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1400000020

第20章 扶助孙文(1)

中山归国,16年的海外漂泊终于画上了句号

孙中山到达英国不久,10月12日傍晚,在到一家饭店就餐前,购得一张报纸,从上面看到了“武昌被革命军占领,革命政府成立”的消息。孙中山喜出望外。他心情异常激动,多年的奔波,多次起义的失败,始终有一片愁云在笼罩着他。今日消息传来,愁云不驱自散。

今天我请客。孙中山对同伴高兴地说。

要请客必须到高级餐馆去。

那当然啦!

于是,在孙中山的带领下,几个同伴直奔杨氏饭店而来。

要知道这杨氏饭店相当豪华,东西很贵,顾客多是上层英国人,华侨很少去。招待人员都是日本人和中国人。孙中山带同伴昂然直入,选择中央的座位,挥手请大家入席。傍晚来用餐的人很多,原先招待还好,坐定后,刀叉餐盘跟着送来。后来人越来越多,情况就变了。邻座有比他们后到的,都已有菜来了,而他们的仍迟迟不来。孙中山环视四周,随即拿起餐刀连续在餐盘上猛击几下,发出“当、当、当”的响声,这么一来,大家都把视线集中到他的身上。餐厅的管理人马上跑过来,问是什么事。

孙中山正襟而坐,庄严地说:我们是来用餐的,不是来看别人吃饭的。

管理人立即道歉,并另调专人招待,非常客气。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却给同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中山本想回国亲自指挥作战,像当年指挥镇南关战役一样,亲自发炮,以快平生之志!但又想到共和国即将成立,它将遇到外交、财力方面的重重困难,也为了切断清政府在国外的援助,决定暂不回国,先在国外开展外交活动。此时他认为: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不在疆场之上,而在樽俎之间,所得效力更大也。不料,后来半个月,国内革命党人的电文接踵而来,有黄兴、宋教仁、宋嘉树、陈其美等。有报告喜讯的,有邀请他回国任总统的。

在英国伦敦时期,他依旧住在老师康德黎先生家,各地信件也都寄往此处。

一天,邮差送来一封由清使馆转来的电报,正巧孙中山不在。康夫人一见“清使馆”三字,中山伦敦蒙难的恐惧又在她心中复出,唯恐泄露中山行踪,为慎重起见,便将电报号码抄录,并临摹下中文译文,将电报退回清使馆,表示孙文不在此处。

孙中山回来后,康夫人呈上电报,他看了一眼,笑着塞入口袋。

康夫人疑惑不解地问:由清使馆转来的电报是不是秘密的?

不是,电报要我回去做新共和国的总统。

真的?我还以为有别的事呢!夫人道。

康德黎听后连忙从内室走出来道:那你愿意不愿意就任这个大总统啊?

孙中山想了想回答说:假如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我是愿意就任的。

孙中山的态度平平常常,毫无狂喜之色,他依旧筹款,致使归国之期一拖再拖。康德黎十分钦佩,盛赞他这个弟子“大有耶稣的救世精神,确无一丝自私自利的野心”。

一个月后,在国人的急切催促下,中山先生终于起程回国了,12月12日抵达香港。

1911年12月25日,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是耶稣诞生的日子。

然而今天,一个压倒一切的新闻吸引了全上海的注意:就在圣诞节这天,孙中山抵达上海吴淞口。

以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和前来欢迎孙中山的党、政、军、民各界人士云集在码头上。

无风的黄浦江,被笼罩在蒙蒙的雨雾中,透着一股透骨的寒意。孙中山一行乘坐的“香港”号邮轮,很早就停泊在吴淞口外,等候靠岸。由于雾太浓,沪军都督陈其美派去迎候他的“建威”号军舰转了一圈竟然没有找到。

孙中山站在甲板上焦急地眺望着,身后站着胡汉民、廖仲恺、美国人咸马里、日本人宫崎滔天等人。面对着祖国,孙中山此时心潮起伏:经过16年海外流亡生活,终于回来了。其间虽然多次返国,但都是秘密的,都必须乔装打扮。今天终于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主人回来了。这个将一生贡献给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伟人,从来置个人荣辱生死于度外,现在也深深地感喟起来。然而,他没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个人的情绪中,他知道他面临着严重的局面。他要为中华民国谋得财政贷款的希望都一一落空了。而国内,根据宋嘉树和其他同志不断拍发的电报,看来情况极其严峻。清军尚控制北部中国,其军事实力显然非革命军所能相比。且革命军内部纷争不已,艰难的革命刚刚开始啊!

