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7500000078

第78章

中静虑无寻  具三唯舍受

论曰。初本近分寻伺相应。上七定中皆无寻伺。唯中静虑有伺无寻。故彼胜初未及第二。依此义故立中间名。由此上无中间静虑。一地升降无如此故。谓中间定初静虑摄。而有差别。谓此减寻上立中间。减何成异。故中间定初有上无。岂不契经说七依定。宁知别有未至中间。由有契经及正理故。且有未至。如契经言。诸有未能入初定等。具足安住而由圣慧。于现法中得诸漏尽。若无未至圣慧依何。又苏使摩契经中说。有慧解脱者。不得根本定。岂不依定成慧解脱。由此证知。有未至定。有中间定。如契经说。有寻伺等三三摩地。经说初定与寻伺俱。第二等中寻伺皆息。若无中静虑。谁有伺无寻。以心心所渐次息故。理应有定有伺无寻。又大梵王是世界主。离中间定谁为胜因。由此证知。有中间定。然佛不数说有未至中间。以二即初静虑摄故。说初静虑即已说彼唯初近分名未至者。为欲简别余近分故。非此近分乘先定起。又非住此已起爱味。依如是义立未至名。非上定边亦名未至。皆乘先定势力引生。及住彼时已起味故。毗婆沙者作如是说。未至本地立未至名。是本地德未现前义。此中间定具味等三。以别系属一生处故。谓极修习中间定者。未来当在大梵处生。故亦具三。如根本定。非根本地起爱贪。彼如所味有别能味亦别故。此有胜德可爱味故。无漏定生亦渐减故。此亦一向舍受相应。无三识身故无乐受。无喜受者已不共初。然于初贪未能离故。又由自勉功用转故。由此说为苦通行摄。非忧苦者已出欲故。由此一向舍受相应。此定能招大梵处果。多修习者为大梵故。已辩等至。云何等持。经说等持总有三种。一有寻有伺三摩地。二无寻唯伺三摩地三无寻无伺三摩地。如是三种相别云何。颂曰。

初下有寻伺  中唯伺上无

论曰。前来因事屡辩此三。今于此中略显别相。有寻有伺三摩地者。谓与寻伺相应等持。此初静虑及未至摄。无寻唯伺三摩地者。谓唯与伺相应等持。此即中间静虑地摄。无寻无伺三摩地者。谓非寻伺相应等持。此从第二静虑近分乃至非想非非想摄。契经复说三种等持。一空三摩地。二无愿三摩地。三无相三摩地。如是三种相别云何。颂曰。

空谓空非我  无相谓灭四

无愿谓余十  谛行相相应

此通净无漏  无漏三脱门

论曰。空三摩地。谓空非我二种行相相应等持。故说空等持近治有身见。身见亦有二行相故。谓空行相近治我所见。非我行相近治我见。观法非我。名非我行相观。此中无我。名空行相。由此空行相。近治我所见。以此中都无我。故此法非我所。无相三摩地。谓缘灭谛四种行相相应等持。涅槃离诸相故名无相。缘彼三摩地。得无相名。相略有十。谓色等五。男女二种。三有为相。或复相者。是因异名。涅槃无因故名无相。或相谓世蕴上中下。涅槃异彼故名无相。无愿三摩地。谓缘余谛十种行相相应等持。十行相者。谓苦非常因集生缘道如行出。如是空等三三摩地。三摩地相虽无差别。而依对治意乐所缘。如其次第建立三种。由意乐故不愿三有。理且可然有过患故。宁由意乐不愿圣道。以诸圣道依属有故。若尔何用修习圣道。以是涅槃能趣因故。非离圣道有得涅槃。为求涅槃故修圣道。道如船筏必应舍故。亦由意乐不愿圣道故。缘道行相亦得无愿名。以本期心厌有为故。空非我相非所厌舍。以与涅槃相相似故。由此二行相。虽缘可厌法。不取可厌相。不得无愿名。此三等持通净无漏。世出世间等持摄故。世间摄故。通十一地。出世摄者。唯通九地上七定边无胜德故。于中无漏者名三解脱门。能与涅槃为入门故。非诸有漏法是真解脱门。性住世间违解脱故。三三摩地缘境别者。若有漏空缘一切法。若无漏空唯缘苦谛。无愿能缘苦集道谛。无相唯缘灭谛为境。三三摩地念住别者。无相唯法。余皆通四。契经复说三重等持。一空空三摩地。二无愿无愿三摩地。三无相无相三摩地。如是三种相别云何。颂曰。

