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2200000017

第17章 心灵杀手——战胜抑郁与强迫(1)

本章重点分析抑郁症和强迫症两大心理障碍,告诉你引发抑郁症和强迫症的重要原因以及诊断这类心理障碍的标准。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倾向或者你正在遭受抑郁或强迫的折磨,不妨看看本章为你提供的心理疗法,帮助你早日走出困境。

谁制造了抑郁“病毒”?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疾病已经很普遍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人类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下越来越脱离自然的本性,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信息量也空前增大,社会关系千变万化,公平的理念与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形成巨大反差等等。心理疾病正是在这些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逐渐增多并趋于恶化。下面,我们讲述两种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与强迫症。

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及病因

抑郁症是近年来在社会上最为“流行”的一种心理疾病。长期以来,整个社会,甚至是抑郁症患者都对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持有一种比较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看法。一提到抑郁,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丧失进取心”、“个性软弱”、“自暴自弃”或“爱好自虐”等。

实际上,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抑郁症其实只是一种由大脑某些生物指标改变而引发的疾病,患者通常有常人体验不到的痛苦,旁观者也无法感受其内心的伤痛。有人说抑郁症是一场精神重感冒,也有人说抑郁症才是真正的精神疾病,因为它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比如降低行为能力,改变世界观,摧毁人际关系等。总之,患者会变得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抑郁属于正常的情绪范畴,在某些能够引起我们悲伤和痛苦的事件中,大多数人都有过抑郁的表现和体验,如悲观失落、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避免与任何人发生接触等。但抑郁的情绪和抑郁症是有区别的,抑郁情绪的当事人尚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即便处在抑郁的状态中,但依然有行为自制力,没有异常行为出现;而抑郁症患者常常对环境不能做出客观、真实的判断,发生偏离社会常规的行为,比如情绪持续低落,感觉绝望,失去兴趣,并不能应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是产生了结束生命的念头。

关于抑郁症的表现,总结如下:

1.情感症状: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悲伤、空虚、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2.生理症状:行动迟缓,浑身无力,疲劳,紧张,食欲明显增加或减少,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或早醒。

3.心理症状:过度自责,自我评价降低,严重时产生绝望、厌世念头,甚至反复企图自杀。

4.认知症状:记忆力减退,难以集中注意力,思考困难,犹豫不决,难下决定。

以上症状必须是不间断地持续至少两周或两周以上,并且与平时的表现出现非常明显的反差。它们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感到疲劳时,做事少;而事情做得越少,就越是自责;越自责,情绪就越低落,抑郁的症状也就越严重,疲劳也会跟着加剧。

很多患上抑郁症的人也想与之抗争,仅存的一点求生欲望使他们坚持与病魔斗争,有的人赢了,而有的人却输了,还有的人是根本不愿抗争,眼睁睁地看着抑郁将自己吞噬。下面将介绍抑郁症患者的病因和心理变化,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抑郁,了解自己。

研究发现,人群中大约有16%的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被抑郁困扰,受到抑郁症的侵犯。抑郁症是一种高发的心境障碍,素有“精神重感冒”之称;发病的原因至今尚没有确定的说法,基本都是以显着而持久的情绪(心境)低落、言语动作减少和思维迟缓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概括起来,抑郁症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普遍被接受和公认的病因有:

1.遗传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抑郁症具有遗传性,和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概率就越大,比如直系亲属患病的概率就远远高于其他亲属。

2.生理因素。患者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以及荷尔蒙等生物化学物质出现失衡,因为特定的基因影响,导致整个神经系统的运行失常,生理节律也不能正常调节。因而,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药物能够在这个环节上帮助调节。

3.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主要体现为情绪的失落、无助感以及自我认知的消极定位。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习得性无助”,当多次遭受挫折而无法摆脱之后,当事人就会产生一种消极认知,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便干脆不再做任何挣扎。抑郁症患者就倾向于这种心理认知,认定自己就是个失败者,无法控制一切,只能受其摆布,甚至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患者也会将原因归咎于自己。

4.社会环境因素。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首次提出引发自杀现象的元凶——社会环境因素。他认为,自杀属于一种社会行为,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自杀的概率较为稳定。而心理学家经过一系列研究也发现,某些社会事件,譬如明星自杀,都对自杀率有着非常显着的影响。此外,

当事人生活遭遇的重大转折或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抑郁的出现。

抑郁患者的心理变化

有一个轻度抑郁的患者,她很积极地向医生求助,为了防止抑郁症状的复发和恶化,她一方面进行着自我治疗,一方面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物缓解病情,坚持了四个多月,尽管过程很辛苦,并且刚开始的时候效果也不明显,但一路坚持下来,她的病情已经好转。

