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6500000008

第8章 身教胜言传,优质老爸的孩子有好习惯(1)

(关键词:立榜样)

儿童教育专家孙敬修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孩子会不断地观察和模仿自己身边人的样子。而很多事实也证明,孩子会更多地好奇和学习爸爸的行为。也就是说,每个爸爸都该通过自身的行为修正,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爸爸对孩子的教育,永远是身教胜过言传的。

第一节孩子爱模仿,林志颖变身“超级偶像”

湖南卫视大型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林志颖和Kimi这对父子,很好地向我们证明了“爸爸是孩子的超级偶像”这个事实。

从第一期开始,我们就不断地从Kimi口中听到这样一句话:“我爸爸是超人。”在他的眼中,爸爸就是奥特曼、变形金刚一样的神存在。而爸爸这个超级偶像,正是小Kimi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这不仅表现在衣着和喜好上,甚至连对待事物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神态,都显现出小Kimi对爸爸的崇拜和模仿。

而林志颖,也一直在努力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由于旅行的地方不是偏远山村、水乡村落,就是冰天雪地、沙漠草原,条件相对大城市来说都比较艰苦;再者,节目组给各位爸爸安排的任务也一点都不简单,有下海捞鱼,还有下泥地挖泥鳅、零下三十几度在室外堆雪人。因此,这对几位平时过惯舒适生活的爸爸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但林志颖为了给Kimi树立一个不怕脏、不怕苦、不怕难的好榜样,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总是非常认真和努力。比如,在北京灵水村,为了把孩子们找到的超大个的锅拉回来,林志颖主动向村民借了一辆拖拉机,并且亲自上阵开车,不但没明星架子,甚至比普通人对待事情还要积极、主动。难怪Kimi总是很自豪地大喊“我爸爸是超人!”

林志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看起来还有些娇弱、胆小的儿子,只要认真、努力,没有什么是攻克不了的。他的教育中没有说教,也没有强迫,甚至没有比较——从来不因为Kimi不敢出任务而责怪他。但他一直在用行动影响着Kimi。最终,Kimi终于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防线,鼓起勇气单独完成了一次任务。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自然也不在话下了。Kimi从一个怕生、离不开爸爸的小孩子,渐渐变成了一个敢说、敢干的大男孩!

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林志颖和Kimi在《爸爸去哪儿》中经历的种种事件已经向我们展露无遗。这不仅在明星爸爸和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在普通家庭之中同样也是如此。爸爸们以身作则,远远好过其他方式的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意义。”

爸爸在外要守法、讲道德

一个人是否守法,决定着他这一生的重大方向和人生状态;一个人是否遵守道德规范,影响着他的人际关系、名声,甚至成功与否。所以,在这两个大方向上,爸爸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守法这一点不用多说,爸爸基本上都能做一个遵守法纪的人。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孩子在年幼时没有法律观念,因此很多小孩会“不辨是非”,觉得一些小偷小摸或者打人行为不触犯法律。如果这种观念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在孩子心中滋长,最后演变成难以改正的错误思想。这将对孩子产生非常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孩子能够理解的年纪开始,爸爸就应该常向孩子传递法律意识,告诉他怎样做是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的,怎样做是触犯法律、必须受到惩罚的。

爸爸在家要言行谨慎

很多平时在外忙碌的爸爸,觉得家里就是自己放松身心的港湾。因此,回家后总是不太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是发发牢骚、抱怨社会,就是把自己懒散、贪图享乐的一面都展现出来。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期待爸爸回家的,而爸爸在家里那少量的时间,正是他们亲近爸爸、学习爸爸的时刻。如果爸爸总是将上述不好的言行展现在家里,那么孩子从爸爸那里接收到的将全是负面能量,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变成一个自己懒却爱抱怨社会的人。

同理,如果你是一个爱抽烟的人,你的孩子长大之后也可能是一个“大烟袋”;如果你酗酒成性,你的孩子将来也可能是个酒鬼;如果你经常撒谎、不讲诚信,你的孩子也会长成一个品行不正的人……

这就警示爸爸们,有了宝宝之后,千万别再把家当作一个言论和行为完全自由的地方。言行谨慎,有所选择地展现自己好的方面,孩子才能从你这里学到好习惯、好行为。

【忙爸爸一分钟教子金句】

爸爸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而孩子则是爸爸的“复制品”。如果爸爸想收获一个品行上佳、言行出色的孩子,那么就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这种以身作则的力量,远远胜过一堆空泛的大道理。

