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1400000006

第6章 其美其人(2)

此后,列强在中国大肆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中华民族同外国列强矛盾日趋激化。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迅速在中国北方兴起(南方也有类似性质的运动,规模较小)。义和团运动在反侵略的同时也极端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在华北四处杀害外国人与信仰基督教的中国人,烧毁教堂、铁路等一切跟外国有关的事物。外国人纷纷躲入使馆避难。列强以保护侨民为名,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联合起来,组成联军进入中国,在天津登陆后向北京进发。清政府则以“义和团可用”,让义和团及清兵在北京围攻外国使馆,并向11国宣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清皇室仓皇离开;并以政府之前是被义和团挟持为名,由李鸿章出面跟列强求和。义和团则被中外联合剿杀。同时俄国更乘机占领中国东北。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因为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免于被瓜分。但条约加给中国惩罚性的条款,包括允许外国在北京至天津驻兵,并对各国赔偿大额军费。李鸿章不久病死。这些条约像一条条绳索勒紧了中国人的脖子,人不人,鬼不鬼,国将不国。

这些条约让中国人窒息。

“善长典”的高墙让陈其美窒息。

当高墙内的陈其美听到这些不平等条约时,陈其美认为:这不平等条约比“善长典”的高墙更令他窒息。

“善长典”的高墙尽管阻隔了外界的联系,但是它永远阻隔不了陈其美渴望了解外界的心。

江浙沪是当年革命风暴的中心。尤其是上海是新文化的发源地,离石门仅百余公里,离杭州更近,不足百公里,离南京稍远,不足两百公里。上海出版的《申报》《时务报》《昌言报》《新学报》《励志报》当天都能传到石门。以抨击清王朝腐败的小说《官场一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也通过进步报纸进行连载。进入20世纪,一批进步的作家又创作了一批革命排满的书籍,在《大陆》《童子世界》《萌芽》等杂志上连载,纷至沓来。陈其美置身于书报的海洋中,每日不辍地阅读上海各报,广泛地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虽然置身于石门,却眼望中国、世界。天长日久,耳聪目明。一种埋藏在心底的革命的种子要发芽了——我要救国!我要革命!终于让他从胸中呼喊出来了。

此时此刻,他觉得石门小了,自己的工作不大称心了,他要走出石门,去外界寻找真理,一种朦胧之心也开始萌生了。

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石门时,陈其美对清当局内行暴政、丧权辱国的行径极为愤慨。他“愤慨殊甚”,驰书亲友,预言中国人必须卧薪尝胆,自图振作,20年后始能重振国光,洗雪国耻。他致函其弟陈其采,劝习西学,以求实用。表达了一个爱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态度。第二年,陈其采获得清府选派,赴日留学。初始,他进的是成城学校,不久又升入士官学校。他给二哥陈其美回信说:进入士官学校后,又欲改习文学,校方没准。陈其美又回复说:“吾弟改文,谅难如愿,足见洋人办事认真,不容中改。畏难苟安,殊亦非理。”并鼓励他说:“凡能立志不苟,断不致降落人后。”

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皇帝接受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下诏变法维新,史称“戊戌变法”,但变法很快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强烈反对。9月21日,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被迫亡命海外,谭嗣同、杨锐等六君子喋血京城,戊戌变法彻底失败。次年,又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仓皇出逃西安。陈其美从报上获悉这一连串重大事件后,义愤国事不振,痛恨满人内行暴政,外辱于强权,他在致陈其业的信中愤言清廷昏庸,妄信妖惑,并赞许两江总督刘坤一“能见其大”。徐咏平编:《民国陈英士先生其美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6页。

陈其美及其“恶作剧”

许多年后,人们来石门采访时,石门还留有陈其美的“恶作剧”的传说。

那传说活灵活现,甚至有些滑稽……

石门县城总管衙门口,墙上绘有无常的鬼像,香火甚旺。

当地石门老百姓都认为:这个无常鬼像“灵应如响,莫敢撄其锋”。

陈其美听后极为愤怒,说:“此魅竟敢祟人乎?”

