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1800000003

第3章

医门法律 【清 喻昌】

黄瘅

经言:溺黄赤安卧者,瘅病。溺黄赤者湿之征也,安静嗜卧者湿之征也,所以有开鬼门洁净府之法。开鬼门者,从汗而泄其热于肌表也。洁净府者,从下而泄其湿于小便也。此特辨明定治之大端,而精微要妙,惟《金匮》有独昭焉。要知外感发黄一证,《伤寒》阳明篇中已悉,《金匮》虽举外感内伤诸黄,一一发其底蕴,其所重尤在内伤。兹特详加表章,为后学法程焉。

《金匮》论外感热郁于内而发黄之证云:寸囗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其义取伤寒风湿相搏之变证为言,见风性虽善行,才与湿相合,其风即痹而不行,但郁为瘀热而已。及郁之之极,风性乃发,风发遂挟其瘀热以行于四肢,而四肢为之苦烦,显其风淫末疾之象;挟其瘀热以行于肌肤,而肌肤为之色黄,显其湿淫外渍之象;其脉以因风生热故浮,因湿成痹故缓。此而行《内经》开鬼门洁净府之法,俾风挟之热从肌表出,湿蒸之黄从小便出,而表里分消为有据也。

《金匮》重出伤寒阳明病不解后成谷瘅一证云: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此因外感阳明胃中之余热未除,故食难用饱。饱则食复生热,两热相合,而发烦、头眩、小便难、腹满,势所必至。在阳明证本当下,阳明而至腹满尤当急下。独此一证,下之腹满必如故,非但无益,反增困耳。以其脉迟而胃气空虚,津液不充,其满不过虚热内壅,非结热当下之比。《金匮》重出此条,原有深意,见脉迟胃虚下之既无益,而开鬼门洁净府之法用之无益,不待言矣。尝忆一友问:仲景云,下之腹满如故,何不立一治法?予曰:仲景必用和法。先和其中,后乃下之。友曰:何以知之?予曰:仲景云,脉迟尚未可攻。味一尚字,其当攻之旨跃然。《金匮》又云,诸黄腹痛而呕者,用小柴胡汤。观此仍是治伤寒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甜汤主之之法,是以知之耳。陈无择治谷瘅,用谷芽枳实小柴胡汤,差识此意。但半消半和半下,三法并用,漫无先后,较诸仲景之丝丝必贯,相去远矣。

《金匮》又云: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即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瘅。此论内伤发黄,直是开天辟地未有之奇。东垣《脾胃论》仿佛什一,后世乐宗,《金匮》奥义置之不讲,殊可慨也。请细陈之!人身脾胃居于中土,脾之土体阴而用则阳,胃之土体阳而用则阴,两者和同,则不刚不柔,胃纳谷食,脾行谷气,通调水道,灌注百脉,相得益彰,其用大矣。惟七情饥饱房劳,过于内伤,致令脾胃之阴阳不相协和。胃偏于阳,无脾阴以和之,如造化之有夏无冬,独聚其热而消谷;脾偏于阴,无胃阳以和之,如造化之有冬无夏,独聚其寒而腹满。其人趺阳之脉,紧寒数热,必有明征。诊其或紧或数而知脾胃分主其病,诊其紧而且数而知脾胃合受其病,法云精矣。然更有精焉。诊其两尺脉浮,又知并伤其肾。夫肾脉本沉也,胡以反浮?盖肾藏精者也,而精生于谷,脾不运胃中,谷气入肾,则精无裨而肾伤,故沉脉反浮也。知尺脉浮为伤肾,则知趺阳脉紧即为伤脾。然紧乃肝脉,正仲景所谓紧乃弦状若弓弦之义。脾脉舒缓,受肝木之克贼,则变紧。肝之风气,乘脾聚之寒气,两相搏击,食谷即眩。是谷入不能长气于胃阳,而反动风于脾阴,即胃之聚其热而消谷者,亦不过蒸为腐败之浊气,而非精华之清气矣。浊气由胃热而下流入膀胱,则膀胱受其热气化不行,小便不通,一身尽黄。浊气繇脾寒而下流入肾,则肾被其寒,而克贼之余,其腹必满矣。究竟谷瘅由胃热伤其膀胱者多,由脾寒伤其肾者,十中二三耳。若饮食伤脾,加以房劳伤肾,其证必腹满而难治矣。仲景于女劳瘅下重申其义曰:腹如水状不治。岂不深切着明乎?

