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25100000003

第3章 学会舍得,才能成功(2)

不光是曾国藩懂得要带好团队,就必须懂得分享利益的道理,他的手下将领也很懂这个道理。比如胡林翼就很懂。在左宗棠刚出来带兵时,他便写信教左宗棠说:“你在军营中的办公费用一定要多定一些,因为聚集人才依靠的首先是钱财,特别是用兵打仗更是不能在乎钱,切勿学那乡下里的老教师,得到了一笔学生交的学费,就觉得一生都吃不完了似的。”

湘军将帅既高谈忠义,又从不忌讳谈名说利。刚出山时,李续宜就曾劝说过曾国藩:“对于名将,一定要花费十万两白银才能请得其出山来为你所用,出来之后,又必须每月花费一万两才足以够他使用。所以,千万别怕花钱,一定要轻视银钱,用重金求得人才。”曾国藩采纳了这些建议。

对于要学会给下属高工资,要舍得分享利益等建议,不但李续宜给曾国藩提议过,曾国荃、刘蓉、赵烈文等也曾多次向他进言。看来,曾国藩一开始也不是很舍得分享的。

有一次,赵烈文对曾国藩说:“您爱贤好士,天下人都知道。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离开了您呢?从前的就不必说了,就说最近相继离开您的那些人吧,是他们有负于阁下,还是阁下以为他们没有用而放弃了他们呢?都不是。事实上,除了有极少数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之外,绝大多数是为了求利而来投奔您的。如果这些人得不到收获名利的机会,他们就会很容易离开您,又怎么肯来为您所用呢?只有您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才会竭尽全力地报答您。如此这般,方能合众人之私,成就一人之公,进而完成您的大业。”赵烈文的这番话对曾国藩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合众人之私,成就一人之公”这句话,更令曾国藩茅塞顿开,立马意识到让下属们觉得有利可图的重要作用。他从此明白,一定要使优秀的人才感觉到有获得功名和大利的希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能力。于是,曾国藩开始给手下的将领们开很高的薪水。在曾国藩的努力下,湘军规定了这样的饷章条例:“营官每月薪水是白银二百两,分统、统领者带兵三千人以上的每月为三百九十两,五千人以上的每月为五百二十两,一万人以上的为六百五十两。”所以,湘军将领人人都很有钱,有10万家产的大概有100多人。

在湘军里,彭玉麟已经被称为“最廉洁的将领”,但他自己却说,每次打完仗之后,除了自己已经报销的饷项以及阵亡恤赏养伤等的银两补给之外,剩余的可以归入私囊的白银也有将近六十万两。加上克扣军饷,包揽货运,贪污税款,加上打完仗以后的公开劫掠,湘军的将领个个都发了大财。每个将领都坐拥巨资。例如,郭松林挣了400多万两白银,席宝田光分给10个儿子每人就有24万两白银,再加上公产以及捐助,他的财产将近300万两白银。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则有良田万亩,房产和钱庄还没有计算在内。除了用丰厚的报酬来吸引骨干人才之外,曾国藩还非常重视对将领的保举。刚出来带兵时他保举的将领并不多,结果他很快就发现,这样做让自己吃到了大苦果,人才都流向了胡林翼幕府。出现了这些现象后,刚开始曾国藩还以为是因为自己德不服众,后来才渐渐发现,主要是自己对下属保举得太少,使追随自己的人感到升迁无望从而选择离开。

1854年,湘军攻克了武汉,这是清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回的第一座省城,朝廷上下都异常振奋。曾国藩把握住这个机会,给皇帝上了一个折子,开出了一大堆的名单,请求奖励。皇帝正在兴头上,马上就批准了曾国藩的全部请求。于是,罗泽南、杨载福、李续宾等等一大批人都获得了奖赏和升官。更重要的是,这对鼓舞湘军的士气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舍得分享,人才才会为你卖命。人才竭尽全力地帮你,你的事业才更容易做成做大做久。曾国藩尝到了甜头后,从此凡是有重大的战功,他都要保举一大批人。如安庆之战胜利后,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后,他都归功于众将领们,在保单中开列出了有功者达1000多人,参战的统领、分统、营官等一个都没有少。后来,天下人都发现,只要进入曾国藩的幕府,就等于获得了升迁的机会,于是人们都要拼命地前来投奔他。当然,曾国藩本人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好处,因为建功立业后,朝廷和历史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难怪,他曾经感慨地这样总结道:凡是遇到利益问题,要注意分配;凡是遇到名声问题,要注意分享,这样才能成就大业。如何让人才乐意为你所用?利益引导恐怕是最有效的“招数”。因此,想成就大事,用人者就一定要注意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利益引导。若在这一点上做不好,就根本谈不上用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舍得分享,事业才能做成做大做久。”谁理解和用好了这两句话,就等于掌握了用人的真谛,等于掌握了成就大事的最大秘诀。