俗话说“久病成医”,这个28岁的女孩开始研究起了抑郁症。根据她提供的信息,结合抑郁症的主要特征,这里总结了一些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心理变化的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抑郁症患者的心路历程。这样才能接受抑郁症并懂得如何去掌控和调节。

首先是抑郁过程中的总体心理感受。

出现身体疲乏的症状之后,本以为只要好好休息,调整作息时间、恢复睡眠就好了;但没想到情况越来越糟,每天根本就睡不着,体力也就谈不上恢复了。这样就一直处在疲劳的状态,提不起精神和兴趣做任何事情。有时候实在累得不行,觉得自己昏昏沉沉即将入眠时,突然一个心悸,又惊醒了,然后就长时间地难以入眠。害怕与朋友接触,短信、电话一概不回不接。似乎有个小鬼守在睡眠的大门口,只要睡意来临,前脚还未踏进去,那个小鬼就会拿着长矛刺过来,睡意就如惊弓之鸟般飞散了。

脑袋里似乎有一大罐铅,沉沉的,思维也变慢了,说话时连嘴唇都变得不听话了,胸口仿佛有一把火在燃烧,没有力气举手、抬腿,就连拿个水杯都变得艰难无比,有时候吃饭手明明已经把饭菜送进了嘴巴里,但却忘记了咀嚼。很多时候都有自杀的念头,关键时刻总是理智将其扼住。

情绪的低落出现周期性的反复发作,难受的时候只能冲进洗手间,打开水龙头,放声大哭,然后哭够了再擦把脸出去,依旧笑脸示人。总是劝自己:坚持,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可事实上,这一点用处都没有,低落的情绪还是时不时地就扑过来。

其次是抑郁症患者在一天之中的心理变化。

早晨。很多抑郁症患者是很晚入睡,早晨四五点钟就醒来,或者更早;甚至还有很多人经历了彻夜未眠的一夜,早晨也谈不上是醒来,而是直接从床上痛苦地坐起来,看着外面的天色,阳光灿烂会令人沮丧,天色阴沉还是会使人难过,然后就不知道自己即将要做什么,感觉这一整天又将是一段煎熬,不想上班或不想见人,于是一个念头闪过:这是最后一天了!

上午。勉强去上班或上学了,但提不起精神,做事也不在状态,听课也听不进去,没有效率——煎熬。

中午及午后。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上午,到了下班或下课时间,该吃饭了,但吃饭又是一种煎熬,勉强吃一点;午饭后似乎精神会稍稍好一点,心理上也没有很多压力了,这种心理转变是极其缓慢的,没有任何外在因素,完全是患者的一种心理感受,早晨起床时的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也渐渐淡化了。

下午至黄昏。下午四五点至黄昏这段时间,精神状态会很好,身体的疲乏感也稍稍减轻了,对事情也产生了一点兴趣,开始想与人交流,并且会主动去找些事情做。

晚上。晚饭后也许是这一天中最好的时候了,似乎所有的阴霾都被驱逐殆尽,交流过程中根本不会被视为抑郁症患者,简直与正常人一样。

睡前。躺在床上之后,患者开始想很多事情,包括担心睡不着,害怕明早又会早醒,恐惧早晨醒来之后的心情,拒绝迎来第二天等。于是,反反复复的担忧和恐惧,焦虑情绪再起,这是第二天抑郁的前兆。

抑郁与现代网络

抑郁症被公认是一种心理疾病,并且是真正的疾病。有研究者发现,当代社会之所以会成为抑郁的高发阶段,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网络。从一个人上网的习惯模式中可以大概看出些东西,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为了研究有抑郁症状的人在上网模式上的表现,或者说是抑郁症是否与上网模式之间存在关系,研究者观察了一群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发现他们总是在强迫式地接收和发送邮件,观看许多视频,并花费大量的时间玩网络游戏,当然也包括网络聊天;有的人甚至一整天都待在电脑前,在不同的应用之间频繁转换。后来,研究者对这群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追踪调查。

研究的最初,这群大学生中有30%的人伴随一些抑郁症状,譬如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焦虑过度等。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都患上了抑郁症,只能说明,有10%到40%的大学生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出现抑郁症状,并且那些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和那些没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相比,上网的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当然,研究还不能证明,究竟是抑郁引起了这种上网模式,还是因为不同的上网模式导致了抑郁——网络和一个人的情绪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