第二节挖掘善良本质,奠定孩子的品行基础

在所有爸爸应该赋予孩子的品质当中,善良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善良是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是其他很多美好品质的基础。

首先,一个人只有善良,不忍心欺负别人,他才能远离法律和道德的禁区,不做自毁前途的事情;其次,一个善良的人,不欺骗别人,常常帮助别人,这会让他赢得无限的好人缘;再次,一个善良的人,不咄咄逼人,这能使他远离口角、恩怨纷争。总之,善良的人不容易嫉妒、不轻易害人,更不得罪人,他会拥有一个温婉、平和、从容、快乐的人生。因此,当忙爸爸们从百忙之中抽出身来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其实是一个比较容易的功课。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最初产生自我意识,明白别人与自己是不同的个体时,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善良本质。比如,他们看到别的孩子哭,自己也会伤心地哭起来;他们总是舍不得踩树下的蚂蚁,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们;他们甚至对玩偶也充满爱心,看到它们被弄脏、弄坏也会不开心……

这说明,每个孩子其实本性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在一些不良环境的熏陶中,在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某一些孩子也许会表现出“不善良”的一面。而爸爸在“善良”这堂课的教育中,其实就是要挖掘孩子善良的本质,保护孩子不受负面信息的影响,让他的善良发展下去。

尊重孩子善良的本质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做一些善举,但爸爸们可能由于粗心而忽略这一点,甚至无意中破坏或者否定了孩子的善举,这就可能导致孩子的善心歪曲,分辨不清楚自己是否应该做好事,因而逐渐在日后的成长中迷失自己,丢掉善良的品质。

一个7岁的小男孩,非常喜欢小猫小狗之类的动物。他常常为流浪在外面那些忍饥挨冻的猫狗感到伤心。后来,他在自家的院子里搭建了两个简易的小窝:一个用来收留流浪猫,一个用来接纳流浪狗。他每天精心喂它们吃饭,帮它们收拾小窝,没事的时候还会跟它们玩耍。

在外出差的爸爸回家之后,看到这幅景象,立刻训斥他道:“那些脏兮兮的猫狗你弄回来干什么?它们有多少病菌你知道吗?”说完还觉得不解气,上前一脚踢翻了猫窝。小猫们吓得四散逃走了。小男孩又生气又伤心,他有点搞不懂:老师知道这件事后,还表扬他有爱心呢!为什么爸爸这么反对?他暗暗地想:既然这些小生命都让爸爸很讨厌,那爸爸干吗要养鸟?

第二天一大早,小男孩的爸爸醒来时,发现鸟笼子不知被谁打开了,自己名贵的鹦鹉早就飞走了。

爸爸们有时粗心大意,来不及分析孩子的行为出于什么心理、是否值得保护,就急着去控制或者否定他们,这很可能影响的是他们品质的形成。因此,当爸爸们看到孩子对某个东西非常仔细地呵护时,要明确那绝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的行为,或许是他们爱心、善心的表现。所以,即使他们的方法不正确,爸爸也要先肯定他的心,再教他调整方式,这样才不会使孩子是非不辨、由“善”生恨。比如,假如事例中的爸爸先表扬孩子有爱心,再告诉他猫狗可能携带病菌,让他在家之外的一个固定地点定时喂它们即可,想必孩子心中产生的怨恨和不满就不会那么深,当然也不会放走爸爸的鹦鹉。

用自己的善行影响孩子

一个爸爸带着孩子外出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两人又抱着大桶饮料和爆米花在电影院看了一场儿童电影。最后,父子俩挺着个大肚子往家走。就在快到家的时候,两人看到路边站着一个卖红薯的老大爷,寒风中他瑟瑟发抖,不停地跺着脚,显然已经冻坏了。这时,这位爸爸走过去,掏钱买下了两个红薯。

离开摊位后,儿子问爸爸:“爸爸,我们都吃得这么饱了,你为什么还买红薯呢?”爸爸回答:“因为我不忍心看那个老爷爷在这么冷的夜晚还摆摊啊,我现在不饿,但可以买了明天再吃。这样老爷爷就能早点回家了。”儿子认真地听着,这番话似乎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爸爸行善的举动,通常会鲜明地印在孩子的心里,因为这时的爸爸不同于平时在家见到的爸爸,他做的事情也给孩子带来了新鲜感,为孩子灌输了道德观。如果爸爸能让孩子多看到自己行善的一面,孩子在这种影响下也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让孩子明白行善要适度

