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1400000046

第46章 果夫立夫(1)

幸运的陈立夫

在求学的路上,与多灾多难的哥哥陈果夫相比,陈立夫则幸运得多。

在哥哥陈果夫开始入学时,他们的父辈是在流浪中寻找革命的路,而在陈立夫入学时,他们的二叔陈其美已是驻沪的大都督了,陈其美把母妻子侄接到了上海,享受都市的文明。应该说陈立夫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一到上海,正是就学年龄,便入学湖州旅沪公学堂补习英语。尔后,他的兴趣与长辈人的要求,突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把目光转向了新奇的机械制造。

二叔找他谈心,问他为什么对机械制造感了兴趣?他说机械制造变化多端,很有意思。二叔又问以前咱们家也没有学机械的,你是怎样迷上的?陈立夫道,那是我参观了舅舅的丝绸厂后迷上的。那天,我去外公家,处处觉得新鲜,墙上挂着油画,柜里支着猎枪,还有很大的穿衣镜,照得出我的全身。还有比这更新鲜的是,舅舅是大经理,他领我参观了他的大工厂。一进门,马达轰鸣,一台台丝绸机,能织出地上的绿草,天上的飞鸟和白云,神秘极了,不由自主地对机器发生了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活动的机器设备,觉得好奇。

由于迷上了机械,最后影响了他的报考志愿,他有意选择了南洋路矿学校。

选择路矿学校等于选择荒野,选择郊外,选择艰苦。这无疑对父辈来说,都是不允许的。父母请来了二叔、三叔来做说服工作。他们采取车轮大战,这个说完那个讲,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通牒也下了,陈立夫就是不听,同时还有一大堆的道理。最后,父母亲也就只有认可的伤。

陈立夫上中学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正如陈立夫所说:“我在读中学的这段时间里,家中的经济大不如前,二叔在1913年的起义失败后,即转入地下革命工作,三叔那时在银行服务,不但要负担自己的家计、子女学费,还需负担二婶、我和姐姐们的生活,那时我的学费是由大哥支付的,但一般的交通车费由三叔付给。我见家中的经济短绌,就从不主动向三叔开口要钱,因此每天我总是很早起床,走好几里路去上学。”这段时间,陈立夫读书也特别刻苦,否则就觉得对不起大哥、三叔。结果,在四年的学习中,陈立夫拿了七张奖状,总分“平均都在95分以上,数学成绩尤其优异,经常都是满分”,很让父亲、大哥和三叔开心。

四年后的1917年,陈立夫要从路矿学校中专部毕业了,是选择上大学还是就业,当时父母的意见是,家境不好,还是早就业为好,三叔通过关系在京沪铁路局为侄儿寻到一份检票员的工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时的陈立夫对谁也没讲,向朋友转借了两块钱,偷偷报考了学费低的北洋大学,这所大学远在天津。

张榜那天,父母让他上班报到,他却在半路上偷偷跑去看榜。

张榜是在复旦校园里,那天榜前人山人海,密不透风。陈立夫个矮,一是挤不进去,二在外圈看不到。急得他团团转。他心生一计,左边有棵大树,何不上树去看呢?他抱着树干,“噌噌”几下爬上了树,然后骑在树杈上,静静地观看。当年北洋大学在上海招生共计45名。陈立夫排在四十四名。陈立夫从第一名往下看,看了一半,不见自己的名字,他的心直往下掉,看了三分之二还不见自己的名字,他心想完了,正在他没信心的时候,“陈立夫”的名字在他眼前一亮,第四十四名,倒数第二,我中了,他一高兴,两手一拍,身体失去了平衡,差一点儿从树上掉下来,多亏他死死地抓住了一根树枝,身子悬在了半空中,众人围过来,把他接下来。

“我中了!”一场惊险还使他念念不忘中榜的喜事。

接着他跑到果夫那里,首先将这个喜讯告诉了兄长。陈果夫特别高兴,自己没实现的理想让弟弟给实现了。他又以最快的速度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一样,他高兴表达的办法是责备,责备立夫,不该不跟他商量,不该在外借钱。当陈立夫见到父亲这封迟到的责备信时,愧疚地流下了眼泪。

