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95100000015

第15章 我憧憬的理想社会(7)

第二天一觉醒来,已经晌午,可脑袋仍是昏沉沉的。当那位师傅得知我没能买上车票,行李没能托运,答应帮我想想办法,尽管我对他是否真能帮上忙将信将疑,但在我走投无路之际,这不失为一根救命稻草。师傅把我带到站长家,屋里一大家子人正围坐在炕上包饺子,锅里正煮着的饺子热气腾腾。站长原来是位女同志,姓徐,问清原委后,站长极其热情地招呼李师傅和我一起喝酒、吃饺子,顺应了一句东北老话叫“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当晚我拿到了去上海的车票,并办好了行李托运,这一切想起来我至今都会泪流满面。

生活中当然有这样的事,有这样的人,当然需要人写出来,让人们相信在从前的年代,我们中国人有好人。

今天也应该有好人,但是我们最有影响力的文艺,为什么就不表现这些?为什么总表现人和人的争斗?穿古装的斗,民国的斗,抗日时期也斗,到现在婆媳、妯娌还斗,单位斗,学校里也斗。

要知道,当写生活中的好人的时候,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什么?编剧和导演要讨论,而常常是导演说。而在创作的时候,我相信人在生活中应该像上面的师傅那样去做,也要通过电影和电视剧这种方式来表现。可导演经常会说,哥,咱别这样写,没人信的,首先自己就不信。

我们的文化剔除了对后人有影响的元素

最近两天我为什么说很烦呢?不断写序,给这样和那样的人,中国人终于可以都出版书了,我的知青战友们也写书,看得头都疼,没有看见眼前一亮的东西,差不多到最后一篇,我看到了《烧档案》。

一位北京知青当年十六岁就下乡,后来进入兵团通信连。那时因为中苏关系紧张,他们隐蔽在一个没有人去过的深山里,在那里生活了几年,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这肯定会使人得抑郁症。最后只剩下三个知青的时候,实在坚持不住,因为一点事就吵起来。其中一个知青就动枪,并且开了枪,所幸没有死人,但是受到纪律处分。后来要返城的时候,另一名北京知青负责为档案袋装封条,盖上单位的章,他突然发现,全班怎么就这个知青战友的档案这么厚,拆开发现都是关于当年他开那一枪的档案,差不多有七八十页,包括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同级的处理意见,批判他。

当时这位青年就想,他带着这么厚的档案回北京,找工作怎么办?能不能不这样?于是找到当时的连长,没想到连长也很爽快,两人达成一致意见,把那位知青叫到连部,关上门拿出档案说,这是怕影响你,虽然是违反纪律的,但“文革”已经结束,现在你要回城,请放心,当着你的面我们把它烧了。

这好不好?我们能不能那样做一点?很多人会说,你以为全中国都像他们一样了?我说的好人不是老好人,是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一下,做一点好事,然后对别人的命运产生一点小小的有利的影响。今天的中国人恰恰有那么多的“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为了利别人才不会拔自己的毛,这太令人沮丧。

好人文化就是说在不同的选择中,能做出这种选择而不是那种的。这使我又想到即使在“文革”年代,傅雷夫妇自杀之后,两个儿子在国外,骨灰没有人认领。当时上海一位姜姓的普通女工,只不过因为读过他们的书,通过他们的书认为他们不可能是坏人,因为他们的书教人好,所以就去认领两人的骨灰。如果不认领的话,三天之后就会被攘弃。

而且,她不但认领了,藏起来,还多方写信,替傅雷夫妇死后的名分进行申辩,自己也遭到不公平对待,一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才把骨灰交给傅雷的两个儿子。傅雷的儿子傅聪是音乐家,问她有什么要求?她说给我一张票,听听你的演出。我经常想,这样的一个女工,才叫中国人。我多次与跟导演说,为什么不能把这一段故事拍出来,而且字幕要打上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让全世界都看看,在极特殊的年代,中国人曾经是什么样的。

民盟前主席费孝通是潘光旦的学生,两人是师生关系,相差二十多岁,后来都被打成右派。“文革”时,潘光旦先生在积水潭医院住院,即使住院造反派也还敲着床,让他交代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他已经感到自己身体非常不适,然后让女儿偷偷接自己出医回家,可他已经没有家,只有一间小房子,水泥地,床上还没有被褥。第二天晚上潘光旦全身痛苦,半夜里让女儿去找学生费孝通,费孝通住得离他不远,都在民族大学。费孝通来了之后,当时没有夜里开门的医院,买不到药,也不能背着老师上医院,自己是打入名册的人,只能把七十多岁的老师搂在怀里,搂了一夜。最后,潘光旦死在费孝通怀里。这种师生情,在那样的年代,我也经常想,要拍出电影来,放给全世界看。这不是中国人的羞耻,而是中国人的光荣。