孩子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当然是一件好事,但爸爸也要注意适度原则,要让孩子懂得有选择性地行善。

行善适度,一方面是要在一个范围内行善,而不是不顾实际地、倾家荡产似的行善。就像热衷于慈善事业的大明星李连杰所说:“做善事是要在保证自己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不是帮助了别人之后,自己却成了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行善才是平衡的、正确的。”爸爸教育孩子行善也是一样,并非帮助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就一定要把他接回家,给他富裕的生活;也不是关心流浪动物,就要统统把它们救到家里。帮助别人、做善事都要适度,这样的行善也才能长久。

适度行善的另一方面,是指要让孩子明白有些“弱势群体”并不是真的值得帮助。比如,在街上遇到乞丐,如果是年迈的、无工作能力的人,或许可以伸出援手;但如果是年纪轻轻、身体健康的人,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是好吃懒做、不想付出只想收获的人,不值得同情。又如,帮助别人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在街上帮助老年人提东西是可以的,但随便送陌生人回家不一定可取。也就是说,帮助别人最好在人多、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遇事要多考虑自己的安危。

总之,教育孩子多播种善良是没错的,善良一定会赋予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但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不要让孩子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却伤害到自己。

【忙爸爸一分钟教子金句】

善良是孩子将来的“立身之本”,善良一定会让孩子将来的人生熠熠生辉。忙爸爸不可忽略善良的教育,这对孩子来说,比多记住一点知识要重要得多。

第三节家事身体力行,不做甩手掌柜

一位妈妈边做家务,边发着牢骚:“我嫁人的时候没看清楚,嫁给了一个这么懒的男人,我认了!谁知道生出来一个儿子,也是这个德行!我每天好像养了一个老爷、一个少爷!”客厅的沙发上,一对父子懒洋洋地半躺着看电视,连姿势都惊人相似。

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时,或许会觉得妈妈的牢骚有些夸张,但如果仔细观察现实中的家庭,就会发现孩子的性情、行为,的确和他的父母惊人地相像。而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中,尤以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儿子身上显现出来的性情特点,则活脱脱就跟爸爸一样;即使是女儿,身上留有的爸爸“印迹”也非常明显。

因此,假如忙碌的爸爸们总是把家当作一个完全放松的地方,回家就什么都不做,常年在家中扮演“甩手掌柜”的角色,那么他的孩子也会“沿袭”爸爸的这种习惯,成为一个在家中“无所作为”的人。所以,爸爸们如果不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是别人口中的“懒女”或“懒汉”,甚至无法独立自主地生活,那么就要身体力行,多参与到家务中来;不要在家中做一个甩手掌柜,给孩子一个“闲散人等”的印象。

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相应的责任

爸爸在家中适当地做些家务,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相应的责任,必须承担起自己分内的事情。这对于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承担意识是非常有益的。

阳阳的父母工作非常忙碌,所以便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谁知还不到一个月,阳阳的老师就几次通知他的父母,说阳阳无法和室友共处,请他们暂时将阳阳接回家。父母到学校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阳阳在宿舍非常懒,不仅不打扫公共卫生,连自己的床铺也不收拾,他的书桌也经常让别的同学来打扫,他的脏衣服、脏袜子更是随地乱扔,从来不洗。室友提过意见,老师也劝导过他,可他却说:“我从来没干过这些!反正这不是我的责任!”阳阳的父亲听到这里顿时脸红了,原来,他在家里就经常推托家务:“我这么多年都没干过家务!干家务不是我的责任!”

同类推荐
  • 帮父母读懂幼儿心:儿童心理解读与教养行为引导

    帮父母读懂幼儿心:儿童心理解读与教养行为引导

    壮壮的玩具有好几大整理箱,书柜里也有各种幼儿图书,还有那些体积太大放不到箱子和柜子里的电瓶车、小摇椅、羊角球等玩具,加在一起占了他自己房间的一半。壮壮每天都与他心爱的玩具在一起,时而翻箱倒柜找出一些玩具,然后拿到客厅里,把电视机打开播到动画片频道,同时左手拿着回力车,右手握着奥特曼,身边地上还堆着一大堆磁力球节或积塑块等拼接类玩具,甚至几百块多米诺牌,还有微型小桌球等,每天都玩得兴致勃勃,兴奋时自己还大声喊叫,到处奔跑甚至到厨房卫生间故意搞破坏。妈妈经常因为收拾玩具和壮壮发生冲突,原因是壮壮只负责摆摊不负责收,妈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
  •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身为父母,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强者,不娇气、不软弱。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和磨练,使孩子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养成坚强的品质。“人格教育是根本的,智力训练只是一种装饰”。
  • 当教育成为束缚

