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7500000012

第12章

无惭愧不重  于罪不见怖

爱敬谓信惭  唯于欲色有

论曰。无惭无愧差别相者。于诸功德及有德者。无敬无崇。无所忌难。无所随属。说名无惭。诸功德者谓尸罗等。有德者谓亲教等。于此二境无敬无崇。是无惭相。即是崇敬能障碍法。或缘诸德说为无敬。缘有德者说为无崇。无所忌难。无所随属。总显前二。或随次第。于所造罪不见怖畏。说名无愧。诸观行者所呵厌法。说名为罪。于所呵厌诸罪业中。不见能招此世他世。讥毁谪罚。非爱难忍。异熟果等。诸怖畏事。是无愧相。即不忌惮罪业果义。不见怖言。欲显何义。为不见彼怖。为见而不怖。前应显无明。后应显邪见。此言不显见与不见为无愧体。但显有法是随烦恼。能与现行无智邪智为邻近因。说名无愧。此略义者。谓能令心于德有德无所崇敬。名曰无惭。于罪现行无所忌惮。名为无愧。有余师说。于诸烦恼不能厌毁。名曰无惭。于诸恶行不能厌毁。说为无愧。有说独处造罪无耻。名曰无惭若处众中造罪无耻。说为无愧。有说现起不善心时于异熟因无所顾眄。名曰无惭。于异熟果无所顾眄。说为无愧。诸不善心现在前位。皆于因果无所顾眄。故一心中二法俱起。由此翻释惭愧异相。若净意乐。为习善人所乐胜业名有惭者。为得善人所乐胜果名有愧者。诸有爱乐胜业胜果。必亦怖于恶因苦果。一切善心现在前位。定于因果皆无迷惑。故惭与愧一心并生。故有余师。以如是义摽于心首。说如是言。于所造罪自观无耻。名曰无惭。观他无耻。说为无愧。谓异熟因当时现起。故名为自。其异熟果后时方有。故说为他。彼义意言。诸造罪者意乐不净。于现罪业及当苦果。皆无顾眄。已说无惭无愧别相。爱敬别者。爱谓爱乐。体即是信。然爱有二。一有染污。二无染污。有染谓贪。无染谓信。信复有二。一忍许相。二愿乐相。若缘是处现前忍许。或即于中亦生愿乐。此中爱者是第二信。或于因中亦立果称。前信是爱。邻近因故。名爱无失。敬谓敬重。体即是惭。谓如前释大善地法中。言心自在性说为愧者。应知即是此中敬体。然复有言。有所崇重故名为敬。由此为先方生惭耻。故敬非惭。彼师应许。无惭耻者。能起恭敬。以执先起敬时未有惭耻故。应无惭耻者能起恭敬。若谓敬时已有惭耻。则不应说由敬为先方生惭耻。若谓敬时非无惭耻。然敬非惭。此亦非理。言敬非惭。无证因故。非敬为先方生惭耻。勿无惭者能起恭敬。又勿有敬而无惭耻。然复确执敬体非惭。但有虚言都无实义。故应敬体是惭差别。谓或有惭名有崇重。此惭差别说名为敬。补特伽罗为境界故。即惭差别得崇重名。夫崇重者是心自在。心自在性已说为惭。谓于心中有自在力。能自制伏有所崇重。故说敬体是惭差别。于诸所尊有所崇重。故名为敬。是境第七。或因第七由于所尊发随属意。即名为惭。此惭即是有所崇重。故此敬体是惭差别。义善成就。即由此证。补特伽罗为境信惭。说名爱敬。非谓以法为境起者。故爱与敬。虽是大善地法所摄。而于无色不立为有。有余师言。信顺亲密而无耽染。说名为爱。瞻望所尊崇重随属。说名为敬。有余师说。亲近善士。因名为爱。不越彼言。因名为敬。复有说者。于和合众见等皆同。故名为爱。于可尊重深心恭事。故名为敬。此爱与敬。欲色界有。无色界无。无依处故。如是已说爱敬别相。寻伺憍慢别相云何。颂曰。

