8月阎由日本人用专机护送到大同。

当日,在阎的亲信爱将赵承绶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便回到了河边村。

蒋介石闻讯大为震怒,立命何应钦、孔祥熙等连续电阎促其速离山西;刘峙、韩复榘等也发出通电逐阎离晋。

情势虽极紧迫,阎却毫不在意,并召他的高干杨爱源、孙楚前去,授命组织晋绥军事整理委员会以在野之身,实操山西军事大权。

正在蒋介石、张学良迫阎离晋的紧锣密鼓声中。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蒋介石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救亡的压力下,不得不表示“捐弃前嫌,团结御侮”。

于是,蒋接受了汪精卫的提议,委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于是阎锡山由河边村返回太原。

就职之日,蒋介石派何应钦到太原监督。

从此。

阎锡山再度统治了晋、绥两省。

阎锡山二次出山,一返往常极力进行军事扩张的做法而以什么“造产救国”为口号,亲自主持编定《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

阎大搞经济建设的另一个目的,是企图向蒋介石表明,他已埋头实业,并无扩张野心,尤其是大量军事工业转为民用工业,以消除蒋之戒心。

至于把同蒲路修成窄轨,阎以经济效益为由,向南京政府铁道部力争核准。

其真实目的是,遇有战事,对其有利则运兵出晋;对其不利亦不为敌方所利用。

不使外省兵车入境,虽有利于割据山西,但属防御性质,这对蒋介石也是一种姿态。

同蒲路修窄轨,还有一个原因,多不被人所知。

阎锡山以其弟阎锡镛的名义在德国银行存有一笔巨款,按合同只有本人才能提取,经多次交涉,德国人才允许以废旧铁路窄轨付给。

阎锡山第二次出山还有一个特点:特别注意抓组织建设。

这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救亡运动高涨,全国人民都要求组织起来,团结御敌。

阎锡山看到形势不可逆转,索性组织群众,为己所用。

对此,他有一段妙论:“明知道组织起来是个乱子,不去组织是个空子,为了防止人家钻了空子,出了乱子,还不如自己去组织,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可以防乱子,填空子,还可利用群众团体为自己摇旗呐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32年1年中,成立了“青年救国团”、“建设救国社”、“山西人民会”、“文山读书会”。

这些大大小小的群众团体,都是直接或间接受着阎锡山的支配,并由阎提供活动经费,阎还兼任“建设救国社”社长。

到1936年春,国内抗日浪潮更加高涨,阎锡山感到那些分散的大小群众团体,远远不能适应他那“自存与自固”的政治需要,于是将上述各团体合并起来,组成了统一的政治组织“自强救国同志会”,阎兼任会长。

1938年2月,阎决定成立一个统一领导第2战区军政民各部门的最高权力组织,遂将“自强救国同志会”改编扩大为“民族革命同志会”,阎仍兼任会长。

据说,中国军阀包括蒋介石在内,唯有阎锡山下过一番了解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的苦功。

用他的话说,“防共应先知共。”他极力鼓吹并推行的“物产证券”、“按劳分配”、“土地村公有”、“兵农合一”等玩意儿,表面上近似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有意以假乱真。

然而,山西与我陕北革命根据地仪一河之隔,光靠以假乱真来“防共”,显然是不够的。

接着,他又提出“军事防共”、“政治防共”、“经济防共”、‘思想防共”、“群众防共”等五花八门的东西。

阎锡山对其内部的封建***统治,也与众不同。

1939年底,阎锡山旧部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35军军长傅作义,已脱离第2战区建制而独踞绥远,并被蒋介石任命为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同阎氏并驾齐驱。

另一旧部第6集团军总司令兼6l军军长陈长捷,已有倒向蒋政府的倾向。

阎系其他旧军内部,由于受“牺盟会”和“决死队”的革命影响,也出现某些军心离散的势头。

为“净自阵营”,巩固内部,阎锡山于1939年11月在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整顿旧军队,训练旧军官。

