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9900000042

第42章 民间艺术(6)

20、永新禾川、埠前一带的狮子舞。其灯舞系宋代时从广东太浦传入。表演者身披黄麻作狮毛状,缀在黄布上而成。狮头由纸壳麻乍结成,描以彩绘。狮子舞分单人狮和双人狮。单人狮叫青狮舞,舞者上身赤膊,腰系细绸带,穿灯笼裤,脚穿平底黑布鞋。双人狮叫毛狮舞。身着与单狮舞同,单狮、双狮舞者都有武艺功力,表演才算上乘。表演时,需要一张方桌,桌面为山,桌下为山洞,表演者窜上跳下,步伐用得最多的是点马步、溜马步、揖拜等。狮子舞具有杂耍逗乐的特点。表演时伴以锣、鼓、钹等音乐节奏。

21、安福竹江乡下沙村、洲湖镇的滚挡牌舞。滚牌挡舞带有浓厚的武术动作,以刚强的特点。滚挡牌是由一人扮叉手,12人扮牌丁的男子器械舞。“叉手”着咖啡色或灰色对襟上衣,腰系蓝色汗布,头戴绿色宽边款顶红缨帽,脚踏黑色快靴。“牌丁”内着白色对襟衣,外斜披土黄色单袖便衣(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褶在衣服里面,称痞子装),腰系红色汗布,下穿墨绿色长便裤,脚穿白袜草鞋,头扎红色汗巾。虎叉一把柳叶单刀,用篾或藤织成的挡牌,画有虎头。音乐以打击乐,随着舞蹈动作而变化鼓点。动作特点:滚如兔、矮如菇、静则欲动、视则如虎、刚柔相济,锐不可挡。

滚挡牌以滚为主表演,前后不到五分钟,可是“滚牌”动作竟达三十二个之多,滚得象兔子一样灵活,这样才能体现古代武士利用地形和娴熟的滚翻技巧躲避敌人,伺机反扑。“滚挡牌”的矮动作较多,如“金蹲搅刀”、“平菇桩”,它的脚步是“丁字步”,坚实、沉稳、进退自如。

二、戏曲舞蹈

吉安民间的戏曲舞蹈虽然不是吉安民间舞蹈的特色,但它毕竟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传统上比较有影响的有“摇彩”、“补背褡”、“花姑出关”及秧歌腰鼓舞之类。这里不详述。

第四节 民间戏曲曲艺

吉安民间戏曲、曲艺表演的历史,文献中记载太少,它不可以与民间音乐舞蹈相比。有一点可以肯定,明代以前,吉安民间戏曲曲艺表演历史不太清楚,明末清初才有了戏曲。戏曲以采茶戏为主要表演形式,称谓也因表演的形式差异而不同,各地都有自己的采茶戏,而花鼓戏、三角班等,它们互相之间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点,曲艺主要表现为永新小鼓、道情、莲花落、春锣和吉安渔鼓等。

一、戏曲

1、吉安戏。明代万历年间,弋阳高腔到湖南、广东一带,吉安是必经之地,因此高腔在吉安就有了流传。明代吉安人景居士编印的《鼎刻时新滚调歌令五谷调簧》是当时吉安流行的高腔“徽池雅调”演唱的剧本,是后来吉安高腔剧本之一。清代咸丰年间,因为战乱,不少吉安艺人流入湖南,参加了湘剧、祁剧班子的演出。另一方面,湖南艺人参加吉安戏班演出,互相影响,两地高腔为吉安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光绪十年(1884),吉安第一个戏班“吉郡临庆堂”建立,班主戚炳林,赣县大湖江人,它在吉安吸收了包括祁剧、东河戏、湖南花鼓戏、吉安花鼓戏的艺人同台演出,创造出独具风格的多声腔的剧种—吉安戏,民间称为“吉安大戏”。

吉安戏走遍了吉水、永丰、乐安、新干、峡江、泰和、万安、遂川、安福、莲花、永新、茶陵等地,在赣南的影响尤大,赣州东河戏班艺人纷纷加入吉郡临庆堂班。20世纪40年代,吉安戏受京剧冲击,逐渐转入乡间演出,后来境况日衰,今已不传。

