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4500000050

第50章 楼兰宝藏(1)

楼兰,位于新疆罗布泊附近,曾经是西域丝路明珠和著名绿洲,佛教文化鼎盛之邦。后来,由于环境和时势变迁,它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并最终淹没于自然和岁月的风尘之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探险家们的到来,它静谧的时空被打乱,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但同时也揭开了它被污辱的历史。

遥远的楼兰

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根据记载,我们知道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击”。这里的“盐泽”,指的是罗布泊。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都名“扞泥”。《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柽柳(红柳)、胡桐(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再后来,楼兰便很少见于史载,逐渐地神秘失踪了。

斯文·赫定的驼铃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位于亚洲中部、一向寂寞荒凉、杳无人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不时地闪现出西方冒险家的匆匆身影。使得这片广袤数万里、一直湮没无闻的区域,一时间为世人所瞩目。沉寂在沙海之中千百年前的古代绿洲遗址,逐渐被这些探险者所发现,一队队行色匆匆的驼队,开始打破了沉寂千年的大漠,叮当作响,铃声不断地划过空旷的天幕。

1895~1896年,瑞典人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罗布泊地区,沿途进行了艰苦然而极富收获的地质学、生物学和古代文物遗迹的考察,初步摸清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重要古代遗址的大致情况。

1899年9月,斯文·赫定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塔克拉玛干之行,这次中亚探险得到了瑞典国王奥斯卡和百万富翁伊曼纽尔·诺贝尔的资助。

斯文·赫定在空寂而清冷的婼羌县稍作停留,便继续向塔克拉玛干东端的罗布泊沙漠前进。1900年2月29日,一个戏剧性的情节,导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古代城址的发现。赫定一行抵达罗布泊北岸后,来到一处看来可打出淡水的地方,决定掘井取水时,发现惟一的铁铲丢失了,随同的一名向导被派回原路去寻找。此时暮色迫近,饥肠辘辘的向导寻得铁铲后连夜返回,不料路上狂风大作,漫天的风沙使他无法前行,沙暴过后,在他眼前突然出现了高大的泥塔和层叠不断的房屋,一座古城奇迹般地显露出它的面容。向导将这一发现作了报告,斯文·赫定立刻来到这里,当他亲手从遗址中找出了几件精美的木雕时,他异常兴奋,断定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古城遗址。赫定后来回忆说:“铲子是何等幸运,不然我决不会回到那古城,实现这好像有定数似的重要发现,使亚洲中部的古代史得到不曾预料的新光明!”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对这座古城进行了发掘,他迫不及待地发出了悬赏,若是有人能最先找到任何形式的人类文字,便重重有赏。发掘现场不断有小块毛毡、红布、棕色发辫、钱币、陶片等出土。随着发掘的不断展开,终于有大批的汉文、佉卢文木简、纸文书和一些粟特文书以及精美绝伦的丝、毛织品,别具风格的木雕饰件出土。古城遗址面积很大,比斯文·赫定以前到过的各个古城都更丰富,建有官署、寺庙、僧舍、瞭望塔、马棚和街市,在城外,与之相关联的遗址还相当多。最具兴味的是,在古城附近,还能清楚地看到一条东西向的官道,那显然就是张骞、班超路经的古丝绸之路。也许是建筑基址起了一个固沙作用,附近的土地都已被千年朔风切割得远低于地面达数米,仅有这个楼兰古城,仿佛建筑在一块雅丹的顶部。

整整一个星期,斯文·赫定除了进行发掘外,还调查了古城的寺院遗址和居住遗址。他发现古城出土的佉卢文简牍上多次出现“Kroraina”一词,根据在遗址内发现的汉文简牍将此城称为楼兰,因而推定楼兰是“Kroraina”的译音。

3月10日,斯文·赫定心满意足地带领满载包裹的驼队离开了古城。

斯文·赫定后来在他的学术报告《1899~1902年中亚科学考察成果》第二卷《罗布淖尔》中,曾这样抒写自己在罗布泊的感受:“这里的景物一片死寂,就像来到了月球。看不到一枚落叶,看不到一只动物的足迹,仿佛人类从未涉足于此。”

盗宝特使——斯坦因

在新疆探险史上,名声、影响、地位与斯文·赫定大致相称的是英籍匈牙利人奥利尔·斯坦因。

1900年开始赴西域探险时,斯坦因正在印度旁遮普邦任学监。19世纪末正是地理大发现的余波——从事中亚探险的准备阶段,久在与新疆相邻的印度任职,使斯坦因在起步前就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上。

当斯坦因手不释卷地拜读了斯文·赫定几年前探索西域,并获得重要成果后出版的《穿越亚洲》后,立即产生了步斯文·赫定后尘,赴中国探险的冲动。

1900年,斯坦因利用年假,自筹资金,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西域探险之旅。这一次,他的目标非常明确,按照斯文·赫定的探险记录,重走和考察斯文·赫定的发现,只不过他做得更细致、更彻底。但也有意外收获,就是他找到了尼雅的精绝故地,并发掘和窃取了大量的佉卢文字木简或木牍。

