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1400000080

第80章 余辉暮暮(4)

陈果夫从政20多年,虽然也从事过金融,搞过合作,但是四面徒壁,两袖清风,晚年的吃药看病都成了问题。妻子朱明流着泪在诉说:说起来谁也不相信,我们家老陈干净,干净得晚年吃不起药。我们的积攒全用在了老陈的药罐子上去了。我们初来台中市时,住房还借租台中市长的。想搬出来找大一点儿的房子,竟怕交不起房租。

因为医疗费太高,在台中时竟拮据到无钱住院吃药的地步,死神却一步步向他逼来。万般无奈之中,陈果夫只好给台湾交通银行总经理赵棣华写了一封信,向他要交通银行董事应付给的车马费。

陈果夫的经济状况传到了CC大将洪兰友的耳朵里,他很同情陈果夫的遭遇,无奈之下,自己手中又不掌管经费,便及时向蒋介石作了汇报。蒋介石得知此事,遂命令俞鸿钧从台湾农行支付5000银元给陈果夫作医疗费,才算解决了困难。陈果夫虽然得到了蒋介石的资助,但毕竟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陈果夫长期治病的开支。迁到台北以后,陈果夫又面临经济拮据,但是不论什么人来看他,问他是否需用钱,需不需要资助,他一概说不用。

陈果夫在生命有限的时间里,仍然坚持读书与写作,三天内看完《现代科学丛刊》30余册,除写了《老爷歌》《太太歌》聊作消遣以外,7月30日在病床上完成了《老病人谈中西医》,这是他最后的著作。8月,编辑《求是集》,内载最近作品及早年著作,共66篇,为短篇文集,尚未完稿,原定于66岁生日出版文集,已组成编辑委员会,也得到了陈果夫的允许,谁知,他却没有等到出版这一天。

据《陈果夫日记》载:7月15日这一天,体温高,而且“脓愈多,以及亦兼弱,自12日起,自吴迪、林茂生商定用PAS,一面服,一面由旧创口射入,每针药水原为10CC。但初次仅打2CC,约30分钟后,咳嗽味苦,可见其人空洞矣。14日注射4CC,约10余分钟,咳嗽甚烈,吐出苦水苦痰,有时几乎喘不过气。”

8月18日,经医生用X光拍照,证实结核杆菌已由左肺侵入右肺,并由右肺侵入血管,再由血管进入脑后,其生命已经处于垂危之际。

这天,陈果夫仍坚持写日记:“今天我的肋膜炎原与骨不通,故外面可以封口,自三十七年大吐血之后,内外相通,致封口有影响于内部。今后的确比以前为难也。”

陈果夫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一种“自觉死生忙”之感悄然而起。

临死之前,陈果夫仍然关心着国民党的前途及台湾的政局,他将自己长期思考的对政治、社会、人生的各种意见集中起来,挣扎着起床,由人搀扶着,写在纸上,名为“诤谏之文”,派人呈交蒋介石,以表明他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忠心。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病入膏肓的陈果夫不顾死神一天天靠近,不遗余力地倾吐着他对国民党对蒋介石的“善言”。

8月25日上午,陈果夫病势急转,体温骤然增高,口中发出呓语,好像要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来。

到下午2时后,便进入昏迷状态,体温高达摄氏40多度。陈果夫面色蜡黄,呼吸微弱,口吐白沫,手向空中乱抓。

朱明把身子探过去,抓住他的手,问他:“果夫,你想说什么就说吧,我在这儿听着呢。”

陈果夫喘着粗气,他死死地抓住朱明的手,朱明把脸贴近陈果夫的脸,再一次问他:“果夫,你有什么话要说吗?你的儿女们都在跟前,有话就说吧。”

然而陈果夫抓住朱明的手,嘴张了几次,没说出一个字,又陷入昏迷状态。

应该说打从入台以来,他就觉得一日不如一日。他就强忍病痛,赶着著书立说,诉出心中的苦闷。应该说1950年是他最最难挨的一年,官场上的失意,生活上的窘迫,精神上的打击,再加上陈立夫去了美国定居,真是寂寞无助,孤岛冷月。

不久,又传来了张静江纽约病故的消息。这对他打击不小。想起自己初到上海滩闯荡时,身无分文,是张老的一个烧鸡救了他的命,然后又给他理发、洗澡,买上新衣,后来就搞证券交易所,让他一夜暴富。大革命时期又来往甚密,如今竟先他而去了。他深陷于极度悲痛之中。

