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5100000005

第5章

刘文彬之所以和许山豹那么不对付,是因为他俩的家族、家教或者说家风截然不同。刘文彬实实在在地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刘复之是宣统时翰林院侍读学士,比张謇年长三岁。光绪二十年(1894)张謇考中状元时,祖父殿试名列二甲第八名,授翰林院修撰。翰林院在仕途上升迁较其他官员容易,像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按惯例都由翰林官为之。但刘复之没能在这条路走下去,他在辛亥革命后闭门谢客,笃信佛教了。小时候,刘文彬印象中的祖父是一个清癯淡雅、卓尔不群的人。那时祖父已经是年逾七旬的老人,崇尚素食,眉眼越来越慈祥。

父亲刘无忌曾经对他说过,祖父才不在张謇之下。张謇当年会试,屡试屡败,翁同龢、潘祖荫等都对张謇有提携之意,“期许甚至”却“荐而不中”,几次误把他人卷子认作张謇而取中会元。

祖父38岁应会试,翁同龢在场中误以为他的卷子就是张謇卷子,结果祖父中“会元”而张落第。但祖父为人清高,不屑做张謇替身,辞官不就。光绪皇帝得知内情后也钦佩祖父文人风骨,许他来年再考,这才成就他和张謇光绪二十年携手高中的佳话。祖父和张謇也是不考不相识。两人意气相投,拥戴光绪帝,很快成为“翁门”弟子中的“清流”人物,企图为虚有“亲政”之名的皇帝争取若干实权。但“戊戌变法”失败后,张謇与祖父愈行愈远。

张先是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后三次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2年,张起草退位诏书,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又担任北洋政府工商总长兼农林总长。自此,祖父的话少了,对张謇其人也是避而不谈。

祖父六十大寿这一天,门庭冷落,祖孙三人相对而坐。父子对饮,酒过三巡时,祖父跟父亲说了一个秘密,张謇起草退位诏书时,他就在旁边为其研墨,亲见其泪如雨下,纸为之湿。刘文彬那时候还小,听得似懂非懂,只是依稀记得祖父评价张謇:“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到底风中人物,不堪定评。”

刘文彬对祖父印象最深的是他去世前两天的表现。去世前一天,祖父神情严肃地捧出他的晚年著作——《素食杂说》,告诫刘文彬父子俩一生必须吃素,同时远离政治。他还让刘文彬将《素食杂说》一字一句地念给他听。

去世当天,祖父似乎有所预感。他专门找出当年穿过如今已然褪色的翰林朝服,正襟危坐地在前厅院中等着。在刘文彬看来,此时的祖父已是外强中干,思路一会儿清晰,一会儿糊涂。祖父思路清晰时,会很认真地说:“尔等要记住,庚子(1900)年间的翰林院大火,不仅将我大清之辉煌建筑焚毁,而且数千万卷古籍善本也在大火中毁于一旦,仅存副本的《永乐大典》也在其中。国难如斯,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这时的祖父会很入戏地捶胸顿足。

过了一会儿,祖父又说:“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吾辈士大夫之最高理想,皇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老夫做到了哇!”

最让刘文彬骇异的是祖父临终前嘴里竟然冒出一串文言文:“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刘文彬感觉,祖父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一直昂着的头,歪了,但是身子不倒,两眼依旧圆睁,或许那是他念“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太过激动时使出最后力气导致无法合眼。父亲刘无忌伸出手,替祖父合上双眼,叹一口气:“《清帝逊位诏书》,老爷子背得一字不差。唉,一辈子嚷嚷着远离政治,到了还是离不了,还是耿耿于怀呀!……”

刘文彬看到,父亲的手离开之后,合上双眼的祖父身子一歪,轰然倒地。父亲呆立良久,和他一起注视宛如一段枯木般横躺在地上的祖父,然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走了好,走了轻松,黄泉底下,翰林香火绵绵不绝,老爷子得遂心愿了。”

刘文彬没想到,祖父去世后,父亲竟然性情为之大变。他不事生产,只喜游山玩水。正所谓脚着谢公屐,天下任我行,几年时间里他已游遍泰山、峨嵋山、终南山、罗浮山、天童山、沩山、普陀山、庐山、衡山、青城山这十大名山。父亲游山还有说法,自称“十顶游踪”,也就是十度登峰造极的意思。父亲其实也有些才的,比如山水诗就写得很有特色,“十顶游踪”后,他留下“十顶游踪诗”,像什么:“一云一石还一松,一涧一瀑还一峰,一寺一桥还一钟。”“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天上唯一月,山中唯一人。”“此时闻松声,此时闻钟声,此时闻涧声,此时闻虫声。”刘文彬读了,真是哑然失笑。