当获悉斯文·赫定在他闯入尼雅古城的同时找到了楼兰古城时,斯坦因凭借直觉立刻断定楼兰古城附近还会有未被探访的其他遗址,于是他便着手准备第二次中亚探险。

1906年4月,斯坦因开始了第二次中亚考察,目的为调查“赫定1900年那次难忘的探险所发现的罗布淖尔北面的遗址。”此时,斯坦因还获知了德国探险队的勒柯克和法国探险队都将要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寻宝的消息,他认为罗布淖尔也是其他探险队瞄准的靶子,他要赶在其他人之前到达那里。

在对喀什、和田、尼雅、安得悦等遗址进行考察窃取之后,他于当年12月初到达了婼羌,随即开始了对楼兰遗址的探险。

在凑齐了当地所能找到的所有骆驼之后,斯坦因带上50余名雇工,踏上了去楼兰的征途。

12月17日,斯文·赫定在图上标注的楼兰遗址开始出现在斯坦因面前了。硕大的窣堵坡遗址在瑟瑟的寒风中巍然矗立,使得空旷的沙漠更显得荒凉、寂静。斯坦因在它的脚下扎下了帐篷,第二天即开始了发掘。

“我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清理的一连串遗址所得到的,要比我据遗址的数量或保存完好程度所期望的还要多。地面受到了严重的侵蚀,最沉重的大梁木也被破坏殆尽。这个甚至比尼雅遗址还小的古代居民点处于交通干线上,目睹了贸易的兴盛,所以构成主要遗址的一打左右房间中,每一间都出土有丰富的文书……仅一个巨大坚实的垃圾堆中就有200多件写在木头和纸上的汉文、佉卢文书,各个遗址中出土的佉怯卢文书足以决定性地证明,这里也像尼雅一样,当地的官方语言是一种古老的普拉克特语。公元3世纪印度影响到达如此远的东方是一个新的重要事实,具有广泛的历史意义。……所有艺术品和丝织品与尼雅发现物有着惊人的相似。犍陀罗风格在所有的木雕与浮雕中颇为流行。发现物种类并不丰富,只装了一骆驼或两骆驼的建筑木雕、漂亮的毛毯碎片、刷漆的家具、妇女精美的绣鞋、青铜艺术等等,但这点东西足以代表……”

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北,距罗布泊约28千米,其地理坐标是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古城的四周大多是风蚀的“雅丹”地貌。遗址在两条古河道的中间,古河道是两条注入罗布泊的河流,古城中间有一条水渠与这两条古河道相连,从西北向东南斜穿古城遗址。

楼兰古城的平面略呈长方形。若以复原的城墙计算,东城墙长约333.5米,南城墙长约329米,西城墙和北城墙均长约327米。

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南城墙和北城墙因顺东北风势,故保存较长,而东城墙和西城墙因受东北风的强烈风蚀,保存很差。

古城城墙用黏土与红柳枝或芦苇间杂建筑,红柳枝层约20~30厘米,粉土层则厚薄不一。

楼兰城内的建筑遗迹,若以斜穿城址的水渠为界,可大致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主要残留四座建筑遗迹:佛塔与三处房址。佛塔采用夯筑方法,呈八角形,用土坯砌筑,塔身内有桩木。

比较集中的房址有三处:在佛塔东南约60米的台地上,尚可见有三间房室残迹,地表周围还可见到许多散布的木框构件,以及用红柳枝编织的涂泥的残墙。

城内渠道之西遗迹较密集,在楼兰城中略西南处,建筑遗迹规模最大。这是一座大院落,残存房间六个。在西城墙下,亦有一组较大的建筑,是由许多房间组成的一组建筑。在城西侧的北郊和南邻也有大量的建筑遗迹,可见,在楼兰城被废弃之前,城内建筑是非常密集的。

斯坦因在城中发掘的一处范围近100平方米的垃圾堆,埋藏着大量汉文简牍和少量的佉卢文简牍,以及陶、铜、木器、漆器、丝、毛织品等。

同类推荐
  • 宇宙:从里到外的宇宙

    宇宙:从里到外的宇宙

    科学探索是认识世界的天梯,具有巨大的前进力量。随着科学的萌芽,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产、生活和思维等方面,科学技术成为人类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科学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 硬笔书法技法(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硬笔书法技法(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楷书是具有一定法则,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字体。楷书工整、庄重,应用范围很广。楷书是学习钢笔字入门最适宜的字体。学习楷书,可以提高初学者驾驭笔的能力,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和各种构字类型的一般规律
  • 科学谜团:探索科学奥秘(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科学谜团:探索科学奥秘(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科学谜团:探索科学奥秘》几乎囊括了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内容包括浩瀚无穷的宇宙、多姿多彩的地球奥秘、稀奇古怪的生物世界、惊世骇俗的科学技术、威力惊人的军事武器……丛书将带领我们一起领略人类惊人的智慧,走进异彩纷呈的科学世界!
  • 大自然的报复