2、吉安采茶戏。它是由民间花鼓班、三角班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清末,吉安的中部和北部流行花鼓班逐渐为来自永丰县的三角班所排斥和融化,而形成吉安采茶戏。民国时期,宜黄戏、吉安戏等大剧种衰落。永丰三角班从流散的大班艺人中吸取营养,演出整本戏,连台本戏,表演程式增多,曲调丰富,逐渐形成半班。半班是吉安采茶戏的雏形。吉安采茶戏普及快,先后形成各县有特点的采茶戏。在吉安城内,清代道光年间已有两个班社,一个是同和堂班,一个同合堂班。后来,它受吉安戏的影响很大,因而形成城内的吉安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朴实、风趣,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表现生活、劳动生产、男女恋情,为老百姓所喜爱。在表演上最具特色的是矮桩戏,也叫裙子戏,即在戏中,丑角身穿齐膝的短裙,坐矮桩,走矮子步。小生、小旦则善于使用折扇道具,舞出各种花姿,称扇子花。有时还吸收民间杂耍技艺,以吸引观众。

3、三角班。旧时吉安民间戏班,由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角色组合的戏班,故名三角班。它唱的曲调的是采茶调,用锣鼓过门,所以又叫锣鼓班。所谓“三角”,是一个形容戏班人少的称谓,其实,这种小戏班包括乐队不过10人,有“七紧八宽九轻松”的说法。七个人紧了点,八个人就宽松一些,九个人就轻松多了。三角班的服装、道具、乐器也简单,装在一起不满一箩担,人们称它为“一套锣鼓两把琴,草帽折扇和短裙。”人少,服饰少,化妆简单,成为三角戏班的最大特点。

三角班源自抚州的宜黄县,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祖师爷叫清源师。在流传发展过程形成两支,一支传入赣南的宁都县,形成赣南的地方小戏;一支传入永丰和吉水,形成吉安的地方小戏。

道光十九年(1839),三角班传入吉水的螺田、白沙、冠山一带。当时有白水人邓觐周,从小拜师学艺,演唱俱佳。民国初年,他来到吉水水西的上南坑一带传艺,几年间授徒300余人。与此同时,螺田城陂人夏月梅,从永丰学艺而归,在丁江、冠山、螺田一带传艺,从艺的人称他为祖师爷。夏月梅与邓觐周在吉水一东一西,使三角班在吉水遍地开花,并逐渐向吉安泰和、遂川、安福等地发展。

三角班剧目丰富,有《补背褡》、《秧麦》、《毛棚记》、《蔡鸣凤》等大小剧目120多个。剧目绝大多数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生活、爱情、劳动情景,其中也夹杂一些比较庸俗的情节,如《大小争夫》、《外甥嫖姨》等,因有“女人看了三角班,房门不愿关;男人看了三角班,扁担不上肩。”地方政府曾经下令禁演,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十八日,吉安知府曾经颁布《严禁规条》有:“一禁花会标及一切赌博;二禁三角班以及游娼”(见同治《安福县志》卷末)。

吉安花鼓班。花鼓班与三角班相类似,是由小班、小旦、小丑三个角色组成,人数不多,连音乐场面在内,也不过七八个人,适合游乡走街演出。吉安的花鼓戏是从清江、新余来,与三角班并存于吉安,并影响吉安采茶戏的形成与发展。

吉安戏曲的发展迅速,与吉安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秋冬农闲,民间办喜事的多,富裕家庭以请戏班子为荣,热闹喜庆气氛浓,花费并不大,有的一开演就数夜连续。春节灯彩,大家族每年都请戏班来助兴。吉安境内的万寿宫建筑,进大门就是一个戏台,据传许真君爱看戏,一年七庆八节的都让戏班来表演。康王菩萨也是一个爱看戏的神明,吉安民间有不少关于他如何想办法让戏班子在庙前演戏的故事。吉安的近河城镇,旧时代都是商贸重点,商业繁荣与戏曲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商人们的精神生活几乎靠着戏班和青楼支撑着。可见,旧时戏班的生意很不错,一年中忙得很少休闲。遇上战乱,社会动荡,戏曲形式消亡了,如三角班已失传了数十年,但它的小调却在民间流传,这可能与民俗生活有关。