舍得之道

舍得分享,人才才会为你卖命。人才竭尽全力地帮你,你的事业才更容易做成做大做久。

3、吃亏是福,以和为贵

学会舍得,除了体现在乐于把功劳让给别人和懂得分享钱财利益外,还常常体现“吃亏是福,以和为贵”上。

抱持“吃亏是福”、“吃小亏才能占大便宜”、“吃亏就是占便宜”等观念的人,是真正理解“舍得”之道的人,是很容易在社会上大受欢迎的人,是在官场职场生意场上更容易成功的人。

一个从来都不愿意、或者不想吃亏的人,往往比别人吃的亏都多;而一个把吃亏当作是对自己的锻炼、当作是一种福气的人,他吃的亏会越来越少,乃至根本就不会吃亏。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辩证存在的。所以,先贤教导我们“吃亏是福”。

曾国藩很推崇“吃亏是福”,他曾几次跟自己的儿女讲过郑板桥的故事,因为“吃亏是福”和“难得糊涂”都是郑板桥的名言。

郑板桥是清代画家,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相传郑板桥有一个朋友,同时也是他的远亲,叫郑煊。

有一次,郑煊在云贵一带收购了大量的木材,准备顺长江而下运到江浙一带销售。谁知中途遇上旱灾,长江的水位越来越低,整批木材都无法再走,而自己身上的钱也所剩无几。如果再拖下去,就只能在当地将木材低价卖掉。然而这样一来,便要血本无归。正当他焦虑万分之际,旱灾终于过去,河水的汛期来了,整批木材都得以完好地运达浙江。没想到这个时候,由于上游的河道搁浅,江浙一带木材市场上货物奇缺,价格暴涨,郑煊因此赚了一大笔钱。

回家后,他专程去看望郑板桥,将这一惊一喜、一落一涨的过程告诉了郑板桥。郑板桥听后,欣然写下了“吃亏是福”这句话。写完“吃亏是福”,他又在旁边的跋语中写道:“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盈满是亏损将要开始的契机,而亏损则会逐渐盈满,损失自己可以有利于对方,这样对方高兴了,自然会对我心平气和,而我没有损害别人,自己也会觉得心安。有了这些平安,自然就是有了福气,这就是“吃亏是福”的道理。

曾国藩在给儿女们讲郑板桥“吃亏是福”的故事,目的是要告诉他们,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盈亏消长之中,要是只着眼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是要吃亏的。例如经商时,若一味追求利润,不愿让利与别人,又有谁会愿意与你合作呢?所以适当的让利会带来更稳定、更长久的利益。因此古人才会说:“要做一去百来的生意,不做一去不来的生意。”吃亏并不是亏损,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正是由于有了现在的投资,才可能获得后来稳定而长久的利润。

吃亏表面上看是一件坏事,但是任何一件坏事中都包含着积极的因素,只要找到这些积极因素,那吃亏就不仅仅是让自己受损失了,还会因此得到很多,比如锻炼、经验、教训、警示等等。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向前的,而前面的路又有着很多的未知和不确定因素,谁也不能未卜先知。由于经验、知识、能力等的不足,我们很可能会遭遇挫折,这是必须要经历的。只有解决掉这一个个的未知和不确定因素,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所以,把吃亏当作享福,就不会因此而生气、抱怨了。

深谙舍得之道的曾国藩,除了推崇“吃亏是福”外,还很主张“以和为贵”。事实上,这两个观念都是一直以来都被有识之士所提倡的。甚至,在古代经典书籍里,就多有记载。例如,在《中庸》中就提出了“和”的理念。

何为“和”?当人们处于纷繁的各类事务中,不可避免地在心理上产生各种反应,发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变化时,表现出的情绪符合当事人的身份、不违背情理、适时适度、切合场合,这样就达到了“和”的境界。“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在理论上是一种修为、一种信念,在实践中则往往体现为一种策略。