重二缘无学  取空非常相

后缘无相定  非择灭为静

有漏人不时  离上七近分

论曰。此三等持缘前空等取空等相。故立空空等名。空空等持缘前无学空三摩地取彼空相。空相顺厌。胜非我故。谓彼先起无学等持。于五取蕴思惟空相。从此后起殊胜善根相应等持。缘前无学空三摩地思惟空相。于空取空。故名空空。如烧死尸以杖回转。尸既尽已杖亦应烧。如是由空烧烦恼已。复起空定厌舍前空。重空等持空行相后。起即复还与空行相相应。唯此最能顺厌舍故。非我行相则不如是。见非我者。于诸有为法起厌背心不如见空故诸有已见诸法非我而于诸有犹生乐者。以于诸行中不审见空故。由此空定虽二行相俱。而但名空不说为非我。空于厌舍极随顺故。无愿无愿缘前无学无愿等持。取非常相。谓彼先起无学等持。于五取蕴中思惟非常相。从此后起殊胜善根相应等持。缘前无学无愿三摩地思惟非常相。于无愿不愿名无愿无愿。举喻显示。如前应知。重无愿等持非常行相后起。即复还与非常行相相应。唯此可能缘厌道故。非苦行相能缘圣道。圣道非苦趣苦灭故。苦法不能趣苦寂灭。亦非因等四能缘圣道。以圣道不能令苦续故。非道等四者此厌舍道故。非欣行相能为厌舍。岂不如无愿不愿圣道而作道等四。此亦应然。此例不然。无愿正厌有兼于圣道起不愿心故。谓前无愿正厌于有。圣道依有故兼不愿。虽圣意乐说不愿道。而于圣道非正憎厌。故亦能作道等四种。无愿无愿正憎厌道。故以非常观道过失。道等行相无容厌道。是故于此不作彼四。无相无相即缘无学。无相三摩地非择灭为境。以无漏法无择灭故。但取静相非灭妙离。谓彼先起无学等持。于择灭中思惟静相。从此后起殊胜善根相应等持。即缘无学无相三摩地非择灭为境。思惟静相。于无相灭复观为无相。名无相无相。举喻显示。如前应知。重无相等持静行相后起。即复还与静行相相应。唯此能观非择灭故。非妙行相境无记故。非离行相以虽证得。彼非择灭犹缚随故。非灭行相。以非择灭非永解脱一切苦故。又若观灭滥非常故。所言静者。唯显止息。故非择灭得有静相。以修圣道经久劬劳。于彼息中便生乐想。故重无相取静非余。重三等持唯是有漏。以于圣道生厌舍故。非无漏定厌舍圣道。二缘圣道取空非常。理可名为厌舍圣道。无相无相但缘无为作静行相。何名厌道。此欣无学无相等持不转之因。故名厌道。谓彼定起义作是言。无相等持不生为善。此既欣赞圣道不生。如何不名厌舍圣道。前无相定非此所缘。如何此名无相无相。或应许此定不缘非择灭。但缘无学无相不生。此亦不然。准前释故。谓缘无相之非择灭。此非择灭亦离诸相。缘无相无相故。得无相无相名。缘无相境作静行相。是故此定从境立名。唯三洲人能起此定。通依男女。以依女身亦能自在延促寿故。唯无学位。以有学者但欣圣道未能厌故。此亦非一切。唯不时解脱。以时解脱爱圣道故。依十一地除上七边。以上七边无胜德故。若在欲界从未至摄。圣道后起若在有顶。无所有摄圣道后生。余皆自地圣道后起。就总类说。此从法类苦灭四智无间而生。若就别说。欲界摄者非类后生。上界摄者非法后起。前二非灭后起第三非苦。后生余行相。后起此定故。应得此者。皆尽智时由离染得。后由加行方起现前。唯我世尊不由加行。顺趣解脱起此现前。于道尚厌岂欣诸有。此后亦起圣道现前。然厌道故非无间起。欲界摄者是思所成。余修所成依定起故。契经复说四修等持。一为住现法乐修三摩地。二为得胜知见修三摩地。三为得分别慧修三摩地。四为诸漏永尽修三摩地。如是四种相别云何。颂曰。

