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6200000015

第15章 未带地图的旅人(6)

我不但自己没写过诗,而且还曾给旁人浇过冷水。一九三五年刚接编《大公报·文艺》不久,我就这样答复过一位读者:创作家是对人间纸张最不吝啬的消费者,而诗人恰是这些消费者中间顶慷慨的。像一位阔老,除去住宅他还要占一个宽大空白的花园,这自然会引人妒嫉。但是许多场合,这位主人是应享有那片空白的,因为他的内容毕竟来得更精密深湛,使读者首肯那空白不是浪费。在那上面,诗人留下了无色的画,无声的音乐。然而倘若一首诗连着排下去同分行隔开,在意象、气韵上并没有什么差别时,霸占一座花园别人哪肯服气!我知道你有的是火热的情感和奔放的想象。如果你还不相信自己已掌握了那种纯化现实的本领,连行写成散文不是更有些把握吗?

“连行写成散文”——我指的就是散文诗。我喜欢俄罗斯的一些散文诗,记得屠格涅夫有一篇写阿尔卑斯山双峰在时间的长河中的对话,每句相隔几个世纪。还是半个世纪以前读的,至今犹有印象。

我早期有些散文往往带有象征意味。《破车上》写的是当时国家贫困落后的境地。《叹息的船》写的是全面抗战前,整个民族的瘫痪状态以及有些人对英、美的幻想,以为他们会出于“仗义”把我们从侵略者手中“搭救”出来。

在我的概念中,散文和特写还是应当有所区别:前者艺术性较高,着眼于创造一个完整的意境或形象,后者却比散文更贴近现实,因为它往往是新闻报导的副产品。举例来说,在《草原即景》中,我并不要向读者报道什么事实,而是想传达草原给我的那种如在茫茫大海中的感觉,以这浩无垠际的背景来衬托社会主义建设。写此文曾受到军事博物馆中罗工柳同志的一巨幅油画《井冈山》的启发。他那整个画面都是丛薄蔽翳、带烟萦雾的重岩叠嶂,只有幽谷深处露出小小那么一面红旗,看了却远比红旗飘满画面的效果要强烈。特写则实际上就是用文艺笔法写成的新闻报导。举《万里赶羊》为例。我没到过新疆,更未参加那次的赶羊。整个经过是由那位蒙族干部哈迪同志口述的。我主要的意图是把赶羊的缘起,一路的艰险尽量真实地传达给读者——真实对特写比什么都更为重要,因为感动人的不是文字,而是英雄事迹的本身。所以我从不为了加强效果而虚构什么。而且,解放前我的特写大都是职业文字。东西在报上发表后,倘若读者来信指出有不实之处,报馆被动,我个人也会砸破饭碗。就今天而言,当然主要是宣传效果问题。一旦摻厂假,读者对它的真实性就要打个折扣,效果势必大为削弱。《万里赶羊》刊出后,《人民日报》不久就发表了一些读者反应。一位李少一同志写道:“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从事豪迈劳动的各族人民子弟,应该受到人民的尊敬,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敢于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情。我仿佛看到在天山下,他们站在冰雪化成的刺骨的河水里,结成人墙,把一千四百只羊运到了彼岸。我感动得流了泪,觉得自己工作做得太少了。他们的行动为国家节省了将近五万元,更可贵的是他们的爱国主义、不畏艰苦的精神。”

由于我出了校门后,主要从事的是新闻工作,反映现实生活的特写占这个集子的大部分篇幅。它们也几乎都是我十几年记者生涯的副产品。我认为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斗争中,这一文学体裁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我作记者之前,就先为自己的生活画了个蓝图,或者说规定了条航线:从开始我就有意识地把写旅行通讯当作日后写小说的准备。读者也不难从这个集子里看到我摸索的过程——今天我也依然在摸索中。譬如,写小说首先要学会写入物。我感到人物外形还比较容易着笔,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对我一直是个难题。《爱狗者》是我试图从侧面画一个人的性格。

散文与小说之间的界限,见仁见智,不是绝对的。契诃夫和曼殊斐尔的有些短篇小说并没有很复杂的情节,只不过是一个人物的侧影,甚至是一刹那心境的描述。我自己对这两种文学体裁有一个比较呆板但略易掌握的区分法。我认为散文可以记述一件亲身经历过的事,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是想象虚构的,如《桃花源记》;而小说则必须带有虚构成分。本此,《浮生六记》不是小说,因为它是一段感情生活的追述。