于是他趁弄里无人的机会,对着此像说:国将不国,你白吃俸禄,吃我一刀!于是他一刀下去,将其身首分家。

1892年12月的一天,正是所谓城隍菩萨诞辰之日。

陈其美与一位朋友结伴来到城隍庙游玩。进入庙门,只见到处香烟缭绕,一群群善男信女正跪在泥菩萨前顶礼膜拜。陈其美看到此情此景,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便在心中怒斥泥菩萨:“老百姓已经受到愚弄,你还在这里骄横自在,假作正经。”说完,便乘人不备,挑了两尊菩萨带回“善长典”,将其鞭打数百下,随后丢进了烘坑里,并道:“尔无端受民之香烟久矣。今以臭务相委,亦当恪守其职。”

第二天早晨,陈其美的同事朱和庭发觉后,将泥菩萨捞起洗干净,送回城隍庙。陈其美得知后,“怒甚,仍袖之以返,碎其形,投之于溺”。

“善长典”的主事知道后,狠狠训斥了陈其美,这也为陈日后离开“善长典”埋下了伏笔。

还有一次,正当当地百姓在城隍庙里问卜求签时,陈其美偷偷地将庙内的仙方签与西寺观音殿的仙方签对换了位置。求签人不知其故,以为是菩萨在发怒,地方要遭殃,因此惊骇异常,逢人便说,见人便讲。但久而久之,无有异样,人心这才安定下来。但乡民们并不知其故,直到陈其美离开石门后,才有人说破嘴,是陈其美当年搞的恶作剧。

……

不过,陈其美在石门的恶作剧和思想言行,在石门这个弹丸之地,还是开风习之先的。笔者认为,陈之所以有这样的恶作剧,表明他自己在向石门人提醒:快醒来吧,烧香磕头是不顶用的,只有靠我们自己!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我们要做新世纪的主人!陈的思想言行还是开历史先河的。

应该看到,当年这种恶作剧只是起到对神灵的嘲讽,直到若干年后,许多石门人才开始了对神灵的质疑。

男大当婚

陈其美自1891年进“善长典”,直到1903年离去,一共当了12年的学徒。

有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在他当学徒第十个年头时,也即是1901年,陈其美年方25岁,家里有人给提亲。姑娘是同乡湖州人,大户人家,姓姚,名文英。陈其美与其只见了一面,就回乡迎娶了新娘。有记载:姚氏“性温恭,事姑孝,协理家务,有条不紊”,二人结婚后,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不过使陈其美遗憾的是,爱妻姚氏一生没有生育。

这在当时“无后为大”影响下,陈其美又纳妾田氏。

田氏1913年11月生子陈祖华(字先夫)。1932年陈祖华考入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同年9月9日在试飞时,空中发生飞机相撞事故,遇难身亡,陈其美痛不欲生。

1915年2月13日,陈其美在日本又与一名叫神谷山川的日本女子相见心动,与之结合。当年9月,生下次子陈祖和(字甘夫)。

有关陈其美私生活的资料极为缺乏。但1914年陈其美从大连写给陈其业、陈其采的信中透露出对小妾田氏的评价和二人间的紧张关系:

小妾田氏,年幼无知,其家人毫无教育,种种悖理妄为,祈勿与之认真可也。美现在亦只有听之自然而已。

同一年,陈其美又致函侄儿陈果夫,再次提及田氏,信中说:

家事,叔不能兼顾。田氏妾属种种无理犯上,叔亦不能遥制,唯心中甚觉不安也。

另外,楚厂在《陈英士先生五十年祭》一文中讲了一个陈其美以风流自诩的故事,顺手拈来,以飨读者:

民初军政要人豪商巨绅,每多于伎家宴客,银灯珠箔,锦桁明簾,清歌载酒,不亚东山丝竹,如上海之书寓、京津之小班,规矩綦严,比于日本之艺妓,只容侑酒,不许留须。申江十里,开埠最先,声色甲东南,一般人士,于周末或度假休憩时,或有所征选,癸丑后袁氏报纸及反动政敌,竟以之为诋毁之具,称英士为“风流都督”,闻者多为不平,英士转不以为意,有时笑咏东坡“大江东去”,以公瑾当年自解。

在日时,日本名士冈田有民、出云弥助、藤田进、宫崎寅藏、山田纯三郎、萱野长知等,多通汉字,每邀英士、展堂、精卫、仲恺诸人,为文酒之会。一日,聚于热海酒家,依山面海,风景殊胜,一艺妓颇明艳,能通华语,指点林泉邱涧,远近无遗。

英士先生极度近视,于其指之绚丽风景,仅能仿佛依稀,漫为领略,艺妓见状嘤然。时因联吟,诸人中聆声而集栏旁的有戴季陶、汪精卫,因询以何事?英士备述所以,精卫因得句:“下临谿壑疑无地”,这句是写景,也含有嘲近视之意,遂叫艺妓取笔写下,居然笔致娟秀,作管道升体。英士喜其慧且多能,回顾二人以上海话对戴说:“簪花妙格也。”季陶因以日语详说管仲姬故事,并询问其名,知为“雪子”,英士问:“你能作对句吗?”雪子深思有顷,取笔在原纸上写“再造可山赖有人”。

诸人激赏叫绝,冈田有民等并举杯为诸党人贺,以为佳谶。

因述“风流都督”,并忆及此,以见前辈之流风余韵。秦孝仪主编:《陈英士先生纪念集》,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77年版,第263页。

其弟赴日归来

1902年的冬天。

早晨,一场瑞雪刚落下。

“善长典”铺的营业红门还没开启,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已在叩门了。

他不是别人,正是陈其美在东洋留学的弟弟陈其采。陈其采结束了在日留学的五年生涯,昨天到达上海港,今天一早就匆匆赶到石门镇,与五年没有见面的二哥相见。

咚咚咚……

他终于敲开了红门。

一个当铺的小伙计开了门,问:“先生,你找谁?”

