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4200000009

第9章 礼仪民俗:别有风韵在民间(2)

对联的开创据说源自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公元964年的除夕之日,他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题词,因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句。这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此后,对联的发展经过几个阶段,才得以盛行。其中唐朝律诗就是一个重要阶段。随着文学形式由排偶、骈偶发展至律偶,对联已经在文士诗词和交流之间偶有出现,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苏轼的“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

对联得到广泛发展和普及,始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相传在他登基后的第一个春节,曾要求全国上下都贴对联以示喜庆。大年初一微服私访时,“以为笑乐”。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在此之后,对联在全国范围开花结果,并成了国学文化瑰宝!

趣味链接:最早的对联猜想

据新考证称,中国对联第一人并不是孟昶,而是比他早四百多年的南朝梁代刘孝绰。刘孝绰在建康做过官,很有才并且喜欢帮助别人,不过帮助别人后又常常不待见、戏弄别人,所以虽然做了许多好事,但也不被别人称好。后来辞官不做,为防别人打扰,就写了一副“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的对子贴在门上,拒绝别人上门访问。这或许是中国第一副对联。

“穿小鞋”的含义你了解吗?

穿小鞋是指背地里打击报复行为或是利用权势让人难堪的做法。其意取自北宋的一则传说。

相传北宋时,有一个名叫巧玉的姑娘,她的后娘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又丑又哑的有钱人,巧玉坚决不从。后娘也没有办法,但暗地里却想用法子整治她。恰逢有一位媒婆,把巧玉说给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后母就做了一双很小的鞋子,让媒婆带给男方,让巧玉穿。巧玉出嫁那天,这双鞋怎么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轿。她又羞又恼,一气之下便上吊自尽了,人们非常惋惜她。巧玉后母为了实现某种报复,竟然在女儿大婚之日使她难堪,这样的做法显然很不光彩。

在现代的日常行为中,“穿小鞋”经常被引申为朋友背后使坏或者领导故意使坏等情况。比如说:“给别人穿小鞋”、“某某领导让某某穿了小鞋”等。

趣味链接:中国传统的裙子是谁发明的?

据说,裙子的发明者是女皇武则天。原来,武则天的腿偏于肥胖,再穿上绫罗绸缎的裤子,走起路来蹭得裤子“哧哧”直响,她觉得很难堪,于是用一块缎子盖住。这一来,倒让她开窍了,于是拿了块缎子前后一裹,把双腿全围起来了,试着走起路来,既飘逸潇洒又好看。她高兴极了,赶忙叫人加工制作,然后让宫女们穿上,走上一圈让自己看看。她觉得不错后,下令给自己也做条合身的,穿上后果然感觉非常轻松自如。

可是,穿上这样的新衣服,叫什么名字好呢?武则天一想,人们穿的衣服鞋帽都有个衣字旁,自己是一国之君。那么就叫“裙子”好了。从此以后裙子大为流行,而且从宫廷传到了民间。

“福”倒着贴的习俗源于哪里?

福字倒贴在民间有很多自己的解释,追根溯源大概出自两个典故,分别发生在明、清两代。

一种说法认为倒贴“福”字源自明朝朱元璋。朱元璋有年准备用“福”字做暗记谋杀他人,马皇后为了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都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马皇后指令一下,人们无不遵从。其中有一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巡查,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大怒,命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不妙,连忙对朱元璋解释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转怒为喜,便下令放了人。所以此后人们在贴“福”字时都是倒着贴,以求吉利。

另一种说法认为“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某年春节前夕,大管家照例写了许多“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人家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福晋看到了,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说:“奴才常听人讲,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难怪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事后,百姓人家纷纷效仿,还希望过往行人或儿童说声:“福到了,福到了!”

趣味链接:关于慈禧的几副对联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11月2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你知道本命年的禁忌吗?