想到这里,孙中山更急了,他多么想赶快踏上国土,去澄清那纷乱的天宇,去扫平清廷盘踞的北国,统一大好河山。

正在这时,一艘汽艇穿过雨雾,急速地划了一个大的圆弧,轻巧地在“香港”号一侧靠上了船舷,翻身上来一个精悍的中年人。他便是宋嘉树。

当孙中山见到似乎从天而降的老朋友时,两人紧紧地拥抱住了。咸马里觉得很奇怪,宫崎滔天是认识宋嘉树的,便敬佩地介绍:“查理·宋,同盟会的老革命家!”胡汉民也是认识宋嘉树的,便悄声向廖仲恺介绍他的特殊身份和勋业。廖仲恺赶紧走上前去,握住宋嘉树的手:宋先生,真是劳苦功高啊!

大家在甲板上热烈地叙谈着,宋嘉树想把一切都告诉孙中山,孙中山也是一切都想问,结果谈话是又零碎又急促。雾中的细雨虽然很小,但却很密,不知不觉就把大家的衣帽打湿了。大家正要返回船舱时,远远传来一阵隆隆的炮声,众人猛一惊,但旋即省悟,必定是“建威”号发现“香港”号而发出的礼炮声。果然,不一会儿,一只小艇驶近“香港”号,上来两个慌慌张张的军官,一个是“建威”号舰长的代表,一个是沪军都督府的代表。他们是来欢迎孙中山一行的,预定上岸的地方是金利源码头。

孙中山一挥手:“好,那就准备靠岸吧。”

宋嘉树忽然叫一声:“不行。”然后指着孙中山说:“你就穿这身湿漉漉的衣服在上海上岸?”孙中山这才发觉自己的衣服已湿透了,皱巴巴地贴在身上,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我只此一套衣裳。”

宋嘉树知道他的老朋友一向生活简朴,但今天不同寻常,金利源码头成千上万的人在等着一瞻孙中山的仪容,新闻记者必定会在此刻拍下无数照片,这些照片将会在历史上反复出现。让中国革命的领袖、同盟会的总理,穿这么一身有伤尊严的衣服出现,那是一种不可宽恕的过错。因此,他眼睛滴溜溜地在周围众人身上扫过,忽然把沪军都督府的代表拉过来,同孙中山的个子比了比,然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

“你,马上把身上这件外衣脱下!快!”

在场的人开始都愣住了,等到弄清宋嘉树的用意时,都高兴得笑起来。让孙中山戎装和上海人民见面,又精神,又有意义。

船在薄雾中稳稳地开往金利源码头。

宋嘉树将孙中山拖到一边,掏出孙中山当初在法国时拍到国内的电报,不满地说:

“逸仙弟,你怎么能拍发出这样的电报?”

孙中山当时的电文是这样写的:“今闻已有上海议会的组织,欣慰。总统自当推定黎君。闻黎有推袁之说,合宜亦善。总之,随宜推定,但求早巩国基。”他已觉察到这电报的失误,所以现在很爽快地承认:“查理兄,这是我的过错,给国内同志带来麻烦了,很对不起。”

“还好,《民主报》在刊登这封电报的同时,发了一条很巧妙得体的编者按,说是孙先生不以总统自居,系一种谦虚之美德。况且将来大总统一定要按国民公意选举产生。”

孙中山在这位兄长兼诤友的面前,总是那么亲切、坦率、自如:

“查理兄,你真是我的好参谋,好顾问。当初胡汉民、廖仲恺都主张我去广州,一边战备,一边静观天下之变;倒是你一直催促我立刻直赴上海。那一封封电报,催得好啊!我反复思考,现在我革命党人所可倚仗的就是人心,假如我不到沪宁前线,对内对外大计,其他人绝不能统筹担负。党内部纠纷,必然贻误战机。东南一旦失利,两广何能独守?”

宋嘉树高兴地赞扬:“太正确了,国家之重任,民众之期望,集于你一身!”

