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5100000021

第21章 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12)

在故障症候试验分析过程中,黄维娜组织主管副总设计师和设计、试验、测试、质量等部门,编写试验任务书,制定试验大纲,现场跟踪试验件在所内进行部件试验和在中航工业黎阳公司参加发动机整机试验,实现了故障症候再现,组织试验数据分析,摸清了故障症候机理,确定了有效的排除方案。

黄维娜又和军方有关领导带领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受阅部队,亲自为受阅部队飞行员、地勤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介绍这两种故障症候的机理、采取的排除改进措施,贯彻排除改进措施的效果。与中航工业黎阳公司全体员工一道殚精竭虑,不辱使命,保证了受阅部队安全可靠完成了受阅任务,为中国航空工业、为中航工业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增光添彩。

攻坚克难 勇挑重担

早在2003年初,中航工业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某新型发动机研制工作正式进入工程设计阶段。

在设计出图过程中,黄维娜坚持不断创新,大胆使用新引进的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和三维数字设计软件,先期在型号工程设计中成功应用了PDM。

2004年3月,黄维娜被中航工业聘任为该型发动机的第一副总设计师。2005年1月,黄维娜与她的同事们经过两年时间的攻坚奋战,终于全面完成了新型发动机全部图样的设计和技术文件、产品目录的编制工作。2009年,两型发动机通过技术鉴定,两型发动机实现首飞,两型发动机分别通过高空模拟台和飞行台试验验证,两型发动机顺利开展预研,实现了“两机鉴定、两机首飞、两机验证、两机预研”的目标。

2010年,中航工业贵州黎阳公司完成改制整合,黄维娜担任了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设计师,兼设计所所长。2010—2011年,新型发动机研发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顺利通过首翻期寿命长期试车,第二次翻修寿命长期试车考核。

黄维娜多次荣获中航工业科技进步奖、中航工业立功奖,获中航工业2009年度十大“风云人物”称号,2006年4月荣获中国航空工业“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 2011年4月获中国航空工业“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

黄维娜总是说没有中国的航空工业,没有发动机事业的振兴和崛起,就没有自己今天的成绩。自己能够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能够在中国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是自己的骄傲,并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自己追求的事业。刚刚获得中航工业“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的黄维娜,又一路风尘,走上了中航工业研究院一分院副院长兼总设计师的岗位,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率领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团队不断攀登,实现新的“蓝天梦想”。

罗广源

无须扬鞭自奋蹄

1952年,罗广源从航空专业学院毕业进331厂(中航工业南方)后,他把全部精力和学识融入到强壮“中国心”的事业中,先后参加了10多种中小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和生产。1991年获航空航天工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9—2001年,荣获了由部、省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航空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共计9项;1991—2004年获得“某直升机国产化研制”项目等部级以上的一、二等科技成果奖共计11项;1991—2001年荣立由国防科工委、航空工业总公司等授予的个人一、二等功11次;1991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中航二集团“有突出贡献总师”称号。

勇挑重担,知苦不怕苦

1954年工厂承担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试制任务,领导让罗广源担任工艺室主任,负责发动机研制的工艺工作。当时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搞研制,但罗广源在大学里主攻的是英文,对俄文知之甚少,这给他抓工艺出了一道大难题。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突击培训、学习,不但基本上掌握了俄语知识,还能翻译资料。随后,他带着工厂保卫人员和几名工艺员上北京,将从苏联运抵二机部的发动机资料,经过精心挑选运回工厂,日夜加班进行翻译,从而确保了试制所需,有效地保证了××号机在7个月零3天试制成功,他和同事们创造的这一新中国第一,得到了毛主席的亲笔签名嘉勉表彰。

1990年,公司研制某涡扇型发动机,罗广源担任副总指挥,他远赴乌克兰参与引进原型机的谈判。谈判期间,参观对方生产现场,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到住所就做笔记、画草图,将包括车台建造、数字采集系统等许多新工艺学到了手,带回了国。虽然此次谈判没有成功,但他不虚此行。后来经他和全体职工的努力,第一台某涡扇型发动机终于在1995年6月30日一次点火成功。