女劳瘅,额上黑,谓身黄加以额黑也。黑为北方阴晦之色,乃加于南方离明之位,此必先有胃热脾寒之浊气下流入肾,益以女劳无度而后成之,其繇来自非一日。《肘后》谓因交接入水所致,或有所验。然火炎薪烬,额色转黑,虽不入水,其能免乎?故脾中之浊气,下趋入肾,水土互显之色,但于黄中见黑滞耳。若相火从水中上炎而合于心之君火,其势燎原,烟焰之色,先透于额,乃至微汗亦随火而出于额,心之液且外亡矣。手足心热,内伤皆然。日暮阳明用事,阳明主阖,收敛一身之湿热,疾趋而下,膀胱因而告急,其小便自利,大便黑时溏,又是膀胱蓄血之验。腹如水状,实非水也,正指蓄血而言也,故不治。

酒瘅,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酒为湿热之最,气归于心肺,味归于脾胃,久积之热,不下行而上触则生懊憹,痞塞中焦则不能食,其湿热之气不下行而上触则为呕,呕则势转横逆,遍积周身也。《伤寒论》谓: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是知热甚于内者,皆足致此,非独酒矣。

《金匮》治酒瘅用或吐或下之法云:酒黄瘅,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又云: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煤,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又云: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又云: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又云:下之久久为黑瘅。言虽错出,义实一贯。盖酒之积热入膀胱,则气化不行,必小便不利;积于上焦则心中热;积于下焦则足下热。其无心中足下热者,则靖言了了而神不昏,但见腹满、欲吐、鼻煤三证,可知其膈上与腹中阴阳交病。须分先后治之,当辨脉之浮沉以定吐下之先后。脉浮病在膈上,阳分居多,先吐上焦而后治其中满;脉沉弦,病在腹中,阴分居多,先下其中满而后治其上焦。若但心中热欲呕,则病全在上焦。吐之即愈,何取下为哉?其酒热内结,心神昏乱而作懊憹及痛楚者,则不可不下。但下法乃劫病之法,不可久用,久久下之,必脾肺之阳气尽伤,不能统领其阴血,其血有日趋于败而变黑耳。曾谓下法可渎用乎?仲景于一酒瘅胪列先后次第,以尽其治,其精而且详若此。

酒瘅之黑,与女劳瘅之黑,殊不相同。女劳瘅之黑,为肾气所发;酒瘅之黑,乃荣血腐败之色。荣者,水谷之精气,为湿热所瘀而不行,其光华之色转为晦黯,心胸嘈杂如啖蒜虀状,其芳甘之味变为酸辣,乃至肌肤抓之不仁,大便正黑,脉见浮弱,皆肺金节治之气不行而血瘀也。必复肺中清肃之气,乃可驱荣中瘀浊之血,较女劳瘅之难治,特一间耳。方书但用白朮汤,理脾气解酒热以言治,抑何庸陋之甚耶。

黄瘅由于火土之热湿,若合于手阳明之燥金,则湿热燥三气相搏成黄,其人必渴而饮水。有此则去湿热药中,必加润燥,乃得三焦气化行,津液通,渴解而黄退。渴不解者,燥有未除耳,然非死候也。何又云瘅而渴者难治?则更虑其下泉之竭,不独云在中之津液矣。

律三条

黄瘅病得之外感者,误用补法,是谓实实,医之罪也。

黄瘅病得之内伤者,误用攻法,是谓虚虚,医之罪也。

阴瘅病误从阳治,袭用苦寒,倒行逆施,以致极重不返者,医杀之也。

阴瘅无热恶寒,小便自利,脉迟而微,误开鬼门则肌肤冷鞕自汗不止,误洁净府则膀胱不约小便如奔,死期且在旦暮,况于吐下之大谬乎?即以平善之药迁延,亦为待毙之术耳。在半阴半阳之证,其始必先退阴伏阳,阴退乃从阳治。若以附子、黄连合用,必且有害,奈何纯阴无阳辄用苦寒耶?

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

论证

黄疸证,古人多言为湿热,及有五疸之分,皆未足以尽之。而不知黄之大要有四:曰阳黄,曰阴黄,曰表邪发黄,曰胆黄也。知此四者,则黄疸之证无余义矣。丹溪曰:疸不必分五种,同是湿热,如盦曲相似。岂果皆如盦曲悉可谓之湿热耶?弗足凭也。愚列如左:

阳黄证,因湿多成热,热则生黄,此即所谓湿热证也。然其证必有身热,有烦渴,或躁扰不宁,或消谷善饥,或小水热痛赤濇,或大便秘结,其脉必洪滑有力,此证不拘表里,或风湿外感,或酒食内伤,皆能致之。但察其元气尚强,脾胃无损,而湿热果盛者,直宜清火邪,利小便,湿热去而黄自退,治此者本无难也。