陈果夫深陷于极度悲痛之中。他强忍悲痛,支撑起身子,写了一篇《纪念静江先生》的短文,交给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

那篇文章见报之后,陈果夫又撑起身子反复读了一遍,读着读着又落起泪来。

医生劝他不要过于悲痛,不然,身体就更加虚弱。

然而,就在此时,又有噩耗不断传来,陈果夫的故友赵棣华、张简齐、俞松均相继离世,有的年龄比自己还轻,却走在他的前面,这就更增添了几分惆怅。

陈果夫知道自己在世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便夜以继日地写作,无论医生怎么相劝,他也不听,甚至有时跟医生发脾气,说自己已经是要死的人了,不用再治了。

1950年底,陈果夫终于完成了回忆录之一《苏政回忆》,他似乎轻松了许多,自己觉得精神状况好一些,准备第二天再写其他方面的回忆录。

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万家灯火。

陈果夫独坐床头,静思默想,许多往事一起涌上心头。

往事不堪回首。

然而,人老了,特别是感到自己已在世不久的时候,越容易怀旧,他想自己的童年,想从政几十年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想自己的恋爱、婚姻与家庭,想与立夫的手足之情和患难与共。

多少年来,陈果夫早已养成了岁末回顾一年工作的习惯,他有记日记的习惯,不管再忙再累,也总要把一天的事记下来。到了岁末,要写成文字总结。

对于1950年这不平常的一年,该总结的东西太多了,他简直不知从哪些方面开始着手回顾总结。

回首往事,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大致的总结:

一、住繁华都市多年,尚未入妓院、舞场、赌场之类,为无聊之消遣。

二、管钱始终不将钱作为私有,或为金钱所管,反之愈爱钱。

三、读书未尝为书本所囿,或自以为知足。

四、管人事不作弄人,不私于人,更不自用私人。

五、做官未尝作福、作威、营私或运用政客,作固位之想,及幸进之图,我始终保持平民本色,接近商业工作,自己做到不做生意,不与人谈私利。

六、办党务工作植党之想,办教育亦然。

七、生病能摆脱烦恼,始终抱乐观与进取之心。

为便于延医购药,改善治疗条件,1951年1月15日,陈果夫决定从台中迁至台北市。台中市各机关长官,于这天晚上在小北楼三楼礼堂为陈果夫宴饯。

1月22日,陈果夫乘车到台中市车站,送行者约百余人,下午就到了台北市,接站者也约100多人,场面很壮观。陈果夫下车后,高兴地和大家握手问候,此时,他的病好像减轻了许多。

陈果夫在台北,住青田街一幢公寓楼,到台北后,医疗条件确实比台中好多了。然而,来访的客人也比在台中时多了。这又不利于他的休息。

台北是台湾的政治中心,陈果夫在政治失意中,觉得不可以像在台中那样随便说话。一天,友人苗培成等来见。老朋友相见,格外亲切,话也投机,气氛很热烈、和谐。

苗培成善开玩笑,在这个时候,更爱逗陈果夫开心,他说:“台中天高!”

陈果夫心领神会,马上答道:“可惜皇帝太远!”

众人大笑。

接着几个人又谈了一些别的话题。

陈果夫突然说:“离开政坛,各位感觉如何?”

苗培成是个聪明人,怕引起陈果夫心中不快而加重病情,忙接过来说:“咱们今天不谈政治。”大家都附着说不谈政治。陈果夫也跟着谨慎起来。

送走客人,陈果夫卧于病榻之上,为使女梅花作《老爷歌》与《太太歌》以资消遣。

《老爷歌》写道:

老爷老,脾气好。

日日夜夜困在病床上,

看书、会客、做文章,

脱衣着衣忙勿了。

有时眯眯笑,

有时嘴巴翘。

揿铃叫我来做事,

还有给我吃糖了。

讲起故事来,

三天三夜讲勿了。

《太太歌》写道:

太太,太太,

难喜闹喧。

性子急,脾气大。

吃饭吃得快,肚子常常要吃坏。

发起火来我顶怕,

高兴起来给我买个洋娃娃。

陈果夫似有返老还童之感,无聊之中变得有聊,这样,确实能够减少一些痛苦,也能帮自己打发一些时间。

4月上旬,他的《苏政回忆》出版,此书以随笔的方式而著。陈果夫在自序中说:“我写这本小册子的动机:一则个人从政的经验,也许有可供今后从政同志参考之处;二则以后我和同志见面时,省得再讲,没有见面的同志,一编在手,亦如和我谈话,尤其从前允许向中央政校同学讲话,正可以此代替,唯延迟十年,殊为遗憾。不幸此十年中间,中国政治进步甚少,此册虽陈旧事迹,或仍可供参考之用……”

