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6100000009

第9章 圣贤论(3)

——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

嘴里不说而心里记住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原文】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孔子《论语·子张第十九》

【译文】

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趣;恳切的发问,多思考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原文】

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国志·王肃传》

【译文】

董遇,字季直,资质迟钝但爱好学习。原先他擅长研究《老子》,给老子作注解;又擅长《春秋左氏传》,为之写成《朱墨别异》一书。有人跟他学,董遇不肯指教,却说:“必须自己先读百遍。”又说:“读书百遍,它的道理就自然清楚。”跟着他学的人说:“我们急切地渴望着学习,就是挤不出时间。”董遇说:“应该利用三余来进行学习。”有人问“三余”是什么意思,董遇解释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连绵的日子,也是空余时间啊!”

【原文】

尔等读书,须求识字。或曰:焉有读书不识字者?余曰:读一孝字,便要尽事亲之道;读一悌字,便要尽从兄之道。自入塾时,莫不识此字,谁能自家身上一一体贴,求实致于行乎?童而习之,白首不悟,读书破万卷,只谓之不识字。王汝止讲良知,谓不行不算知,有樵夫者,窃听已久,忽然有悟,歌曰:“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如樵夫者,乃所称识字者也。”

——【明】孙奇逢《孙夏峰全集·孝友堂家训》

【译文】

你们读书,必须力求认识字。难道有读书却不认识字的人吗?我说:读一个“孝”字,就要竭尽侍奉父母的道义;读一个“悌”字就要竭尽服从兄长的道义。自从进入私塾时起,没有不认识这两个字的,但是有谁能在自己身上一一体现,求得实在的东西用在行动中呢?孩童时就开始学习它,到老了还没有领悟到它的含义,即使他读书很多,也只能说他是不识字的人。明代思想家王汝止在讲授良知这个问题时,说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知道了。有一个砍柴的人偷偷地听了很久,忽然有所领悟,便唱道:“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像这个砍柴的人,才是称得上识字的人。

【原文】

圣祖《庭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清】爱新觉罗·玄烨

【译文】

圣祖《庭训格言》说:朱熹说:“读书的方法,应当循序渐进而有常规,抓住一个目标而不松懈。在句读和文章的义理中间从容探求,而在实际生活中和行为实践中去进行体验,然后就能心灵沉静,义理明了,渐渐地见出了学问的意味。不然的话,则即使是去广博地求取,每天背诵五车书籍,又对学问有什么益处呢?这句话是读书的极至精要。人们读书,本来就是想要将学问存于心中,体验于自身,而为自己求得实在的好处。如果不是这样,将书泛泛而读又有何用处?凡是读书人,都应该奉行这些话,以作为训导。”

【原文】

《训导》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未必能有益也。”

——【清】爱新觉罗·玄烨

【译文】

《庭训格言》说:“做学问的功夫,并不在日常生活之外。检点自身就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居住在家中就要侍奉双亲、尊敬长者,穷究事理就要读书籍、讲义理,这些工夫是最近便、最容易的,从今天开始就应当努力;它又是最急需、最痛切的,从今天开始就应当努力;用一日的力气,就会有一日的成效。到了有所怀疑的时候,去寻找别人,互相问难,那就会大有长进,学问通达,自然不可限量。如果在今天全然不用力气,蹉跎庸碌地度过了少壮的时光,即使日后得以拜圣贤之人做老师,也未必能有益处。

【原文】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译文】

晋孝武帝将要给大臣们讲《孝经》,谢安、谢石两兄弟便在自己家里和一些人互相讨论学习。车胤也在其中,他听后有疑难,但又不敢问谢家兄弟。于是,对袁羊说:“我不问吧,怕把精彩的讲解遗漏了;多问吧,又怕劳烦谢家兄弟。”袁羊说:“我看他俩决不会因你多问而嫌厌的。”车胤问道:“你怎么知道呢?”袁羊说:“哪里见过明亮的镜子厌倦人们常照,清澈的流水害怕和风吹拂!”