曾国藩饱读诗书,深谙事理,并受四书五经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他很主张凡事“和为贵,忍为高”。他说:“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为了实现“和”的目的,他采用的是“忍”的手段。曾国藩主张修身要主静,但如果事事与人一争长短,不能做到忍让,不甘于吃亏,那就不能心平气和,自然也就不能达到“静”的目的。正所谓:“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在中国人眼里,以和为贵,主动忍让是一种成熟的涵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这在曾国藩看来也是如此。有一次,他在教育李鸿章时就曾说,为官“第一要忍辱耐烦,次则贵得人和”。

从下面的一件生活小事上,我们来看看曾国藩是如何践行“吃亏是福,以和为贵”的。

咸丰初年,曾国藩已经到京城做官。一天,老家湖南来信,说为了盖新宅子,与邻居因为一墙之隔的一部分地界发生了争执,快要闹到打官司的地步了,家人心里都很窝火,所以想借助曾国藩的权势来解决争端。

曾国藩收到信后,立马想起了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一首诗。于是便写了一封长信给弟弟曾国潢,信后附上了这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在读了曾国藩的信和诗后,也很快明白了过来:为了这区区一点地方和邻居闹得不愉快,真是不值得。于是,家人毅然将地退缩了三尺,“让他三尺又何妨”!曾家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邻居,邻居见自家的地很方便曾家,也秉着“以和为贵”理念,转让给了曾家扩建新宅。最后两家皆大欢喜。

曾国藩用“吃亏是福,以和为贵”的理念,很好地解决了争端,不但没有伤了与邻居的和气,反而大家因为“以和为贵”而变得一团和气。所谓“吃亏是福”、“退一步海阔天空”,若是在那些小事情上斤斤计较,即使赢了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还会因此而伤了彼此的和气,倒有些得不偿失了。而抱持吃小亏就是占大便宜的理念,不争一时之长,不计一时得失,反而会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向前迈进、向上提升积聚更多的助力。

“吃亏是福”的关键在于“忍”,“以和为贵”的关键在于“和”。事实上,“忍”与“和”是曾国藩在官场纵横而无往不利的两大法宝。他以“忍”保全,成就了一代“圣贤”名声,为官场“楷模”。他对儿子曾纪泽说:“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对诸弟说:“兄在外年余,唯有‘忍气’二字日日长进。”“忍”字被他视为自己的成功法门,是他的为官之箴,处世秘诀。同时,他利用“和”来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为自己挣得了丰厚的政治资本;他知道“家和则福自生”,他以“和”来治家,使得家人、邻里和睦相处、坦诚相待、互相帮助。

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公正,如果非一己之力能够改变,那就不要为此而生气、抱怨了。学会忍让,舍得吃亏,让自己的内心平和下来,如此才能看到身边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总之,从舍得之道来看,越是不肯吃亏的人,就越有可能吃大亏。像宦海的浮沉,商场的争让,本来就是进退两难、祸福不测的事情。能做到待人有恩,才可以维系人心;能做事留有余地,才可以提防不测。

世界上没有白占的便宜,爱占便宜者迟早要付出代价,只有不计较吃亏的人,只要乐于舍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才能拥有伟大的成功。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谨记,吃亏是福,以和为贵。

舍得之道

抱持“吃亏是福”、“吃小亏才能占大便宜”、“吃亏就是占便宜”等观念的人,是真正理解“舍得”之道的人,是很容易在社会上大受欢迎的人,是在官场职场生意场上更容易成功的人。

4、忘其小丧,志其大得

很久以前,美国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叫哈里森的小孩,大家都认为他很傻。为什么人们都会这样评价他呢?原因来自于邻居们做过的这样一个试验:当有人拿出一枚五美分的硬币和一枚十美分的硬币,让小哈里森挑一个时,小哈里森每次都会拿那枚五美分的。而且,每次别人让他挑时,他都会面值小的那枚硬币。于是,十乡八里的人们都以此为乐。