孙中山突然说道:“查理兄,返国以后,内政势必纷繁难理。请为我物色一个能干的秘书,尤其要精通英文。”

“现成有一个——霭龄。怎么样?她已经做了我好几年的秘书了,肯定可以胜任这个工作。”孙中山赞许地点点头,把机要工作托付给霭龄,他完全放心。说着说着,金利源码头已不远了。只见码头上人头攒动,很多人都在不停地挥动帽子,而且隐约可以听到不断传来的欢呼声浪。孙中山大约也没有预料到眼前会出现这样热烈隆重的欢迎场面,他身着戎装,脱下军帽,高举右臂,满面春风向人们微笑着致意。人们回敬以雷鸣般的掌声。码头上鸣礼炮2l响致敬,霎时,鼓乐齐鸣。

到码头来迎接的有黄兴、陈其美、蔡元培、汪精卫、黄宗仰等。孙中山在与陈其美握手时说:上海的都督,好样的!

陈其美说:先生一路辛苦。

孙中山一行好不容易同各位同志一一握手问好以后,立即就被中外记者团团围住。

这时,宋嘉树赶紧把霭龄找来,告诉她从今以后,要当孙中山的秘书,并要她立刻就着手工作,现在的任务是尽可能详尽、正确地将孙中山同别人的交谈记录下来。宋嘉树等到霭龄挤到孙中山的身边,又远远地瞥见孙中山和蔼地说了什么,这才悄悄地离开。

一群记者围拢上去,争先恐后地向中山先生提出各种问题:“您带回多少武器以助革命军北伐?”“听说您这次回来,为革命军募捐到很多款项,这是真的吗?”

孙中山回答道:“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精神也。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

他环视一下四周,又对人们表示:“创业难,守业更难,从前革命的困难已破除,但今后,会远远大于从前,必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否则从前的奋斗也就半途而废了。”

宋嘉树从商团书业公会分团中,亲自挑选了一批有文化的排字工人充任孙中山的贴身卫队。事先已经选定法租界宝昌路408号一幢三层法式洋楼为孙中山的住处。但是当宋嘉树这天到法租界公董局,要求让持枪卫队进驻宝昌路时,公董局却推三阻四,他们只同意沪军都督陈其美派四名卫兵当门卫,说其他安全问题,租界当局可以维持。

交涉再三,宋嘉树急了,因为如果保卫工作不落实,孙中山不能贸然住下。他抓起桌上的帽子断然地说:“好吧,孙中山先生无法在这样的安全措施下住进法租界,我们可以另想办法。不过,报界是知道孙先生预定的住址的,如果他们作出的报道,有损于一贯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宗旨的法兰西的声望的话,我就无能为力了。”

公董局的头面人物出场了。他们觉得与其得罪可能成为新中国统治者的孙中山,还不如稍稍显示友好与关怀。所以他不仅同意两排军队驻扎在宝昌路,而且派出了十几名军警探员,作为辅助。宋嘉树刚刚把他们安置妥当,天就黑下来。

远处的教堂响起了悠扬的钟声,欢乐的圣诞节之夜开始了。

当晚孙中山在上海都督陈其美陪同下,观看为他归来而举行的《长生殿》演出。

孙中山的护卫由年轻的尹维志与尹维峻姐妹两人担任。在杭州起义中她俩是叫敌人闻风丧胆的敢死队员。

《长生殿》中的御林军司令陈玄礼的扮演者,是清朝多年豢养的刺客李方行,此刻正欲乘机刺杀孙中山。两姐妹也接到将有刺客活动的情报,所以每时每刻都十分警惕。

剧情在紧张地进行,陈玄礼上场了,一阵高腔之后,猛然来了个亮相。就在此时,维峻发现陈玄礼的袖筒里有一支手枪正对着孙中山。

维峻大吼一声,箭一样蹿上舞台,扑向刺客。一声巨响——枪打偏了。

与此同时,维志掏出手枪,几乎不用瞄准,只听“砰砰”两响,最亮的两盏灯顿时破灭。她对都督陈其美喊:“你设法挡住刺客!”而她自己护卫着孙中山,趁屋中大乱,迅速夺门而去。舞台上的维峻也在群众帮助下生擒了刺客。