有些抑郁症患者或许会选择玩游戏或看视频的方式去逃避情绪上的伤痛,而游戏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情绪,未尝不是一种健康的逃避方式;还有不少社交上的困扰需要依靠网络聊天或频繁收发邮件的方式去缓解。有抑郁症状的人在上网时,经常在不同的应用中迅速地、不停地切换,实际上也是注意力难以集中的表现,但这种短暂的注意力集中或许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自身的心理状况。

由此可见,从上网的模式上观察,我们至少可以洞察一个人是否具有抑郁倾向;反过来,上网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抑郁症状的人起到缓解、调节的作用。当然,过度上网对病情是没有丝毫好处的,甚至还会导致病情恶化的情况出现。

走出抑郁的阴霾

驱除愤怒

有研究发现,抑郁或许来自当事人对自己的不满和愤怒。试想,当我们对外界的种种感到不满,甚至愤怒时,却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及时发泄,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会把这种情绪转向了自己。常常有一些处在抑郁状态的人,心中明明很不爽,但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也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对别人愤怒,结果自己就成了被攻击和贬低的对象。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缓解和消除,长此以往,抑郁的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

实际上,愤怒只不过就是一种情绪。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应对很多种情绪,所以它本身并非特别严重,只要学会表达和发泄愤怒的方法和途径,就可以了。

关于表达愤怒情绪的途径,什么是适当且有效的,这个很关键。通常情况下,愤怒不可肆无忌惮地发泄,因为那会伤害到其他的人,但如果只是将这种愤怒压在心底,它就永远不会消失,而总是试图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比如抑郁、头昏等。所以,发泄愤怒情绪要找到一条适当而有效的途径。

第一,在心里问问自己:我是否有所期待?究竟希望对方做点什么?而我想通过愤怒来表达什么?愤怒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某种欲望,我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对对方有所期望,而这期望却与现实存在差异。我们的期望没有实现,这种落差就导致了愤怒情绪的出现。此时,如果我们表达这种情绪的方式是:劈头盖脸地将对方骂一顿,然后转身走人,对方见我们如此,谁还乐意再顺从我们的意愿?这其实是与我们最初的期望相悖的。所以,当愤怒产生时,不妨将我们最初的期望直接表达出来,和对方进行协调沟通。

第二,再问问自己:我是真的对他(她)感到愤怒了吗?原因是否正如我所说的?心理学家发现,引发愤怒情绪的对象有时候和愤怒的发泄对象并不一致。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愤怒的真正原因并非如我们自己所说,而是另有因由,但对方却不幸地成了我们发泄的“替罪羊”。

第三,基本的需求和欲望得不到满足,也会衍生愤怒。我们是对全世界都不满,还是只对某个人、某件事感到不满?某个情境或许令我们感到深深的伤痛和无助,但我们会去责备这种情境吗?如果感觉到周围没有人关心你,没有人爱你,觉得只身一人、孤独无依,生活里没有快乐和爱的话,解除愤怒的最好方式是寻找获得爱与快乐的途径,而这种愤怒越是发泄,就越是令你痛苦。

同类推荐
  • 女性要懂心理学

    女性要懂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追求幸福与成功的女性都要懂点心理学,要重视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掌握审视心理状况、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疏导,以健康的身心迎接社会与时代的各种挑战,这样才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把握自己。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加成熟,在工作中更加突出,成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自信、更加出色、更加美丽的幸福女人。
  • 遇见菜根谭: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遇见菜根谭: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如果贫穷,必须心灵自救,因为贫穷是一切罪恶之源;如果富有也要心灵自救,因为富有同样毁灭了很多人。本书是一本凝聚心理医生十年助人自助理念的书籍,国内最实用的心理自助指南。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本书全面系统地揭示心理学在口才技巧中的运用,指导读者把握好沉默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时机、说话曲直、说话轻重和与别人开玩笑的分寸,把握好调解纠纷时和激励他人时的说话分寸,懂得怎样问别人才会说,怎样说别人才会听。
  •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随着美剧《Lie To Me》的热播,国内微反应丛书陆续出版,微反应正在通过多种媒介与大众接触,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应用微反应。面对大量的潜在读者群体,本书适时推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微反应、学会应用微反应。姜振宇所著《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为狭义微反应(市场销售火爆)。而《我的第一本微反应书》从广义微反应(包含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三部分内容)着手,结合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知识背景,将广义微反应从生理机制到心理现象,再到外部行为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
热门推荐
  • 修成佛

