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2200000002

第2章 提问环节——让我们走进未知的心理世界(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开始陆续出现,心理学成为人们了解自己内心的途径。你知道心理学研究的究竟是什么吗?为什么很多人越长大就越不容易快乐?为什么说病由心生不是传言?性格内向难道就应该自卑吗?压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心理学究竟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对心理学和心理学家充满着这样那样的猜测,有的人即便好奇,也不敢轻易接触,总认为和心理沾上边的都不是什么好事,甚至还有人很极端地看不起心理有问题的人,对心理学和心理学家也非常排斥。可见,人们对心理学还是存有一定的误解。

首先,是不是心理学家都知道人们在想什么呢?人们似乎习惯将心理学家和算命先生画等号,认为两者都是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能够一眼看穿人的内心,透视一切正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实际上,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远比算命要宽泛得多,比如人的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情绪、性格等,当然也包括特定情况下的内心状况。而心理学家所研究的就是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包括它们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心理学家根据人们外在的情绪表现以及测试结果来推断其心理特征。至于人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心理学家也没有办法完全猜测得到。

其次,心理学的地位是得到科学界肯定的。科学一直都是人们心目中尊崇的对象,因为它有十分严密的逻辑推理,还有严格的实验操作;但心理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况且人心总是变幻莫测的,研究心理根本没有一个可靠的定量。此外,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那些所谓的心理咨询简直令人失望。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人们对心理咨询抱有瞬间治愈的过高期望,没有充分认识和正确了解,当结果与现实出现偏差时,自然会感到失望。实际上,心理咨询师帮助咨客解决心理问题,是一个比较漫长且需要互动的过程,它并不是一条立竿见影的心理治愈途径;况且,心理咨询如果想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还需要咨客的积极配合。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于1982年正式成为国际科学联合会的成员,这也肯定了心理学在科学界的学术地位。此外,在心理学中,很多研究领域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一向都是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相近的,比如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以及心理物理学。如今,从心理学中的实验控制、统计学分析,到提出结论,各个领域都已经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科学设计,并且有一套统一的科学标准。因而,心理学的研究并不是不可靠的,而是被证明了的真正的科学。

第三,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的关系。说到心理咨询,一般指的是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有问题或者需要解决某些心理问题的咨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一个过程。前来寻求帮助的人称之为求助者、咨客或来访者,而提供援助、具备专业心理知识的一方称之为咨询师。来访者在心理方面出现不适或有心理障碍,那么他们就可以通过语言或文字等沟通媒介向咨询师诉说、询问,并在咨询师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商讨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找到症结所在,以便掌握克服和摆脱障碍的条件和方法,帮助来访者恢复身心健康,提高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一些发展迅速、工作和生活节奏比较快的大城市中比较受欢迎。心理咨询在这些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门诊、咨询中心、咨询热线等纷纷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内;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制度应运而生,使得心理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由此,在很多人看来,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实际上,心理咨询确实是心理学的一门实际应用学科,也是被更多人所熟知的心理学门类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学。可以说,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目的,即帮助更多人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尤其在面对心理问题茫然无措时,心理咨询不失为一条比较有效的解决途径。

第四,关于心理学研究或心理咨询的对象。通常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前去看心理医生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甚至十分极端地认为这些人都是内心不正常的病人或变态者。或许正因为如此,很多内心不适、出现心理障碍的人都羞于接受心理咨询。但这在国外却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据说,当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上出现了问题,心情烦闷的时候,就会跑到自己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宣泄一番,之后心情就会好很多,而他们也并不认为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或许这与心理问题普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因而,我们应该摆正态度,心理学研究或心理咨询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正常人,而他们也并不仅限于一个人,还可以是一对夫妻、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群体。这些对象一般都是在心理上出现了一些比较轻微的不适,或者是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倘若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就不在心理咨询的服务范畴之内了,通常都要交由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疾病的相关专家进行诊治。

最后,心理学家也是普通的正常人,他们既没有特异功能,也不会为人催眠。心理一向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十分神秘而玄幻的东西,而那些研究心理的人也就被认为是神秘的了。可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也是十分正常且普通的人类,只不过他们在心理这个领域的知识要比我们多得多,就好比科学家在科学领域的研究一样。

关于催眠,首先发源于18世纪的麦斯麦术(认为人的身上可以散发出“磁流”,使他人进入昏睡状态)。而到了19世纪,着名英国医生布雷德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他认为催眠术就是让患者凝视着一件发光物体,长时间的凝视引导其进入睡眠状态;并认为麦斯麦术引起的昏睡状态属于神经性睡眠,所以称其为“催眠术”,而有关催眠术的内在机制至今依旧是一个谜。

