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5000000004

第4章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下(1)

宋玉峰沙门师会述

经二。初显了般若二。初略标纲要分疏三。初科分。第四科名诸师注本。但云明利益无能观之言。以愚所见。传写之家误下能字耳。二随释经四。初能观人疏二。初标章指经。初句标章。次句牒经。能观人者指示也。言观自在者。镇国曰。三业归依十通随应。鉴无遗照益无不周。然或云。观世音梵云婆卢枳底。此云观世湿伐罗此云自在。若云摄伐多。此云音。梵本有二故。译有二名。而法华云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即观世音。然彼经初语业称名灭除七灾。二身业礼拜能满二愿。三意业存念净除三毒。即自在义。今多称观世音者。语业用多感易成。故经取义圆云观自在。慈恩说十自在。恐繁不录。谓于下二依名演义二。初解别名理事等者。良以观不可分之理。圆摄一尘中。本分限之事全遍法界内。理事圆融无所挂碍。广大甚深三昧。自住三摩地时解脱若斯。是以从三昧起。如证而说。故云观达自在等也。又观等者。十四无畏三十二身。皆本妙圆通也。菩谓下二释通名。上求下化翻梵成唐矣。经行下二所行行二。初唱经。二明下二演义二。初就法以拣浅

妙行二者。即二空行也。人我执无处所显真如。名人空。法我执无处所显真如。名法空。如为所显智是能显。二执空无故名二空。太一云。人空通小乘而未清净三乘方清净。法空在三乘而未清净。至一乘究竟清净。言时下二约时。以显深。别译云。欲说菩萨普遍藏心非应二乘时也。然疏主循荣阳之请。协译者知见。以大拣小略显一理。般若时贯五三教。诠权实对浅论深。旨该多义。清凉引理趣般若一段经文。用彰二义深浅悬绝。理趣分当五百七十八。经云。尔时世尊依一切无戏论法。说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甚深理趣轮字法门。谓一切法空无自性故。一切法无相离众相故。一切法无愿无所愿求故。一切法寂静永寂灭故。一切法。无常无常性故。一切法无乐非可乐故。一切法无我不自在故。一切法无净离净相故。一切法不可得推寻其相不可得故。钞曰。此上显性空理趣。又经云。尔时世尊复依一切住持藏法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一切有情住持遍满。甚深理趣胜藏法门。谓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一切众生皆金刚藏。以金刚藏所灌洒故。一切众生皆正法藏。一切皆依正语转故。一切众生皆妙业藏。一切事业加行依故。钞曰。前明有法非有。后明无法不无非有非无。是中道理趣。上皆彼文有法非有。是性空理趣义。当始教空宗无法不无中道。理趣义通。后三实教理趣。今经采其秘旨。实教所摄理当后义。故云行深时也。又般若义具五教。今经撮其枢要。相望备论浅深理无不可。恐繁不叙。上皆顺疏以深拣浅。今于疏外率愚以助一解。辄谓慧光三昧。广大甚深穷法源底。当体难思菩萨游此。故云行深。如理而证照理究竟。当斯之时乃曰行深时耳。原夫经意未必须俟拣显。疏主且顺译人。三乘宗旨大以拣小为义。作此释耳。经照下三。观行境。初唱经。三明下演释观行境者。镇国曰。五蕴者。身心之异名。行人若不识身心真妄。何能悬契。不达真妄之本。诸行徒施。是以菩萨欲为大心宣秘要法。先入慧光大定。以离念之明智。彻法之慧目。洞达五蕴自性空。无所起当体即如。然后从三昧起。告鹙子曰。应如是学。故以达五蕴空为观行境。然以深慧观蕴性空对之起观。故名为境。若成般若境即所行。镇国曰。如般若中虽有实相。为成智慧所行境中。若能若所皆是所行。如诸菩萨行深般若。能观所观皆所行行。二空理者。镇国又曰。生死之本莫过人法二执。迷身心总相故。计人我为实有。迷五蕴自相故。计法我为实有。智眼照知。五蕴和念假名为人。一一谛观。但见五蕴。求人我相终不可得。先观色蕴是观身了知。坚则地润则水暖则火动则风。观余四蕴则是观心了知。领纳为受。取相为想。造作为行。了别为识。依此身心谛观分明但见五蕴。求人我相终不可得。名为人空。若观一一蕴。皆从缘生都无自性。求蕴相不可得。则五蕴皆空名为法空。是以照五蕴而二空理现。经度下四明利益。夫一切苦厄二死收尽。今见真空度已尽矣。何者。清凉曰。乘人空观行出分段生死。永处涅槃。