一天,有一个外地人路过此地,听说了此事。于是,他便亲自去试验了一回。果然和大家说的一样,小哈里森选了五美分的硬币。

同类推荐
  • 戴尔·卡耐基全传

    戴尔·卡耐基全传

    他生于贫苦农家,却积极乐观向上;他经常遭人嘲笑,却勇于挑战自我;他初涉职场举步维艰,却能得到老板的赏识重用;他曾腼腆自卑,却成享誉世界的演讲人。他是谁?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读透卡耐基这个人,学习他的演讲、推销、为人处世艺术!本书讲述了从草根少年到享誉世界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传奇的一生。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生活在黑暗、无声世界的盲女海伦.凯勒在老师安妮的帮助下,开始顽强地探求内心的智慧和光明。最终获得了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女子学院的毕业文凭。她投身于慈善事业,不屈不挠地在黑暗中寻求人生的意义,用慈爱的双手拥抱世界。她被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本书讲述了她传奇、美丽的一生。本书是美国当代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这部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 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语里,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里的“innovare”,意思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1796年的告别演讲中,告诫美国人民要“保持创新精神”。《汉语·叙传下》中也有“礼仪是创”;颜师古注为“创,始造之也。”
  • 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执着的自己

    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执着的自己

    假如未来你有一天回想起过去的日子,你会对那逝去的时光怀着怎样的情感呢?是悔恨还是感恩?时光一去不回头,未来的你,也许功成名就,也许还在为事业打拼,但不管怎样,都是执着努力的结果。执着,会让你更坚定前进的方向,会让你在遭遇挫折时勇往直前。执着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督促你前行,给你上进的勇气,让未来的你,在回首凝望时,可以从内心感谢现在执着的自己。本书以生动的例子叙述了执着不气馁的道理,通过十个章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叙述,旨在给读者以启迪。
  • 自控力

    自控力

    《自控力》从多个方面入手,论述了自控力的重要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简单、高效、实用的管理自我情绪的方法。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帮助读者更有效地掌控自己,成为抗得住干扰、抵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的人。自控力对人的身体健康、心智水平、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无敌强者的悠闲日常

    无敌强者的悠闲日常

    【无敌文】我本想做一条安静的咸鱼,却总是有无数的人想要让我翻身。不是我不想翻身,只因……我,一旦翻身……便是……惊涛骇浪!山崩地裂!天塌地陷!……
  • 慕色贪欢

    慕色贪欢

    “贪财好色这不人之常情嘛。”我淡淡的望着身旁面色阴沉的少年,“怎么?不服?”
  • 清海录

    清海录

    只因祖父医鬼救人得罪地府的判官。从而我却成为背锅侠,阴阳路上别回头,奈何桥上别离愁。三生石现往生因,望乡台前鬼哀鸣。“她得长生人间,我则永存地府……”三千鬼仆唯我是从,白起都是我小弟
  • The Pilgrims of Hope

    The Pilgrims of Hop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库玛的预言

    阿库玛的预言

    少年们终于是踏出了那一步,抵达了命运的所在——那是一切的开端,一段伟大的史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哈利波特之来自东方的巫师

    哈利波特之来自东方的巫师

    这是一名华夏巫师,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哈利波特世界线的故事。如果命运中的救世主发生了改变……如果斯内普很早就放弃了黑魔法,莉莉选择了斯内普,而詹姆成为了打倒伏地魔的英雄……如果第一代黑魔王卷土重来……如果麻瓜发现了隐藏的巫师世界,并且挑起了战争……
  • 欲约梦中人人不在梦中

    欲约梦中人人不在梦中

    前言:这个类似于连载式的另类幻想小说,算是本作者做出的一个尝试,故事都是源自本作者的梦境,我想把那些令人感动的梦境瞬间通过故事的方式留下来,当然也有那些令人感到深深感到震撼的现实,揭露着赤裸裸的人生,我相信着梦也是现实的一部分,我打算一直写下去,写到我不能在写为止,生活还在继续,梦也在继续,当然我并没有那种强烈的目的说硬要写个几万或几十万的字数,因为我也并不知道我能写到多少,所以就能写多少就多少吧,尽量不要把这个故事写砸了或是写死了,本作者我还是高中生,所以呢文采有限,并不打算能够靠文采来深得你心,但希望这故事里反应的现实震撼你幼小的心灵,这些零零散散的梦境窜到一起成为一个故事,一个世界,因为是初次尝试,不适请见谅。
  • 指尖中飞舞

    指尖中飞舞

    他是一个被迫退役的职业选手,他是一个看清人情世故的孤独少年,他还是一个实力强劲的中路杀神,这个少年的青春,在指尖中飞舞
  • 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

    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从杜月笙到王石,聚焦中国企业家百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