人们总是认为一些悬而未解的现象带有某种神秘感,因此往往对它们充满向往和浓厚的兴趣。着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很擅长催眠术,而他所代表的群体就是心理学家,因而,那些对心理学家还不太了解的人就把催眠术和心理学家联系在了一起,认为心理家总是会催眠的。事实上,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心理学家可以会催眠术,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擅长。

总之,关于心理学和心理学家,不应该被人们视为神圣甚至是不真实的领域。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大城市纷纷出现了许多心理咨询机构,就是专门针对那些因为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的人们提供服务。但许多人还是因为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心理咨询存在排斥。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尝试着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俗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谁能够像自己这么了解自己了。所以,你可以不必再被心理问题困扰,做自己的心理医生,随时点醒和开导自己。有时候一个长久以来搅得你心烦意乱的心结,往往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解开,而你自己也完全具备这个能力。

你是否越长大越不快乐?

你为什么会快乐?

越来越多的人在感慨和追忆,感叹小时候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那时候的简单透明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逐渐消失不见。虽然小时候渴望得到的东西,比如成年人的帅气的西装、优雅的高跟鞋、自由自在不受管束的生活等,在长大之后我们也都渐渐得到了,但事实上,有几个人是如同小时候般真正快乐的呢?大多数人还不是又回过头去怀念那纯真的童年,还会有人感慨:要是永远生活在小时候该多好!

心理学家认为,得到必定会有失去。比如你得到了儿时渴望的成人生活,那得到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不再拥有儿时的纯真;再如你得到了真正的自由,父母再也管不了你了,但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你失去了童年时期特有的懵懂的欢乐,随之而来的还有无边无际的孤独。好像很多事情儿时都不懂,但那时快乐,而长大后你真正看清楚了,就不再有真正的快乐,似乎这就是得到与失去之间的辩证关系。

那为什么现在的你感到孤单和不快乐呢?有的人回答说,我对我目前从事的工作总是提不起兴趣,觉得没意思,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迷茫。只要一想到将来会面对的种种,尤其是一定要用功利的姿态去应对很多工作上的事情时,我就觉得自己活得很累,还不如一个小孩活得快乐!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的心声。为什么不快乐?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纠正一下问法,为什么我们会快乐?而不是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曾有心理学家对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的体积和结构自人类进化以来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导致体积增加,其中就多了一个叫做额叶的部分,这是大脑中最高级的部位。而在额叶里最为重要的一个部位就是脑前额叶外皮,具有“创造模拟经验”的功能,即人类可以通过它在大脑中对一些未曾真实体验过的经历进行某种模拟体验,这与情景性记忆、工作性记忆以及自我抑制能力相关。

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对人类决策行为的研究也表明,大多数人的决策都与脑前额叶外皮有关,即对未来事件及情感的预估。心理学家指出,这里的情感便是广义上的幸福感,人们对经验的模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幸福感的预测。人们在做每一项决策之前,几乎都要建立在对事件情感结果的内隐性或者外显性预测的基础之上;而之所以会做某种决策,是因为相信这项决策会比其他的决策带来更大和更强烈的幸福感。

但是实际上,即便人们能够通过预测幸福感确定哪件事会使自己获得快乐或痛苦,可对于这种快乐或痛苦的持续时间和幸福感的强烈程度却不能准确预估。心理学家分析,这里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高估了快乐或痛苦的持续时间和强烈程度;其二便是低估。高估的情况比较普遍,被心理学家称为“影响偏差”。

曾有数据显示,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得以幸存的人,即便截瘫,也会在事故之后的几个星期内便能够恢复心理创伤;那些失去了亲人、爱人的人们在此后的一年之内情感水平就恢复了正常。也有相关实验表明,那些在事故中截肢的幸存者在一年之后的幸福感强烈程度和中彩票者在一年之后的幸福感强烈程度,几乎完全是一致的。这些调查数据似乎和我们平时的所见所闻不符合,甚至完全相悖,但它们又是确切存在的。

因而,心理学家认为,无论人们遭遇到了多大的困境和挫折,一段时间以后(也许是几个星期,也许是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两年),这件事就不再会对人们有什么影响了。而我们大多数人正是因为高估了这种影响力,所以才会出现心理困境,就像自己给自己背上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如此一来,再坚强的人也有精疲力竭的一天。换句话说,很多事情对你的影响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更没有你想象得那么严重,而是你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过大才导致了现在的不堪局面。

在幸福感的预测过程中,影响偏差导致我们过分高估事件的情感影响力,进而无法自拔,陷入心理怪圈走不出来。而如果我们意识到这种偏差的存在,是不是就会好点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在悲痛的时候让自己忙碌的原因。人的身体和思维一旦忙碌起来,就不会再去胡思乱想,那些悲伤的记忆就会暂时被搁置,我们只要告诉自己,现在不要去想了,先做点别的事情!等忙完这段时间之后你再去回想,也许会比当时要好得多。所以,别再高估某件事情对你的影响力了,否则在你的痛苦中有一大半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何必呢?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快乐?