使陈立夫十分尴尬的是,大学考取了,却拿不起足够的学费、生活费和路费。收到通知书的那天,平日活跃的三叔却一言不发,因为他确实也无能为力了。陈立夫十分心酸,在接到父亲来信不久,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湖州,想不到竟亲历了一幕十分感人的场面,面对着这场面,他激动得哭了。陈立夫在回忆录中写道:

就在我对于茫茫前途苦恼万分的时候,父亲把我喊去,交给我25块大洋,并恳切地对我说:“这些钱是我多年的积蓄,也是我所尽可能给你的学费,从今以后,一切就要靠你自己了。”接过了钱,我不禁泫然而泣,一方面是感激父亲爱子之情,一方面又不禁忧虑着自己今后要如何克服困难。这25块大洋,实在无法维持一年的生活费用,幸好我自己有既定的目标,也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我相信终可以一步一步地去克服困难的。果然就在我整装准备经上海去天津入学之时,二婶母、四姨母和其他的少数至亲,都分别或多或少地给了我些钱,助我作入学费用,家兄也给了我10元,还鼓励我好好读书,专心求学,他会设法资助我。我满怀感激与希望之心,坐上三等舱的甲板(价格最便宜的位置),驶入天津。那一天,风浪很大,寒风刺骨,但是不能挫我雄志。

就这样,陈立夫终于从上海来到祖国的北方,跨进了北洋大学那高高的校门。

北洋大学是我国最早的工科大学,1895年由汉冶萍公司总裁盛宣怀创立,以土木、冶金、采矿等专业闻名全国。来这里任教的,除了国内的学界巨子外,美国人居多,他们习惯用英语上课。学生嘛,各个省区的都有,听起来南腔北调,各式乡音;吃起来,东甜西酸,各式口味,掺杂在一起,大学就像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大学的生活也特别丰富多彩,吃的有“以米食为主的南方伙”,有“面食为主的北方伙”;玩的有网球、篮球、足球、跳高、赛跑、武术等等,这些活动陈立夫都饶有兴趣,尤其偏爱网球,还经常代表班级参加校里的比赛。当然,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的教学,要求十分严格,每年的期末考试只要有一门功课不及格就要退学。相反,学业优秀的,成绩总平均在85分以上的,可以享受减免学费的优待。陈立夫珍惜荣誉,更期望享受奖励的待遇,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因此在校期间,他学习特别努力,连续好几个学期都得到了奖励。

五四运动中的陈立夫

陈立夫入学的第二年,正赶上五四运动的大爆发。

由于天津、北京只有一箭之遥,北大的学生代表亲自到北洋大学演讲,宣传新思想,很快北洋大学的“火”也点了起来。学生们开始罢课,上街游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的口号声震天响。在学生的带领下,天津市民也行动了起来,投入这场运动之中。

陈立夫的文章写得好,被校委会召去编校报和简报。当时血气方刚的陈立夫也把同学们的信任当动力,既当记者又当编辑,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一点。尤其是他采写的文章,文笔优美,事理生动,讽刺辛辣,常有一帮女性的“追星族”。因此五四运动中的陈立夫,以文发家,名震北洋,一时传为佳话。