二、曲艺流东节,七月十六王母日,八月初一朝拜,十五烧塔,九月九重阳会等。

1、永新小鼓。流传在永新县、井冈山市、安福县、吉安县、泰和县等地与永新相邻的乡镇。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从渔鼓派生出来的。当时樟树人姓胡的盲人流落永新,在永新传授渔鼓。后来,南乡烟阁的青岭村盲人欧阳承相在渔鼓的基础上把传统的一些小说,戏文编成曲艺,配上永新小调,用牛皮制作的扁形双面小鼓系在腰间,以单棒敲打伴奏,由此而传于世。当时永新城内盲艺人采用永新号子和山歌音调,以当地方言编唱民间故事和戏文,平日在城镇街头巷尾坐椅卖唱以谋生,当时叫“唱号音”。建国后新文艺工作者加工整理这一传统曲艺形式时,起名为永新小鼓,并搬上舞台,改坐唱为站唱,扩大表演空间。它有说有唱,以唱为主。艺人表演时,一面小鼓系于腹部,左手持两块连起的竹片,右手拿一根似筷子的长七寸,一头系有红线坠子的竹杆,以此做伴奏道具,自敲自唱,内容多属诙谐幽默人物事件,唱腔起伏跌宕,分平腔、高腔两大派。建国前已产生100多个曲目,流传下来的有30多个,短小段子有《懒婆娘》、《鲁班造厨》、《娘投女》、《四姐下凡》等,大型连本有《乌金记》、《南桂打酒》、《两喜缘》、《曹安舍子救爹娘》、《拜寿记》等。

2、道情。流传在吉水、峡江、新干、永新、井冈山等县市。艺人演唱时用简板和渔鼓为伴奏乐器,又称渔鼓。所演唱曲目多属有情节,以唱为主,说为辅,不受时空限制。建国前各地盲艺人、流浪艺人多演唱此形式以谋生。建国后,新干、峡江、吉水等地曾组织盲艺人配合各种政治运动编唱新内容的曲目。

3、莲花落。艺人单人持两块用绳穿后加装饰物的竹片作伴奏器演唱,不受时空限制。唱词多为七字句,有四句一韵和两句一韵两种;固定的多为唱戏文故事,即兴的随意性大。过门均加“莲花落、落莲花”之类的衬词,以更充分发挥音乐的效果作用。有土地革命时代的曲目流传至今,如永新县的《共产党员成功万万年》、泰和县的《当兵就要当红军》。万安、遂川有传统曲目《十字牌》、《虫子歌》等。

4、春锣。流行于安福钱山一带。每年立春前,报春人(民间艺人,又叫报子),敲打着斜挎肩上或扎于腰间的春锣鼓(比普通锣鼓小些),走村串户,挨家报告交春日期,奉送一张《春牛图》,说些吉祥话,祈祝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并唱一组《报春歌》。一般进门唱《双手敲起龙凤鼓》,主人清喝茶时唱赞美主人的《贤良嫂子一枝花》,贴《春牛图》时唱《春光长在吉祥人家》,告辞时唱《少陪歌》。春锣有唱有说,以唱为主,通常词不甚固定,见人唱人,见物唱物,篇幅不受限制。

5、吉安渔鼓。吉安渔鼓俗叫打嘣嘣,流行在吉安、吉水、永丰、峡江、安福、泰和等县。

吉安渔鼓的历史比较长,元代已有表演,明清十分盛行。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吉安城办有“圣恩堂”,收养残疾人,其中盲人多学唱渔鼓,以此谋生,几乎成了吉安境内曲艺中一个特点,民间戏称瞎子唱曲。

吉安渔鼓是由一人坐唱,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其演唱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渔鼓伴奏,一种是二胡伴奏。渔鼓是一种一尺八寸长、直径约3寸的竹筒做成,竹筒的一端蒙上猪油膜,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击敲,叫一响。如果左手加用两块小竹板,一端用小绳串连的筒板,与渔鼓同时击打,叫二响。

吉安渔鼓是靠说唱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过程,擅长表现儿女情长、风花雪月之类的内容。虽然表演者是盲人,外表有些欠雅,但旧时代,一些豪绅家庭办喜事,会特地请他们来表演助兴。更多的是盲艺人走街穿巷,不辞辛劳地演出,获得糊口报酬,几百年来传承这一民间曲艺。至今存在艺人少,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

吉安渔鼓的传统曲目有百多个,以《卖花记》、《孟姜女哭长城》、《毛朋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为著名。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

    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

    本书介绍了民族英雄岳飞的生平,内容包括:英雄出世遇洪灾、箩弹清沙受母训、拜师学艺得绝技、校场巧试九枝箭、乱草冈力服牛皋、宗泽慧眼识英才、岳母刺字精忠训等。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成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个雅号。在混乱黑暗的时代,竹林七贤把老庄哲学的无为、尚真与返归自然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自由解放的新气象和不伪饰、不矫情、顺其自然的新的道德风尚。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影响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已成为魏晋时期文人精神理想的一种象征。
  • 谋圣鬼谷子