《苏政回忆》的出版,确实给病入膏肓的陈果夫带来了许多安慰,此书能在他生前出版,确是幸事。

然而,也有诸多不高兴的事萦绕着他,给他雪上加霜。

6月初,他得知叔父陈英士(陈其美)的坟墓被捣毁,深为惋惜,并大哭一场,悲愤难平。当天,他在日记中写道:

“二叔墓顶之党徽,是我的设计,当时配合角度等颇绅周章。民国十七年,中央常会讨论统一党、国旗格式时,我将我之设计提付讨论,并参照自绘之明信片,乃得确实格式,此有历史价值之建筑,今竟无法保存,殊为可惜。”

陈果夫与叔父陈其美感情颇深,他能追随蒋介石,在国民党政坛生存20多年,应该说倚仗的是陈其美,蒋介石之所以不能轻易踢开“二陈”,也在于与陈其美的交情上。

一生风雨坎坷,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国民党蒋介石虽对陈果夫已不再信任,但人死万事休,生前虽未红得发紫,但死后也让他备享哀荣。

蒋介石下决心要为陈果夫厚葬,以慰在天之灵。

陈果夫去世的当天,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便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推定73人,又委派CC系骨干洪兰友任总干事。

8月26日,81岁高龄的陈其业从台中专程赶到台北,见儿子先他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几次昏厥过去。

陈果夫寓所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蒋介石于26日、27日两次到枫东殡仪馆吊唁,他望着陈果夫的遗体,脸上浮现出极度哀痛的神情并几度鞠躬。

人死如灯灭,尚在世间的人恩恩怨怨将一笔勾销。

蒋介石似乎要求陈果夫的在天之灵对他宽恕。

蒋介石为了表达对陈果夫的哀悼之情,亲手书写“痛失元良”匾额一幅。

27日下午3时,陈果夫遗体入殓。

9月15日,蒋介石特颁“褒扬令”:

前国民政府委员、监察院副院长陈果夫,资性弘毅,志行纯笃,缵承革命家风,效忠三民主义,越四十年如一日。溯自民前加盟,先后参与武昌起义暨讨袁、北伐、抗战、戡乱诸役,赞襄缔创,卓著勋勤,中经办黄埔军校,主治淮河水利,敬恭将事,均彰懋绩。嗣更外膺疆寄,内佐铨衡,肃政培才,弥宏实效。对于共匪倡乱,尤能灼识机先,襄力防杜,冒险犯难,弗渝初志。至其匡维礼俗,研考卫生,改革地政,倡导合作,盖画良谟,有裨建国,乃以忧劳,触发旧疾,赍志溘逝,追怀政迹,轸怀弥深!应予明令褒扬,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用彰政府驾念动庸之志意!此令!

陈果夫生前受到蒋介石的冷落,死后却备享殊荣,对陈氏家族的死者和生者都是莫大的安慰。

9月16日,各界借台湾大学法学院礼堂为陈果夫举行公祭典礼。

下午3时,陈果夫灵柩被安葬在台北市郊观音山西云寺右侧的一块山地里。这里青松翠柏,云蒸雾蔚,环境幽雅,景色秀美。

选择了这块墓地,似乎满足了陈果夫的遗愿。但陈果夫最理想的地方倒是他的家乡——浙江湖州,他生前十分喜欢自己的家乡,曾写过一首名为《故乡》的诗:

我希望我的故乡,

山河无恙;

我希望我的故乡,

人文发扬;

我希望我的故乡,

腥膻洗尽,

从此无人敢侵略;

我希望我的故乡,

爱我如慈毋,

不让我漂泊他乡,

我爱我的故乡,

我永远不愿离开,

我的故乡。

诗行中,跳跃着他爱故乡的故乡情结,诗韵里,寄托着他对故乡的思乡之情,只可惜,就像他不能选择自己的生与死一样,他已没有权利回到自己的故乡了。这对陈果夫来说,不能说不算一件遗憾终生的事。