有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文明影响的中国,在特殊年代里,一些知识分子能把人性和师生关系演绎到这样的程度,可以让全世界都来看。但是,又不能拍,不能表现,我们的文化把我们生活中明明发生的,对于后人有影响的元素都剔除掉,现在就剩下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所以,我们说中国人缺什么?当然也缺文化的影响。

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不差钱的“富二代”

报载,当下中国有一万余位资产在两亿以上的富豪们,“二世祖”是南方民间对他们儿女的叫法。关于他们的事情民间谈资颇多,人们常津津乐道。某些报刊亦热衷于兜售他们的种种事情,以财富带给他们的“潇洒”为主,羡慕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窃以为,一万多相对于十三亿几千万中国人,相对于四亿几千万中国当代青年,实在是少得并没什么普遍性,并不能因为他们是某家族财富的“二世祖”,便必定具有值得传媒特别关注之意义。故应对他们本着这样一种报道原则若他们做了对社会影响恶劣之事,谴责与批判;若他们做了对社会有益之事,予以表扬与支持。否则,可当他们并不存在。在中国,值得给予关注的群体很多,非是不报道“二世祖”们开什么名车、养什么宠物、第几次谈对象便会闲得无事可做。传媒是社会的“复眼”,过分追捧明星已够讨嫌,倘再经常无端地盯向“二世祖”们,这样的“复眼”自身毛病就大了。

由于有了以上“二世祖”的存在,所谓“富二代”的界定难免模糊。倘不包括“二世祖”们,“富二代”通常被认为是这样一些青年家境富有,意愿实现起来非常容易,比如出国留学,比如买车购房,比如谈婚论嫁。他们的消费现象,往往也倾向于高档甚至奢侈。和“二世祖”们一样,他们往往也拥有名车。他们的家庭资产分为有形和隐形两部分:有形的已很可观,隐形的究竟多少,他们大抵并不清楚,甚至连他们的父母也不清楚。我的一名研究生曾幽幽地对我说:“老师,人比人真是得死。我们这种学生,毕业后即使回省城谋生,房价也还是会让我们望洋兴叹。可我认识的另一类大学生,刚谈恋爱,双方父母就都出钱在北京给他们买下了三居室,而且各自一套。只要一结婚,就会给他们添辆好车。北京房价再高,人家也没有嫌高的感觉!”那么,“另一类”或“人家”自然便是“富二代”了。

我还知道这样一件事女孩在国外读书,忽生明星梦,非要当影视演员。于是母亲带女儿专程回国,到处托关系,终于认识了某一剧组的导演,声明只要让女儿在剧中饰一个小角色,一分钱不要,还愿意反过来给剧组几十万。导演说您女儿也不太具有成为演员的条件啊,当母亲的则说,那我也得成全我女儿,让她过把瘾啊!那女儿,也当属“富二代”无疑了。

如此这般的“富二代”,他们的人生词典中,通常没有“差钱”二字。他们的家长尤其是父亲们,要么是中等私企老板,要么是国企高管,要么是操实权握财柄的官员。倘是官员,其家庭的隐形财富有多少,他们确乎难以了解。他们往往一边享受着“不差钱”的人生,一边将眼瞥向“二世祖”们,对后者比自己还“不差钱”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每不服气,故常在社会上弄出些与后者比赛“不差钱”的响动来。

我认为,对于父母是国企高管或实权派官员的他们,社会应予必要的关注。因为这类父母中,不乏现行弊端分明的体制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及最本能的捍卫者。这些身为父母的人,对于推动社会民主、公平、正义是不安且反感的。有这样的父母的“富二代”,当他们步入中年,具有优势甚至强势话语权后,是会站在一向依赖并倍觉亲密的利益集团一方,发挥本能的维护作用,还是会比较无私地超越那一利益集团,站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立场,发符合社会良知之声,就只有拭目以待了。如果期待他们成为后一种中年人,则必须从现在起,运用公平、正义之自觉的文化使他们受到人文影响。而谈到文化的人文思想影响力,依我看来,在中国,不仅对于他们是少之又少微乎其微,即使对最广大的青年而言,也是令人沮丧的。故我看未来的“富二代”的眼,总体上是忧郁的。

不排除他们中会产生足以秉持社会良知的可敬人物,但估计不会太多。

中产阶层家庭的儿女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几乎必然是该国中产阶层不可或缺的成分,少则占三分之一,多则占一半。中国国情特殊,20世纪80年代以前,除少数高级知识分子,一般大学教授的生活水平虽比城市平民阶层的生活水平高些,但其实高不到哪儿去。20世纪80年代后,这些人家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不可谓不大,他们成为改革开放的直接受惠群体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不论从居住条件还是收入情况看,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水平已普遍高于工薪阶层。另一批,正有希望跻身于中产阶层。最差的一批,生活水平也早已超过所谓小康。