孙中山安然无恙。号称巾帼女侠的两姐妹又一次立了大功。

中山先生一行从哈同公园抵达宝昌路下榻处。宋嘉树跑出去迎接,迎面见孙中山神采奕奕地走进来,后面紧跟着宋霭龄。孙中山笑着悄悄对宋嘉树说:“查理兄,你推荐的秘书是美国式的高效率秘书。”跟着进来的有黄兴、陈其美、汪精卫、李平书,一个个都急于同孙中山谈话,宋嘉树却不等孙中山坐定,就说:

“现在,基督徒们,让我们一起来祈祷!”尽管汪精卫等人颇为不满,孙中山却欣然跟着宋嘉树认认真真地做起晚祷来了。

倡组中央,拥护孙文做总统

革命的重要问题是政权问题。

孙中山领导的这场资产阶级革命,其梦寐以求的就是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早在武昌光复后,全国各省市纷纷效仿,枪声不断,胜利的消息频频传来。随着各省市的光复,为共和国的创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于是酝酿共和国的建立,分别在武昌和上海两地开始了重要活动。

先说上海,在陈其美的倡导下,先征得江、浙二都督程德全、汤寿潜的个人同意,以三人名义,13日,向已宣布独立的武昌、长沙、安庆、南昌、苏州、浙江、太原、西安、广州、济南、桂林、云南、贵州等军政府都督发出通电,称“今接湖北黎都督及镇江林都督两处专电,意谓上海交通轻便,组织机关,用为开会之地。闻命之下,距跃三百,亟当遵照输用特通电贵省,商请公举代表,定期迅赴上海,公开大会,议建临时政府,总持一切,以立国基,而定大局”。

同类推荐
  • 张伯苓家族

    张伯苓家族

    张伯苓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为了教育救国,他放弃海军军官的大好前途,投身严氏家馆,创立南开大学,开始新式教育的漫漫长路。张伯苓的胞弟张彭春,也是一位丝毫不逊色于兄长的戏剧家、外交家和教育家。他推动美国政府废除美日商约,成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者之一。本书将主线延展到以张伯苓、张彭春为代表的张氏家族上,通过对一代代张家人生命历程的描绘,窥见中国近代历史乃至现代社会的兴衰嬗变。
  •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本书作者是公认研究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权威。他前后历时四十年,数度修订,撰成本书。他以第一手原始材料为依据,以近身的观察分析为凭借,将毛泽东早年的才具、胆略与豪情,以及其困学勉思,参与、领导学生和工农运动的历程,予以历历重现。2012年适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19周年,也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李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书写的传记将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 王昭君:献身民族友好事业的奇女子

    王昭君:献身民族友好事业的奇女子

    她是一位献身民族友好事业的奇女子;她是一位民族友好的使者;她在中华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交和结好”的一章;她的出塞和亲是民族友好联姻成功的典型。本书是《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中的一册,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向我们讲述了这位民族关系史上的奇女子。二千多年前,在西汉长安有一位生在南国的宫女,毅然离开当时的国都长安,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塞北大漠,开始了她新的人生旅程。她就是王昭君,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谱写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不同凡响的一章,她的故事——昭君出塞、和亲,被传为千古佳话。那么她为何要出塞、和亲?在茫茫大漠里遇到了怎样的未来?怎么样的命运。
  • 杨凤田传

    杨凤田传

    本书讲述了寒门学子杨凤田从小聪慧好学、积极进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执着刚毅、爱岗敬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介绍了他始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理念为己任,先后参加、组织研制出歼8系列先进战斗机,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多项空白,大大增加了空、海军作战能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事迹。 本书可供航空科研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学习。
  • 卫国英雄:邓世昌(青少版)

    卫国英雄:邓世昌(青少版)

    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名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本套图书面向青少年读者群,配以手绘插图,装帧精美,作品版本经典,作者均为相关领域研究专家,是值得收藏阅读的人物传记读本。陈明福所著的《卫国英雄:邓世昌(青少版)》以白描笔法,讲述了邓世昌成长经历、抗击外敌的气壮山河故事。?????????????????????????????
热门推荐
  • 我的沉默不言而喻

    我的沉默不言而喻

    这是一本无奈又无聊的小说,它讲述是在东北一个小城市中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男人的成长历程,一个朝着屌丝道路越走越远,且永不回头的人生。这里有悲苦,有释然,有迂腐破败,也有欣欣向荣。感受居多,事实过少,是此文章的特点。不值一读,没文学价值,是此文章的本质。片面之词,不足为信,是此文章的核心。它只要安静放在那里,极好,极好。
  • “不太好”及其他

