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1000000013

第13章

歐陽修

修。字永叔。吉州永豐人。嘉祐初參大政。以太子少師致仕。諡文忠。晚年卜居於頴。號六一居士。自諫院除河北都轉運使。左遷滁州。明年得歸廬陵。舟次九江。因游廬山。入東林圓通謁祖印禪師居訥。修初至。訥揖就坐。相與論辨。修慕韓子有攘斥佛老之言。訥因謂曰。退之以排佛為功。自比孟子之距楊墨。其好勝取名之甚。退之斥佛為夷鬼者。請略辨之。佛聖人也。降自兜率。託生中天聖王之家。何以夷稱。佛之不生不滅。曠劫常存。人天宗仰。何以鬼稱。此非大慢之語乎。退之七世祖諱耆當。後魏永興自赫連屈丐來降於拓拔氏。由西戎而歸北狄。退之獨不為祖諱。而敢訕佛聖人乎。退之畏修史褒貶之禍。而不知訕佛之過為尤可畏。退之唱排佛老。足下今又和之。將使後世好名之士援韓氏歐陽氏以為法。豈不為盛德之累。諺曰。善罵人者人亦善罵之。足下著本論。孳孳以毀佛為務。安得眾口不毀公於天聽之前乎。足下之言以蒐狩喪祭鄉社之禮為勝佛之本。是猶退之作原道論而寔未知道也。修驚赧謝曰。修胸中已釋然。師將何以見教。訥曰。佛道以悟心為本。足下屢生體道。特以失念生東華為名儒。偏執世教故忘其本。誠運聖凡平等之心。默默體會。頓祛我慢。悉悔昨非。觀榮辱之本空。了生死於一致。則淨念常明天真獨露。始可問津於此道耳。修自此有省發。及參大政。每譽訥於公卿之前。歲時書問未甞絕(歐外傳)。韓琦以明教嵩禪師輔教編示公。公覽其文謂韓公曰。不意僧中有此耶。即黎明當一識之。韓公同師往見。公與語終日大喜(護教編序)。公昔官洛中。游嵩山。却僕吏。放意而往至一寺。修竹滿軒風物鮮明。公休於殿陛傍。有老僧閱經自若。與語不甚顧答。公異之曰住山久乎。僧曰甚久。又問誦何經。曰法華。公曰。古之高僧臨死生之際類皆談咲脫去。何道致之。曰定慧力耳。又問今乃寂寥無有何哉。老僧咲曰。古人念念在定慧。臨終安得散亂。今人念念在散亂。臨終安得定。公大嘆服(資監)。

嘉祐六年閏八月。公為參政兼譯經潤文使。既登二府。多病。甞夢至一所。十人冠冕環坐。一人曰。參政安得至此。宜速返舍。公出門數步。復往問之。君等豈非釋氏所謂十王者乎。曰然。因問世人飯僧誦經為亡人追福果有益乎。曰安得無益。既寤病已。自是深信佛法。丹陽葛勝仲得此說於簡齋陳與義。與義得於公之孫恕昭然也(歐公狀及韻語陽秋)。公居頴州。捐酒肉。徹聲色。灰心默坐。令老兵往近寺借華嚴經。誦至八卷乃薨(出王性之言。性之名銍。汝陰人。其父從學于公。故得其實)。

趙抃

抃。字閱道。衢州西安人。自號知非子。為侍御史。彈劾不避貴勢。京師號為鐵面御史。官至參政。諡清獻。初從蔣山法泉禪師游。有省。又從大名天鉢寺重元禪師問心要。師曰。公立朝論政。崇化明倫。奚暇刻意於此。公曰。聞別傳之旨人人本有之事。豈他能而抃不能耶。願究明之。師乃令看狗子無佛性話。及知青州隱几公堂。聞雷聲豁然大省。有偈曰。默坐公堂虗隱几。心源不動湛如水。一聲霹靂頂門開。喚起從前自家底。公帥越。適亢旱大疫。久禱不應。時神智昇法師住興福。公請師迎觀音像入府治。懇禱一夕。雨如霔。疫亦息。公奏於朝。賜師所住興福曰圓通。錫號曰神智。元豐初告老退居衢州。常與山僧野老游。七年八月有大星隕於庭。公與子[山*几]語如平時。忽趺坐而化(神道碑并普灯)。