攻坚闯关,知难不畏难

某涡轴型直升机动力是西欧直升机的先进动力,1980年公司开始这种机型的研制,罗广源是第一次接触,虽然难度大,要求高,但他毫不畏惧,迎难而上。首先遇到的是谈判关。罗广源作为中方代表,运用自己熟练的法语与法方谈判,他对价格、技术转让、最大人员培训量等条款据理力争,最终争取到了最低价格、最多的资料转让和最大的人员培训量。紧接着他又带领3名技术人员到法国考察,挑选了64台设备。回国后迅速投入生产线的建设,在很短时间内,公司仅用2000多万元就建成了13条生产线,购齐并安装了所需设备,为某涡轴型直升机动力的研制铺平了道路。该机的研制成功,一举将公司航机制造和管理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水平提高到80年代水平,为打造我国中小型发动机科研基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95年,公司研制××号机时,有7种精密铸件毛坯成了拦路虎,罗广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向公司领导表态:“外援保证不了,我们自己干!”于是,他组织一帮科技人员来到504精密铸造车间,边试验边加工,而且要求车间领导一人包一种铸件,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他自己则日夜和工人们泡在一起,现场指导,解决疑难,经过8个月的日夜奋战,硬是将最后一个毛坯干了出来,保证了××号机研制的顺利进行。

老骥伏枥,奉献不歇肩

1991年退休时,罗广源在公司的挽留下又一如既往地在工作岗位上奉献了10年, 70岁时才离开一线岗位。退休以后,他痴心不改,只要公司科研生产上遇到什么大的难题,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尽其所能,与年轻同志一道攻关破难。2004—2006年,他连续三年参加公司年度技改项目评审,每次他都提出非常中肯而有价值的评审意见。

2004年,他当选为公司“离退休专家协会”理事长。他在领导和组织300多名会员开展老有所学、所乐、所为的各种活动外,还将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和航机研制中所取得的成果,总结归纳,整理成文,传授给后人。他先后翻译了各种科技资料近30万字,撰写了《国外发展航空发动机值得重视的做法》、《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环境的分析与对策》、《中小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和差距与对策研究》、《组建优异制造中心,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等多篇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在《航空制造技术》杂志上发表或提供给公司决策部门。

郭 昕

航空报国几回搏

今天,业界一提到中航工业涡轮院,定会想到高空台,还有通过高空台试验走向装备的航空发动机;就会记起涡轮院自主研制的、在珠海航展上引起轰动的系列核心机;更会赞赏他们遭受汶川地震灾难后,取得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胜利。自然,也会佩服涡轮院的领头人、院长郭昕,因为这一切都是与他的拼搏和努力分不开的。

孜孜以求发挥高空台作用

郭昕1983年8月大学毕业到涡轮院工作。在这之后的近20年中,他一直在从事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的院整机试验部工作。在以他为代表的一批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高空台逐步建立起了在发动机研制中的地位。

1995年12月,历时30年建设的高空台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使用。然而,在这之后的一个时期,高空台的作用尚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承认。那正是郭昕先后担任涡轮院整机实验室主任、整机试验部主任、副院长的一个时期。针对日益增多的型号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他作为项目(课题)主要负责人,主持了大量的高空模拟试验技术研究和设备技术改造、论证工作。这些研究成果,为多个在研发动机和核心机高空模拟试验的完成,以及高空台能力的提升与设备的安全运行,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组织完成了多个机型、数十台(套)发动机的高空模拟试验,赢得业界对高空台的信赖,从而建立起了高空台在发动机研制中的地位。

坚定不移推进系列核心机研制

郭昕于2006年接任涡轮院院长以来,坚定不移地推进了系列核心机研制,丰富我国航空发动机核心机型谱,为自主研制不同推力量级的军民用航空动力奠定了基础。

郭昕全力支持由涡轮院总设计师江和甫代表涡轮院,向上级和业界正式提出了“从系列核心机研制,派生发展型号”这一航空动力发展战略,并得到了上级、军方和业界的一致认同。此后,他根据涡轮院科研任务形势的变化,对系列核心机派生发展的思路不断进行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实施“航空科研战略转型”,高速推进了涡轮院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的发展。同时,他还十分注重追求商业成功,强调市场和用户需求对发动机研制工作的牵引作用。系列核心机派生发展的型号发动机,早在前几年已被多家用户作为了在研装备的动力。2008年11月,涡轮院在研的几型发动机亮相第七届珠海国际航展,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轰动。

历艰奋进夺取抗震救灾胜利

正当涡轮院全力推进系列核心机研制的时候,汶川特大地震突然袭来,涡轮院成为受灾最重的航空企事业单位。郭昕作为院抗震救灾总指挥,立即率领全院员工投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妥善解决了全部4000多个员工和家属避险安置和基本生活,并转“危”为“机”,把航空动力研制和院的发展继续推向了前进。