本命年就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所谓“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过一道槛儿一样。

“本命”禁忌,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挂红辟邪躲灾的传统。因此一到本命年的大年三十,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内衣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些为本命年辟邪的红色什物就是被人常说的“本命红”。因为红色辟邪,红色吉祥,所以希望红色带来好运、带来喜庆。

汉族北方各地,大人小孩在本命年都要买红腰带系上,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袜子、红短裤(俗称“本命年老三样”),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认为这样便可消解灾祸、化凶为吉,度过吉祥的十二年。

趣味链接:本命年的算法

“本命年”这一说法起源于中国的十二生肖。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十二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己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

一般以农历元月年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并计算本命年的方法是错误的,应该以立春为准。以2010年为例,如2010年公历2月4日是立春,而农历的大年初一在公历的2月14日。这样,如果一个婴儿在2月4日出生,那么他就是属虎了,不是属牛;同理,你是1986年虎年出生的姑娘,那么,到了2月4日,你的本命年就开始了,而不是非到了大年初一即公历的2月14日才开始新的一年。

为什么说“出门喜鹊叫,必有喜事到”?

喜鹊,又名鹊、客鹊、飞驳鸟、干鹊、神女,鸟纲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旧时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喜鹊体长约40厘米,羽毛大部分为黑色,肩腹部为白色,见有人来了,它便翘翘尾巴,从这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总喜欢喳喳地叫几声,韵调虽然简单,但清脆响亮。宋代彭乘《墨客挥犀》记载:“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

喜鹊成为人们所喜爱的报喜鸟、圣贤鸟,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1.喜鹊多生活在人类聚居的地区。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通常营巢在松树、杨树、柞树、榆树、柳树、胡桃树等高大乔木上。喜鹊的叫声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大意读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再加上喜鹊飞来飞去“无定性”的调皮,所以喜鹊在中国民间是吉祥、快乐的象征。2.关于喜鹊还有很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如鹊桥相会、鸠占鹊巢、鹊登高枝、喜上眉(梅)梢、鹊噪狱楼等。所以如果喜鹊飞来你家门口喳喳地叫,不定又有什么喜事呢!恰如人们常说的“喜鹊叫,客人到”、“出门喜鹊叫,必有喜事到”!

趣味链接:喜鹊报喜的传说

唐贞观末期南康郡(今江西省赣州市)有个叫黎景逸的人,家门前的树上有个鹊巢,他常喂食巢里的鹊儿,长此以往,人鸟便有了感情。一次黎景逸被冤枉入狱,被长期监禁。突然有一天,他喂食的那只喜鹊停在他的狱窗前欢叫不停。他暗自想是有好消息要来了吗?果然,三天后他被无罪释放了。后来打听到,是因为喜鹊变成人的模样,假传圣旨救了他。

为什么山东人见面叫“二哥”?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二”字是含有蔑视的含意的。但与山东人打交道,则必须呼其为“二哥”,称“大哥”反而不高兴,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山东民间文化有关。

一说老大为鳖。古时民间对鳖奉若神灵,而内心对其却是不恭,以为其寿百千年,必有灵,所以称百岁之人为属鳖的。平时也以鳖为詈语,故其形象怪异。

二说因为武大郎和宋江。《水浒传》故事的发生地,主要在山东,其中宋江、武大郎、武松、潘金莲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武大郎的猥琐,令人羞耻;人称宋江的大哥更是让人觉得憋屈;以武二为代表的梁山兄弟的正气、刚烈、疾恶如仇令人称赞,堪为山东大汉的代表。

三说因为老大憨。人们一般认为,弟兄同胞,一般是老大憨厚,老二精明,老三娇惯。

四说因为孔子。孔子是山东人的骄傲,他的礼教和儒家思想给予山东人深远、直接的影响。而孔子正是排行老二。

五说山东人谦逊,不愿被人视为“大”,故而喜欢被人称为“二哥”。

六说老大在民间传说故事中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民间关于兄弟分家的故事很多,往往都是老大娶了一位没有仁慈心肠的恶老婆,成了“妻管严”;父母双亡以后,不是好好照料未成年的老二,而是将其撵出家门。但后来,老二更有出息,老大则会受到社会公德的惩罚。

趣味链接:黑龙江的来源

据说来源于“秃尾巴老李”。此人一生下就是黑龙模样,被他爹砍断尾巴以后,一口气往北跑到黑龙江边才住下。那时,黑龙江里住着一条白龙,经常欺凌两岸的百姓,民众深受其苦。秃尾巴老李听说以后,立志要为民除害,赶走小白龙。秃尾巴老李召集了当地的山东老乡,请他们帮忙准备馒头和石灰,并嘱咐说:“我和小白龙对打时,江里冒黑沫子,你们就往江里倒馒头;江里冒白沫子,你们就往江里倒石灰。我吃了馒头就会越来越有力气,他吃了石灰就会越来越难受。这样,就能帮我打败他。”秃尾巴老李入江以后,老乡们按照他的吩咐在一旁帮忙。经过几天的鏖战,秃尾巴老李终于赶跑了小白龙,从此在江里住了下来,管辖这条江水,为百姓造福。由于秃尾巴老李的形象是一个黑面汉子,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条江称为黑龙江。

民间为何有送灶和迎灶的习俗?