为得现法乐  修诸善净虑

为得胜知见  修净天眼通

为得分别慧  修诸加行善

为得诸漏尽  修金刚喻定

论曰。如契经说。有修等持。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得现乐住。乃至广说。善言通摄净及无漏。修诸善静虑。得住现法乐。而经但说初静虑者。于中乐想最增盛故。谓超欲界众多过失。故于此中乐想增盛。如游砂碛热渴疲劳。创饮浊水亦为胜乐。或圣道乐此具有故。谓具一切菩提分法四沙门果九断遍知三界对治。又诸定首诸定乐因。是故偏说。岂不经说。如是苾刍。住此先受离生喜乐。后生梵众受乐同此。何故不言住后法乐。详此唯说现法乐者。为令弃舍乐现欲乐。说现定乐令其欣乐。或现乐住是后乐依。但说所依能依已显。如契经说。先住此间入诸等至。后方生彼或现法乐。三乘皆住后乐不定。是故不说。谓或退堕。或上受生。或般涅槃。便不住故。虽诸静虑即现法乐。依近分故说为得言。修近分力得根本故。或即依现乐说为得言。如言身子体。故无有过。有说。此定佛依自说。如说菩萨居赡部林。起初世间依无漏定。能引一切有情共乐。由此不说后法乐住。即由此故亦但说初。菩萨尔时唯得初故。若依诸定修天眼通。便能获得殊胜知见。此依何义立知见名。本静虑中有遍照智。此遍照故。立以见名。见体即知。故名知见。眼根名见。世所极成。为简异彼。以知摽见。或即此见决断所缘。故名为知。即亦名见。谓本静虑是乐行道。不多劬劳而现前故。不劬劳故其体坚牢。由体坚牢故用决定。用决定故立以知名。见义如前。故名知见。为知为见。修此等持即是为求决定照义。此亦善逝依自而说。谓为显佛以天眼通观诸有情死生险难。方为拔济起静虑等。故为知见修天眼通。有余师言。为欲胜伏诸随烦恼起胜知见。起此胜知见不离光明想。此光明想引天眼通。由天眼通得胜知见。若修三界诸加行善及无漏善得分别慧。谓从欲界乃至有顶。诸闻思修所成善法。及余一切无漏有为。总说名为加行善法。修此善法能引慧生。于诸境中差别而转。故言修此得分别慧。如说善逝住二寻思。能如实知诸受起等。此显修善得分别慧。说加行言为简生得。非修习生得。得未曾得故。若修金刚喻定。便得诸漏永尽。谓若修习第四静虑金刚喻定并随转法。便能获得诸漏永尽。第四静虑佛依自说。无上菩提依此得故。金刚喻定顿证漏尽引尽智生。是故偏说。有说。一切有顿断治。第四静虑皆此所摄。此经所说。若习若修若多所作。义差别者。为欲显示习修得修。所治更远如其次第。

