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9300000052

第52章 中国近代航空人物名录(11)

王裕齐

王裕齐(1913—1976),上海市人。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航空门。1936年8月毕业,与徐昌裕、许锡缵等一起分配到南昌航空机械学校。1937年6月,经航空机械学校军事训练和业务训练后,王裕齐留校担任基础课教官。1938年10月随航空机械学校迁往成都。

1941年8月王裕齐赴美国西部丹佛城劳莱机场接受军械设备的训练,在空中瞄准具研究方面打下了基础。

1942年9月,王裕齐回国,被分配在航空研究院任兵器组组长,他翻译了大量军械方面的专利,编写了手册,并亲自动手制作了模型、试验装置和设备。1946年曾调南京空军总部任军械处处长,后于1948 年1 月调回航空研究院。在地下党帮助下,成为航空研究院留下来为新中国航空事业服务的20 多名技术工程人员之一。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华东航空处所属航空工程研究室成立,王裕齐任主任。他调查了国民党空军航空工业的情况,并编写了《伪空军航空工业概况》的报告;草拟新中国航空工业工厂的建厂计划;编写教材、资料以配合部队作战训练;及时清理了江湾场的大批炸弹,以供喷气战斗机急迫驻防使用;配合防空与作战需要,协助抢修和扩建上海、福建等地的军用机场等。

1950年10月,王裕齐由华东航空工程研究室奉调至北京军委空军工程部修理处工作,任军械工程师。王裕齐等人筹备成立了一个实验室,并参与试制成功了当时十分急需的“电子闪光测速仪”。他还翻译了苏联的《光电式陀螺仪平衡器》,并编写出版了《真空管式投弹控制器》等书籍。

1956年王裕齐调入北京航空学院任教授并担任自动控制系特种设备教研室主任。1959年王裕齐参加南昌飞机厂强5型飞机研制,为强5型机上配装轰炸瞄准具做了大量工作。

1960年成立了光电自动导引专业,王裕齐主动承担了光学系统设计课程。1962年为了进行陀螺试验需要研制陀螺试验转台,王裕齐提出采用一种光电测试技术,获得成功并得到了应用。

1965年为了天文导航的科研需要,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他和另一位同事合作编译了20多万字的《天文导航》一书。

1965年,北京航空学院开始研制星体跟踪器,王裕齐负责光学系统设计,经过10个月的努力,设计完成组合式光学系统,在星体跟踪器总体完成后获得的性能数据测试要较美国在B-52飞机上装置的MD-1星体跟踪器的性能还高。

王裕齐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1975年在劳动时突然咯血,经检查已是肺癌晚期,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976年4月18日去世,享年63岁。

王助

王助(1893—1965),字禹朋,中国航空先驱,中国航空工业奠基人。1905年考入烟台海军水师学校, 1909年毕业后赴英国留学。1910年考入英国阿姆斯特朗海军大学,开始接触飞机制造领域。后又进入德兰姆大学学习机械工程,毕业后又奉命赴美国深造,进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1916年6月,作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第二期毕业生,王助、巴玉藻、王孝丰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航空硕士学位,而那一期航空工程专业的全部毕业生不过10 余人。因当时国内政局动荡无法回国, 3人应聘在美国飞机工厂工作。1917年王助任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设计出一架有双浮筒双翼的B&W-C型水上飞机,成功地通过了美国军方的测试,被美国海军部订购了50架,使新成立的波音公司开始站稳了脚跟。

1917年冬,王助与巴玉藻、王孝丰回国,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留学归国的高级航空工程人员。1918年2月,中国首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马尾船政局海军飞机工程处成立,王助被任命为副处长。1919 年8 月,王助与其好友巴玉藻一起,为海军设计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一”号初级教练机。1922年8月,王助又与巴玉藻合作,在上海江南造船所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动机库——浮坞,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行停置和维修的难题。1918—1930年的12年间,海军飞机工程处陆续设计制造出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飞机15架,并培养出我国第一代航空工程技术人才,马尾也成为中国初期航空工业的摇篮。

1928年王助调任海军总司令部上海海军制造飞机处处长。1929年应聘中国航空公司任总工程师。1929年9月,海军部复调王助回马尾,继任海军制造飞机处处长。1930年又先后研制出“江鸿”“江雁”号高级教练机。

1931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海军制造飞机处从马尾迁往上海,王助辞职转入中国航空公司任总工程师,后又调入军政部航空署任上校参事,这是当时航空署最高的技术级别。

1933年8月,王助和钱昌祚、朱霖等人参与筹办杭州飞机制造厂。1934 年6月底中国杭州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王助被任命为第一任监理,是中方的最高负责人。他在任3年期间,中国杭州飞机制造厂修理、组装和制造飞机235架。

1938年10 月25日,武汉被日寇占领。航委会于1939 年1 月后撤至成都。7月,中国航空研究所在成都建立,王助任副所长兼任飞机组组长。在王助的领导下,研究所先后研制成国产层板、蒙布、酪胶、油漆、涂料等,创造出以竹为原料的层竹蒙皮和层竹副油箱,研制出以木结构代替钢结构的飞机,解决空军之急需。1941年8月研究所扩充为航空研究院,王助任副院长兼任理工系主任,分管气动、结构、设计、试飞及动力5个组。