乘二空观行双照人法二我。毕竟空无所有。则离诸怖畏度一切苦厄。出变易生死名究竟解脱。苦谓五苦八苦。变易谓因缘等四种生死。如唯识等说。依此观行得究竟乐果。佛德空乎。上来下三通结。经舍下二广陈实义分五。初拂外疑。作此科者。切缘郑公久诵此经。先己熟闻译者之说。是以疏主顺其闻见。有此云耳。故慈恩云。今说色空互相显者。令义增明破疑执故。一者二乘作意狭劣不乐利他二者于大乘中颠倒推求。及起疑惑等。实非疏主及经宗旨。故有便显正义之科。方顺本宗释经通意。于中二。初唱经。清凉曰。色即法相之首。五蕴之初。故诸经论凡说一义。皆先约色故。大般若等从色已上种智已还。八十余科皆将色例。若略收法不出十对。所依体事无不即空。是以诸祖皆云真空之理幻色等事。遂以释或十门无碍也。自下下二作释二。初判。总此科疏文理在唱经之前。疏中从略不存通唱。已如上会。初段下二释别二。初总示释仪。文有四释者。则此唱经文通。作四释。盖文含四义故也。非于所疑法中有。四释也。是则鹙子亦随四说义有不同。若总四释皆属所疑法。则陆沈经宗失于深旨矣。大科从初二义以立其名。初中下二唱章显相四。初正去小乘疑。经二。初举疑人。言舍下牒。经举疑人者。判释也舍利下出得名之缘。亦翻春莺。聪慧下叹德。以释对告之由。异译经说。佛在鹫山与大比丘众满千百人。今特告之。故曰上首。彼疑下二对释疑三。初有余位。初举疑。彼闻大乘说法空理而生此疑。有余者。太一云。有余身智故。见蕴无人者。蕴中无我显人空故。亦云下正疑。与彼大乘法空无别。今释下显异相。蕴中等者。床上无人床固非无。蕴中无人蕴岂空耶。则空与蕴异。今明下以经遣疑。又疑下二无余位。太一曰。无余身智故同数灭无为为体初举疑。此位身智俱尽无色心等蕴故。汝宗等者以小乘析色观色尽方空。大乘体色观色即是空。非灭色明空。如始教说。今则下以经释遣。以二下。三通结示。二兼下二兼释菩萨疑。是亦通释。舍利下一段经文。理当亦有唱经。举疑人之科。疏略不指疑人。即舍利子耳。而谓引论举疑人者。非也。然疏云。菩萨何以鹙子者。疏主曰。此等皆是已在三乘中。则鹙子等位皆三乘。太一曰。舍利弗身在佛法中义当聪明位。又曰。其位在于顿悟熟教义通初教。又回心声闻约本则名声闻。据现学法则名菩萨。疏文有三。一宝性下标举。一疑下二列释。三疑下三结示。然今列三疑以顺经文。故与玄镜不次而圭峰略注。意存的示。观心不欲衍引故。云不必和会。三便下三便显正义。良以色空无碍相即圆通。乃是斯经所诠正理故。云便显正义释疑之义。义门兼有经亦二段。舍利子者。对告人也。所显义中一彰所以。释成空有二。初正显无碍因由二。初标示。便显下牒科名。但色下示义所以。经说色空相即互无异者。良由具此三义故得空。非断空有非定有空而全有即有。以辨于空有而全空。即空而辨于有。真空妙色存亡无碍。隐显圆融一味无寄也。镇国又曰。缘起之事与性空之理。二互相望有乎三义。由此三义成于理事无碍。彰其所以。亦但说此三门四义。疏主仰释斯经。则此段经文义渊奥。具足十门理事无碍。是一经实义之宗本也。下明所离显法体。皆即妙有之真空耳。此下二科疏文。今古同迷乃将斯经抑为权浅。往往不免谤法矣。镇国大和尚循文解释。辞句晓然。今略出之。一相违下二释相。彼文云。言相违者。经云。空中无色以空害色故。亦应云。色中无空以色违空故。若互相存必互相亡故。即五六九十四门后二义全同。此疏但不相碍义。末文云。此即七八事理相即。二门相作义至准上应知。下云。此即三四依理成事。事能显理门也。其初二门即通显体相亦不相碍义。释曰。言初二门者。即相遍二门文句全同。故不备书。具如贞元。第一之下真空亦有者。上以色望于空而成相作。若空望于色作义亦成。是故下二蹑示圆通所以。是故者。蹑上之辞。由上三义无碍故。令真空妙色各具四义。而成空色圆通。镇国曰。又由上三义诸空有法通有四义。当知始教所诠真谛之空。虽云即色之空不具四义三门。良由若言其有即是法执未尽故。当深究此经所诠即色之空即空之色。各具四门三义。双存双泯逆顺隐显。具德自在无滥空宗。妄说为有真谛是空。镇国说性宗。即空之色为妙色。即色之空为真空。是则非有之有非空之空。为具德之空有也。吾祖随句牒释。恐有固执不敢避繁。遂具书之。于中二一真空望妙色。彼文云。一废已成他义以空即色故。即色现而空隐也。即是第三依理成事门。二泯他显己义。以色即空故即色尽空显也。即第八事法即理门。三自他俱存义。以隐显无二是真空故。谓不异空为幻色色存也。不异色名真空。空显也。以互不相异二俱存也。即是第九真理非事门。四自他俱泯义。以举体相即全夺两亡。绝二边故。即第五以理夺事门。上之四义并空望于色。色望下二妙。色望真空。