夏竦

竦。字子喬。皇祐中拜樞密副使。封鄭國公。諡英。公為翰林時。同三藏惟淨進新譯經音義七十卷。公於谷隱聰禪師因語契機。甞問上藍溥禪師曰。百骸潰散時。那個是長老自家底。溥曰前月二十離蘄陽。溥却問那個是相公自家底。公答偈曰。休認風前第一機。太虗何處著思惟。山僧若要通消息。萬里無雲月上時(普灯)。

張方平

方平。字安道。宋城人。熈寧初參大政。諡文定。甞為[跳-兆+余]州至一僧舍偶見楞伽經。入手恍然如獲舊物。開卷未終。宿障氷釋。細視筆畫。手蹟宛然。從是悟入。甞以經首四偈發明心要。蘇軾為題經後(楞伽經序)。

曾公亮

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嘉祐中拜相。以太傅致仕。諡憲靖。封魯公。甞丁母憂告歸。有鄉僧元達附舟至錢唐。入天竺禮大士。入門見素衣女謂曰。曾舍人五十七入中書。上座是年亦受師號。已而不見。【標】公亮至五十七果拜相。元達以曾公恩補大師。初有僧曰。青草堂年九十餘。曾氏婦入寺設齋。以衣物施之。青感其意。及婦生子。青正坐化。是知公亮前身為青草堂也(統紀)。

文彥博

彥博。字寬夫。汾州介休人。歷事四朝。哲宗以為太師致仕。封潞國公。諡忠烈。守洛陽日甞致齋往龍安寺瞻禮聖像。忽見像壞墮地。略不加敬。但瞻視而出。傍有僧曰何不作禮。公曰像既壞矣。吾將何禮。僧曰譬如官路土人掘以為像。智者知是土。凡人謂像生。像本不生滅。路亦無新故。【標】公聞之有省。由是慕道甚力。專念阿彌陀佛期生淨土。晨香夜坐未甞少懈。每願曰。願我常精進。勤修一切善。願我了心宗。廣度諸含識。每見一切人則勸以念佛。誓結十萬人緣同生淨土。陳如如居士讚曰。知公瞻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一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公以使相鎮魏府。時元禪師居天鉢寺。一日言別。公曰。師老矣。復何往。師曰入滅去。公語其子及甫曰。元公道韻深密。言笑有味。非常僧也。往候之。果已坐化(寶鑑)。

蘇洵

詢。字明允。號老泉。眉山人。初舉進士不中。至潯陽登廬山謁訥禪師問法。得其旨。嘉祐中。歐陽修上其所著權書論衡等二十二篇于朝。召試舍人院。除校書郎。【標】甞撰彭州圓覺院記。略曰。人之居乎此也。必有樂乎此也。居而不樂。不樂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馭其形。而況能以馭他人哉。自唐以來。士大夫爭以排釋老為言。故其徒之求知於吾士大夫之間者。往往自叛其師以求吾士大夫。而吾亦喜其來而接之以禮。靈徹文暢之徒。以自絕於其教也。嗚呼。歸爾父母。復爾室家。而後吾許爾以叛爾師。父子之不歸。室家之不復。而師之叛是皆不可以一日立於天下。予在京師。彭州僧保聰求識予甚勤。及至蜀。聞其自京師歸。布衣蔬食以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圓覺院大治。一日為予道其先師之事。與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請予為記。予嘉聰之不以叛其師。故為之記曰。彭州龍興寺僧平潤講圓覺經。因以名其院。院始弊不葺。潤之來。始得隙地以作堂宇。凡更二僧而至於聰。合其隣之僧屋若干於其院以成之。是為記(本集)。