就在集训旧军官的过程中,阎氏指定28个心腹将校,秘密成立了“铁军组织”,对内称“山山铁血团”。

山山二字,寓有“阎锡山的山西”的含义,是阎氏亲自命名的。

但他感到这样太露骨,又改称“三三铁血团”,意在28个发起人,每人发展3人;按3的数字层层发展下去,即可成为庞大的组织力量。

最后又把上述两种含义合而为一,称作“山三铁血团”,阎锡山自任团长,并制订《守约》、《纪律》和《经典》。

《守约》是:“铁血主公道,大家如一人,共生死利害,同子女财产。”《纪律》为:一、脱离组织、背叛组织者处死;二、破坏组织者处死;三、不服从会长指示及组织决议者处死;四、泄露组织秘密者处死;五、污蔑会长者处死;六、污蔑同志和组织者处死;七、犯娴赌赃欺之一者处死。

阎锡山对《守约》和《纪律》的解释,被称作《经典》,其中有:“我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我的父母。

这个守约,是我们共同遵守的公约,就是共产党也做不到的……这是终身组织,只准入,不准出,如果脱离组织,除本人处死外,上一级受连带处分。

我们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组织。”阎锡山对军队的控制,1930年以前和抗战初期主要依赖军官,1940年以后就靠“铁军组织”了。

他说:“军官能力的军队,不如政治能力的军队;政治能力的军队,不如组织能力的军队;组织能力的军队,不如主义能力的军队。”除“铁军组织”外,阎锡山用以控制内部、摧残人民群众的办法数不胜数,其残忍程度,远远超过了民间传说的阎王殿里的十八层地狱。

而阎锡山却说这是“大慈大悲”。

因为“越残忍,就越能解救人,大家看见害怕,便不敢再去接近共产党,那就把更多的人救下来了”。

他还说:“多杀可以成佛,北京刚城玉佛顶上带一串骷髅,所以他成了佛。”但是,不管阎锡山多么残忍,不管他的反动统治术多么高超,这些都只能延续他的最后灭亡,却不能像他所期望的那样,同山西的山河水存。

独揽军权1911年10月29日,太原起义成功。

消息传到京城,清政府即命令驻防于保定的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进军山西,镇压革命。

吴之先头部队第十二协吴鸿昌部于10月31日到达井陉,与山西民军遥相对峙。

阎锡山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云梦人,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

1900年与唐才常组织自立军,在安徽大通县密谋起事,失败后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为第三期生。

回国后曾任延吉边务大臣、副都统等职,后调任第六镇统制。

吴素怀革命大志,岂料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大臣。

吴禄贞对袁世凯有看法,他与北京皇室反袁派认为“亡清必袁”。

行前,吴与清官载涛、良弼等密谋反袁。

11月3日吴禄贞到达井陉前线,即布置与山西军民联合以实现倒袁计划。

与山西军民达成协议后,为了迷惑清政府,吴禄贞又致电清内阁,谎称“与革军接战,革军不支,退守娘子关,革军……前线兵,日见增加。”要求“筹拨山炮一营、步队一标”,以增兵力。

11月4日,清政府任命吴禄贞为山西巡抚。

当天下午1时,吴禄贞与阎锡山分别乘火车到达娘子关,双方举行会议。

吴禄贞在会上首先声明:清廷授我山西巡抚,是一种笼络手段,我决不就任。

我站在大革命立场,极愿与山西合作。

山西位置重要,可能山西光复,中国就光复,重要的在于起义要及时,能使清室震动……会谈结果,决定组成燕晋联军,公推吴禄贞为燕晋联军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温寿泉为联军参谋长;决定山西民军先拨两营开往石家庄,归吴指挥,然后会师北京,推翻清室。

当天,吴禄贞部在石家庄截留了清政府由京汉铁路运往湖北前线的军械和粮服。

吴禄贞的行动,引起了清政府的仇视和愤怒,乃促其速到山西赴任,以解除京汉铁路中段的阻碍,沟通与武汉前线清军的联系。

此时,督师湖北孝感的袁世凯,因吴扼守石家庄而不能赴京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并对吴截留军械粮服,恨之入骨。