    当教育成为束缚

    1975年,以他名义在美国加州欧佳谷创办了橡树林学校。本书记录了学校创办之初,他与基金受托人、教师和家长之间非凡的谈话。核心是,如何破除教育带给孩子的各种制约,让教育回归它的本初意义,教育的使命就是发展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 学校的宗旨是,在这个地方可以学到一种健全的、理智的、神圣的生活方式。“健全”首先指的是健康,生理健康。不吸毒、不酗酒、不抽烟,保持绝佳的身体健康状态。恰当的营养,优质的食物,以及所有相关的东西。“理智”意味着没有被某些信仰扭曲思想,没有被某些宣传制约思想,意味着能够清楚地、自由地思考,不受任何特定传统的束缚。
  • 培养最优秀的男孩

    培养最优秀的男孩

    父母的威信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和孩子自觉接受父母教育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加强对自己的智力投资,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有助于维护并提高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男孩尤需要父母对其世界进行扩充和引导。如果你在他面前老是一问三不知,尽管表面上孩子仍然怕你,而实际上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已经渐渐地丧失了。教子箴言: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 新父母学校:刘良华家庭教育讲演录

    新父母学校:刘良华家庭教育讲演录

    《新父母学校:刘良华家庭教育讲演录(第2版)》在大量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第一,“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成为“三好孩子”(身体好、性格好、习惯好),那么,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身体、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能干,他们都很难改变孩子。
热门推荐
  • 农门小秀娘

    农门小秀娘

    孤儿林秀意外穿越到贫寒农家,亲爹早逝,亲娘懦弱,幼弟还小,爷奶偏心,连唯一的福报亲事都被抢了,林秀怎么办?先分家再致富,打脸的都给打回去!对!就这样,走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于他眼中望见深渊

    于他眼中望见深渊

    在爱情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赶上了。一脚踏空就是万丈深渊,而林纾不知道。当她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她。
  • 说世短语

    说世短语

    本书收录了徐惟诚先生的72篇文稿,是作者为《特别文摘》杂志所撰写的卷首语,自2008年以来,每月一篇,每篇讲一个故事,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总计约7万字;书中还有知名画家的10幅配图;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著名散文家梁衡为该书作序——“一个执着地讲故事的老人”。这些故事来源于生活,十分真实,在凝练的语言当中阐释做人、做事的道理。
  • 仙妃莫逃

    仙妃莫逃

    天上有个小仙女,好吃懒做一万年,没事儿就是吃吃喝喝,管理管理位面小绿植。突然有一天,天道姻缘落下来,一个老公砸上来,仙女宝宝心有戚戚,下界去历劫躲老公,谁让他偏偏是个魔尊!然而,她当修行小天才,他就下来当她的守护神!她当小毒女,他就跑去当她的小毒人!她当小龙女,他就跑去当她的小野人!她当小骗子,他就跑去当她的土大款!总而言之,遇上就是宠宠宠~~~~鼎鼎在上的天道也是觉得,嗯,这个男人很有诚意,考虑的差不多,可以嫁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梦回清明

    梦回清明

    年轻的检察官一眼爱上了自己承办的故意杀人案件的嫌疑人,经过调查发现案件背后还有惊人的内幕。
  • 梦中老婆找上门

    梦中老婆找上门

    林杰在梦中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强人,更是有着左拥右抱的好几个老婆...本以为,一切只是做梦。直至那天,一个娇可动人的美女,在众人面前对着他喊:老公...
  • 穿越异世领主

    穿越异世领主

    穿越成了异世小领主,在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自己还是无忧无虑的快活此生,不料。。
  • 专家解答育儿百科

    专家解答育儿百科

    全书分为新生儿篇、婴儿篇、幼儿篇共3个部分,以问答方式,对初生到3岁的婴幼儿的身体状况、科学喂养、日常护理、体能训练、智能培养、常见病家庭防治、育儿游戏等家长最关心的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广大家长向专家学习育儿心得、防病经验的绝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