“陈其美。”

“你是——?”

“我是他的弟弟其采。”

“他在后院。”小伙计点点头:“你屋里坐。”

陈其采进了屋,找一座位坐下来,小伙计又奉上一杯香茶,便说你先暖和一下,我去后院把其美喊来。

不一会儿,陈其美从后院跑过来,与其弟拥抱而泣,令所有目睹者感动。

“小弟,你什么时间回来的?”其美问。

“我是昨天到的上海,今天就来看你了。”其采答。

“早饭吃了吧?”

“没有。”

“咱们一块儿吃早饭。”陈其美说完就带着其采去街边一家老店吃早饭。

兄弟二人在店中落座,要了三笼小蒸包,两碗热米粥,外加两碟小菜,便有说有笑地吃起来。

对于留洋归来的弟弟,陈其美最想问的是:日本为什么这么快就富强起来呢?

陈其采想了想,说:“我看日本富强的源头应当是明治维新,维新后大办实业,国力日增。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明治维新是怎么回事?”陈其美又问。

接着,陈其采讲述了在留学期间对他刺激得最深的两件事:

一是有一次与一个日本同学闲谈时,日本同学说:“我们日本本国有许多东西都是从中国学来的,我们的法律是从你们那里学来的,我们的佛教是从你们那里学来的,我们的文字是从你们那里借来的,我们的京都是从你们那里学来的,甚至我们生活中的茶道、书道等等也是从你们那里学来的,但我们能打败你们靠的却不是这些从你们那里学来的东西。我们所靠的是从西方学来的东西。要不是明治天皇革新变法,我们大日本国也和你们中国一样要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了!”

陈其采深以为然,点点头。

同学接着又说道:“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但是我却不明白如此优秀的民族为何却不思进取呢?好不容易有个康有为出来倡导变法,却不为你们所容,只好跑到我们这儿来。难道你们中国人都不懂得变法图强吗?”

陈其采说:“懂得的人还是有的,只是力量太小了。”

另一件事是在一家书屋,陈其采想买一些书消遣。

店主在交谈中得知他是中国人后,随即向他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有关文天祥的,一本是有关岳飞的。店主说:“岳飞、文天祥是贵国的恐龙,也是我们大和民族所尊敬的英雄。如果你们中国人现在再多几个像他们一样的英雄,中国也许就不会亡于满族人手中。”

停了停,店主又很倨傲地摇了摇头,“可惜你们现在还没有。”

店主的话刺痛了陈其采的心,在默不作声地买下有关文天祥和岳飞的两本书的同时,他又从书架上找出诸葛亮、王阳明、史可法等人的传记,一并买下。

说着,陈其采从行李箱中拿出十几本书递给陈其美,“你要有兴趣,就读读这些书吧,一些不易懂的地方,我都用汉文注释了。”

以后的日子里,陈其美如同饿汉遇到面包一样,每日身心全放在了那些书上。越读,他心里感慨越多,越读,他越觉国事日非。中国必须作一番彻底的改造,才能跟上世界潮流,才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国民,但他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年的冬天很冷,很多夜晚陈其美都难以入睡。他原以为,自己终年苦读,见识极高,但弟弟留学归来后,见闻比自己广博无比。想想自己身居石门,苦苦挣扎,至今才混到现在的份上,实在是有点儿井底之蛙的味道。

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石门这地方是再也不能待了,不然,此生都将一事无成。白希著:《上海第一都督陈其美》,金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27页。

同类推荐
  • 凄苦的少年时代

    凄苦的少年时代

    一向墨守成规的表伯父闻讯更是暴跳如雷。他一方面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又大加指责政府提倡婚姻自由“成何体统”、“是何世道”?而且他还专门去我家大兴问罪之师,他当面斥责我母亲教子不严,治家不力,致使“竖子”居然有此无礼之举;同时又骂我“忘恩负义”、竟然做此荒唐之事。他声色俱厉地说:“这孩子的书算白念了,竟会做出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真是有辱程家门声!今后我和你们家一刀两断,再不来往!”话虽如此,此后表伯父一家仍和我们有亲密的联系;而我对他老人家给我的厚爱,也一直感念不忘。
  •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杨永贤同志新作《中国古代百名女杰》,一改她的长篇小说《女人韵歌》中女主人公的悲惨形象,一个个英武睿智、不让须眉而胜似须眉,足以使素有“半边天”之称的中国女子扬眉吐气。读了这样的书,使人感到人生充满着勃勃的生气,连冬日的阳光也变得红彤彤的,整个世界都美好起来了。
  • 眺望地平线:邓友梅传

