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26300000004

第4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1)

今讲此经,先讲经题,次讲经文。经题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字。经常法也,佛口所宣说之常法,皆谓之经。波罗蜜、梵语,蜜、到义,波罗、彼岸义,即到彼岸义。如过渡然,由此岸到彼岸也。又波罗蜜,事究竟义,谓凡事做到圆满究竟、即谓之波罗蜜。般若、梵语,智慧义。金刚、矿物名,其质最坚最利,不为一切物所摧破,而能摧破一切物。且其坚利之质,本来具足,非由外物构成,亦非由外物锻炼而成。以之喻人本具之佛智慧,从无始以来人人同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为无始无明所汩没,且能照破无始无明,如风扫浮云,霜消杲日,虽寂照如如,而复非寂非照,虽非寂非照,而复恒寂恒照,此即所谓金刚般若也。若不具此金刚般若,则所事不能到圆满究竟,故必须金刚般若,始能波罗蜜也。

今且就世间法言之,无论欲办何事,无智慧本不能办,无较优之智慧,虽办亦不能办到成就,此世人所共知共见者也。更从出世法念佛一门言之,倘念佛之人,未经耆宿之开示了达念佛之真理,固不能念,即念亦不能有往生极乐之成功。何以故?不具金刚般若,必不能摧破邪道,护持正法也。昔有一念佛者,因其友数称其名,其人闻之,曰:“汝何故念我名乎?”友曰:“我念汝名才数百声,汝即生瞋心,汝念弥陀佛日千百声,焉知弥陀佛不生瞋心乎?”其人恐念佛亵佛,遂自此不念。又有一念佛之人,遇一禅师诘之曰:“念佛者是谁?”其人懵然。谓念佛无益,亦停止不念。盖皆由不具金刚般若,一遇外缘即为所障住也。更有人颇解佛说西方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倘有人称念其名,念至三五七日,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即得往生彼处,故日夜念不辍。一日、有参禅师谓之曰:“父母未生以前是谁?死后谁往生?”其人心乱犹豫,将念佛功夫从此间断,此无他,不具金刚般若,不能破他而为他所破也。倘能获得金刚般若,心佛无二,念佛念心,是心是佛,并无能念之人,亦无所念之佛,念念无念,自他圆融,并无众生亦无有佛,即是往生极乐世界,即是阿弥陀佛矣。尚何异说之足障乎!是即念佛之事,成办到圆满究竟也。

然此经所说到圆满究竟,有特殊之义焉。此经为教化菩萨之大法,指示菩萨修行六度万行,证得菩提涅槃之佛果,方可谓之圆满究竟。二乘证得生空智果,我执虽去,法执犹存,不得谓之圆满究竟也。须菩提本属声闻,不乐小法,回趣大乘,殷勤启请无上妙法以资进修,故世尊于祇陀林,当一千二百五十大比丘众,为说此经,俾各各了达此金刚般若,径趣无上菩提及究竟涅槃。经中所云发菩提心,行六度万行,而不住于相等之妙谛,即金刚般若之行相也,亦即趣证无上因果之妙法也。明夫此,则知所谓金刚般若波罗蜜矣。

此经为释迦牟尼佛金口所宣说,为阿难尊者所结集,原本梵文,后入中国,经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成中文。鸠摩罗什,梵音,华言童寿,即童年而有耆德之谓。又称曰三藏法师,三藏者,经律论也。言能以经律论为师,亦能以经律论为他人之师。此经与弥陀经,译本有多种,而此师所译者明白晓畅,故最为流通焉。

法会因由分第一

此经原无分数,后经梁昭明太子分为三十二分,虽分为三十二分,而文与义本一气连贯,不为分所割截,读者会而通之可也。此第一分,曰法会因由,凡会聚众弟子说法,曰法会。凡法会说法,必有发起之因由,如放光震动等类是。此会不然,则以持钵、乞食、洗足、敷座、日用寻常之本地风光而为说法之因由焉。若依三分判经:此分完全为序分,序有二:一通,二别。自如是我闻至千二百五十俱,为通序;自尔时至敷座而坐,为别序。