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快乐的人,其实也未必就真的快乐,谁的生活尽是一帆风顺的呢?他们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但也有很多人不管何时,都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人们一看到他们,就会马上联想到各种各样的遭遇在他们身上上演,但其实他们也未必就真的如此不快乐。

而心理学家对快乐一分为二,即发自内心的、天然的快乐和自我创造的人工快乐。如果一个孩子在周末的早晨,被父母逗得“咯咯”直笑,清脆的笑声几乎可以穿越厚实的水泥墙壁,让大人们羡慕不已,这样的快乐就是天然的,发自孩子的内心并且真真实实;如果一个上班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当情绪跌落谷底,为了不让自己久久沉沦在低谷,他也许会去寻找各种方法安慰自己,直到成功达到心理调节的目的,这便是通过自我创造而获得的人工快乐。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就一定不存在天然的快乐,只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天然快乐已经没有孩子那么多、那么纯粹罢了。

心理学家建议,当天然的快乐难以企及时,人工快乐是帮助人们保持快乐的最好方式。说得简单点就是,当你希望得到而不可得时,不如自己制造出来。譬如,当某男向某女告白失败后,他就很难快乐起来,此时为了不让自己持续悲伤,他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我这么专情的一个人,你不喜欢我是你的巨大损失。当然,当他告白成功时,他就能获得天然的快乐。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心理学

    每天读点心理学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决定着行为,人心难测,我们想要让他人做出某种行为,必须了解、掌握他的心理,擅攻人心。这就需要我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并恰当地运用。
  • 成年孤儿

    成年孤儿

    直到父母离开,我们才真正长大成人。一部帮助成年孤儿找到归属的心灵读本!近20年口碑流传经典,美国《图书馆杂志》特别推荐。“我不再是谁的小孩了……”当那一刻来临,为什么要坚强以对?为什么不敢放声哭泣?剥去成年的外壳,我们只不过是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孤儿。成年丧亲,其实是极普遍的现象,那种失去归属的感觉,需要受重视、受疼惜,却往往被社会避而不谈,更被我们自己刻意视而不见。可是,如何为失亲之痛找到出口,面对身边关系的转变,并重新定位自我,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失去了爸/妈,我要如何自处?悲伤,又能如何面对?不去想,它会自己消逝吗?”
  •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男人有男人的心绪,女人有女人的心思,男女心理千头万绪、幽微奇妙。两性的婚恋世界,交织着心理的磕磕绊绊,充满着心灵的冲突对抗。两性婚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困惑不断滋生、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将决定恋爱中的男女能否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去梯言—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由心理学入手,从两性心理差异、两性交往心理、择偶心理、爱情心理、婚姻心理、家庭生活心理等方面系统解读婚恋中男女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 照着做,你就能战胜拖延

    照着做,你就能战胜拖延

    拖延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极其痛苦的精神折磨,因此超过95%的拖延者都望自己能够摒弃这种习性,重新回归正常而规律的生活和工作。尽管人们有心不拖延,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为了帮助广大拖延者成就更精彩的人生,本书《照着做,你就能战胜拖延》紧扣拖延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少战胜拖延的方式和方法,希望为广大拖延者提供帮助。
  • 别挣扎了,你该分手了!

    别挣扎了,你该分手了!

    这是一本为所有人而写的分手之书,可谓一部非浪漫派的分手指南。“分手”这桩看似令人伤感的事件,在作者结合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的洞察分析之下,不仅展现出了丰富而复杂的内部结构,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了本质:告别理应告别的不合适,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本书从家庭、朋友、恋人、职业、社交圈等多元角度,介绍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的分手形式及对应的解决办法,可谓极具实用性。书里附上的事例也以幽默而豁达的态度,给可能处于该情境中的人提供了很好的指南。
热门推荐
  • 妙偶天成之独宠凝霜