一九四八年我曾凭印象写过一个荡妇型的英国少女——这就是《珍珠米》中的那个令我发窘的姑娘。这里,散文同小说的界限又不好分了。肯定会有读者认为应当把它看作小说。但由于它也是我亲自经历的事,没有想象虚构成分,所以也收入此集。

在国内外,我都结交过一些画家。我时常喜欢观察、了解他们怎样构思。像为我画过《珍珠米》封面上那幅肖像的西班牙画家格雷戈里奥·普列托,同他一道在伦敦繁华街道上走路才尴尬呢!他对橱窗里的陈列品一概不感兴趣,但他一路上向我品评着周围那些行人的头部,而且一边品评一边还用手指指点点。忽然他会停下脚来,双手比成框框,眼睛向前凝视着——他是在考虑如何取景构图呢。

一九五六年我同已故女画家、《考考妈妈》的作者姜燕同志一道去内蒙访问。我从没见过像她那么辛勤的艺术家。从早到晚她画板都不离手。她总是在画,什么都画。在东锡林郭勒盟,我们碰上一场草原上的婚礼。主人把我们几个陌生客人让进一座帐篷,立刻扛来一只整羊,递给我们每人一把刀子,并且请来一位名歌手为我们唱了起来。正当我们大吃大嚼的时候,坐在我背后的姜燕却在那里速写着那位女歌手的头饰;一边画,还一边注上各种宝石的颜色。

一个有志于从事文艺创作的记者,在采访消息之余,最好也像画家们那样经常在口袋里带个本本,随时随地写写生。一九四六年我之所以能在地中海上补记八个月以前的南德之行,就得力于这个多年来保持的习惯。

有的朋友能天马行空般地纵笔写出奇文。我不具备那样的才赋。在写作上,我一直努力做个勤勤恳恳、一笔不苟的学徒。由于一个时期曾研究过英美心理派小说,我确实读过不少怪诞作品。像爱尔兰那位乔伊思大师,他的作品甚至文字也多是生造的。在他最后一部巨著中,有一节描绘都柏林城郊溪水旁一群浣衣妇在嚼舌根,语言是用全世界江河的名字缀成的。当我在日内瓦踏访他的墓地时,我曾慨叹过:“这里躺着世界文学上的一个大叛逆者,他使用自己的天才学识向极峰探险,也可以说是浪费了一份天资去走死胡同,究竟是哪一样,本世纪是难以下断语的。”现在作为一种表现技巧,可以断言是后者。我对任何畸形的东西都不大有好感,它们对我的写作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我的特写基本上是用文字从事的素描写生,艺术加工主要是在剪裁上。我从斯诺那里学到一条至理名言:冗赘散漫是文章的大敌。写东西非讲求点文字经济学不可。《伦敦三日记》其实是根据将近十天的日记压缩而成的,我穿过巴伐利亚省沿着中欧阿尔卑斯山直趋巴黎的这次旅行,事实上走了十八天,报告本身却只有十一天。我把一些琐节删掉了。当然,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我删掉的也说不定是应当着重写一笔的。但是没法补救了。所有的日记、笔记、文稿、卡片,都已化为灰烬了。总之,连报导也不宜有闻必录,何况还想让它比那流传得更久一些呢。

解放后看到朋友们陆续出散文集,我从未为之心动。我深知自己这些东西非珠非玉,而且一个没带地图的旅人,笔下误谬之处绝不会少的。这次敢于拿出来,既不是由于认为自己这些东西斐然成章,更不是在误谬这个问题上有了什么把握;这只不过表示我对于党的文艺政策所具有的信心。同时,恰好正逢新中国三十大庆,我才排除一些个人顾虑,想让新的一代读者在今天与昨天之间,有个对比;让他们通过我当时用粗线条所刻画的图景,看看旧中国是个怎样的烂摊子,看看那时天灾与人祸之间的关系,看看那时作为中国人的罹难,看看当时也标榜“革命”的反动政权把国家和民族地位糟蹋成什么样子。有了这样一种透视,再看看今天,我们就会更加珍爱它。另外,还想让读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西欧有点印象,看看一个恶魔般的法西斯政权,为一个伟大民族招致来怎样的凌辱与毁灭。