【如是我闻。】

自下明通序。通序有六事,“如是”者,第一,明所闻之法。如、决定义,是、即指此经,决定所闻之法即此经也。此二字总括全经宗旨,明夫全经宗旨,即明诸法实相,即明金刚般若,即明究竟无上菩提,故云如是。“我闻”者,第二,明能闻之人。我者,阿难自称,闻、耳闻,谓我亲从佛边闻,非传闻也。夫我本四大、五阴和合运续之假相,耳为五根外门之假形,识无有时,闻亦无有,何以谓之我闻耶?随世俗故,说我闻无咎。若依胜义,则是因缘闻,是不闻闻,是闻无所闻;故说者无说无示,闻者无闻无得也。

【一时,】

此第三,明说经之时。一、数量义,时、即时间。即遥指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于有数量之时间说此经也。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佛者,第四,明说经之主。佛,梵语,具言佛陀,华言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义,即由金刚般若到究竟圆满,妙庄严海,富有万德之称。在者,住义,行住坐卧悉可名住。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者,第五,明说经之处。处有二:(一)通,(二)别。舍卫国即通处,祇树给孤独园即别处也。舍卫国在中天竺国,佛受须达长者之请,故居于此。祇树给孤独园,即祇洹精舍也。时舍卫国主波斯匿王有一大臣,名曰须达,家富好施,人咸称之曰给孤独。因择地起舍请世尊说法,化导众生,适觅得王太子祇陀之园,园在国城外,其地平正,树木郁茂,最为适宜。太子谓之曰:“卿若以黄金布满其地,侯当相与。”须达如其言,以金密布,仅余少地。太子曰:前言戏耳,返其金即施以园。须达不可,国人亦以太子无戏言反难。太子不得已,曰:“止,勿更出金,园属卿,树属我,可乎?”须达从之。舍成,遂以二人之名连合树园名之。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此第六,明同闻众也。比丘、梵语,华言乞士。有二义:(一)乞佛法以资心,(二)乞食物以资身。大者,比丘中具大德大名闻者也。众者,僧也。僧非个人之名,四人以上谓之僧,彷佛一团体之谓。千二百五十人俱者,俱,共住义。千二百五十人,即共住大比丘众之总数也。过去现在因果经云:“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师徒各二百五十人,舍利弗、目连师徒各一百人,共千二百五十人也。”然法会听众本不可以数计,此众先本外道,见佛在先,得度亦在先,因感佛之鸿恩——度其出离三界,解脱生死——,故常随行藉以报恩也。以上六事具足,义乃完成。其往迹均彰彰可考,确非阿难之所杜撰也。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自下别序,分二章:(一)明行乞食事,(二)明敷座而坐事。此初。“尔时”者,即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之时。“世尊”者,世间无上最尊之称,惟佛乃能当之。“食时”者,正为乞食之时,亦居士营食成就之时。世间居士,食有定时,早则始营未就,晚则啖食已讫,均非乞食之时也。非乞食之时而行乞,不惟乞者无所得,而施者亦无有施,于自于他两两恼乱;故世尊胜德内涵,宏福外施,虽一举一动之微,无有不自他两利者。“着衣”者,以衣附着于身,衣有上中下三品,平常起卧着下品,入众法事着中品,入大聚落,进见国王则着上品。明整仪容,不同寻常乞丐乞食。“持钵”者,以钵执持于手。钵、盛食之铁器或瓦器,亦云应器,谓钵之大小应于食量也。舍卫大城,即舍卫国之都城,园在城外,故云入城乞食。已者,完毕也,犹云:“乞食之事业已完毕。” “次第乞”者,谓挨次顺序而乞,不舍贫而从富,亦不舍富而从贫,正以显示平第之道也。

此明乞食之后事。得食后,即还归祇洹而食,不得随得随啖。讫,竟也。食竟,将衣钵收藏,将足之尘垢洗涤。敷,设也,陈设座位,镇摄仪容,然后净心静坐,入于三昧,而将说法焉。

夫佛、菩萨、罗汉,自行均已成办,且位至罗汉,生存示灭已能自主,何必乞食为?盖乞食者,实施游行教化利导众生也,实行成就众生布施波罗蜜而报众生之恩也。故虽自行已办,犹无日不为方便众生之事也。未发心者令其发心,已发心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早得解脱,速证究竟圆满金刚般若安住清净法界。

乃复说此金刚般若没罗蜜经,以显众生本具金刚波罗般若之体,而伸万行无住金刚般若之用。已得金刚般若,则事事无碍,法法皆通,寻常日行是佛法,行住坐卧亦佛法,平常心尤莫非佛法。神通变化既佛法之无上妙用,即喜笑怒呵亦莫非佛法之方便善巧。若未显得金刚般若,虽有移山倒海之神通,亦妖魔外道之邪术;虽有万年之禅定,亦人天有漏之福果。业报一尽,仍不免五趣轮回之苦。诸君宜仔细究!此金刚般若本人人具足,周遍法界,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复不离内外中间,不可思议,不可执著,久之功驯,自有顿契之一日。不然,向外驰求,以佛具变化、放光、震动等种种神通,遂执变化、放光、震动等种种神通然后为佛,不能简别外道,则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矣!慎之慎之!