    眺望地平线:邓友梅传

    他只有小学文化,却拥有“京味儿派”小说代表人物的美誉。他屡遭磨难、半世坎坷,却不屈于多舛命运,以笔做刀,雕刻出千年古都清明上河图般的历史风情画卷,在中国文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而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修炼生命智慧、成就辉煌人生的传奇。《眺望地平线:邓友梅传》中,含有许多宝贵的邓先生的创作心得,因而《眺望地平线:邓友梅传》不仅是一部励志书籍,也是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可以汲取营养的文学宝典。
  • 名人传记丛书:俾斯麦

    名人传记丛书:俾斯麦

    名人传记丛书——俾斯麦——不羁少年到铁血宰相的蜕变:“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鉴湖女侠秋瑾

    鉴湖女侠秋瑾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将人道理融入故事之中,它能教会你如何识别好人与坏人,它能告诉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能让你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社会,把社会中的真、善、美、丑、一一辨认出来。总而言之,它能让你更聪明、更优秀。这些选编的故事中运用大量的夸张手法来描摹事物,抒发感情,把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更深刻地把人物的喜怒哀乐、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了。这些故事会伴你走过美好的童年,让你感到生活的每一天都很新鲜,希望你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获取得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路,以便在日新月异的新世纪中,实现你的梦想。
  • 逆月魔帝

    逆月魔帝

    黑暗之力,光明之心,弥天之恨,终欲成魔!看一位少年的成长之路,又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化魔,最终成长为了一代传奇魔帝……
  • 情愿为你错

    情愿为你错

    一场精心设计的迷局,让他们开始了无爱承欢的游戏。十五年前,她是在大火中"丧生"的秦家大小姐,十五年后,她是封氏集团总裁挚爱的法律系才女。他狠辣多疑,不择手段只为得到她,她欲擒故纵,设下圈套只想引他入局。爱曾受制于仇恨,步步皆危情,她编织下一个温柔的陷阱;风花雪月中沉迷,末路仍缱绻,他却卸下自己所有的防备。真相抽丝剥茧,她只不过是一枚棋子,看透人间聚散,他甘愿为她一错再错。往事深藏,爱不由己,这是一场最危险的爱情追逐。如果一切重来会怎样,他们能否成为彼此的地久天长?
  • 重生之邬蓝

    重生之邬蓝

    邬蓝重生了,回到了美妙的1990年,那时候,还没有伤害、没有背叛,一切都还来得及。她不贪心,守护好母亲,抓牢手里的小幸福即可。当然,首先就得提防那些家伙别买断了自己家的美食小秘方。这是一个发家致富、家长里短的重生种田故事。
  • 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谭嗣同

    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谭嗣同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东城有妖事

    东城有妖事

    妖符已经入手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奴役大魔王了!首先第一步是解开封印还是一顿爆锤?
  • 并非闹剧

    并非闹剧

    偏僻的张沟村突然热闹起来。县委来了一位副书记。这位副书记是个女的,戴着一副宽边黑框的眼镜,村里人私下称她为“四眼书记”。实话实说,这外号的发明者是我。那年我刚满九岁,在张沟村小上二年级。“四眼书记”带了一支浩荡的队伍,光小车就有十几辆。不过张沟村通往山外的路不好走,要在山上盘五六个弯不说,前几天下暴雨,造成了多处塌方,有的地方过不了车。“四眼书记”带的长长的车队只能停在村外的半山腰上。她带着一行人艰难地跋涉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张沟村。村口的老槐树下有一盘石磨,是过去生产队用来磨面用的。
  • 晚来迟

    晚来迟

    姜迟为了爱情放弃现有的一切,毅然踏入轮回,她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局吗?
  • 纳兰词全鉴(珍藏版)

    纳兰词全鉴(珍藏版)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的词作合集,内容涉及爱情、亲情、友情、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词风清丽隽秀、幽婉顽艳,颇有南唐后主之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和忽略的地位与影响力。 《纳兰词全鉴(珍藏版)》参照权威版本,在每首词后附以注释和译文,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词意,从而走进纳兰性德那沉郁悲怆的情感世界,领略百年前《纳兰词》中的情深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