【原文】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宋史·寇准传》

【译文】

起初,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对自己的同僚说: “寇公是奇才,可惜学问权术不够啊。”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张咏恰好从成都罢职回来,寇准尊敬地供给帐幕,盛情款待。张咏将离开(离去),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么教我的·”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就拿这本书读,读到“不学无术”时,恍然大悟,笑着说:“这是张公说我呢。”

【原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译文】

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

【原文】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礼记·中康》

【译文】

就像走远路一樣,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從低处起步。

【原文】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译文】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原文】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译文】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原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

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而想不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表达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问题而他不能以此类推到其他三个问题,就不再教他。

【解读】

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成功的教学方法总是能给人以启发。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学就很有现实意义。现在很多教师仍行着填鸭式教学的老路,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要么过多要么不足,该启发的时候启而不当或无启无发。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差了。只有灵活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取得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原文】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下》

【译文】

贤能之人先使自己明明白白,然后再去教导别人,让别人也明明白白;现在的人自己都迷迷糊糊,却想用这些迷迷糊糊的东西去使得别人明明白白。

【解读】

“教学相长”,不仅师生间如此,即使教者本身也是如此。当我们想要去教会别人时,总得自己先弄明白,只有自己明明白白,才有可能让别人明白;如果自己都昏昏然不知所以,想要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老百姓说:“你想要给人家一桶水,你自己先要有一缸水才行”。不然,你拿什么给人家呢?想让人家明白,自己却糊涂,怎么可能呢?

【原文】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仲虺之诰》

【译文】

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原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译文】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滞不前。”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炼制出来的,但是它却比蓼蓝更青;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是比水更冷。木材笔直得与墨线相吻合,但是把它熏烤可以弯曲,从而做成车轮,它的弯曲度就与圆规画出的圆相吻合,此时,即是木料经受曝晒,它也不能再伸直了,是熏烤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啊。因此,木料经过墨线的测量才能取直,金属做成的刀剑只有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变得锋利无比,君子如果能广泛地学习知识而又能每天自我检查和反省,这样就会聪明智慧,而且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原文】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译文】

所以,不登上巍峨的山峰,就不知道天那么高;不亲自到深谷,就不知道地那么厚。

【原文】

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译文】

小土山累积起来就成为了高山,小江河汇集起来成为了大海。

【原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己。

——《庄子·知北游》

【译文】

人活在世上,就好像白马从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是一瞬间的事啊。

【原文】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周易·乾卦》

【译文】

君子勤奋学习以积累学问道德,有疑难则不耻下问的来明辨真谛,用宽恕厚道的存心来待人接物,用仁慈博爱的精神广行于天下。

【格言警句 延伸阅读】

格物者,穷事事物物之理;致知者,知事事物物之理。

欲致其知,须是格物。格物云者,要穷到九分九厘以上方是格。

——【宋】朱熹《朱子语类》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美】爱因斯坦

人思考越多,话越少。

——【法】孟德斯鸠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

——【法】巴尔扎克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德】波尔克

懒于思考,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昧”。

——【苏联】高尔基

洗耳恭听先人的教诲,乃三生有幸之事,我们应该多读好书,并使之消化。

——【意】达·芬奇

要提倡独立思考。

——卢嘉锡

谁不用脑子去思索,到头来他除了感叹之外,将一无所有。

——【德】歌德

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

——陆世仪

古来圣贤,未有不重思者,思只是穷理二字。

——陆世仪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学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

——【美】爱迪生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最高成就是,把可知的事物寻个水落石出,对不可知的事物敬而远之。

——【德】歌德

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

——程颐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法】伏尔泰

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

——马寅初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法】伏尔泰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法】伏尔泰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年。

——【法】雨果

应当把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始终放在首位。

——【美】爱因斯坦

思则睿,睿则圣。

——周敦颐

我的成就,应当归功于有力的思索。

——【英】牛顿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灵魂书

    一个人的灵魂书

    这是描摹了古代大河的图纸,黄色的纸张,褐色的图文,当你的阅读进入了状态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那汹涌的苦水,在凄凉的秋天慢慢将你埋没吞噬的忧伤。黄泥沙,绿草岸,这些古老的艺术美已经没糟蹋得不成体统,满口的烟碱,那是被鸦片一样的文字麻痹的眼睛和心。
  • 孔雀西南飞

    孔雀西南飞

    1981年我去攀钢,首先激起我创作激情的,是很有大将风度的“好一个黎明”!第二篇报告文学,专写赵忠玉。题目叫:《得人心者》。今天我读别人写攀钢、写赵忠玉的文章,仍禁不住叹日: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啊,又见攀钢,又见攀钢。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得与失的智慧