周惇頤

惇頤。字茂叔。號濂溪。舂陵人。熈寧中除提刑。諡元公。舂陵有水曰濂溪。故號濂溪。後居廬山。樂其幽勝。築室亦以濂名溪。不忘本也。【標】時佛印寓鸞溪。公謁見。相與講道。問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禪門何謂無心是道。師曰疑則別參。公曰。參則不無。畢竟以何為道。師曰。滿目青山一任看。公有省。一日忽見窓前草生。乃曰。與自家意思一般。以偈呈師曰。昔本不迷今不悟。以融境會豁幽潛。草深窓外松當道。盡日令人看不厭。師和云。大道體寬無不在。何拘動植與蜚潛。行觀坐看了無礙。色見聲求心自厭。由是命師作青松社主。追媲白蓮故事(資鑑)。公傳太極圖於穆修。修傳於种放。放傳於陳搏。此其學之一師也。盖搏師麻衣。今正易心法是搏註。麻衣涯公之傳。東林總公廣之也。總公門人弘益有書曰紀聞。云性理之學寔起於東林.涯總二師。總以授周子。故劉後村詩云。濂溪學得自高僧。後虞伯生亦曰。宋儒惟濂溪.康節二公於佛書早有所得(公行狀并性學指要)。公題留衣亭曰。退之自謂如夫子。原道深排釋氏非。不識大顛何似者。數書珍重更留衣(性理群書)。

程顥 頤

顥。字伯湻。河南人。諡明道。神宗朝為監察御史。裏行甞曰。佛說光明變現。初莫測其旨。近看華嚴論。恰說得分曉。盡是約喻應機破惑名之為光。心垢解脫名之為明。只是喻自心光明。便能教化得人光照無盡。世界只在聖人一心之明。所以諸經之先皆說放光一事(雲蓋寺石刻)。公每見釋子讀佛書端莊整肅。乃語學者曰。凡看經書必當如此。今之讀書者形容先自怠惰了。如何存主得(性學旨要)。明道先生一日過定林寺。偶見眾入堂。周旋步武威儀濟濟。伐鼓考鐘外內肅靜。一坐一起並準清規。公嘆曰。三代禮樂盡在是矣(弘益紀聞)。弟頤。字正叔。號伊川。元豐末以通直郎授崇政殿說書。入侍經筵。甞致書於靈源清禪師叩問禪要。師答書略曰。妄承過聽以知道者見期。雖未一奉目擊之懽。聞公留心此道甚久。天下大宗匠歷叩殆遍。乃猶以鄙人未見為不足。頃年間有者師言公見處。今覽法要。後序深觀。信入真實不虗也(靈源語錄)。