同类推荐
  • 送赵六贞固

    送赵六贞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县笥琐探摘抄

    县笥琐探摘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偏安排日事迹

    偏安排日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传外科集验方

    仙传外科集验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自然篇

    自然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玩游戏能修仙

    玩游戏能修仙

    灵气复苏,有人玩十万场亚索,领悟了御风剑术,有人玩了十万场李白,领悟了青莲剑歌,也有人玩了十年传奇,领悟烈火剑法的,还有人玩十年梦幻,领悟横扫千军的……厂长退役去修仙,成为职业选手第一人,PDD、UZI、五五开他们紧追其后,其他游戏的玩家也不甘落后,他们也要去修仙。没有修行资质不要紧,我们逆天改命,玩LOL、王者荣耀、DNF、梦幻、传奇等等也能修仙。(本故事逗比,搞笑,主角带着一群游戏玩家修仙抓鬼打怪的故事)
  • 许你漫天星海

    许你漫天星海

    那位传言高冷禁欲,俊魅妖孽的盛三爷暗戳戳的在微博上公布了结婚证照片,配字:我的妻子,司星翎。娇妻是巨头娱乐公司的CEO整个星城炸了众人表示对这段的婚姻摇头:两个强势的人在一起,绝对离婚,我们等着结果等着等着,等来的是三天两头夫妻两个甜蜜恩爱被偷拍的镜头比如从来没见着笑过的三爷居然对着娇妻笑了将近十分钟……比如两个人手牵手逛商场,三爷居然蹲下身亲自给娇妻换鞋再比如财经新闻的采访,这个深沉禁欲的男人扣着无名指上的戒指,目光柔和的看着台下某个方向,温声的分享自己在家的地位。对于盛三爷来说,她是星辰大海,也是他的人间四月,更是他一辈子的救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地峡风云

    地峡风云

    《地峡风云》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少年误落地峡中,一去三年无踪影,脱险后受命带地峡融入现代社会。从出任镇长开始,与同僚的矛盾,与间谍的周旋,与外国杀手的厮杀,与文物贩子地下大佬的斗智斗勇,与家族不屑子弟的博弈。庶嫡争宠,同僚倾轧,美人算计,敌人冷枪。种种矛盾,交织一起。刚刚刀光剑影,转瞬燕语莺声。前一时天昏地暗,后一刻你侬我侬。大浪淘沙始见金,百炼成钢谁争锋。历尽坎坷得成长,风雨兼程秉初衷。闲暇偶读博一笑,切莫对号入书中。
  • 荒火战争

    荒火战争

    这是被诺亚实行了“大破坏”后的未来世界,人类没有了安稳生存的家园。怪物、战车、炮火、赏金、猎人。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看懦弱的少年如何从平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赏金猎人,看他如何与怪物、冷血党、诺亚展开战斗。在拂晓的地平线上铭刻下胜利吧,赏金猎人们!
  • 再一次,放手

    再一次,放手

    在那个炎热的夏天,顾西燃第一次见到了那个一眼误终身的男人,从此两人展开了一段谁都无法放过彼此的,惊心动魄的爱情。如果,时间回到最初,顾西燃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而李正宇这个神秘的男人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过去?
  • 三面之人

    三面之人

    古之西丘国,流传一种秘法。此法邪异,可将人改头换面,变成另一个人。随着西丘国的灭亡,秘法就此失传。直到有一天,三个年轻人走进了西丘秘境……(三线叙事,讲述一件惨案的前因后果。)
  • 血凤刀

    血凤刀

    这是一部新武侠风格的作品。故事以主人公史子砚为父报仇为主线,重现那个门派纷争,恩怨纠缠,动人心魄的时代。期间既有热血的战斗,也有阴险的算计,更有青年男女暧昧的情仇。
  • 毒妃难宠,王爷走开

    毒妃难宠,王爷走开

    一介军界顶尖毒医,不料再睁开眼,成了古代软懦无能的将军府嫡大小姐,"哼!欺负我,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 无缘社会

    无缘社会

    《无缘社会》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因为采访到后来这些无缘死者身份都渐渐明朗时我们才发现,他们曾经几乎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