    谋圣鬼谷子

    鬼谷子作为兵家的著名代表之一,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是战国历史上极具神秘色彩的显赫人物。是当下读者都比较感兴趣的人物之一,本书采用了大量纪实手法更全面和客观地观察鬼谷子。《谋圣鬼谷子》与大型历史谋略情节剧《谋圣鬼谷子》同名,是由著名导演郭宝昌倾心打造的一部史诗级电视盛宴。本剧由段奕宏、戚薇、倪大红、等著名演员联袂主演,号称2014年最好的战争史诗大篇,本书讲述了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历史。谋略家鬼谷子集儒、道、墨、法、兵、阴阳等思想于一身,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乱世中,用“奇计”创造奇迹,用谋略推动时代发展的传奇故事。
热门推荐
  • 玖楼

    玖楼

    玖楼,远古时期的一座楼,而能看见它,也只有有缘人……
  • 八道门

    八道门

    康一西一度热衷于谈及堂宁小区的七道门——从小区大门到他家,之间竟有七道门。“真是麻烦,不过很安全。”每逢被询问起住处,他总是这样漫不经心地说起小区的七道门。他一般会在此处停顿片刻,等着对方满怀同情地问,“怎么会呢?那么多门?”于是便可以心安理得娓娓道来,关于那七道门。测绘师康一西会在这时举起他执惯铅笔的右手,每说一道门,便从外向里弯下一根圆润苍白的手指。右手用完再举左手。待七道门细细讲完,手势已像佛祖。他有时候是在出租车上谈起那七道门——饭局结束,食客们按居住方向分组乘出租车离场。
  •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amaged Goods

    Damaged Goo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人之梦:超人卷

    超人之梦:超人卷

    上帝创造人类后,在赋予人类善良、正义、仁慈的同时,也将贪婪、无知、邪恶加诸于人,因此人类并不满足上帝给予的一切,也想学着上帝那样去造人。基于此,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造超人出现了,他们或者是基因改良的成果,或者是人兽杂交的变种,或者是人与机器的合体,又或者是经过宇宙射线辐射的异变。他们拥有五花八门的超能力,能一飞冲天,能如蝙蝠般出没于黑夜,能举起卡车和楼房。他们中有与邪恶英勇战斗的侠客,也有变为超人后而堕落的恶人。
  • 巨星洪泽

    巨星洪泽

    张昂,中国九十年代最成功的童星,八岁站在了金马奖的领奖台上,但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突然昏倒,之后演艺圈再也没有了他的影子,如无数童星般陨落。八年后,他再次走入娱乐圈时,他不再是童星张昂,将是巨星洪泽。PS:已有355万字完本作品《我不当明星》,欢迎品尝~
  • 李先生请多指教

    李先生请多指教

    那年夏天在盛放的樱花树下17岁的夏玲珑遇到了她的天生是对头东方墨初。从此以后相爱相杀从不间断.......夏玲珑:“东方墨初,你又偷翻我的东西,我要杀了你。”东方墨初:“我那怎么叫偷翻呢,我明明是光明正大地翻好不好?”
  • 风的诺言

    风的诺言

    程逸;天赋极强、却又玩世不恭的搞笑男主角。庞琪;身世显赫、却又寄人篱下的可爱女主角。是偶然的一次相遇让他们形影不离,,还是十年前的偶遇让他们注定永恒相依。历经磨难的他们会在一起吗。。。幸福到底在何方、其实、它一直在你身边。
  • 机甲天王

    机甲天王

    神秘至宝,彪悍美女,狂野机甲,统统纳入怀中。且看李源,一个出自边疆家族的小小机甲兵,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又如何驾驭钢铁洪流,踏破银河,傲笑寰宇。成就不败巅峰。他,机甲天王,让万国来朝,让无数王牌俯首称臣。
  • 扶桑花开君未归

    扶桑花开君未归

    她曾经,贵为天神,万人敬仰。现在的她,胆小如鼠,傻不拉几,实力弱到了极点。什么?到到达无人之境还弱?这还让他们怎么活啊!刘萧夜:“无人境界?呵,瑾儿止步于此,还真的是弱爆了!”莲逍:“明明很强啊!”刘萧夜:“……”你是谁?我不认识你!***莲瑾/扶桑:“无论如何,我都会找到你,即使你化成灰烬,魂飞魄散,我也要想办法把你找回来!”刘萧夜:“当我第一次沐浴光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火红,如同阳光一般美好。”莲逍:“九耀国永远是你的家。”子箫:“我愿用九万年修为换你一笑,瑾,即使你不再是扶桑,但你依然是我的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