蘇軾

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元祐初除翰林遷內翰。諡文忠。初參東林總禪師。與論無情話有省。遂獻投機偈云。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標】公謫黃州。佛印住廬山。歸宗為方外交。及佛印移住金山。公獲釋知杭州。過金山值印入室。公竟造之。師曰此無坐處。公曰暫借和尚四大作禪床。師曰。有一轉語。若答得。當如所請。若擬議。即留所繫玉帶。公即置帶几上。師曰。山僧四大本空五蘊非有。內翰欲於何處坐。【標】公果擬議。師呼侍者曰。收取玉帶。永鎮山門。乃以衲裙為報。公有偈曰。病骨難堪玉帶圍。鈍根仍落箭鋒機。欲教乞食歌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此帶閱人如傳舍。流傳到我亦悠哉。錦袍錯落真相稱。乞與佯狂老萬回。公之子迨四歲不能行。及來杭。請辨才法師為迨落髮摩頂。數日即能行。公賦詩為謝。有云。師來為摩頂。起步趂奔鹿。紹聖間謫惠州。韶陽南華寺重辨。師請公書柳宗元所撰六祖碑。復題其後云。釋迦以文設教。其譯於中國。必記於儒之能言者然後傳遠。故大乘諸經至楞嚴則委曲精盡。勝玅獨出。以房融筆授故也。柳子厚南遷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岳諸碑。玅絕古今。南華今無石刻。重辨師謂。自唐以來頌述祖師者多矣。未有通亮如子厚者。盖推本其言與孟子合。其可不使學者日見而常誦之。【標】公在惠州。被命遷儋耳。南行之日携阿彌陀佛一軸。人問其故。公曰此往生西方公據也。公於建中靖國元年七月卒於毗陵。時錢濟明侍旁曰。公平日學佛。此日如何。公曰此語亦不受。又徑山惟琳長老問疾云。固先生履踐至此。更須著力。公應聲曰。著力即差。語絕而逝(本集.統紀)。公母程氏卒。以簪珥遺物命工畵阿彌陀佛像追薦冥福。以偈贊曰。佛以大圓覺。充滿十方界。我以顛倒想。出沒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淨土。我造無始業。一念便有餘。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風中鼓槖。雖有大聖智。亦不能分別。願我先父母。及一切眾生。在處為西方。所遇皆極樂。人人無量壽。無去亦無來。【標】公書楞伽經後云。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先佛所說微玅第一真實了義。故謂之佛語心品。達磨以付二祖曰。吾觀震旦所有經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祖祖相授以為心法。如醫之難經。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後世達者神而明之。如槃走珠如珠走槃。無不可者。若出新意而棄舊學以為無用。非愚無知則狂而已。樂全先生張公安道。以廣大心得清淨覺。慶曆中甞為滁州。至一僧舍偶見此經。恍如舊物。手蹟宛然。悲喜太息。從是悟入。軾游於公之門三十年矣。公以為可教者。乃授此經。且以錢三十萬使印施於江淮間。而金山長老佛印大師了元曰。印施有盡。若書而刻之則無盡。軾乃為書而刻之(經後)。

蘇轍

轍。字子由。號欒城先生。又號東軒長老。元祐初起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門下侍郎。甞謁上藍順禪師咨以心法。順示楞嚴經中畜鼻因緣有省。呈偈曰。中年聞道覺前非。邂逅相逢老順師。畜鼻竟參真面目。掉頭不受別鉗鎚。枯藤破衲師何事。白酒青鹽我是誰。慚愧東軒殘月上。一盃甘露滑如飴。佛印住金山。子由謁見。先以偈獻曰。粗沙施佛佛欣受。恠石供僧僧不嫌。空手遠來還要否。更無一物可增添。師答曰。空手持來放下難。三賢十聖聚頭看。此般供養能歆享。木馬泥牛亦喜歡。【標】子由撰廬山栖賢僧堂記。略曰。栖賢據山之上游。右倚石壁。左俯流泉。石壁之趾僧堂在焉。長老智遷以六十年瓦敗木朽。其徒慧遷力而新之。求道者來得飲食宴處之樂而無外擾。皆二遷之力而不懈也。夫士居塵垢之中。紛紜之變。日遘於前而中心未始忘道。而況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飽。是非寵辱不接於心耳。而忽焉不省也。何哉。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今夫驅騖乎世故而不聞大道。雖勞沒齒。吾知其無以死也。苟一日聞道。雖則死無餘事矣。【標】又撰三教論曰。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自五帝三王以形器治天下。道之以禮樂。齊之以刑政。道行於其間而民莫知也。老子體道而不嬰於物。孔子至以龍比之。東漢以來佛法始入中國。其道與老子相出入。皆易所謂形而上者。而漢之士大夫不能明也。魏晉以後略知之矣。好之[卄/馬]者則欲施之於世。疾之深者則欲絕之於世。二者皆非也。佛老之道與吾道同而欲絕之。佛老之教與吾教異而欲行之。皆失之矣。姚秦興區區一隅。招延緇素譯經談玅。至者數千人。而姚氏之亡曾不旋踵。梁武江南佛事。前世所未甞見。至捨身為奴隷。父子皆陷於侯景。議者觀秦梁之敗。則以佛法不足賴矣。後魏太武深信崔浩。浩不信佛。勸帝斥去僧徒毀經壞寺。既滅佛法。而浩亦以非罪赤族。唐武宗求長生。狥道士之私。夷佛滅僧。不期年而以丹毒遽崩。議者觀魏唐之禍。則以佛法為不可忤矣。二者皆見其一偏耳。佛老之道非一人私說也。自有天地而有此道矣。古之君子以之治氣養心。其高不可嬰。其潔不可溷。天地神人皆將望而敬之。聖人所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用此道也。道之於物。無所不在。而尚可非乎。誠以形器治天下。道之以禮樂。齊之以刑政。道行於其間而民不知。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泯然不見其際而天下化。不亦周孔之遺意也哉(本集傳灯)。