1947年,王助出任中航总经理刘敬宜的主任秘书。1949 年5 月,国民政府命令中航迁往台南。11 月,“两航起义”后,王助接任中航总经理职务,并转往台湾。后因滞港,飞机转让给陈纳德的“民航空运队”,王助遂在台南隐居。

1955年,王助应聘去成功大学任机械工程系教授,讲授航空工程,任教10年。1965年3月4日在台南病逝,享年73岁。

文传源

文传源(1918—),湖南省衡山县人。1939年2月考取西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原北洋工学院航空组), 194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航委会(后改为重庆国民政府的空军)桂林第四飞机制造厂和笕桥航校等担任技术工作和航空仪表教学。

1948年11月参加革命, 1949年12月在北京人民空军训练部工作,任机械参谋并为航校编写教材,编写出版《米格-15飞机构造》和《ДГMK-3远距陀螺磁罗盘》,合编著《航空仪表学》。1951 年因病转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专业组任讲师、副教授。1952年, 8所大学和学院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成北京航空学院,文传源转入北京航空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并历任教研室、研究室主任,系主任,名誉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文传源担任过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名誉理事;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自动化学科组成员;航空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军用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委员;航空科技基金理事会理事等社会职务。在无人驾驶飞机技术,仿真系统,系统仿真理论,飞行器主动控制、综合控制技术, CIMS技术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吴大观

吴大观(1916—2009),原名吴蔚升,江苏省江都县头桥乡人。航空发动机专家。1942年,吴大观赴长沙临时大学(后迁昆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航空系学习。1944年赴美国学习,先后在莱康明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实习。1946年加入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SAE)。1947年回国后,曾任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技术员,参加筹建工作。后由于看到国民政府的腐败和搞航空发动机事业无望而愤然离职。1948年,他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讲授航空发动机设计及齿轮设计和加工两门新课。1948年12月北平解放,他参加了入城接管矿冶研究所的工作。1949年11月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他在局机关参加发动机生产管理,历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科长、处长等职。1956年调到沈阳航空喷气发动机厂组建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任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设计室主任、总工程师,领导设计歼教1飞机的动力“喷发”1 A发动机, 1958年8月1日该型4台发动机装在新设计的歼教1飞机上试飞成功。1959年9月,他负责设计、试制的“红旗”2 号喷气发动机上台试车。1961 年8月,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二设计研究所(现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成立,他担任技术副所长,主持发动机研制工作和试验基地的建设。1963年他被授予上校军衔。1978年底调任西安国营红旗机械厂任副厂长兼任厂设计所所长,负责英国斯贝发动机专利仿制工作,任斯贝发动机总装、持久试车、部件强度考核和整机高空模拟试车台考核试验的中方技术负责人。1979年底,斯贝发动机在国营红旗机械厂顺利通过了150小时持久试车。

1982年,吴大观从西安调到航空部科技委任常委,他总结在基层研制发动机的经验教训,分析研究设计工作的技术关键。他在近80岁高龄自学5年,钻研并掌握了现代发动机新技术,做了上百万字的笔记,写了心得和建议。

吴大观被尊称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动力分会委员,辽宁省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荣誉理事。1991年受国务院表彰为发展我国航空工程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2年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9 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09年3月18日,吴大观因病去世,享年93岁。

吴汝鎏

吴汝鎏(1907—1938),广东新会棠下区天乡沙田村人。1927年入广东航空学校第三期甲班学习, 1929年毕业,初任广东空军某队飞行员,后升任广东空军某队分队长。

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中,吴汝鎏率机队进驻杭州乔司机场,支援19路军在上海对日作战。战后返广东,后受聘于广西航空学校,任飞行教官、队长、副大队长等职。

1936年,蒋介石迫使陈济棠下野,吴汝鎏率机队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奉编为空军第3大队,任大队长,辖第7、第8、第32等3个中队。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对日作战。

1938年初发生津浦会战中,吴汝鎏奉命率领第7、第8两队飞机10架,赴山东临城一带配合陆军攻击日军。3月18日他驾驶飞机飞往阵地轰炸日军,并击落日机一架,受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电传嘉许。同月24日率机14架参加台儿庄大战,共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6架。之后又多次率队与日军作战。8月18日,吴汝鎏击落敌机3架。29日,他率机9架飞往南雄驻防。次日吴汝鎏率领的9架飞机与分批次轰炸粤汉铁路线的敌机相遇,敌机共29架并有10架战斗机掩护。吴沉着指挥,击落敌机4架,击伤1架,而吴汝鎏所驾飞机被敌机围击,飞机坠毁,吴汝鎏亦壮烈殉国,时年仅32岁。

吴云书

吴云书,教授。陕西高陵人。1942 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45 年赴美国学习, 1947年回国。曾任西北工学院副教授、教授。1952 年后,历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航空学会第三届理事兼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金属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北京电镀学会理事长,美国电镀学会国际委员会委员。主持了我国第一个钛合金(TC4)及第一个装甲用铝合金板(5201)的鉴定工作。主持研制成功高强度可焊铝合金。译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组织和性质》,合著有《现代工程合金》等。