就以白银三万两(一说二万两)暗中收买被吴禄贞撤职的原十二协统周苻麟,设法刺吴。

周潜到石家庄与任吴禄贞卫队长的东北同乡马惠田密谋。

马于11月6日深夜,乘吴办公之际,将吴枪杀于车站办公室,参谋张世膺、副官周维桢同时殉难。

吴禄贞被刺之后,阎锡山为了应付对敌,一面派南桂馨赴陕西向革命军求援,一面派常樾、贾德懋等到石家庄向新军第六镇统制段祺瑞疏通,并派太平县(今襄汾)举人、军政府参议董桂萼赴晋南,参议胡某到晋北招抚。

此时,清政府也在千方百计企图恢复在山西的统治。

11月14日,派渠本翘为山西宣慰使,进行诱降活动。

11月15日,又任命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率领曹锟第三镇兵开往石家庄,进攻娘子关。

在此情况下,阎锡山遂派乔煦率第二标到娘子关增援。

几天后,阎偕赵戴文、马开崧等到娘子关督战。

解放军穿过娘子关12月8日,第三镇第五混成协统卢永祥率部由石家庄开至井陉。

当晚受到山西民军的袭击。

次日,清军炮兵在蔡庄放列,民军数十人前往抢炮,双方互有伤亡。

12月10日,清军炮轰雪花山民军阵地,民军奋起抵抗,伤亡500余人,清军亦死500余人。

12月11日,清军攻占娘子关,阎锡山、姚以价等仓惶撤退。

阎锡山等于12月12日回到太原后,即按计划撤离。

赵戴文等晋北人率部出城北走;温寿泉、杨彭龄、李鸣凤等晋南人则率部南下。

民军相继离开后,太原人心惶惶,有的逃出城外,有的躲入外国教堂,单北门街天主教堂内即有千余人之多。

市面秩序混乱,多数商店关门。

三桥街双福火柴公司改悬日本国旗,帽儿巷隆记纸烟庄改悬英国国旗。

不法之徒,蠢蠢欲动。

原来清政府官吏立即死灰复燃,补服顶戴又出现街头,一些盘起来的辫子又拖在脑后。

军政府悬挂的“八卦太极图”白旗也被改为黄色龙旗。

原来山西的清政府官员王庆平、李监铎、骆成骧、连印、王大贞、周渤等用原印信出布告安民,财政、警务等衙门和督练所也都恢复办公。

同时,还命令民军投诚,并发给投诚者一条盖有桌台衙门印信的黄布,以资识别。

太原城内,一派复辟气氛。

原清朝官员王庆平等在联名致张锡銮的电报中竞狂妄地说:“三晋军民,重见天日,无不额首称庆。”1912年1月5日,卢永祥带步兵第一标王丞斌部兵马三队、山炮工辎各两队进占太原。

1月10日,张锡銮在武卫军的保护下,也由石家庄到达太原。

这时,已回到南方的山西同盟会员刘盥训向清政府的议和代表唐绍仪提出抗议,指出张锡銮入晋是违约失信的行动,要求唐致电袁世凯令张离晋。

张锡銮离晋后,又由李盛铎摄行巡抚事。

1912年2月12日,南北议和结束,共和告成。

清帝宣布退位,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阎锡山等人在河曲听到全国已宣布共和的消息,又接到李盛铎“深盼南来,晤商一切”的电报,遂催军兼程南下。

1912年2月18日,阎率部到达忻州。

当天,袁世凯即电李盛铎、卢永祥和武卫军统领王汝贤:“阎锡山军队……万勿令其回驻太原,……如果阎擅自进行,望即督饬各营严加抵御。”阎锡山只得留驻忻州。

阎锡山知道,要取得山西的统治权,必须取得袁世凯的信任。

于是他一面派袁的门生定襄人董崇仁赴京向袁疏通,一面又向孙中山求援。

孙即电袁世凯,提出撤军,让山西都督返回太原。

其电文是:“北京袁大总统鉴:山西屡电,请转知撤退太原兵,召还晋省都督。

查前清兵在晋,确有野蛮举动,大拂舆情。

现在中国一家,秦兵既肯退出潼关,何独于晋省。

若晋督还晋,李盛铎仍为民政长,则一是安谧矣!谨布,候复。

孙文。”在孙中山先生力争下,加上阎锡山向袁世凯输诚效忠,袁于1912年3月15日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