寻伺心粗细  慢对他心举

憍由染自法  心高无所顾

论曰。寻伺别者。谓心粗细。心之粗性。说名为寻。心之细性。说名为伺。若尔寻伺体不异心。经即就心说二性故。此言非理。由不了达经义趣故。经言所有心粗细性名寻伺者。由有此法心起便粗。此法名寻。由有此法心起便细。此法名伺或作异释。故体异心。谓我不言。心之粗性名心粗性。心之细性名心细性。者尔云何依心粗性名心粗性。依心细性名心细性。虽一心中二体可得。用增时别故不相违。如水与酢等分和合。体虽平等而用有增。粗心品中寻用增故。伺用被损有而难觉。细心品中伺用增故。寻用被损有而难觉。若谓酢用一切时增故非喻者。此言非理。我不定说。以酢喻寻水喻于伺。但有用增者。即说如酢故。由是寻伺。虽一心中体具可得。用时别故。而无一心即粗即细。如贪痴性虽并现行。而得说心为有贪行。随何心品有法用增。此法为门。总标心品。诸无色法就用说增。如是已说寻伺别相。慢憍别者。慢谓对他心自举性。称量自他德类胜劣。若实不实。心自举恃陵蔑于他。故名为慢。憍谓染著。自法为先。令心傲逸无所顾性。于自勇健财位戒慧族等法中先起染著。心生傲逸于诸善本无所顾眄。故名为憍。于诸善本无所顾者。谓由心傲。于诸善业不乐修习。是谓慢憍差别之相。如是已说诸心心所品类不同俱生决定差别之相。然心心所于契。经中随义建立种种名相。今当辩此名义差别。颂曰。

心意识体一  心心所有依

有缘有行相  相应义有五

论曰。心意识三体虽是一。而训词等义类有异。谓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颇勒具那契经意遣。能了别者非无了别。或种种义故名为心。即此为他作所依止故名为意。作能依止故名为识。或界处蕴施设差别。或复增长相续业生种子差别。如是等类义门有异。故心意识三名所诠义异体一。如心意识三名所诠义异体一。诸心心所名有所依。所缘行相相应亦尔。名义虽殊而体是一。谓心心所。以六内处为所依故。名有所依。以色等境为所缘故。名有所缘。即于所缘品类差别。起行相故。名有行相。平等俱时与他性合。行所缘境故名相应。云何平等。五义等故。谓心心所五义平等。故说相应。所依所缘行相时事皆平等故。事平等者。一相应中如心体一。诸心所法各各亦尔。心所离心别有自性。然譬喻者。说唯有心无别心所心想俱时。行相差别不可得故。又经唯说识入胎故。又说或心或意或识。长夜流转生诸趣故。又说士夫六界摄故。又说我今不见一法速疾回转犹如心故。又说我今不见一法若不修习则不调柔无所堪能犹如心故。又说心远行独行故。又于心所多诤论故。谓或有说心所唯三。或复有说心所唯四。或说有十。或说十四。故唯有识随位而流。说有多种心心所别。如甘[這-言+蔗]汁如倡伎人。故无受等别体可得。然心心所。时境性同。行相无别异相难了。故契经言。心心所法展转相应。若受若想若思若识。如是等法和杂不离。不可施设差别之相。然识与想其相各别。谓于境中。总了名识别取名相。施设名想。以心强故。诸契经中处处偏说如王来等。遮心并起。故说独行。心所难知故多诤论。岂多诤论便拨为无。勿彼此中间亦无便有失。然诸论者。皆信离心别有心所。但于多少数增减中而兴诤论。以经不说数定量故。若执受等是心差别。如何即心可名心所。据何定理说识为心。复以何缘即名心所。若谓诸识体即是心。受等诸法是心体类。心相续中有此法故。名心所者。何故不言所造诸色。即是大种体类差别。即于地等相续位中。有此法故名为所造。此既不尔。彼云何然。离大种外别有所造。如顺正理已广决择。若责何故知心所法决。定离心别有体者。由教理故。如契经言。眼及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触俱起受想思。如是诸法是心种类。依止于心。系属于心。故名心所。此俱生言不说无间。但显心所同时而生。又不容有心体俱生。故知但说心所俱起。无色法中已辩心心所。今次当辩心不相应行。颂曰。

心不相应行  得非得同分

无想二定命  相名身等类

论曰。等者等取。句身文身及和合性。类者显余所计度法。即前种类。谓有计度。离得等有蕴得等性。如是诸法不与心相应故。说名为心不相应行。非如心所与心共一所依所缘相应而起。说心言者。为显此中所说得等。是心种类。诸心所法。所依所缘皆与心同。亦心种类。为简彼故言不相应。诸无为法亦心种类。无所依缘故。亦是不相应。为欲简彼故复言行。此已总标。复应别释。于中且辩得非得相。颂曰。