谢缵泰

谢缵泰(1867—1933),字重安,号康如,广东开平人,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中国航空先驱,第一位华人飞艇设计者。

同类推荐
  • 山西面制品加工技术

    山西面制品加工技术

    本书共分十一章,阐述了山西面制食品的历史文化、发展趋势、原辅料和加工方法。根据山西面食取材多样的特征分不同章节,详细介绍了以小麦粉、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高粱面、黍米面、马铃薯淀粉、豆面、糯米面等为主料的面食制品的原料与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产品特色。书中所述具体品种涵盖山西省各市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食品,内容详尽,种类齐全。本书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易于理解,可供城乡居民家庭、面食加工企业、个体户加工作坊、食品餐饮以及商业等部门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 微型航天器:航模(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微型航天器:航模(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航空模型的制作与放飞,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无数人。20世纪初飞机发明后,全世界出现了空前的航空热。发达国家竞相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而模型飞机是学习航空技术、研究飞机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发达国家把航空模型活动当做普及航空教育,培养航空人才,发展航空事业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性航模运动。
  • 让人类走得更快:汽车(探究式科普丛书)

    让人类走得更快:汽车(探究式科普丛书)

    本书语言生动,富有哲理,在讲述知识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汽车的小知识,学习中不乏休憩。易读易懂,阅读这些知识,能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开发智力、增强青少年朋友的学习欲望,另外它可适用于家长阅读。
  •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今天,我们穿的、住的、用的都可能是科技带来的创新成果。那些看似柔弱的纤维却比钢铁还硬百倍,战机只要刷上特殊的材料就能躲避雷达的探测,这就是特殊材料的魅力。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热门推荐
  • 精灵梦叶罗丽之王默命运齿轮

    精灵梦叶罗丽之王默命运齿轮

    精灵梦,叶罗丽。新故事新开始。究竟是因为什么?命运齿轮的重新转动,命运的交错,谁将或使王默的命运齿轮发生改变。焰公主又是谁的手笔?是他?还是…?【女1王默哦!男主?】
  • 防病不生病:健康长寿的养生智慧

    防病不生病:健康长寿的养生智慧

    要想拥有健康,预防才是关键。如果在疾病到来之前,对身体发出的“呼救讯号”不加以重视,那么,通常就会因小失大,病来如山倒,就算花尽辛苦积攒的钱财,有时也无法挽救亲人的生命。
  • 穿梭在影视

    穿梭在影视

    那一天,史经韬的手机中突然出现一个陌生的影视APP,他和他的手机一起穿越了。世界不由他来选择,每当APP强制播放影视之时便是穿越之始……PS:简介什么的真是难搞
  • 先生谈一场恋爱嘛

    先生谈一场恋爱嘛

    无名游魂被一个名为时空系统的东西绑定,看到长得好看的小哥哥就忍不住上去,系统:“求你矜持一点!!””矜持长得好看的都是别人的了!”
  •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是一部见解独到、特色鲜明、风格别具的书,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位的书籍。新版不但增加厂不少新资料、新内容,而且它使初版的著述风格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我觉得,这种著述风格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实”。本书内容包括:研究楼观道的史料依凭、楼观道的历史演变和道法承传、楼观道的宗派特征。
  • 机动奥特曼之平成三杰

    机动奥特曼之平成三杰

    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在电视的新闻上看到金字塔!还是会发光的那种!TPC胜利队又是什么鬼!而我又将成为什么?!
  • 甘水仙源录

    甘水仙源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念卿朝朝暮暮

    念卿朝朝暮暮

    作为皇帝最小的女儿,苏迎朝表示,一定要为亲爱的父皇分担一些。所以苏迎朝便带着随从,悄悄出宫,美曰其名寻找有才之人。谁知被自己看上的那个可爱的子在几年之后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阴郁丞相。小片段:迎朝:“我们不熟,为何公子还要缠着小女子不放?”某丞相:“不熟?当年你可不是这样说的。”迎朝:“可我真的不认识你……”某丞相:“无妨,反正我们迟早会成亲。”迎朝:……登徒子PS:架空勿考究,女主非软萌,男主亦阴暗,主要攻言情,配角是助攻,作者更智障,不喜切打击(非押韵,不要在意)
  • 我眼中的中国

    我眼中的中国

    本书作者在武汉纺织大学工作了5年时间,其间游历了中国23个省60多个城市。本书即是作者对在中国工作生活的观感和思考的记录,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但基本上是片段式概述,并不具体深入地谈论一个方面或问题,并且多是对于中国的赞美之词。武汉纺织大学的译者在翻译本书时,已对原著进行了删节。
  • 山河与你皆心上

    山河与你皆心上

    施荨现在是施家唯一一位能够“传宗接代”的后人了,因此,她不得不担负起光耀门楣的伟大任务——当一名将军。然而,到了边关,在大展了宏图,实现了施家的伟大复兴之后,军师却夜晚潜进她的帐篷,低笑道:“将军,您的被子比我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