阴黄证,则全非湿热,而总由血气之败。盖气不生血,所以血败;血不华色,所以色败。凡病黄疸而绝无阳证阳脉者,便是阴黄。阴黄之病,何以致之?盖必以七情伤脏,或劳倦伤形,因致中气大伤,脾不化血,故脾土之色,自见于外。其为病也,必喜静而恶动,喜暗而畏明。凡神思困倦,言语轻微,或怔忡眩运,畏寒少食,四肢无力,或大便不实,小水如膏,及脉息无力等证,悉皆阳虚之候。此与湿热发黄者,反如冰炭,使非速救元气,大补脾肾,则终无复元之理。且此证最多,若或但见色黄,不察脉证,遂云黄疸,同是湿热,而治以茵陈、栀子泻火利水等剂,则无有不随药而毙者。表邪发黄,即伤寒证也。凡伤寒汗不能透而风湿在表者,有黄证;或表邪不解,自表传里,而湿热郁于阳明者,亦有黄证。表邪未解者,必发热身痛脉浮少汗,宜从汗散;湿热内郁者,必烦热脉缓滑多汗,宜从分消清利。若阳明实邪内郁,而痞结胀满者,宜先下之,然后清其余热则自无不愈。

胆黄证,凡大惊大恐及鬬殴伤者皆有之。尝见有虎狼之惊,突然丧胆而病黄者,其病则骤。有酷吏之遭,或祸害之虑,恐怖不已而病黄者,其病则徐。如南北朝齐永明十一年,有太学生魏准者,因惶惧而死,举体皆青,时人以为胆破,即此之类。又尝见有鬬殴之后,日渐病黄者,因伤胆而然。其证则无火无湿,其人则昏沉困倦,其色则正黄如染。凡此数证,皆因伤胆,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经曰:胆液泄则囗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义犹此也。且胆附于肝,主少阳春生之气,有生则生,无生则死。故经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者,正以胆中生气为万化之元也。若此诸证,皆以胆伤,胆伤则生气败,生气既败,其能生乎?所以凡患此者,多致不救。然当察其气之微甚,速救其本,犹可挽回。而炼石补天之权,则操之医之明者。

黄疸大法,古有五疸之辨,曰黄汗、曰黄疸、日谷疸、曰酒疸、曰女劳疸。总之,汗出染衣,色如蘗汁者,曰黄汗;身面眼目,黄如金色,小便黄而无汗者,曰黄疸;因饮食伤脾而得者,曰谷疸;因酒后伤湿而得者,曰酒疸;因色欲伤阴而得者,曰女劳疸。虽其名目如此,然总不出阴阳二证。大都阳证多实,阴证多虚。虚实弗失,得其要矣。

黄疸难治证:凡寸囗无脉,鼻出冷汗,形如烟熏,摇头直视,环囗黧黑,油汗发黄,久之变黑者,皆难治。

论治

阳黄疸,多以脾湿不流郁热所致,必须清火邪,利小水,火清则溺自清,溺清则黄自退。轻者,宜茵陈饮、大分清饮、栀子蘗皮汤之类主之。若闭结热甚,小便不利,腹满者,宜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之类主之。

阴黄证,多由内伤不足,不可以黄为意,专用清利,但宜调补心脾肾之虚以培血气,血气复则黄必尽退,如四君子汤、五君子煎、寿脾煎、温胃饮之类,皆心脾之要药也。若六味丸、八味丸、五福饮、理阴煎及左归、右归、六味回阳等饮,皆阴中之阳虚者所宜也。若元气虚不至甚,而兼多寒湿者,则以五苓散、四苓散,或茵陈五苓散之属,加减用之亦可。

伤寒发黄,凡表邪未清而湿热又盛者,其证必表里兼见,治宜双解,宜柴苓汤或茵陈五苓散主之;或内热甚而表邪仍在者,宜柴苓煎主之。若但有湿热内实胀闭等证,而外无表邪者,宜茵陈蒿汤主之。若因内伤劳倦,致染伤寒者,亦多有发黄之证,但察其本无湿热实邪等证,即当以阴黄之法调补治之,或用韩祗和法亦可。若但知攻邪,则未有不败。故孙真人曰:黄疸脉浮者,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此即补虚散邪之法也。外伤寒门别有正条,所当并察。

胆黄证,皆因伤胆而然。胆既受伤,则脏气之损败可知,使非修葺培补,则必致决裂。故凡遇此等证候,务宜大用甘温,速救元气。然必察其所因之本,或兼酸以收其散亡,或兼濇以固其虚脱,或兼重以镇其失守之神魂,或与开道利害以释其不解之疑畏。凡诸用药,大都宜同阴黄证治法,当必有得生者。若治此证而再加克伐分利,则真如压卵矣。