关于这种体裁的写作如果有什么经验教训可谈,那就是:要尽量克制——抑制好发议论的冲动。有议论宁可另外写成随笔杂文,尽可能不夹在描写中。在这一点上,我特别喜欢契诃夫。他从不把笔下的人物当作自己的代言人,也不使用“画外音”。尽管特写在艺术上低于散文,它也应通过形象来表达观点和思想。

我从不写理论文章,但在《大象与大纲》里,我曾试图用散文形式表达一下我的上述想法:文艺作品应当是通过形象来阐述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及感受。我相信高明的手笔是能把议论融到作品中去的。就文学作品而言,像法国的《红百合》(A.法郎士),美国的《白鲸》(H.梅尔维尔)以及易卜生和萧伯纳的那些戏剧。许多人赞赏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所发的那些宏论,但我常感到倘若他能克制一下,或者另写一部《拿破仑战争论》多好!十八世纪中叶的菲尔丁就比他乖巧些。他也是位满腹议论的作家,在他那部共十八卷的毕生杰作《汤姆·琼斯》中,他把议论全部集中到每一卷的第一章中,不让议论打搅故事的进程,也算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途径。

当然,我未收进的东西绝不仅仅是由于文体问题,主要还是今天认识到其中误谬之处更多一些。就是已收入的东西,我也抹掉不少原来发过的议论。袋中无地图,误谬是必然会出现的。写这些东西时,主宰我头脑的还是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这里,我要做一件不大时兴的事:向自己的爱人表示一下谢意。不时兴,然而我认为十分应该。因为五十年代后期,中国有这么一批可敬的女性——和男性,当她(他)们的生活伴侣在政治上遇到坎坷时,她(他)们由于对党的政策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比较坚定的信念,又能置个人荣辱得失于度外,就并没用离婚来“划清界限”;她(他)们还竭力使受到挫折和打击的人依然看到曙光,并且让无辜的子女在比较稳定的环境中继续成长。文洁若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通过向她鸣谢,我同时也向当时和她处境类似的男女同志致敬。

自然,这个集子之所以能和广大读者见面,完全是党中央坚决而认真地贯彻、执行和落实党的一系列政策的结果。落实政策这一英明措施的意义远远超出个人待遇的恢复,甚至也超出国内的安定团结,这是在世界范围内,为社会主义这金煌煌的四个大字恢复名誉。

辨识真假社会主义不是件容易事。半个世纪前,连希特勒这个歹徒就曾以社会主义者标榜过自己。什么是社会主义?它包含哪些内容,从未钻研过地图的我是没有资格来置喙的。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作为这个星球上的一个人,我确信这个距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仅差一步的社会主义,不是阴森可怕的,更不是血淋淋的;它同民主自由、同个人幸福并不相互排斥、誓不两立;不应当把普通人所向往的这些东西全部划归资产阶级的专利品。那些把社会主义同窒息和枷锁、甚至原始拜物教之间画等号的人,才是应受到万众唾弃的千古罪人。

今天,我们敬爱的党在领导着大家奔向的社会主义将带来的是解放,是幸福。我衷心拥护这样的党,这样的社会主义,并愿为之工作到最后一息。

一九七九年四月

(《萧乾散文特写选》代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8月版)

同类推荐
  • T. S. 艾略特文集(全5卷)

    T. S. 艾略特文集(全5卷)

    托·斯·艾略特(pgsk.com)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现代派诗人、评论家和剧作家。194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文集》共五卷,囊括了艾略特作为诗人、评论家和剧作家所撰写的所有最优秀和最有价值的作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资深艾略特研究专家陆建德教授承担本作品集的主编工作,挑选国内已出版的权威版本,并寻找国内最优秀的译者翻译未译作品,保证了权威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辑、资深翻译家杨自伍先生承担本文集的审订工作,严格把关译本质量。在形式和内容上,本文集都较之过去的译介有更高的起点和角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集收录《荒原:艾略特文集·诗歌》《大教堂凶杀案:艾略特文集·戏剧》《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艾略特文集·论文》和《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 挑滑车(中国好诗·第二季)

    挑滑车(中国好诗·第二季)