1912年4月4日,阎锡山回到太原。

到此,辛亥革命在山西告一段落。

山西同盟会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广大工农兵群众奔走呼号,浴血奋战的果实就这样稳稳地落在阎锡山手里。

山西民军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不仅在于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封建统治,而且对于结束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和建立中华民国,也起了重大作用。

1912年9月19日孙中山到太原视察时,曾对此作了肯定的评价。

他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何也?广东为革命之最初省份,然而屡次失败。

清政府防卫甚严,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

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但是,在山西,阎锡山为了达到他回太原独揽山西大权的目的,急于向袁世凯输诚效忠,献媚取宠,一方面表现了辛亥革命在山西的不彻底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资产阶级软弱的一面,它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排除异已1912年3月15日,阎锡山在辛亥革命的硝烟中,当上了山西都督,一颗鲜美的桃子到手了。

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为了保住这来之不易的果实,阎锡山利用各种借口和机会不断排挤和迫害大批参加山西辛亥革命的有功之士,消除山西境内的异己力量,为他割据山西,实行独裁统治铺路。

袁世凯在窃据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之后,采取各种手段压制革命力量。

1913年(民国2年)3月,他亲自导演了刺杀宋教仁血案。

“宋案”发生后,全国对袁世凯的声讨不断高涨。

但是,一些操纵地方省政权的军阀站在袁世凯一边,支持袁的做法。

阎锡山也积极迎合袁世凯,并在各省军阀致参、众两院的电文上签字,以表示支持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913年11月,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当上了正式大总统。

他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人的议员资格,以此达到取消国会建立独裁统治的目的。

阎锡山在山西赶忙采取相应的措施。

当山西接到袁的命令后,阎锡山马上指使警察厅查封了国民党山西支部,并派专人前往省议会及各邮电局,调查国民党山西议员是否与外界保持联系,对国民党山西议员52人逐一进行了审查,追缴了议员证书。

1914年1月,阎锡山向袁世凯致函,详报山西清理国民党的情况。

这样做,阎锡山既讨好了袁世凯,又进一步清除了山西的异己力量,可谓一箭双雕。

阎锡山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追随袁世凯,而且对袁世凯在思想领域大搞尊孔活动,也积极参与,紧步后尘。

1913年2月,阎锡山等人在太原文庙发起创办了“宗圣会社”,建立了山西最大的尊孔社团。

宗圣会社的名誉会长是解荣辂,副会长为赵戴文、刘锦训等。

后来,阎锡山又创办了“洗心社”,亲自担任社长,定期讲经祀圣,大力传播孔孟之道,充当了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吹鼓手。

1914年6月,袁世凯改各省都督为将军,并授阎锡山为“同武将军”,管理山西事务。

阎锡山倍感荣耀,特意在原籍河边树立了一个门楼,镌刻“同武将军府”五个大字。

1915年(民国4年)8月,杨度等人在袁世凯授意下发起“筹安会”,鼓吹君宪救国,公开宣传复辟帝制。

同年9月3日,阎锡山即致电袁世凯,竭力在袁世凯面前阿谀奉承,认为“诚以中国之情,决不宜沿用共和制度,非采取德日两国君主立宪法,不足以立国而救亡”,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乱加吹捧。

1915年10月,根据北京帝制派的授意,全国各省军政长官组织国民议会代表民意劝进。

10月下旬,山西省七个选区的102名代表在阎锡山与山西巡抚使金永的主持下进行投票。

选票是事先印刷好的,只准投票人填写“赞成”二字,其它字样不准填写,结果一致通过拥戴袁世凯称帝。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北京正式接受“推戴书”,宣布称帝。