抗震救灾期间,郭昕勇担社会责任,组织力量支援地方抗震救灾。在他的组织下,职工医院救治地方地震伤员800多人;院里为地方搭建帐篷、板房1000多座;为一支救灾部队200多名官兵提供住宿营地等生活、工作支援100多天。

郭昕号召全院员工:建立尽快恢复科研生产的形象,走出地震阴影、挺过这场灾难。他对所要恢复的科研生产项目一一做了梳理和排序,制定“优先目标”决策、统领灾后恢复工作,分轻重缓急开展恢复工作。2010年初,院科研、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到震前水平,实现灾后恢复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同时,院灾后最大的重建项目绵阳基地建设快速推进,这将为我国航空动力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同样是与郭昕的精心指挥和全力推动分不开的。

郭昕参与建设的高空台,先后获得1995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所主持的项目,共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先后荣立部级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2001年荣获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2008年,被中航工业评为年度风云人物;2011年荣获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这一系列荣誉,都是对郭昕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的褒奖。

李胜泉

为航空事业挥洒青春

李胜泉,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现任中航工业动控所副所长、纪委书记。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委系统青年科技标兵、无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无锡市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无锡市新长征突击手,2002年在某项目中荣立中国一航二等功、被评为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入选无锡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08年在某项目中荣立中国一航二等功,2011年荣获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称号。

李胜泉自1990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分配到动控所工作。在20余年的科研生产管理工作中,他将个人成长和航空动力控制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航空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工作伊始,他就参与了某型发动机数控用传感器的环境性能试验和标定工作,就LVDT(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性能对数控系统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并得到了验证,从而提高了发动机控制精度。1994年作为技术骨干被选派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成回所后,立即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他主持的某型发动机数控系统主供油装置壳体的三维实体造型设计,首次将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应用于数控系统调节器的设计,实现从二维草图到三维模型的新突破,完成了内部结构直观化、参数优化科学化的新跨越,为该数控系统的飞行演示立项以及早日装备部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为该技术在此领域以及相关行业的全面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同类推荐
  •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她们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与聪慧过人的智慧,但她们的作为充满争议。有人说,她们用“肉弹”和“妖媚”从男性秩序中打开了缺口,获取了循规蹈矩的女人难以企及的物质生活和历史地们,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她们不信这个男权世界的潜规则,才在这个世界上演绎了女人的精彩!好与坏,肯定与否定,历史将如何为她们定位?
  • 张爱玲传

    张爱玲传

    她的轨迹并非只有香港的“传奇”、上海的“流言”,这些只是她漫长人生一个辉煌的起点,她还有无尽的美国岁月。她的前三十年像过山车一样惊险刺激,五彩缤纷,她的后半生却悠长得像永生的历史。上海时期的她是戏剧化的、传奇性的,有点像小说;美国时期的她更像平平淡淡的散文。前半生她像个小说家,后半生她更像个学者。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一海河的儿子、二一颗苦闷的种子、三圆光的故事、四在宣化的日子里、五年少才气不可当、六“戏原来是这样美妙迷人的东西”、七对新文学的迷恋、八“今宵酒醒何处”、九“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十诗的精神探索、十一恩师张彭春、十二在南开新剧团、十三表演的天才、十四大学生活、十五探索人生、十六水木清华、十七虎虎生气、十八《雷雨》的诞生和后记。
  • 信念改变命运

    信念改变命运

    一个15岁的男孩,在风雪肆虐的小路上,拖着两只烂脚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爬,逐个学校去请教老师数理化难题。饿了,咬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冻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含到嘴里……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39所中学,请教了379位老师,没用家长陪读,没花家长一分钱补课费,凭自学,学完了小学、初、高中全部课程,1978年7月20日,奇迹般地考上了大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名校,他做推销员的故事2002年却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当年他没有机会去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今天却走进了数不清的著名高校、中小学为全中国的校园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是一部对于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颂歌和礼赞。
热门推荐
  • 浮生为安

    浮生为安

    这是一个故事,有虐有凄,亦有乐有幸。这是一个记载着惊鸿女将和与朝廷不容的山门之主虐爱情仇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亲情,爱情,忠情的故事;这是一个写着背叛,苦泪,绝望的故事;这是一个赞扬热血,友情,信任,承诺的故事……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很长的故事,希望你耐心的读下去……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唐史演义(上)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唐史演义(上)