    得与失的智慧

    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因此,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青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启迪后人。
  •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二十多年前,45岁的周国平喜得一女妞妞,如同拥有了整个世界的绚烂;女儿随后查出眼癌,整个家庭被推入无边的深渊。妞妞可爱之极,更让人心痛之极。虽生必死,是她的父母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挖去她的双眼,暂时延长她的生命,亦不能避免癌症的复发,日后却又要面对人生接踵而来的种种不堪与痛苦;不做手术,她的生命就像流星一样短暂。周国平夫妇在痛楚中不知所从。父爱如山,可到最后,父爱什么也解决不了。《妞妞》是周国平为妞妞而写,同时也是为他自己而写。这本书是不问有什么意义的产物,它是给不问有什么意义的读者看的。
热门推荐
  • 快穿男主他超甜

    快穿男主他超甜

    新书《快穿大魔王:Boss,撩一个》求支持沉稳佣兵大叔:“我的黑卡和人都给你,但你只归我——”电竞正太男神:“人生理想:赚钱,买糖,养姐姐——”学霸式校草:“高中毕业不谈恋爱!”“(痴汉笑)媳妇儿真好看——”妖艳美人:“没人能够抵抗我的美貌,唯独你不同——”*沐鱼扶腰无语长叹:“男神太会撩,我只想退货!”神秘郁BOOS嘴角露出森森笑意:“阿鱼,再说一遍?”沐鱼:郁如花,我爱你!就像大猫爱老鼠。:)(专宠1v1一见钟情)
  • 二妹家的良田

    二妹家的良田

    月家的二妹生来就是个痴儿,不仅如此还是个少有的大力士。有一天月家二妹进山里砍柴,听说遇到神仙,痴病就治好了。月家人多地少,月家二妹常常饭肚子。月家二妹想攒钱,攒啊攒,攒出了几十亩良田。要问古城谁家女儿最能干,到地里去看月家二妹去。月小凤重生了,重生在一户吃不饱,穿不暖的农家里,为了吃好住好穿好,她只好努力赚钱了。做了十年的野人,万神董本着野兽的本能,想把看中的女人抢回山,可为毛他家女人就这么聪明呢?他想把人抢回山,抢人不成,还被她留在村里了。不过有这么能干的媳妇也不错,为了媳妇……
  • 爷爷

    爷爷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爱是伤筋动骨的痛

    爱是伤筋动骨的痛

    我爱他爱的要死,他恨我恨得要命,终于我死了心,丢了命,可他却跟失了魂一样……江云汐哭着问沈慕寒:你能不能娶我沈慕寒说:可以,除非你爸不是凶手,除非你不是他的女儿两个除非,江云汐终于明白,有些事,是生死都不能跨越的……她绝望的纵身一跃,沈慕寒那一刻才知道,没有什么是除非的……
  • 妃天下:拆了王府踢掉妾

    妃天下:拆了王府踢掉妾

    她神经大条且刁蛮霸道,一心拒嫁却被爹爹出卖,嫁进王府后才发现,她这个正牌王妃居然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回事儿,特别是那个冰山脸王爷,为什么一直冷冰冰的,前辈子是块冰吧?
  • 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注

    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为葬仙而来

    我为葬仙而来

    楚箫生于烽火连天的仙界,家族弃子,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楚箫艰难地活下来,颠覆一切。“就让我来葬下这个时代吧!”
  • 赊刀人

    赊刀人

    你遇到过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菜刀的吗?别人想买,他却不卖,只肯卖给你。给他钱又不收,笑着告诉你,等两个馒头能换媳妇时再来收账。如果遇到了,千万不要以为捡了便宜,因为你将付出的,绝不止一把菜刀钱……
  • 重生之不做豪门妻

    重生之不做豪门妻

    【重生文必看】前世的苏瑶柔顺乖巧,却从小受苦,被亲人欺凌出卖,连唯一的弟弟也被迫害致死。直到遇到豪门竹马,她以为找到了真爱,就可以逃出苦海,幸福一生。结果她付出了一切,却遭人陷害,横死在狱中。今生的苏瑶不再做个乖乖女,她霸道狠毒不择手段,为什么,却有个豪门忠犬一直不离不弃。说好的,今生再不嫁豪门的呢?说好的,要自立自强不嫁人的呢?那个谁……说话要算话,我就是不嫁豪门,因为我自己比你更豪门。
  • 原始星球我为王

    原始星球我为王

    这里有恐龙,泰坦蟒,史前巨鳄,会喷火的鸟,拥有神秘力量的异兽,还有原始人……这是一颗未曾出现文明的星球,这里的生物崇拜力量……夏禹来了,带来了文明的火种,还有野心……(这是一本争霸文与种田文的合体,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