善现启请分第二

据流支十二分义,此分已入正宗分。依昭明所判,则此分属序分。善现者,须菩提名。须菩提,梵语,华言善义,或言善吉,或言空生,因生时仓库空虚,家人卜之,曰:“既善且吉,故名。又须菩提恒乐空定,分别空义,为解空第一,故名空生。” “启请”者,以语言启白世尊,请求说法也。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此明请法之仪。长老须菩提者,须菩提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位高德祟,故称长老。将请说法,必先致敬以示尊重。于是当时在大比丘众中,从座起立,偏袒露其右肩,以示堪任大法;右膝屈而着地,以示住真实地;合掌恭敬,以示屈曲伏从,无有违拒;然后以言说启白世尊。表敬须具三业:(一)身、(二)语、(三)意。起立、袒肩、膝着地及合掌,身业敬也;而白佛言,语业敬也;下问善男善女发心趣果之无上妙法,意业敬也。一举一动,无非不可思议之轨则也。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此明赞世尊之德。世尊、如来,皆佛之通称。“如”者,证得诸法实相如如不动之谓,“来”者,来三界垂化之谓。又,如过去诸佛再来,故名如来。希有,犹云罕有。谓世尊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具足三德,化度众生,世出世间甚为罕有也。“菩萨”者,梵语,具云菩提萨埵。菩提,觉义;萨埵、有情义,谓有情中之觉者。故凡发菩提心者,皆可谓之菩萨。“护念”者,护卫体念,令其内德成就。如母子然,母念则成,不念则坏;菩萨亦尔,佛护念则善根成就,不护念则善根损坏也。“付嘱”者,付托嘱咐,令其外德成就。如世间父母,以家业付托其子,嘱咐成立。“善”者,善功方便,谓世尊随机施教,以菩萨堪任法宝,正宜护念、付嘱,则即加被无上法宝,常当护念、付嘱也。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此明所问之事。阿,无义;耨多罗,上义;三,正义;藐,等义;菩提,觉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义。简言之,即佛果,即果地觉。发菩提心,即因地心。凡夫因无明覆障不得名觉,外小非正觉,菩萨虽正觉而非无上正等,故无上正等正觉惟佛独成就也。须菩提问世尊云:“凡善根之男子,及善根之女人,未发菩提心者云何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云何住菩提心?云何降伏其烦恼心,而免损害其菩提心?”是即由因地心趣证果地觉之要道也。与法华经所谓,佛惟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开示众生佛之知见,为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同。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此明叹美其请。以须菩提声闻众而能问菩萨事,故重言善哉善哉以叹美之曰:

“如来对于菩萨善护念、付嘱,诚如汝所云也。”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此明许答其问。谛者,审实义,汝今一心审实而听,当为汝说。应如是住之如是,是指下第四分;如是降伏其心之如是,指下第三分。意谓善男子、善女人,若发菩提心,应如下说无所住而住,无所降伏而降伏,无须另起心而住,另起心以降伏也。如欲另起心以降伏其妄心及烦恼心,则是妄上加妄,不能降伏矣。昔二祖问达摩祖师安心之法,师曰:“将心来,为尔安。”二祖对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吾与尔安心竟。”即此意也。“唯然”者,急速应诺,认可其言之是,愿欢喜倾心而闻也。