楊傑

傑。字次公。無為人也。號無為子。官至尚書主客郎中提點兩淛刑獄事。【標】甞歷參諸名宿。晚從天衣懷禪師游。懷每引龐居士機語令妍究深造。後奉祠泰山。一日聞鷄鳴。覩日如盤涌。忽大悟。傑以淨土之道為自信。繪丈六阿彌陀佛隨身觀念。壽終之時感佛來迎。端坐而化。甞為褒禪師慧空禪院輪藏記。略曰。法界本無眾生。眾生緣乎妄見。如來本無言教。言教為乎有情。妄見者眾生之病。言教者如來之藥。以藥治病則病無不治。以言覺妄則妄無不覺。此如來不得已而言。賢知不得已而述也。故阿難陀集而為經。優波羅結而為律。諸菩薩衍而為論。經律論雖分乎三藏。戒定慧盖本乎一心。藏以示其函容。心不可以凝滯。是以雙林大士接物隨機因權表實。聚言教而為藏。載寶藏而為輪。以教依輪則教流而無礙。以輪顯教則輪運而無窮。使披其教者理悟變通。見其輪者必不退轉。然後優游性海。解脫忘筌。無一物不轉法輪。無一塵不歸華藏。非有深智者其孰能與此哉。【標】天台十疑論略曰。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之壽則無量。娑婆備諸苦。彼土則安樂無苦。娑婆隨業輪轉生死。彼土一往則永證無生法忍。其淨穢壽量苦樂生死如是差別。而眾生乃冥然不知。可不哀哉。又曰。夫彌陀光明徧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聖凡一體機感相應。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中淨土念念彌陀(本集)。

文同

同。字與可。東川梓潼人。少以文學知名。墨竹精玅。甞守洋湖二州。【標】元豐三年八月沐浴冠帶正坐而化。同舘崔公度聞之驚。謂人曰。昨別與可於州南。與可曰明日復來乎。予再往。與可徐曰。經言人不妄語者。舌覆面上。與可即吐舌引至眉上三疊之。公度大駭。今聞其亡。又異信得道人也(東都事略)。

朱壽昌

壽昌。字康叔。七歲不知母所在。及長棄官。刺血書金剛經。行四方求之。五十年入秦。得母於同州。年已七十。士大夫多歌詩美之。蘇軾為序。

張伯端

伯端。一名用成。字平叔。天台人。少傳混元之道。龍圖陸詵守成都。伯端往依之。遇異人授金丹火候之訣。道成。著悟真篇傳於世。甞徧參禪門大有省發。後讀雪窬祖英集。頓明心地。作歌偈以申其旨。且曰。獨修金丹而不悟佛理者。即同楞嚴十仙人諸趣之報。【標】未幾趺坐而化。煉其蛻。得舍利千百。紺碧色。既而歿後復有見之者(統紀)。