初标示。以色为自以空为他。故异前门一显他自尽义。即是第四事能显理门。二自显隐他义。即是第七真理即事门。三俱存义。即是第十事法非理门。四俱泯义。即是第六事能隐理门并准前思之者。一以色即是空故。即空现而色隐也。良由显空之他尽色之自故。事有显理之能也。余三可知。又有前四门必带后四门。有后四门必带前四门。合则通为四门全有之空全空之有。故通合为四。是则下二会圆通结示经宗。是则者。承前之语也。由色有显他自尽等不思议玄奥之德。故能或存或亡无有障碍。具德之空或隐或显逆顺自在故。即幻有之真空即真空之幻有。圆妙融通无有异相。故云合为一味圆通无寄。是其所诠之法故。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也。所以相违无碍及相作者。以缘起法有四义故。一缘生故有。二缘生故空。三无性故有。四无性故空。由初及四二义别故。有相违义。由二及三有相作义。谓缘生故空。则有作于空无性故有。即空作于有。由上四义同一缘起有不相碍义。又由初二义有有望于空而成四义。由后二义有空望于有而成四义。谓由无性故有有广己成他义由无性故空有泯他显己义。由上二义无碍故。有俱存义。由上二义相形故有自他俱泯义。有望于。空四义准之。又以无性缘生故有。则非常见有见之有为幻有。无性缘生故空。则非断见无见之空为真空幻有。即是不有有真空即是不空。空非空非有是中道义。以有与非有无二。方为幻有。空与非空无二为真空。故有非空与有无二为一幻有空与非有无二为一。真空又幻有与真空无二为一味法。上来并是镇国和尚将此一科经旨疏文。释彼理事无碍法界。则此经正义于斯可见。若依此释斯经分齐。正当圆中同教。于中若唯取双存义。当终教。唯取俱泯则当显教。若欲属当经文如前所引玄镜二义。亦当终顿。又以明所离未文问答并法相开。合疏语。则一经始终皆谈色空。交彻理事无碍中道。玄旨精考。疏主深衷未易肯将经文一字抑为权浅。况下更。有明所得一科。显佛德圆常乎。由斯等义。是故疏主判云。实教所摄。乃将今家五教后三合为一实。其理甚明。四就下四就观行释。前约所证所观之境。今就能证能观之智。以释经文。于中亦有对告等。科疏略不出。文三。初止观两轮。一观色等者。经第二句也。宝册云。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即以觉慧唯识道理破外尘相。尘相既止无所分别故云止。色是外尘观之即空故成止行。论又云。依是三昧则知法界一相。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文殊般若经云。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河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乃至广说真如三昧。能生此等无量三昧。文殊般若即此经之广文也。观空等者。论云。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即经第四句瑜伽云。若于诸法胜义理趣及诸无量。安住理趣世俗妙慧。当知名观。观空即色乃安立世俗矣。空色无二即二不异句也。见色非实色举体是真空。见空非断空举体是幻色。廓情尘而空色无碍。泯智解而心境俱冥。可谓止观变行为究竟也。论云。定随时彼观则顺。观随时中彼定即顺。具足具足不离转故。见色下次二不住道见色等者论曰。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智也。见空等者。论曰。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不住涅槃悲也。色空下二不异句。悲智念不殊者。即悲之智。观彼即生之空。即智之悲。以化即空之生。随顺法性不住二边。故云成无住处行。镇国曰。大智自利异凡大悲利他异小。此二相导成不住道。三智下后一心三观而言。依璎珞。经者。智者云。有次第三观一心中三观。从假入空观亦名二谛观。从空入假观亦名平等观。二空观为方便得入第一义谛观。此名出璎珞经。彼释意云。假是虚妄俗谛。空是审实真谛。今欲去假归真。故言从假入空观。假是入空之诠。先须观假。知假虚妄而得会真。故言二谛观。从空入假观者。若住于空与二乘何异。不成佛法不益众生。是故观空不住于空。而入于假知病识药应病授药。令得服行故。名从空入假观。而言平等者。望前称平等前破假用空。今破空用假。破用既均故言平等观。二空为方便者。初观空生死。