    “不太好”及其他

    本书是一本冲击力十足的短篇小说集,故事虽然短小,但却非常深刻,堪比鸿篇巨著。这些故事并非花团锦簇、幸福永远、美人救英雄的老一套。安妮塔?瑞博肯会带你走进书中人扭曲阴暗的内心世界……如果你不轻举妄动,有可能她还会把你带回来。但是这些故事必将久久萦绕在你的脑海里。本书是作者送给小说迷最好的礼物,将为读者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
  • 等我到第三空间

    等我到第三空间

    这是一部悬疑言情小说,包含科幻玄幻元素。故事主要以女主人公冰瞳的视角展开,展现了第三空间的神秘与独特之处。第三空间的主人朝影是个看起来温和的人,声称经营第三空间是为了成就第一空间不完满的情人,其实只是为了掩盖他,想要吞并第一空间,扩大第三空间的野心……为了不让第一空间的人有所察觉,朝影杀掉了第三空间爱情网的签作者阿珍……熟不知……伴着阿珍的意外死亡,冰瞳的感情决堤而来,当她意识到自己再次爱上朝影时,在真相和朝影之间,她会如何抉择?
  • 甘蒂亚娜大小姐的婚礼

    甘蒂亚娜大小姐的婚礼

    旅行者科塔娜来到了帝国西境最大的城市奥孔多,恰逢城中正要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贵族婚礼。然而城镇的夜晚却充满着杀气,婚礼的双方又互相敌视,齐聚婚礼现场的各路人马又有着各自的想法,这究竟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婚礼呢……
  • 重生幻世超级女神

    重生幻世超级女神

    前世,她孤苦伶仃一人,在她以为他会陪伴她的时候,他却给了她最后一击。而死后,她被世界选中,一切从零开始,她就这样带着记忆重生到一名同名的小学生身上。修真家族的第一天才?吸取灵力升级?有我打游戏升级来的快吗?什么?被狗男女虐了?乖,别哭,一会我带着你打爆她们。嗯?有人说他爸是排名第一的天翼战队队长?还扬言要打的我不敢踏入幻世?“慌什么?”武雯艺把玩着自己细长白嫩的手指,漫不经心的笑了起来,“那就连着他爸一块打。”
  • 影后她不务正业

    影后她不务正业

    曾经,她执着于他:研读他喜欢的书籍,考取他所在的学校,进入他热血的军营,一步一步追随他的脚印。意外殒身复新生,她决意抛却过去,活出真我风采,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BUT,那谁谁,说好的禁欲高冷不败神话呢?人设崩了啦!
  • 历史的拐点:改变历史进程的转折点

    历史的拐点:改变历史进程的转折点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自然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弄清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的走势,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本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动地介绍了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故事的阅读,可以形象地把握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大致脉络和基本轮廓。简明生动的文字,引人入胜的故事,相信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 海的味道

    海的味道

    作者邓刚用散文化的笔触记录了关于海的趣闻趣事,内容虽然是对大海的叙述,但归根结底作者是写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因为作者从小在海边长大,对大海的种种记忆已经根植在作者内心深处,所以作者把人物和故事放在了海里。读来不仅文字优美,且有心灵的感悟。
  • 花月尺牍

    花月尺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宠媳无极限:庶出不好惹

    宠媳无极限:庶出不好惹

    本是现代间谍,狡黠聪明如她,是墙头草,哪边强风哪边倒,有着一位温柔的男朋友,在一次出行任务中,原本温柔的男友却转身为她的敌人,在爆炸中双双穿越到了异国。她成为了沈家不受宠的废物庶出七姑娘。沈家乃武将之家,不论男女从小自有师傅锻炼教导,偏生她是个废材,天生练不得武,因而爹不疼娘不爱。容不俏颜不艳,却偏巧不巧比嫡出姐姐好看了那么一点。一场擂台比武,君家为二公子君景提亲,嫡出姐姐嫌弃其是花花公子又是娘不疼的,大夫人宠她,姐妹们欺她怯,于是一推二推三推婚事落到了她头上。酒楼设计,她移花接木,踢着脚丫子躲屋顶乐着,只是,那人不是该一身红袍么,怎的变成一袭白袍了?猛的一转头,那熟悉的容颜,那不一样的性格,是他,还是不是他?(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