然而2009年以来的房价大飙升,使中产阶层生活状态顿受威胁,他们的心理也受到重创,带有明显的挫败感。仅以我语言大学的同事为例,有人为了资助儿子结婚买房,耗尽二三十年的积蓄不说,儿子也还需贷款一百余万,沦为“房奴”,所买却只不过八九十平方米面积的住房而已。还有人,夫妻双方都是五十来岁的大学教授,从教都已二十几年,手攥着百余万存款,儿子也到了结婚年龄,眼睁睁看着房价升势迅猛,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徒唤奈何。他们的儿女,皆是当下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有大学学历甚至是硕士、博士学历。这些青年成家立业后,原本最有可能奋斗成为中产阶层人士,但现在看来,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愿景极为遥远了。他们顺利地谋到“白领”职业是不成问题的,然“白领”终究不等于中产阶层。中产阶层也终究得有那么点儿“产”可言,起码人生到头来该有产权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可即使婚后夫妻二人各自月薪万元,要买下一套两居室的房子,由父母代付部分购房款,也还得自己贷款一百几十万。按每年可偿还十万,亦需十几年方能还清。又,他们从参加工作到实现月薪万元,即使工资隔年一升估计至少也需十年。那么,前后加起来可就是二十几年了,他们也奔五十了。人生到了五十岁时,才终于拥有产权属于自己的两居室,尽管总算有份“物业”了,恐怕也还只是“小康人家”,而非“中产”。何况,他们自己也总是要做父母的,一旦有了儿女,那一份支出就大为可观了,那一份操心也不可等闲视之。于是,拥有产权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的目标,便离他们比遥远更遥远了。倘若双方父母中有一位甚至有两位同时或先后患了难以治疗的疾病,他们小家庭的生活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据我了解,这样一些青年,因为终究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后代,可以“知识出身”这一良好形象为心理的盾,抵挡住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现实的猛烈击打。所以,他们在精神状态方面一般还是比较乐观的。他们普遍的人生主张是活在当下、抓住当下、享受当下,更在乎的是于当下是否活出了好滋味、好感觉。这一种拒瞻将来,拒想将来,多少有点儿及时行乐主义的人生态度,虽然每令父母辈摇头叹息,对他们自己却未尝不是一种明智。并且,他们大抵是当下青年中的晚婚主义者。内心潜持独身主义的人,在他们中也为数不少。三分之一左右按正常年龄结婚的,打算做“丁克”一族者亦大有人在。

在中国当下青年中,他们是格外重视精神享受的。他们也青睐时尚,但追求比较精致的东西,每自标品位高雅。他们是都市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并且对文化标准的要求往往显得苛刻,有时近于尖刻。他们中一些人极有可能一生清贫,但大抵不至于潦倒,更不至于沦为“草根”或弱势。成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人对于他们既已不易,他们便似乎都想做中国之精神贵族了。事实上,他们身上既有雅皮士的特征,也确乎同时具有精神贵族的特征。

一个国家是不可以没有一些精神贵族的,决然没有,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就不值一提了。即使在非洲部落民族,也有以享受他们的文化精品为快事的“精神贵族”。

他们中有不少人将成为中国未来高品质文化的守望者。不是说这类守望者只能出在他们中间,而是说由他们之间产生更必然些,也会更多些。

同类推荐
  • 朱自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小心轻放的光阴

    小心轻放的光阴

    这是一本慰藉广大年轻学子的疗愈系散文精选书籍。书中精选唯美、治愈、感人至深的散文和故事,有如花絮般纷繁的青春思绪,有灿若繁星的友情天地,也有朦胧羞涩的初恋情怀。每一篇都能触动年轻学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懂得小心轻放锦缎般华美的青春时光,让青春在时光中飞扬。
  • 云山之路

    云山之路

    作品讲述了崔云山当年在盐碱滩上养奶牛、养羊、养鸭的曲折历程。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与人合办起了服装裁剪培训班,由最初的8个学员,一直发展到分校近十个、学员数以千计的宏大规模。最后又成功转型,开办了服装厂、服装公司。其间,崔云山上过当、受过骗,经历过合作者的分道扬镳等种种考验。但他与爱人周凤仙齐心合力,咬紧牙关,渡过了一个个人生难关,终于走进了人生的阳光地带。创业成功后,崔云山不忘初心,热心公益,多年中,捐出善款以百万计,颇受社会好评。
  • 终成眷属