父亲不仅游山玩水,还喜交游。比如他和袁寒云的关系就处得不错。袁寒云是袁世凯的次子,号称“民国四公子”之一。父亲交游世宦子弟,不是阿谀奉承,而是因为他和袁寒云性情相投。袁寒云是个京剧、昆曲票友,本名克文,只因为极爱昆曲名戏《千忠戮》中“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那段唱词,就自号寒云。父亲和袁寒云终日厮伴,民国五年(1916)五月初六,袁世凯“驾崩”之际,父亲拉住袁寒云没让他回去奔丧,两人在梨园中共唱《千忠戮》,成就一出惊世骇俗的现实荒诞戏: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

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

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

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刘文彬眼中的父亲就这样与他愈行愈远。他上燕大时,父亲正狂热地追求红极一时的梨园名角菊香,天天手持一壶酒,坐在戏场内凝神聚视菊香开唱,菊香每唱一句父亲就喝一口酒。菊香唱完了,父亲也喝醉了。在刘文彬看来,祖父之死对父亲打击很大。他的确是听从祖父遗愿远离政治了,但刘文彬却不想像父亲那样为了远离政治放浪形骸地过一生。再说燕京大学也不是一块净土,政治风云始终如影随形地笼罩在校园上空。刘文彬清楚地记得1941年12月8日的情景。在燕京大学睿楼,主教地质课的美国教授像往常一样把一张地图挂到黑板上,却同时在黑板上用英文写下“The lastlesson”(最后一课)。同学们骚动了,这个可爱的美国老头讲课风趣,多次当众表白“吾爱真理,吾更爱燕园”,现在怎么要离开呢?

但很快,刘文彬就发现了异常——校园里出现了驾着摩托风驰电掣而过的日本宪兵。白发苍苍的美国教授告诉同学们一个不好的消息:珍珠港昨日被偷袭,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作为美国教会支持的燕京大学很可能不复存在,他不得不提前回国。最后他祝同学们在主的庇护下各自好运。

刘文彬下定决心去延安是在燕大宣布被封闭的那个夜晚,当时他从男生宿舍二楼的窗户向下看去,一支日本军队肩扛长枪,已经无声地进入校园。刺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刘文彬的心头离歌骤起:这个乱世,想远离政治,政治最终还是会找上门来的。

但是父亲反对他去延安。父亲反对的理由很简单——你只有深刻地了解那个组织,你才能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在这个前提下,再谈发展和前途问题。在父亲眼里,延安那群人在本质上和李自成当年啸聚山林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乌合之众,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陕北地区,要资源没资源,要空间没空间。“关键是你去那儿能干什么呢?打枪不会,出谋划策不会,搞理论宣传更不会。你是布尔什维克吗?在他们眼里,是燕大正统还是抗大正统?一句话,你去那儿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刘文彬无言以对。他没想到,浪迹红尘的父亲对时事有这么深刻的考虑,而在考虑的背后,无疑包含着对儿子未来前途的关心。

父亲甚至以歌言志,他开腔咏唱,依旧是那首悲戚的《千忠戮》。

但刘文彬还是来到了延安。因为他无处可去。学校解散后,日本宪兵开始照单抓捕抗日的燕大教授和学生。蓝铁年、沈聿温、李慰祖、程述尧、李欧、姚克荫、刘子健、张树柏、朱良漪、孙以亮等10名燕大学生,陆志韦、张东荪、赵紫宸、陈其田、刘豁轩、赵承信、林嘉通等7名燕大教授被捕。刘文彬开始对中共燕京地下组织感兴趣了。一个地下组织,有什么魔力,让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燕大人如飞蛾扑火般趋之若鹜?虽然父亲对组织的描述让他心生警惕,可刘文彬觉得,那些前往延安的燕大教授和学生难道不明白“陕北地区,要资源没资源,要空间没空间”吗?如果“延安那群人在本质上和李自成当年啸聚山林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乌合之众,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话,那么燕大教授和学生的趋之若鹜岂不是巨大的反讽?