送灶、迎灶自古便是中国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供奉灶神。灶神是上古时期家庭祭祀的对象之一,由主持厨房大政的老妇主祭,后来演变成每个家中的祭祀习俗。

据《抱朴子·内篇》的记载,祭祀神坛之一的“灶神”平时有监察下民的职责,该户人家的功过善恶,都要定期报告天庭,上天则依据其报告定这家人来年的祸福。一般认为灶神上天的日子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有人认为是在腊月二十四),届时便要好生欢送;他上天述职之后,于除夕回来,到时自然必须欢迎。灶君上天述职完毕,回到各家为他预备的神龛。迎接的时候一般是摆上供品,放爆竹,而最主要是贴上新灶马。在民间的灶神旁边经常有的对联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在这一过程中,前部分送灶神称送灶,或称辞灶;后部分则是接灶,又叫迎灶。

灶神很早就进入了道教神谱,称东厨司命,慢慢地升级为帝,号东厨司命大帝。传说灶神的生日在八月三日(又有说是十五日),该日家家还要点灶灯祭灶。

趣味链接:过小年的习俗

过小年即是送灶神。现代城市,已没有了砖泥砌的灶头,所以不再有贴灶马的传统,在送灶的日子,一部分居民家仍然会有一些放鞭炮之类的活动,而且要在厨房里早早地点上灯(或烧香纸)。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人们称之为过小年或交年,也就放几响鞭炮算是应个景儿。这种祭灶的传统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不过风俗习惯特别是灶神的形象略有不同罢了。

春联的习俗是如何流传开的?

早在秦汉以前,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书写降鬼大神(门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或在桃符上画图或刻图,称为题桃符,用以避邪。后来有人在题桃符基础上题些简单联语。如“姜太公在此,百无忌禁”或“有令在此,诸恶远避”等一类压邪话和符咒。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期后蜀之主孟昶在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本书从民族风俗、节庆庙会、楹联妙对、民居建筑、特色服饰、姓氏生肖、图腾信仰、曲苑杂技、武术舞蹈、传统技艺、坊间传说十一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常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小源荐书

    小源荐书

    《小源荐书》是QQ阅读旗下一档荐书节目,除了小编为大家推荐优质书籍之外,还有小源热线、脑洞大开猜猜猜等精彩互动环节。
  • 点亮巴黎的女人们

    点亮巴黎的女人们

    乔治·桑,香奈儿,柯莱特,荷坦丝,蓬巴杜夫人,拿破仑的约瑟芬……在巴黎,每一条街道都刻着女人的名字,她们活在几百年前,也活在当下。她们代表着个人可以达到的宏伟规格、生命可以如何精彩,以及辉煌、无止境的女性潜能。她们的狂野、高尚、勇敢、败德、坚强、愚蠢,已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她们对自我的忠诚,对权利的追求和对欢愉的信仰,就是这城市永恒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人生的转折点,作者来到巴黎,开启了一段随性而自我的旅程,走过那些曾在此发光发热的女人们的生命、爱与失落。从路易十四到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到新世纪,当她在过去的时光中追寻她们的足迹,亲自走过她们哭过、笑过、活过的每个角落时,她也从这些创造和滋养了世界最文明都市的迷人女性身上获得了生活的灵感与勇气。
  •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热门推荐
  • 星幕之上

    星幕之上

    科技,异能,符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文明碰撞,星兽危机,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ps:简介无力,请放心入坑。
  • 我们居然回去了

    我们居然回去了

    假如给你一个回到十年前的机会,你会做什么?跟错过的人表白?珍惜虚度的时光?买一注能够中大奖的彩票……男女主角(曹沃、米几何)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后,十分后悔当年因为对方而虚度年华放弃了努力奋斗的机会。每天害怕未来,沉迷过去。梦想着能回到过去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改变现状。然而当某一天他们真的回到了过去,一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就算未来没有人等你,至少此时此刻有人陪着你。
  • 灭秦代汉

    灭秦代汉

    项羽:“我是天下第一猛人,我要当霸王。”刘邦:“我是流氓我怕谁,我要天下。”张政:“文斗武斗随你们选。”
  • 妃常幸孕:皇后娘娘,莫要逃!