治黄之法,本宜清湿利小便,然亦多有不宜利者,说详湿证门论治条中。

同类推荐
  • 教女遗规

    教女遗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n Open Letter on Translating

    An Open Letter on Translat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水轩尺牍

    秋水轩尺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御制广寒殿记

    御制广寒殿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赞阿弥陀佛偈

    赞阿弥陀佛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娇养成妃:夫君别太宠

    娇养成妃:夫君别太宠

    简介:前两世年韵为宇文昊背锅,无辜枉死。第三世年韵嫁给了宇文昊成为了太子妃。宇文昊:“你要是生的出儿子就立为太子……”年韵:“滚!又想让老娘背锅,明明是你自己不行还怪老娘生不出儿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五罪

    五罪

    所谓五罪,不过是,欺,恨,恶,弃,辱。但每一样都让我厌恶不已。我并非正义化身也非邪恶之徒,乃一介百姓罢了。
  • 小人物的小世界发生的小故事

    小人物的小世界发生的小故事

    小人物,小故事,小意思。我就是个小人物,平淡无奇,喜欢听别人聊天,感慨的也多。想到什么我就写什么。
  • 重生神医超甜的

    重生神医超甜的

    前世韩冬凌一心只想要逃离时弈哲给她设置的囚笼,她作天作地就要离婚,最后时弈哲为她而死她才知道她到底错过了什么,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重生之后她看着清贵无双的老公,只想和总裁老公一起生活,顺便秀秀恩爱,闪瞎其余人的双眼。“韩冬凌,不管你怎么做,我都不会同意离婚的,你这辈子只能在这座宫殿里面安安稳稳的呆着,做时太太。”“这可是你说的,这辈子都不会离婚的!我不会离开这里的,你也不离开的。”前世离开只是不喜欢而已,而现在爱的就在这宫殿里面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因为爱,所以甘愿被你锁着,一生只为你,情愿为你画地为牢。韩冬凌站在手术室面前她手里拿着一把手术刀有些嚣张的说着“我从来是不会失败的。““这世上只有我不想治的病人,还没有我治不了的病人。”“阎王让你三更死,只要我想我就能留你到五更。”
  • 爱的教育(译文经典)

    爱的教育(译文经典)

    《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的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生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晓畅;但由于它饱含了作家对在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的大众的深沉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枕赞颂,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读者阅毕全书,它所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
  • 郑繁星之万点星光只为你

    郑繁星之万点星光只为你

    打包了一点星星的耀眼,随手撒在我跑向他的终点,努力去冒险想见他一眼。送给女孩们最真挚的礼物,愿你们的生命里都会出现一个愿意永远守护你的那个“郑繁星”。禁止抄袭或转载借梗,感谢合作。石榴出品。
  • 残情王爷的契约新娘

    残情王爷的契约新娘

    ★★★大婚当晚,他无情冷血地羞辱她。婚后第二天,就纳了十多房小妾,算是给她“新婚”的见面礼。她是他指腹为婚的未婚妻。为了病母的心愿,她牺牲了自己的清白,委身与他。可他竟然狠心地避她堕胎,恨她入骨!病重岳母要求见他一面,他居然以此要挟,避她签下“产后自动离开”的休妻契约。他惩罚她,不管她身怀有孕,将王府内所有粗重的活都交给她做,让她沦为下女一样的活着。别的女人欺负她,差点害她流产,他都置之不理。面对他的诸多刁难,她无怨无悔地承受。只期待有一天,他能发现她的存在,并不这么令他厌恶。他以为,她是那种贪慕虚荣的女人,其实真相却不是这样——是他,早已忘却了当日马下的女子。她从一个目不认丁的平民女子,变成了才情了得的倾城王妃。可他居然对她说“这些根本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并不爱她吧?包括,不爱她生的孩子。所以,他可以在别人诬陷她的时候,他可以轻易地选择怀疑她……
  • 绝命风水师

    绝命风水师

    风水养人,亦可伤人。我家世代都是做风水先生的,祖上留下两条古怪的规矩,违背规矩的人只有死路一条。太爷和爷爷先后离世,同样的命运落在我的头上……
  • 生命随记

    生命随记

    人生总有些突然的小美好,这种美好又容易被现实冲逝,所以能够记录下来,若有人能读起,也同我一样能感受到生活的静美,在某时某地也同样发生着同样的小事,是多么惊喜。至少当自己读起,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想法,曾经...清晰而努力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