胡宿

宿。字武平。當州晉陵人。仁宗朝在翰林十年。位至樞副。諡文恭。治平三年由樞使出鎮杭州。頻謁淨覺岳法師咨詢妙道。執弟子禮。【標】甞撰武林山天竺寺記。略曰。粵若能仁出現圓教。流通觀音機緣。密契於中土。善財參禮遍歷於南方。曹溪傳於一心。天台宗於三觀。度門迭啟。叢林相望。異香栴檀居多於此岸。大乘氣象兼茂於他邦。豈非離之明。巽之聰。性為般若。尤鍾於東南者乎。天竺寺者。餘杭之勝剎也。飛來峰者。武林之奇巘也。晉有梵僧慧理。指此山乃靈鷲之小嶺耳。不知何年飛來至此。掛錫置院。初曰翻經。隋開皇中法師真觀增廣之。改為天竺寺。唐末盜起寺焚。吳越王鏐建五百羅漢院。宋賜名曰靈山祥符。中州人請大士遵式領其眾。演天台教觀。天禧初文穆王冀公臨州。為奏復舊額(云云)。佛以無生之心體。無邊之行願。應現三界拔濟眾生。殫土木之莊嚴未有以稱其德。盛金石之篆刻不足以究其功。居之者當念承法蔭紹續慧命。以三摩奢為淨體。以六波羅蜜為玅用。渡河沙之眾。圖報佛恩。宣海潮之音。答揚帝力。緒餘玅利。延彼有情(寺碑)。

邵雍

雍。字堯夫。居洛四十年。安貧樂道。冬不爐。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名。所寢息處為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有皇極經世書十二卷.擊壤歌集行於世。程明道曰。聖道之傳。邵先生繼傳於李挺之。挺之傳於穆脩。修傳於种放。放傳於陳摶。摶傳於麻衣道者。推其源流遠有端緒矣。公有學佛吟曰。飽食豐衣不易過。日長時節奈愁何。求名少日投宣聖。怕死老年親釋迦。妄欲斷緣緣愈重。徼求去病病還多。長江一片常如練。幸自無風又起波。熈寧初以著作佐郎召。不至。既沒。諡康節先生。朱晦庵贊曰。天挺人豪。英邁盖世。駕風鞭。霆歷覽無際。手探月窟。足躡天根。閒中今古。靜裡乾坤(廣記)。

富弼

弼。字彥國。河南人。慶曆中除資政殿學士。相神宗。封鄭國公。又封韓公。洛陽耆英會中人。年八十卒。諡文忠公。初於宗門未有所趣。趙清獻公勉以書曰。伏惟執事。富貴如是之極。道德如是之盛。福壽康寧如是之備。退休閒逸如是之高。其所未甚留意者。如來一大事因緣而已。能專誠求所證悟。則他日為門下賀也。公以清獻警勉之。後不舍晝夜力進此道(統紀)。弼聞顒禪師主投子。法席冠淮甸。往質所疑。會顒為眾升座。見其顧視如象王回旋。公微有得。因執弟子禮。趍函丈。命侍僧請為入室。顒見即曰。相公已入來。富弼猶在外。弼聞汗流浹背。即大悟。尋以偈寄圓照本禪師曰。一見顒公悟入深。夤緣傳得老師心。東南謾說江山遠。日對靈光與玅音(普灯)。甞與圓照書曰。弼留心祖道為日已久。常恨不遇明眼人開發蒙陋。雖久聞盛德。無因瞻謁。昨幸出守亳州。與頴川境連。因里人張比部請顒師下訪。相聚幾一月。以慈悲方便之力令有悟處。不期臨老得聞極則事。天幸天幸。弼雖得法於顒師。然本源由老和尚而來。更望垂慈攝受。遠賜接引。令至所未至。即與南嶽下龐蘊。百丈下裴休。何以異哉(言行錄)。

