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26300000002

第2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脉(2)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据上二段而言,则菩萨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空生遂疑:今者如来又由何所证而说法耶?不知金刚般若体性,本非妄见所能取,亦非语言可能道。凡一切法,皆无有决定相可取可说,以法即非法故。无为法,指金刚智体;差别,指金刚智用。此明降伏其心。下明应如是住,此四句偈,——字皆显金刚体性,故受持之福德殊胜。此经即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之金刚般若体用,故佛法全体即此经,诸佛之法无不从此经出。实则诸佛之法既即此经,并无能出所出,佛法亦即非佛法。

〔就菩萨法明〕第四段,就证说所果所行明——第九、十、十一、十二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此第九分就小乘所证之果,所修之行,以明当体空寂常住不动之金刚般若体性。因上文言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遂疑既云无为法,云何复有差别耶?佛乃以其所证者——征问之,空生遂悟四果当体全空,毫无自性,虽有其名,并无其实。是以四果非果,差别非差别,亦无所修之行,以实无所行,乃名之曰阿兰那行耳。

第十分就大乘果行以明金刚智体。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从果上显。菩萨庄严佛土,从因上显。以果因皆不可得,显出非因非果之法身自性。菩萨庄严佛土,即是以大慈悲心灭度一切众生;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即是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以一切毕竟空寂,显现本来之妙真如性,即是清净心,具足万法;一有所住,即为法缚,而不清净矣。譬如手能执一切物,若执一物,余物皆不能执,则成专执此物之手矣。大身指报身言。非身名大身者,谓遍满法界法皆是非身,而大身即以此一切法为其身,故名大身。

上九、十两分皆明不空之真空,十一、十二两分明非有之妙有。以一切所证之理,所说之义,若因若果,无不空寂。妄想空故,智体显现;智体显现故,智用殊胜,得福无量。以此经全是显佛之法身,故此经佛法身舍利,一字一句,皆系佛之法性身所现,故经典所在之处,即为三宝所在处也。

〔就菩萨法明〕第五段,就现在当处所闻所见明——第十三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此疑余者可空,而现在当前闻佛所说之金刚般若波罗蜜之法相,及所见依报之佛土,正报之佛身,总不可空。佛乃显其无不皆空,故云:“般若波罗蜜,非般若波罗蜜,即空此法相也。微尘非微尘,世界非世界,以依报空寂,显金刚智体;三十二相非三十二相,以正报空寂,显此金刚智体;体显用生,故福德无量。”

〔就菩萨法明〕第六段,就后先能持能修明——第十四、十五、十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同类推荐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星云法语

    星云法语

    一部哲学通俗读物。本书系星云大师佛学励志文章的汇编。借用古今各种寓言、典故、巧喻,融入佛理的解读,开示人们生活、工作、修身的智慧。这些小文风格清新,设喻、说理通俗易懂,皆是入世的、积极的文章,大有补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热门推荐
  • 爱情来的还不算晚

    爱情来的还不算晚

    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悲哀,而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幸福。然而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呢?从高中青春岁月,到繁华社会世界,一值坚守这你,不离不弃,喜欢到现在。岁月匆匆,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完美,遇到最好的人。而岁月匆匆,兜兜转转,而那个人一值都在角落里默默无闻的守护者,转角遇到那个生命的人。最幸福的事,是你踏过岁月长河,走过千山万水,历经挫折风雪,还有一个人在一值默默的守护陪伴你。希望你们也能遇见一个这样子的一个人,无论经过岁月的风雪,还是繁华落尽的时光他都一值不理不弃的守护这你。
  • 诸天道门之主

    诸天道门之主

    诸天的游戏在现实中降临,旧日支配者们重回世界。灾祸从厚重时间之墟中走出,当所有生灵都将成为玩物之时,一道门少年真君拿着一把道剑,从太平教中为这妖魔乱世的众生杀出一个朗朗乾坤。………… 这是一个道人在诸天游戏中斩妖除魔,立天正气的故事。PS:主角和这本书的道门可能会戾气重,无女主,不圣母
  • 佛说大普贤陀罗尼经

    佛说大普贤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京都旧梦谪皇孙

    京都旧梦谪皇孙

    贵皇孙,远谪仙。金枝玉叶,零落漂泊。养子,嫡孙,皇叔,父皇……朝堂变换,波云诡谲,韬光养晦,转眼成空,何处是归途。
  • 兴唐

    兴唐

    我是唐朝的最大纨绔子弟。我是唐朝的皇太子。我是武则天的长子,有可能被母亲第一个干掉的儿子。(重要提示,还原当时真实历史,所以有11、萝莉养成、御姐控……,不喜欢的,请莫进入)
  • 修仙剑尊除妖杀魔:帝剑仙魂

    修仙剑尊除妖杀魔:帝剑仙魂

    在尘世间的一个小镇,有一个少年,心中一直有个修仙的梦想,想要成为一代剑仙。但是因为相士的预言,他却不能如愿,直到有一天,命运的安排让他的人生开始改变……深藏于暗处的邪恶至尊……未知的上古力量和惊天的阴谋……那封印万年的古剑,和御有无穷灵力的仙魂……都在召唤着这少年踏上不凡之路!
  • 怀紫阁隐者

    怀紫阁隐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浮堇如酥

    浮堇如酥

    堇娘本以为一生漂泊,怎一个凄字了得!哪晓得却是场悲喜剧,一路繁华相送。
  • 卿心可念不可说

    卿心可念不可说

    只有死过一次,才会知道什么最难以割舍。真正的爱永远也无法掩藏。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 极品通灵系统

    极品通灵系统

    三天前,一部手机改变了我的命运。一大群被选中的人进入三国时代开始吃鸡!冉闵战吕布!武媚娘宫斗在三国!岳飞带领江东军北伐!还有……貂蝉和甄宓争风吃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