大乘正宗分第三

“乘”者,运载义,谓如车乘,载物运行,由此而达彼。“大”者,简小义,以喻菩萨乘此般若大乘直趣佛果;简非凡小所乘之乘,以趋生死或涅槃也。“正宗”者,真正宗主也,谓此分为大乘真正之宗主。然真正宗主,究竟不止此一分,不过此分为大乘正宗之纲领,故曰大乘正宗分云。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同类推荐
  •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是印度佛教发展的产物,由于该经阐述了大乘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登上佛教舞台后迅速流传,影响十分巨大。唐太宗曾让玄奘依梵本重新翻译,并将新译本发布全国。唐玄宗为推行三教并重政策,在各教中选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亲自注释后颁布全国,其中佛教选的就是《金刚经》。本书的主体部分由经文、注释、译文、赏析及评赞五部分组成。附录收录了两篇作者的研究成果,一是对《金刚经》在印度和中国历史上的流传以及各种不同文本进行介绍;二是对《金刚经》六种汉语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使读者能够对《金刚经》的基本情况有总体的把握。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热门推荐
  • 招摇山传

    招摇山传

    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战,共工不胜而怒,撞断天柱不周山,致使人间浩劫,女娲舍身补天。西海之上,有招摇之山,海下有一上古之城陵城,女娲补天凝聚造化之力,陵城封印得破,陵城神鱼一族重见天日,公主玄玉的命运也由此展开,封存已久的神界阴谋浮出水面,无上之神的爱恨情仇由此展开,此方天地的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
  • 封先生的小骄阳

    封先生的小骄阳

    米棠前二十年的人生就如一潭死水,没想到,有一天,因为一个人的纠缠,这死水竟破开了光,活了。封遇西初见米棠,纳闷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女人?明明长了一副妖娆的美人骨,偏偏冷的掉渣,防他跟防贼似的。米棠初见封遇西,大悟这世上的男人原来都是一个样儿?要么仗着脸,要么仗着权,要么仗着钱,然后做尽放荡不羁没脸没皮的事儿。一个冷,一个热,他瞧她像冰,她看他要疯。一桩离奇的规模性脑死亡案件,一份医院的病房记录,将二人牵扯到一起。白天,他是青阳集团的总裁,她就是青阳集团总裁的实习私人秘书。她上任后学会的第一件本事,就是如何礼貌干脆地处理掉顶头上司封总的那些个莺莺燕燕。也是因此,米棠给封遇西批了一个字——渣。晚上,一张床两双被,外加一个手铐似的手环,就连去个洗手间,都得先跟彼此打个招呼。连体婴一样的夜晚,米棠见识了渣男的另一面——不要脸。偏偏,这不要脸的渣男手段层出不穷,米棠瞧着,怎么觉得这不像查案,倒像是讹婚?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狄小杰侦探社2

    狄小杰侦探社2

    他是狄仁杰的第36代孙,虽祖上门楣显赫,人生却穷困潦倒;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拥趸,虽为人聪明伶俐,生活却霉运连连。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时而横眉相对,时而相濡以沫。他们无数次患难与共,却从未享受美好;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却从未停下脚步……他们命运的齿轮,已经紧紧咬合在一起。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史上最华丽的纸上青春悬疑单元剧!悬疑青春派,推理非主流,尽在精彩永远不断的《狄小杰侦探社》!
  • 斗破苍穹之万界商城

    斗破苍穹之万界商城

    新书《从召唤开始做全球大佬》已发布,求收藏!意外来到斗破苍穹世界的夜時秋拥有一个包涵万物的商城系统,界门开启,一个个位面之骄降临大陆,演绎出震撼人心的画面,远古四国凭空出世,斗气大陆唯我独尊!什么远古八族,太虚古龙,了不起么?小爷来自大天朝的华夏古国,看到我身后的一排小弟没有?还不过来跪舔!ps:一群:658542191(已满)二群:287630673
  • 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一杯淡泊悠远的心灵之茶,一部处世安身的尘世经书,品李叔同,看透世间繁华,直达精神家园;悟南怀瑾,智享人间百态,收获尘世幸福。如果一个人想学习适应社会的手段,那么,守护精神的家园才是最好的出发点。为了活得好一些、更好一些,为了在尘世获得幸福,让我们仔细聆听两位大师的叮咛……
  • 七份恋情

    七份恋情

    七章七个人七份恋情,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恋情。
  •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两卦在《易经》中具有开天辟地的领导意义,被称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经》核心的核心。本书细讲详解乾、坤两卦的经传全文,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从乾先坤后的自然秩序到乾刚坤柔的立身行事,详尽阐释乾坤两卦的哲学意涵,帮助读者从容进入《易经》之本,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使读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鉴应用。
  • Underwoods

    Underwoo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