同类推荐
  •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他们在各方面都正好相反。威廉·克拉波(比利)·杜兰特,一个从高中辍学的学生,是个浮夸的梦想家和赌徒,重视人际关系,喜欢冒险。而小阿尔弗雷德·斯隆则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工程师,是严厉的管理者和经理人,重视数据和逻辑(当然还有利润)。比利勇敢地蔑视当时的工业和金融巨头,奋然创办了通用汽车公司。斯隆则将其转化为世界上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不管怎样,今天,全球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还在应对他们两个入在20世纪前50年所创造的那些先例的影响。
  •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混江湖,不了解杜月笙,注定不得善终;混官场,不了解杜月笙,注定籍籍一生;中国帮会三百年来第一人,在民国江湖的腥风血雨中,他凭什么做成“谦谦君子”,在民国政坛的波诡云谲中,他稳坐钓鱼台,是什么,让杜月笙在乱世之中游刃有余?是什么,让杜月笙总能在危机之时,全身而退?
  •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公关策略术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公关策略术

    20几岁,初涉世事,没背景,没经验,没银子,没平台……如何成功?本书是一部求生、求胜的公关必备心法,是为你迎接辉煌30岁而准备的人际战略。
  • 用爱心拥抱世界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

    用爱心拥抱世界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美国女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海伦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然而,在80多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中,她却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以惊人的毅力去面对困难,终于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投身各种社会活动,经常四处演讲,奔走于世界各地,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她还克服千难万苦,出版了我的一生中流等14部著作,为残疾人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为人们留下了千古传颂的生命之歌。
热门推荐
  • 快穿系统之女配上位记

    快穿系统之女配上位记

    苏眉是一个没有记忆的人,随着系统进入各种界面攻略……等等!为神马别人都可以向系统撒娇卖萌捞好处,跟系统相亲相爱,为毛她的系统就是硬邦邦冷冰冰毫无人性冷酷无情的?!说好的萌萌哒系统呢?传说帅气酷霸拽狂的可勾搭系统君在哪里?!嘤嘤她还是寻找她的记忆去吧……简介无能,进坑看文
  • 做人的手段和心计做事的手段和心计大全集

    做人的手段和心计做事的手段和心计大全集

    我们常听到有人感慨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的确,如何做人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所必须面对的难题。同样为人,一样的头脑,在人际关系中,为什么有的人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却备受冷落?有的人游刃有余,而有的人却举步维艰?有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戴上了成功的花环,而有的人却一次又一次跌进了失败的深渊?……其实这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是否懂得做人的手段和心计。
  • 嫁女

    嫁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安徒生是个穷鞋匠的儿子,他冲破社会的重重阻力,凭借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艰苦的奋斗,最终从普普通通的“丑小鸭”成长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用笔为人们奉献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故事。
  • 神医

    神医

    作品描绘了北京京西的历史、风情、传奇,是京味文学的最新收获。小说风格独具,人的欲望和土地上的生态浑然交融,既描摹世相、又届时人性,耐人寻味、撼人心魄,与果戈理描写乌克兰风情的经典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有相同品质。虽是地域的,却是民族的,是解读当下中国农村、农民,对国民性进行反思的形象读本。
  • 解拳论

    解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幸运的是你依然爱我

    幸运的是你依然爱我

    IF一个你最爱的人离开你三年,那三年里音讯全无,你还会爱他吗?如果是苏璃,会回答会
  • 昆仑前传:铁血天骄

    昆仑前传:铁血天骄

    南宋末年,元军第二次南侵。刚刚结束西征的蒙古大军几乎征服整个欧洲;大宋却仅凭淮安王一人苦苦支撑。然而绝望竟是如此突如其来——决战前夕,淮安王猝然遇刺,死得无声无息……梁文靖,本是一介书生,因躲避兵祸而随父入川,途遇大宋淮安王遇刺,文靖因相貌酷似淮安王,而阴差阳错地开始了自己的英雄传奇;萧玉翎,来自蒙古大漠,乃是“黑水滔滔,荡尽天下”萧天绝的徒弟,虽是美貌中带三分邪气,但此番初涉江中土却是不谙世事,一派天真……
  • 百念

    百念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念由心生,百念通则万达.
  • 我的神龙大大

    我的神龙大大

    当他穿着一身布衣仰望着高高在上的神龙大大时……是欲哭无泪的。玩好一款游戏的重点:是先抱紧我家神龙大人的大腿吗?莫名的穿越成一款游戏的NPC,更糟糕的是他还是一只萌萌哒的小龙女的玩具。。。呜呜呜……想要活下去,首先要学会卖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