    大自然的报复

    人类社会经济的跨越式的发展和对大自然资源的过分的攫取,在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人类也逐渐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们面临着怎么的生存环境的问题?自然灾害的频发与人类疾病有着怎么的关系?自然灾害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具体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又该怎么去应对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才能提高我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 世界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世界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旧称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1961年9月11日成立于瑞士小镇莫尔各斯。创始人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朱立安·赫胥黎,他曾经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并帮助建立了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自然保护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热门推荐
  • 友石山人遗稿

    友石山人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奢侈:爱马仕总裁回忆录

    奢侈:爱马仕总裁回忆录

    全球奢侈品业最中心人物的切身观感与记录,一本纵横年代、地域视野,探讨美与创意之源的格调典范!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布朗卡特进入奢侈品行业,并空降到爱马仕这一豪华的星球。此书是他2009年从爱马仕离任后以日记体呈现的回忆录。在书中,作者记录了在爱马仕担任CEO期间与全球各界名流的交往和这个行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通常断断续续写于旅途与公差途中。无论如何,此书的中心仍然是爱马仕这个奢侈品王国,它的理念、它的工匠、它的神秘,及展现在作者眼中的它的魅力和灵魂。
  • 次维巨兽

    次维巨兽

    (“源”空间)耀空之下,锋芒炽痕,九宫之下,有巨兽凌天,魂盈洪宇。【他们在寻找,他们在畏惧,他们在死去。可他们永远看不见低笑俯视着他们的存在,或是遇见了,却否认了那些。真是很可笑,对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阳间巡逻人

    阳间巡逻人

    儿时喂养乌鸦,导致阴气很重,经常见鬼,后被人给我养了一只美鬼防身,另外,我还得给阴司打工才能活命。
  • 异能娇妻重生攻略

    异能娇妻重生攻略

    当体内的封印被解除,宋康宁一步步重新得回了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生活在八十年代的她,助亲友、怼敌,活得率性、快乐、风生水起!
  • 世纪异闻之黄昏之章

    世纪异闻之黄昏之章

    没有记录的300年以前的历史,雾中废镇的神秘的瘦高鬼影,地下紧急遗弃的研究所,被销毁的研究内容记录,神秘的嗜血的银色晶体……活在黑暗中渺小的暗虫窥视着天明。
  • 琴弦月萧声

    琴弦月萧声

    她,稚风王嫡女,身世显赫。他,贵为皇子,权倾朝野。她,满门抄斩,肩负家仇之恨,浴血重生。他,皇兄夺权,流放荒野边疆,再无辉煌。她,潜藏入宫,与狼共舞,与虎谋皮。他,高调回京,深谋远虑,步步为营。她,从王女到婢女。他,从庶子到国君。既然相遇,为何不珍惜?若为孽缘,那为何不向天抗命?琴谱缘,萧生情。若这就是你是我的情劫,那我愿放手一搏……
  • 打倒陶世宽

    打倒陶世宽

    小顺子大汗淋漓地醒来,一骨碌翻坐起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小顺子不是被眼前的形势吓着了,而是被正做着一个梦吓着了。一道深不见底的峡谷,两边悬崖刀砍斧削一般,谷里氲氤着蓝汪汪的雾瘴,谷底奔跑着狼虫虎豹,他就像一片落叶,不由自主向涧底坠落,坠落……小顺子经常被这样的梦吓醒,奶奶说那是他在长大。小顺子说这么长大太吓人了。眼睫毛被眼屎黏在一起,眼前糊麻麻的一片,但那抵在脑瓜盖上的黑乌乌的枪管,小顺子还是看清楚了。枪管拔凉拔凉的,抵在额头上,那一坨就像打针时用酒精球擦过,感觉有丝丝冷气往脑壳里渗。小顺子一下子兴奋起来。这不是梦,抵着脑壳的是一把真正的枪。
  • 鲁迅与陈西滢

    鲁迅与陈西滢

    在“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中,陈西滢都算不得多么突显的人物,然而,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陈西滢却是鲁迅笔下最突出的论争对手,一九二五年一年间,鲁迅的大多数杂文都与陈西滢相关,《华盖集》及其《续编》,是这场论战的集中体现。而一九二五年年这一年,在鲁迅的一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一年鲁迅的社会活动、文学创作、个人生活,都有很多令人玩味之处。一九二五年一年的风风雨雨,对鲁迅一生都有着深刻影响,陈西滢在这样的时候出现在鲁迅的视野里,自然成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鲁迅时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本书以一种纪录片+评传体的风格,将1925年鲁迅与陈西滢的论战尽可能还原,并且放在显微镜下细密观察,分析其成因,分析鲁迅毫不退缩甚至穷追猛打的原因,分析诸多劝架人士的心态和立场,尤其分析了这场论战对鲁迅杂文的影响,对新文学的影响。无论站在何种角度看,一九二五年的鲁迅,都显得那样意味深长,鲁迅的思想、情绪、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都在这一年浓缩,生发出许多让后人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