    修成佛

    明尊来问我,何为佛?何谓佛?我言,所谓佛,不过教化世人,心灵宁静,弃恶从善之道理,仅此而已。世人问我,如何修成佛?我言,既为人,何来成佛?
  • 替嫁:鬼颜太子妃

    替嫁:鬼颜太子妃

    她本是相府的丫鬟,一道圣旨小姐将嫁与当朝太子,传闻太子是个傻子。为此,她甘愿替自家小姐出嫁,从此化名上官婉芸。传说上官婉芸貌丑无盐,大婚当日京都倾城人如潮涌,只为一睹丑容。大婚当日,她便将公主吓晕。此举震惊朝野,从此世间便流传出去“傻太子娶了一名鬼妃!”她虽丑,可是却清灵聪慧,但是最终纸包不住火。那日谎言破,她于断头台上笑着领死,后来传闻太子也当众自刎,可是当天却有四条身影救走了鬼妃。有传说那四人是天下闻名的“倾城四公子。”从此,鬼妃便销声匿迹。时隔数月,天下突然多了一名艳倾天下的美女,她叫“艳倾城!”而天下更奇怪的事情是,陵国换了新皇帝,有人说他是倾城四公子的梅冷情。时隔多年,有人想起了一件事“那年皇城大乱,据说是两位王爷和皇帝为了一名女子而倒戈相向,传说那女子就是艳倾城。”也有人说,是因为皇帝为了报母亲的仇而入了魔,还有人说是皇帝为了不让江山落入一个叫“陵蓝”的人而布的局。更有荒谬的说法是“艳倾城爱上了一位叫竹韵的男人,以至于皇帝魔性大发,势要血流成河以捍卫龙颜。”她时隔多年,依然众说纷坛……请路过的亲们支持一下好友的文《穿越:嗜血邪王的鬼妃》紫牡丹akhehttp://m.pgsk.com/a/297604/请喜欢这个文的童鞋们加群92089491哈!
  • 甜蜜娇妻,总裁,强势宠

    甜蜜娇妻,总裁,强势宠

    都说有一个宠着自己的人很好,但是沈无音并不这样认为一场骗局,她迷迷糊糊的和商业鬼才结婚.婚后,说好的洁癖、厌女症,说好的嗜血残忍呢?小剧场“我要离婚!”沈无音十分强势的说。“离婚?顾太太要抛夫弃子?”“???”沈无音。“顾大总裁,您到底是在养老婆还是养女儿?”沈无音说。“都在养”顾初寒笑眯眯的说
  • 暴富

    暴富

    主人公“木棍”是一家停产国企的留守人员,因收入微薄而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终于,为生活所迫,他选择离开了单位,下海到了私企。原本想私企人际关系简单,没想到却是潭小水深,让他在其中深陷矛盾旋涡。
  • 身体里的故乡

    身体里的故乡

    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曾出现规模空前的南下和北上打工潮,其中从外地到北京的务工者被称为“北漂族”。印子君便是“北漂”中的一员。约略记得1997年深秋,川南富顺一老作家到京造访,陪同前来的一小伙,正是印子君。于是知道印子君是四川富顺人,其时,他在北京亚运村一家餐馆打工,负责后勤采购工作。每天,印子君骑着三轮车不断往返于餐馆和菜市场之间,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常有诗歌作品在报刊发表。因为这个缘故,当时北京不少媒体对他进行了大量报道,一时间成了引人注目的“民工诗人”或“打工诗人”。印子君上街或到菜市场买菜,许多并不认识的当地居民都主动向他打招呼,投来钦羡的目光。
  • 完美机甲剑神

    完美机甲剑神

    进入大宇宙时期的人类,在星空遭遇黑暗魔族,双方血战星空。少年张远重生十年前,借游戏《英雄》加入星空战场,一代机甲剑神横空出世。新书《最后一个炼金师》已发。
  • 天才嫡女,废材四小姐

    天才嫡女,废材四小姐

    她本是冷酷果断,身手凌厉的顶尖杀手。一朝穿越,灵魂附身到一个拥有绝色容颜却被世人耻笑为花瓶的废材嫡女身上。当神体渐渐觉醒,再也难掩她的绝代风华。御神兽,炼神器,顺带夺走数个美男的心。这一世,谁欺辱我,必当千倍百倍一一奉还!
  • 《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弟子规》说,当父母喊你的时候,应该立即回应,不要迟缓。这本重要的童蒙著作,把这句话放在前面,是因为这件小事体现着一个人的德行,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
  • 翰苑

    翰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到深处是无言(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情到深处是无言(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