同类推荐
  • 羽冥殿

    羽冥殿

    一起离奇的谋杀,引出一个神秘奇异的女孩。一位传奇的侦探,揭示一串扑朔迷离的秘密。推动这一切发展的,是神与魔的审判,还是人类自己的意志?神与魔的契约,又将如何影响人类的未来?一场神与魔之间决定人类命运的巅峰之战即将拉开序幕。
  • 一条鱼的狂奔

    一条鱼的狂奔

    本书共收录小说家周海亮几年来精选之作。其中绝大部分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各类刊物转载,并被选为中考或者高考试题。全书共分四辑,其中既有表现亲情的如《亲爱的,特雷西》,又有表现人间大爱的如《毛毛熊》;既有表现战争的如《沉默的子弹》,又有表现乡土的如《老爹打工去了》;既有表现荒诞的如《百战百胜》,又有表现生存境况的如《一条鱼的狂奔》。内容丰富,篇篇精彩,字字珠玑。
  • 新生

    新生

    《新生》是巴金《灭亡》的姐妹篇。描写了主人公李冷投身革命前后的重重矛盾心态和艰难历程。作品对“五四”时期青年的苦闷彷徨,对爱情和革命的渴望、追求等心态写得淋漓尽致。作者笔墨酣畅,感情炙热,所有的叙述和描写,用的都是抒情诗般的语言,很富感染力。
  • 清洁女工之死

    清洁女工之死

    清洁女工麦金蒂太太毫无征兆地离奇被害。凶手残忍地敲碎了她的后脑勺。性格古怪的房客詹姆斯·本特利立即成为了疑点最大的嫌疑犯。他的衣服上粘有被害人的血迹和头发。然而,经验丰富的斯彭斯警监并不认为他是杀人凶手。真相能否从命案发生两天前的一张剪报中找到?绝命杀手依然逍遥法外。伟大的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必须提防种种不测,拼出这幅凌乱的拼图,以找出真凶……
  • 地衣

    地衣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热门推荐
  • 第一特工狂妃:邪君请接招

    第一特工狂妃:邪君请接招

    她是帝国的杀人利器,意气风发,嚣张恣意,杀人如麻,一手银针出神入化。她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九。他是被迫转世的神魔,忘却前尘,灵魂之中充满杀戮。前世身毁神灭那一刻,他以滔天怨怒化作泣血诅咒,有朝一日,他定重登九霄,将迫害背叛他之人一一屠尽!原本,这是两个没有交集的人,奈何……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轰隆一声,她堂堂帝国第一利器,竟被一道晴天霹雳砸中,华丽异世重生,变成了纨绔大小姐?当恣意无双的她,撞上冷酷残暴他,一切秩序,都将在他们碰撞中崩灭!
  • 杨柳风拂月

    杨柳风拂月

    柳茜如本是当朝户部尚书的长女,想不开跳了水,本在自己的灵堂飘着等投胎,谁知,自己醒来的时候回到了半年前……而自己正要面对当年的烂摊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强调的不是让孩子乖乖听话,而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境界!这样的境界,离你并不远。本书提供精准的沟通工具,让孩子与父母在放松的状态中,懂得对方,一起成长。在本书中,她用最典型的真实案例提醒……
  • 时光如水岁月静好

    时光如水岁月静好

    在岁月的长河中,人们总在不停地有始而终,于岁月而言,不过是一段又一段斑驳不堪的回忆,如当风过境般,只有点点涟漪。在这里,唯有岁月,静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误嫁总裁:甜暖小妻宠不停

    误嫁总裁:甜暖小妻宠不停

    本以为不过是一场联姻,谁知却误惹一位神秘总裁,从此过上了被甜宠的生活……安夏表示,总裁太难缠,她还是任由其捏扁搓圆吧!惨痛的领悟让安夏不得不屈服,“所以你能不能放过我?”“不能。”他笑得优雅霸道。说好的雷厉风行,高冷薄情呢?“江总裁,你的高冷掉地上了!”对你,我永远不会高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春生活启示录

    青春生活启示录

    越清出生在西北的农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可是呢!她确是被当做男孩子养大的,她没有女孩的娇柔造作,有的是男孩子的彪悍野蛮。她从农村走向城市,且看她的成长之路都犯了什么样子的的二事?
  • 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

    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

    为什么有些人对貌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反应激烈,悲痛不已?例如,一次考试没有通过。而另一些人面对改变生活的重大悲剧,却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有些人公开演讲,口若悬河。另一些人却结结巴巴,好像焦虑到嘴都张不开。为什么有些人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另一些人遭遇逆境,反而更加坚韧?临床心理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伊恩·罗伯森在《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一书中,以四十多年的研究为基础,揭示了大脑对认知的反应是怎样形成的。他也回答了下面的问题:压力始终是好事吗?《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的研究富有启发性,针对我们怎样和为什么应对压力的问题,对于指导我们怎样生活,提供了真正实际的好处。
  • 超文明舰队

    超文明舰队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是否也在凝视你。(当我对着深渊撒尿时,深渊自卑的撇开了头。) 幽深,冰冷的宇宙中到底存在着什么。看不见的幽深之处,是不是有一双手推动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