同类推荐
  •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般泥洹后灌腊经

    般泥洹后灌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十种曲鸣凤记

    六十种曲鸣凤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孝感天

    孝感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二品嫡女

    二品嫡女

    她是堂堂国舅的一品妻,奈何--成婚三年,一无所出。婆婆慈和,相公恩爱,三年坚守当日求娶之诺,今生绝不纳妾。然,这妾终究还是要纳,还得她亲自帮他纳。但是--谁能料想,一个妾,竟能挑起那么多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当她以退为进,隐忍布局,终使真相大白时,良人不再是良人,所谓的夫妻之亲,结发之情只不过是他人的苦心筹谋。她到底还是输了,输在这以夫为纳,以男为尊的时代。面对亲人的泪,仇者的快,她浅笑安然。谁能知道,她本不是她!一场和离,只不过成全了她最初的梦……可是,为什么会突然蹦出个王孙,还说对她一见钟情,非她不娶?果断决定,逃!能逃多远,就逃多远!只是姑娘我嫁不嫁,嫁给谁,这是我的事,与你们这些闲人何干?竟然编排她是二品的嫡女?靠!姑娘我若是二品,这世间谁敢说是一品要抢要斗是吧?行!姑娘我就--不择手段、丧尽天量、神怒鬼怨的嫁给你们看!*****推荐自己的新文******《重生之高门奴妻》她嫁他三载却在一朝分娩时,胎死腹中,她亦被谋而死。重生回到当初,她将步步为营,借那倾世男子之势,为自己为他谋一个锦绣未来。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有了梦想就去做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有了梦想就去做

    你会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唤醒沉睡的记忆;从别人的奋斗中找回曾经的梦想,点燃希望的火种;从别人的感悟中找到成功的诀窍,扬起理想的风帆;从别人的性情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播洒爱的阳光,从而在愉悦与感动中,鼓足勇气,坚定信念,阔步向前方迈进。
  • 夜萝莉精灵梦之另一个自己

    夜萝莉精灵梦之另一个自己

    更新不定,打字较慢。如果有人喜欢愿的这本书的话,建议一个星期查看一次。愿较懒,望莫急。幽是一个全能型的女孩,但是她为人淡漠,心里冰冷,她总是在脸上挂着36度的微笑。在一个黄昏,她来到了那个神奇的世界!
  • 全职妈妈

    全职妈妈

    作品为一部女性励志小说。主人公乔乔修完产假兴冲冲返回公司,没想到公司内部发生变故,从此开始了家庭主妇的角色。一庄庄围绕家庭主妇的故事由此展开,乔乔与丈夫情感出现缝隙,围堵第三者,深受感情折磨困惑的夫妻最终感情破裂。过程中亲人和闺蜜给了她很大的帮助,乔乔发现无论是职业女性还是家庭主妇,只有经济独立才会有人生自由,爱情不过是生命中的一环,她开始去开创一份安身立命的事业。作者刘凤琼,安徽省作协会员。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本书全程展示了从原始单据到报表的所有操作流程,详细解读了两大核心报表的填报与处理技巧,并从账务处理的7大关键入手,介绍了如何把控12种税目申报缴纳,从而使得没学过财务的管理者也可以正确进行财务决策,通过一套账轻松规避财税风险,将隐患解决在账面之外。
  • 网游之真实幻界

    网游之真实幻界

    大地起苍茫,雄狮过大江;都市少年郎,豪情战疆场;凡世多流氓,卑鄙已为常;暗刀笑里藏,兄弟中暗伤;柔情俏姑娘,为情断肝肠;真情多悲壮,自古远流长;振臂与天抗,声援汇八方;天怒众神降,我自横刀向;咆哮碎天苍,轮回我为纲;众生皆仰望,后世我称皇;俱事成过往,携美以翱翔。讲述一位传奇战士的辉煌!
  • 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本书遴选了2014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4年的诗歌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学的良知。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把具有广泛影响,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评选出来。
  •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明天生活得好不好,取决于你今天怎么过!大城市竞争激烈,小城市拼钱又拼爹,面对生活的残酷与压力,我们究竟该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这个世界大体还是公平的,出来混早晚要还的,别以为躲掉了就会真的躲掉,你躲过的,总有一天会找回来。你的孤独、迷茫、困惑、彷徨……这些本就是青春该有的情绪。趁着青春,我们应该追逐自己的梦想,青春是追逐梦想的最好时光。一旦梦想开始了就别停下,追逐梦想的路上永无遗憾。无论你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怎样的挫折与困窘,你都是最棒的。因为拥有梦想并敢于追逐的人,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无论身在何地,请别害怕,至少还有我陪着你”!
  •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