应该说反封建的局限,似乎并没有影响陈立夫对反帝思想的全面接受,他深有感触地说:“当时,我觉得最重要的事,就是打倒帝国主义,而五四运动的发生,也就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才会有全国人民共同的愤愤不平。中国既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盟国,何以还要受到割让山东半岛的不平等待遇,就在群情激愤、爱国情绪高涨之中,国民都期盼着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有所表现,据理力争;但列强诸国,却弃正义真理于不顾,彼此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纷纷帮助日本说话”,因此,在和会期间,“国人的情绪鼎沸,一面支持着我们参加和会的代表,为争取国家的利益而努力;一面则在国内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由童子军到处出动,劝导民众不购买日货。”对这些自发的爱国举动,陈立夫深表赞赏,热情地称颂“五四运动无疑是促进中国争取独立平等的导火线,其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都是从这次运动开始的”。显见,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陈立夫对苏俄革命的向往,对帝国主义的憎厌,以及对传统文化解不开的情绪,汇聚在一起,共同成为他爱国思想的发源,正像他在回忆录中所述:“这个暑期我对于孙中山先生的主义思想,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倒是有感于当时的国情和列强的侵害,我倒很向往于共产主义所说的一套。”总之,五四运动在为民族新生突破坚冰的时候,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哺育了一大批有爱国思想的热血青年,陈立夫也是其中的一员。

虽说这次运动持续的时间有限,但对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影响是巨大的,陈立夫归结为三点:一是苏俄革命的思想;二是反帝的意识;三是爱国主义的精神。他在回忆录中说:“五四时期,我对新文化运动的作品非常有兴趣,由于在校编报的关系,所以阅读的书籍甚为广泛。如《新青年》《新思潮》等刊物,以及有关俄国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书籍等,无不爱看。当时一般青年的思想多少有点儿‘左倾’,我亦不例外,苏俄抵抗帝国主义经过的书籍,文笔生动,使人羡慕,我相信许多青年人读了,都会觉得我们为什么不可从苏俄革命学习到一些反帝的新经验呢?”至于五四反封建的一面,陈立夫有许多保留,他说:“五四运动最响亮的口号是‘打倒孔家店’,对于这种激进的反传统方式,我甚不以为然。因为我熟读经书,觉得并不怎样,在我的想法,腐败的传统,是必须要革除和创新,但认为旧传统一无是处,应该一起打倒,这毕竟是过分情绪化,而非出自理智的行为的。我深信完全否定自己传统文化的价值,一味模仿西洋或俄国的作品,未必就能使我们国家强盛,所以我一直认为‘打倒孔家店’,如果只是一句宣传口号,旨在唤起民族的觉醒,则尚无不可,如果是用以全盘否定传统的文化,则是矫枉过正,流于偏失了。”《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台湾)正中书局1994年版,第27—28页。

倘若再对两兄弟的思想启蒙作一番比较,那么,陈果夫受辛亥革命的刺激大一些,陈立夫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多一些,因此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哥哥对民众革命的热衷,要明显地强于弟弟;弟弟对文化意义上的自主意识,要略高于哥哥,这恐怕也是两兄弟价值取向上的一个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也影响着后来兄弟俩从政风格。

1923年,陈立夫五年的大学生活,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结束了北洋大学的学习,按照科学救国的志向,考入了美国的匹兹堡大学的煤矿工程系。

出国是在一个朝霞四射的早晨,他与他的同学们搭乘杰克逊总统号轮船从天津启程。起锚的沉闷的汽笛声,打破清晨的寂静。陈立夫胸怀实业救国和科学兴国之志,把志向定在更远方,也许不被父母理解,但是父母终会理解儿子的。因此在送行的队伍中他看不到父母的身影。

匹兹堡大学是全美的著名大学,以钢铁和煤矿为重点专业,闻名全国。它坐落在钢铁工业和采煤中心的匹兹堡市。负责采矿工程系的教授是勃莱克,勃莱克教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听他的讲课是一种享受。陈立夫曾以恩师相称。据说在他就任民国教育部长时,访问过美国,曾与恩师勃莱克相叙往事。