    轩辕轼轲是一个特别能“说”的诗人,是一个在谐音、转义、博喻和嫁接的语言上最喜欢用复沓铺排的句法家。他的很多诗能够通过一个细小场景或不相干的人事呈现讽喻性和悖论性的精神症候。这些纷纷登场的历史性人物和标志性的故事,在重新演绎和“借尸还魂”的套路下无不指向更具“传奇”的现实境遇与整体性的精神大势。他还常常借助谐音和双关的“滑动”方式引爆集束式的语言意义组群。这些词义之间的移动、打开和互文效果显然更能容纳诗歌的体积和情感当量。这种按照当下流行的“穿越”在他的诸多诗歌中达到了极致,他似乎能在如此自由的空间里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改写”和打通现实与历史之间庞杂不清的戏剧性关联。他是这样一个诗人——够严肃又有点“不着调”,看起来“信口雌黄”却又句句直指“人心”和本质。
  • 跟着美术大师漫步

    跟着美术大师漫步

    作者以散文、随笔的形式阐述她眼里的中外美术史上的大师和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三苏祠里访苏轼》、《回忆米芾》、《昼锦堂记》、《狂人日记》、《达·芬奇密码》、《巨人》、《船抵威尼斯》、《大地之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美丽的少女,请转过头来》、《跟着阳光跳舞》、《遥远的追寻》、《我们去寻找一盏灯》、《在街道上耸立着一栋房子》、《飞来的仙鹤》等。文字细腻、隽永,以女性独到的角度和极其感性的认识品评中外诸多美术大师的作品,有别于一般的画评,让那些大师的笔触,撞击心灵发出高贵而诗意的清音,在“生活的泥潭上,开出亭亭玉立的莲花来”。掩卷之余,打开窗户,仰望天上的繁星,你会想:不朽的美术大师们是淳朴的,并不高深莫测,在灵魂上比之常人更容易接近。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热门推荐
  • 天玉经

    天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惊鸿一瞥不是你

    惊鸿一瞥不是你

    在林薇雨大三的时候,她的表姐叶妍双死于一场车祸。表姐是舅舅舅妈的心肝宝贝,舅舅舅妈在表姐15岁那年死于矿难,一直是寄宿在林薇雨家,两个人的关系和亲姐妹一样,林薇雨回家奔丧,在整理遗物的时候意外的发现表姐已婚,表姐的老公是表姐的上司——S集团的董事长王宇,更深了解发现:两人居然是假结婚!在遗物里发现了遗嘱……林薇雨觉得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车祸。林薇雨毅然决然的去S大当实习生,在慢慢接近王宇的时候,林微雨发现王宇并不是她想的那种人,而她不知道的是,她已经不知不觉的爱上了王宇……林薇雨不知道是该复仇,还是该选择他……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锦绣凰途之一品郡主

    锦绣凰途之一品郡主

    幽暗宫室,一杯毒酒,孪生哥哥甘心赴死,三尺刑台,血光飞溅,当朝储君满门被屠,她策马回朝,战甲峥嵘,最后收获却是骨肉至亲的尸骸鲜血,高台之上,那人长剑指天,容颜冷酷:给我穿了她的琵琶骨!血色刀锋,红烛泣泪,他说:今后再没人会知晓你的身世,你可以安心在我身边。她是前朝余孽,殃及满门,这场惊天血案,亦不过一场以爱为名华丽的阴谋算计!江山?美人?舍我其谁?噩梦骤醒,一切从头——美眸睁开,她还是那个绝代风华的浔阳郡主,养父尚在,兄长为伴,一切,都还来得及。沙场点兵,她一身戎装挥斥方遒,后宅夺嫡,她以铁血手腕翻覆皇朝天下!是她的,她要守,想要的,就去抢!妖颜倾世,艳杀天下!再次对决,她以手中长枪劈开脚下六尺金砖,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她说:这天下疆域之广终不过我手中一盘棋,在这局中,你——连棋子,都不算!
  • 岁月若君梦

    岁月若君梦

    【短篇】命运的相逢不一定就是美好的,失落的记忆碎片或许是一件好事,而我们,却在岁月里渐渐失去了原本该有的模样。(原书名:《时光战役:失落岁月》)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 我的宠物特贝豪

    我的宠物特贝豪

    特贝豪是一只可以能与人交流的宠物。等等,你不该先告诉我们那是什么吗?猫还是狗……嗯,不是不说,是不知怎么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向着光明

    向着光明

    这是一只小狐狸的故事,一只叫做狐玉小狐狸的故事。被上山砍柴被“猎人”抓住,却对猎人产生了感情,在被爱人遗忘后,狐玉改如何找回曾经。
  • 予君欢喜城

    予君欢喜城

    她说:枭哥哥,皇命难违,我们这样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应:朕的话,便是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