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拙劣行径,引起全国民众的激烈反对。

在山西,在省城太原,同样展开了反袁斗争。

身为山西都督的阎锡山,面对全国各地此起彼伏,声势日涨的讨袁浪潮,不仅未有醒悟之意,反而仍追随袁世凯,压制山西志士的反袁活动。

云南蔡锷起义后,太原政治形势牢牢地控制在阎锡山手中。

当时各地电信局、邮局都有省署派的专员审查往来函电,许多人因与云南方面的电信往来,被嫌疑而无端遭到逮捕。

1916年(民国5年)6月6日,妄想倒转历史车轮的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在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绝境里死去,喧嚣一时复辟帝制的闹剧也顿时悄然收场。

阎锡山十分善于投机钻营。

在袁世凯统治时期,他一面极力投靠袁世凯,以保持自己在山西的地位;一方面千方百计应付着来自省外的各种政治力量的冲击。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失败后,阎锡山甚感失落。

由于他极力追随袁世凯,致使他原来披着的同盟会员“革命”色彩的外衣,几乎被冲刷得稀烂精光,无法蔽体。

山西与全国人民清楚地看到,阎锡山这个在辛亥革命中登上统治山西宝座的人,原来与全国各地封建军阀同属一丘之貉。

在这种形势下,善于投机钻营的阎锡山,利用袁世凯倒台后全国政治形势混乱之际,一面竭力排斥在山西军政方面有碍于他独断专行的各种力量,进一步控制山西;一面积极寻找中央政治势力中新的靠山,投靠段祺瑞,以巩固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

同类推荐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出自一位年仅十四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党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迁徙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秘密小屋中,在两年多的暗无天日的隐藏期,安妮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对生活爱情的憧憬度过了痛苦压抑的日子。这本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记录了25个月的密室生活,把密室生活的艰辛、战争时期人们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 此后再无余生

    此后再无余生

    一个女人、妻子、母亲、女儿的人生绝笔:认真活过爱过,才能好好告别。里格斯生长在一个有癌症基因的家族,在被确诊患病后,她没有失去自我、放弃生活,甚至还要面对母亲的离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还要照顾患有先天性糖尿病的大儿子,以及关照两个儿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自然地接受妈妈将要离开的现实。里格斯的人生看似已天塌地陷,生活中的一切被打乱,但她的内心依然充满热爱,对丈夫、孩子、父母、亲友,以及书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安然离去。
  • 大家小书:夜阑话韩柳

    大家小书:夜阑话韩柳

    韩愈、柳宗元为中唐文坛的两大巨擘,二人合作推动的古文运动、波澜壮阔、唯陈言之务去,一洗雕琢骈俪的六朝文风,文起八代之襄。 诗作方面,韩诗诡奇、跌宕、后世以为晦涩,然亦另辟蹊径,骨力尽现;卿诗清高、幽远,将山水诗发扬光大,成一代的风流,亦世无异议。 本书即以诗作为主,贯串韩、柳的生平事迹、升沉起落,以简短有力的篇幅,缕缕细述,力求重现诗人的人格面貌。
  • 乡情(吕伟达散文选)

    乡情(吕伟达散文选)

    以熟悉的乡音,以深沉的笔调,写他的家乡,写他的乡亲。他曾如是说:从我的心泉里,笔尖中,流出的全是乡情,乡音,乡魂!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热门推荐
  • 法道元界

    法道元界

    家族被灭,他的父亲拼尽全力将他送入了空间裂缝,当他苏醒在陌生的环境,心里除了对失去家人的悲痛外,还有对仇人的恨意,在仇恨的驱使下,他踏上了复仇之路,不断变强,是他内心的渴望,笼络人心,自成势力,是他对复仇的执念。他相信,在这实力为尊的元界,他林轩一定能够剑指苍穹,问鼎巅峰。
  • 逸辰不染