    本书讲述从“第一回溯龙兴开编谈将种 选蛾眉侍宴赚唐公”到“第五十回 勤政楼童子陈箴 范阳镇逆胡构乱”的历史。唐朝开国,社会繁华富庶,皇帝被尊为天可汗及至因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初期之事件,重点交代了三大历史教训之一——女祸(即宫闱淫乱)在唐朝的历史演变中所起的作用。书中对李氏父子削平群雄、玄武门之变、武则天称帝及安史之乱等重大事件,均有较详尽的叙述……
  • 流年深处是繁花

    流年深处是繁花

    陆焰恨死柳溪了,恨不得她下一刻就死掉。可当柳溪真的在手术台上断气,他又怛然失色的出言威胁:“你要是敢死,我现在就刨了你爸的坟!”
  • 任性随情落

    任性随情落

    这是一段80后青春年少的回忆,这是一个人的性情,从初生萌芽,到逐渐成熟蒂落的记录。从小学到高中只有暗恋的任流生,终于在大学后决定用对歌的形式,对之前暗恋过的高中女生表达情意,却只是在画一个句号。大学阶段认识的一个女生,难道只能在游戏里表白?
  • 当年的体温

    当年的体温

    本书系王开岭文集之散文随笔卷,包括“散文辑”和“诗档案”两部分,文字承袭作者一贯的温润的金属感的风格,表达对现实世界中灵魂温度的怀念与渴望,希望能将历年写就的抒写灵魂的文字结集,以献给自己逝去的父亲。作者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滕州。著有:《激动的舌头》《黑暗中的锐角》《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
  • 红楼之我左眼能见到鬼

    红楼之我左眼能见到鬼

    林安安穿越了,穿越成了一本书里的主人公,一个多愁多病身,十六岁就夭折了的女人,对,就是大名鼎鼎的林黛玉。其实这原本也没什么,反正她熟知剧情发展,自然有本事能趋吉避凶,逢凶化吉。可是,老天爷居然给了她一个特殊的异能——她左眼能看到鬼!从此以后,林安安版林黛玉的人生,就开始往一种诡异的方向发展了。
  • 生死博弈(连载二)

    生死博弈(连载二)

    察微辨疑真凶隐现向海从包养叶碧云时起,就要周旋于老婆郑玲和情妇黄锦华及叶碧云三个女人之间,难免顾此失彼,时间一长,生性风流活泼的叶碧云便耐不住寂寞,常常出入歌舞厅消遣打发无聊的时光,终于被一名叫肖大星的小白脸勾搭上手。这个小白脸是个无业人员,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专门在歌舞厅娱乐场所勾搭富姐富婆靠吃软饭为生。肖大星从此专门陪同叶碧云吃喝玩乐睡。一天深夜,向海突然来到叶碧云的住处过夜,将正在床上的叶碧云和肖大星抓个正着。向海怒气冲天,当场把肖大星打得皮开肉绽。
  • 大梦真言

    大梦真言

    请耐心品读。楚天从获得人皇传承开始,跌落入异界。神族,仙族,人族,龙族,万族排行榜,两面世界,一阴一阳,精彩不断。神位之争,跨界阴阳,人族与仙族的恩怨。终极进化者,通向未知的神秘世界。幕后黑手,布下惊天棋盘。星空路上,一个老者带笑而来,各位道友,万事以和为贵。一言出,大帝都要莫名暴毙的神秘老者。这样的坑,你们不入,还要等啥。
  • 庶女为将

    庶女为将

    云音记得自己只是出去旅游了,谁知道,半路出了个车祸!而且这醒来就成了什么北辰国云家庶女云音了?同名不带这么玩的呀!好不容易接受了这个穿越的现实,还以为像从前看的穿越小说那般,要与主母斗,与长女斗,再与各种人斗,大概会其乐无穷的。谁知道,她穿越的这云家是北辰国的将军,一共五个子女,除了长兄云勇,已经娶妻,其他几位都和乐融融的生活在云府啊!这穿越过来的两三月,正房夫人及长女对她那是嘘寒问暖的,自己的娘亲,二房夫人那更是好的没话可说。除了两位弟弟当差回来那几日能摸一摸刀剑,其余时候,简直无聊至极。只是这云音,注定不安分,终归有一日,她还是找着机会溜出去了......
  • 民国

    民国

    本书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并且在她的笔下也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