得谓获成就  非得此相违

得非得唯于  自相续二灭

论曰。得获成就。义虽是一。而依门异。说差别名。得有二种。谓先未得及先已得。先未得得说名为获。先已得得说名成就。应知非得与此相违。谓先未得及得已失。未得非得说名不获。已失非得名不成就。故说异生性名不获圣法。于何法中有得非得。且有为中于自相续有得非得。非他相续及非相续。若蕴堕在自相续中。可有成就不成就故。他相续蕴及非情蕴。必无成就不成就故。然不违害轮王契经。于宝自在名成就故。非成善等可同此说。现于过未无自在故。谓现在者。唯于现在有自在力。非于过未。如转轮王于现七宝有自在力。随意受用增上果故。恒现前故。随乐而转可名成就。善不善法则不决定。且如善法现在前时。彼于去来诸不善法。若离现得有何自在。而名成就不善现前。征善亦尔。况执过未全无体宗。依何如何说名成就。若谓有力。当能生彼。名成就者。理亦不然后有异生。应名圣者。后心无学应是异生。如是等类有众多失。故得非得定有别体。有为唯在。自蕴非余。无为法中唯于二灭有得非得。一切有情无不成就。非择灭者。故对法中有如是说。谁成无漏法。谓一切有情除初刹那。具缚圣者及余一切具缚异生诸余有情。皆成择灭。决定无有成就虚空。以于虚空无有得故。亦无不成就。以无非得故。若法有得亦有非得。若法无得亦无非得。其理决定。依此得故说如是言。色蕴行蕴一得所得。余蕴行蕴说亦如是。有漏无漏一得所得。有为无为一得所得。如是等类如理应思。是已得法。不失因故。是此属彼。智幖帜故。得有此用。故别有体。若谓种子有此作用。理不应然。种与余法体别有无。俱有过故。若体别有。体即是得。但立异名。若体别无。则善不善杂染清净。体应成一。便爱非爱业果杂乱。既尔解脱体亦应无。又契经说。一切白法无余断者。善法还生所执种子应成无用。如世尊说。应知如是补特伽罗。善法隐没恶法出现。有随俱行善根未断。以未断故。从此善根。犹有可起余善根义。彼于后时一切皆断。彼后决定还续善根。故所执种定为无用。非对法者所说诸得是法生因。现见离得已得未得。法亦生故。由此诸师所执随界。熏习功能不失增长。皆已遮遣。义无别故。如是已成得非得性。此差别义。今广应思。且得云何。颂曰。

三世法各三  善等唯善等

有系自界得  无系得通四

非学无学三  非所断二种

论曰。三世法得各有三种。谓过去法。有过去得。有未来得。有现在得。如是未来及现在法各有三得。约容有义且作是说。其中差别后当更辩。又善等法得唯善等。谓善不善及无记法。如其次第有善不善无记三得。又有系法得唯自界。谓欲色界无色界法。如其次第唯有欲色无色三得。若无系法得通四种。谓不系法就总种类。具四种得。即三界系及与不系。别分别者。非择灭得通三界系。若择灭得色无色系及与不系。其圣道得唯有不系。又有学法得唯有学。若无学法得唯无学故。学无学法得各有一种。非学非无学法总类得有三。别分别者。全五取蕴及三无为。总名非学非无学法。且五取蕴。及非择灭。并非圣道所证择灭。唯有非学非无学得。若有学道所证择灭得唯有学。若无学道所证择灭得唯无学。又见修所系法。如其次第有见修所断得。非所断法得总有二。别分别者。诸无漏法名非所断。若非择灭及非圣道所证择灭得唯一种。谓修所断。若以圣道所证择灭及道圣谛得唯。一种谓非。所断前言三世各有。三得诸有为法皆定尔耶。不尔云何。颂曰。

无记得俱起  除二通变化

有覆色亦俱  欲色无前起

论曰。无覆无记得唯俱起。无前后生。势力劣故。一切无覆无记法得皆定尔耶。不尔云何。除眼耳通及能变化。谓眼耳通慧及能变化。心势力强故。加行差别所成办故。虽是无覆无记性收而有前后及俱起得。又威仪路四蕴之得。多分世断及刹那断。唯除诸佛马胜苾刍及余善习威仪路者。若工巧处四蕴之得。亦多世断及刹那断。除毗湿缚羯磨天神及余善习工巧处者。唯有无覆无记法得但俱起耶。不尔云何。有覆无记色得亦尔。谓唯色界初静虑染。身语表业得亦如前。但有俱起。虽上品染。而亦不能发无表故。势力微劣。由此定无法前后得。欲界诸色亦定唯有俱起得耶。不尔云何。谓欲界系。善不善色。得无前起。唯有俱生及后起得。