    妙偶天成之独宠凝霜

    “小哥哥,你长的真好看,比凝儿的大哥二哥都要好看。所以我请你吃棒棒糖,你让我抱抱好不好?”两岁的她,眨着一双大眼睛,歪着头,蓝宝石的眸子紧紧的盯着他。“谁教你这么说的?”五岁的他,看向面前的她一眼,语气不太好的问道。“是哥哥哦,哥哥说,趁着我还年轻,遇见好看的小哥哥,就要这么做,不然等以后就没机会了。”他听了,太阳穴突突直跳,不用说,这种话肯定是冷二哥教的,大哥绝对不会这么做。见他一直抿着嘴,不说话,她将手中的棒棒糖往他面前递了递。“小哥哥……”伸手接过,然后摸了摸她毛茸茸的小脑袋。“以后不准对着其他人这么说。”“为什么?”“因为我长得好看。”“嗯,小哥哥是我见过最好看的人了。”……他与她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一场变故,让她再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为了保护她,他进入了家族的训练之地――鬼域,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只为了让她,再次展颜一笑,只为让她像正常人一样在阳光下自由的奔跑。为了不拖累他,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之后,就决定与他解除婚约,再不见他。可他却不同意,只因她是他的命。
  • 星球暗涌

    星球暗涌

    末世大陆,九州江湖重新构建。百舸争流,无敌回归开启王朝。科学揭秘一切玄幻传说,用实力改写历史。一统天下、推翻进化论、镇压降临者!这是觉醒者的世界,这是新文明与古文明的史诗!“是时候看清楚世界的真相了!”求收藏、求推荐、求广告!
  • 浮尘漂流记

    浮尘漂流记

    本书是作者季红真八十年代至今部分散文的结集,写作年度跨度大,属于学者散文中的游记散文的结集。每到一地,必考据风物,重历史掌故,知识信息丰富,理性、知性胜于感性;虽是女学者,而风格厚重大气。但不如张中行、余秋雨散文有知名度。
  • 以一片星空换你一片真心

    以一片星空换你一片真心

    【宠文】【第一次写,不喜勿喷】欧阳晚重生之后只想完成她未完成的梦想,却不料遇上了他……“厉旭宸,我想看星空!”“好【一脸宠溺】,只要你想看这一整片星空都是你的!!!”【女主小白兔,男主大灰狼】
  • 暗格里的告白

    暗格里的告白

    韩亦晨是新晋提名影帝,清高孤傲的面庞下却隐藏着一个秘密。他的梦里时常有一个女孩的身影。直到她的出现,终结了这场缠着他二十五年的梦魇。某天,韩亦晨收工后凑到正在改剧本的沈诗恩面前,邪魅一笑:“我喜欢你这么久,你看不出来吗?”沈诗恩很是淡定的反问:“你在追我?”“不然呢?和经纪人、女一号闹掰都是闹着玩吗?”韩亦晨挑眉。“那我也喜欢你。”沈诗恩露出两颗小虎牙。沈妈妈说:遇见喜欢的人一定要和他去看一次月亮,那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某天夜里,沈诗恩拖着韩亦晨去摘星楼赏月。那夜过后,韩亦晨经常向她讨糖吃:“我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休息,那天全夜无休和你一起看了月亮,你要对我负责才好。”沈诗恩后退几步,抬眼去望那双让无数女孩疯狂的美眸,空气中弥漫:“好吧,勉为其难一下。”
  • 魅世

    魅世

    以新浪微小说为依托,精选青年编辑、作家刘颖创作的微小说108篇,用140字创造出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场景和意境,作者用细腻妖冶之笔法塑造出一个个非典型人物,看似荒诞虚妄,细思则汗出如渖。诡异离奇,善恶难分,魑魅魍魉,皆现魅世。
  • 重生九零俏甜妻

    重生九零俏甜妻

    职场女性虞婧瑶,回到了九十年代,在她刚刚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遇到了梦中的他。从此,她为了事业奋斗,也和他有了一段甜蜜的初恋之旅。(1V1甜文,男女主身心干净)
  • 译语

    译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姻缘错位命中定

    姻缘错位命中定

    有些姻缘是天定的,就算跨越时空!当遇到命中注定……将开展不一样的异世爱恋
  • 一不小心就成了娱乐圈巨星

    一不小心就成了娱乐圈巨星

    穿进总裁小说里,强撩了商业帝王白瑾辞。陆南殊以为以后只管打脸、虐渣、人生开挂。却惹到一头腹黑狼,一边嫌她不知廉耻,一边宠她毫无节制。“儿子要妹妹,我要小公主,你看是一次生一个,还是一次生俩。”等等,那分明是一个人啊喂!高甜新文《男神今天又求婚了》欢迎跳坑~交流群:248782032,敲门砖:任一角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