    逸辰不染

    他说:“你若愿当皇后,我便许你凤霞披冠;你若不愿,我便宠你一世如初!”我本欲说我不值得,但还未开口,耳边又响起他坚定的声音:“不染,等我回来……”……战场上,他一袭紫衣带血,我手执染血的蓝玉冰鞭,周围是一片厮杀声,我们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四目相对。他双目带着腥红,一脸痛苦的质问我:“为什么?”我面无表情,如同冬日的寒冰一样,不带半点感情:“你伤了小哥哥,我便杀了你……”……“逸辰,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不奢求你的原谅,但是你不要恨我好不好?”我哭着喊着。但他只是微微一笑:“姑娘,你认错人了吧?我为什么要恨你?”闻言,我嘴角尽量扯出一抹笑容,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很慌张:“逸辰,别开玩笑,你怎么可能会不认识我呢?”“姑娘叫什么?”他未答我的话,反而问了我的名字。我迫不及待的告诉他:“不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不染呐!”“那姑娘的名字跟在下倒是有缘!”他依旧浅笑着。“对对对,是有缘,你看,你叫‘逸辰’,我叫‘不染’,一层不染,多好的寓意啊!”这是以前他对我说的话,只是当时的我并未放在心上。“姑娘误会了,在下是想说,这世上从来都没有‘逸辰不染’……”
  • 卿言卿语

    卿言卿语

    《卿言卿语》作者以“一介草根、随意领悟、走笔文字、快乐生活!”的心态,让读文字的人感悟到生活中的种种,她的文字,朴实不华丽,真实不造作,题材小而给人的体悟却深。亲情、友情、爱情皆入文章,家事、小事、世事尽在笔下,自然而然地呈现着生活的醉美,读着亲切,回味醇浓,字里行间处处弥散着生活的清香。
  • 一川寒水慕挽歌

    一川寒水慕挽歌

    传闻,挽歌基地的首领养了五年的丧尸,当丧尸一朝重生,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患有直男癌的大魔王和暴力的软萌小兔子,在末世该怎样养包子,带领弟兄们重建美好的家园?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玄冥纪

    玄冥纪

    遗腹之子上青山,半是闲来半是烦。时间一晃三年过,天下已是风云变。</p><p>乱世将起,谁与争锋。青山之中,剑动苍穹。大道为何?苍生刍狗。
  • 你的世界很单纯

    你的世界很单纯

    程馨儿是程家的小狐狸,她找男朋友的信奉标准就是始于颜值,忠于才华。在她最落魄的时候,见到了从头而降的李然峰,程馨儿的男朋友的标准就变成了以身相许,非他不可。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 重生之嫡女枭妃

    重生之嫡女枭妃

    夫妻七年,他给了她六年的窘迫流离,半年的绝世恩宠,还有最后三月的凌迟绝望。太子府地牢,帝都第一美人,切腹而死。怨念通天,阴魂难散,阴毒嫡女重生归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她只想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守着娘亲,偷得浮生半日闲。只是父亲偏心,庶母狠毒,庶妹骄纵,她岂会无动于衷?皇子逼婚,贵妃仄逼,她怎能任人摆布?投毒,暗杀,陷害源源不断,她恬然安笑间,化解一切!阴谋,诡计,杀伐生生不息,她素手轻扬间,灰飞烟灭!既然这些人一个个都闲活的太久,她就好心帮帮他们,打入地狱永不翻身。那一世她温婉贤淑,事事以夫为天;这一生,她要做回自己,毒也要,狠也罢,用一双纤手谱出盛世人生。。。。。。。。林紫曦:我是从地狱爬上来的恶鬼,张开獠牙,绝不姑息一个想要害我之人。你问我是否有心?呵呵,不巧,我没有!玄梓君:此生此世,永生永世我都会陪在你身边,你若上天我便斩尽天下名山,为你铺砌通天之路。你若下地,我就灭尽地狱孤魂,为你碾平刀山火海。
  • 咸阳市秦都区军事志(公元前16世纪—公元2005年)

    咸阳市秦都区军事志(公元前16世纪—公元2005年)

    本书以修志的方式记述咸阳市秦都区军事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内容分为军事环境、军事组织、民众武装、兵役、国防动员、军事活动、军事人物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