同类推荐
  • The Heritage of the Sioux

    The Heritage of the Siou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游记旧

    南游记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寒温篇

    寒温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题松江驿

    题松江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

    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重生锦绣田园

    重生锦绣田园

    夏思涵前世被人利用干净,重生后不愿沦为棋子,便匆匆的嫁给李锦炎。她要将前世害死她的人一一收拾了,发家致富欢乐多。
  • 红线古钱

    红线古钱

    “你看,用红线把你我两枚钱币串在一起,我们就一直不会分离。”女子对他说道,言笑嫣然山寨老大钱忘忧在他那个地方的小镇活得风生水起,但不知何处来的灵源打乱了他的生活,遇到了修仙道人和他心中的“神仙姐姐”......
  • 新政治人类学范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政治人类学范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政治人类学需要一个理论范式框架,以期初步建立具有教科书价值的理论基础。提出“五化四要素”(政治科学化、人类学政治化、民族志写文化、管理学人性化、政策性真理化;权力要素、田野要素、民族志要素、扎根理论要素)的新政治人类学研究范式(Neo-Political Anthropology[NPA])。新政治人类学旨在发掘具有范式“象征”“符号”的“学科基质”(disciplinary matrix)与“有序元素”,逐步形成跨学科新型研究范式。新政治人类学正在经历着“自觉认同”“共同持有”某种“学科基质”的探索性过程,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五四”学术框架上,即“学科基质”的“五化”过程(政治学科学化、人类学政治学、民族志写文化、管理学人性化、政策学真理化,与“有序元素”的“四要素”组合(权力要素、田野要素、民族志要素、扎根理论要素)的辩证统一上。“学科基质”(“三化”过程)是通过“有序元素”(“四要素”组合)来展示范式革命的五彩魅力,而“有序元素”(“四要素”组合)则通过“学科基质”(“五化”过程)来勾勒出范式革命的内在本质,两者不可分割互为一体,展示出新政治人类学的“五化”“四要素”框架轮廓。
  • 全球影帝

    全球影帝

    “他是《拳王》中的铁血硬汉。”“也是《百年之恋》中的孤独老人。”“是《股市大亨》中花天酒地的金融巨鳄。”“还是《赎罪》中的疯狂且残忍的冷血杀手。”“是草根,也是现代体验派表演形式的国际公认大师。”“可退出戏外,他只是一个喜欢喝喝小酒的普通男人。”“草根亦可走向巨幕,这是一个有关于奋斗的故事。”
  • 大唐声望系统

    大唐声望系统

    带着声望系统,穿越到贞观元年!李承乾?那是我死党,程处默?那是我大舅哥!且看平凡少年,如何翻手为云!新书《带着系统做巨星》已经发布,山鬼出品,信誉保证!请各位放心收藏推荐!
  • 快穿:罗刹大人的心尖宠

    快穿:罗刹大人的心尖宠

    “呵,没事。总有一天我会让你说出真相的,给我下一个任务。”[行]【传送成功】……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除了你,还是你

    除了你,还是你

    初冬的第一场大雪才停,白雪皑皑的山道上便迎来一辆马车,向着无妄寺的方向驶去。忽然,一个红色的团子在旁人措手不及中,突然窜进了正在行驶的马车里。“吁~”驾车的看见窜进马车里的东西,赶紧将马车停了下来;隔着帘子向马车里的人问道:“主子,您没事吧?”“无事,继续驾车。”车内话音刚落,就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奇怪,跑哪去了?”“这小畜生跑的还真快!”“那小畜生受了伤,……
  • 田园闺秀

    田园闺秀

    唐雨茗,传奇毒门的继承人,一朝穿越,成了一个乡下人家的女儿。父亲被征发从军,母亲一人撑着家,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好,但母亲疼爱,哥哥关心,加上一个天天姐姐长姐姐短的小妹子,雨茗觉得做个村姑也没什么不好。某天遇上一个俊美师兄,从此有人保驾护航,更演绎一段青梅竹马的童话。雨茗站定身子,抬头去看马背上的人,只是,还不等雨茗说话,马上的少年就直直地从马上栽了下来。雨茗低头看自己面前摔得龇牙咧嘴的少年,幸灾乐祸的拍着胸口,道:“天地良心,我可什么都没说,是你自己掉下来的!”少年气的咬牙切齿,却只得看着眼前只能称作女孩的雨茗,也不知是不是故意的,给他狠狠按上脱臼的脚踝,飘然离去。那时十岁的女孩子精致的小脸在十三岁少年心中再也挥之不去。老者看向雨茗道:“小娃娃,你叫什么名字?老夫见你骨骼精奇,欲收你做关门弟子,待得他日,必定成为一代女侠!”“…”雨茗挑眉,看向眼前貌似仙风道骨的老头子,半晌,憋出一句话,“老头子,我没钱的。”“铿——”少年一剑劈在石头上,嘴角微抽地看向雨茗,对老人露出一个同情的表情,接着练剑。而老人,身子一僵,许久,才道:“我是骗子?小丫头,江湖骗子有我这样仙风道骨吗?江湖骗子有我这么玉树临风,武功高强?小丫头你什么眼神啊——”那天清俊如寒梅的俊美少年成了雨茗的师兄,从此宠之纵之,就是不许她离他远去。
  • 嘘别停下

    嘘别停下

    我们的青春充满无限动力。我的青春从不迷茫,却因你而迷茫。初见你是那么的朝气蓬勃,只因那回眸一笑,你我就已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