同类推荐
  • 月涧禅师语录

    月涧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士仁贤经

    幻士仁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澉水志

    澉水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ODS OF MARS

    THE GODS OF M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

    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

    本书介绍的食谱做起来方便简单,所用的材料都是超市里容易买到的食材和家庭厨具,而且每一道菜中都注明了其营养成分和含量,让家长做得轻轻松松,明明白白。在书中除了现成的食谱外,还对儿童营养知识作了详细的介绍,解决了家长们不会为宝宝做营养配餐的烦恼。《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中的每一道菜式都是作者按照宝宝的喜好和口味来设计的,它的形象可爱,让孩子看到它就会勾起吃饭欲望;它营养健康,作者按照孩子每个年龄段的身体成长特点而科学合理地为孩子做的营养搭配,能够让孩子吃得开心、健康;它易学易做,家长们看到书中的菜谱就能学会每道菜的做法,让做饭成为家长们的生活乐趣。
  •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的瘾婚娇妻

    总裁的瘾婚娇妻

    命中注定我爱你,没有你,我不知道怎么活下去,我爱你,透过生命去爱你…我就想一直牵着你的手,白头到老。给我一个爱你机会吧,不要逃离我……我怕再也找不到你。既然无法摆脱,那就在一起吧!
  • 甜宠小青梅,追妻36计

    甜宠小青梅,追妻36计

    再次相见,纪皓晗发现儿时养的像兔子一样可爱的小青梅不记得自己了。苦苦等待的兔子要被别人抢走?这怎么可以!!!发动追妻36计,兔子只能是自家的。投其所好计,兔子不是喜欢兔子吗?买买买。沈筱筱回到家发现一屋子兔子玩偶,“纪皓晗,赶紧把你的东西带走。”“筱筱,你不是喜欢兔子吗?”沈筱筱差点就破口大骂了。“那是小时候的事情了,更何况就算喜欢,堆满房间的兔子谁看了还会喜欢。”呃......投其所好计失败。没关系,还有下一计在纪皓晗眼中,兔子一直都是很单纯无害的,是应该放在手心宠着的。殊不知,兔子也有狡猾的存在。好友钟逸劝告说“你那兔子厉害着呢,不用那么小心翼翼地宠着的。”一说完当然遭来纪皓晗的一顿揍,自家兔子自家不宠着,谁宠?本文1v1绝对宠文
  • 开个飞机去明朝

    开个飞机去明朝

    皇后娘娘寿辰到了,没有珠宝送什么?送张照片啊。皇太极十万骑兵寇掠辽东,怎么搞?用挖掘机啊。李自成马上就要打到北京了,怎么办?去接陈圆圆回来啊。皇帝陛下煤山吊死了,该如何?让他死啊,我来干。崇祯可以死,大明不能亡。我是皇叔朱常渊,我为自己代言。
  • 漠北凤

    漠北凤

    漠北有凤,幼入囚龙。三千里路江南雨,提刀入胡腹。一日彩羽天下知,方叹不负漠北凤!
  • 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

    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榆木稚年1

    榆木稚年1

    站在陌生的街头,唐晓的心里明白,这些街道,韩乔伊可能走了上百遍,这里有她的足记。我总是默默注视着你,却永远只能跟随着你的脚步走。嘴里重复的话,永远是你说过的语句。独自走在美国的街角,唐晓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孤独与无助。他有些后悔当初对韩乔伊的举动,不过,一切都晚了,不是吗?至少现在想挽回她是不可能的了。望着一个个高大而又陌生的背影,唐晓逆着人群走,在心中喃喃自语:“这些年来,我的苦,我的泪,你浑然不知。或许,你甚至都没想过来找我。我是不是太作了?”
  • 报告,有大佬勾引我

    报告,有大佬勾引我

    [双洁/甜宠齁甜]苏小小作为天烙文学网言情大神,某一日,亲手签下了不平等合同。第一:乙方要住进甲方家第二:不许带任何男人进来第三:乙方将无条件服从甲方,随叫随到第四:少吃外卖第五……药丸,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么。“苏小小,过来。”“我给你做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