同类推荐
  • 刀尖上的舞者:章太炎与梁启超

    刀尖上的舞者:章太炎与梁启超

    章太炎与梁启超是民国两大思想高峰,是民国文化界的核心人物,他们不但交往频繁,而且共同的地方实在太多:同样来自文化深厚的土地,同样出洋留学,一个师从革命家孙中山,一个跟随改良派康有为,共同成为晚清与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引领了这场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大变革,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空。十余万字的篇幅,80余张珍贵的老照片,将这两位民国大家放在一起解读,充满趣味,别有深意。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从“翰林书生”到“东方俾斯麦”的成功之谜!晚清军政大权独揽的“铁血宰相”内心鲜为人知的起伏心路!“大汉奸”“卖国贼”的帽子下一个“晚清第一大重臣”的起伏人生!
  •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族”。宋查理的三双儿女均有着显赫的背景,影响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次女宋庆龄嫁孙中山,三女宋美龄嫁蒋介石;长子宋子文是民国财政部长,后升任到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是民国广东银行行长,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银行行长,他们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风云变幻的三四十年代,这个家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名声显赫的,宋家王朝的变迁在民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 名人传记丛书:弗罗斯特

    名人传记丛书:弗罗斯特

    名人传记丛书——弗罗斯特——围绕着他,美国诗歌渐行渐丰满:“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本书从比尔·盖茨的幼年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技术天才、商业巨人、世界首富的伟大历程,记录了比尔盖茨经过自己的艰难奋斗,终于登上成功的顶峰,创立了微软公司,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热门推荐
  • 决罪福经

    决罪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婉心只待南中尘

    婉心只待南中尘

    前:江南婉女,温柔绝色;江南尘王,腹黑君子,生死恋情,江南情缘。简介:在江城初年三月时,他们初见。她是江婉,江南的平民女子;他是南尘,江南王朝的南王。一次偶然,造就了他们的缘分。“你听,下雨了。绵绵细雨中,做着我喜欢做的事情,那是我原本想要的生活。”“那现在呢?”“有你就好。”“如果你所寻觅的人间仙境花海水乡也是我所想要的呢?”“那就一起好啦。”
  • 做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做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爱迪生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推销行业是一个人才辈出的行业,许多人凭着努力和智慧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如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等。这些人的成功无疑给推销行业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之中。“如果你没有成功,只是因为你行动不够。”是的,的确如此,如果你行动足够的话,怎么不会成功呢?所以如何去做就成了每个推销员必须要学会的生存之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万界聊天群

    重生之万界聊天群

    在一次意外中,本来普普通通的李默穿越了,来到了另一个地球。本来打算安安静静当一个文抄公的他,偶然发现了一个新闻,从此他的人生走向了另一个结局。
  • 一封遗书隐藏的秘密

    一封遗书隐藏的秘密

    清晨六点,忙碌了一晚的省城电视台新任主持人方圆才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自己的阁楼居所。这间阁楼是她和男朋友共同居住的“家”,充斥着淡淡垃圾味的楼道里静悄悄的,方圆掏出钥匙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门,蹑手蹑脚走了进来。一股浓浓的酒气扑进了鼻腔,方圆一眼瞥见沙发上一个熟悉的桃红色皮包,这是好朋友黄青丽的,怎么她的皮包会在这里呢?卧室门打开了,眼前的一幕却叫她几乎停止了呼吸——只见床上一条大被裹着两个人:男朋友李阳和好友黄青丽。天!
  • 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下)(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下)(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下)》:帕斯捷尔纳克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歌巨匠,他历经白银时代、十月革命和苏联“解冻”,早年即勇于更新蜚声诗坛,终以“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国小说的传统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书汇集帕斯捷尔纳克各个时期诗歌佳作400余首,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最为完整的帕斯捷尔纳克诗歌作品,是俄罗斯文学翻译的重要成果。
  •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一首老歌,一段时光的印记。不再着意去找的老歌,如同抛在身后的似水流年。歌总是会唱几支,可偏就唱不全的那首让人心痒,一句半句的随风落在耳朵里,惊鸿一瞥,却又生了根似的,挥之不去。
  • 三大奇案

    三大奇案

    一个多年的未发生的案子竟一夜间又再次降临。一群遍布全国的组织,风正云查下去发现以前有三件大案都是那个组织做的。而且还发现了让他难以接受的事实,案子还没查完,他就不知不觉的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宁愿舍弃这个他认为很重要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