    妃常幸孕:皇后娘娘,莫要逃!

    床越到皇帝床上!?什么鬼!慕小筱本以为自己要凉,没想到自己背景比狗皇都强!简介渣,求入坑坑\( ̄︶ ̄)/
  • 吃狗

    吃狗

    老万一直都想再弄一条狗,好好地吃一吃。老万始终觉得吃狗是一件非常容易上档次的事情,“狗肉口感特好啊,味道十足啊,主要还是大补啊。吃了狗肉,那简直比服用什么都管用啊。而且没有激素,丝毫也不伤身体。”老万说,“而服用药物,就算是老美出品的,那就说不上了。弄不好,事情没办成,人被激素一激,屁地一下就死掉了。得不偿失,得不偿失啊。”老万摇着头,眼睛里面却满满的都是神往。老万是我们的一个朋友。叫万吉华,可是我们一直都叫他万鸡哥。有时候干脆就叫鸡八。在民间语言里,一直都是个粗俗的词语。在公开场所我们是不可以这样称呼他的。
  • 纵横捭阖:苏秦

    纵横捭阖:苏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 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管宝超编著的《纵横捭阖(苏秦)》为丛书之一,介绍了苏秦传奇的一 生。 《纵横捭阖(苏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 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 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 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季先生今天也很傲娇

    季先生今天也很傲娇

    第一章自从韩妈妈怀孕了之后,季子安和季子川再也不能在韩家瞎蹦跶了。就连韩家的大哥……
  • 忍小谋大的智慧

    忍小谋大的智慧

    宽容、忍耐是一个人成天器的必备素质,是成功的必修课,更是一种大智慧。忍,有时只是付出很小的代价,却能换来大收获。 司马青晨的《忍小谋大的智慧(忍耐是成功的必修课)》用大量的事实案例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忍小谋大”,厚积薄发,避免了因一时的“小不忍”而乱了“大谋”。本书用大量的事实案例告诉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忍小谋大”。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读过之后, 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脾气秉性、为人处事的态度、与人沟通等方面有一个更好 的认识,从而改进自己,更好地完善自己。《忍小谋大的智慧(忍耐是成功的必修课)》的作者是司马青晨。
  • 魇与梦之青离传奇

    魇与梦之青离传奇

    多万年前,一对美得不可方物的男女在诛仙台前对视。男子手持利剑,剑身的光芒寒冷得彻骨,而女子的剑已抛落在地,眼里满是柔情。“笙夜,你可曾爱我?”女子血泪从脸颊流下,苦涩的笑着,对男子的眼神依旧温柔。“不曾。”下一秒,女子纵身一跃,在诛仙台处永远的消失了踪迹。多万年后,再次相同的场景,仍是一对美得不可方物的男女,仍是诛仙台前。“季,你爱我吗?”女子手持血剑,眼里满是无奈。男子没有说话,只是拖着剑走向她。女子把剑举了起来,流着泪,咬着唇。而男子毫不畏惧的依旧向前,直到她的剑刺入他的心脏,才丢下手中的剑,一只手握住刺入心脏的剑身,一手温柔的抚上她的脸。“离,我永远爱你。”虞芊特别关心:泪点低者,请勿看此书。谨以此书,致此生得不到自己所爱之人的人,愿你们下一世能够永远在一起。
  • 蛤蟆镜

    蛤蟆镜

    我很想看到她的眼睛,她却戴了一副蛤蟆镜。镜片很大,里面能看到我小小的影儿,当然还有高楼和天空。高楼在我的后面,天空在我的头顶。我们握手,说话。她的上嘴唇很薄,弯成弧形。我知道她很想给我一个顽皮的笑容。她说,应该抱一抱。我躬身上前,贴了上去,可还撅着屁股。三天前,她联系了我,一听到她的声音,我才发现日子过了那么久。三个月前,我做了一场春梦,她在我身上像马儿一样欢快,醒来后看见另外一个女人躺在我身边,我很愧疚。三年前,我跪在她的面前要她留下,她不停地摇头,我从她身边站起来,决定跟她老死不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