    终成眷属

    《终成眷属》是莎士比亚创作于第二时期的作品,美丽能干的女主人公费尽心机去争取一个出身高贵,但是却狂妄肤浅的纨绔子弟的爱情,剧中充斥着尔虞我诈、背信弃义。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毛泽东诗词赏析

    毛泽东诗词赏析

    在饱受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顽强的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斗争,终于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毛泽东诗词正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战斗号角,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愤图强、走向世界前列的战歌。他的诗词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本《毛泽东诗词赏析》。本书收录了毛泽东所创作的62首诗词以及近30幅诗词手书,这些诗词或手书大多数是经毛泽东生前同意并正式公开发表的,少数作品虽然在他生前没有发表,但是在其逝世后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部门正式公开发表,这就使本书收入的诗词和手书不仅十分可靠,而且具有权威性。
热门推荐
  • 不同时空下的你我

    不同时空下的你我

    你说,如果当初唐婉没有在沈园遇到陆游,她会不会活的久一点?你说,如果当初陆游没有写下那首《钗头凤》,唐婉会不会就此放下陆游?你说,如果唐婉不是陆游的表妹,是不是他们就可以相伴一生?
  • 你是我唯一正确的试错

    你是我唯一正确的试错

    一个对爱情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在一个男生的爱护下,开始相信爱,并勇敢爱,并感谢当时自己的冲动试错,才能遇见他,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 漫漫星河不如你

    漫漫星河不如你

    她,华国两大世家之一的大小姐,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举,是莫家一大家子捧在心尖上的宝贝。从小培养琴棋书画,几乎就没什么是她不会的。他,华国两大世家之一的太子爷,是受了上天恩宠的天之骄子,游走于军商政三界的他让黑白两道闻风丧胆,同时是福布斯排行榜上第一的神豪。多年来,他从未有过绯闻,直到有一天,他发觉自己对她的情愫……1V1双洁。男女主身心干净,文文身心干净,作者身心干净,喷子请绕道,真爱请留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 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 至尊狂妃训邪王

    至尊狂妃训邪王

    【正文已完结】21世纪金牌特种兵为国捐躯,穿越后是楚家人人喊打的废物七小姐,身边还有一个非常天才又腹黑的儿子。幻师?她家宝贝是神秘的幻宠师!炼药师?她把极品丹给她家宝贝当零食吃!幻兽?神王兽是她家宝贝的坐骑!他是有着多重身份妖孽无双的光明圣皇,却唯独对她蚀宠入骨。“伤她者,死!”九天之上,霸气尊贵的男人睥睨天下道。
  • 窗格里的阳光

    窗格里的阳光

    后来你可能会忘了那个男孩的名字,但经过的青春忘不了。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将你在彷徨无助中带出来。总有那么一个人,会为你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在生活这杯苦咖啡里,成为你专属的牛奶蜜糖。总有那么一个人,关心你疼不疼。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如果你用心等的话!
  • 安乐死即将开始

    安乐死即将开始

    “12A”,猩红色的字码印在乳黄色的门板上,左边是“12”,右边是“14”,它该是“13”。然而听人说,外国人忌讳这个数字。当然也并非全受“国际影响”。我们这个城市的郊外有个火葬场,距离市中心正好13公里,名曰“13号”。于是这里的人,理所当然地视 “13”为大忌。医院领导中不乏好心肠的人,考虑到患者的情绪,就把这间病房的号码“变形”了。不管怎么改头换面,标新立异, “13”还是存在的,谁也取消不了它,而且,在我的眼里,这间病房无疑就是地地道道的“13”号,因为里面躺着一具活着的尸体——我的丈夫伊林。
  • 大周帝师

    大周帝师

    一个失去部分记忆却神力无敌。一个饱受病痛折磨却快如闪电。他们是战友,是兄弟,却也是对手,是仇敌!身处风云激荡的五代十国时期,面对挣扎求活的乱世芸芸众生,他们会如何选择?
  • 师父不宠哥不爱

    师父不宠哥不爱

    这是一场穿越半个界域的保卫战:她想寻个亲,却捡回条即将化身为人的宠物龙,可这花痴,见了他的蓝颜就成了人家的小跟班;她想看个书,书的主人却是个霸道,爱财又骄傲的混蛋,总给她点甜后,又让她痛不欲生;她被追杀问个路,路人甲却成了守护他的绝色蓝颜,总在他闯祸后温暖地替她收拾残局;她想历个练,却总能遇到一个强大又呆萌的欧阳小云,于是决定将这枚萌强收归已有;最终,她要寻的亲人,她亲爱的哥哥,原来已经跨越半个界域,一直默默守护着他,只不过她哥的江山里还有一个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